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2卷  /  科学技术

2022卷

  • 稀土研发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概况】  包头稀土研究院以下简称“稀土院”下设综合部工会、科研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后勤保障中心4个管理部门,设有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金属材料研究所、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稀土磁性材料研究所4个研究部门;下设理化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北方稀土生产力促进中心3个功能中心;下设天津分院和杭州分院2个分支机构。至2021年底,稀土院有在职员工43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40人,副高级职称人员97人。评选青年创新创效创优奖29人。获评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人、国家****后备人选2人、新入选国家、自治区人才项目科研团队和人员1个。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劳动模范5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人、包头市劳动模范3人、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包钢集团劳动模范8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一、二层次人选17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17人,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6人。有包钢首席技术专家6人,包钢技术专家1人。

    【优化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按需设岗、依法用工、规范管理”的原则,探索实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改革。印发《关于加快稀土研究院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意见》,建立500万元的人才基金,促进各分子公司“引才引智”工作。

    【实施“科改示范行动”】  2020年4月稀土院被国资委纳入国家“科改示范行动”企业,按照科改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依照改革任务清单,推进科改各项工作落地,2021年完成整体工作的75%,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优化组织机构,聚焦稀土磁性材料产业,成立磁性材料研究所。做实北方稀土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成果转移转化部,提升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综合能力。结合包头稀土院发展需求,设立包头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以下简称“杭州分院”。完成稀土院经营管理团队的市场化选聘。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稀土院院长及磁性材料研究所所长。畅通自主用工通道,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选取PVC热稳定剂产业化等2个项目作为试点,成立北方稀土瑞泓包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配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完成天津分院断热剂成果转化超额利润奖励机制。按照科改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2021年完成整体工作的75%,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人才引进培育】  引进各类人才8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含博士后1,硕士研究生43人,本科学士32人。与兰州大学联合开展第二批40人次工学硕士培养计划,以稀土院为主体,推荐12人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位。

    【科研经费投入】  组织申报包括“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稀土新材料”等各级各类项目186项。获批科技部“固废专项”、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7项,地市级项目4项,争取政府科研经费累计7124万元。北方稀土立项42项,合同经费1.75亿元。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等科研平台立项48项,合同经费2526.35万元。

    【产学研协同创新】  依托科技部稀土材料科技合作基地,在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提纯、储氢材料、稀土元素分析方法、稀土废料回收及标准等多个领域与德国、俄罗斯、日本、希腊、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等国建立广泛科技合作。培养3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分别担任管理与专家职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成保团队、兰州大学戴霜团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何继善院士团队在飞机磁浮轴承、高温电机稀土钐钴永磁材料、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物探等方面联合攻关。与浙江大学签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及实验室合作协议。

    【产品技术创新成果】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2项,授权日本、欧盟英法德国际发明专利等3项;起草各类标准31项,其中,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2项,团体标准7项。组织实施科研成果评估2项。

    【新产品  新技术开发】  混合稀土精矿硫酸浆化分解工艺核心技术获得日本和欧洲专利授权。稀土铁合金的添加使铸铁强度提升8%,冲击功提升20%。稀土镀锌板专用稀土锌合金和稀土钝化液使板材抗腐蚀性能提升15%。辐射取向磁环最大磁能积高于45MGOe,形成微特伺服电机、自锁电磁阀等领域用系列规格型号烧结钕铁硼磁环产品。稀土基SCR催化剂经台架测试,性能满足国六标准和非道路T4标准排放要求,授权国家专利3项、美国专利1项。长寿命型LaYNi储氢材料循环寿命超过500周低温型LaYNi储氢材料低温放电率达到82%,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围绕白云鄂博开展大规模物探及地质研究工作,初步发现部分磁异常区,为后续找矿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新能源车辆用高耐蚀稀土镁合金的研制,建立材料腐蚀数据库;针对熔盐电解法制备合金,研究氯化物体系电解过程阳极气体逸出行为和液态阴极电化学行为。“稀土钢用镧铁合金制备技术”成果实现内部技术转化,获得“稀鑫”商标授权;镧铈稀土反射隔热浆料涂料性能优于市售同类产品,建成年产百吨的“稀土多彩反射隔热涂料中试示范线”。新型LaYNi储氢合金熔炼及热处理制备技术经过20炉次工业规模试验,产品性能与实验室结果一致,具备产业化生产条件。

    【自主成果转化】  “稀土断热剂产业化”成果以400万元转让给中稀易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PVC  助剂产业化”实现成果转化成立瑞泓公司。“稀土钢用镧铁合金制备技术”获得“稀鑫”商标授权,主导制定产品标准,实现技术转化。

    【促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与统筹管理】  拟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按照科技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指引》《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要求,配合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和包头市人民政府,起草编制《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方案》,并向科技部高新司、自治区科技厅、包头人民市政府和行业专家等征求相关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完善。20219月1日,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方案进行论证,方案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方案已上报至自治区科技厅,待审。

    【重组稀土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优化重组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建设运行专题工作会,研究制定实验室工作推进方案;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升格至包钢集团公司管理,并纳入矿研、包钢技术中心等相关科技创新新资源。结合国家要求和实验室自身研究方向、特点和不足,与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等国内高校院所签订共建合作协议或达成明确意向,组建创新联合体。研究方向方面,对原有方向进行凝练、优化,重点布局白云鄂博矿资源地采选新技术、稀土资源高效清洁冶金新工艺、稀土及铌在钢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和稀土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等方向。筹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加强同自治区科技厅、国家科技部等沟通,拜访实验室学术委员成员。参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情况调查的通知》,组织包钢股份技术中心、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包钢集团设计研究院、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共同探讨实验室重组方案的材料编制。设置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和人才柔性引进专项基金“两个百万资助基金”,以柔性引进的方式与21位国内专家签订聘任协议。

    【建设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  2021年,按照项目合同书和实施方案予以推进,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专项4500万元,累计投入1.26亿元设备以合同金额计。围绕制造强国战略、国防军工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的稀土新材料,成立由稀土新材料产学研用和测试评价理事单位构成的理事会;完成95台套装备的采购工作。自主研制磁热材料磁热效应、稀土致力发光测试等3台套测试装备。共享构建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专家队伍,开展技术服务10项。围绕测试评价技术人员所需,开展技术培训11次。面向稀土产业集聚区,完成京津地区、华中地区、粤闽地区、江浙地区服务网点挂牌。建立稀土领域数据唯全的标准数据库。完成互联网平台招标及合同签订,平台提供集测试评价服务与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和一站式服务。

    【打造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按照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稀土方案,形成稀土领域的“产业链标准化、科技成果转化、节能降碳绿色化、标准国际化”协同发展模式,并于20219月向国家标准委员会提交验收报告及验收申请。刁丽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稀土研发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概况】  包头稀土研究院以下简称“稀土院”下设综合部工会、科研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后勤保障中心4个管理部门,设有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金属材料研究所、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稀土磁性材料研究所4个研究部门;下设理化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北方稀土生产力促进中心3个功能中心;下设天津分院和杭州分院2个分支机构。至2021年底,稀土院有在职员工43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40人,副高级职称人员97人。评选青年创新创效创优奖29人。获评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人、国家****后备人选2人、新入选国家、自治区人才项目科研团队和人员1个。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劳动模范5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人、包头市劳动模范3人、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包钢集团劳动模范8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一、二层次人选17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17人,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6人。有包钢首席技术专家6人,包钢技术专家1人。

    【优化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按需设岗、依法用工、规范管理”的原则,探索实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改革。印发《关于加快稀土研究院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意见》,建立500万元的人才基金,促进各分子公司“引才引智”工作。

    【实施“科改示范行动”】  2020年4月稀土院被国资委纳入国家“科改示范行动”企业,按照科改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依照改革任务清单,推进科改各项工作落地,2021年完成整体工作的75%,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优化组织机构,聚焦稀土磁性材料产业,成立磁性材料研究所。做实北方稀土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成果转移转化部,提升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综合能力。结合包头稀土院发展需求,设立包头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以下简称“杭州分院”。完成稀土院经营管理团队的市场化选聘。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稀土院院长及磁性材料研究所所长。畅通自主用工通道,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选取PVC热稳定剂产业化等2个项目作为试点,成立北方稀土瑞泓包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配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完成天津分院断热剂成果转化超额利润奖励机制。按照科改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2021年完成整体工作的75%,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人才引进培育】  引进各类人才8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含博士后1,硕士研究生43人,本科学士32人。与兰州大学联合开展第二批40人次工学硕士培养计划,以稀土院为主体,推荐12人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位。

    【科研经费投入】  组织申报包括“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稀土新材料”等各级各类项目186项。获批科技部“固废专项”、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7项,地市级项目4项,争取政府科研经费累计7124万元。北方稀土立项42项,合同经费1.75亿元。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等科研平台立项48项,合同经费2526.35万元。

    【产学研协同创新】  依托科技部稀土材料科技合作基地,在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提纯、储氢材料、稀土元素分析方法、稀土废料回收及标准等多个领域与德国、俄罗斯、日本、希腊、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等国建立广泛科技合作。培养3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分别担任管理与专家职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成保团队、兰州大学戴霜团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何继善院士团队在飞机磁浮轴承、高温电机稀土钐钴永磁材料、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物探等方面联合攻关。与浙江大学签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及实验室合作协议。

    【产品技术创新成果】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2项,授权日本、欧盟英法德国际发明专利等3项;起草各类标准31项,其中,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2项,团体标准7项。组织实施科研成果评估2项。

    【新产品  新技术开发】  混合稀土精矿硫酸浆化分解工艺核心技术获得日本和欧洲专利授权。稀土铁合金的添加使铸铁强度提升8%,冲击功提升20%。稀土镀锌板专用稀土锌合金和稀土钝化液使板材抗腐蚀性能提升15%。辐射取向磁环最大磁能积高于45MGOe,形成微特伺服电机、自锁电磁阀等领域用系列规格型号烧结钕铁硼磁环产品。稀土基SCR催化剂经台架测试,性能满足国六标准和非道路T4标准排放要求,授权国家专利3项、美国专利1项。长寿命型LaYNi储氢材料循环寿命超过500周低温型LaYNi储氢材料低温放电率达到82%,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围绕白云鄂博开展大规模物探及地质研究工作,初步发现部分磁异常区,为后续找矿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新能源车辆用高耐蚀稀土镁合金的研制,建立材料腐蚀数据库;针对熔盐电解法制备合金,研究氯化物体系电解过程阳极气体逸出行为和液态阴极电化学行为。“稀土钢用镧铁合金制备技术”成果实现内部技术转化,获得“稀鑫”商标授权;镧铈稀土反射隔热浆料涂料性能优于市售同类产品,建成年产百吨的“稀土多彩反射隔热涂料中试示范线”。新型LaYNi储氢合金熔炼及热处理制备技术经过20炉次工业规模试验,产品性能与实验室结果一致,具备产业化生产条件。

    【自主成果转化】  “稀土断热剂产业化”成果以400万元转让给中稀易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PVC  助剂产业化”实现成果转化成立瑞泓公司。“稀土钢用镧铁合金制备技术”获得“稀鑫”商标授权,主导制定产品标准,实现技术转化。

    【促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与统筹管理】  拟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按照科技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指引》《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要求,配合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和包头市人民政府,起草编制《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方案》,并向科技部高新司、自治区科技厅、包头人民市政府和行业专家等征求相关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完善。20219月1日,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方案进行论证,方案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方案已上报至自治区科技厅,待审。

    【重组稀土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优化重组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建设运行专题工作会,研究制定实验室工作推进方案;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升格至包钢集团公司管理,并纳入矿研、包钢技术中心等相关科技创新新资源。结合国家要求和实验室自身研究方向、特点和不足,与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等国内高校院所签订共建合作协议或达成明确意向,组建创新联合体。研究方向方面,对原有方向进行凝练、优化,重点布局白云鄂博矿资源地采选新技术、稀土资源高效清洁冶金新工艺、稀土及铌在钢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和稀土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等方向。筹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加强同自治区科技厅、国家科技部等沟通,拜访实验室学术委员成员。参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情况调查的通知》,组织包钢股份技术中心、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包钢集团设计研究院、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共同探讨实验室重组方案的材料编制。设置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和人才柔性引进专项基金“两个百万资助基金”,以柔性引进的方式与21位国内专家签订聘任协议。

    【建设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  2021年,按照项目合同书和实施方案予以推进,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专项4500万元,累计投入1.26亿元设备以合同金额计。围绕制造强国战略、国防军工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的稀土新材料,成立由稀土新材料产学研用和测试评价理事单位构成的理事会;完成95台套装备的采购工作。自主研制磁热材料磁热效应、稀土致力发光测试等3台套测试装备。共享构建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专家队伍,开展技术服务10项。围绕测试评价技术人员所需,开展技术培训11次。面向稀土产业集聚区,完成京津地区、华中地区、粤闽地区、江浙地区服务网点挂牌。建立稀土领域数据唯全的标准数据库。完成互联网平台招标及合同签订,平台提供集测试评价服务与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和一站式服务。

    【打造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按照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稀土方案,形成稀土领域的“产业链标准化、科技成果转化、节能降碳绿色化、标准国际化”协同发展模式,并于20219月向国家标准委员会提交验收报告及验收申请。刁丽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