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文化天地)阿尔山的圣泉文化
  •     一、里程碑——敖拉·昌兴

    阿尔山的全称是“哈伦·阿尔山”,蒙古语,译为“热的圣水”。阿尔山市因水而名,圣泉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佐领敖拉·昌兴与一位喇嘛医生从海拉尔出发,根据民间流传的圣水故事,到索岳尔济山一带寻找,发现阿尔山矿泉群;咸丰三年(1853年),此人和仁钦道尔吉在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新巴尔虎左旗官佐、喇嘛、富牧的支持下,请来著名藏医、蒙医、喇嘛、活佛,对阿尔山温泉进行全面鉴定,以石桩立于泉边,用蒙、汉、满文记录水温、泉号、治疗症状,并建简易旅店,以供人疗养、避暑。可以说,敖拉·昌兴不仅是以官员身份发现阿尔山的第一人,还是成功地组织了温泉考察、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人,是阿尔山温泉疗养业的创始人。他的创举是阿尔山圣泉文化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二、曾经的繁荣

    圣泉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圣泉及圣泉饮、浴有关的基础设施和系列活动。圣水节是系列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项。阿尔山的圣水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敖拉·昌兴发现圣泉之前、兴盛在他的发现之后。

    阿尔山平均海拔1070米,每年积雪期150余天,农历端午节前后,是其展示林区特有生机与魅力的时节,传统的圣水节也随之而兴。届时,来自科尔沁、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蒙古四大草原和其它各地的农牧民、商人、僧侣骑马或赶着勒勒车从四面八方汇集阿尔山。蒙古、鞑靼、鄂伦春、鄂温克、藏、满、汉、俄罗斯人彼此虽语言不通,但圣泉神水使他们心灵交汇。一时间,阿尔山东山下的寺庙香火旺盛,每天都有百余人先祭敖包,再按喇嘛的指点对症洗浴,洗浴前还需在泉池内洒米粒以祭泉神。据称在23号青吉尔泉中全会出现黑白花神蛇,蛇舔病灶,康复更快。洗浴后一般要在泉边树上系红布条并把带来的拐杖扔于泉旁,意为去病求吉,圣水节后,泉边往往弃杖如山。这时的圣水节,是各族人民友善交往的盛会。阿尔山、伊尔施等地互市贸易活动日渐兴盛,伊尔施很早就成为著名的驿站,是北方各族朝拜圣泉、进入关内的交通要冲。阿尔山之泉,被誉为北方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融合的智慧之泉,财富之泉,幸福之泉。民国初年以后,由于部族之争,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后来的日本入侵等因素影响,这种传统的圣水节便日渐凋零,有关圣泉的其他民间活动也失去了昔日的神采。

    在以传统圣水节为主要载体的圣泉文化脉管里,流淌着浓郁的民族融合和佛教文化的“血液”,从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始,地域的畅通和民族的融合使圣泉得到更多民族群众的青睐成为可能;而阿尔山温泉发现之早、规模之大、疗效之神奇,以及当时医疗条件相对落后、阿尔山地处交通要道的地利之便(与从呼伦贝尔经蒙古入古北口进京的通道紧密相连),这些组合优势是阿尔山圣泉文化能够兴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同时,圣泉文化与佛教(主要是喇嘛教)文化实现了水乳交融。喇嘛大夫以自己的学识,凭借温泉的功效神化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农牧民的尊敬;圣泉的美名也因喇嘛的肯定和宣传得到了广泛传播。民国20年(1931年),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从海拉尔取道阿尔山,并在阿尔山洗浴,这是圣泉文化和佛教文化相得益彰的一个见证。

        三、衰落?融合?

    广义来讲,圣泉文化的载体穿越了阿尔山历史和现实的时空,在这时空里,圣泉文化流淌成阿尔山历史的一条线索。

    民国初年以后,传统意义上的圣泉文化似乎步入日渐衰微的境地,但绝不消亡,呈现为一条隐线索。从民国初期开始长达五六十年的时间里,林俗文化占据了阿尔山传统文化的主要地位,而在日军入侵14年里形成的独特文化则是圣泉文化永难结痂的烙印。

    民国21年(1932年),日本关东军第三方面军第107师团进驻阿尔山、明水河一线,阿尔山森林资源遭到空前掠夺,阿尔山的山、水、土、人都被打上了被侵略的耻辱烙印。日军用疗养院青楼(原大和旅社)和乌阿铁路书写着阿尔山遭受欺凌的痛楚和曾经国运衰弱的无奈。这段时间里,圣泉沦落为侵略者的战利品,但流淌的是边疆人民抗争的鲜血和屈辱的热泪。

    林俗文化一度是阿尔山历史文化的一支主脉。从1905年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建立木植公司,开发阿尔山境内森林开始,阿尔山林业揭开了新篇章。阿尔山逐渐成为重要的木材采伐基地。林业的发展使阿尔山虽偏在一隅,却曾富甲一方;林业的发展对林俗文化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林业的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温泉疗养业的发展,这是产业之间的一种支撑,也是文化的渗透和交融。

        四、走向复兴

        圣泉文化出现的转机有着独特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一是80年代末期,阿尔山林区可采伐的林木资源已是捉襟见肘,作为中国北方的一道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下,阿尔山在全国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阿尔山的产业定位更为受人关注;二是阿尔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符合兴安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兴边富民的需要;三是阿尔山在东北亚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中所占的位置十分重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阿尔山交通网络的完善,其经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将得到空前的发挥。三个主要因素决定了阿尔山发展旅游不仅重要,而且可行。在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培育进程中,阿尔山矿泉担负了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历史使命。

    阿尔山市设立于1996年,设市初,阿尔山矿泉群和阿尔山矿泉水是阿尔山展示给外面世界的第一张名片,圣水节成为树立旅游城市形象,开拓旅游市场的重要平台。1996年以来,举办、承办的三次圣水节中,以2003年内蒙古·阿尔山圣水节最负盛名。与传统圣水节相比,它有三个显著特点:一、以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纪念品和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为己任。二、依然是圣泉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弘扬圣泉文化的重要舞台。三、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在温泉和冰雪的结合,温泉文化与林俗文化的结合,传统佛教洗浴文化与现代洗浴文化结合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不足之处:一是与打造神泉雪城品牌的要求比,对圣泉文化的挖掘深度还不够,二是矿泉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圣水节和圣泉文化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圣水节的扩容增量和提升功能受到一定制约。

        五、探索与建议

    2003年,经兴安盟委、盟行署的认可,打造神泉雪城品牌已经成为阿尔山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神泉雪城是商业品牌,也是城市文化品牌。神泉与雪城不是简单的组合,但从资源的奇特性和市场开发的成熟程度上来讲,阿尔山的圣泉品牌更有优势,是建设特色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建设特色旅游文化市,提升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建议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以矿泉开发为重点,做强做大矿泉产业。矿泉(饮、浴)龙头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济效益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依托龙头企业的实力打造名牌产品,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良好形象打造旅游城市的品牌。

    二、丰富矿泉景区的文化内涵。要以阿尔山(海神)圣泉疗养院国家AAAA级景区的扩容增量为契机,丰富景区文化内涵。要通过对传统的带有浓厚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的洗浴方式的挖掘, 通过对现代洗浴方式的诠释丰富洗浴文化的内涵;以温泉博物馆建设为契机,全面展示圣泉文化发展历程,使圣泉文化成为探索阿尔山历史文化的一条重要线索;着眼于整合市内矿泉资源,合理开发,整体包装,并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三、城区建设要体现圣泉文化底蕴。要通过城中河阿尔善河景区的功能完善和城区精品雕塑的点缀,充分体现阿尔山因水而秀和因水而兴的特点。城市雕塑主要展示阿尔山蒙元文化和圣泉文化为内涵,与梦幻阿尔山风格相谐调,打造文化阿尔山。

    四、加强以圣泉文化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广告宣传品创作力度。着力体现阿尔山的优势资源、山水风光、圣泉的历史沧桑,展示阿尔山市崭新风貌、阿尔山人的奋斗精神和创业历程。

    五、办好圣水节。把圣水节办成推介旅游产品的胜会,办成对外开放和交流、招商引资的胜会,办成展示特色旅游文化的胜会。积极争取大型企业的支持,加快商业化运作的进程。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人民政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文化天地)阿尔山的圣泉文化
  •     一、里程碑——敖拉·昌兴

    阿尔山的全称是“哈伦·阿尔山”,蒙古语,译为“热的圣水”。阿尔山市因水而名,圣泉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佐领敖拉·昌兴与一位喇嘛医生从海拉尔出发,根据民间流传的圣水故事,到索岳尔济山一带寻找,发现阿尔山矿泉群;咸丰三年(1853年),此人和仁钦道尔吉在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新巴尔虎左旗官佐、喇嘛、富牧的支持下,请来著名藏医、蒙医、喇嘛、活佛,对阿尔山温泉进行全面鉴定,以石桩立于泉边,用蒙、汉、满文记录水温、泉号、治疗症状,并建简易旅店,以供人疗养、避暑。可以说,敖拉·昌兴不仅是以官员身份发现阿尔山的第一人,还是成功地组织了温泉考察、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人,是阿尔山温泉疗养业的创始人。他的创举是阿尔山圣泉文化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二、曾经的繁荣

    圣泉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圣泉及圣泉饮、浴有关的基础设施和系列活动。圣水节是系列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项。阿尔山的圣水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敖拉·昌兴发现圣泉之前、兴盛在他的发现之后。

    阿尔山平均海拔1070米,每年积雪期150余天,农历端午节前后,是其展示林区特有生机与魅力的时节,传统的圣水节也随之而兴。届时,来自科尔沁、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蒙古四大草原和其它各地的农牧民、商人、僧侣骑马或赶着勒勒车从四面八方汇集阿尔山。蒙古、鞑靼、鄂伦春、鄂温克、藏、满、汉、俄罗斯人彼此虽语言不通,但圣泉神水使他们心灵交汇。一时间,阿尔山东山下的寺庙香火旺盛,每天都有百余人先祭敖包,再按喇嘛的指点对症洗浴,洗浴前还需在泉池内洒米粒以祭泉神。据称在23号青吉尔泉中全会出现黑白花神蛇,蛇舔病灶,康复更快。洗浴后一般要在泉边树上系红布条并把带来的拐杖扔于泉旁,意为去病求吉,圣水节后,泉边往往弃杖如山。这时的圣水节,是各族人民友善交往的盛会。阿尔山、伊尔施等地互市贸易活动日渐兴盛,伊尔施很早就成为著名的驿站,是北方各族朝拜圣泉、进入关内的交通要冲。阿尔山之泉,被誉为北方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融合的智慧之泉,财富之泉,幸福之泉。民国初年以后,由于部族之争,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后来的日本入侵等因素影响,这种传统的圣水节便日渐凋零,有关圣泉的其他民间活动也失去了昔日的神采。

    在以传统圣水节为主要载体的圣泉文化脉管里,流淌着浓郁的民族融合和佛教文化的“血液”,从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始,地域的畅通和民族的融合使圣泉得到更多民族群众的青睐成为可能;而阿尔山温泉发现之早、规模之大、疗效之神奇,以及当时医疗条件相对落后、阿尔山地处交通要道的地利之便(与从呼伦贝尔经蒙古入古北口进京的通道紧密相连),这些组合优势是阿尔山圣泉文化能够兴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同时,圣泉文化与佛教(主要是喇嘛教)文化实现了水乳交融。喇嘛大夫以自己的学识,凭借温泉的功效神化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农牧民的尊敬;圣泉的美名也因喇嘛的肯定和宣传得到了广泛传播。民国20年(1931年),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从海拉尔取道阿尔山,并在阿尔山洗浴,这是圣泉文化和佛教文化相得益彰的一个见证。

        三、衰落?融合?

    广义来讲,圣泉文化的载体穿越了阿尔山历史和现实的时空,在这时空里,圣泉文化流淌成阿尔山历史的一条线索。

    民国初年以后,传统意义上的圣泉文化似乎步入日渐衰微的境地,但绝不消亡,呈现为一条隐线索。从民国初期开始长达五六十年的时间里,林俗文化占据了阿尔山传统文化的主要地位,而在日军入侵14年里形成的独特文化则是圣泉文化永难结痂的烙印。

    民国21年(1932年),日本关东军第三方面军第107师团进驻阿尔山、明水河一线,阿尔山森林资源遭到空前掠夺,阿尔山的山、水、土、人都被打上了被侵略的耻辱烙印。日军用疗养院青楼(原大和旅社)和乌阿铁路书写着阿尔山遭受欺凌的痛楚和曾经国运衰弱的无奈。这段时间里,圣泉沦落为侵略者的战利品,但流淌的是边疆人民抗争的鲜血和屈辱的热泪。

    林俗文化一度是阿尔山历史文化的一支主脉。从1905年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建立木植公司,开发阿尔山境内森林开始,阿尔山林业揭开了新篇章。阿尔山逐渐成为重要的木材采伐基地。林业的发展使阿尔山虽偏在一隅,却曾富甲一方;林业的发展对林俗文化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林业的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温泉疗养业的发展,这是产业之间的一种支撑,也是文化的渗透和交融。

        四、走向复兴

        圣泉文化出现的转机有着独特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一是80年代末期,阿尔山林区可采伐的林木资源已是捉襟见肘,作为中国北方的一道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下,阿尔山在全国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阿尔山的产业定位更为受人关注;二是阿尔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符合兴安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兴边富民的需要;三是阿尔山在东北亚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中所占的位置十分重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阿尔山交通网络的完善,其经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将得到空前的发挥。三个主要因素决定了阿尔山发展旅游不仅重要,而且可行。在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培育进程中,阿尔山矿泉担负了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历史使命。

    阿尔山市设立于1996年,设市初,阿尔山矿泉群和阿尔山矿泉水是阿尔山展示给外面世界的第一张名片,圣水节成为树立旅游城市形象,开拓旅游市场的重要平台。1996年以来,举办、承办的三次圣水节中,以2003年内蒙古·阿尔山圣水节最负盛名。与传统圣水节相比,它有三个显著特点:一、以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纪念品和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为己任。二、依然是圣泉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弘扬圣泉文化的重要舞台。三、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在温泉和冰雪的结合,温泉文化与林俗文化的结合,传统佛教洗浴文化与现代洗浴文化结合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不足之处:一是与打造神泉雪城品牌的要求比,对圣泉文化的挖掘深度还不够,二是矿泉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圣水节和圣泉文化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圣水节的扩容增量和提升功能受到一定制约。

        五、探索与建议

    2003年,经兴安盟委、盟行署的认可,打造神泉雪城品牌已经成为阿尔山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神泉雪城是商业品牌,也是城市文化品牌。神泉与雪城不是简单的组合,但从资源的奇特性和市场开发的成熟程度上来讲,阿尔山的圣泉品牌更有优势,是建设特色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建设特色旅游文化市,提升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建议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以矿泉开发为重点,做强做大矿泉产业。矿泉(饮、浴)龙头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济效益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依托龙头企业的实力打造名牌产品,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良好形象打造旅游城市的品牌。

    二、丰富矿泉景区的文化内涵。要以阿尔山(海神)圣泉疗养院国家AAAA级景区的扩容增量为契机,丰富景区文化内涵。要通过对传统的带有浓厚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的洗浴方式的挖掘, 通过对现代洗浴方式的诠释丰富洗浴文化的内涵;以温泉博物馆建设为契机,全面展示圣泉文化发展历程,使圣泉文化成为探索阿尔山历史文化的一条重要线索;着眼于整合市内矿泉资源,合理开发,整体包装,并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三、城区建设要体现圣泉文化底蕴。要通过城中河阿尔善河景区的功能完善和城区精品雕塑的点缀,充分体现阿尔山因水而秀和因水而兴的特点。城市雕塑主要展示阿尔山蒙元文化和圣泉文化为内涵,与梦幻阿尔山风格相谐调,打造文化阿尔山。

    四、加强以圣泉文化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广告宣传品创作力度。着力体现阿尔山的优势资源、山水风光、圣泉的历史沧桑,展示阿尔山市崭新风貌、阿尔山人的奋斗精神和创业历程。

    五、办好圣水节。把圣水节办成推介旅游产品的胜会,办成对外开放和交流、招商引资的胜会,办成展示特色旅游文化的胜会。积极争取大型企业的支持,加快商业化运作的进程。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人民政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