2022卷

  • 巴彦淖尔市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概况】  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几字形顶端、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北与蒙古国接壤有边境线369千米。市域面积6.5万平方千米,西、南、东分别与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为邻,市人民政府驻地临河区,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383千米,距首都北京1050千米铁路里程。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优越,是中国风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是蒙古高原冷空气南下的主要通道,风光资源富集地区年平均风速8米/秒以上,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平均3000小时以上,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超过7000万千瓦。全年日照总时数3100小时以上,太阳年总辐射约16371685千瓦时/平方米。市域北部是乌拉特草原,中部是阴山山地,横亘于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之间,南部是河套平原,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市辖临河区、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五原县、口县7个旗县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2.6万人,乡村人口6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4‰。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28.0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409.8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比例24.9∶33.4∶41.7。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32.2%、22.6%和45.2%。人均生产总值64144元比上年增长5.1%。

    【农牧业】  巴彦淖尔地处北纬40°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好,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原奶、葵花籽、脱水菜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二大番茄种植加工基地,全国地级市中唯一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加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出口93个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连续11年居全区首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审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入选自治区农牧业十大科技成果,“五原向日葵”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推进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扎实。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达到28.1亿公斤;肉羊饲养量稳定在2200万只以上,居全区第一;新增高标准农田199.7万亩。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8.0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6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7%。其中,小麦面积35.4千公顷,下降28.4%玉米面积318.4千公顷增长4.8%。粮食总产量28.1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8%。其中,小麦产量2.1亿公斤下降29.8%玉米产量25.55亿公斤,增长5.1%。年末,全市猪存栏22.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2.1%牛存栏21.2万头增长17.1%羊存栏812.2万只增长4.2%。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上年66.0%提高至2021年的69.9%。连续实施22年、总投资43.2亿元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全面完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牧民卫生厕所普及率87.5%。5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

    【工业】  石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光伏治沙、风机制造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装机规模533.5万千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铁矿石原矿量2150.1万吨,比上年增长20.8%硫铁矿石折含硫35%64.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乳制品70.2万吨比上年增长4.4%发电量23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全市发电装机容量761.7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28.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0.0%风电装机容量384.2万千瓦,占50.4%;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3.4万千瓦18.8%水电装机容量2.9万千瓦,占0.4%;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占0.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实现利润7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倍;营业收入利润率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1%。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9.8%。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9.2%。地方项目投资增长5.2%,中央项目投资增长16.6%。

    【服务业】  全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4.1亿元,比上年增长8.7%;金融业增加值44.5亿元比上年增长0.8%房地产业增加值2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8.7亿元比上年下降38.3%。

    【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0家,比上年减少6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3%房屋竣工面积7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2.8%;房屋建筑竣工率19.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9.0%。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1.1万户居民回迁入住,7.3万户居民拿到房产证。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成为国家激励支持城市。

    【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外贸进出口总额2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进口总额1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出口总额40.3亿元比上年下降4.6%。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926万美元。甘其毛都口岸进出口货运量806.2万吨;实现贸易额2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交通】  该市是“一带一路”陆路通道的重要节点和国家“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华北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通往东北亚国际出海口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北京至兰州铁路、临河至策克铁路、京藏高速、京新高速242国道、110国道穿境而过推进包银高铁、S39高速公路建设,临河至呼和浩特城际动车组如期开通。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开通运行。临河区成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杭锦后旗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甘其毛都口岸毗邻蒙古国的南戈壁省,是国家一级陆路口岸,是全国过货量最大、贸易额最多、关税收入最多的公路口岸之一,开发开放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巴彦淖尔机场航班直达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呼和浩特等枢纽城市。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70.4万人次;货运量11687.8万吨。年末,全市各类机动车保有量45.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5%。

    【城市建设】  2021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285套、棚户区改造4614套临河区北边渠综合改造基本完工。

    【环境治理】  “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获批,完成年度投资7.2亿元,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综合治理分别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十大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和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总干渠被水利部评选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突出问题按序时进度完成整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完成林业生态建设76.6万亩、草原修复22.1万亩,完成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PM2.5浓度下降24.2%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完成国土绿化271.5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从上年5.5%、26.9%提高至2021年的6.5%、28.2%。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四控两化”行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评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76.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6.2万亩、飞播造林6万亩、封山育林8.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7万亩,森林抚育18.9万亩。

    【水资源利用】  全市总用水量50.0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49%,其中农业用水量为44.05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03%工业用水量0.6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80%,城镇公共用水量为0.1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35%居民生活用水量为0.49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28%,生态环境用水量为4.6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86.57%。

    【邮政】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4亿元,比上年增长37.4%。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8万件,包裹业务1.2万件快递业务量2049.0万件比上年增长36.8%快递业务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40.0%。

    【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3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1%。其中住户贷款5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现代金融业取得成效,入选2021年度全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大中矿业成功上市,实现巴彦淖尔市本土企业A股上市“零突破”。全年保险公司财产险收入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人寿险收入4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财产险赔付支出8.9亿元;人寿险赔付支出8.2亿元。

    【财政税务】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税收收入41.2亿元增长1.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9.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9.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传媒、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190.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0%。市本级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压减5.2亿元综合压减率22.5%全市“三公”经费下降6.9%。新增减税降费约8.1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4亿元。支出中央财政直达资金33.8亿元。

    【教育科技】  全市有高等学校2所,普通高中16所,职业学校10所,初中36所、小学87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0%。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3所。全市专利授权量1034件。其中,发明专利45件,实用新型专利870件,外观设计专利119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18家。年内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30个,合同成交金额0.55亿元。

    【卫生】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692所,其中医院5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09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5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1624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367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549人,注册护士5787人。

    【文化旅游体育】  年末,全市有乌兰牧骑7支,拥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13个。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旗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全市调频转播发射台8座,中波转播发射台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电视转播发射台27座,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全市有AAAA级旅游景区6家AAA级旅游景区11家AA级旅游景区16家。国家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年接待游客697.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约55.4亿元。全市体育健儿参加国内重大赛事获金牌30枚、银牌22枚、铜牌37枚。其中,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锦标赛获得金牌20枚、银牌21枚、铜牌32枚,参加全国比赛获得金牌10枚、银牌1枚、铜牌5枚。

    【社会与民生保障】  截至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0.1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6.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0万人。脱贫人口无返贫现象。城镇新增就业8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2021年,19.7万户农牧民获平价煤42.8万吨。

    【居民收入消费】  全体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0253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消费支出20001元,比上年增长15.9%。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6350元比上年增长8.0%人均消费支出22482元比上年增长15.0%恩格尔系数28.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2785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支出18125元比上年增长16.6%恩格尔系数29.0%。秦东

     

    临河区

     

    【概况】  临河区位于黄河“几”字湾顶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腹部,是巴彦淖尔市府所在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兰经济带中段,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年降水量194毫米,年日照时数3080小时无霜期159天年平均风速2米/秒,空气优良率84%。区辖9个乡镇、2个农场、11个街道办事处。2021年末常住总人口58.86万人其中男性29.69万人女性29.17万人。全境属于河套灌区,黄河年平均过境流量367亿立方米,年引水量11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217万亩。2021年临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0.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0∶28.4∶50.6。全年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66亿元同比下降1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58亿元,同比下降5.3%非税收入完成2.08亿元同比下降45.2%。

    【农牧林业】  2021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3亿元同比增长6.5%。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208.1万亩,比上年增加3.2万亩。粮食种植104.6万亩同比增长3.1%;经济作物种植103.5万亩,与上年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63.96万吨同比增长1.2%。年末家畜存栏210.9万头,较上年同期增加19.9万头),较上年增长10.4%。其中,生猪存栏11.7万口,较上年增长49.6%牛存栏3.9万头较上年增长120.5%羊存栏195.1万只较上年增长7.7%家禽存栏65.6万只较上年下降1.8%。全年肉类总产量10.3万吨较上年增加1.0万吨增长11.2%。全年投资0.45亿元,栽植各类苗木187.6万株,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全区有林地18909.9公顷灌木林地2787公顷,森林覆盖率9.3%,活立木总蓄积量296.5万立方米。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02.9万千瓦,同比增长8.0%;全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88.3%。新建规模化养殖场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45个,家庭农牧场884个种养大户6283户。设施农业总面积5.3万亩。完成土地流转10.5万亩,全区累计流转土地面积7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3万亩,完成节水改造31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199个建成规范化养殖场1651个。

    【工业】  2021年,6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7.6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可比价增速17.0%。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46.4亿元同比增长35.4%重工业完成产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不包括电业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26.5%利润总额6.1亿元同比下降13.5%。

    【建筑业】  临河区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49家;房屋施工面积33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5%,其中新开工面积7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9%房屋竣工面积6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7%。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7亿元,实现税金总额2.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6.3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7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9.2亿元同比增长21.3%占投资总量61.5%。

    【交通运输】  全年完成公路养护投资710万元公路优良率82.3%。临河区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3720.59千米。其中国省道283.12千米含高速67.62千米),县道266.61千米乡道600.36千米村道2567.88千米。农村公路硬化里程2079.17千米境内乡镇100%通硬化路。全区11个乡镇农场全部通三级沥青路。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413.25万吨同比增长20.6%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总量78.48万人次,同比下降26.0%。年末,临河区有驾驶资格人数210509人,机动车保有量150593辆。全区有公共汽车线路27条营运里程30.97万千米。

    【科学技术】  临河区全年授权专利496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专利414件,外观设计专利65件。全区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2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家。

    【教育】  临河辖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51所包括幼儿园,在校学生92717人。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1289人,专任教师670人;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生9068人专任教师831人普通中学21所,在校生23148人,专任教师1898人其中:初级中学14所在校生15284人专任教师1220人。高级中学7所,在校生7864人,专任教师678人;小学30所,在校学生31710人专任教师2021人幼儿园91所在园幼儿17064人教师129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38人专任教师55人。

    【卫生】  临河辖区设医疗卫生保健机构670个,设医院39所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所,蒙医医院1所,三级中医医院1所,二级综合医院1所,二级康复医院1所,民营医院34所,传染病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监督机构2所,乡镇卫生院1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所,村卫生室189所,门诊、医务室、个体诊所405所。有床位5720张。有卫生事业人员10578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84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52人注册护士4428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06人。

    【社会保障】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504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5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549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31647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275699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844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8212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9040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298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85117人。参加工伤保险40169人。参加生育保险46163人。失业保险缴费20000人。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95.9%。城镇低保标准由2020年每人每月708元提高至72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20年每人每年5111元提高至5478元。全年为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641.64万元;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205.25万元。

    【居民收入消费】  2021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4074元,同比增长8.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7694元同比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4278元,同比增长10.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2%。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七涨一降”。李炯

     

    五原县

     

    【概况】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腹部。县境东邻乌拉特前旗,西与临河区接壤,南濒黄河,北与乌拉特中旗毗连。地理坐标北纬40°46′41°16′东经107°35′108°37′。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降水量16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3154.2小时全年无霜期127213天空气优良率84.8%。总面积2492.9平方千米。辖8个镇、1个乡、1个农场117个行政村,771个自然村、11个农场分场。2021年全县常住人口22.14万人。黄河流经五原县境62.5千米,年过境水量315亿立方米,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217.5万亩,全部引黄河水自流灌溉。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33.1∶15.1∶51.8。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9亿元同比增幅1.25%非税收入完成9847万元增幅10.72%。

    【农牧林业】  2021年,全县农牧业总产值64.76亿元同比增长5.2%。全县农作物播种217.5万亩同比下降5.08%。其中:粮食播种64.19万亩,同比下降2.49%经济作物播种153.31万亩同比下降6.1%。粮食总产量4.55亿公斤,同比增长0.89%。年内牲畜饲养总量560.8万头),年末牲畜存栏232.5万头),其中221.5万只基础母羊120万只,生猪存栏9.4万头、奶牛存栏0.7万头、肉牛存栏0.9万头牲畜出栏328.3万头),其中313万只、生猪14.8万头肉牛出栏0.5万头,禽类存栏860万只种鸡存栏80万只,年出栏肉禽3700万只。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84万亩,栽植各类苗木370.3万株,冬贮苗条3.3万株,实施城乡经济林及庭院经济140个自然村2952户贫困户209户),栽植桃李杏“小杂果”等5.2万株。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23.9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9%,耕种收综合水平88.7%。新建规模化养殖场7个,设施农业总面积3.5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34万亩。2021年末全县有合作社1041个家庭农牧场162个种养大户738户,全县土地流转面积93.17万亩,完成节水改造22.6万亩,建成规范化养殖场102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个。

    【工业】  202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38.3%;其中: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上升38.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8.8%,产销率97.6%同比增长0.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两增两减”。小麦粉、饲料分别增长17.9%和330.8%鲜冷藏冻肉和洗煤比上年下降25.8%和69.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31亿元同比上升25%实现利润总额975万元,同比下降83%,两年平均下降4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6%。

    【建筑业】  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户;房屋施工面积118.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2%。其中新开工面积24.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15%。房屋竣工面积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52%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76亿元,同比增长38%;建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6亿元同比下降0.2%利润总额0.22亿元同比增长46.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12.3%。其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全国联网直报重点重大新建续建项目48个,同比增长17%,实际完成投资13.06亿元,同比下降3.8%。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8.06亿元,同比增长1.12倍。

    【交通运输】  全县有各等级公路3083千米,其中,京藏高速50千米、110国道81千米、省道232千米、县道395千米、乡道307千米、村道2018千米。乡镇通二级以上沥青公路,行政村沥青水泥路通畅率100%,自然村通畅率99%。全县有5条城市公交线路,2条专线福星养老院和县医院专线46台纯电动公交车,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万人拥有公交车4.1标台。城乡公交线路29条,机场专线1条。有货运公司50家,营运货车3902辆其中公司营运3202辆,总吨位6.64万吨。

    【科学技术】  全年有效专利计539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新型实用专利306项,外观设计专利220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7件,新型实用型专利13件,外观设计专利23件。

    【教育】  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2705人专任教师214人。普通初中4所,在校学生5528人,专任教师432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562人,专任教师117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11916人专任教师750人。幼儿园32所,在园人数523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卫生】  五原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7所。其中,县级医院2所,民营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17所,社区服务机构7所,村级卫生室123所,专门公共卫生机构3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6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35人,注册护士729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5人。全县卫生机构有床位1185张,每千人拥有床位5.2张。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8270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8536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17658人,发放离退休待遇5.1亿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20185人,其中正常参保缴费79973人其中农村居民76422人城镇居民3551人,收缴养老保险费7057.81万元覆盖率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系统有11189人其中在职人员6176人退休人员5013人,发放养老金2.76亿元;为全县11879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资金4668.13万元84名城市特困对象发放供养金126.8万元、发放城市特困照料护理金12.1万元;为867名农村牧区特困对象发放供养金717.6万元、发放农村特困照料护理金100.1万元。

    【居民收入消费】  2021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3052元,同比增长9.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786元同比增长7.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3933元同比增长10.5%。李吉  吕建荣

     

    口县

     

    【概况】  口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衔接带,北纬40°9′40°57′东经106°9′107°10′。东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鄂托克旗相望,北、东北与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搭界,西南与阿拉善左旗为邻。自然环境县境地形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种类型。境内海拔最高2046米最低1030米。降雨量少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积温高,无霜期短。县辖1个苏木、4个镇5个国有农场。总面积4166.67平方千米。2021年末全县总人口11.01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277人。城镇人口5.38万人乡村人口5.63万人,自然增长率-1.57‰。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2.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2∶39.7∶37.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5506万元,同比增收3494万元增长15.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4576万元,同比减支23244万元下降12.4%。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347元,同比增长8.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3162元同比增长9.8%。

    【农牧林业】  2021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53465.8万元同比增长4.3%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结构比例为51.22∶3.77∶39.08∶3.13∶2.80。农作物总播114.56万亩同比下降4.7%。粮食作物面积53.63万亩,同比增长3.2%。经济作物面积60.93万亩同比下降10.7%。饲草作物面积13.9万亩同比增长60.5%。粮经比例由上年的43.2∶56.8调整至46.8∶53.2。主要大宗农作物良种率达到100%。全年畜牧业产值99049.2万元同比增长6.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9.08%。化肥施用量41981吨同比下降17.5%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61.20万千瓦,同比增长3.3%。2021年实有人工造林面积3.1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75万亩,林草覆盖率37.3%。投资超15亿元完成林业生态建设84万亩,林草覆盖率37%。口县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工业】  2021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04821.1万元同比增长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2021.7万元,同比增长2.3%;全部工业增加值230500万元下降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8%;产品销售率100.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688246.1万元,同比增长5.1%利润总额13018.7万元同比下降66.8%;亏损企业亏损额31644.9万元同比增亏27271.8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其中: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500万元—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4%。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8.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3.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5.3%。

    【建筑业】  2021年,房地产建设项目4项,总建筑面积92122平方米,总造价15332万元。其中续建工程3项,分别为溥德苑19#楼、新元小区1#2#楼新增单元项目、金色港湾养生养老生态社区B区,总建筑面积84050平方米;新建1项为金色港湾假日酒店项目,建筑面积8072平方米造价2022万元。截至2021年底共完成投资额8527万元溥德苑19#楼、新元小区1#2#楼新增单元项目全部完工。

    【水利】  实施水权转让、黄河二期防洪等重大工程,新增水土保持面积130平方千米。启动固定扬水泵站30多座投入应急抗旱,利用抗旱经费90万元购置抗旱应急水泵38台套,购置并给农牧区发放自来水管道35000米,更新农牧区自来水主管道12000米,完成对农牧区12千米人畜饮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30平方千米、水源工程38处、节水灌溉工程60处。

    【城乡建设】  2021年,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9.8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平房区改造、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巷道硬化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完成回迁安置824户,铺设各类管网142千米,硬化居民巷道27万平方米,“旱改水”公厕9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园林绿化面积385万平方米。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201千米,完成“油返砂”整治90千米,别磴线改造竣工通车,省道S311主体完工。包银高铁征拆全部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水源地迁址,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新建4个城镇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率90%以上。西区广场开放使用,人民公园改造升级。

    【交通运输】  全年完成县道养护里程300千米修整坑槽2400平方米人工机械处置水毁15000延长米,人工处置路肩车辙路段40千米,人工机械整修路肩边坡221千米、修复标志牌43块,安装减速带15条,安装警示牌110套。施划振动减速标线186平方米,安装限高架2处,人工机械处理沙阻38处,刷新里程碑300块、刷新桥涵护栏27座,混砂填筑路面坑槽360立方米,全年道路巡查151560千米2021年优良路率88.1%。

    【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017.7万元同比增长2.8%。进出口总额7657万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6%。出口主要产品有番茄制品、生物农药、脱水菜等。引进国内区外资金3.57亿元,引进区内市外资金5.809亿元。县镇村三级电商网络体系运行,全面打开特色农产品销路,华莱士瓜、沙漠玉米、贝贝南瓜等知名度不断攀升。电商交易额超2.6亿元,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旅游业】  AAAA级景区2家AAA级景区2家,AA级景区3家,五星级接待户2家,四星级接待户3家,三星级接待户两家。2021年,接待游客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4亿元。

    【体育】  承办全国、自治区、市各级各类竞技体育赛事活动,高标准承办全区老年人健身球操、全市第六届乒乓球等区市级体育交流活动13场次,加强口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口县干部职工运动会、磴口县农牧民运动会等各类文体交流活动。

    【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1432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434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829人其中退休人员12047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505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79415人。参加工伤保险11462人,参加生育保险16505人参加失业保险8796人。城市居民低保对象2408户3218人、月人均补助水平542元;农村低保对象5555户8105人,月人均补助水平324元。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个,床位592张。全县有特困人员369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25人,社区服务机构6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16张。陈龙

     

    乌拉特前旗

     

    【概况】  乌拉特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东南端北纬40°28′41°16′东经108°11′109°54′。东与重工业城市包头市毗邻,南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隔黄河相望,西与五原县相连,北与乌拉特中旗接壤,总面积7476平方千米。地处“呼包银兰”经济区域带和产业富集区,包兰、乌锡、包白、西甘、甘泉5条铁路和京藏高速、110国道贯穿旗境。旗地域既有引黄灌溉区,又有山旱牧区,是粮油糖生产基地和工业原料基地,也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农牧业结合的经济类型较全的旗县。旗下辖11个苏木镇,5个国有农牧场,其中,农区镇8个、牧区镇1个、苏木2个有嘎查93个。2021年全旗常住人口25.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万人乡村人口11.83万人。是自治区27个国家备案的革命老区之一。旗政府所在地乌拉山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3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7亿元,比上年下降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比上年下降8.6%。

    【农牧林业】  2021年,农作物种植184517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粮食作物种植94065公顷,比上年增长2.0%粮食总产量56.9万吨比上年增长0.7%。小麦总产量1.7万吨、比上年下降1.9%玉米总产量54.6万吨比上年增长0.4%。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6.5万亩,乌拉特前旗农科局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新建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牧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国家代表产品万亩特色果蔬示范园等4个市级示范园区,有佘太红辣椒、瓦窑滩西瓜、明安羊肚菌、乌梁素海木耳等特色产业,推进建设蒙牛10万头奶牛高端奶产业基地,乌拉特前旗被列入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新增“两品一标”“名特优新”认证产品5个,5个村入选首批自治区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年末,牲畜总头数221.6万头),比上年增加27.4万头),增长14.1%。肉类总产量49277吨比上年增长24.3%。其中猪肉产量5167吨比上年增长2.2%牛肉产量1110吨比上年增长40.9%羊肉产量40381吨比上年增长29.8%。2021年,完成生态建设5.3万亩。栽植经济林3350亩。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7年的42家增加至2021年68家产值由95.6亿元增加至2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4家。实施传统产业技改升级项目15个,建成1.2万吨多晶硅、3.2万吨稀土新材料、2万吨中药材加工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新能源装机容量23.6万千瓦,天然气日处理能力196万立方米,乌拉特前旗获评国家第二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施华拓3000万吨干选站及尾矿干排节能技改、包钢庆华和大中球团超低排放改造、美华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业项目15项,完成投资7亿元。助推大中矿业成功上市,成为自治区9年来首家、全市首家A股本土上市企业。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3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全旗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建筑业企业5家,建筑施工面积2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2.9%。

    【交通运输】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6.0万吨,比上年增长14.4%。公路货物周转量6240.0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5.8%公路客运8.2万人比上年下降32.5%公路旅客周转量988.8万人千米,比上年下降29.1%。包银高铁开工建设,110国道维修翻新,311省道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421千米。

    【科学技术】  开展“红色百年路,科普进校园”“流动科技馆进校园”“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36场,特色活动14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青少年入团仪式”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有市级科普教育基地7家,旗科技馆被评为“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大佘太镇和先锋镇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镇,乌拉特前旗获得自治区“科技兴蒙”重大专项资金支持。2021年,科普中国在全旗覆盖率95%,科普中国注册量10036人传播量为616662次,传播量注册量均列全市第一。

    【教育】  全旗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1所、小学14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72人,在校生1433人,专任教师181人普通高中招生898人在校生2882人毕业生1069人专任教师282人初中学校招生1828人在校生5938人毕业生1933人专任教师534人小学招生2566人在校生13548人毕业生1929人专任教师1030人。全旗拥有幼儿园42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6428人。义务教育小学6年巩固率95.26%,义务教育初中3年巩固率97.7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8.73%高中阶段毛学率95.52%。

    【卫生】  年末,全旗有卫生机构289个。其中,医院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医疗卫生单位有病床1574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09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病床427张,妇幼卫生机构有病床10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71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714人,注册护士821人。旗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体完工,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蒙医院传染病预防中心基本建成。

    【社会保障】  全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266430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0个各类社会福利床1639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5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661人,发放城镇低保金1149.92万元、农村低保金6134.16万元。累计民生支出107.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77%。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补助标准逐年提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居民收入消费】  全年全旗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7130元比上年增长8.4%。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4959元,比上年增长7.6%农村居民22766元比上年增长10.3%。居民均消费支出19640元比上年增长15.9%。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21928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居民均消费支出16860元同比增长15.9%。刘芳

     

    乌拉特中旗

     

    【概况】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纬41°07′41°28′东经107°16′109°42′。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19个边境旗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南戈壁省交界,有国界线184.4千米,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区、杭锦后旗相依,西连乌拉特后旗。旗政府驻地海流图镇,距巴彦淖尔市政府驻地临河区161千米,距包头市219千米,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391千米,距中国甘其毛都口岸130千米。全旗总面积22868.11平方千米。辖10个苏木镇一个种畜繁育中心,一个公司,95个行政嘎查村分场2021年末,常住人口10.99万人。是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双拥模范旗县、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国家荣誉。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02.92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7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0.4亿元,下降15.2%第三产业增加值38.35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23.4∶39.3∶37.3。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0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51亿元。

    【农牧林业】  202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7.03万亩比上年增长2.1%。粮食播种面积92.67万亩,比上年增长2.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4.36万亩比上年增长1.3%。粮食总产量3.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5%。年末,牲畜饲养量298.79万头只牲畜出栏108万头只;羊饲养量291.4万只;奶牛存栏0.34万头同比增长124.5%生猪饲养量3.27万头。肉类总产量28127吨同比增长26.41%奶类产量9870吨毛绒总产量3224吨,同比增长17.49%。新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申报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自治区2家,市级1家,农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2家。新认定家庭农牧场15个,评定市级示范家庭农牧场12家,市级示范社11个,落实惠农惠牧重点项目26项。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国家绿色企业2家,全旗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企业3家。被确立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旗。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9.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8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完成39.64万亩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涉及137户262人。落实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等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向牧民发放国家级公益林补偿312.14万亩补偿资金4916.24万元补偿17701户39000人。

    【工业】  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总户数34户。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9项续建项目9项,新建项目10项,完成投资9.3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2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实现利润25.6亿元增长6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2.1%下降0.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1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6个。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6.5%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0.1%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3.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1%,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5.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0.2%。

    【交通运输】  2021年,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0.68亿元,开工建设规模589.9千米。实施G331线、G335线西段续建项目272.8千米,全部通车并交工验收;实施S215乌不浪口至新安二级公路项目28.5千米;实施牧区现代化公路9条,建设里程10.1千米;申请各类养护资金1900万元,养护农村公路754千米,优良率84%,畅通率100%。对全旗4341千米农村公路及100座桥梁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全年开展交通行业治理安全检查12次,日常督查48次,消除安全生产隐患44处;组织应急演练1次,安全法制宣传4次,海事安全检查16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58辆卸载货物3957.5吨交通运输行业“两客一危”监管和水上交通安全零事故。

    【科学技术】  完成推广农牧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45项。其中,农业技术24项、畜牧业21项。强化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遴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55名,科技示范户184户,组建科技服务体系示范推广团队7个,示范基地7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多名。开展各类科技培训40余场次,培训农牧民3800人次。线上线下科技咨询活动40余场次,培养本土科技人员20人次,惠及群众3120人次。

    【卫生】  全旗有医疗卫生机构135个。其中,旗级公立医院3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基层卫生院14所,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47个,非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19个,个体诊所44所。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832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701人、执业助理医师378人、执业护士304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42人。拥有编制床位367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3.28张。

    【社会保障】  年末,全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96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5177人。有养老机构3个,养老机构床600张。民办养老机构2个,养老机构床400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1885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100346人。基本医疗保险收入1.7亿元,支出1.22亿元,医疗救助基金收入432.57万元支出315.04万元。全旗城乡居民享受医保待遇118155人次,医保支付5490.26万元。医疗救助10458人、14956人次救助金款321.78万元。职工医保待遇享受256619人次支出7685.62万元。全旗参加养老保险总人数98220人,其中,企业机关职工养老保险的4261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5607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7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农牧民转移就业1210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428人。

    【居民收入与消费】  2021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7651元,比上年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7050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2028元,比上年增长10.4%。全体居民均消费支出18489元比上年增长16.3%。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21820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5914元,比上年增长17.8%。全体居民恩格尔体系数29.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王俊红

     

    乌拉特后旗

     

    【概况】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北纬40°41′30″42°21′40″东经105°8′20″107°38′20″。东与乌拉特中旗交界,西与阿拉善左旗毗邻,南与杭锦后旗、口县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195.25千米,是内蒙古自治区18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县之一。旗境内阴山山脉横亘东西,南部是河套平原,北部是丘陵和丘陵高原,形成“南粮、北牧、中矿山”的自然格局。全旗草原面积3644万亩,耕地面积19.1万亩、基本农田14.4万亩。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的旗之一。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46个品种118处矿点。旗辖3个镇、3个苏木,52个嘎查村、19个居民委员会。2021年,全旗户籍人口57697人。其中非农人口26474人农业人口31223人。旗人民政府驻巴音宝力格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1∶76.9∶1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2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24亿元,同比下降4.6%。推进“平安乌后旗”建设,创建成功“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

    【农牧林业】  2021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亿元,同比增长4.9%。农业播种面积1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1万亩比上年增长7.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万亩,比上年下降22.0%。全旗粮食总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9.4%。经济作物中葵花的产量0.55万吨同比下降14.9%。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启动建设万亩优质牧草连片种植基地、万亩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园区,全面推行土地流转、种植业托管,为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奠定扎实基础。做强现代特色畜牧业,实施二狼山白绒山羊、蒙古马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英格苏科技产业园、金草原胡羊养殖园区建成投产,众望牛场全面投用,兴然牧业万头奶牛肉牛高标准示范养殖园区顺利开工。创新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模式,全旗50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入股金草原4288万元,购买基础母羊14399只,3年户均增收6150元;英格苏托驼所租赁母驼1026峰,46户牧民户均增收2万元,先富带后富、同走富裕路的格局加速形成。

    【工业】  2021年,4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照统计划分标准,大型企业2户,中小企业4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4.9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工业增加值增长2.8%。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127.9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2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54.7%;亏损企业亏损额3.4亿元,同比减亏88.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4.62元,比上年增加2.25元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同比增长234.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铁矿石原矿产量同比增长1.8%,硫铁矿石产量同比增长22.7%,锌产量同比增长5.8%。铜金属、铅金属、水泥、铁合金产量分别下降24.3%、0.5%、18.5%、76.9%。年内推行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五个一”保障机制,4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有序、支撑有力,19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6.2亿元。黑猫一期及铁路专用线、陶勒盖金矿、三英宏业二期建成投运,黑猫二期、国城硫钛铁、广恒锌焙砂等项目加快建设,紫金、飞尚、聚光等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华峰氧化锌重组运营,齐华矿业复工复产取得实质性进展。新能源基地蓄势待发,编制完成“低碳园区”总体规划。上海庙特高压160万千瓦、京能20万千瓦、国电10万千瓦、国华5万千瓦、天风3万千瓦等风电项目进展顺利。推进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区域评估。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9项,到位资金36.98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61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2240万元,同比下降8.66%。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283956万元同比下降18.83%500万元—5000万元投资完成46482万元同比增长50.41%;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21802万元同比增长343.76%。民间投资完成260584万元同比下降18.71%。

    【服务业】  融入“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通道建设,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整装待发。东升庙阳山景区基本建成,潮格镇“三大研学基地”投入运营,“英雄路”等红色教育基地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4亿元。电商园区入驻商户35家,网络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

    【生态环境保护】  新增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个,完成11个矿山地质环境闭坑治理。重拳整治砂石料偷挖盗采,推进三贵沟、舒德沟、西乌盖沟防洪减灾水源涵养工程,巴音宝力格镇、呼和温都尔镇两处标准化水源保护地全面建成,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河湖“四乱”和林草专项整治等行动。新建西尼乌素国家封禁保护区1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退化草原修复、沙漠综合治理等项目32.3万亩。

    “放管服”改革】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硬十条”措施。欣苑、东升嘉园和1121户非成套住宅改造完成,打造高标准数字化市民中心,开通巴音宝力格镇至呼和温都尔镇城乡快速公交,边防“双拥”专用车正式投运。完成2111户问题厕所整改,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与黄冈市教育局合作办学实现历史性突破。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文化活动70余场次,成功举办第九届赏石文化旅游博览会。

    【卫生】  2021年,全旗有医疗卫生机构76所。其中,医院2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所,卫健执法大队1个,苏木镇卫生院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嘎查村卫生室31所、个体诊所26所;全旗医疗卫生单位有病床274张。所有卫生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615人,其中,执业医师195人、助理医师75人,注册护士237人。其他专业人员72人、乡村医生36人。

    【教育】  全旗有中小学6所。其中,完全小学3所、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全旗共有中小学生3600人。其中小学2312人、初中747人、高中541人。全旗共招收新生885人,义务教育阶段694人。其中,小学461人、初中招生233人、高中191人。初中阶段毛学率103.9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开。

    【社会保障】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4486人农牧区转移就业16866人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深度推进旗人民医院与市医院托管共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完善。1.1万吨“暖心煤”保障5326户农牧民温暖过冬。

    【居民收入】  全旗全体常住居民均可支收入27536元同比增长8.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6837元同比增长8.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986元,同比增长10.0%。窦永刚

     

    杭锦后旗

     

    【概况】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西北部。东与临河区接壤,西傍乌兰布和沙漠与口县毗邻,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相望,北靠阴山与乌拉特后旗交界。总面积17.5103.69公顷。年日照时数3095.2小时,光热资源充足。旗府驻地陕坝镇。辖9个镇、1个农场下设8个分场107个行政村、15个社区、1051个村民小组。2021年末,全旗常住人口21.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31万人乡村人口10.04万人。2021年,杭锦后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4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8.8∶17.0∶44.2调整至2021年39.7∶18.1∶42.2。

    【农牧林业】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3.9万亩,比上年增加7.0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71.84万亩,比上年减少5.6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72.06万亩,比上年增加12.7万亩。

    全旗粮食总产量48.73万吨,比上年增加0.25万吨。蔬菜产量39.37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年末,全旗牲畜存栏93.74万头,大牲畜存栏8.52万头其中肉牛存栏2.43万头、奶牛存栏6.09万头羊存栏82.38万只;生猪存栏2.84万口。全年肉类总产量6.82万吨同比增长30.7%。禽蛋产量0.23万吨同比增长-8.0%。水产品产量0.39万吨,与上年持平。全旗森林抚育1.2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2021年完成新造林1.07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09.7万千瓦。有各类拖拉机3.24万台;配套机具9.04万台),综合农机化水平88.58%。上级划拨杭锦后旗农机补贴资金1785.145万元,受益户1119户,补贴各类机具1164台。秸秆还田31万亩。

    【工业】  全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60亿元同比增长13.0%月报可比价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6.12亿元同比增长17.5%月报现价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总产值45.93亿元同比增长25.0%。全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4.05亿元同比增长32.1%营业成本46.57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利税4.24亿元,同比增长80.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83.5%。产品销售率110.9%。

    【交通运输】  全旗境内铁路52千米,临策铁路火车站1座。公路总里程225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4.2千米、国道9.5千米、省道109.5千米、县道379.4千米、乡道200.83千米、村道1469千米、专用公路24.13千米东风林场和太阳庙农场的部分道路,百平方千米拥有公路里程126千米。境内油路里程1403千米,占总里程的62%。100%的行政村通油路,79%的村民小组通四级小油路。全旗9个镇建起5个四级客运站、16个候车亭,108个招呼站,实现建制村100%通班车的目标,形成旗政府到各镇、各镇到所辖行政村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

    【科学技术】  依托“四级联创”“科技小院”等科技服务平台,引进张福锁、康绍忠、吴孔明三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和高端人才39名,100多名专家教授长期驻小院开展全域绿色生产技术“产学研用推”,强化科技支撑作用,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精心组织“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等技术人员,实施百人百天百讲“三个一百”的培训工程,完成培训163场次,线上培训100期,点击量4.5万人次。培训技术人员150人,培训农民4.3万人次,发放资料2.5万份。围绕设施农业、番茄、西瓜、甜瓜、脱水菜、奶牛、肉羊养殖等产业开展科技服务,开展集中和现场培训52余次,接答电话810次;下乡服务105多次;微信互动服务230多次;12396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推送各类信息98条、专家答疑35多次。重点研推小麦“两改三防”、玉米“一穴双珠”、向日葵“六推一防”、设施农业“四膜一布”、玉米红蜘蛛“三防两治”、向日葵螟“1+3”、黄河流域“二维时空一提一控”授粉与蜜蜂授粉融合促早延后栽培模式等标准化种植技术21项完成任务110%。

    【旅游业】  全旗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家河套酒业国家AAAA级工业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乌兰布和沙海湖旅游区,五星级接待户6家二娃生态农庄、啸天现代农业园、郝五生态水庄、知青湖生态农庄、水林沙度假村、金沙湾渔村,四星级接待户2家润昇风情农庄、果梨情农庄,全国最美乡村1个头道桥镇民建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双庙镇太荣村,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双庙镇太荣村,上榜“国家森林乡村”2个蛮会镇民生村和头道桥镇民建村,国家森林公园1处双庙镇继丰村、富民村、太荣村境内,自治区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啸天现代农业园、金沙湾渔村、塞上园,自治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双庙镇,有旅行社门市部8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1家。2021年,接待游客60.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

    【文化】  举办杭锦后旗新春文化惠民线上活动15场,线上服务受众1.5万余人次。举办书香春节主题活动,共播出27个视频。举办迎新春书画展,展出118幅作品参观群众达10000余人次开展春节慰问演出活动1次。乌兰牧骑开展文艺汇演计107场活动。推送线上防疫视频25个。创作歌曲、情景剧、表演唱等作品共计11部。文化馆组织举办协办各类文艺演出23场次、小剧场活动100余场次受众26080余人线上各类文化活动58次,文化馆志愿关爱服务4次,举办书画展览7场次。完成全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黄河流域非遗项目普查等。美术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6场大型展览,各类作品展出计510余幅。

    【社会保障】  2021年末,全旗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4.67万人、10.00万人、1.33万人、2.89万人、19.72万人、1.4万人和0.9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95.0%。党雄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巴彦淖尔市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概况】  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几字形顶端、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北与蒙古国接壤有边境线369千米。市域面积6.5万平方千米,西、南、东分别与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为邻,市人民政府驻地临河区,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383千米,距首都北京1050千米铁路里程。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优越,是中国风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是蒙古高原冷空气南下的主要通道,风光资源富集地区年平均风速8米/秒以上,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平均3000小时以上,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超过7000万千瓦。全年日照总时数3100小时以上,太阳年总辐射约16371685千瓦时/平方米。市域北部是乌拉特草原,中部是阴山山地,横亘于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之间,南部是河套平原,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市辖临河区、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五原县、口县7个旗县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2.6万人,乡村人口6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4‰。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28.0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409.8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比例24.9∶33.4∶41.7。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32.2%、22.6%和45.2%。人均生产总值64144元比上年增长5.1%。

    【农牧业】  巴彦淖尔地处北纬40°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好,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原奶、葵花籽、脱水菜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二大番茄种植加工基地,全国地级市中唯一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加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出口93个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连续11年居全区首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审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入选自治区农牧业十大科技成果,“五原向日葵”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推进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扎实。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达到28.1亿公斤;肉羊饲养量稳定在2200万只以上,居全区第一;新增高标准农田199.7万亩。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8.0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6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7%。其中,小麦面积35.4千公顷,下降28.4%玉米面积318.4千公顷增长4.8%。粮食总产量28.1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8%。其中,小麦产量2.1亿公斤下降29.8%玉米产量25.55亿公斤,增长5.1%。年末,全市猪存栏22.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2.1%牛存栏21.2万头增长17.1%羊存栏812.2万只增长4.2%。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上年66.0%提高至2021年的69.9%。连续实施22年、总投资43.2亿元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全面完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牧民卫生厕所普及率87.5%。5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

    【工业】  石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光伏治沙、风机制造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装机规模533.5万千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铁矿石原矿量2150.1万吨,比上年增长20.8%硫铁矿石折含硫35%64.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乳制品70.2万吨比上年增长4.4%发电量23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全市发电装机容量761.7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28.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0.0%风电装机容量384.2万千瓦,占50.4%;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3.4万千瓦18.8%水电装机容量2.9万千瓦,占0.4%;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占0.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实现利润7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倍;营业收入利润率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1%。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9.8%。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9.2%。地方项目投资增长5.2%,中央项目投资增长16.6%。

    【服务业】  全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4.1亿元,比上年增长8.7%;金融业增加值44.5亿元比上年增长0.8%房地产业增加值2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8.7亿元比上年下降38.3%。

    【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0家,比上年减少6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3%房屋竣工面积7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2.8%;房屋建筑竣工率19.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9.0%。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1.1万户居民回迁入住,7.3万户居民拿到房产证。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成为国家激励支持城市。

    【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外贸进出口总额2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进口总额1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出口总额40.3亿元比上年下降4.6%。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926万美元。甘其毛都口岸进出口货运量806.2万吨;实现贸易额2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交通】  该市是“一带一路”陆路通道的重要节点和国家“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华北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通往东北亚国际出海口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北京至兰州铁路、临河至策克铁路、京藏高速、京新高速242国道、110国道穿境而过推进包银高铁、S39高速公路建设,临河至呼和浩特城际动车组如期开通。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开通运行。临河区成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杭锦后旗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甘其毛都口岸毗邻蒙古国的南戈壁省,是国家一级陆路口岸,是全国过货量最大、贸易额最多、关税收入最多的公路口岸之一,开发开放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巴彦淖尔机场航班直达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呼和浩特等枢纽城市。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70.4万人次;货运量11687.8万吨。年末,全市各类机动车保有量45.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5%。

    【城市建设】  2021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285套、棚户区改造4614套临河区北边渠综合改造基本完工。

    【环境治理】  “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获批,完成年度投资7.2亿元,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综合治理分别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十大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和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总干渠被水利部评选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突出问题按序时进度完成整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完成林业生态建设76.6万亩、草原修复22.1万亩,完成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PM2.5浓度下降24.2%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完成国土绿化271.5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从上年5.5%、26.9%提高至2021年的6.5%、28.2%。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四控两化”行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评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76.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6.2万亩、飞播造林6万亩、封山育林8.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7万亩,森林抚育18.9万亩。

    【水资源利用】  全市总用水量50.0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49%,其中农业用水量为44.05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03%工业用水量0.6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80%,城镇公共用水量为0.1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35%居民生活用水量为0.49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28%,生态环境用水量为4.6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86.57%。

    【邮政】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4亿元,比上年增长37.4%。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8万件,包裹业务1.2万件快递业务量2049.0万件比上年增长36.8%快递业务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40.0%。

    【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3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1%。其中住户贷款5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现代金融业取得成效,入选2021年度全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大中矿业成功上市,实现巴彦淖尔市本土企业A股上市“零突破”。全年保险公司财产险收入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人寿险收入4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财产险赔付支出8.9亿元;人寿险赔付支出8.2亿元。

    【财政税务】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税收收入41.2亿元增长1.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9.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9.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传媒、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190.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0%。市本级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压减5.2亿元综合压减率22.5%全市“三公”经费下降6.9%。新增减税降费约8.1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4亿元。支出中央财政直达资金33.8亿元。

    【教育科技】  全市有高等学校2所,普通高中16所,职业学校10所,初中36所、小学87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0%。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3所。全市专利授权量1034件。其中,发明专利45件,实用新型专利870件,外观设计专利119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18家。年内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30个,合同成交金额0.55亿元。

    【卫生】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692所,其中医院5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09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5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1624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367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549人,注册护士5787人。

    【文化旅游体育】  年末,全市有乌兰牧骑7支,拥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13个。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旗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全市调频转播发射台8座,中波转播发射台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电视转播发射台27座,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全市有AAAA级旅游景区6家AAA级旅游景区11家AA级旅游景区16家。国家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年接待游客697.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约55.4亿元。全市体育健儿参加国内重大赛事获金牌30枚、银牌22枚、铜牌37枚。其中,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锦标赛获得金牌20枚、银牌21枚、铜牌32枚,参加全国比赛获得金牌10枚、银牌1枚、铜牌5枚。

    【社会与民生保障】  截至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0.1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6.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0万人。脱贫人口无返贫现象。城镇新增就业8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2021年,19.7万户农牧民获平价煤42.8万吨。

    【居民收入消费】  全体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0253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消费支出20001元,比上年增长15.9%。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6350元比上年增长8.0%人均消费支出22482元比上年增长15.0%恩格尔系数28.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2785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支出18125元比上年增长16.6%恩格尔系数29.0%。秦东

     

    临河区

     

    【概况】  临河区位于黄河“几”字湾顶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腹部,是巴彦淖尔市府所在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兰经济带中段,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年降水量194毫米,年日照时数3080小时无霜期159天年平均风速2米/秒,空气优良率84%。区辖9个乡镇、2个农场、11个街道办事处。2021年末常住总人口58.86万人其中男性29.69万人女性29.17万人。全境属于河套灌区,黄河年平均过境流量367亿立方米,年引水量11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217万亩。2021年临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0.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0∶28.4∶50.6。全年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66亿元同比下降1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58亿元,同比下降5.3%非税收入完成2.08亿元同比下降45.2%。

    【农牧林业】  2021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3亿元同比增长6.5%。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208.1万亩,比上年增加3.2万亩。粮食种植104.6万亩同比增长3.1%;经济作物种植103.5万亩,与上年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63.96万吨同比增长1.2%。年末家畜存栏210.9万头,较上年同期增加19.9万头),较上年增长10.4%。其中,生猪存栏11.7万口,较上年增长49.6%牛存栏3.9万头较上年增长120.5%羊存栏195.1万只较上年增长7.7%家禽存栏65.6万只较上年下降1.8%。全年肉类总产量10.3万吨较上年增加1.0万吨增长11.2%。全年投资0.45亿元,栽植各类苗木187.6万株,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全区有林地18909.9公顷灌木林地2787公顷,森林覆盖率9.3%,活立木总蓄积量296.5万立方米。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02.9万千瓦,同比增长8.0%;全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88.3%。新建规模化养殖场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45个,家庭农牧场884个种养大户6283户。设施农业总面积5.3万亩。完成土地流转10.5万亩,全区累计流转土地面积7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3万亩,完成节水改造31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199个建成规范化养殖场1651个。

    【工业】  2021年,6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7.6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可比价增速17.0%。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46.4亿元同比增长35.4%重工业完成产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不包括电业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26.5%利润总额6.1亿元同比下降13.5%。

    【建筑业】  临河区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49家;房屋施工面积33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5%,其中新开工面积7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9%房屋竣工面积6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7%。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7亿元,实现税金总额2.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6.3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7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9.2亿元同比增长21.3%占投资总量61.5%。

    【交通运输】  全年完成公路养护投资710万元公路优良率82.3%。临河区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3720.59千米。其中国省道283.12千米含高速67.62千米),县道266.61千米乡道600.36千米村道2567.88千米。农村公路硬化里程2079.17千米境内乡镇100%通硬化路。全区11个乡镇农场全部通三级沥青路。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413.25万吨同比增长20.6%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总量78.48万人次,同比下降26.0%。年末,临河区有驾驶资格人数210509人,机动车保有量150593辆。全区有公共汽车线路27条营运里程30.97万千米。

    【科学技术】  临河区全年授权专利496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专利414件,外观设计专利65件。全区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2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家。

    【教育】  临河辖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51所包括幼儿园,在校学生92717人。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1289人,专任教师670人;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生9068人专任教师831人普通中学21所,在校生23148人,专任教师1898人其中:初级中学14所在校生15284人专任教师1220人。高级中学7所,在校生7864人,专任教师678人;小学30所,在校学生31710人专任教师2021人幼儿园91所在园幼儿17064人教师129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38人专任教师55人。

    【卫生】  临河辖区设医疗卫生保健机构670个,设医院39所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所,蒙医医院1所,三级中医医院1所,二级综合医院1所,二级康复医院1所,民营医院34所,传染病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监督机构2所,乡镇卫生院1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所,村卫生室189所,门诊、医务室、个体诊所405所。有床位5720张。有卫生事业人员10578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84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52人注册护士4428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06人。

    【社会保障】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504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5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549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31647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275699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844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8212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9040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298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85117人。参加工伤保险40169人。参加生育保险46163人。失业保险缴费20000人。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95.9%。城镇低保标准由2020年每人每月708元提高至72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20年每人每年5111元提高至5478元。全年为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641.64万元;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205.25万元。

    【居民收入消费】  2021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4074元,同比增长8.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7694元同比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4278元,同比增长10.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2%。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七涨一降”。李炯

     

    五原县

     

    【概况】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腹部。县境东邻乌拉特前旗,西与临河区接壤,南濒黄河,北与乌拉特中旗毗连。地理坐标北纬40°46′41°16′东经107°35′108°37′。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降水量16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3154.2小时全年无霜期127213天空气优良率84.8%。总面积2492.9平方千米。辖8个镇、1个乡、1个农场117个行政村,771个自然村、11个农场分场。2021年全县常住人口22.14万人。黄河流经五原县境62.5千米,年过境水量315亿立方米,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217.5万亩,全部引黄河水自流灌溉。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33.1∶15.1∶51.8。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9亿元同比增幅1.25%非税收入完成9847万元增幅10.72%。

    【农牧林业】  2021年,全县农牧业总产值64.76亿元同比增长5.2%。全县农作物播种217.5万亩同比下降5.08%。其中:粮食播种64.19万亩,同比下降2.49%经济作物播种153.31万亩同比下降6.1%。粮食总产量4.55亿公斤,同比增长0.89%。年内牲畜饲养总量560.8万头),年末牲畜存栏232.5万头),其中221.5万只基础母羊120万只,生猪存栏9.4万头、奶牛存栏0.7万头、肉牛存栏0.9万头牲畜出栏328.3万头),其中313万只、生猪14.8万头肉牛出栏0.5万头,禽类存栏860万只种鸡存栏80万只,年出栏肉禽3700万只。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84万亩,栽植各类苗木370.3万株,冬贮苗条3.3万株,实施城乡经济林及庭院经济140个自然村2952户贫困户209户),栽植桃李杏“小杂果”等5.2万株。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23.9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9%,耕种收综合水平88.7%。新建规模化养殖场7个,设施农业总面积3.5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34万亩。2021年末全县有合作社1041个家庭农牧场162个种养大户738户,全县土地流转面积93.17万亩,完成节水改造22.6万亩,建成规范化养殖场102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个。

    【工业】  202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38.3%;其中: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上升38.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8.8%,产销率97.6%同比增长0.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两增两减”。小麦粉、饲料分别增长17.9%和330.8%鲜冷藏冻肉和洗煤比上年下降25.8%和69.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31亿元同比上升25%实现利润总额975万元,同比下降83%,两年平均下降4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6%。

    【建筑业】  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户;房屋施工面积118.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2%。其中新开工面积24.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15%。房屋竣工面积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52%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76亿元,同比增长38%;建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6亿元同比下降0.2%利润总额0.22亿元同比增长46.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12.3%。其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全国联网直报重点重大新建续建项目48个,同比增长17%,实际完成投资13.06亿元,同比下降3.8%。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8.06亿元,同比增长1.12倍。

    【交通运输】  全县有各等级公路3083千米,其中,京藏高速50千米、110国道81千米、省道232千米、县道395千米、乡道307千米、村道2018千米。乡镇通二级以上沥青公路,行政村沥青水泥路通畅率100%,自然村通畅率99%。全县有5条城市公交线路,2条专线福星养老院和县医院专线46台纯电动公交车,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万人拥有公交车4.1标台。城乡公交线路29条,机场专线1条。有货运公司50家,营运货车3902辆其中公司营运3202辆,总吨位6.64万吨。

    【科学技术】  全年有效专利计539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新型实用专利306项,外观设计专利220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7件,新型实用型专利13件,外观设计专利23件。

    【教育】  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2705人专任教师214人。普通初中4所,在校学生5528人,专任教师432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562人,专任教师117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11916人专任教师750人。幼儿园32所,在园人数523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卫生】  五原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7所。其中,县级医院2所,民营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17所,社区服务机构7所,村级卫生室123所,专门公共卫生机构3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6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35人,注册护士729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5人。全县卫生机构有床位1185张,每千人拥有床位5.2张。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8270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8536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17658人,发放离退休待遇5.1亿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20185人,其中正常参保缴费79973人其中农村居民76422人城镇居民3551人,收缴养老保险费7057.81万元覆盖率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系统有11189人其中在职人员6176人退休人员5013人,发放养老金2.76亿元;为全县11879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资金4668.13万元84名城市特困对象发放供养金126.8万元、发放城市特困照料护理金12.1万元;为867名农村牧区特困对象发放供养金717.6万元、发放农村特困照料护理金100.1万元。

    【居民收入消费】  2021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3052元,同比增长9.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786元同比增长7.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3933元同比增长10.5%。李吉  吕建荣

     

    口县

     

    【概况】  口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衔接带,北纬40°9′40°57′东经106°9′107°10′。东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鄂托克旗相望,北、东北与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搭界,西南与阿拉善左旗为邻。自然环境县境地形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种类型。境内海拔最高2046米最低1030米。降雨量少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积温高,无霜期短。县辖1个苏木、4个镇5个国有农场。总面积4166.67平方千米。2021年末全县总人口11.01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277人。城镇人口5.38万人乡村人口5.63万人,自然增长率-1.57‰。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2.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2∶39.7∶37.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5506万元,同比增收3494万元增长15.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4576万元,同比减支23244万元下降12.4%。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347元,同比增长8.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3162元同比增长9.8%。

    【农牧林业】  2021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53465.8万元同比增长4.3%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结构比例为51.22∶3.77∶39.08∶3.13∶2.80。农作物总播114.56万亩同比下降4.7%。粮食作物面积53.63万亩,同比增长3.2%。经济作物面积60.93万亩同比下降10.7%。饲草作物面积13.9万亩同比增长60.5%。粮经比例由上年的43.2∶56.8调整至46.8∶53.2。主要大宗农作物良种率达到100%。全年畜牧业产值99049.2万元同比增长6.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9.08%。化肥施用量41981吨同比下降17.5%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61.20万千瓦,同比增长3.3%。2021年实有人工造林面积3.1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75万亩,林草覆盖率37.3%。投资超15亿元完成林业生态建设84万亩,林草覆盖率37%。口县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工业】  2021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04821.1万元同比增长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2021.7万元,同比增长2.3%;全部工业增加值230500万元下降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8%;产品销售率100.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688246.1万元,同比增长5.1%利润总额13018.7万元同比下降66.8%;亏损企业亏损额31644.9万元同比增亏27271.8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其中: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500万元—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4%。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8.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3.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5.3%。

    【建筑业】  2021年,房地产建设项目4项,总建筑面积92122平方米,总造价15332万元。其中续建工程3项,分别为溥德苑19#楼、新元小区1#2#楼新增单元项目、金色港湾养生养老生态社区B区,总建筑面积84050平方米;新建1项为金色港湾假日酒店项目,建筑面积8072平方米造价2022万元。截至2021年底共完成投资额8527万元溥德苑19#楼、新元小区1#2#楼新增单元项目全部完工。

    【水利】  实施水权转让、黄河二期防洪等重大工程,新增水土保持面积130平方千米。启动固定扬水泵站30多座投入应急抗旱,利用抗旱经费90万元购置抗旱应急水泵38台套,购置并给农牧区发放自来水管道35000米,更新农牧区自来水主管道12000米,完成对农牧区12千米人畜饮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30平方千米、水源工程38处、节水灌溉工程60处。

    【城乡建设】  2021年,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9.8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平房区改造、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巷道硬化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完成回迁安置824户,铺设各类管网142千米,硬化居民巷道27万平方米,“旱改水”公厕9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园林绿化面积385万平方米。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201千米,完成“油返砂”整治90千米,别磴线改造竣工通车,省道S311主体完工。包银高铁征拆全部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水源地迁址,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新建4个城镇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率90%以上。西区广场开放使用,人民公园改造升级。

    【交通运输】  全年完成县道养护里程300千米修整坑槽2400平方米人工机械处置水毁15000延长米,人工处置路肩车辙路段40千米,人工机械整修路肩边坡221千米、修复标志牌43块,安装减速带15条,安装警示牌110套。施划振动减速标线186平方米,安装限高架2处,人工机械处理沙阻38处,刷新里程碑300块、刷新桥涵护栏27座,混砂填筑路面坑槽360立方米,全年道路巡查151560千米2021年优良路率88.1%。

    【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017.7万元同比增长2.8%。进出口总额7657万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6%。出口主要产品有番茄制品、生物农药、脱水菜等。引进国内区外资金3.57亿元,引进区内市外资金5.809亿元。县镇村三级电商网络体系运行,全面打开特色农产品销路,华莱士瓜、沙漠玉米、贝贝南瓜等知名度不断攀升。电商交易额超2.6亿元,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旅游业】  AAAA级景区2家AAA级景区2家,AA级景区3家,五星级接待户2家,四星级接待户3家,三星级接待户两家。2021年,接待游客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4亿元。

    【体育】  承办全国、自治区、市各级各类竞技体育赛事活动,高标准承办全区老年人健身球操、全市第六届乒乓球等区市级体育交流活动13场次,加强口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口县干部职工运动会、磴口县农牧民运动会等各类文体交流活动。

    【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1432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434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829人其中退休人员12047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505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79415人。参加工伤保险11462人,参加生育保险16505人参加失业保险8796人。城市居民低保对象2408户3218人、月人均补助水平542元;农村低保对象5555户8105人,月人均补助水平324元。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个,床位592张。全县有特困人员369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25人,社区服务机构6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16张。陈龙

     

    乌拉特前旗

     

    【概况】  乌拉特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东南端北纬40°28′41°16′东经108°11′109°54′。东与重工业城市包头市毗邻,南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隔黄河相望,西与五原县相连,北与乌拉特中旗接壤,总面积7476平方千米。地处“呼包银兰”经济区域带和产业富集区,包兰、乌锡、包白、西甘、甘泉5条铁路和京藏高速、110国道贯穿旗境。旗地域既有引黄灌溉区,又有山旱牧区,是粮油糖生产基地和工业原料基地,也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农牧业结合的经济类型较全的旗县。旗下辖11个苏木镇,5个国有农牧场,其中,农区镇8个、牧区镇1个、苏木2个有嘎查93个。2021年全旗常住人口25.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万人乡村人口11.83万人。是自治区27个国家备案的革命老区之一。旗政府所在地乌拉山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3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7亿元,比上年下降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比上年下降8.6%。

    【农牧林业】  2021年,农作物种植184517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粮食作物种植94065公顷,比上年增长2.0%粮食总产量56.9万吨比上年增长0.7%。小麦总产量1.7万吨、比上年下降1.9%玉米总产量54.6万吨比上年增长0.4%。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6.5万亩,乌拉特前旗农科局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新建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牧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国家代表产品万亩特色果蔬示范园等4个市级示范园区,有佘太红辣椒、瓦窑滩西瓜、明安羊肚菌、乌梁素海木耳等特色产业,推进建设蒙牛10万头奶牛高端奶产业基地,乌拉特前旗被列入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新增“两品一标”“名特优新”认证产品5个,5个村入选首批自治区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年末,牲畜总头数221.6万头),比上年增加27.4万头),增长14.1%。肉类总产量49277吨比上年增长24.3%。其中猪肉产量5167吨比上年增长2.2%牛肉产量1110吨比上年增长40.9%羊肉产量40381吨比上年增长29.8%。2021年,完成生态建设5.3万亩。栽植经济林3350亩。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7年的42家增加至2021年68家产值由95.6亿元增加至2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4家。实施传统产业技改升级项目15个,建成1.2万吨多晶硅、3.2万吨稀土新材料、2万吨中药材加工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新能源装机容量23.6万千瓦,天然气日处理能力196万立方米,乌拉特前旗获评国家第二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施华拓3000万吨干选站及尾矿干排节能技改、包钢庆华和大中球团超低排放改造、美华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业项目15项,完成投资7亿元。助推大中矿业成功上市,成为自治区9年来首家、全市首家A股本土上市企业。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3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全旗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建筑业企业5家,建筑施工面积2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2.9%。

    【交通运输】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6.0万吨,比上年增长14.4%。公路货物周转量6240.0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5.8%公路客运8.2万人比上年下降32.5%公路旅客周转量988.8万人千米,比上年下降29.1%。包银高铁开工建设,110国道维修翻新,311省道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421千米。

    【科学技术】  开展“红色百年路,科普进校园”“流动科技馆进校园”“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36场,特色活动14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青少年入团仪式”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有市级科普教育基地7家,旗科技馆被评为“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大佘太镇和先锋镇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镇,乌拉特前旗获得自治区“科技兴蒙”重大专项资金支持。2021年,科普中国在全旗覆盖率95%,科普中国注册量10036人传播量为616662次,传播量注册量均列全市第一。

    【教育】  全旗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1所、小学14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72人,在校生1433人,专任教师181人普通高中招生898人在校生2882人毕业生1069人专任教师282人初中学校招生1828人在校生5938人毕业生1933人专任教师534人小学招生2566人在校生13548人毕业生1929人专任教师1030人。全旗拥有幼儿园42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6428人。义务教育小学6年巩固率95.26%,义务教育初中3年巩固率97.7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8.73%高中阶段毛学率95.52%。

    【卫生】  年末,全旗有卫生机构289个。其中,医院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医疗卫生单位有病床1574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09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病床427张,妇幼卫生机构有病床10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71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714人,注册护士821人。旗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体完工,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蒙医院传染病预防中心基本建成。

    【社会保障】  全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266430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0个各类社会福利床1639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5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661人,发放城镇低保金1149.92万元、农村低保金6134.16万元。累计民生支出107.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77%。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补助标准逐年提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居民收入消费】  全年全旗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7130元比上年增长8.4%。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4959元,比上年增长7.6%农村居民22766元比上年增长10.3%。居民均消费支出19640元比上年增长15.9%。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21928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居民均消费支出16860元同比增长15.9%。刘芳

     

    乌拉特中旗

     

    【概况】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纬41°07′41°28′东经107°16′109°42′。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19个边境旗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南戈壁省交界,有国界线184.4千米,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区、杭锦后旗相依,西连乌拉特后旗。旗政府驻地海流图镇,距巴彦淖尔市政府驻地临河区161千米,距包头市219千米,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391千米,距中国甘其毛都口岸130千米。全旗总面积22868.11平方千米。辖10个苏木镇一个种畜繁育中心,一个公司,95个行政嘎查村分场2021年末,常住人口10.99万人。是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双拥模范旗县、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国家荣誉。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02.92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7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0.4亿元,下降15.2%第三产业增加值38.35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23.4∶39.3∶37.3。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0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51亿元。

    【农牧林业】  202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7.03万亩比上年增长2.1%。粮食播种面积92.67万亩,比上年增长2.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4.36万亩比上年增长1.3%。粮食总产量3.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5%。年末,牲畜饲养量298.79万头只牲畜出栏108万头只;羊饲养量291.4万只;奶牛存栏0.34万头同比增长124.5%生猪饲养量3.27万头。肉类总产量28127吨同比增长26.41%奶类产量9870吨毛绒总产量3224吨,同比增长17.49%。新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申报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自治区2家,市级1家,农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2家。新认定家庭农牧场15个,评定市级示范家庭农牧场12家,市级示范社11个,落实惠农惠牧重点项目26项。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国家绿色企业2家,全旗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企业3家。被确立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旗。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9.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8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完成39.64万亩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涉及137户262人。落实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等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向牧民发放国家级公益林补偿312.14万亩补偿资金4916.24万元补偿17701户39000人。

    【工业】  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总户数34户。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9项续建项目9项,新建项目10项,完成投资9.3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2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实现利润25.6亿元增长6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2.1%下降0.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1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6个。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6.5%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0.1%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3.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1%,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5.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0.2%。

    【交通运输】  2021年,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0.68亿元,开工建设规模589.9千米。实施G331线、G335线西段续建项目272.8千米,全部通车并交工验收;实施S215乌不浪口至新安二级公路项目28.5千米;实施牧区现代化公路9条,建设里程10.1千米;申请各类养护资金1900万元,养护农村公路754千米,优良率84%,畅通率100%。对全旗4341千米农村公路及100座桥梁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全年开展交通行业治理安全检查12次,日常督查48次,消除安全生产隐患44处;组织应急演练1次,安全法制宣传4次,海事安全检查16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58辆卸载货物3957.5吨交通运输行业“两客一危”监管和水上交通安全零事故。

    【科学技术】  完成推广农牧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45项。其中,农业技术24项、畜牧业21项。强化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遴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55名,科技示范户184户,组建科技服务体系示范推广团队7个,示范基地7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多名。开展各类科技培训40余场次,培训农牧民3800人次。线上线下科技咨询活动40余场次,培养本土科技人员20人次,惠及群众3120人次。

    【卫生】  全旗有医疗卫生机构135个。其中,旗级公立医院3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基层卫生院14所,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47个,非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19个,个体诊所44所。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832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701人、执业助理医师378人、执业护士304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42人。拥有编制床位367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3.28张。

    【社会保障】  年末,全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96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5177人。有养老机构3个,养老机构床600张。民办养老机构2个,养老机构床400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1885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100346人。基本医疗保险收入1.7亿元,支出1.22亿元,医疗救助基金收入432.57万元支出315.04万元。全旗城乡居民享受医保待遇118155人次,医保支付5490.26万元。医疗救助10458人、14956人次救助金款321.78万元。职工医保待遇享受256619人次支出7685.62万元。全旗参加养老保险总人数98220人,其中,企业机关职工养老保险的4261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5607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7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农牧民转移就业1210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428人。

    【居民收入与消费】  2021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7651元,比上年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7050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2028元,比上年增长10.4%。全体居民均消费支出18489元比上年增长16.3%。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21820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5914元,比上年增长17.8%。全体居民恩格尔体系数29.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王俊红

     

    乌拉特后旗

     

    【概况】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北纬40°41′30″42°21′40″东经105°8′20″107°38′20″。东与乌拉特中旗交界,西与阿拉善左旗毗邻,南与杭锦后旗、口县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195.25千米,是内蒙古自治区18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县之一。旗境内阴山山脉横亘东西,南部是河套平原,北部是丘陵和丘陵高原,形成“南粮、北牧、中矿山”的自然格局。全旗草原面积3644万亩,耕地面积19.1万亩、基本农田14.4万亩。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的旗之一。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46个品种118处矿点。旗辖3个镇、3个苏木,52个嘎查村、19个居民委员会。2021年,全旗户籍人口57697人。其中非农人口26474人农业人口31223人。旗人民政府驻巴音宝力格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1∶76.9∶1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2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24亿元,同比下降4.6%。推进“平安乌后旗”建设,创建成功“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

    【农牧林业】  2021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亿元,同比增长4.9%。农业播种面积1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1万亩比上年增长7.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万亩,比上年下降22.0%。全旗粮食总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9.4%。经济作物中葵花的产量0.55万吨同比下降14.9%。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启动建设万亩优质牧草连片种植基地、万亩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园区,全面推行土地流转、种植业托管,为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奠定扎实基础。做强现代特色畜牧业,实施二狼山白绒山羊、蒙古马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英格苏科技产业园、金草原胡羊养殖园区建成投产,众望牛场全面投用,兴然牧业万头奶牛肉牛高标准示范养殖园区顺利开工。创新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模式,全旗50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入股金草原4288万元,购买基础母羊14399只,3年户均增收6150元;英格苏托驼所租赁母驼1026峰,46户牧民户均增收2万元,先富带后富、同走富裕路的格局加速形成。

    【工业】  2021年,4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照统计划分标准,大型企业2户,中小企业4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4.9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工业增加值增长2.8%。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127.9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2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54.7%;亏损企业亏损额3.4亿元,同比减亏88.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4.62元,比上年增加2.25元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同比增长234.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铁矿石原矿产量同比增长1.8%,硫铁矿石产量同比增长22.7%,锌产量同比增长5.8%。铜金属、铅金属、水泥、铁合金产量分别下降24.3%、0.5%、18.5%、76.9%。年内推行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五个一”保障机制,4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有序、支撑有力,19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6.2亿元。黑猫一期及铁路专用线、陶勒盖金矿、三英宏业二期建成投运,黑猫二期、国城硫钛铁、广恒锌焙砂等项目加快建设,紫金、飞尚、聚光等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华峰氧化锌重组运营,齐华矿业复工复产取得实质性进展。新能源基地蓄势待发,编制完成“低碳园区”总体规划。上海庙特高压160万千瓦、京能20万千瓦、国电10万千瓦、国华5万千瓦、天风3万千瓦等风电项目进展顺利。推进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区域评估。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9项,到位资金36.98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61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2240万元,同比下降8.66%。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283956万元同比下降18.83%500万元—5000万元投资完成46482万元同比增长50.41%;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21802万元同比增长343.76%。民间投资完成260584万元同比下降18.71%。

    【服务业】  融入“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通道建设,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整装待发。东升庙阳山景区基本建成,潮格镇“三大研学基地”投入运营,“英雄路”等红色教育基地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4亿元。电商园区入驻商户35家,网络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

    【生态环境保护】  新增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个,完成11个矿山地质环境闭坑治理。重拳整治砂石料偷挖盗采,推进三贵沟、舒德沟、西乌盖沟防洪减灾水源涵养工程,巴音宝力格镇、呼和温都尔镇两处标准化水源保护地全面建成,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河湖“四乱”和林草专项整治等行动。新建西尼乌素国家封禁保护区1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退化草原修复、沙漠综合治理等项目32.3万亩。

    “放管服”改革】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硬十条”措施。欣苑、东升嘉园和1121户非成套住宅改造完成,打造高标准数字化市民中心,开通巴音宝力格镇至呼和温都尔镇城乡快速公交,边防“双拥”专用车正式投运。完成2111户问题厕所整改,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与黄冈市教育局合作办学实现历史性突破。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文化活动70余场次,成功举办第九届赏石文化旅游博览会。

    【卫生】  2021年,全旗有医疗卫生机构76所。其中,医院2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所,卫健执法大队1个,苏木镇卫生院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嘎查村卫生室31所、个体诊所26所;全旗医疗卫生单位有病床274张。所有卫生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615人,其中,执业医师195人、助理医师75人,注册护士237人。其他专业人员72人、乡村医生36人。

    【教育】  全旗有中小学6所。其中,完全小学3所、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全旗共有中小学生3600人。其中小学2312人、初中747人、高中541人。全旗共招收新生885人,义务教育阶段694人。其中,小学461人、初中招生233人、高中191人。初中阶段毛学率103.9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开。

    【社会保障】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4486人农牧区转移就业16866人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深度推进旗人民医院与市医院托管共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完善。1.1万吨“暖心煤”保障5326户农牧民温暖过冬。

    【居民收入】  全旗全体常住居民均可支收入27536元同比增长8.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6837元同比增长8.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986元,同比增长10.0%。窦永刚

     

    杭锦后旗

     

    【概况】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西北部。东与临河区接壤,西傍乌兰布和沙漠与口县毗邻,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相望,北靠阴山与乌拉特后旗交界。总面积17.5103.69公顷。年日照时数3095.2小时,光热资源充足。旗府驻地陕坝镇。辖9个镇、1个农场下设8个分场107个行政村、15个社区、1051个村民小组。2021年末,全旗常住人口21.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31万人乡村人口10.04万人。2021年,杭锦后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4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8.8∶17.0∶44.2调整至2021年39.7∶18.1∶42.2。

    【农牧林业】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3.9万亩,比上年增加7.0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71.84万亩,比上年减少5.6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72.06万亩,比上年增加12.7万亩。

    全旗粮食总产量48.73万吨,比上年增加0.25万吨。蔬菜产量39.37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年末,全旗牲畜存栏93.74万头,大牲畜存栏8.52万头其中肉牛存栏2.43万头、奶牛存栏6.09万头羊存栏82.38万只;生猪存栏2.84万口。全年肉类总产量6.82万吨同比增长30.7%。禽蛋产量0.23万吨同比增长-8.0%。水产品产量0.39万吨,与上年持平。全旗森林抚育1.2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2021年完成新造林1.07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09.7万千瓦。有各类拖拉机3.24万台;配套机具9.04万台),综合农机化水平88.58%。上级划拨杭锦后旗农机补贴资金1785.145万元,受益户1119户,补贴各类机具1164台。秸秆还田31万亩。

    【工业】  全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60亿元同比增长13.0%月报可比价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6.12亿元同比增长17.5%月报现价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总产值45.93亿元同比增长25.0%。全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4.05亿元同比增长32.1%营业成本46.57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利税4.24亿元,同比增长80.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83.5%。产品销售率110.9%。

    【交通运输】  全旗境内铁路52千米,临策铁路火车站1座。公路总里程225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4.2千米、国道9.5千米、省道109.5千米、县道379.4千米、乡道200.83千米、村道1469千米、专用公路24.13千米东风林场和太阳庙农场的部分道路,百平方千米拥有公路里程126千米。境内油路里程1403千米,占总里程的62%。100%的行政村通油路,79%的村民小组通四级小油路。全旗9个镇建起5个四级客运站、16个候车亭,108个招呼站,实现建制村100%通班车的目标,形成旗政府到各镇、各镇到所辖行政村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

    【科学技术】  依托“四级联创”“科技小院”等科技服务平台,引进张福锁、康绍忠、吴孔明三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和高端人才39名,100多名专家教授长期驻小院开展全域绿色生产技术“产学研用推”,强化科技支撑作用,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精心组织“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等技术人员,实施百人百天百讲“三个一百”的培训工程,完成培训163场次,线上培训100期,点击量4.5万人次。培训技术人员150人,培训农民4.3万人次,发放资料2.5万份。围绕设施农业、番茄、西瓜、甜瓜、脱水菜、奶牛、肉羊养殖等产业开展科技服务,开展集中和现场培训52余次,接答电话810次;下乡服务105多次;微信互动服务230多次;12396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推送各类信息98条、专家答疑35多次。重点研推小麦“两改三防”、玉米“一穴双珠”、向日葵“六推一防”、设施农业“四膜一布”、玉米红蜘蛛“三防两治”、向日葵螟“1+3”、黄河流域“二维时空一提一控”授粉与蜜蜂授粉融合促早延后栽培模式等标准化种植技术21项完成任务110%。

    【旅游业】  全旗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家河套酒业国家AAAA级工业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乌兰布和沙海湖旅游区,五星级接待户6家二娃生态农庄、啸天现代农业园、郝五生态水庄、知青湖生态农庄、水林沙度假村、金沙湾渔村,四星级接待户2家润昇风情农庄、果梨情农庄,全国最美乡村1个头道桥镇民建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双庙镇太荣村,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双庙镇太荣村,上榜“国家森林乡村”2个蛮会镇民生村和头道桥镇民建村,国家森林公园1处双庙镇继丰村、富民村、太荣村境内,自治区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啸天现代农业园、金沙湾渔村、塞上园,自治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双庙镇,有旅行社门市部8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1家。2021年,接待游客60.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

    【文化】  举办杭锦后旗新春文化惠民线上活动15场,线上服务受众1.5万余人次。举办书香春节主题活动,共播出27个视频。举办迎新春书画展,展出118幅作品参观群众达10000余人次开展春节慰问演出活动1次。乌兰牧骑开展文艺汇演计107场活动。推送线上防疫视频25个。创作歌曲、情景剧、表演唱等作品共计11部。文化馆组织举办协办各类文艺演出23场次、小剧场活动100余场次受众26080余人线上各类文化活动58次,文化馆志愿关爱服务4次,举办书画展览7场次。完成全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黄河流域非遗项目普查等。美术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6场大型展览,各类作品展出计510余幅。

    【社会保障】  2021年末,全旗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4.67万人、10.00万人、1.33万人、2.89万人、19.72万人、1.4万人和0.9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95.0%。党雄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