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科 技

2011卷

  • 科学技术
  •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领导名录】

      长:徐凤君

    副厅长:林莉(女 蒙古族)马强 田颖男 杨颉(女 蒙古族 10月任职)额尔敦(蒙古族 7月任职)

    纪检组长:包锐锋(蒙古族 9月离任)曲  帆(蒙古族 12月任职)

    副巡视员:乌宁奇(蒙古族 12月离任)李增建 云涛(蒙古族 10月任职)巴根那(蒙古族 12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实有人数62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发展计划处、基础研究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科技合作处、知识产权管理处、专利处12个职能处室,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及派驻纪检组。

    厅所属事业单位实有人数151人,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有:内蒙古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内蒙古甜菜制糖工业研究所、内蒙古科学技术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内蒙古生产力促进中心、内蒙古科学技术奖励中心、内蒙古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内蒙古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内蒙古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内蒙古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内蒙古科技厅驻北京联络处、内蒙古虚拟科学技术研究院、内蒙古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内蒙古科技培训中心。

    【自主创新成果】2010年,自主创新亮点频现,产生了一项世界科研成果首创和3个方面的16项科研成果突破。一项世界科研成果首创是:依托产学研合作,在乌海市建成世界上最先利用热气流原理的沙漠太阳能热风发电站,实现并网发电。3个方面的突破是:

    1技术路径升级取得四大突破。生物质能领域,实现了从非粮油脂原料制生物柴油,到以秸秆类生物质和木质纤维类原料制生物柴油及相关化学品的突破;克隆技术领域,实现了从单体到群体的突破,成功克隆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12只转基因绒山羊,克隆出25只国内最大规模的转基因绵羊群,克隆出中国首例高产鹿茸马鹿。

    2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取得八大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煤制乙二醇和煤制烯烃生产线建成投产;风能发电设备制造领域,国内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国内首次应用280W大功率组件建设的5MW示范电站并网发电,国内首条物理法多晶硅材料生产线开始建设;环保节能领域,“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国内最早实现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国内首条新型直线电机煤炭运输系统完成650米的试验线。

    3创新载体建设取得四大突破。干细胞、探地雷达、益生菌、水源热泵4项关键技术均实现了从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开始进行产业化基地建设的突破。

    【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一是根据创新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和加快两大升级工作部署,提出分类指导意见,强化重点实验室的知识创新功能,强化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功能,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产业聚集功能,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的服务县域经济功能.二是大力推动科技资源向创新平台载体聚集,使人才、项目、计划、经费在其中发挥最大的集成效应,以推动创新平台载体升级,打造出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是培育品牌性创新平台载体,为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重点建设了三大创新平台载体,其中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实现了第二次转变,在人才团队引进、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投资等方面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内蒙古虚拟研究院在充分完成科技中介服务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单纯做项目、项目集成到组建内蒙古科学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运作产业链的转变。内蒙古科技城为转制科研院所再创业提供了重要条件保障,为建设呼和浩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投入体系】2010年,自治区全社会RD经费超过52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自治区本级科技投入大幅增加,2010年达到4.06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两倍多。争取国家科技经费投入超过2.2亿元,同比增长33%,“十一五”期间从国家科技部获得的经费支持11.54亿元,远远超过自治区本级投入,极大地缓解了自治区科技经费不足的矛盾。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贷款近亿元,科技金融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科技进步】2010年,自治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指数排名全国第21位,比2005年上升了3位;“科技进步环境”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项重要的一级指标双双进入全国前10位,在科技发展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走进前列”,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及产业】装备制造业  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在呼和浩特金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试验一年后,鄂尔多斯市蒙泰煤电集团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2.5公里商业示范线已进入筹建阶段。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示范成功后,将极大地节约煤矿等运输成本和降低粉尘污染。

    北重3.6万吨大压机问世并投入生产后,2010年,国际市场耐高温高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由9~14万元人民币/吨降至3~7万元/吨,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外汇上百亿元。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包钢重轨,京沪高铁铺设里程800公里,占全线钢轨量60%2010年,这一成果为包钢带来70亿元收入,其利润占包钢总利润的35%以上。

    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实施的“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取得了国际先进成果4项,国内领先成果5项,先进成果3项;草原畜牧业装备关键技术83项;研制了草原畜牧业装备新产品22台套;完成标准编制23项;申报专利33项;注册计算机软件2项。内蒙古灵奕集团成功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层探地雷达主机,突破了高电压短脉冲生成、毫微秒脉冲高效率内同步接收、杂波抑制等关键技术难点,探测深度达到70米左右,可满足市政建设、公路、铁路、水利、电力、环保、工程地质、地下资源勘探以及公安和国防等部门对深层地下目标的探测需求。

    煤炭创新技术  不打井、不挖地,插根管子采煤气——煤地下气化技术的诞生,改变了传统采煤方式,实现了地下储煤的吃干榨尽,保护了地表生态。2010年新奥集团在乌兰察布市采气515万立方米,发电188万千瓦时。

    2010年,自治区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五大示范性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五大示范性工程均是产学研结合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开始延伸到煤制丙烯及聚丙烯;煤制富勒烯;煤炭提取锗、镓;煤制合成氨和尿素;焦炉气制甲醇、醋酸、乙二醇、二甲苯、褐煤干燥提质等产品。

    新能源产业  风电产业方面   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2010年达1 000万千瓦,居全国之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包头市汇全稀土(集团)有限公司采用国际首创的“双电枢混合励磁”技术和国际最新无主轴设计,研发出中国第一套大型雷达式风光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机组的生产成本比国外机型约低20%,发电量提高10%以上。

    内蒙古工业大学博远风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采用完全自主的针刺纤维专利技术和国际通用的真空导入法相结合,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复合材料叶片。叶片规格从37.5米到45.3米,达到了目前12兆瓦风电机组全部机型的安装要求,并形成了年产600套兆瓦级风电机组叶片的产业化规模。

    国电、金风、中科宇能、瑞能、天力、久和能源等一批风电设备开发与制造企业纷纷落户内蒙古。2010年,自治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总装能力达到800台,形成了年产300台风力发电机齿轮箱、800套风机叶片、200套塔架和2 000支风机主轴的生产能力,全区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达到了85%以上。

    光伏产业方面,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1 500吨多晶硅项目、内蒙古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1 000吨太阳能电池单晶硅棒及切片项目已投产,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0MW1 000MW单晶硅和硅片的项目、内蒙古大陆光伏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 500吨多晶硅项目开建。一个以多晶硅材料制造为核心,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和半导体组件等与之相配套的光伏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内蒙古形成。

    包头山晟新能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设的内蒙古首个物理法多晶硅项目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多晶硅纯度达到6N,生产成本低于20万元/吨,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5%~16%,满足了光伏发电的低成本商业化生产要求。    内蒙古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依靠引进、吸收、再创新,在国内率先建成直径18英寸的半导体级单晶硅棒生产线,该体积半导体级单晶硅棒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可以生产。

    世界上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电站项目——国家“金太阳”太阳能示范电站在内蒙古动工。这一5兆瓦光伏电站将采用5.7平方米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工业化生产转化率达9.2%,是世界上光电最高的转化率。

    由包头市爱能控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和乌海金沙旅游公司共同建设的200kW沙漠太阳能热风发电站,201011月在乌海并网发电。该发电站是全球第一个太阳能热风发电站,这种发电系统不仅能够进行太阳能发电,而且可以进行风力发电,还可以进行太阳能和风能混合发电。

    内蒙古神舟光伏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MW示范电站,在国内首次应用了280Wp大功率组件,采取了18种(不同电池结构、封装结构和封装材料)单、多晶电池组件,具备逆变器现场实测检验能力,首创光伏阵列影子倍率新方法,在钢结构设计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预计年发电量850万千瓦时。    在生物质能产业方面。内蒙古金骄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建成国内首套年产15万吨生物基柴油生产线基础上,又相继在北京和赤峰建设了年产万吨的木质纤维素类原料高温高压双反应器水解生产糠醛及乙酰丙酸中试线和生物质气化多联产产业化示范工程,达到年产生物柴油、汽油7.5万吨、燃料乙醇10万吨、生物燃气4万立方米/时的生产规模。

    内蒙古金骄生物质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共同开展“沙漠地带淡水高油微藻养殖技术”研发,在内蒙古包头地区周边水域进行产业化微藻养殖。目前已建设20台套集成微藻养殖及微藻油高温高压连续酯交换制生物柴油的中试生产线。

    电动汽车方面 2010年,呼和浩特市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城市公交客车的选取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纯电动汽车为辅,其中混合动力客车占97.5%;公务用车和通勤车的选取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混合动力客车占90%。预计到2012年底,呼和浩特市公交车、市政和公务用车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达到600辆。

    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公司拥有国内装备水平最高、最先进的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目前已与江苏益茂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建设8条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

    生物技术产业  2010年,自治区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在呼和浩特金山开发区开工奠基,标志着一个新兴产业正式起航,该基地将建成世界唯一的蒙古族干细胞资源储存库。

    国内最大的益生菌产业化示范项目研发生产基地2010年在呼和浩特投建。该项目属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总投资6 8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年产益生乳酸菌发酵剂和制剂双百吨,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1.8亿元,形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

    2010年,内蒙古大学成功培育出12只转基因克隆绒山羊,这是目前国际上规模绒山羊最大转基因克隆工程。内蒙古农业大学周欢敏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成年体细胞克隆绵羊研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利用克隆技术成功培育出25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科学技术
  •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领导名录】

      长:徐凤君

    副厅长:林莉(女 蒙古族)马强 田颖男 杨颉(女 蒙古族 10月任职)额尔敦(蒙古族 7月任职)

    纪检组长:包锐锋(蒙古族 9月离任)曲  帆(蒙古族 12月任职)

    副巡视员:乌宁奇(蒙古族 12月离任)李增建 云涛(蒙古族 10月任职)巴根那(蒙古族 12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实有人数62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发展计划处、基础研究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科技合作处、知识产权管理处、专利处12个职能处室,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及派驻纪检组。

    厅所属事业单位实有人数151人,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有:内蒙古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内蒙古甜菜制糖工业研究所、内蒙古科学技术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内蒙古生产力促进中心、内蒙古科学技术奖励中心、内蒙古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内蒙古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内蒙古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内蒙古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内蒙古科技厅驻北京联络处、内蒙古虚拟科学技术研究院、内蒙古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内蒙古科技培训中心。

    【自主创新成果】2010年,自主创新亮点频现,产生了一项世界科研成果首创和3个方面的16项科研成果突破。一项世界科研成果首创是:依托产学研合作,在乌海市建成世界上最先利用热气流原理的沙漠太阳能热风发电站,实现并网发电。3个方面的突破是:

    1技术路径升级取得四大突破。生物质能领域,实现了从非粮油脂原料制生物柴油,到以秸秆类生物质和木质纤维类原料制生物柴油及相关化学品的突破;克隆技术领域,实现了从单体到群体的突破,成功克隆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12只转基因绒山羊,克隆出25只国内最大规模的转基因绵羊群,克隆出中国首例高产鹿茸马鹿。

    2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取得八大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煤制乙二醇和煤制烯烃生产线建成投产;风能发电设备制造领域,国内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国内首次应用280W大功率组件建设的5MW示范电站并网发电,国内首条物理法多晶硅材料生产线开始建设;环保节能领域,“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国内最早实现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国内首条新型直线电机煤炭运输系统完成650米的试验线。

    3创新载体建设取得四大突破。干细胞、探地雷达、益生菌、水源热泵4项关键技术均实现了从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开始进行产业化基地建设的突破。

    【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一是根据创新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和加快两大升级工作部署,提出分类指导意见,强化重点实验室的知识创新功能,强化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功能,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产业聚集功能,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的服务县域经济功能.二是大力推动科技资源向创新平台载体聚集,使人才、项目、计划、经费在其中发挥最大的集成效应,以推动创新平台载体升级,打造出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是培育品牌性创新平台载体,为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重点建设了三大创新平台载体,其中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实现了第二次转变,在人才团队引进、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投资等方面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内蒙古虚拟研究院在充分完成科技中介服务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单纯做项目、项目集成到组建内蒙古科学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运作产业链的转变。内蒙古科技城为转制科研院所再创业提供了重要条件保障,为建设呼和浩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投入体系】2010年,自治区全社会RD经费超过52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自治区本级科技投入大幅增加,2010年达到4.06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两倍多。争取国家科技经费投入超过2.2亿元,同比增长33%,“十一五”期间从国家科技部获得的经费支持11.54亿元,远远超过自治区本级投入,极大地缓解了自治区科技经费不足的矛盾。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贷款近亿元,科技金融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科技进步】2010年,自治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指数排名全国第21位,比2005年上升了3位;“科技进步环境”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项重要的一级指标双双进入全国前10位,在科技发展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走进前列”,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及产业】装备制造业  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在呼和浩特金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试验一年后,鄂尔多斯市蒙泰煤电集团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2.5公里商业示范线已进入筹建阶段。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示范成功后,将极大地节约煤矿等运输成本和降低粉尘污染。

    北重3.6万吨大压机问世并投入生产后,2010年,国际市场耐高温高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由9~14万元人民币/吨降至3~7万元/吨,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外汇上百亿元。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包钢重轨,京沪高铁铺设里程800公里,占全线钢轨量60%2010年,这一成果为包钢带来70亿元收入,其利润占包钢总利润的35%以上。

    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实施的“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取得了国际先进成果4项,国内领先成果5项,先进成果3项;草原畜牧业装备关键技术83项;研制了草原畜牧业装备新产品22台套;完成标准编制23项;申报专利33项;注册计算机软件2项。内蒙古灵奕集团成功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层探地雷达主机,突破了高电压短脉冲生成、毫微秒脉冲高效率内同步接收、杂波抑制等关键技术难点,探测深度达到70米左右,可满足市政建设、公路、铁路、水利、电力、环保、工程地质、地下资源勘探以及公安和国防等部门对深层地下目标的探测需求。

    煤炭创新技术  不打井、不挖地,插根管子采煤气——煤地下气化技术的诞生,改变了传统采煤方式,实现了地下储煤的吃干榨尽,保护了地表生态。2010年新奥集团在乌兰察布市采气515万立方米,发电188万千瓦时。

    2010年,自治区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五大示范性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五大示范性工程均是产学研结合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开始延伸到煤制丙烯及聚丙烯;煤制富勒烯;煤炭提取锗、镓;煤制合成氨和尿素;焦炉气制甲醇、醋酸、乙二醇、二甲苯、褐煤干燥提质等产品。

    新能源产业  风电产业方面   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2010年达1 000万千瓦,居全国之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包头市汇全稀土(集团)有限公司采用国际首创的“双电枢混合励磁”技术和国际最新无主轴设计,研发出中国第一套大型雷达式风光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机组的生产成本比国外机型约低20%,发电量提高10%以上。

    内蒙古工业大学博远风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采用完全自主的针刺纤维专利技术和国际通用的真空导入法相结合,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复合材料叶片。叶片规格从37.5米到45.3米,达到了目前12兆瓦风电机组全部机型的安装要求,并形成了年产600套兆瓦级风电机组叶片的产业化规模。

    国电、金风、中科宇能、瑞能、天力、久和能源等一批风电设备开发与制造企业纷纷落户内蒙古。2010年,自治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总装能力达到800台,形成了年产300台风力发电机齿轮箱、800套风机叶片、200套塔架和2 000支风机主轴的生产能力,全区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达到了85%以上。

    光伏产业方面,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1 500吨多晶硅项目、内蒙古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1 000吨太阳能电池单晶硅棒及切片项目已投产,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0MW1 000MW单晶硅和硅片的项目、内蒙古大陆光伏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 500吨多晶硅项目开建。一个以多晶硅材料制造为核心,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和半导体组件等与之相配套的光伏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内蒙古形成。

    包头山晟新能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设的内蒙古首个物理法多晶硅项目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多晶硅纯度达到6N,生产成本低于20万元/吨,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5%~16%,满足了光伏发电的低成本商业化生产要求。    内蒙古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依靠引进、吸收、再创新,在国内率先建成直径18英寸的半导体级单晶硅棒生产线,该体积半导体级单晶硅棒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可以生产。

    世界上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电站项目——国家“金太阳”太阳能示范电站在内蒙古动工。这一5兆瓦光伏电站将采用5.7平方米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工业化生产转化率达9.2%,是世界上光电最高的转化率。

    由包头市爱能控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和乌海金沙旅游公司共同建设的200kW沙漠太阳能热风发电站,201011月在乌海并网发电。该发电站是全球第一个太阳能热风发电站,这种发电系统不仅能够进行太阳能发电,而且可以进行风力发电,还可以进行太阳能和风能混合发电。

    内蒙古神舟光伏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MW示范电站,在国内首次应用了280Wp大功率组件,采取了18种(不同电池结构、封装结构和封装材料)单、多晶电池组件,具备逆变器现场实测检验能力,首创光伏阵列影子倍率新方法,在钢结构设计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预计年发电量850万千瓦时。    在生物质能产业方面。内蒙古金骄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建成国内首套年产15万吨生物基柴油生产线基础上,又相继在北京和赤峰建设了年产万吨的木质纤维素类原料高温高压双反应器水解生产糠醛及乙酰丙酸中试线和生物质气化多联产产业化示范工程,达到年产生物柴油、汽油7.5万吨、燃料乙醇10万吨、生物燃气4万立方米/时的生产规模。

    内蒙古金骄生物质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共同开展“沙漠地带淡水高油微藻养殖技术”研发,在内蒙古包头地区周边水域进行产业化微藻养殖。目前已建设20台套集成微藻养殖及微藻油高温高压连续酯交换制生物柴油的中试生产线。

    电动汽车方面 2010年,呼和浩特市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城市公交客车的选取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纯电动汽车为辅,其中混合动力客车占97.5%;公务用车和通勤车的选取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混合动力客车占90%。预计到2012年底,呼和浩特市公交车、市政和公务用车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达到600辆。

    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公司拥有国内装备水平最高、最先进的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目前已与江苏益茂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建设8条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

    生物技术产业  2010年,自治区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在呼和浩特金山开发区开工奠基,标志着一个新兴产业正式起航,该基地将建成世界唯一的蒙古族干细胞资源储存库。

    国内最大的益生菌产业化示范项目研发生产基地2010年在呼和浩特投建。该项目属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总投资6 8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年产益生乳酸菌发酵剂和制剂双百吨,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1.8亿元,形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

    2010年,内蒙古大学成功培育出12只转基因克隆绒山羊,这是目前国际上规模绒山羊最大转基因克隆工程。内蒙古农业大学周欢敏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成年体细胞克隆绵羊研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利用克隆技术成功培育出25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