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8卷  /  工业

2008卷

  • 煤炭工业
  •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领导名录】

    局长:王旺旺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主管全区煤炭工业行业管理及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煤炭工业发展和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政策的法规、计划、措施;监测分析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协调解决煤炭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按规定权限,组织煤矿新建、扩建、技术改造的审核检查,管理煤矿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许可证;组织开展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对煤矿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做出处理或处罚,参与煤矿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内蒙古煤炭工业局设2个处室(行业规划处和煤炭安全监管处),归自治区经委管理。

    【资源储量】至20078月,全区探明煤炭储量6 583亿吨,跃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投入煤炭勘查资金近80亿元,新增探明资源量3 254.89亿吨,其中达到详查程度126亿吨、达到普查程度716.85亿吨、达到预查程度的有2 538.04亿吨。

    【经济运行】全区生产原煤3.5亿吨,同比增长17.4%;调出煤炭1.9亿吨,同比增长18.75%2007年,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698亿元,利润159.4亿元,税收82.4亿元;全区煤炭工业基建总投资327.13亿元;全区煤炭价格平均170元,比上年增长13%;国有重点煤矿职工收入平均3.3万元,比上年增长34%

    【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依托大煤田,围绕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扶持重点煤炭企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治区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自治区确定的30户重点煤炭企业矿井数量占全区煤矿数量的30%,煤炭产量已超过全区总产量的80%。200730户重点煤炭企业产量达2.65亿吨,工业总产值近600亿元,占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的86%2007年,自治区30户重点煤炭企业中有13家进入“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企业”,有10对矿井步入全国安全高效矿井行列。涌现出像神东上湾煤矿、补连塔煤矿等世界先进水平的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形成了准格尔、神东、乌达、海勃湾、包头、平庄、大雁、扎赉诺尔、霍林河、伊敏等1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矿区,宝日希勒、万利、胜利、白音华等4个国家重点建设矿区。鄂尔多斯已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越来越多的大型煤炭企业在内蒙古自治区涌现,其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在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神东矿业公司上湾煤矿采用“一综两连”的生产模式,十余项生产指标创下世界第一;神华准格尔露天煤矿,在国内率先引进美国吊斗生产工艺,将原煤年产量由1 200万吨扩建到2 000万吨;伊泰集团是国内煤炭企业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等。

    【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研与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控制技术、矿井通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培养建设以神华神东公司、伊泰煤炭集团公司、北方重工业集团为主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建设高产高效和质量标准化矿井。井工煤矿采煤机械化水平由15%提高到75%(按机械化采煤率计算),露天矿数量已占到全区煤矿总量的20%以上。采用机械化壁式采煤技术的煤矿产能已从2003年的30%提高到70%以上。“三下”采煤、边角煤回收、采空区煤柱回收等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技术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伊泰集团泰丰煤矿煤柱回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技术的研究也取得进展。在乌兰察布市由新奥集团实施建设的低品位、难采煤田地下气化采煤示范工程已进入工业试验阶段,在东中部褐煤地区实施以热解技术、气化技术为主的褐煤提质技术研究攻关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已全面实施,重点盟市、旗县联网正在调试。

    【转化增值】坚持“综合开发、加工转化、高效利用、集约经营”的原则,坚持资源配置向煤化工、煤转电产品转化,煤电向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转化。全区规定,停止对单一开采煤炭项目的审批,没有下游产品的煤炭项目,不予配置资源。新开工的煤炭项目就地转化率必须达50%以上。对于新开工的煤化工项目,不得低于100万吨甲醇当量。电力以30万千瓦以上、60万千瓦装机为主力装机。 一大批高技术水平的大型煤电、煤化工项目纷纷落户内蒙古自治区:大唐托克托电厂是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厂;神华集团年产108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是国内实施的首个煤直接制油项目;伊泰集团年产16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是国内实施的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项目;大唐多伦年产160万吨煤制甲醇及46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的规模和技术装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等。

    上都电厂二期、岱海电厂二期扩建等工程,当年累计完成投资均在10亿元以上。2007年,全区煤转电、煤化工投资快速增长,新开工煤化工项目总规模500万吨,电力项目近1 200万千瓦装机容量。

    【整顿关闭】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小煤矿关闭、整合,促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一年半时间关闭了812处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小煤矿,地方煤矿关闭率达62%,生产规模在1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退出市场。其中:包头市、乌海市乌达区、兴安盟等瓦斯灾害严重地区的井工煤矿全部关闭,提前一年半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关井任务。全区地方煤矿矿井数量已由“九五”期末的2 009处,减少到2007年底的457处。鼓励、扶持煤炭企业以技术改造为手段,立足扩大矿井生产规模,改造采煤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完善生产环节,合理集中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全区矿井平均年产规模由8.8万吨增加到67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节能减排】取缔非法煤矿,关闭布局不合理、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乱采滥挖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小煤矿853座,淘汰落后产能4 600多万吨。加强对现有煤矿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在煤炭生产全过程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技改煤矿严格按照国家核准的建设规模进行设计,能耗、排污总量指标作为项目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2007年竣工验收的176座煤矿全部做到达标排放。煤炭企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3年下降20%,有害气体排放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积极推动动力煤入洗工作,高硫、高灰动力煤要求全部入洗,煤炭工业原煤入洗率由2003年的不足15%提高到30%,洗煤能耗和用水管理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水平内。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2003年的23%提高到70%,矿井水利用率由2003年的44%提高到70%。矿井瓦斯抽采利用也在积极规划发展。利用煤矸石生产建材产品、井下充填、复垦造田和筑路等工程正陆续开展。实行对特殊和稀缺煤种保护性开发,限制高硫、高灰煤炭资源开发。

    【安全生产】自治区在大规模的煤矿关闭工作结束后,即决定将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转向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自治区先后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安全生产作为考核各盟市政府和领导人政绩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确立安全质量目标,提出时间要求,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达标煤矿一律淘汰关闭。2007年,全区有56处矿井达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

    在全区在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不断下降,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2007年,全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16,同比下降了0.02

    (王晓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煤炭工业
  •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领导名录】

    局长:王旺旺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主管全区煤炭工业行业管理及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煤炭工业发展和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政策的法规、计划、措施;监测分析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协调解决煤炭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按规定权限,组织煤矿新建、扩建、技术改造的审核检查,管理煤矿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许可证;组织开展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对煤矿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做出处理或处罚,参与煤矿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内蒙古煤炭工业局设2个处室(行业规划处和煤炭安全监管处),归自治区经委管理。

    【资源储量】至20078月,全区探明煤炭储量6 583亿吨,跃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投入煤炭勘查资金近80亿元,新增探明资源量3 254.89亿吨,其中达到详查程度126亿吨、达到普查程度716.85亿吨、达到预查程度的有2 538.04亿吨。

    【经济运行】全区生产原煤3.5亿吨,同比增长17.4%;调出煤炭1.9亿吨,同比增长18.75%2007年,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698亿元,利润159.4亿元,税收82.4亿元;全区煤炭工业基建总投资327.13亿元;全区煤炭价格平均170元,比上年增长13%;国有重点煤矿职工收入平均3.3万元,比上年增长34%

    【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依托大煤田,围绕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扶持重点煤炭企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治区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自治区确定的30户重点煤炭企业矿井数量占全区煤矿数量的30%,煤炭产量已超过全区总产量的80%。200730户重点煤炭企业产量达2.65亿吨,工业总产值近600亿元,占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的86%2007年,自治区30户重点煤炭企业中有13家进入“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企业”,有10对矿井步入全国安全高效矿井行列。涌现出像神东上湾煤矿、补连塔煤矿等世界先进水平的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形成了准格尔、神东、乌达、海勃湾、包头、平庄、大雁、扎赉诺尔、霍林河、伊敏等1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矿区,宝日希勒、万利、胜利、白音华等4个国家重点建设矿区。鄂尔多斯已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越来越多的大型煤炭企业在内蒙古自治区涌现,其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在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神东矿业公司上湾煤矿采用“一综两连”的生产模式,十余项生产指标创下世界第一;神华准格尔露天煤矿,在国内率先引进美国吊斗生产工艺,将原煤年产量由1 200万吨扩建到2 000万吨;伊泰集团是国内煤炭企业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等。

    【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研与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控制技术、矿井通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培养建设以神华神东公司、伊泰煤炭集团公司、北方重工业集团为主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建设高产高效和质量标准化矿井。井工煤矿采煤机械化水平由15%提高到75%(按机械化采煤率计算),露天矿数量已占到全区煤矿总量的20%以上。采用机械化壁式采煤技术的煤矿产能已从2003年的30%提高到70%以上。“三下”采煤、边角煤回收、采空区煤柱回收等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技术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伊泰集团泰丰煤矿煤柱回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技术的研究也取得进展。在乌兰察布市由新奥集团实施建设的低品位、难采煤田地下气化采煤示范工程已进入工业试验阶段,在东中部褐煤地区实施以热解技术、气化技术为主的褐煤提质技术研究攻关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已全面实施,重点盟市、旗县联网正在调试。

    【转化增值】坚持“综合开发、加工转化、高效利用、集约经营”的原则,坚持资源配置向煤化工、煤转电产品转化,煤电向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转化。全区规定,停止对单一开采煤炭项目的审批,没有下游产品的煤炭项目,不予配置资源。新开工的煤炭项目就地转化率必须达50%以上。对于新开工的煤化工项目,不得低于100万吨甲醇当量。电力以30万千瓦以上、60万千瓦装机为主力装机。 一大批高技术水平的大型煤电、煤化工项目纷纷落户内蒙古自治区:大唐托克托电厂是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厂;神华集团年产108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是国内实施的首个煤直接制油项目;伊泰集团年产16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是国内实施的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项目;大唐多伦年产160万吨煤制甲醇及46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的规模和技术装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等。

    上都电厂二期、岱海电厂二期扩建等工程,当年累计完成投资均在10亿元以上。2007年,全区煤转电、煤化工投资快速增长,新开工煤化工项目总规模500万吨,电力项目近1 200万千瓦装机容量。

    【整顿关闭】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小煤矿关闭、整合,促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一年半时间关闭了812处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小煤矿,地方煤矿关闭率达62%,生产规模在1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退出市场。其中:包头市、乌海市乌达区、兴安盟等瓦斯灾害严重地区的井工煤矿全部关闭,提前一年半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关井任务。全区地方煤矿矿井数量已由“九五”期末的2 009处,减少到2007年底的457处。鼓励、扶持煤炭企业以技术改造为手段,立足扩大矿井生产规模,改造采煤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完善生产环节,合理集中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全区矿井平均年产规模由8.8万吨增加到67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节能减排】取缔非法煤矿,关闭布局不合理、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乱采滥挖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小煤矿853座,淘汰落后产能4 600多万吨。加强对现有煤矿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在煤炭生产全过程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技改煤矿严格按照国家核准的建设规模进行设计,能耗、排污总量指标作为项目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2007年竣工验收的176座煤矿全部做到达标排放。煤炭企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3年下降20%,有害气体排放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积极推动动力煤入洗工作,高硫、高灰动力煤要求全部入洗,煤炭工业原煤入洗率由2003年的不足15%提高到30%,洗煤能耗和用水管理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水平内。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2003年的23%提高到70%,矿井水利用率由2003年的44%提高到70%。矿井瓦斯抽采利用也在积极规划发展。利用煤矸石生产建材产品、井下充填、复垦造田和筑路等工程正陆续开展。实行对特殊和稀缺煤种保护性开发,限制高硫、高灰煤炭资源开发。

    【安全生产】自治区在大规模的煤矿关闭工作结束后,即决定将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转向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自治区先后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安全生产作为考核各盟市政府和领导人政绩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确立安全质量目标,提出时间要求,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达标煤矿一律淘汰关闭。2007年,全区有56处矿井达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

    在全区在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不断下降,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2007年,全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16,同比下降了0.02

    (王晓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