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教 育

2011卷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王顶柱(蒙古族)

    副书记 校长:傅永春

    副书记: ***(蒙古族)

    副书记 纪委书记:白莉莉(女 蒙古族)

    副校长 党委委员:刘宗瑞 吉日木图(蒙古族)孙国权 巴根那(蒙古族)

    【概况】2010年,是学校“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突出办学特色,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收尾工作和本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绩。

    【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以及《落实中纪委 教育部 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意见>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任务分解》,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加强行风建设,制定了《行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认真开展行风建设自查自评工作,接受了自治区高校民主评议行风和教育收费检查组的评议检查。组织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自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依法履行职责。

    充分发挥纪委、监察审计处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校务公开。按照自治区和通辽市有关文件精神,把学校大宗物资采购、基建维修全部纳入通辽市政府招标办招标范畴,全年共招(议)标31次,招标预算1 780万元,实际中标1 670万元,节约资金110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2009年学校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校内审计,完成基建维修项目竣工结算审计12项。在新一轮处级干部聘任工作中,对45个单位一把手都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对招生考试、公开招聘引进人才等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

    【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通过公开招聘引进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及其他岗位人员69人,截至目前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由上年的57.4%提高到65.9%(博士学位教师由上年的9%提高到11%),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的目标要求。制定《2010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意见》,对292名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予以聘任。推荐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长江学者后备人选16人,组织完成2010年度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选拔推荐工作,经自治区评选确定一层次人选1人,二层次人选23人。另外有两人分别获得第六届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驻校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坚持重要意见征求制度和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成员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新一轮处级干部聘任工作中,邀请部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聘任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重视党外干部的选拔和使用,在新聘任处级干部中,民主党派、无党派干部18名,占干部总数的11.8%

    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政策,补发了离退休人员交通补贴和取暖补贴,提高了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积极搭建离退休人员工作平台,组建了老教授报告团、老年科技协会等组织,为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条件。2010年,学校老年体协被评为通辽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05月下旬至7月底,自治区党委巡视五组进驻学校开展巡视工作,对学校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党委根据巡视报告和巡视组反馈意见,认真研究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领导、承担部门和整改期限,完成了近期整改任务。

    【教学工作】加大学分制改革实施力度总结2007年以来实施学分制改革工作的成绩和经验,修订和完善了《学分制实施细则》等12个学分制改革配套文件,为实施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2010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列入自治区高校弹性学分制改革的第一批高校。

    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学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总数达到25门,其中现代蒙古语、无机化学、蒙医方剂学3门课程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农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学校国家特色专业总数达到3个。护理学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高职高专品牌专业,学校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总数达到13个。1名教师被授予第四届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奖。“世界史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重视新设专业建设依照学校《新设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组织专家对全校18个学院的37个新设专业进行了综合评估,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新设专业整体教学条件较好,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组织全校24个教学单位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学院教学工作报告》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巩固了学院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依靠全体教职员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全年共开展各类教学检查80余次,教学秩序得到有效保证。组织开展了学生评教工作、青年骨干教师考核工作,新增中青年骨干教师30名。组织开展了第四届优秀教学质量奖、教学名师奖、优秀主讲教师初评工作。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重新调整了教研室、实验室、实验管理中心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满足了学生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了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完成2 003个实验项目的信息统计工作,实验项目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强化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了贵重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

    圆满完成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成人教育学生招生工作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0 541人,成人教育学生达到18 903人,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四少民族预科教育、双语教学和农牧民大专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顺利。

    对外交流和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积极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学校现有蒙古、巴基斯坦、日本、韩国等留学生334人。2010年,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等5个三本专业开始正式招生,共招收300名学生。与韩国又松大学、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等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

    【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加快优势特色学科建设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蒙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材料已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学位办,学科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开展第二批硕士点立项建设项目中期考评,加强了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部级重点学科蒙药学(生药)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检查验收并继续列入“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全校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68个,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2010年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219人,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36人,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596人。积极稳妥地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修订和完善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为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奠定了基础。

    【科研工作】科研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再上新台阶蒙医药研发工程中心被列为国家发改委工程中心,获得建设经费500万元。“蒙医药研发工程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标志着学校蒙医药研发的科研实力有了新的提升。“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学校挂牌。“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通过自治区年度检查,并从2011年开始,研究基地立项的科研项目列为自治区规划办的课题,基地建设工作得到主管部门的肯定。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蓖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尔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组织申报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就业创新基地和学习型社会研究基地,成立了学校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2010年正式启动首批9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其中,蒙药与创新药研究团队已经被列入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成为学校第一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工作成果显著2010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资助经费4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资助经费192万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资助经费46万元;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6项,资助经费42万元;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专项1项,资助经费3万元;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资助经费93万元;社科项目3项,资助经费2.8万元;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21项,资助经费47万元;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3项,资助经费40万元;内蒙古医疗卫生计划项目15项,资助经费20.1万元。获得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国家民委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1项,民族问题研究论文类三等奖3项。

    完成6种版本26期学报编辑出版学校学报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组织承办了“内蒙古高校学报审读工作座谈会”、“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展顺利,学校网站和多媒体教室均平稳运行,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工作环境和技术平台。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制定并实施《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基建处,将原后勤管理处的部分职能与后勤服务总公司合并,成立后勤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实行了“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模式。成立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办公室,负责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将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从后勤服务总公司划归学生处,将后勤服务总公司财务部并入学校财务处,原学校车队移交给后勤处管理和运营,基本满足了校内公务用车需要,节约了用车成本。

    调整校内津贴发放办法自20101月开始,调整在职教职工津贴(岗位津贴、课时津贴、责任津贴)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发放标准及办法,采取了过去年终一次发放改为按月发放的办法。根据自治区和通辽市有关文件精神,学校自筹资金3 974.7万元,为全校教职工发放交通补贴,提高取暖费补贴标准,为在岗教职工发放误餐补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另外组织部分专家教授、离退休人员、统战人士和工会干部共计170余人,先后赴阿尔山考察疗养,反响良好。

    调整教学单位设置在原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护理学院、传媒学院等4个教学单位。加快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步伐,成立学校专题调研组,对农学院等4个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各项改革配套措施,从制度建设入手,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院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项改革从今年开始将分步、分类逐步在全校推广。

    附属医院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圆满完成临床教学和学生实习任务,在科研方面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和课题共6项,发表SCI论文6篇。完成了新建7.5万平方米,总投资3.7亿元的附属蒙医医院的建设论证和整体规划工作。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明显提高,与上年同期相比,门诊人数增加16万人次,业务收入增加1 900万元。

    【基本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立项支持建设资金学校1.5万平方米的工程实训中心、2.6万平方米的实验教学大楼、4万平方米的图书馆、2万平方米的文科楼等4个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支持建设资金9 000万元,自治区匹配资金1.2亿元。光伏发电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支持建设资金422万元。水源热泵制冷制热项目获得自治区支持建设资金81万元。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霍林河校区9号学生公寓和塑胶田径运动场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图书馆主体工程及部分附属工程建设。滨河园区10号学生公寓楼和工程实训中心已破土动工,将在2011年内相继竣工交付使用。实验教学楼、滨河园区9号学生公寓已完成选址工作,现正在组织工程设计。文科教学楼前期论证工作已启动。水源热泵制冷制热项目和学校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已分别报送国家住建部和自治区财政厅、建设厅。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在目标任务设计上,坚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为前提,科学设置各项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保证目标任务的可实现性和操作性。在具体工作上,全面回顾总结了“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注重各项工作的衔接和持续发展。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王顶柱(蒙古族)

    副书记 校长:傅永春

    副书记: ***(蒙古族)

    副书记 纪委书记:白莉莉(女 蒙古族)

    副校长 党委委员:刘宗瑞 吉日木图(蒙古族)孙国权 巴根那(蒙古族)

    【概况】2010年,是学校“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突出办学特色,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收尾工作和本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绩。

    【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以及《落实中纪委 教育部 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意见>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任务分解》,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加强行风建设,制定了《行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认真开展行风建设自查自评工作,接受了自治区高校民主评议行风和教育收费检查组的评议检查。组织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自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依法履行职责。

    充分发挥纪委、监察审计处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校务公开。按照自治区和通辽市有关文件精神,把学校大宗物资采购、基建维修全部纳入通辽市政府招标办招标范畴,全年共招(议)标31次,招标预算1 780万元,实际中标1 670万元,节约资金110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2009年学校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校内审计,完成基建维修项目竣工结算审计12项。在新一轮处级干部聘任工作中,对45个单位一把手都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对招生考试、公开招聘引进人才等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

    【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通过公开招聘引进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及其他岗位人员69人,截至目前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由上年的57.4%提高到65.9%(博士学位教师由上年的9%提高到11%),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的目标要求。制定《2010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意见》,对292名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予以聘任。推荐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长江学者后备人选16人,组织完成2010年度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选拔推荐工作,经自治区评选确定一层次人选1人,二层次人选23人。另外有两人分别获得第六届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驻校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坚持重要意见征求制度和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成员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新一轮处级干部聘任工作中,邀请部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聘任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重视党外干部的选拔和使用,在新聘任处级干部中,民主党派、无党派干部18名,占干部总数的11.8%

    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政策,补发了离退休人员交通补贴和取暖补贴,提高了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积极搭建离退休人员工作平台,组建了老教授报告团、老年科技协会等组织,为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条件。2010年,学校老年体协被评为通辽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05月下旬至7月底,自治区党委巡视五组进驻学校开展巡视工作,对学校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党委根据巡视报告和巡视组反馈意见,认真研究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领导、承担部门和整改期限,完成了近期整改任务。

    【教学工作】加大学分制改革实施力度总结2007年以来实施学分制改革工作的成绩和经验,修订和完善了《学分制实施细则》等12个学分制改革配套文件,为实施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2010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列入自治区高校弹性学分制改革的第一批高校。

    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学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总数达到25门,其中现代蒙古语、无机化学、蒙医方剂学3门课程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农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学校国家特色专业总数达到3个。护理学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高职高专品牌专业,学校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总数达到13个。1名教师被授予第四届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奖。“世界史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重视新设专业建设依照学校《新设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组织专家对全校18个学院的37个新设专业进行了综合评估,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新设专业整体教学条件较好,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组织全校24个教学单位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学院教学工作报告》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巩固了学院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依靠全体教职员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全年共开展各类教学检查80余次,教学秩序得到有效保证。组织开展了学生评教工作、青年骨干教师考核工作,新增中青年骨干教师30名。组织开展了第四届优秀教学质量奖、教学名师奖、优秀主讲教师初评工作。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重新调整了教研室、实验室、实验管理中心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满足了学生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了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完成2 003个实验项目的信息统计工作,实验项目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强化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了贵重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

    圆满完成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成人教育学生招生工作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0 541人,成人教育学生达到18 903人,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四少民族预科教育、双语教学和农牧民大专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顺利。

    对外交流和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积极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学校现有蒙古、巴基斯坦、日本、韩国等留学生334人。2010年,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等5个三本专业开始正式招生,共招收300名学生。与韩国又松大学、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等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

    【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加快优势特色学科建设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蒙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材料已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学位办,学科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开展第二批硕士点立项建设项目中期考评,加强了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部级重点学科蒙药学(生药)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检查验收并继续列入“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全校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68个,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2010年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219人,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36人,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596人。积极稳妥地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修订和完善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为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奠定了基础。

    【科研工作】科研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再上新台阶蒙医药研发工程中心被列为国家发改委工程中心,获得建设经费500万元。“蒙医药研发工程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标志着学校蒙医药研发的科研实力有了新的提升。“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学校挂牌。“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通过自治区年度检查,并从2011年开始,研究基地立项的科研项目列为自治区规划办的课题,基地建设工作得到主管部门的肯定。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蓖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尔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组织申报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就业创新基地和学习型社会研究基地,成立了学校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2010年正式启动首批9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其中,蒙药与创新药研究团队已经被列入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成为学校第一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工作成果显著2010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资助经费4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资助经费192万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资助经费46万元;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6项,资助经费42万元;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专项1项,资助经费3万元;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资助经费93万元;社科项目3项,资助经费2.8万元;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21项,资助经费47万元;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3项,资助经费40万元;内蒙古医疗卫生计划项目15项,资助经费20.1万元。获得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国家民委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1项,民族问题研究论文类三等奖3项。

    完成6种版本26期学报编辑出版学校学报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组织承办了“内蒙古高校学报审读工作座谈会”、“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展顺利,学校网站和多媒体教室均平稳运行,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工作环境和技术平台。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制定并实施《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基建处,将原后勤管理处的部分职能与后勤服务总公司合并,成立后勤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实行了“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模式。成立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办公室,负责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将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从后勤服务总公司划归学生处,将后勤服务总公司财务部并入学校财务处,原学校车队移交给后勤处管理和运营,基本满足了校内公务用车需要,节约了用车成本。

    调整校内津贴发放办法自20101月开始,调整在职教职工津贴(岗位津贴、课时津贴、责任津贴)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发放标准及办法,采取了过去年终一次发放改为按月发放的办法。根据自治区和通辽市有关文件精神,学校自筹资金3 974.7万元,为全校教职工发放交通补贴,提高取暖费补贴标准,为在岗教职工发放误餐补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另外组织部分专家教授、离退休人员、统战人士和工会干部共计170余人,先后赴阿尔山考察疗养,反响良好。

    调整教学单位设置在原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护理学院、传媒学院等4个教学单位。加快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步伐,成立学校专题调研组,对农学院等4个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各项改革配套措施,从制度建设入手,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院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项改革从今年开始将分步、分类逐步在全校推广。

    附属医院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圆满完成临床教学和学生实习任务,在科研方面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和课题共6项,发表SCI论文6篇。完成了新建7.5万平方米,总投资3.7亿元的附属蒙医医院的建设论证和整体规划工作。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明显提高,与上年同期相比,门诊人数增加16万人次,业务收入增加1 900万元。

    【基本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立项支持建设资金学校1.5万平方米的工程实训中心、2.6万平方米的实验教学大楼、4万平方米的图书馆、2万平方米的文科楼等4个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支持建设资金9 000万元,自治区匹配资金1.2亿元。光伏发电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支持建设资金422万元。水源热泵制冷制热项目获得自治区支持建设资金81万元。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霍林河校区9号学生公寓和塑胶田径运动场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图书馆主体工程及部分附属工程建设。滨河园区10号学生公寓楼和工程实训中心已破土动工,将在2011年内相继竣工交付使用。实验教学楼、滨河园区9号学生公寓已完成选址工作,现正在组织工程设计。文科教学楼前期论证工作已启动。水源热泵制冷制热项目和学校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已分别报送国家住建部和自治区财政厅、建设厅。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在目标任务设计上,坚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为前提,科学设置各项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保证目标任务的可实现性和操作性。在具体工作上,全面回顾总结了“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注重各项工作的衔接和持续发展。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