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0卷  /  盟市旗县

2000卷

  • 霍林郭勒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刘广玉

        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广玉

        市    长:宝笑平(女蒙古族)

        政协主席:马汉友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在水灾之后得到全面恢复,并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9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0.7亿元、3.09亿元和3亿元,增长35.4%、24.4%和13%。三次产业比重为1:4.6:4.4,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工业】  年内,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1%,工业经济实现扭亏增盈,完成利税4 056万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1.72%。合理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整顿、规范煤炭主导产业,主攻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煤化工工业,适度发展建材工业,“四个工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工业立市”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大矿业秩序整顿力度,认真落实“配额限产、统购联销”等项措施,积极巩固关井压产成果,为国有煤矿深化改革、达产促销、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对保留的地方煤矿进行综合治理,组建地方煤炭公司、加盟霍煤集团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重点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有新进展。肥力高菌肥产品打入了外地市场,并列入自治区星火计划;炸药厂项目年内正式建成投产;“布鲁克”白酒已经上市,销售状况看好。商贸流通业在探索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上迈出了可喜步伐,以草原兴发为龙头的商办工业和在其拉动下的养殖业快速发展,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30.5%。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扶持力度,认真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培植了东举肥力高菌肥制造有限公司、霍林郭勒市制酒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

     

    【农村经济结构】  “菜草粮”三元立农的格局初步形成。小麦、油料产量分别达到6 639万斤和337万斤。水灾后的“菜篮子”工程得到恢复重建,科技手段特别是反季节生产技术广泛推广,蘑菇、葡萄等新品种试种成功,“春夏王”大白菜供不应求,已被通辽市确定为名牌产品。畜牧业年度大小畜存栏9.7万头(只),舍饲化进程不断加快,“四良四改”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大“防五”工作力度,有效地防止周边地区“五号病”的侵入。林业生产五项工程成效明显,年内15万亩落叶松工程完成2万亩,“5820":E程1万亩,育苗143.5亩,文明长廊4.4公里,村屯绿化植树2.06万株,成活率均在85%以上,综合治理面积达到5.5万亩。水利工作突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两条主线,年内实施霍林河河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完成投资412万元。哈布其勒水库塘坝主体工程如期完工,蓄水量已达10万立方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打井配套765眼,节水喷灌面积落实500亩、滴灌试验12亩,获得通辽市完成任务奖。此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土地二轮延包和草牧场“双权一制”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减负工作继续保持通辽先进水平。坚持“大发展、大提高”的原则,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其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

     

    【旅游业】  成立外事旅游局,制定旅游规划,确定怪山、静湖、神泉、神树、古方城、金界壕等旅游景点,规划草原、森林、自然景点保护区,初步构筑出融草原风光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框架。年内,共接待国外游客41人次,国内游客3.8万人次,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签订部分项目意向性合作协议。

     

    【财政税收】  认真坚持一保吃饭、二保运转、紧缩开支搞建设的原则,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巩固支柱财源,培植新生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并积极推行乡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收支平衡。年内,财政总收入完成6 149万元,同比增长41%;地方财政收入3 376万元,增长42%。

     

    【企业改革】  一是企业改革回头看工作取得实效。针对小企业转制后新机制运行不畅、企业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本着“放小与抓大相结合、完善与深化相结合、企业改革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明确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关系,解决企业在机制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抓住个别历史问题多、职工不稳定的“老大难”企业,集中力量,化解矛盾,消除“症结”,妥善处理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二是稳步推行粮食和供销企业的改革。坚持“政企分开、减员增效”的原则,粮食供应站全部实行了承包制,面粉加工厂从市粮库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主附营分开。遵循“破产减债、重建减人”的原则,对市供销社所属3个企业进行了破产处理,已进入破产程序。三是盘活双停企业取得可喜成绩。通过采取出售、租赁闲置资产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有效措施,盘活了霍煤集团冷库、顺达腐植酸厂和永安建筑安装公司3户双停企业,富源肉食品公司在盘活之中。超额完成通辽市下达的任务。对于企业欠缴养老保险金等共性问题,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统一思想,消除阻力,加大征缴力度,保障职工利益。此外,认真落实上级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霍林郭勒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医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招商引资】  年内共引进国内市外生产开发类资金4 648万元,同比增长67.8%;促成内联项目30个,增长11.2%,新建三资企业1个;实际利用外资33.1万美元,增长2.31倍。一年来,市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突破口,解放思想,成功地引进兴发集团,并与韩国客商达成了建立中韩虎源食品有限公司的协议。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签订优质牧草项目、小麦开发项目协议,建成了保龄球宫、游泳馆、公交汽车公司等公益项目。在谈项目有;煤电铝开发项目、油菜籽加工项目等。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招商的作用,开拓了招商工作新领域,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和领域呈现出新变化,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新格局。

     

    【生态环境】  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揽工作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退三还”政策,年内退耕2.62万亩,其中还草1.7万亩,还林0.4万亩,自然恢复0.52万亩。种草业作为一种新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市边贸公司、达来胡硕苏木分别与外商签订饲草出口合同,优质牧草种植业呈现出可观的发展前景。认真贯彻“四不”政策,有力地遏制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及时出台《土地复垦费预收办法》,全面加强土地复垦工作,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的针对性。

     

    【科教 文卫】  克服财政困难,加强软硬件建设,完成创建科技先进市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增设示范街道、示范村和示范户。成立市老年科协,科技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开展百日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周活动,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辍学率及成绩合格率均在标准之内,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以推行素质教育、校长负责制、教育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加强,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考入大中专院校168人,升学率大幅度提高。结合“双庆”活动举办首届草原煤城艺术节,文学艺术创作日益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市矿电视台实现联网,电视节目播放水平明显提高。卫生工作以清理整顿医药市场为重点,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医药市场进一步规范,医疗水平有所提高。积极开展灾后防疫工作,没有发生重大疫情。医疗制度改革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率先禁止销售和使用散装塑料袋,“白色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市矿联手,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拆除私搭乱建,清除陈年垃圾,市容市貌发生明显变化,顺利通过了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计划生育工作完成了年度人口计划和工作目标,计划生育率达到99.5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9‰。

     

    【城建环保】  年内,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1.1亿元,直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 290万元。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实行市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和为群众办实事责任制,工程进度和质量显著提高。主要有: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积极申请亚行贷款对水毁道桥、自来水进行恢复重建。该项目投资4 330万元,其中亚行贷款2 385万元,地方自筹1 945万元。通过招投标落实了施工单位,并完成珠西路、滨河桥勘察设计任务,完成自来水工程项目574万元的工程量,预计2000年投入使用。同时,市财政投资55,5万元进行供热管网改造和锅炉维修。总投资1 800万元的11层“七彩城”三层主体已经封顶。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部完成,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在逐级报批。环保工作进一步规范,污染源“一控双达标”工作扎实推进,预计2000年可全部达标。另外,一些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也得到有效落实。

     

    【交通 邮电】  国道304线霍林郭勒市境内路段翻修及改线已完成勘察设计,桥涵及构造物已完工。村屯公路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已达到通车标准。年内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因特网、分组网如期开通,信息交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 204元,比上年增加52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289元,增加431元。继续深入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年内又有260户灾民搬入新居,并在生产生活上得到救济。进一步加大“三项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保险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发放率达到100%。如期如数兑现职工增加的工资,保证职工收入的增长。积极开展以下岗职工为主要劳动力的社区服务,建设一处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成立下岗职工营销队伍,年内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70%。制定并印发《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开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有根本保障。同时,以达来胡硕村、巴润村为重点扶贫对象,制定扶贫方案、包联决定,并以捐借的方式落实扶贫资金59万元,为如期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瑞欣)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霍林郭勒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刘广玉

        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广玉

        市    长:宝笑平(女蒙古族)

        政协主席:马汉友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在水灾之后得到全面恢复,并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9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0.7亿元、3.09亿元和3亿元,增长35.4%、24.4%和13%。三次产业比重为1:4.6:4.4,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工业】  年内,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1%,工业经济实现扭亏增盈,完成利税4 056万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1.72%。合理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整顿、规范煤炭主导产业,主攻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煤化工工业,适度发展建材工业,“四个工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工业立市”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大矿业秩序整顿力度,认真落实“配额限产、统购联销”等项措施,积极巩固关井压产成果,为国有煤矿深化改革、达产促销、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对保留的地方煤矿进行综合治理,组建地方煤炭公司、加盟霍煤集团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重点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有新进展。肥力高菌肥产品打入了外地市场,并列入自治区星火计划;炸药厂项目年内正式建成投产;“布鲁克”白酒已经上市,销售状况看好。商贸流通业在探索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上迈出了可喜步伐,以草原兴发为龙头的商办工业和在其拉动下的养殖业快速发展,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30.5%。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扶持力度,认真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培植了东举肥力高菌肥制造有限公司、霍林郭勒市制酒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

     

    【农村经济结构】  “菜草粮”三元立农的格局初步形成。小麦、油料产量分别达到6 639万斤和337万斤。水灾后的“菜篮子”工程得到恢复重建,科技手段特别是反季节生产技术广泛推广,蘑菇、葡萄等新品种试种成功,“春夏王”大白菜供不应求,已被通辽市确定为名牌产品。畜牧业年度大小畜存栏9.7万头(只),舍饲化进程不断加快,“四良四改”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大“防五”工作力度,有效地防止周边地区“五号病”的侵入。林业生产五项工程成效明显,年内15万亩落叶松工程完成2万亩,“5820":E程1万亩,育苗143.5亩,文明长廊4.4公里,村屯绿化植树2.06万株,成活率均在85%以上,综合治理面积达到5.5万亩。水利工作突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两条主线,年内实施霍林河河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完成投资412万元。哈布其勒水库塘坝主体工程如期完工,蓄水量已达10万立方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打井配套765眼,节水喷灌面积落实500亩、滴灌试验12亩,获得通辽市完成任务奖。此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土地二轮延包和草牧场“双权一制”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减负工作继续保持通辽先进水平。坚持“大发展、大提高”的原则,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其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

     

    【旅游业】  成立外事旅游局,制定旅游规划,确定怪山、静湖、神泉、神树、古方城、金界壕等旅游景点,规划草原、森林、自然景点保护区,初步构筑出融草原风光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框架。年内,共接待国外游客41人次,国内游客3.8万人次,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签订部分项目意向性合作协议。

     

    【财政税收】  认真坚持一保吃饭、二保运转、紧缩开支搞建设的原则,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巩固支柱财源,培植新生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并积极推行乡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收支平衡。年内,财政总收入完成6 149万元,同比增长41%;地方财政收入3 376万元,增长42%。

     

    【企业改革】  一是企业改革回头看工作取得实效。针对小企业转制后新机制运行不畅、企业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本着“放小与抓大相结合、完善与深化相结合、企业改革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明确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关系,解决企业在机制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抓住个别历史问题多、职工不稳定的“老大难”企业,集中力量,化解矛盾,消除“症结”,妥善处理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二是稳步推行粮食和供销企业的改革。坚持“政企分开、减员增效”的原则,粮食供应站全部实行了承包制,面粉加工厂从市粮库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主附营分开。遵循“破产减债、重建减人”的原则,对市供销社所属3个企业进行了破产处理,已进入破产程序。三是盘活双停企业取得可喜成绩。通过采取出售、租赁闲置资产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有效措施,盘活了霍煤集团冷库、顺达腐植酸厂和永安建筑安装公司3户双停企业,富源肉食品公司在盘活之中。超额完成通辽市下达的任务。对于企业欠缴养老保险金等共性问题,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统一思想,消除阻力,加大征缴力度,保障职工利益。此外,认真落实上级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霍林郭勒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医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招商引资】  年内共引进国内市外生产开发类资金4 648万元,同比增长67.8%;促成内联项目30个,增长11.2%,新建三资企业1个;实际利用外资33.1万美元,增长2.31倍。一年来,市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突破口,解放思想,成功地引进兴发集团,并与韩国客商达成了建立中韩虎源食品有限公司的协议。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签订优质牧草项目、小麦开发项目协议,建成了保龄球宫、游泳馆、公交汽车公司等公益项目。在谈项目有;煤电铝开发项目、油菜籽加工项目等。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招商的作用,开拓了招商工作新领域,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和领域呈现出新变化,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新格局。

     

    【生态环境】  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揽工作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退三还”政策,年内退耕2.62万亩,其中还草1.7万亩,还林0.4万亩,自然恢复0.52万亩。种草业作为一种新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市边贸公司、达来胡硕苏木分别与外商签订饲草出口合同,优质牧草种植业呈现出可观的发展前景。认真贯彻“四不”政策,有力地遏制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及时出台《土地复垦费预收办法》,全面加强土地复垦工作,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的针对性。

     

    【科教 文卫】  克服财政困难,加强软硬件建设,完成创建科技先进市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增设示范街道、示范村和示范户。成立市老年科协,科技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开展百日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周活动,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辍学率及成绩合格率均在标准之内,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以推行素质教育、校长负责制、教育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加强,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考入大中专院校168人,升学率大幅度提高。结合“双庆”活动举办首届草原煤城艺术节,文学艺术创作日益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市矿电视台实现联网,电视节目播放水平明显提高。卫生工作以清理整顿医药市场为重点,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医药市场进一步规范,医疗水平有所提高。积极开展灾后防疫工作,没有发生重大疫情。医疗制度改革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率先禁止销售和使用散装塑料袋,“白色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市矿联手,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拆除私搭乱建,清除陈年垃圾,市容市貌发生明显变化,顺利通过了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计划生育工作完成了年度人口计划和工作目标,计划生育率达到99.5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9‰。

     

    【城建环保】  年内,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1.1亿元,直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 290万元。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实行市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和为群众办实事责任制,工程进度和质量显著提高。主要有: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积极申请亚行贷款对水毁道桥、自来水进行恢复重建。该项目投资4 330万元,其中亚行贷款2 385万元,地方自筹1 945万元。通过招投标落实了施工单位,并完成珠西路、滨河桥勘察设计任务,完成自来水工程项目574万元的工程量,预计2000年投入使用。同时,市财政投资55,5万元进行供热管网改造和锅炉维修。总投资1 800万元的11层“七彩城”三层主体已经封顶。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部完成,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在逐级报批。环保工作进一步规范,污染源“一控双达标”工作扎实推进,预计2000年可全部达标。另外,一些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也得到有效落实。

     

    【交通 邮电】  国道304线霍林郭勒市境内路段翻修及改线已完成勘察设计,桥涵及构造物已完工。村屯公路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已达到通车标准。年内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因特网、分组网如期开通,信息交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 204元,比上年增加52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289元,增加431元。继续深入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年内又有260户灾民搬入新居,并在生产生活上得到救济。进一步加大“三项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保险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发放率达到100%。如期如数兑现职工增加的工资,保证职工收入的增长。积极开展以下岗职工为主要劳动力的社区服务,建设一处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成立下岗职工营销队伍,年内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70%。制定并印发《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开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有根本保障。同时,以达来胡硕村、巴润村为重点扶贫对象,制定扶贫方案、包联决定,并以捐借的方式落实扶贫资金59万元,为如期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瑞欣)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