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2卷  /  科学技术

2022卷

  • 气象事业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综述

     

    【概况】  2021年底,全区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08个,包括国家气候观象台2个,国家基准气候站2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2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658个,其中,119个台站承担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观测、29个台站承担农业气象观测、52个台站承担雷电监测、8个台站承担太阳辐射观测、8个台站承担酸雨观测、8个台站承担沙尘暴观测、4个台站承担大气成分观测、3个台站承担环境气象观测,国家应用气象观测站32个,国家综合气象观测科学试验基地3个,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6个,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12个,国家天气雷达站10个,国家空间天气观测站1个,国家气象卫星地面站4个。全区有自治区地面气象观测站1712个,自治区天气雷达站10个。全区气象在职职工2872人。学历结构:博士18人,硕士543人,本科1971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547人正研级42人、副研级505人,中级职称1386人。2021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1991—2020年偏高0.8℃1961年后同期第二高;春、秋季全区平均气温偏高,冬2020年12月至20212月、夏季正常。全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6.7%1961年后同期第六多,东部地区偏多,中西部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四季降水量较常年均偏多,其中秋季偏多最多,偏多44%。

    【政策保障】  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自治区发改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气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发展纲要和相关规划,12个专项规划和12个盟级规划编制印发工作进展有序。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工程、山洪工程、雷达工程、人影工程等一批基本建设项目批复实施,累计投入资金2.55亿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气象监测能力提升工程获批立项,拟投入5000万元。

    【人才队伍】  选优配强领导班子,选拔处级领导干部12人,45岁以下处级干部占比40.4%较上年提升8%。2人入选中国气象局“十百千”人才工程,8人获评研究级高级工程师。高标准推进区气象局机关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综合管理】  各级气象部门统筹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阿拉善、满洲里、二连浩特等盟气象局克服疫情影响,推进各项业务服务工作。委员联系机制落地见效,1项提案被确定为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并评为年度优秀提案,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其其格实地调研督办,提案办理满意率100%。编制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三年实施方案,修订评价指标体系,完成自治区324号文件落实评估和现代化年度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条例草案》,24项行标地标列入制修订计划。提升气象行政执法能力,有序推进防雷重点单位安全管理。落实各级地方资金2.9亿元,规范“四资一项”工作,加强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内部审计136项。

     

    气候影响

     

    【气候与农牧业】  2021年,全区主要农作物生长期间气候条件总体较为适宜,大部地区降水多于常年,光热充足,气候条件对主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生长发育较为有利。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局部地区出现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及龙卷风等灾害,对农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全区农业气候总体为偏好年景。

    2021年,全区大部分牧区气候条件总体较为适宜,降水多于常年,光热充足,气候条件对牧草返青、生长和牧事活动较为有利。夏季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秋季中东部地区出现暴雪灾害,对牧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全区牧业气候总体为正常偏好年景。

    【气候与水资源】  2021年,全区降水资源为4468.7亿立方米,降水资源评价结果为比较丰富。其中,冬季、春季、夏季、秋季降水资源分别为88.4亿立方米、601.1亿立方米、2769.5亿立方米、994.8亿立方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分别偏多3.5亿立方米、42.2亿立方米、270.4亿立方米、303.8亿立方米。

    【气候与能源】  全区大部地区于2020年9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入采暖期,采暖初日多数地区偏早;西部大部及东部偏南地区于20213月、其余地区于4月后采暖期结束,采暖终日多数地区也偏早;全区中部大部地区及包头市等地采暖期偏长,其余地区偏短或接近常年;全区大部地区采暖期度日值较常年偏低,采暖能源消耗量比常年总量偏少。

    【气候与交通】  2021年,全区遭受降雪、大风、沙尘、短时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东部地区受降水、雨雪天气影响,中西部大部地区及赤峰市北部、呼伦贝尔市西部出现大风、沙尘天气较多,给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全区交通不利日数在8临河97天拐子湖之间,其中,呼伦贝尔市中北部、赤峰市北部、阿拉善盟中部等地在60天以上。阿拉善盟东部、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南部、鄂尔多斯市西部、锡林郭勒盟西南部等地偏少1060天,其余地区均偏多或接近常年。

    【气候与大气环境】  2021年,全区平均大气自净能力指数5.84吨/天/平方公里,较常年偏多10.8%,总体为强大气自净能力等级,大气对污染物清除能力强。除呼伦贝尔市北部、呼和浩特市中部、鄂尔多斯市东部、巴彦淖尔市南部、阿拉善盟西北部和东南部等地为一般大气自净能力等级外,其余地区均为较强以上等级,其中,中西部大部及呼伦贝尔市西部、兴安盟西部、通辽市西北部和东部、赤峰市大部等地为强大气自净能力等级。

     

    气象服务

     

    【防灾减灾服务】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融入各级政府综合防灾减灾和重大战略实施全过程,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印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防汛抗旱专项检查。20余个委办厅局强化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高质量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年度任务,获国家减灾委督查检查组肯定。

    全区气象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特点,气象工作者有效应对强沙尘暴、暴雨、特大暴雪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43次,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领导批示25次。特别是在3月14日—15日强沙尘天气过程中,强化监测预报预警,邀请中央主流媒体座谈交流,《参考消息》进行整版报道,回应部分国内外媒体对中国和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质疑;在7月17日—19日呼伦贝尔市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及时叫应各级党委政府相关责任人,当地政府组织撤离群众3698人,确保“大灾零伤亡”;在115日—10日通辽特大暴雪、寒潮天气过程中,提前72小时作出精准预报,全程开展精细化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批示肯定,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给予表扬。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自治区政协在自治区气象局召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座谈会,自治区政协主席李秀领实地考察并给予肯定;自治区政协常委会邀请气象专家作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专题报告;强化水资源监管和河湖动态监测评估服务,获专项经费支持;阿拉善盟3项荒漠生态科研项目、通辽市科尔沁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气象保障工程获批立项;完成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平台建设,锡林郭勒、鄂尔多斯、乌兰察布3个盟高分中心挂牌成立;开展“一湖两海”、察汗淖尔等重点区域、重点生态工程精细化生态监测评估服务,全年发布产品400余期;与河北省气象局联合建立察汗淖尔生态保护气象服务协作机制,流域生态监测评估得到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的肯定。

    【乡村振兴服务】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定点帮扶工作,制订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举措,在21个旗实施乡村振兴专项,选派帮扶干部52人,2名帮扶干部获评“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发挥众创优势,拓展特色功能,持续优化智慧农牧业气象服务平台。完善马铃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协作机制,推进向日葵、大豆等特色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发挥直播星应急广播优势,提升边远农村牧区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智慧、精细化气象服务助力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

    【重点领域服务】  围绕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和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编制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推进气象数据接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与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气象科技优势、气候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经济优势。提升能源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助力能源保供取得实效。建立交通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交通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两个县级市获“中国天然氧吧”认证。

     

    image.png 

    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自治区气象局提供)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并实体化运行,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得到保障。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推动贯彻落实国办47号文件精神。首次与多部门联合召开年度空域协调保障会。全区增雨总量约19.45亿吨,防雹作业累计影响区面积2.23万平方公里,减少经济损失5.4亿元。

     

    image.png 

    2021年全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统计图

     

    【重大活动保障】  与兄弟省局合作,保障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神舟十二号发射回收、“十四运”开幕式等重大活动。选派业务骨干,全程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完成C919国产大飞机结冰、地面侧风试验和高寒试飞保障任务,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批示肯定。

     

    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科技创新】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投入经费1608万元,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兴蒙”合作引导项目支持。新增自治区基金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5项。3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获专利授权38项SCI/EI收录论文3篇。

    【信息化建设】  数值预报等18个业务系统完成集约整合和“云化”改造。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内蒙古”业务运行。推进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计算、存储能力明显提升。建成气象数据服务监管平台并试运行,增强网络安全整体防护能力。

    【综合监测与探空观测】  推进阿尔山等9部天气雷达建设,增强黄河流域、察汗淖尔等重点区域气象监测能力,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北斗导航平漂探空观测网。推进国家级风云四号卫星地面站建设,呼和浩特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方案通过论证并推进实施。完成个盟级计量检定实验室建设。

     

    image.png 

    气象现代化:阿尔山新一代天气雷达建成(自治区气象局提供)

     

    【极端天气预报预测】  针对黄河、海河流域和东北冷涡影响区域,提升极端天气监测预警和预报预测能力,开展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复盘工作。全面规范强对流预警预报业务,开展预警信号有效性评价,三级预警信号产品精细至乡镇。全区实现逐小时网格产品应用,气候预测向公众用户拓展,晴雨、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89%、78%,暴雨预警准确率87%。

     

    主要气象灾害事件及其影响

     

    【低温】  年初遭遇区域性降温过程,多地出现极端低温,设施农业受损。12日—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区出现28站42站日极端低温事件,其中,太仆寺旗17日最低气温超过历史极值,敖汉旗先后4天、呼和浩特市先后3天超过极端阈值。赤峰市林西县设施农业遭受低温冻害,造成蔬菜等大棚经济作物受灾,受灾1949人,直接经济损失742.9万元。

    【沙尘天气】  春季大风、沙尘过程频发,影响范围广、强度强,部分地区生产生活受到影响。2021年出现8次影响范围较大的沙尘天气过程,其中,1月份出现1次,3月和4月各出现2次,5月出现3次。春季,大风和沙尘影响站数均为1961年后历史同期最多,其中沙尘暴影响站数为1961年后历史同期第二多。3月14日—15日的大范围沙尘过程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全区所有盟市均受影响,其中沙尘暴主要影响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及以西大部地区。119个国家级气象站中近8成出现沙尘天气,近4成为沙尘暴,有39站为强沙尘暴,其中,赤峰市岗子和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达到特强沙尘暴等级,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乌拉特中旗等地设施农业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计2000余万元。

    【暴雨洪涝】  汛期暴雨频发,中东部各流域降水偏多、极端性强,造成农作物减产、垮坝等损失。汛期中东部各流域降水量偏多,呈现出极端性。其中,额尔古纳河流域内蒙古段降水量381毫米,较常年偏多37.8毫米,为1961年后第五多7月30日—31日牙克石、根河日降水量超极端阈值;海河流域内蒙古段降水量364.8毫米,较常年偏多25.6毫米,为1961年后第九多,8月15日正蓝旗日降水量超极端阈值;嫩江流域内蒙古段降水量546毫米较常年偏多49.7毫米1961年后第二多,7月18日莫力达瓦旗超历史极值、阿荣旗超极端阈值。汛期出现134次暴雨洪涝灾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莫力达瓦旗、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等地发生频次较高。全年暴雨洪涝灾害造成70.9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计27.0亿元。7月17日—20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遭受强降雨袭击,造成部分农作物受灾,城市基础设施不同程度损毁。境内永安水库〔小1)型〕决口、新发水库中型垮坝,8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计9.10亿元。

     

    image.png 

    呼伦贝尔“7·19”强降雨天气(自治区气象局提供)

     

    【冰雹】  2021年全区有34个旗出现冰雹灾害,出现冰雹灾害最多为赤峰市宁城县,出现6次,其次为赤峰市敖汉旗和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均发生4次。全年总计出现66次冰雹灾害,其中夏季发生56次。灾害导致19.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计5.40亿元。

    【干旱】  本年度干旱整体偏轻,夏季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2021年全区旱情整体偏轻,夏季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赤峰市巴林右旗及通辽市扎鲁特旗等旗县由于干旱成灾。初夏,东部地区出现旱情,盛夏,东部地区旱情缓解或解除、中西部地区旱情有所抬头并发展;夏末,西部大部及中部偏西地区持续干旱,巴彦淖尔市西南部、鄂尔多斯市西部等地为中到重旱。全区因干旱导致9.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240.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计3.10亿元。

    【高温】  7月12日—20日出现一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全区出现14站日9站极端高温事件,其中,阿拉善盟吉兰泰、乌海市、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日最高气温分别41.9℃、41.5℃、40.5℃超过历史极值。

    【寒潮雪灾】  116日—9日全区出现强寒潮过程,其影响范围大、强度强,综合强度指数位居11月上旬历史同期第五高。伴随寒潮过程产生大范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降水量大、积雪厚、极端性强。科尔沁区和库伦旗过程降水量分别87.4毫米和87.1毫米;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9个盟市计37站出现极端降雪事件,其中,8站日降雪量超历史极值,通辽市库伦旗和青龙山连续2日刷新历史纪录;通辽市库伦旗最大积雪深度68厘米。此次过程导致东部出现较重雪灾,受灾地区主要为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其中通辽市受灾最重,受灾106564人死亡1另有房屋倒塌、棚舍受损,牲畜死亡,家庭财产损失等。直接经济损失计10.29亿元。

    【气候评价】  2021年,全区平均气温6.3℃较常年偏高0.8℃1961年后第2高。各地气温在-3.2℃图里河-11.5℃乌斯太之间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鄂尔多斯市大部、巴彦淖尔市西部、阿拉善盟大部较常年偏高1~2.1乌斯太

    全区年平均降水量377.8毫米,较常年偏多16.7%53.8毫米),1961年后同期第6多。各地降水量在11.6额济纳旗)~825.3毫米扎鲁特旗之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东部、锡林郭勒盟大部偏多25%至1.2倍扎鲁特旗;巴彦淖尔市西部、鄂尔多斯市西北部、阿拉善盟西部偏少25%65%额济纳旗);其余地区接近常年。

    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720.6小时,较常年偏少218.8小时,为1961年后同期最少。除鄂尔多斯市南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赤峰市东南部、通辽市南部偏多100.0605.2小时鄂托克前旗外,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少100.0556.3小时高力板。春、夏季日照时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少,春季全区平均日照时数728.0小时,较常年偏少95.5小时,夏季全区平均日照时数727.9小时,较常年偏少82小时。

    【党史学习教育】  印发工作方案,举办读书班、培训班11期,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23次,深入学习“四史”“七一”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重点内容。以“讲、述、写、歌、赛”等活动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制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和项目清单,全区气象部门累计完成任务举措907项,推进区局气象小区房本办理、环境改造等事宜,各盟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结合服务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疫情防控等服务。中国气象局第四巡回指导组实地督导并给予肯定。王祯晗  魏兴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气象事业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综述

     

    【概况】  2021年底,全区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08个,包括国家气候观象台2个,国家基准气候站2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2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658个,其中,119个台站承担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观测、29个台站承担农业气象观测、52个台站承担雷电监测、8个台站承担太阳辐射观测、8个台站承担酸雨观测、8个台站承担沙尘暴观测、4个台站承担大气成分观测、3个台站承担环境气象观测,国家应用气象观测站32个,国家综合气象观测科学试验基地3个,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6个,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12个,国家天气雷达站10个,国家空间天气观测站1个,国家气象卫星地面站4个。全区有自治区地面气象观测站1712个,自治区天气雷达站10个。全区气象在职职工2872人。学历结构:博士18人,硕士543人,本科1971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547人正研级42人、副研级505人,中级职称1386人。2021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1991—2020年偏高0.8℃1961年后同期第二高;春、秋季全区平均气温偏高,冬2020年12月至20212月、夏季正常。全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6.7%1961年后同期第六多,东部地区偏多,中西部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四季降水量较常年均偏多,其中秋季偏多最多,偏多44%。

    【政策保障】  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自治区发改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气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发展纲要和相关规划,12个专项规划和12个盟级规划编制印发工作进展有序。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工程、山洪工程、雷达工程、人影工程等一批基本建设项目批复实施,累计投入资金2.55亿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气象监测能力提升工程获批立项,拟投入5000万元。

    【人才队伍】  选优配强领导班子,选拔处级领导干部12人,45岁以下处级干部占比40.4%较上年提升8%。2人入选中国气象局“十百千”人才工程,8人获评研究级高级工程师。高标准推进区气象局机关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综合管理】  各级气象部门统筹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阿拉善、满洲里、二连浩特等盟气象局克服疫情影响,推进各项业务服务工作。委员联系机制落地见效,1项提案被确定为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并评为年度优秀提案,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其其格实地调研督办,提案办理满意率100%。编制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三年实施方案,修订评价指标体系,完成自治区324号文件落实评估和现代化年度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条例草案》,24项行标地标列入制修订计划。提升气象行政执法能力,有序推进防雷重点单位安全管理。落实各级地方资金2.9亿元,规范“四资一项”工作,加强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内部审计136项。

     

    气候影响

     

    【气候与农牧业】  2021年,全区主要农作物生长期间气候条件总体较为适宜,大部地区降水多于常年,光热充足,气候条件对主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生长发育较为有利。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局部地区出现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及龙卷风等灾害,对农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全区农业气候总体为偏好年景。

    2021年,全区大部分牧区气候条件总体较为适宜,降水多于常年,光热充足,气候条件对牧草返青、生长和牧事活动较为有利。夏季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秋季中东部地区出现暴雪灾害,对牧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全区牧业气候总体为正常偏好年景。

    【气候与水资源】  2021年,全区降水资源为4468.7亿立方米,降水资源评价结果为比较丰富。其中,冬季、春季、夏季、秋季降水资源分别为88.4亿立方米、601.1亿立方米、2769.5亿立方米、994.8亿立方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分别偏多3.5亿立方米、42.2亿立方米、270.4亿立方米、303.8亿立方米。

    【气候与能源】  全区大部地区于2020年9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入采暖期,采暖初日多数地区偏早;西部大部及东部偏南地区于20213月、其余地区于4月后采暖期结束,采暖终日多数地区也偏早;全区中部大部地区及包头市等地采暖期偏长,其余地区偏短或接近常年;全区大部地区采暖期度日值较常年偏低,采暖能源消耗量比常年总量偏少。

    【气候与交通】  2021年,全区遭受降雪、大风、沙尘、短时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东部地区受降水、雨雪天气影响,中西部大部地区及赤峰市北部、呼伦贝尔市西部出现大风、沙尘天气较多,给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全区交通不利日数在8临河97天拐子湖之间,其中,呼伦贝尔市中北部、赤峰市北部、阿拉善盟中部等地在60天以上。阿拉善盟东部、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南部、鄂尔多斯市西部、锡林郭勒盟西南部等地偏少1060天,其余地区均偏多或接近常年。

    【气候与大气环境】  2021年,全区平均大气自净能力指数5.84吨/天/平方公里,较常年偏多10.8%,总体为强大气自净能力等级,大气对污染物清除能力强。除呼伦贝尔市北部、呼和浩特市中部、鄂尔多斯市东部、巴彦淖尔市南部、阿拉善盟西北部和东南部等地为一般大气自净能力等级外,其余地区均为较强以上等级,其中,中西部大部及呼伦贝尔市西部、兴安盟西部、通辽市西北部和东部、赤峰市大部等地为强大气自净能力等级。

     

    气象服务

     

    【防灾减灾服务】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融入各级政府综合防灾减灾和重大战略实施全过程,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印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防汛抗旱专项检查。20余个委办厅局强化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高质量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年度任务,获国家减灾委督查检查组肯定。

    全区气象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特点,气象工作者有效应对强沙尘暴、暴雨、特大暴雪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43次,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领导批示25次。特别是在3月14日—15日强沙尘天气过程中,强化监测预报预警,邀请中央主流媒体座谈交流,《参考消息》进行整版报道,回应部分国内外媒体对中国和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质疑;在7月17日—19日呼伦贝尔市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及时叫应各级党委政府相关责任人,当地政府组织撤离群众3698人,确保“大灾零伤亡”;在115日—10日通辽特大暴雪、寒潮天气过程中,提前72小时作出精准预报,全程开展精细化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批示肯定,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给予表扬。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自治区政协在自治区气象局召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座谈会,自治区政协主席李秀领实地考察并给予肯定;自治区政协常委会邀请气象专家作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专题报告;强化水资源监管和河湖动态监测评估服务,获专项经费支持;阿拉善盟3项荒漠生态科研项目、通辽市科尔沁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气象保障工程获批立项;完成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平台建设,锡林郭勒、鄂尔多斯、乌兰察布3个盟高分中心挂牌成立;开展“一湖两海”、察汗淖尔等重点区域、重点生态工程精细化生态监测评估服务,全年发布产品400余期;与河北省气象局联合建立察汗淖尔生态保护气象服务协作机制,流域生态监测评估得到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的肯定。

    【乡村振兴服务】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定点帮扶工作,制订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举措,在21个旗实施乡村振兴专项,选派帮扶干部52人,2名帮扶干部获评“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发挥众创优势,拓展特色功能,持续优化智慧农牧业气象服务平台。完善马铃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协作机制,推进向日葵、大豆等特色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发挥直播星应急广播优势,提升边远农村牧区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智慧、精细化气象服务助力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

    【重点领域服务】  围绕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和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编制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推进气象数据接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与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气象科技优势、气候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经济优势。提升能源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助力能源保供取得实效。建立交通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交通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两个县级市获“中国天然氧吧”认证。

     

    image.png 

    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自治区气象局提供)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并实体化运行,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得到保障。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推动贯彻落实国办47号文件精神。首次与多部门联合召开年度空域协调保障会。全区增雨总量约19.45亿吨,防雹作业累计影响区面积2.23万平方公里,减少经济损失5.4亿元。

     

    image.png 

    2021年全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统计图

     

    【重大活动保障】  与兄弟省局合作,保障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神舟十二号发射回收、“十四运”开幕式等重大活动。选派业务骨干,全程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完成C919国产大飞机结冰、地面侧风试验和高寒试飞保障任务,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批示肯定。

     

    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科技创新】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投入经费1608万元,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兴蒙”合作引导项目支持。新增自治区基金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5项。3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获专利授权38项SCI/EI收录论文3篇。

    【信息化建设】  数值预报等18个业务系统完成集约整合和“云化”改造。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内蒙古”业务运行。推进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计算、存储能力明显提升。建成气象数据服务监管平台并试运行,增强网络安全整体防护能力。

    【综合监测与探空观测】  推进阿尔山等9部天气雷达建设,增强黄河流域、察汗淖尔等重点区域气象监测能力,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北斗导航平漂探空观测网。推进国家级风云四号卫星地面站建设,呼和浩特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方案通过论证并推进实施。完成个盟级计量检定实验室建设。

     

    image.png 

    气象现代化:阿尔山新一代天气雷达建成(自治区气象局提供)

     

    【极端天气预报预测】  针对黄河、海河流域和东北冷涡影响区域,提升极端天气监测预警和预报预测能力,开展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复盘工作。全面规范强对流预警预报业务,开展预警信号有效性评价,三级预警信号产品精细至乡镇。全区实现逐小时网格产品应用,气候预测向公众用户拓展,晴雨、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89%、78%,暴雨预警准确率87%。

     

    主要气象灾害事件及其影响

     

    【低温】  年初遭遇区域性降温过程,多地出现极端低温,设施农业受损。12日—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区出现28站42站日极端低温事件,其中,太仆寺旗17日最低气温超过历史极值,敖汉旗先后4天、呼和浩特市先后3天超过极端阈值。赤峰市林西县设施农业遭受低温冻害,造成蔬菜等大棚经济作物受灾,受灾1949人,直接经济损失742.9万元。

    【沙尘天气】  春季大风、沙尘过程频发,影响范围广、强度强,部分地区生产生活受到影响。2021年出现8次影响范围较大的沙尘天气过程,其中,1月份出现1次,3月和4月各出现2次,5月出现3次。春季,大风和沙尘影响站数均为1961年后历史同期最多,其中沙尘暴影响站数为1961年后历史同期第二多。3月14日—15日的大范围沙尘过程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全区所有盟市均受影响,其中沙尘暴主要影响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及以西大部地区。119个国家级气象站中近8成出现沙尘天气,近4成为沙尘暴,有39站为强沙尘暴,其中,赤峰市岗子和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达到特强沙尘暴等级,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乌拉特中旗等地设施农业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计2000余万元。

    【暴雨洪涝】  汛期暴雨频发,中东部各流域降水偏多、极端性强,造成农作物减产、垮坝等损失。汛期中东部各流域降水量偏多,呈现出极端性。其中,额尔古纳河流域内蒙古段降水量381毫米,较常年偏多37.8毫米,为1961年后第五多7月30日—31日牙克石、根河日降水量超极端阈值;海河流域内蒙古段降水量364.8毫米,较常年偏多25.6毫米,为1961年后第九多,8月15日正蓝旗日降水量超极端阈值;嫩江流域内蒙古段降水量546毫米较常年偏多49.7毫米1961年后第二多,7月18日莫力达瓦旗超历史极值、阿荣旗超极端阈值。汛期出现134次暴雨洪涝灾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莫力达瓦旗、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等地发生频次较高。全年暴雨洪涝灾害造成70.9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计27.0亿元。7月17日—20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遭受强降雨袭击,造成部分农作物受灾,城市基础设施不同程度损毁。境内永安水库〔小1)型〕决口、新发水库中型垮坝,8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计9.10亿元。

     

    image.png 

    呼伦贝尔“7·19”强降雨天气(自治区气象局提供)

     

    【冰雹】  2021年全区有34个旗出现冰雹灾害,出现冰雹灾害最多为赤峰市宁城县,出现6次,其次为赤峰市敖汉旗和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均发生4次。全年总计出现66次冰雹灾害,其中夏季发生56次。灾害导致19.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计5.40亿元。

    【干旱】  本年度干旱整体偏轻,夏季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2021年全区旱情整体偏轻,夏季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赤峰市巴林右旗及通辽市扎鲁特旗等旗县由于干旱成灾。初夏,东部地区出现旱情,盛夏,东部地区旱情缓解或解除、中西部地区旱情有所抬头并发展;夏末,西部大部及中部偏西地区持续干旱,巴彦淖尔市西南部、鄂尔多斯市西部等地为中到重旱。全区因干旱导致9.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240.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计3.10亿元。

    【高温】  7月12日—20日出现一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全区出现14站日9站极端高温事件,其中,阿拉善盟吉兰泰、乌海市、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日最高气温分别41.9℃、41.5℃、40.5℃超过历史极值。

    【寒潮雪灾】  116日—9日全区出现强寒潮过程,其影响范围大、强度强,综合强度指数位居11月上旬历史同期第五高。伴随寒潮过程产生大范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降水量大、积雪厚、极端性强。科尔沁区和库伦旗过程降水量分别87.4毫米和87.1毫米;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9个盟市计37站出现极端降雪事件,其中,8站日降雪量超历史极值,通辽市库伦旗和青龙山连续2日刷新历史纪录;通辽市库伦旗最大积雪深度68厘米。此次过程导致东部出现较重雪灾,受灾地区主要为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其中通辽市受灾最重,受灾106564人死亡1另有房屋倒塌、棚舍受损,牲畜死亡,家庭财产损失等。直接经济损失计10.29亿元。

    【气候评价】  2021年,全区平均气温6.3℃较常年偏高0.8℃1961年后第2高。各地气温在-3.2℃图里河-11.5℃乌斯太之间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鄂尔多斯市大部、巴彦淖尔市西部、阿拉善盟大部较常年偏高1~2.1乌斯太

    全区年平均降水量377.8毫米,较常年偏多16.7%53.8毫米),1961年后同期第6多。各地降水量在11.6额济纳旗)~825.3毫米扎鲁特旗之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东部、锡林郭勒盟大部偏多25%至1.2倍扎鲁特旗;巴彦淖尔市西部、鄂尔多斯市西北部、阿拉善盟西部偏少25%65%额济纳旗);其余地区接近常年。

    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720.6小时,较常年偏少218.8小时,为1961年后同期最少。除鄂尔多斯市南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赤峰市东南部、通辽市南部偏多100.0605.2小时鄂托克前旗外,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少100.0556.3小时高力板。春、夏季日照时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少,春季全区平均日照时数728.0小时,较常年偏少95.5小时,夏季全区平均日照时数727.9小时,较常年偏少82小时。

    【党史学习教育】  印发工作方案,举办读书班、培训班11期,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23次,深入学习“四史”“七一”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重点内容。以“讲、述、写、歌、赛”等活动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制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和项目清单,全区气象部门累计完成任务举措907项,推进区局气象小区房本办理、环境改造等事宜,各盟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结合服务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疫情防控等服务。中国气象局第四巡回指导组实地督导并给予肯定。王祯晗  魏兴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