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卷

  • 磴口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张元胜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再和 
        县长:郭介中 
        政协主席:李新文 
        武装部长:陶伟荣(蒙古族) 
        政委:高辅 
        【概况】磴口县位于巴彦淖尔市域西南,其域:西南与阿拉善盟毗邻,东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北、西北分别与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搭界;地理坐标在北纬40°9′~40°57′,东经106°9′~107°10′;东西92公里,南北65公里,总面积4 166.6平方公里。 
        全县辖1苏木3镇45个嘎查(村),共5个街道办事处,250个独贵龙(村民小组),23个居民委员会;5个市属国营农场和林科院沙漠森林实验分场2个,总人口12.38万。其中:农牧业人口6.88万,非农业人口5.5万,城乡人口之比为44∶56。共16个民族,蒙古族占总人口的3.63%,汉族为多数,占总人口的91%。其他民族有回族、满族、藏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东部是传统农业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约30人,中西部人口稀疏,每平方公里不足5人。计划生育率为99.5%,出生率为7.27‰;死亡人口640人,人口死亡率为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7‰。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9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增长8%。一、二、三产结构由上年的23∶52∶25调整为19.6∶60∶20.4。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7%、89.4%和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 285元,增长26%。 
        全县财政总收入15 909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 670万元,增长15.5%;上划党中央税收5 088万元,增长115.5%;全年财政支出29 265万元,增长26.6%。 
        【农业】全县播种41.42万亩,增长4%。其中小麦面积10.14万亩,与上年持平,玉米播种11.11万亩,增长3.9%。经济作物播种18.41万亩,增长15.2%。其中油料面积7.23万亩,下降3.1%;番茄面积4.25万亩,增长28.8%。饲草料播种1.74万亩,下降38.9%。粮经草的比例为51.4∶44.4∶4.2。大宗农作物(小麦、玉米、油葵、花葵)良种率达到98%。粮食总产10.3万吨,油料1.7万吨,甜菜4.82万吨,蔬菜18.65万吨(其中番茄17.56万吨),蜜瓜1.84万吨,籽瓜0.39万吨。农业总产值6.31亿元。 
        【畜牧业】年末统计,全县牲畜存栏37.6万头(只)。其中大牲畜3.46万头,羊31.08万只,猪3.06万头。全年出栏35.99万头(只),同比增长22.2%。出栏率90.2%,商品率78.3%,肉类总产5 985吨。羊绒总产27.1万吨,牛奶总产7 225吨,畜牧业总产值1.92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30.5%。农牧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人均为1 7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年内引进优质种羊150只,奶牛878头,建成标准化牛、羊冷配站(点)44处,完成肉羊杂交8.3万只,奶牛受精全部人工化,牲畜良种改良各率达到95.8%。 
        【林业】植树造林年内完成41.7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05万亩、飞播造林8万亩、封沙育林19.684万亩。完成高速路两侧1 000米范围内52 000米农田林网绿化,完成国道、县乡两级公路两侧补植乔木20公里,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完成绿化,新育苗木1 100亩。 
        【水利】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4万亩,新增水保地面积4.45万亩。完成支沟清淤3条,完成节水工程一处,完成黄河险工段治理投资324.64万元,完成2005年控导续建工程,完成西汉古塞遗址防洪堤建设。 
        【工业】全部工业实现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51.9%。其中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33.1亿元,增长5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8亿元,增长53.7%);个体工业总产值9 172万元,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7.1,提高51.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37亿元,增长26.9%。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9 182.8万元,增长8.3%。实际上缴税金5 452.7万元,增长45.5%。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700万元。 
        【环境保护】全年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为33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1.7%。建成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建成生态园10处,环境监测站一个。全县实施移民禁牧,森林覆盖率达到15.2%,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全部工业企业“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建筑业】全部建筑业增加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9.7%。房屋施工面积14.3万平方米,下降33.8%;房屋竣工面积12.5万平方米,增长104.9%。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内资投资13.97亿元,增长24.6%;外商投产2 500万,下降16.7%;个体投资1.79亿元。全年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58亿元,增长25%。第一产业投资2.76亿元,增长1.25倍;第二产业投资7.11亿元,增长48.1%;第三产业投资4.71亿元,下降16.9%。 
        【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城市建设投资305.412万元,完成6条街道新建扩建;投资312.18万元,完成排污主管道5 040铺设工程;投资200万元新安装20吨蒸气锅炉一台;投资300万元完成公园渠道砌衬、绿化;投资380万元购置公交车22辆;投资25万元完成镇区北部规划;完成旧城改造面积3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2.018亿元。 
        【旅游业】年内通过多方筹资,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0万元。完成纳林湖景区和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旅游区总体规划,启动乌兰布和沙区沙漠旅游景点建设工程,建成一批集餐饮、住宿、会务为一体的设施。当年接待游客19.05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收入1 241.3万元。 
        【交通邮电】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0.98亿元。全县境内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40公里。其中黑色路面160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78万吨,货物周转量6 769万吨公里,客运量38.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 949.6万人公里。邮政业务762.8万元,电信业务4 388万元。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46 400户。其中城镇用户35 400户,乡村用户11 000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32.2%。 
        【贸易】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批零贸易零售额3.2亿元,餐饮业零售额0.7434亿元,其它行业零售额0.256亿元。全年对外贸易出口交货值0.5765亿美元。出口产品以番茄酱、红矾纳、硫化碱为主。 
        【金融保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11.98亿元,各项贷款5.8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1.05亿元,短期贷款4.83亿元。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1.12亿元、商业贷款1.55亿元、农业贷款1.40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收入48.7亿元,现金支出52亿元,货币净投放3.3亿元。全年保险费收入2 296.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448.3万元,人寿保险收入1 848万元。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374.3万元。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6.3315亿元,引进区内(市外)资金5.313亿元。共引资实施项目37个,其中制造项目15个,农林牧业项目5个,交通、采矿及电力项目4个,房地产项目13个,共引进资金11.64亿元。在建项目14个,到位资金3.333亿元,协议引资41.5亿元。 
        【科技】全县有科学技术机构一个,推广农业新技术20多项,引进作物新品种40多个;引进优质种羊150余只,优质奶牛878头;建成标准冷配站44处,完成经济杂交8.3万头(只)。大面积嫁接肉苁蓉取得进展,小拱棚套种油葵实验获得成功。 
        【教育】全县有普通中学8所(其中完全中学一所)。中学在校学生7 385人。小学29所,在校学生8 1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87.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受益学生13 424人,享受总金额共计409.7万元。全县教职工1 336人。建成区级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1所,区级义务教育示范校6所,区级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5所,市级义务教育示范校13所,市级花园式学校15所,市级现代化教育技术优秀校2所。 
        【文化】年末统计,全县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个,从业人员25人。老年文艺表演团体1个,业余演员70多人。有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各一个。调频广播发射台一座、电视转播台一座,有线电视网络建成,有线用户9 000余户,广播接收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磴口周报》全年发行52期。年内成功举办“黄河旅游文化节暨第十四届华莱士节”庆典和一年一度的“春节”、“正月十五灯会”传统节日活动。 
        【卫生】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7所,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站1所,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318张,卫生技术人员394人。 
        【劳动就业】年末社会从业人员60 936人,增长1%。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9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 145人,登记失业率4.0%。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9 01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 922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别实际增长11%和9.5%。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6 409元,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2 945元,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6%和44%。 
        【社会保障就业】年末统计,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 053人。其中企业参保人员10 184人,行政事业单位参保4 86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4 427人,工伤参保人员3 984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3 063人。城镇低保对象4 330人,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低保金468万元。农村牧区低保对象1 878人,发放低保金67.6万元。农牧区五保户269人,农村牧区实施社会救济116人,各类优抚对象257人。

    (徐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磴口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张元胜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再和 
        县长:郭介中 
        政协主席:李新文 
        武装部长:陶伟荣(蒙古族) 
        政委:高辅 
        【概况】磴口县位于巴彦淖尔市域西南,其域:西南与阿拉善盟毗邻,东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北、西北分别与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搭界;地理坐标在北纬40°9′~40°57′,东经106°9′~107°10′;东西92公里,南北65公里,总面积4 166.6平方公里。 
        全县辖1苏木3镇45个嘎查(村),共5个街道办事处,250个独贵龙(村民小组),23个居民委员会;5个市属国营农场和林科院沙漠森林实验分场2个,总人口12.38万。其中:农牧业人口6.88万,非农业人口5.5万,城乡人口之比为44∶56。共16个民族,蒙古族占总人口的3.63%,汉族为多数,占总人口的91%。其他民族有回族、满族、藏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东部是传统农业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约30人,中西部人口稀疏,每平方公里不足5人。计划生育率为99.5%,出生率为7.27‰;死亡人口640人,人口死亡率为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7‰。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9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增长8%。一、二、三产结构由上年的23∶52∶25调整为19.6∶60∶20.4。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7%、89.4%和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 285元,增长26%。 
        全县财政总收入15 909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 670万元,增长15.5%;上划党中央税收5 088万元,增长115.5%;全年财政支出29 265万元,增长26.6%。 
        【农业】全县播种41.42万亩,增长4%。其中小麦面积10.14万亩,与上年持平,玉米播种11.11万亩,增长3.9%。经济作物播种18.41万亩,增长15.2%。其中油料面积7.23万亩,下降3.1%;番茄面积4.25万亩,增长28.8%。饲草料播种1.74万亩,下降38.9%。粮经草的比例为51.4∶44.4∶4.2。大宗农作物(小麦、玉米、油葵、花葵)良种率达到98%。粮食总产10.3万吨,油料1.7万吨,甜菜4.82万吨,蔬菜18.65万吨(其中番茄17.56万吨),蜜瓜1.84万吨,籽瓜0.39万吨。农业总产值6.31亿元。 
        【畜牧业】年末统计,全县牲畜存栏37.6万头(只)。其中大牲畜3.46万头,羊31.08万只,猪3.06万头。全年出栏35.99万头(只),同比增长22.2%。出栏率90.2%,商品率78.3%,肉类总产5 985吨。羊绒总产27.1万吨,牛奶总产7 225吨,畜牧业总产值1.92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30.5%。农牧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人均为1 7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年内引进优质种羊150只,奶牛878头,建成标准化牛、羊冷配站(点)44处,完成肉羊杂交8.3万只,奶牛受精全部人工化,牲畜良种改良各率达到95.8%。 
        【林业】植树造林年内完成41.7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05万亩、飞播造林8万亩、封沙育林19.684万亩。完成高速路两侧1 000米范围内52 000米农田林网绿化,完成国道、县乡两级公路两侧补植乔木20公里,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完成绿化,新育苗木1 100亩。 
        【水利】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4万亩,新增水保地面积4.45万亩。完成支沟清淤3条,完成节水工程一处,完成黄河险工段治理投资324.64万元,完成2005年控导续建工程,完成西汉古塞遗址防洪堤建设。 
        【工业】全部工业实现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51.9%。其中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33.1亿元,增长5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8亿元,增长53.7%);个体工业总产值9 172万元,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7.1,提高51.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37亿元,增长26.9%。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9 182.8万元,增长8.3%。实际上缴税金5 452.7万元,增长45.5%。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700万元。 
        【环境保护】全年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为33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1.7%。建成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建成生态园10处,环境监测站一个。全县实施移民禁牧,森林覆盖率达到15.2%,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全部工业企业“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建筑业】全部建筑业增加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9.7%。房屋施工面积14.3万平方米,下降33.8%;房屋竣工面积12.5万平方米,增长104.9%。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内资投资13.97亿元,增长24.6%;外商投产2 500万,下降16.7%;个体投资1.79亿元。全年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58亿元,增长25%。第一产业投资2.76亿元,增长1.25倍;第二产业投资7.11亿元,增长48.1%;第三产业投资4.71亿元,下降16.9%。 
        【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城市建设投资305.412万元,完成6条街道新建扩建;投资312.18万元,完成排污主管道5 040铺设工程;投资200万元新安装20吨蒸气锅炉一台;投资300万元完成公园渠道砌衬、绿化;投资380万元购置公交车22辆;投资25万元完成镇区北部规划;完成旧城改造面积3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2.018亿元。 
        【旅游业】年内通过多方筹资,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0万元。完成纳林湖景区和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旅游区总体规划,启动乌兰布和沙区沙漠旅游景点建设工程,建成一批集餐饮、住宿、会务为一体的设施。当年接待游客19.05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收入1 241.3万元。 
        【交通邮电】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0.98亿元。全县境内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40公里。其中黑色路面160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78万吨,货物周转量6 769万吨公里,客运量38.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 949.6万人公里。邮政业务762.8万元,电信业务4 388万元。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46 400户。其中城镇用户35 400户,乡村用户11 000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32.2%。 
        【贸易】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批零贸易零售额3.2亿元,餐饮业零售额0.7434亿元,其它行业零售额0.256亿元。全年对外贸易出口交货值0.5765亿美元。出口产品以番茄酱、红矾纳、硫化碱为主。 
        【金融保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11.98亿元,各项贷款5.8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1.05亿元,短期贷款4.83亿元。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1.12亿元、商业贷款1.55亿元、农业贷款1.40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收入48.7亿元,现金支出52亿元,货币净投放3.3亿元。全年保险费收入2 296.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448.3万元,人寿保险收入1 848万元。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374.3万元。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6.3315亿元,引进区内(市外)资金5.313亿元。共引资实施项目37个,其中制造项目15个,农林牧业项目5个,交通、采矿及电力项目4个,房地产项目13个,共引进资金11.64亿元。在建项目14个,到位资金3.333亿元,协议引资41.5亿元。 
        【科技】全县有科学技术机构一个,推广农业新技术20多项,引进作物新品种40多个;引进优质种羊150余只,优质奶牛878头;建成标准冷配站44处,完成经济杂交8.3万头(只)。大面积嫁接肉苁蓉取得进展,小拱棚套种油葵实验获得成功。 
        【教育】全县有普通中学8所(其中完全中学一所)。中学在校学生7 385人。小学29所,在校学生8 1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87.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受益学生13 424人,享受总金额共计409.7万元。全县教职工1 336人。建成区级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1所,区级义务教育示范校6所,区级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5所,市级义务教育示范校13所,市级花园式学校15所,市级现代化教育技术优秀校2所。 
        【文化】年末统计,全县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个,从业人员25人。老年文艺表演团体1个,业余演员70多人。有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各一个。调频广播发射台一座、电视转播台一座,有线电视网络建成,有线用户9 000余户,广播接收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磴口周报》全年发行52期。年内成功举办“黄河旅游文化节暨第十四届华莱士节”庆典和一年一度的“春节”、“正月十五灯会”传统节日活动。 
        【卫生】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7所,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站1所,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318张,卫生技术人员394人。 
        【劳动就业】年末社会从业人员60 936人,增长1%。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9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 145人,登记失业率4.0%。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9 01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 922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别实际增长11%和9.5%。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6 409元,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2 945元,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6%和44%。 
        【社会保障就业】年末统计,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 053人。其中企业参保人员10 184人,行政事业单位参保4 86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4 427人,工伤参保人员3 984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3 063人。城镇低保对象4 330人,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低保金468万元。农村牧区低保对象1 878人,发放低保金67.6万元。农牧区五保户269人,农村牧区实施社会救济116人,各类优抚对象257人。

    (徐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