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盟市旗县市 区

2011卷

  • 清水河县
  • 【领导名录】

    人大常委会主任:白 

        长:李 

    政协主席:范锦莲(女)

    武装部长:雎鹏飞

        委:李成富

    【概况】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南端,东南以明长城为界,与山西省平鲁区、偏关县接壤;西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临古勒半几河与和林格尔县毗邻;西北方与托克托县相傍,整体位置处于“蒙、陕、晋”三省交界和“呼、包、鄂”经济技术开发区腹地。全县总面积2 859平方公里,县境内居住有汉、蒙古、满、回等12个民族,总人口14.3万。

    【农业经济】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4万吨,油料产量1.1万吨,生产马铃薯原种3 000万斤,种薯供应辐射周边十几个市县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基本形成。全力推进以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肉羊养殖和小杂粮种植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旱作农业“两高一优”种植,大力发展以三分地网室、旱作节水滴灌、中棚种植为重点的现代设施农业,建成马铃薯三分地网室2 364座,蔬菜中棚1 025座,新增旱作节水滴灌2 820亩,设施农业作为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引领和示范,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畜牧业】建成千头牧场1个、百头牧场3个,全县40%的奶牛入场实现标准化管理。6月末全县牲畜总头数达55.2万头(),其中,肉羊存栏47.2万只,出栏55万只。

    【工业】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 000美元。工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亿元。

    【生态建设】到2010年底,全县林木保存面积14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9%,“全国绿化模范县”成果进一步巩固。

    【民生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3%。实施城乡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贫困学生专项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供养、7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均达到全市水平。新建夕阳红敬老院2所,开工建设县综合福利院。新建廉租住房424套、1.83万平方米。

    【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五年新改扩建中小学19所,加固学校15所,新建学生公寓楼1.36万平方米。

    【文化】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实施了明长城维修工程,五年累计建成乡镇文化站6个。

    【卫生】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认真开展了校园麻疹应急接种和问题奶粉致病的排查治疗工作,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县医院病房楼改扩建工程,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3个。

    【新兴工业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优势成功引进并建设了中燃焦化甲醇、天皓水泥、蒙西水泥、三鑫高岭土、五矿镁业、运昇镁业、同蒙化工、腾达镁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天赐源、刘胡梁和永胜煤矿技改井工转露采项目;中燃呼和浩特城市燃气公司年产100万吨干全焦、10万吨甲醇、15万吨煤焦油的焦化甲醇一体化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运昇镁业(浙江海亮)年产60万吨煤改制装置项目、3万吨金属镁和1万吨镁合金压铸件项目进展顺利;内蒙古三鑫、清水河兴烨、内蒙古蒙鑫工贸等高岭土生产加工企业运行良好;加快构筑了现代工业体系,全力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加快了园区带动和资源转化步伐,做大做强以水泥、建筑陶瓷、高岭土新材料、石材加工为主的建材产业,以煤化工、民爆化工、电石为主的化工产业,以煤炭开发为主的能源产业,以镁合金材料及其延伸产业的四大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批地方优势特色品牌,构筑我县发展新优势。同时还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功能配置、合理布局,充分发挥重要交通轴线带动集聚作用,重点打造“沿线、沿城、沿黄”工业布局,着力引导工业产业向城镇、公路沿线和黄河沿线集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发达地区产业北上西移的产能转移战略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华润电力和中海油煤制天然气项目,努力推进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以水泥、金属镁、高岭土、化工和煤炭为主的五大产业总体构架基本形成,县域资源优势正在转变为经济优势。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清水河县
  • 【领导名录】

    人大常委会主任:白 

        长:李 

    政协主席:范锦莲(女)

    武装部长:雎鹏飞

        委:李成富

    【概况】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南端,东南以明长城为界,与山西省平鲁区、偏关县接壤;西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临古勒半几河与和林格尔县毗邻;西北方与托克托县相傍,整体位置处于“蒙、陕、晋”三省交界和“呼、包、鄂”经济技术开发区腹地。全县总面积2 859平方公里,县境内居住有汉、蒙古、满、回等12个民族,总人口14.3万。

    【农业经济】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4万吨,油料产量1.1万吨,生产马铃薯原种3 000万斤,种薯供应辐射周边十几个市县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基本形成。全力推进以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肉羊养殖和小杂粮种植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旱作农业“两高一优”种植,大力发展以三分地网室、旱作节水滴灌、中棚种植为重点的现代设施农业,建成马铃薯三分地网室2 364座,蔬菜中棚1 025座,新增旱作节水滴灌2 820亩,设施农业作为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引领和示范,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畜牧业】建成千头牧场1个、百头牧场3个,全县40%的奶牛入场实现标准化管理。6月末全县牲畜总头数达55.2万头(),其中,肉羊存栏47.2万只,出栏55万只。

    【工业】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 000美元。工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亿元。

    【生态建设】到2010年底,全县林木保存面积14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9%,“全国绿化模范县”成果进一步巩固。

    【民生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3%。实施城乡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贫困学生专项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供养、7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均达到全市水平。新建夕阳红敬老院2所,开工建设县综合福利院。新建廉租住房424套、1.83万平方米。

    【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五年新改扩建中小学19所,加固学校15所,新建学生公寓楼1.36万平方米。

    【文化】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实施了明长城维修工程,五年累计建成乡镇文化站6个。

    【卫生】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认真开展了校园麻疹应急接种和问题奶粉致病的排查治疗工作,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县医院病房楼改扩建工程,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3个。

    【新兴工业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优势成功引进并建设了中燃焦化甲醇、天皓水泥、蒙西水泥、三鑫高岭土、五矿镁业、运昇镁业、同蒙化工、腾达镁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天赐源、刘胡梁和永胜煤矿技改井工转露采项目;中燃呼和浩特城市燃气公司年产100万吨干全焦、10万吨甲醇、15万吨煤焦油的焦化甲醇一体化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运昇镁业(浙江海亮)年产60万吨煤改制装置项目、3万吨金属镁和1万吨镁合金压铸件项目进展顺利;内蒙古三鑫、清水河兴烨、内蒙古蒙鑫工贸等高岭土生产加工企业运行良好;加快构筑了现代工业体系,全力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加快了园区带动和资源转化步伐,做大做强以水泥、建筑陶瓷、高岭土新材料、石材加工为主的建材产业,以煤化工、民爆化工、电石为主的化工产业,以煤炭开发为主的能源产业,以镁合金材料及其延伸产业的四大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批地方优势特色品牌,构筑我县发展新优势。同时还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功能配置、合理布局,充分发挥重要交通轴线带动集聚作用,重点打造“沿线、沿城、沿黄”工业布局,着力引导工业产业向城镇、公路沿线和黄河沿线集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发达地区产业北上西移的产能转移战略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华润电力和中海油煤制天然气项目,努力推进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以水泥、金属镁、高岭土、化工和煤炭为主的五大产业总体构架基本形成,县域资源优势正在转变为经济优势。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