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2卷  /  科学技术

2022卷

  • 综述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自治区科技厅”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机关行政编制为60名。全区12个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中,单设科技局的盟市有12个,103个旗县区中,单设科技局的旗县有11个。2021年,自治区科技厅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编制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围绕“五大领域”、内蒙古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部署“双碳”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研发计划,打造技术应用场景,落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围绕推动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部署战略科技力量,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落实服务国家经略周边和对外开放战略重大政治责任。

    【关键技术攻坚】  2021年,组织实施重大专项47项、关键技术攻关计划445项。全球首个极寒地区无人驾驶卡车稳定运行,首台套氢燃料重卡车下线。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体化水下推进机、牛胃电胶囊等多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基础研究】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4项,资助额度1.02亿元,自治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形成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机制。修订《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放宽人才类项目申报年龄,取消青年项目博士学位硬性要求,组织实施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832项,在多个优势特色领域的基础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领先成果。

    【支撑民生改善】  编制《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技术路线图,成立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召开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建成“一湖两海”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湖泊水生态和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14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三区两中心”建设】  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效应凸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园区总产值118亿元。内蒙古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部务会审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开工建设。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强化“稀土+”协同创新,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区域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呼和浩特市、包头国家级高新区全国排名分别提升10位、5位。赤峰高新区通过国家部委审核,阿拉善高新区被科技部列入升级考察对象。4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评估,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估结果为优秀。合作共建24个新型研发机构。制定玉米、马铃薯、设施蔬菜、肉牛、草业等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指引。新增11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  年内,高新技术企业12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8家。为企业下达研发经费奖补、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7亿元。落实高企税费减免优惠政策,1105家企业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较上年增长29.4%,减免税额较上年增长18.9%。支持企业各类科技专项资金9.1亿元,占全部科技专项资金的61.9%同比提高17%。企业牵头实施的科技重大专项比例83%。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鄂尔多斯117家规上工业企业扭转研发投入为零的局面。完成52笔科技成果质押融资贷款,支持企业37家、撬动银行贷款近4.48亿元。全国首家“中国银行稀土与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在包头挂牌运营。对在自治区科创板优选层首次挂牌的43家科技型企业给予奖补。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  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引导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先行先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将成果转化收益的90%归成果团队支配。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全区国有企业首家科技型股权激励企业,拿出17.5%的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建成内蒙古科技大市场。新认定自治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家,培育技术经纪人194人。42家单位1347台价值10.77亿元仪器设备实现开放共享。吸引8家优质创新人才团队入住内蒙古科创中心北京孵化。赤峰安快创业谷获批国家级孵化器。新增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20家。全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534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46.1亿元,成果登记突破1000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占74.8%,产生经济效益712.7亿元。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19个科技特派团,带动4000余名科技特派员服务700多家创新主体,引进新品种900余种,推广新技术1000余项。实施种业创新工程,建成河套地区植物种质资源分库,投入运行,巴麦13号小麦品种通过国审。

    【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科技兴蒙30条”实施细则。围绕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科研资金管理等方面出台18项政策措施。通过激励和引导,带动12个盟市全部制定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政策,营造好的创新发展环境。

    【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  给予科研单位更多研究自主权、更大经费使用权,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首批15项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总经费2.7亿元,吸引全国49家单位揭榜攻关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科研人员减少工作量70%以上。

    【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启动实施】  出台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带动各盟市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呼和浩特等5盟市已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包头等5盟市提前完成年度研发投入攻坚行动目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全区企业平均强度的4倍。

    【拓展开放创新格局】  拓展“4+8+N”开放合作范围,与沿黄省区共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联盟,增强开放合作创新的广度、深度,推动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新一轮全面合作,组织科技合作专项302项,吸引区外114家高校院所、300多个高水平团队参与自治区创新发展。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美丽母亲河专项。1“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引智基地获批建设。

    【创新人才引育】  新增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7人,10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培养项目。培养杰出青年创新团队9个。实施41个外国专家项目,引进美国、德国、俄罗斯等高端专家78人。修订自治区骏马奖评选奖励办法,激发外国专家创新积极性。

    【创新奖励激励】  修订科技奖励办法,召开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1407名为全区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取得突出成绩的245项科研成果进行表彰,涌现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突出的科研成果。路战远获得第七届中华农业英才奖,实现内蒙古该奖项零的突破。

    【科研诚信建设】  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科研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和《科技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和审查制度,项目申报单位、申报人签署诚信承诺书4000余份,评审专家签署承诺书400余份,累计信用审查项目申报单位、负责人1468人次,出具科研诚信审查报告13份。刘宏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综述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自治区科技厅”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机关行政编制为60名。全区12个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中,单设科技局的盟市有12个,103个旗县区中,单设科技局的旗县有11个。2021年,自治区科技厅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编制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围绕“五大领域”、内蒙古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部署“双碳”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研发计划,打造技术应用场景,落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围绕推动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部署战略科技力量,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落实服务国家经略周边和对外开放战略重大政治责任。

    【关键技术攻坚】  2021年,组织实施重大专项47项、关键技术攻关计划445项。全球首个极寒地区无人驾驶卡车稳定运行,首台套氢燃料重卡车下线。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体化水下推进机、牛胃电胶囊等多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基础研究】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4项,资助额度1.02亿元,自治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形成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机制。修订《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放宽人才类项目申报年龄,取消青年项目博士学位硬性要求,组织实施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832项,在多个优势特色领域的基础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领先成果。

    【支撑民生改善】  编制《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技术路线图,成立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召开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建成“一湖两海”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湖泊水生态和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14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三区两中心”建设】  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效应凸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园区总产值118亿元。内蒙古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部务会审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开工建设。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强化“稀土+”协同创新,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区域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呼和浩特市、包头国家级高新区全国排名分别提升10位、5位。赤峰高新区通过国家部委审核,阿拉善高新区被科技部列入升级考察对象。4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评估,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估结果为优秀。合作共建24个新型研发机构。制定玉米、马铃薯、设施蔬菜、肉牛、草业等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指引。新增11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  年内,高新技术企业12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8家。为企业下达研发经费奖补、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7亿元。落实高企税费减免优惠政策,1105家企业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较上年增长29.4%,减免税额较上年增长18.9%。支持企业各类科技专项资金9.1亿元,占全部科技专项资金的61.9%同比提高17%。企业牵头实施的科技重大专项比例83%。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鄂尔多斯117家规上工业企业扭转研发投入为零的局面。完成52笔科技成果质押融资贷款,支持企业37家、撬动银行贷款近4.48亿元。全国首家“中国银行稀土与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在包头挂牌运营。对在自治区科创板优选层首次挂牌的43家科技型企业给予奖补。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  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引导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先行先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将成果转化收益的90%归成果团队支配。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全区国有企业首家科技型股权激励企业,拿出17.5%的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建成内蒙古科技大市场。新认定自治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家,培育技术经纪人194人。42家单位1347台价值10.77亿元仪器设备实现开放共享。吸引8家优质创新人才团队入住内蒙古科创中心北京孵化。赤峰安快创业谷获批国家级孵化器。新增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20家。全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534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46.1亿元,成果登记突破1000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占74.8%,产生经济效益712.7亿元。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19个科技特派团,带动4000余名科技特派员服务700多家创新主体,引进新品种900余种,推广新技术1000余项。实施种业创新工程,建成河套地区植物种质资源分库,投入运行,巴麦13号小麦品种通过国审。

    【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科技兴蒙30条”实施细则。围绕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科研资金管理等方面出台18项政策措施。通过激励和引导,带动12个盟市全部制定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政策,营造好的创新发展环境。

    【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  给予科研单位更多研究自主权、更大经费使用权,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首批15项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总经费2.7亿元,吸引全国49家单位揭榜攻关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科研人员减少工作量70%以上。

    【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启动实施】  出台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带动各盟市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呼和浩特等5盟市已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包头等5盟市提前完成年度研发投入攻坚行动目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全区企业平均强度的4倍。

    【拓展开放创新格局】  拓展“4+8+N”开放合作范围,与沿黄省区共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联盟,增强开放合作创新的广度、深度,推动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新一轮全面合作,组织科技合作专项302项,吸引区外114家高校院所、300多个高水平团队参与自治区创新发展。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美丽母亲河专项。1“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引智基地获批建设。

    【创新人才引育】  新增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7人,10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培养项目。培养杰出青年创新团队9个。实施41个外国专家项目,引进美国、德国、俄罗斯等高端专家78人。修订自治区骏马奖评选奖励办法,激发外国专家创新积极性。

    【创新奖励激励】  修订科技奖励办法,召开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1407名为全区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取得突出成绩的245项科研成果进行表彰,涌现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突出的科研成果。路战远获得第七届中华农业英才奖,实现内蒙古该奖项零的突破。

    【科研诚信建设】  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科研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和《科技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和审查制度,项目申报单位、申报人签署诚信承诺书4000余份,评审专家签署承诺书400余份,累计信用审查项目申报单位、负责人1468人次,出具科研诚信审查报告13份。刘宏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