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工作研究)我区首轮新方志编纂工作的基本经验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长陈奎元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三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新一轮修志工作做好,就必须注意总结首轮修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我们在新世纪进行创新、将地方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关键。”就我区而言,自1982年开始首轮新方志编纂工作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新编地方志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成功经验,对于做好我区第二轮修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修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社会主义新方志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编纂的“官书”,这就决定了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必须有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新方志编纂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亲自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志》的总监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和自治区副主席担任副总监修。组成了由自治区副主席担任主任、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为副主任、相关部门领导为委员的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作为全区地方志工作的领导机构;各级修志机构组成了相应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修志工作。自治区主席在几次人代会上,肯定了修志工作,如在自治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对全区地方志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要认真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事业的领导,使广大修志工作者深受鼓舞。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先后发文指导修志工作,仅1995年至2003年底就下发了10多个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修志工作。

    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和大多数盟市、旗县的领导也非常重视修志工作。大部分委办厅局都有一名主要领导分管地方志工作,平时也经常过问修志工作,如国税局、审计厅、畜牧局、电力公司、民航局等部门的领导经常了解修志工作,并亲自参加地方志业务工作会议,审阅志稿,鼓舞了修志工作者。部分盟市,如包头、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把修志工作列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项目之中,年终对编纂地方志工作进行严格的评比;乌海市委、市政府把编纂和出版《乌海市志》列入建市20周年大庆献礼项目。赤峰市委、市政府以政府名义表彰奖励了获得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的编修人员,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巴彦淖尔盟、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党委和行署在人力、财力方面保证修志工作的需要。正是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区修志工作才得以取得巨大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区共出版自治区级志书25部、盟市志11部、旗县(市区)志85部,在我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确保志书质量是做好新编地方志工作的头等大事

    志书是严谨、朴实、科学的资料性著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它是否具有权威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社会考验,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资政、教育、存史”之功能,关键在于其质量的高低。20多年来,我区修志工作者,始终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把志书政治关、体例关、资料关及文字、评审、验收、出版关,特别是1995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志》行文规则等4个文件,进一步规范修志工作程序,确保了志书质量。在已出版的新志中没有发现原则性错误和泄密现象,志书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受到了各界的好评。在全国地方志评奖和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一些志书荣获各种奖项,为内蒙古修志事业赢得了荣誉。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修志工作的基本保证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修志工作搞得好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团结务实、敬业创新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修志队伍。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区的修志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成绩,就是因为,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和盟市、旗县的地方志办公室有一个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具有业务专长、勇于吃苦和奉献精神的修志队伍。就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而言,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一直比较重视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党支部先后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评为先进集体,被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一些委办厅局和盟市、旗县地方志领导班子也非常重视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修志人员头脑,进一步提高了班子的凝集力和战斗力,提高了修志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为地方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建立健全修志机构,保证修志经费,是顺利开展修志工作的基本条件

    搞好修志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是基本条件之一。20多年来,经过全区修志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各地区、各部门相继成立了修志工作机构,承担起了编纂本地区、本部门志书的任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有了修志机构,没有修志经费,工作也无法开展。志书编纂工作从搜集资料、试写初稿,到评审、验收和出版,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必须有经费保障。现在,有少数委办厅局和旗县,志书已编写完毕,但却未能按时出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经费,结果一拖就是几年,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错过了志书出版的大好机会。因此,建立健全稳定的修志工作机构,保证修志事业经费,是修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五、各部门互相支持,通力合作,是搞好修志工作的社会基础

    地方志横陈百科,纵贯古今,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它涉及到各行各业,单靠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本届修志工作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打破过去仅靠少数人编修志书的做法,把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众人修志、众手成志的修志局面。业务部门熟悉业务,史志部门熟悉志书的篇目设计、体例安排、资料选用、行文规则和记述方法,二者相结合相辅相成,事半功倍。专家学者是某个学科的行家里手,他们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邀请他们评稿和审稿,有助于保证志书的真实性。所以说,要搞好修志工作,必须有各部门的互相支持,通力合作,绝不能关起门来,闭门造车。这是我们在修志工作中获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工作研究)我区首轮新方志编纂工作的基本经验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长陈奎元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三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新一轮修志工作做好,就必须注意总结首轮修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我们在新世纪进行创新、将地方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关键。”就我区而言,自1982年开始首轮新方志编纂工作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新编地方志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成功经验,对于做好我区第二轮修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修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社会主义新方志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编纂的“官书”,这就决定了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必须有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新方志编纂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亲自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志》的总监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和自治区副主席担任副总监修。组成了由自治区副主席担任主任、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为副主任、相关部门领导为委员的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作为全区地方志工作的领导机构;各级修志机构组成了相应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修志工作。自治区主席在几次人代会上,肯定了修志工作,如在自治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对全区地方志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要认真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事业的领导,使广大修志工作者深受鼓舞。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先后发文指导修志工作,仅1995年至2003年底就下发了10多个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修志工作。

    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和大多数盟市、旗县的领导也非常重视修志工作。大部分委办厅局都有一名主要领导分管地方志工作,平时也经常过问修志工作,如国税局、审计厅、畜牧局、电力公司、民航局等部门的领导经常了解修志工作,并亲自参加地方志业务工作会议,审阅志稿,鼓舞了修志工作者。部分盟市,如包头、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把修志工作列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项目之中,年终对编纂地方志工作进行严格的评比;乌海市委、市政府把编纂和出版《乌海市志》列入建市20周年大庆献礼项目。赤峰市委、市政府以政府名义表彰奖励了获得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的编修人员,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巴彦淖尔盟、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党委和行署在人力、财力方面保证修志工作的需要。正是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区修志工作才得以取得巨大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区共出版自治区级志书25部、盟市志11部、旗县(市区)志85部,在我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确保志书质量是做好新编地方志工作的头等大事

    志书是严谨、朴实、科学的资料性著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它是否具有权威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社会考验,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资政、教育、存史”之功能,关键在于其质量的高低。20多年来,我区修志工作者,始终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把志书政治关、体例关、资料关及文字、评审、验收、出版关,特别是1995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志》行文规则等4个文件,进一步规范修志工作程序,确保了志书质量。在已出版的新志中没有发现原则性错误和泄密现象,志书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受到了各界的好评。在全国地方志评奖和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一些志书荣获各种奖项,为内蒙古修志事业赢得了荣誉。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修志工作的基本保证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修志工作搞得好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团结务实、敬业创新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修志队伍。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区的修志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成绩,就是因为,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和盟市、旗县的地方志办公室有一个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具有业务专长、勇于吃苦和奉献精神的修志队伍。就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而言,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一直比较重视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党支部先后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评为先进集体,被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一些委办厅局和盟市、旗县地方志领导班子也非常重视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修志人员头脑,进一步提高了班子的凝集力和战斗力,提高了修志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为地方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建立健全修志机构,保证修志经费,是顺利开展修志工作的基本条件

    搞好修志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是基本条件之一。20多年来,经过全区修志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各地区、各部门相继成立了修志工作机构,承担起了编纂本地区、本部门志书的任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有了修志机构,没有修志经费,工作也无法开展。志书编纂工作从搜集资料、试写初稿,到评审、验收和出版,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必须有经费保障。现在,有少数委办厅局和旗县,志书已编写完毕,但却未能按时出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经费,结果一拖就是几年,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错过了志书出版的大好机会。因此,建立健全稳定的修志工作机构,保证修志事业经费,是修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五、各部门互相支持,通力合作,是搞好修志工作的社会基础

    地方志横陈百科,纵贯古今,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它涉及到各行各业,单靠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本届修志工作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打破过去仅靠少数人编修志书的做法,把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众人修志、众手成志的修志局面。业务部门熟悉业务,史志部门熟悉志书的篇目设计、体例安排、资料选用、行文规则和记述方法,二者相结合相辅相成,事半功倍。专家学者是某个学科的行家里手,他们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邀请他们评稿和审稿,有助于保证志书的真实性。所以说,要搞好修志工作,必须有各部门的互相支持,通力合作,绝不能关起门来,闭门造车。这是我们在修志工作中获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