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教 育

2011卷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陈中永(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校长:杨一江

    党委副书记:斯日古楞(蒙古族 7月离任)格日乐图(蒙古族 9月任职)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傅永春(9月离任)高云峰(9月任职)

    副校长 党委委员:亚  新(蒙古族)

    副校长 党委委员:云炜恒(蒙古族)

    副校长:郑福田 照日格图(蒙古族)

    副校长 党委委员:云国宏(蒙古族)

    副校长 党委委员:刘前贵(9月任职)

    巡视员:王希明(4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学校占地面积3 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亿余元。馆藏图书230余万册,电子图书1 600GB,长年购置的电子文献数据达9种,长期订阅的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 000种。学校下设22个职能处室,34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3个教研部。现有教职工2 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 50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有博士生导师20名、硕士生导师544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20(),享受政府津贴教师42人,荣获内蒙古杰出人才奖1人,乌兰夫基金奖1人。

    学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9 000余人,各类研究生4 4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 600余人,各类留学生近400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64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7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个;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112个,专业硕士8个,此外,还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成为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的高校。学校现有科研机构7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党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8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

    【教学工作】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达到6个。新增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31门,有5门课程入选首批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2个教学团队获得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称号,2人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在20107个专业启动了教师教育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开展了第十届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有48项成果获奖。积极组织专业申报工作,“社会工作”、“应用韩语”等4个本、专科专业已通过自治区评审。完成了49期国家精品课程高师培训和4期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开展了“国培计划”——自治区农村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4期,培训骨干教师500余人,选送300名优秀师范生赴西部六盟市中小学校顶岗实习。附中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夺得自治区理科总分第一,自治区蒙古语授课理科总分状元,10人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科技与合作交流工作】2010年,学校获准各类纵向课题152项、横向课题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3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资助经费总额达2 690万元。流动科研岗位实现制度化管理,新遴选流动科研岗位人员7名,目前共遴选出17人。深入实施“093计划”,新成立了10个科研机构,科研机构总数达到76个。学校获得2010年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1项。有58项成果获得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获奖数位居全区第一。获得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1项,获准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乌力吉文集》、《阳光丛书》(第四辑)等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全年共接待国内外参访者3 500余人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推介作用。

    学校同英国斯旺西城市大学、美国费耶特维尔州立大学、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大学、日本国立鸟取大学等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2010年共招收留学生255名,留学生规模近400名。不断深化对合作办学院校的管理,在各院校之间建立交流联系机制,促进学习与交流。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和内蒙古阳光留学教育实验基地,与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组织兴安职业学院教师前来学校进行对口培训。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2010年,“心理学”博士一级学科和“教育学”等11个硕士一级学科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学校已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112个。新增了应用心理硕士、翻译硕士等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学校专业硕士学位点达到8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新增了学前教育领域,共获得教育硕士19个领域中的17个。

    2010年,学校录取各类研究生1 530名,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4 435人。大力推进研究生创新工程,提高了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标准,对68项研究生科研成果予以奖励。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学习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开展了学校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总规划、各项子规划及各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研制和完善工作,为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各项监察审计。统战、团学、离退休教职工等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积极着手开展60年校庆各项筹备工作,成立了学校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及相应工作机构,明确校庆主题,认真开展了校庆总体规划、宣传发动、联络校友、校史编纂、校容校貌整治等工作。学校注册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友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学校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学生及安全保卫工作】广泛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形势政策等教育活动,开展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 200余个,组织小型招聘会90余场。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奖助贷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心理辅导和跟踪服务。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配合公安部门,加大各类案件的查处力度和专项治理力度。制定了《赛罕校区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划定停车场,在校园内各道路口、停车处设立交通标识,有效加强了学校的交通管理。通过加强师生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大检查,坚持定期对实验室、资料室、食堂、学生公寓、消防通道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管理工作】学校启动“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各层次人才选拔工作,获赠首期“老牛师大英才培养基金”捐款100万元。组织落实自治区“草原英才”计划,推选院士后备人选2名、长江学者后备人选1名和内蒙古杰出人才奖2名;获准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个人项目4项、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培养教师一层次4人、二层次17人。

    不断完善两校区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两校区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改善盛乐校区教师公寓的居住条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并提供24小时热水;筹建了200平方米的教职工健身房并免费对教职工开放。盛乐校区学生第二生活区2座公寓及学生餐厅等工程顺利竣工。完成了盛乐校区专家公寓楼配套工程、人工湖工程以及赛罕校区体操馆房顶维修、生物楼实验室改造等项目建设。

    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工程,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达到了15个,C类地址256个,IP地址数量达6.5万个,建成了自治区高校IP地址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校园网,教育网出口带宽大幅增加。图书馆全年新进书刊4.5万册,订购期刊1 400种。基本完成蒙汉文旧书和汉文期刊的回溯任务。《学报》在创办特色和打造精品栏目、提升办刊质量和水平方面取得较大进步,获得多项荣誉。

    认真做好餐饮管理工作,在确保菜价稳定的基础上,加强菜品开发创新和食品安全管理。顺利完成两校区运输任务60余万人次。加强生态种养殖基地建设,申请注册了“呼和浩特师盛生态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为学生餐厅输送各类绿色无公害食品。华远科技开发总公司年度经营性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国际交流中心综合楼项目作为自治区高校中首座完全由校办产业主持建设的工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岗位津贴,并增设了任务津贴。为教职工发放了交通补贴、误餐补贴和取暖补助。校医院购进新型医疗设备10余种,为学校师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实施了赛罕校区家属区节能改造工程,受到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荣誉】2010年,学校被党中央宣传部、统战部和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陈中永(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校长:杨一江

    党委副书记:斯日古楞(蒙古族 7月离任)格日乐图(蒙古族 9月任职)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傅永春(9月离任)高云峰(9月任职)

    副校长 党委委员:亚  新(蒙古族)

    副校长 党委委员:云炜恒(蒙古族)

    副校长:郑福田 照日格图(蒙古族)

    副校长 党委委员:云国宏(蒙古族)

    副校长 党委委员:刘前贵(9月任职)

    巡视员:王希明(4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学校占地面积3 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亿余元。馆藏图书230余万册,电子图书1 600GB,长年购置的电子文献数据达9种,长期订阅的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 000种。学校下设22个职能处室,34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3个教研部。现有教职工2 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 50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有博士生导师20名、硕士生导师544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20(),享受政府津贴教师42人,荣获内蒙古杰出人才奖1人,乌兰夫基金奖1人。

    学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9 000余人,各类研究生4 4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 600余人,各类留学生近400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64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7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个;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112个,专业硕士8个,此外,还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成为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的高校。学校现有科研机构7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党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8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

    【教学工作】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达到6个。新增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31门,有5门课程入选首批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2个教学团队获得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称号,2人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在20107个专业启动了教师教育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开展了第十届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有48项成果获奖。积极组织专业申报工作,“社会工作”、“应用韩语”等4个本、专科专业已通过自治区评审。完成了49期国家精品课程高师培训和4期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开展了“国培计划”——自治区农村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4期,培训骨干教师500余人,选送300名优秀师范生赴西部六盟市中小学校顶岗实习。附中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夺得自治区理科总分第一,自治区蒙古语授课理科总分状元,10人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科技与合作交流工作】2010年,学校获准各类纵向课题152项、横向课题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3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资助经费总额达2 690万元。流动科研岗位实现制度化管理,新遴选流动科研岗位人员7名,目前共遴选出17人。深入实施“093计划”,新成立了10个科研机构,科研机构总数达到76个。学校获得2010年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1项。有58项成果获得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获奖数位居全区第一。获得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1项,获准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乌力吉文集》、《阳光丛书》(第四辑)等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全年共接待国内外参访者3 500余人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推介作用。

    学校同英国斯旺西城市大学、美国费耶特维尔州立大学、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大学、日本国立鸟取大学等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2010年共招收留学生255名,留学生规模近400名。不断深化对合作办学院校的管理,在各院校之间建立交流联系机制,促进学习与交流。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和内蒙古阳光留学教育实验基地,与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组织兴安职业学院教师前来学校进行对口培训。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2010年,“心理学”博士一级学科和“教育学”等11个硕士一级学科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学校已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112个。新增了应用心理硕士、翻译硕士等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学校专业硕士学位点达到8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新增了学前教育领域,共获得教育硕士19个领域中的17个。

    2010年,学校录取各类研究生1 530名,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4 435人。大力推进研究生创新工程,提高了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标准,对68项研究生科研成果予以奖励。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学习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开展了学校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总规划、各项子规划及各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研制和完善工作,为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各项监察审计。统战、团学、离退休教职工等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积极着手开展60年校庆各项筹备工作,成立了学校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及相应工作机构,明确校庆主题,认真开展了校庆总体规划、宣传发动、联络校友、校史编纂、校容校貌整治等工作。学校注册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友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学校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学生及安全保卫工作】广泛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形势政策等教育活动,开展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 200余个,组织小型招聘会90余场。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奖助贷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心理辅导和跟踪服务。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配合公安部门,加大各类案件的查处力度和专项治理力度。制定了《赛罕校区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划定停车场,在校园内各道路口、停车处设立交通标识,有效加强了学校的交通管理。通过加强师生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大检查,坚持定期对实验室、资料室、食堂、学生公寓、消防通道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管理工作】学校启动“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各层次人才选拔工作,获赠首期“老牛师大英才培养基金”捐款100万元。组织落实自治区“草原英才”计划,推选院士后备人选2名、长江学者后备人选1名和内蒙古杰出人才奖2名;获准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个人项目4项、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培养教师一层次4人、二层次17人。

    不断完善两校区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两校区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改善盛乐校区教师公寓的居住条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并提供24小时热水;筹建了200平方米的教职工健身房并免费对教职工开放。盛乐校区学生第二生活区2座公寓及学生餐厅等工程顺利竣工。完成了盛乐校区专家公寓楼配套工程、人工湖工程以及赛罕校区体操馆房顶维修、生物楼实验室改造等项目建设。

    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工程,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达到了15个,C类地址256个,IP地址数量达6.5万个,建成了自治区高校IP地址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校园网,教育网出口带宽大幅增加。图书馆全年新进书刊4.5万册,订购期刊1 400种。基本完成蒙汉文旧书和汉文期刊的回溯任务。《学报》在创办特色和打造精品栏目、提升办刊质量和水平方面取得较大进步,获得多项荣誉。

    认真做好餐饮管理工作,在确保菜价稳定的基础上,加强菜品开发创新和食品安全管理。顺利完成两校区运输任务60余万人次。加强生态种养殖基地建设,申请注册了“呼和浩特师盛生态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为学生餐厅输送各类绿色无公害食品。华远科技开发总公司年度经营性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国际交流中心综合楼项目作为自治区高校中首座完全由校办产业主持建设的工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岗位津贴,并增设了任务津贴。为教职工发放了交通补贴、误餐补贴和取暖补助。校医院购进新型医疗设备10余种,为学校师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实施了赛罕校区家属区节能改造工程,受到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荣誉】2010年,学校被党中央宣传部、统战部和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