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科 技

2011卷

  • 草原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领导名录】

    所长 党委副书记:侯向阳

    党委书记 副所长:王育青(蒙古族)

    副所长:徐柱 陆致成 李志勇

    【概况】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设机构13个,其中,职能部门4个:办公室、人事处(党办)、科技管理处、条财处;专业研究室5个: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牧草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草地生态与监测研究室、草地工程机械研究室、草地综合发展研究室;中心3个:草业科技信息中心、牧草及草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测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公司1个:内蒙古中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期保存库、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国家旱生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野外观测台站3个、农科院野外观测台站2个、试验基地4个、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测中心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截至2010年底,有在职职工166人,其中科技人员12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5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 19人)。

    2010年,草原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构建创新、和谐研究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草业科学专业研究所”为目标,着力提高草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凝炼组装重大科研成果力度,逐步完善草业科技平台建设,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服务“三农”、“三牧”水平,为现代草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学研究】紧紧围绕草业发展需求,加强项目策划,多渠道争取课题,持续提高科研立项水平。2010年共申请各类项目6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1项,主持或参加申请农业部行业项目5项,第一次参与国家环境保护部行业项目申请工作。2010年在研项目50项,合同经费2 205.3万元,其中新增科研项目26项,合同经费680.5万元。首次获得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2010年落实党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391.5万元,资助研究项目19个。

    2010年结题项目32项,19项通过了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获得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2个项目申报了20102011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这是继2009年实现发明专利“零”突破以来,又一重大突破;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登记新品种1个;出版著作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各类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4,其中 SCI论文2篇,连续第三年论文超百篇。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打造人才齐备的优质团队,进一步突出优势学科,明确了创新团队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目标,采取“老中青,传帮带”模式,加强团队领军人才的培养、年轻科技人员的能力锻炼,逐步优化团队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2010年公开招聘了4名高校毕业生;重视在职科技人员的学习培训,推荐3名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1人攻读硕士学位,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提升教育软硬件水平,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实力。招收研究生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5人。有1名进站博士后。有1人中期考核被评为优秀,有4名硕士、3名博士顺利毕业。

    【合作与交流】2010年,研究所先后派出人员7人次赴美国、加拿大等国,邀请来自波兰、美国、新西兰、蒙古等国外专家来所访问8人次;整合资源,突出优势领域,科学规划研究所“十二五”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广开渠道,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作为第一主持单位,2010年申报中俄、中日、中保、中韩、中英等各类国际合作项目5项,已落实2项,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与实验生物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组织召开欧亚温带草原家庭牧场适应性管理国际研讨会,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科技兴农】2010年科技兴农工作稳步向前,加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在科技示范旗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与内蒙古远林农牧业有限公司合作,提供中苜1号,中苜2号苜蓿品种和技术支撑,建立了1 600亩准格尔旗最大面积的苜蓿种植示范基地;在科技示范旗杭锦旗与宏昌农牧林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提供苜蓿种植技术与适宜当地种植的苜蓿品种,建植苜蓿示范基地1 000亩;在科技示范旗土默特左旗依肯板申村指导农民种植中苜221 600亩,为奶联社与农牧民构建合作桥梁。

    研究所始终将科技人才培训作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2010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共举办了近100次培训班和现场会,培训农民5 400人次,培训技术人员人数达400余人次,发放“苜蓿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苜蓿收获加工机械”和“青贮饲料加工手册”550余份;完成了由草原所承担的第四批青海草原科技人员培训任务,培训人员10人;建立各类品种、组装集成技术高产示范推广田近10万公顷;示范加工半干青贮和青贮饲草40余万吨,取得经济效益近10亿元;推广我国自主培育的优良苜蓿品种中苜23 000亩,牧草产量提高20%;推广草地螟性诱剂的合成与应用技术、草地螟寄生性天敌昆虫饲养繁殖技术、草地螟虫生真菌—白僵菌菌剂应用技术、草原蝗虫虫生真菌—绿僵菌菌剂应用技术、草原蝗虫虫生真菌—白僵菌菌剂应用技术、牧鸡灭蝗技术和草原蝗虫生态治理技术7项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09万亩,按防治1公顷草原害虫可挽回牧草损失560~577.5公斤/年,总计实现新增产值5 164.23万元,新增利税3 301.87万元。

    【基地建设】研究所现有农业部野外观测台站3个、农科院野外观测台站2个、试验基地7个;2010年申报部级试验站2个,重点实验室1个。加入了小肥羊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按照立足内蒙古高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定位战略,突出草原所作为国家队的作用和影响力,针对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发展需要,建设了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中英文网站,进一步向国内外展示,对外宣传力度得到加强。

    【条件建设】2010年争取到科研条件建设项目3项,落实经费859万元。其中“国家牧草改良中心”项目经费445万元,“国家牧草圃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经费90万元,“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经费324万元。经过几年基地的扩增、规划建设,目前草原所拥有农业部野外台站3个,农科院级野外试验站5个,占地21 325亩,分别坐落在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农牧交错区,以基地和野外台站为支撑点,搭建草业科技平台,已初具规模。

    【荣誉】5月,“优质草产品生产加工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6月,“中草3号紫花苜蓿”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登记为育成新品种。

    7月,主办了“欧亚温带草原家庭牧场适应性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蒙古及我国草业专家参加了会议。

    10月,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副主任徐百志一行到草原所考察指导工作。   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与实验生物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并作为合作伙伴,成功联合申请了2010年中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英国ESPA项目“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与消除贫困”成功获得立项资助 (NE/I004440/1);中俄合作项目“中俄温带草原气候变化适应性关键技术研究”成功获得资助(CR14-40)  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批准资助;“从牧草尖叶胡枝子中提取和纯化总黄酮的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草原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领导名录】

    所长 党委副书记:侯向阳

    党委书记 副所长:王育青(蒙古族)

    副所长:徐柱 陆致成 李志勇

    【概况】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设机构13个,其中,职能部门4个:办公室、人事处(党办)、科技管理处、条财处;专业研究室5个: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牧草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草地生态与监测研究室、草地工程机械研究室、草地综合发展研究室;中心3个:草业科技信息中心、牧草及草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测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公司1个:内蒙古中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期保存库、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国家旱生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野外观测台站3个、农科院野外观测台站2个、试验基地4个、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测中心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截至2010年底,有在职职工166人,其中科技人员12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5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 19人)。

    2010年,草原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构建创新、和谐研究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草业科学专业研究所”为目标,着力提高草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凝炼组装重大科研成果力度,逐步完善草业科技平台建设,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服务“三农”、“三牧”水平,为现代草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学研究】紧紧围绕草业发展需求,加强项目策划,多渠道争取课题,持续提高科研立项水平。2010年共申请各类项目6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1项,主持或参加申请农业部行业项目5项,第一次参与国家环境保护部行业项目申请工作。2010年在研项目50项,合同经费2 205.3万元,其中新增科研项目26项,合同经费680.5万元。首次获得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2010年落实党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391.5万元,资助研究项目19个。

    2010年结题项目32项,19项通过了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获得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2个项目申报了20102011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这是继2009年实现发明专利“零”突破以来,又一重大突破;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登记新品种1个;出版著作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各类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4,其中 SCI论文2篇,连续第三年论文超百篇。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打造人才齐备的优质团队,进一步突出优势学科,明确了创新团队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目标,采取“老中青,传帮带”模式,加强团队领军人才的培养、年轻科技人员的能力锻炼,逐步优化团队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2010年公开招聘了4名高校毕业生;重视在职科技人员的学习培训,推荐3名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1人攻读硕士学位,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提升教育软硬件水平,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实力。招收研究生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5人。有1名进站博士后。有1人中期考核被评为优秀,有4名硕士、3名博士顺利毕业。

    【合作与交流】2010年,研究所先后派出人员7人次赴美国、加拿大等国,邀请来自波兰、美国、新西兰、蒙古等国外专家来所访问8人次;整合资源,突出优势领域,科学规划研究所“十二五”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广开渠道,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作为第一主持单位,2010年申报中俄、中日、中保、中韩、中英等各类国际合作项目5项,已落实2项,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与实验生物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组织召开欧亚温带草原家庭牧场适应性管理国际研讨会,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科技兴农】2010年科技兴农工作稳步向前,加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在科技示范旗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与内蒙古远林农牧业有限公司合作,提供中苜1号,中苜2号苜蓿品种和技术支撑,建立了1 600亩准格尔旗最大面积的苜蓿种植示范基地;在科技示范旗杭锦旗与宏昌农牧林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提供苜蓿种植技术与适宜当地种植的苜蓿品种,建植苜蓿示范基地1 000亩;在科技示范旗土默特左旗依肯板申村指导农民种植中苜221 600亩,为奶联社与农牧民构建合作桥梁。

    研究所始终将科技人才培训作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2010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共举办了近100次培训班和现场会,培训农民5 400人次,培训技术人员人数达400余人次,发放“苜蓿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苜蓿收获加工机械”和“青贮饲料加工手册”550余份;完成了由草原所承担的第四批青海草原科技人员培训任务,培训人员10人;建立各类品种、组装集成技术高产示范推广田近10万公顷;示范加工半干青贮和青贮饲草40余万吨,取得经济效益近10亿元;推广我国自主培育的优良苜蓿品种中苜23 000亩,牧草产量提高20%;推广草地螟性诱剂的合成与应用技术、草地螟寄生性天敌昆虫饲养繁殖技术、草地螟虫生真菌—白僵菌菌剂应用技术、草原蝗虫虫生真菌—绿僵菌菌剂应用技术、草原蝗虫虫生真菌—白僵菌菌剂应用技术、牧鸡灭蝗技术和草原蝗虫生态治理技术7项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09万亩,按防治1公顷草原害虫可挽回牧草损失560~577.5公斤/年,总计实现新增产值5 164.23万元,新增利税3 301.87万元。

    【基地建设】研究所现有农业部野外观测台站3个、农科院野外观测台站2个、试验基地7个;2010年申报部级试验站2个,重点实验室1个。加入了小肥羊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按照立足内蒙古高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定位战略,突出草原所作为国家队的作用和影响力,针对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发展需要,建设了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中英文网站,进一步向国内外展示,对外宣传力度得到加强。

    【条件建设】2010年争取到科研条件建设项目3项,落实经费859万元。其中“国家牧草改良中心”项目经费445万元,“国家牧草圃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经费90万元,“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经费324万元。经过几年基地的扩增、规划建设,目前草原所拥有农业部野外台站3个,农科院级野外试验站5个,占地21 325亩,分别坐落在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农牧交错区,以基地和野外台站为支撑点,搭建草业科技平台,已初具规模。

    【荣誉】5月,“优质草产品生产加工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6月,“中草3号紫花苜蓿”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登记为育成新品种。

    7月,主办了“欧亚温带草原家庭牧场适应性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蒙古及我国草业专家参加了会议。

    10月,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副主任徐百志一行到草原所考察指导工作。   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与实验生物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并作为合作伙伴,成功联合申请了2010年中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英国ESPA项目“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与消除贫困”成功获得立项资助 (NE/I004440/1);中俄合作项目“中俄温带草原气候变化适应性关键技术研究”成功获得资助(CR14-40)  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批准资助;“从牧草尖叶胡枝子中提取和纯化总黄酮的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