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卷

  • 二连浩特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张国华 
        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泽民 
        市长:陈和平(蒙古族) 
        政协主席:乌云毕力格(蒙古族) 
        武装部长:尹继明(4月离任)张广海(4月任职) 
        政委:朱凤林 
        【概况】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锡林郭勒盟西部。地处北纬42°55′~43°53′,东经111°17′~112°25′,东邻苏尼特左旗,西、南与苏尼特右旗相邻,北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两市相距9公里。国境线长68.29公里。二连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7 120公里,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714公里,距北京680公里,距呼和浩特380公里,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边境口岸,也是国家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公路、铁路口岸,素有“北疆明珠”、“恐龙之乡”的美誉。2006年,二连市行政区域面积4 015.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2平方公里,设3个街道办事处(辖14个社区居委会)和赛乌素科技园区、格日勒敖都苏木(辖4个嘎查和1个生态移民区)。全市总人口90 719人,其中户籍人口24 008人,人口密度为26人/平方公里。全年出生602人,死亡5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6.2‰,人口自然增长率9.41‰,计划生育率100%,完成高龄妇女个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1 103万元,同比增长2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 964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 518万元、42 459万元和147 126万元;三次产业比重由1∶18.2∶80.8调整为0.8∶22.2∶77。全年财政总收入2.7183亿元,增长42.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增长34.3%;全年财政支出3.5亿元,增长52.5%。 
        【农牧业】2006年,日历年度存栏牲畜31 597头(只)。农业主要在赛乌素科技园区,耕地面积800亩,农田防护林320亩,日光温室50座,大棚100座,年产蔬菜400万公斤,产值约400万元。 
        【生态建设】全年投资1 450万元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18.1万亩,完成170处水源工程作业设计,新打机井1眼,齐哈日格图移民区蔬菜大棚节水灌溉工程和6栋移民楼工程全部完工。全面启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82户325名牧民签订人口转移合同,其中20户61人搬迁进城入住移民楼。 
        【工业】全年投资2 000多万元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家。引进美克、宝林、安泰木业以及鞍海、天联矿产品加工等重点工业项目17项,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增长89.6%,完成增加值3.2亿元,增长9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7.9亿元,增长102.2%,完成增加值2.7亿元,增长100.6%;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6.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5.4%。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0616亿元,增长9.92%。其中,建筑业投资97 970万元,增长3.21%。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2 450万元、22 818万元和85 348万元。 
        【城市建设】完成房地产开发改造项目41项,新增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0多万平方米。启动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 000多万元。改造、新建给水管网8.6公里,用水“瓶颈”得到缓解。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8万平方米、绿地面积5.7万平方米。3座35千伏输变电站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得到批复。208国道二赛段一级公路实现双幅通车,恐龙遗址被列入自治区级地质公园。 
        【进出口贸易】是年,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685.38万吨,同比下降19.76%;口岸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25.94亿美元,增长15.7%;海关“两税”收入完成22.3亿元,增长6.3%;边境小额贸易总额完成7.7亿美元,增长33.3%;口岸进出境人数135.6万人次,增长14.2%。年内实际引进国内资金8.6亿元,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分别增长75.4%和11.1%。  
        【旅游业】旅游总人数达80.9万人次,增长18.6%,其中进出境旅游人数53.9万人次,增长26.5%。旅游创汇1.5亿美元。全市有旅行社6家,星级饭店8家。荣获锡林郭勒盟 “国际旅游市场开拓奖”。  
        【个体私营经济】全市个体私营经济4 695户,从业人员1.49万人,其中,私营企业304户,增长21.6%,个体工商户4 391户,注册资金4 855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 798万元,增长17.0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8%。其中,批零贸易64 682万元,增长14.9%,餐饮业7 925万元,增长15.06%,其它行业4 191万元。 
        【交通邮电】全年交通运输业公路货运量完成51万吨,增长155.3%,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完成11 719.85万吨公里,增长357.6%,公路客运量完成42.94万人,增长121.7%,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5 629.61万人公里,增长131.9%,公路总里程196.38公里,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7万辆,其中私家车1 000辆。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 452万元,增长29.96%,固定电话普及率24.8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47.68部/百人。 
        【口岸外事】全年与蒙古国有关市县互访考察11批次162人次,其中,蒙方来二连浩特考察访问7批次108人次。与蒙古国东戈壁省签署了《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东戈壁省友好合作协议》,与扎门乌德县签署了《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县2006~2007年友好合作协议》。与蒙古国有关地区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商品展销等活动8次,签署《中国二连浩特市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伊尔库茨克区友好合作协议书》。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3 272人,其中,企业职工933人,个体户1 602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5 231人。保障标准由每月156元提高到180元。全年城镇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 662人,发放低保金152万元,发放抚恤安置资金6.3万元,发放救灾资金50万元,累计救助人数14 782万人。新增就业岗位1 157个,“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100%。贫困大学生100%纳入城市低保范围。 
        【金融保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1 065万元,增长28.3%;各项贷款余额65 920万元,比年初增加34 223万元。货币净回笼18 694万元。全年保费收入2 027万元,增长3.4%。全年保险赔付419万元。 
        【科技】全年科技三项费支出15万元,重点扶持赛乌素科技园区建设、二连鸿鹄节水阀门厂、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社区建设。二连鸿鹄节水阀门被列入自治区级科技项目。 
        【教育】顺利通过自治区“33211工程”验收,通过自治区“两基”达标复查验收,荣获自治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突出先进市。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全市中小学校8所,幼儿园7所,中小学在校生9 223人,在园幼儿1 545人,在职教师529人,幼师92人。总投资3 800万元的国际语言学校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文化】乌兰街道办事处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成功举办建城5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7 000户,图书馆藏书1.3万册,全年出版报纸3 000份。投资1 980万元,建设面积为7 400平方米的宣传文化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所5所,个体诊所28家,床位119张,卫生技术人员234人,其中,执业医师121人,乡村医生1人。新建中蒙国际友好医院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土建部分总投资3 300万元,病床设计规模200张,年内完成门诊楼和住院楼主体工程。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4 509元,同比增长4.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252元,增长26.05%;年末城镇人均消费支出11 124元,增长5.5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44平方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消遣、子女学习及购置高档次生活设施等方面的消费大幅度提高,电脑普及率达26台/百户,轿车进入普通群众家庭。

    (牡丹 长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二连浩特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张国华 
        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泽民 
        市长:陈和平(蒙古族) 
        政协主席:乌云毕力格(蒙古族) 
        武装部长:尹继明(4月离任)张广海(4月任职) 
        政委:朱凤林 
        【概况】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锡林郭勒盟西部。地处北纬42°55′~43°53′,东经111°17′~112°25′,东邻苏尼特左旗,西、南与苏尼特右旗相邻,北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两市相距9公里。国境线长68.29公里。二连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7 120公里,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714公里,距北京680公里,距呼和浩特380公里,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边境口岸,也是国家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公路、铁路口岸,素有“北疆明珠”、“恐龙之乡”的美誉。2006年,二连市行政区域面积4 015.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2平方公里,设3个街道办事处(辖14个社区居委会)和赛乌素科技园区、格日勒敖都苏木(辖4个嘎查和1个生态移民区)。全市总人口90 719人,其中户籍人口24 008人,人口密度为26人/平方公里。全年出生602人,死亡5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6.2‰,人口自然增长率9.41‰,计划生育率100%,完成高龄妇女个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1 103万元,同比增长2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 964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 518万元、42 459万元和147 126万元;三次产业比重由1∶18.2∶80.8调整为0.8∶22.2∶77。全年财政总收入2.7183亿元,增长42.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增长34.3%;全年财政支出3.5亿元,增长52.5%。 
        【农牧业】2006年,日历年度存栏牲畜31 597头(只)。农业主要在赛乌素科技园区,耕地面积800亩,农田防护林320亩,日光温室50座,大棚100座,年产蔬菜400万公斤,产值约400万元。 
        【生态建设】全年投资1 450万元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18.1万亩,完成170处水源工程作业设计,新打机井1眼,齐哈日格图移民区蔬菜大棚节水灌溉工程和6栋移民楼工程全部完工。全面启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82户325名牧民签订人口转移合同,其中20户61人搬迁进城入住移民楼。 
        【工业】全年投资2 000多万元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家。引进美克、宝林、安泰木业以及鞍海、天联矿产品加工等重点工业项目17项,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增长89.6%,完成增加值3.2亿元,增长9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7.9亿元,增长102.2%,完成增加值2.7亿元,增长100.6%;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6.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5.4%。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0616亿元,增长9.92%。其中,建筑业投资97 970万元,增长3.21%。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2 450万元、22 818万元和85 348万元。 
        【城市建设】完成房地产开发改造项目41项,新增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0多万平方米。启动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 000多万元。改造、新建给水管网8.6公里,用水“瓶颈”得到缓解。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8万平方米、绿地面积5.7万平方米。3座35千伏输变电站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得到批复。208国道二赛段一级公路实现双幅通车,恐龙遗址被列入自治区级地质公园。 
        【进出口贸易】是年,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685.38万吨,同比下降19.76%;口岸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25.94亿美元,增长15.7%;海关“两税”收入完成22.3亿元,增长6.3%;边境小额贸易总额完成7.7亿美元,增长33.3%;口岸进出境人数135.6万人次,增长14.2%。年内实际引进国内资金8.6亿元,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分别增长75.4%和11.1%。  
        【旅游业】旅游总人数达80.9万人次,增长18.6%,其中进出境旅游人数53.9万人次,增长26.5%。旅游创汇1.5亿美元。全市有旅行社6家,星级饭店8家。荣获锡林郭勒盟 “国际旅游市场开拓奖”。  
        【个体私营经济】全市个体私营经济4 695户,从业人员1.49万人,其中,私营企业304户,增长21.6%,个体工商户4 391户,注册资金4 855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 798万元,增长17.0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8%。其中,批零贸易64 682万元,增长14.9%,餐饮业7 925万元,增长15.06%,其它行业4 191万元。 
        【交通邮电】全年交通运输业公路货运量完成51万吨,增长155.3%,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完成11 719.85万吨公里,增长357.6%,公路客运量完成42.94万人,增长121.7%,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5 629.61万人公里,增长131.9%,公路总里程196.38公里,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7万辆,其中私家车1 000辆。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 452万元,增长29.96%,固定电话普及率24.8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47.68部/百人。 
        【口岸外事】全年与蒙古国有关市县互访考察11批次162人次,其中,蒙方来二连浩特考察访问7批次108人次。与蒙古国东戈壁省签署了《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东戈壁省友好合作协议》,与扎门乌德县签署了《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县2006~2007年友好合作协议》。与蒙古国有关地区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商品展销等活动8次,签署《中国二连浩特市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伊尔库茨克区友好合作协议书》。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3 272人,其中,企业职工933人,个体户1 602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5 231人。保障标准由每月156元提高到180元。全年城镇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 662人,发放低保金152万元,发放抚恤安置资金6.3万元,发放救灾资金50万元,累计救助人数14 782万人。新增就业岗位1 157个,“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100%。贫困大学生100%纳入城市低保范围。 
        【金融保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1 065万元,增长28.3%;各项贷款余额65 920万元,比年初增加34 223万元。货币净回笼18 694万元。全年保费收入2 027万元,增长3.4%。全年保险赔付419万元。 
        【科技】全年科技三项费支出15万元,重点扶持赛乌素科技园区建设、二连鸿鹄节水阀门厂、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社区建设。二连鸿鹄节水阀门被列入自治区级科技项目。 
        【教育】顺利通过自治区“33211工程”验收,通过自治区“两基”达标复查验收,荣获自治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突出先进市。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全市中小学校8所,幼儿园7所,中小学在校生9 223人,在园幼儿1 545人,在职教师529人,幼师92人。总投资3 800万元的国际语言学校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文化】乌兰街道办事处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成功举办建城5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7 000户,图书馆藏书1.3万册,全年出版报纸3 000份。投资1 980万元,建设面积为7 400平方米的宣传文化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所5所,个体诊所28家,床位119张,卫生技术人员234人,其中,执业医师121人,乡村医生1人。新建中蒙国际友好医院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土建部分总投资3 300万元,病床设计规模200张,年内完成门诊楼和住院楼主体工程。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4 509元,同比增长4.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252元,增长26.05%;年末城镇人均消费支出11 124元,增长5.5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44平方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消遣、子女学习及购置高档次生活设施等方面的消费大幅度提高,电脑普及率达26台/百户,轿车进入普通群众家庭。

    (牡丹 长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