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文化天地)弘扬中华昭君文化探索品牌发展之路——对内蒙古昭君大酒店企业文化的调研与思考
  •     被誉为古代“四大佳丽”之一的王昭君,留下了“昭君出塞”千古不朽的佳话。王昭君,本名王嫱,字昭君,生于今湖北省兴山县香溪河畔的一个平民之家。汉元帝时,昭君因人才出众被选入汉宫。当时,汉王朝与北方匈奴战争频繁,灾难深重的各族人民迫切要求和平。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自愿归附汉朝,表示“原婿汉氏以自亲”,王昭君得知此事后,自愿请求出塞,充当和亲使者。昭君到达塞北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即能给北方民族带来安宁的王后。这就是有名的“昭君出塞”。从此,战乱频繁的草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双方友好往来长达60年之久,出现了和平繁盛的局面。这是符合汉匈两族人民共同愿望的。因此,王昭君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两千多年来,昭君出塞的历史佳话在华夏大地上广为传颂,尤其在呼和浩特地区——古云中郡,昭君的第二故乡,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王昭君已成为各族人民友好的象征和精神财富。王昭君被称为“民族友好使者”是当之无愧的,在维护和巩固汉匈两族和平的同时,她将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塞外,促进了中原文化向漠北地区的传播,扩大了汉匈两族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消除了汉匈两族的隔阂。其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影响之远,在古代民族关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历代诗人、歌手、剧作家、画家等文人墨客以昭君为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是其中有褒有贬,说法不一。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来呼和浩特参观昭君墓。他从历史的高度出发,以时代的眼光,恢宏的气势,豪放的风格,高昂的格调,精练流畅的笔法写下了《谒昭君墓》一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一扫历代文人骚客的陈见,将昭君定格在为民族大义、民族和睦和民族团结鞠躬尽瘁的巾帼英雄之列。充分肯定了昭君的历史功绩,热情讴歌了她为中华各族的团结做出的巨大贡献。 
        从古至今对昭君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更是方兴未艾。长期的历史积淀,构筑了其浓厚的文化内涵,这就形成了独特的昭君文化。这也引起了日本、朝鲜、英、法等国家学者的关注,亦各有研究成果。昭君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和”文化的载体,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南北经济界的同仁把昭君文化立为企业文化, 以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源概出于此。
        呼和浩特昭君大酒店弘扬昭君文化,把昭君文化的内涵同“既合作又竞争”的市场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巧打昭君文化牌,为企业所用。跳出了单纯提供基本服务的圈子,深刻挖掘中华“和”文化的特质,使酒店的文化品牌资源在旅游饭店竞争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中体现了愈来愈高的价值。总之,以先进文化去影响、促进经济的腾飞,走品牌发展之路,是旅游涉外酒店发展的必然走向。
        昭君大酒店从设计构想到着手建立以及后来的发展,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一条以文化创品牌之路。早在1987年8月1日,呼和浩特市旅游贸易开发公司与香港嘉运泰企业有限公司合营的昭君大酒店开业时,设计者就独具匠心,选取了中华历史长河中闪光的一页,以“昭君”为酒店冠名,把品牌定位在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历史文化上,以昭君精神作为追求。这对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来说,既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又充满了祥和温馨和民族团结的人文关怀。昭君大酒店在十几年的经营中,用昭君这个人人皆知、有口皆碑的形象开拓了广泛的客源市场,带来无限商机。他们成功地接待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先后有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国务委员罗干,党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宋世雄、杨澜、倪萍,著名歌星宋祖英、腾格尔、满文军以及日本影星高仓健与美国夏威夷小姐选美团等下榻昭君大酒店。在多方努力下,昭君大酒店名扬海内外,使酒店成为“昭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他们创造的昭君品牌和形象,在宣传内蒙古崭新风貌,宣传呼和浩特市良好、诚信、开放的投资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窗口”作用。
        实践证明,随着我国涉外饭店业的迅速发展,文化因素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专家们说得好:“商品的渗透就是文化的渗透”,“名牌的一半是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本投入,将是酒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昭君大酒店始终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从方方面面努力营造浓郁的东方文化氛围。
        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1998年5月,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昭君大酒店由内蒙古民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托管。托管之后,酒店董事长、总经理云文广及常务副总经理索晓光,针对酒店现状,经过深思熟虑并多方征集专家意见,决定在搞好硬件装修改造的同时,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制定了“外树形象,内抓管理,提高效益,再上星级”的长远战略目标。在装修改造过程中突出昭君文化这个无形资产,大做文章,在改善服务硬件的同时,营造出浓郁的“以和为贵、以亲为荣”的氲氤气氛,让中外贵宾在享受现代化服务的同时,也接受昭君文化的熏陶。
        托管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酒店陈旧落后的设施、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先后扩建了大堂和堂吧,新建和扩建了《和亲门》牌楼、室内游泳池,重新装修了餐厅和客房,对每一处更新改造都注入文化内涵,注重个性化的设计,决不刻意模仿。
        酒店东门是1999年7月12日建成的“和亲门”牌楼,高14.8米,东西横跨29.8米,采用中国古建筑的传统技艺,精雕细刻,构图古朴,气宇轩昂,颇为壮观。它与酒店主楼交相辉映,增强了酒店建筑群的历史纵深感。牌楼中的汉白玉大金字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亲笔题写的“和亲门”,有凌云之慨,须仰视才见,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天下大同”。汉白玉背面镌刻有董必武的《谒昭君墓》一诗。整个牌楼令昭君精神与酒店环境浑然一体,使远道而来的朋友很自然地想起“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中华民族特殊凝聚力的弥足珍贵和历久弥新。
        酒店院西侧有6座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蒙古包和一座四轮战车,战车高约3米,呈长方形,车上方四周有围栏,四角各有一张射雕的弯弓。嘹亮悠长的草原琴声,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穿过自动旋转的厅门,来到富丽堂皇的前厅,正面墙壁上是一幅金碧辉煌的艺术浮雕:王昭君身披斗篷,怀抱琵琶,目含秋水;背景为手持长矛的武士组成的迎亲马队,在彩旗飘飘中驰骋而来,“队队毡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既是一首“美”之诗,也是一首“和”之歌。在这里,历史追求与现代理念得到完美结合,十分典雅庄重而又气势磅礴。不少宾客在这浮雕前驻足良久,细细品味,用相机拍下这美好的画面。
        主雅客来勤,笑迎十八方。现在昭君大酒店不仅备有主营粤菜的中餐厅——穗青园、主营川菜的外餐厅——峨嵋园,而且有欧式风味的西餐厅——温莎堡西餐厅。这里集正宗的川、鲁、粤、蒙等风味于一身,融合了东西方饮食文化与经典。特聘名厨主理,菜肴琳琅满目,选料严谨丰富,菜式精细典雅,再配以别具韵味的就餐环境,营造出一种柔和怡静、格调高雅的意境。这里有各种档次的菜肴供客人选择,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在第二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期间推出的“和亲宴”,以草原民族特有的审美观点制作的新式菜肴和品种,深受广大宾客的喜爱。
        昭君大酒店注重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1997年酒店荣获“外商重点投资先进单位”、“青城美味十八佳酒店”;1999年荣获“欧洲凯旋门质量金星奖”;2000年荣获行业“文明杯”、“满意杯”等诸多殊荣。
        昭君大酒店还应消费者要求,制作了“王昭君”、“昭君出塞”等图样的铜版画、昭君瓷盘、昭君玉杯及宣传酒店的光盘,作为旅游纪念品,或陈列,或展销,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宣传了昭君大酒店的独特文化。酒店还打算进一步挖掘草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推出以“昭君和亲”为主题的系列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推出与昭君文化相呼应的大众“特色”菜肴。让宾客处处感受到饭店产品的文化品位,享受“住在昭君、吃在昭君、带走昭君”的系列服务。
        我们认为,昭君文化是历史文化,是名人文化,也是中华先进文化和丰富的多元文化。相信昭君大酒店在弘扬昭君文化,丰富企业文化,以文化促发展,以品牌赢市场的探索中取得更大成就。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呼和浩特昭君大酒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文化天地)弘扬中华昭君文化探索品牌发展之路——对内蒙古昭君大酒店企业文化的调研与思考
  •     被誉为古代“四大佳丽”之一的王昭君,留下了“昭君出塞”千古不朽的佳话。王昭君,本名王嫱,字昭君,生于今湖北省兴山县香溪河畔的一个平民之家。汉元帝时,昭君因人才出众被选入汉宫。当时,汉王朝与北方匈奴战争频繁,灾难深重的各族人民迫切要求和平。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自愿归附汉朝,表示“原婿汉氏以自亲”,王昭君得知此事后,自愿请求出塞,充当和亲使者。昭君到达塞北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即能给北方民族带来安宁的王后。这就是有名的“昭君出塞”。从此,战乱频繁的草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双方友好往来长达60年之久,出现了和平繁盛的局面。这是符合汉匈两族人民共同愿望的。因此,王昭君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两千多年来,昭君出塞的历史佳话在华夏大地上广为传颂,尤其在呼和浩特地区——古云中郡,昭君的第二故乡,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王昭君已成为各族人民友好的象征和精神财富。王昭君被称为“民族友好使者”是当之无愧的,在维护和巩固汉匈两族和平的同时,她将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塞外,促进了中原文化向漠北地区的传播,扩大了汉匈两族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消除了汉匈两族的隔阂。其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影响之远,在古代民族关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历代诗人、歌手、剧作家、画家等文人墨客以昭君为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是其中有褒有贬,说法不一。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来呼和浩特参观昭君墓。他从历史的高度出发,以时代的眼光,恢宏的气势,豪放的风格,高昂的格调,精练流畅的笔法写下了《谒昭君墓》一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一扫历代文人骚客的陈见,将昭君定格在为民族大义、民族和睦和民族团结鞠躬尽瘁的巾帼英雄之列。充分肯定了昭君的历史功绩,热情讴歌了她为中华各族的团结做出的巨大贡献。 
        从古至今对昭君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更是方兴未艾。长期的历史积淀,构筑了其浓厚的文化内涵,这就形成了独特的昭君文化。这也引起了日本、朝鲜、英、法等国家学者的关注,亦各有研究成果。昭君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和”文化的载体,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南北经济界的同仁把昭君文化立为企业文化, 以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源概出于此。
        呼和浩特昭君大酒店弘扬昭君文化,把昭君文化的内涵同“既合作又竞争”的市场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巧打昭君文化牌,为企业所用。跳出了单纯提供基本服务的圈子,深刻挖掘中华“和”文化的特质,使酒店的文化品牌资源在旅游饭店竞争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中体现了愈来愈高的价值。总之,以先进文化去影响、促进经济的腾飞,走品牌发展之路,是旅游涉外酒店发展的必然走向。
        昭君大酒店从设计构想到着手建立以及后来的发展,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一条以文化创品牌之路。早在1987年8月1日,呼和浩特市旅游贸易开发公司与香港嘉运泰企业有限公司合营的昭君大酒店开业时,设计者就独具匠心,选取了中华历史长河中闪光的一页,以“昭君”为酒店冠名,把品牌定位在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历史文化上,以昭君精神作为追求。这对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来说,既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又充满了祥和温馨和民族团结的人文关怀。昭君大酒店在十几年的经营中,用昭君这个人人皆知、有口皆碑的形象开拓了广泛的客源市场,带来无限商机。他们成功地接待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先后有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国务委员罗干,党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宋世雄、杨澜、倪萍,著名歌星宋祖英、腾格尔、满文军以及日本影星高仓健与美国夏威夷小姐选美团等下榻昭君大酒店。在多方努力下,昭君大酒店名扬海内外,使酒店成为“昭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他们创造的昭君品牌和形象,在宣传内蒙古崭新风貌,宣传呼和浩特市良好、诚信、开放的投资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窗口”作用。
        实践证明,随着我国涉外饭店业的迅速发展,文化因素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专家们说得好:“商品的渗透就是文化的渗透”,“名牌的一半是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本投入,将是酒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昭君大酒店始终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从方方面面努力营造浓郁的东方文化氛围。
        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1998年5月,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昭君大酒店由内蒙古民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托管。托管之后,酒店董事长、总经理云文广及常务副总经理索晓光,针对酒店现状,经过深思熟虑并多方征集专家意见,决定在搞好硬件装修改造的同时,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制定了“外树形象,内抓管理,提高效益,再上星级”的长远战略目标。在装修改造过程中突出昭君文化这个无形资产,大做文章,在改善服务硬件的同时,营造出浓郁的“以和为贵、以亲为荣”的氲氤气氛,让中外贵宾在享受现代化服务的同时,也接受昭君文化的熏陶。
        托管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酒店陈旧落后的设施、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先后扩建了大堂和堂吧,新建和扩建了《和亲门》牌楼、室内游泳池,重新装修了餐厅和客房,对每一处更新改造都注入文化内涵,注重个性化的设计,决不刻意模仿。
        酒店东门是1999年7月12日建成的“和亲门”牌楼,高14.8米,东西横跨29.8米,采用中国古建筑的传统技艺,精雕细刻,构图古朴,气宇轩昂,颇为壮观。它与酒店主楼交相辉映,增强了酒店建筑群的历史纵深感。牌楼中的汉白玉大金字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亲笔题写的“和亲门”,有凌云之慨,须仰视才见,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天下大同”。汉白玉背面镌刻有董必武的《谒昭君墓》一诗。整个牌楼令昭君精神与酒店环境浑然一体,使远道而来的朋友很自然地想起“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中华民族特殊凝聚力的弥足珍贵和历久弥新。
        酒店院西侧有6座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蒙古包和一座四轮战车,战车高约3米,呈长方形,车上方四周有围栏,四角各有一张射雕的弯弓。嘹亮悠长的草原琴声,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穿过自动旋转的厅门,来到富丽堂皇的前厅,正面墙壁上是一幅金碧辉煌的艺术浮雕:王昭君身披斗篷,怀抱琵琶,目含秋水;背景为手持长矛的武士组成的迎亲马队,在彩旗飘飘中驰骋而来,“队队毡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既是一首“美”之诗,也是一首“和”之歌。在这里,历史追求与现代理念得到完美结合,十分典雅庄重而又气势磅礴。不少宾客在这浮雕前驻足良久,细细品味,用相机拍下这美好的画面。
        主雅客来勤,笑迎十八方。现在昭君大酒店不仅备有主营粤菜的中餐厅——穗青园、主营川菜的外餐厅——峨嵋园,而且有欧式风味的西餐厅——温莎堡西餐厅。这里集正宗的川、鲁、粤、蒙等风味于一身,融合了东西方饮食文化与经典。特聘名厨主理,菜肴琳琅满目,选料严谨丰富,菜式精细典雅,再配以别具韵味的就餐环境,营造出一种柔和怡静、格调高雅的意境。这里有各种档次的菜肴供客人选择,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在第二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期间推出的“和亲宴”,以草原民族特有的审美观点制作的新式菜肴和品种,深受广大宾客的喜爱。
        昭君大酒店注重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1997年酒店荣获“外商重点投资先进单位”、“青城美味十八佳酒店”;1999年荣获“欧洲凯旋门质量金星奖”;2000年荣获行业“文明杯”、“满意杯”等诸多殊荣。
        昭君大酒店还应消费者要求,制作了“王昭君”、“昭君出塞”等图样的铜版画、昭君瓷盘、昭君玉杯及宣传酒店的光盘,作为旅游纪念品,或陈列,或展销,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宣传了昭君大酒店的独特文化。酒店还打算进一步挖掘草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推出以“昭君和亲”为主题的系列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推出与昭君文化相呼应的大众“特色”菜肴。让宾客处处感受到饭店产品的文化品位,享受“住在昭君、吃在昭君、带走昭君”的系列服务。
        我们认为,昭君文化是历史文化,是名人文化,也是中华先进文化和丰富的多元文化。相信昭君大酒店在弘扬昭君文化,丰富企业文化,以文化促发展,以品牌赢市场的探索中取得更大成就。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呼和浩特昭君大酒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