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特载)陈进玉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三届三次会议上得讲话
  • 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陈进玉

    2004年2月16日)

     

    我是指导小组的新成员。今天第一次来参加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会议,看到指导小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院长,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负责同志,部队的负责同志和一些专家学者亲自到会,这体现了大家对地方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有感而发,谈三点意见。 

    第一,去年的地方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刚才秦其明同志的汇报谈了10项工作,符合实际。这些成绩是在第三届指导小组的领导下,特别是在李铁映同志和朱佳木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在座各位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取得的。目前,第一轮修志工作已经完成80%以上,很多工作有序展开,势头不错。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办公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在座的各位同志表示感谢。

    第二,我赞同指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04年的工作安排。赞成尽快启动新一轮的地方志编修工作的想法。《地方志工作条例(草案)》的框架和内容也都是好的。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修志工作是一项很重要但不容易引起重视的工作。编修地方志,有助于从事地方领导工作的同志更便捷地了解该地方的历史和方方面面的情况,从而增强做好今天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对此,我本人也有些体会。我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担任过副主席,分管过农业和财政。有一次到西海固地区考察,我通过查阅当地的新编地方志,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了非常重要、非常难得的地理、生态、经济、政治、人口、民族、宗教和民俗等信息。史书记载,当地生态和植被状况在一、两千年前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气候也比现在要好。宁夏地处贺兰山东麓,黄河流经全区397公里,唐代诗人韦蟾曾写下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看了地方志,再看看现在近乎是不毛之地的恶劣生态环境,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加强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我还通过地方志了解了当地回汉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历史,对当地少数民族开发边疆、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作用有了感性的认识。对担负地方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手头有这么一本地方志,善于加以利用,对增强工作的主动权,是会很有帮助的。后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钱正英院士就西北水资源科研项目的有关问题到宁夏海原县考察,晚上借阅地方志,寻找海原县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8.5级大地震的有关资料。她研究那次地震对现在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研究宁夏南部山区大气环流和降雨量以及植被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新编的《海原县志》,对她这次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新一轮修志要把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历史编写启动起来,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地方志编修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集中体现在志书的质量上。志书记述要简练,详略得当,更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轮修志工作投入的人力、财力是相当大的,质量上如果有问题再来做修补工作是很困难的。

    要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几个刊物和互联网,宣传地方志,宣传地方志工作。志书印量比较少,如果出版以后缺乏宣传,它的资料价值、历史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对社会的影响也就不大。要通过宣传,增强社会对志书成果的利用意识。指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做好志书的宣传、普及和利用工作。

    第三,各级政府要继续支持地方志编修工作,包括必要的财力支持和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如果说政府机关是清水衙门,那么地方志的编修机构,特别是西部的地方志编修机构就更是清水衙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为地方志工作创造一些条件,这是吸引一批有才干的同志安心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各级地方政府有责任支持地方志的编修工作。有些地区尽管财力紧张,拿点小钱支持一下,还是能做得到的。最近党中央强调要坚持“五统筹”,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地方志编修工作,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完全符合关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总之,大家要齐心协力,努力把地方志的编修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特载)陈进玉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三届三次会议上得讲话
  • 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陈进玉

    2004年2月16日)

     

    我是指导小组的新成员。今天第一次来参加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会议,看到指导小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院长,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负责同志,部队的负责同志和一些专家学者亲自到会,这体现了大家对地方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有感而发,谈三点意见。 

    第一,去年的地方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刚才秦其明同志的汇报谈了10项工作,符合实际。这些成绩是在第三届指导小组的领导下,特别是在李铁映同志和朱佳木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在座各位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取得的。目前,第一轮修志工作已经完成80%以上,很多工作有序展开,势头不错。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办公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在座的各位同志表示感谢。

    第二,我赞同指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04年的工作安排。赞成尽快启动新一轮的地方志编修工作的想法。《地方志工作条例(草案)》的框架和内容也都是好的。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修志工作是一项很重要但不容易引起重视的工作。编修地方志,有助于从事地方领导工作的同志更便捷地了解该地方的历史和方方面面的情况,从而增强做好今天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对此,我本人也有些体会。我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担任过副主席,分管过农业和财政。有一次到西海固地区考察,我通过查阅当地的新编地方志,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了非常重要、非常难得的地理、生态、经济、政治、人口、民族、宗教和民俗等信息。史书记载,当地生态和植被状况在一、两千年前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气候也比现在要好。宁夏地处贺兰山东麓,黄河流经全区397公里,唐代诗人韦蟾曾写下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看了地方志,再看看现在近乎是不毛之地的恶劣生态环境,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加强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我还通过地方志了解了当地回汉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历史,对当地少数民族开发边疆、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作用有了感性的认识。对担负地方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手头有这么一本地方志,善于加以利用,对增强工作的主动权,是会很有帮助的。后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钱正英院士就西北水资源科研项目的有关问题到宁夏海原县考察,晚上借阅地方志,寻找海原县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8.5级大地震的有关资料。她研究那次地震对现在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研究宁夏南部山区大气环流和降雨量以及植被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新编的《海原县志》,对她这次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新一轮修志要把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历史编写启动起来,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地方志编修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集中体现在志书的质量上。志书记述要简练,详略得当,更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轮修志工作投入的人力、财力是相当大的,质量上如果有问题再来做修补工作是很困难的。

    要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几个刊物和互联网,宣传地方志,宣传地方志工作。志书印量比较少,如果出版以后缺乏宣传,它的资料价值、历史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对社会的影响也就不大。要通过宣传,增强社会对志书成果的利用意识。指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做好志书的宣传、普及和利用工作。

    第三,各级政府要继续支持地方志编修工作,包括必要的财力支持和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如果说政府机关是清水衙门,那么地方志的编修机构,特别是西部的地方志编修机构就更是清水衙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为地方志工作创造一些条件,这是吸引一批有才干的同志安心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各级地方政府有责任支持地方志的编修工作。有些地区尽管财力紧张,拿点小钱支持一下,还是能做得到的。最近党中央强调要坚持“五统筹”,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地方志编修工作,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完全符合关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总之,大家要齐心协力,努力把地方志的编修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