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六期
  • (志鉴论坛)修志必须以档案等史实资料为基础——兼评《突泉县志》(1986~2005年)
  •  

      笔者从1989年开始参与内蒙古自治区首轮修志工作以来,曾参与过《内蒙古大事记》、《内蒙古大辞典》、《翻天覆地五十年》、《内蒙古科学技术志》、《内蒙古科技大事记》、《内蒙古技术监督志》、《内蒙古年鉴》、《内蒙古质量风采录》、《中国技术监督年鉴》等十余部历史书籍的编修工作。最近几年又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第二轮修志工作。笔者因此被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收录为内蒙古自治区史志专家库成员。

      由于笔者有从20013月到20031月在中共兴安盟突泉县委员会挂职任副书记的经历,再加有修志的爱好,所以比较注重收集各种志书。2008825,我到内蒙古东部区公出途经突泉县,在突泉县索要到一本《突泉县志》(19862005年)(以下简称新版《突泉县志》)。

      在拿到新版《突泉县志》后的公出之余和回到呼和浩特之后,我通读了新版《突泉县志》,有些地方还不止阅读一遍。但是,我读后感觉非常失望,因为该志书是一本有严重瑕疵的志书。仅以该志书第十四篇《政党群团社团》为例进行评说。作为县志,应该把在该县任县委书记和副书记的人名全部写入志书。新版《突泉县志》专门在第二节《组织机构》中设有“19862005年中共突泉县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录”内容。可惜,该名录没有把在突泉县任过副书记的人员写全。我就是被遗漏者之一。我在突泉县任过县委副书记(20013月到20031月),该名录就没有我的名字。我原以为没有把挂职副书记写入,可事实不是这样,在我前面挂职的马云凌副书记被记入“19862005年中共突泉县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录”中,在我后面挂职的苑凤霞、李云华副书记也被记入“19862005年中共突泉县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录”中,所以,我作为县委副书记也应该被记入“19862005年中共突泉县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录”中。可是,我的名字在书中怎么也找不到。

      下面,以新版《突泉县志》为例,谈点修志感受,供修志同行们参考,以期提高新修志书的质量。

     

      一、修志必须以档案资料为基础

     

       查阅档案是修志工作的基础,档案资料是志书中最主要、最可信的资料。可以说,不查阅档案就写不出好的志书,不能真实反映历史。我到中共突泉县委任副书记是有正式任命文件的。200131,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印发《关于李强等同志到基层挂职的函》(内组函[2001]20号)是主送中共兴安盟委组织部的,文内称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法规处处长李强任中共突泉县委副书记,请按干部管理权限履行任免手续。2001312,中共兴安盟委组织部专门印发《关于李强同志任职的通知》(兴组干字[2001]18号),主送中共突泉县委,文内称李强同志任中共突泉县委副书记。而且,我在挂职期间被中共兴安盟委评为优秀领导干部(中共兴安盟委行政公署关于2001年度旗县市、盟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考核结果的通报“兴党发[2002]28号”)。这些文件在突泉县委机要室都有保存,要是修志人员查阅突泉县的档案是能查到的。可惜,修志人员没有查阅或没有认真查阅档案。

      

        二、修志必须以查阅资料和走访为补充

     

      查阅资料和走访是修志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突泉县任职的两年,留下了不少可供查阅的资料。比如,2001925,我在突泉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突泉县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过话,讲话稿在县委和政府档案室是应该存档的。200347,《兴安日报》第二版刊登记者汤爱茹、王连成撰写的通讯“他,深怀为民之心———记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派挂职干部李强”,专门对李强在突泉县挂职期间的事迹进行报道。其实,根本不用走访,新版《突泉县志》记述的是近几年的历史,编委会许多成员和史志办的撰稿人员都是我在突泉县工作期间的同事,有的甚至是部下。新版《突泉县志》编委会主编董威2001年时任县审计局局长,常务副主编冯殿玉2001年就在县委办公室工作。可以说他们都是当事人,造成这种情况实属不应该。

     

      三、修志必须尊重史实

     

      志书是信史,是用来保存历史的重要载体,所以说修志必须尊重史实。我在突泉县工作的两年,是实实在在的两年,也是干实事的两年。我在突泉县工作时协调有关部门拆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土坯房,为其盖起了四层办公大楼;在突泉县舍饲养畜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工作,而且还把突泉县的经验写成“舍饲养畜是发展农区经济的有效途径———突泉县舍饲养畜工作的调查”刊登在内蒙古党委2001910《督查内参》、2001年第11期《现代农业》和2001725《兴安日报》上;突泉县开展退耕还林工作,许多乡镇的山坡上留下了我的足迹;更有我在突泉与呼和浩特往返跑项目联系工作的身影。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石油化学工业检验测试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鉴论坛)修志必须以档案等史实资料为基础——兼评《突泉县志》(1986~2005年)
  •  

      笔者从1989年开始参与内蒙古自治区首轮修志工作以来,曾参与过《内蒙古大事记》、《内蒙古大辞典》、《翻天覆地五十年》、《内蒙古科学技术志》、《内蒙古科技大事记》、《内蒙古技术监督志》、《内蒙古年鉴》、《内蒙古质量风采录》、《中国技术监督年鉴》等十余部历史书籍的编修工作。最近几年又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第二轮修志工作。笔者因此被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收录为内蒙古自治区史志专家库成员。

      由于笔者有从20013月到20031月在中共兴安盟突泉县委员会挂职任副书记的经历,再加有修志的爱好,所以比较注重收集各种志书。2008825,我到内蒙古东部区公出途经突泉县,在突泉县索要到一本《突泉县志》(19862005年)(以下简称新版《突泉县志》)。

      在拿到新版《突泉县志》后的公出之余和回到呼和浩特之后,我通读了新版《突泉县志》,有些地方还不止阅读一遍。但是,我读后感觉非常失望,因为该志书是一本有严重瑕疵的志书。仅以该志书第十四篇《政党群团社团》为例进行评说。作为县志,应该把在该县任县委书记和副书记的人名全部写入志书。新版《突泉县志》专门在第二节《组织机构》中设有“19862005年中共突泉县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录”内容。可惜,该名录没有把在突泉县任过副书记的人员写全。我就是被遗漏者之一。我在突泉县任过县委副书记(20013月到20031月),该名录就没有我的名字。我原以为没有把挂职副书记写入,可事实不是这样,在我前面挂职的马云凌副书记被记入“19862005年中共突泉县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录”中,在我后面挂职的苑凤霞、李云华副书记也被记入“19862005年中共突泉县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录”中,所以,我作为县委副书记也应该被记入“19862005年中共突泉县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录”中。可是,我的名字在书中怎么也找不到。

      下面,以新版《突泉县志》为例,谈点修志感受,供修志同行们参考,以期提高新修志书的质量。

     

      一、修志必须以档案资料为基础

     

       查阅档案是修志工作的基础,档案资料是志书中最主要、最可信的资料。可以说,不查阅档案就写不出好的志书,不能真实反映历史。我到中共突泉县委任副书记是有正式任命文件的。200131,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印发《关于李强等同志到基层挂职的函》(内组函[2001]20号)是主送中共兴安盟委组织部的,文内称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法规处处长李强任中共突泉县委副书记,请按干部管理权限履行任免手续。2001312,中共兴安盟委组织部专门印发《关于李强同志任职的通知》(兴组干字[2001]18号),主送中共突泉县委,文内称李强同志任中共突泉县委副书记。而且,我在挂职期间被中共兴安盟委评为优秀领导干部(中共兴安盟委行政公署关于2001年度旗县市、盟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考核结果的通报“兴党发[2002]28号”)。这些文件在突泉县委机要室都有保存,要是修志人员查阅突泉县的档案是能查到的。可惜,修志人员没有查阅或没有认真查阅档案。

      

        二、修志必须以查阅资料和走访为补充

     

      查阅资料和走访是修志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突泉县任职的两年,留下了不少可供查阅的资料。比如,2001925,我在突泉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突泉县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过话,讲话稿在县委和政府档案室是应该存档的。200347,《兴安日报》第二版刊登记者汤爱茹、王连成撰写的通讯“他,深怀为民之心———记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派挂职干部李强”,专门对李强在突泉县挂职期间的事迹进行报道。其实,根本不用走访,新版《突泉县志》记述的是近几年的历史,编委会许多成员和史志办的撰稿人员都是我在突泉县工作期间的同事,有的甚至是部下。新版《突泉县志》编委会主编董威2001年时任县审计局局长,常务副主编冯殿玉2001年就在县委办公室工作。可以说他们都是当事人,造成这种情况实属不应该。

     

      三、修志必须尊重史实

     

      志书是信史,是用来保存历史的重要载体,所以说修志必须尊重史实。我在突泉县工作的两年,是实实在在的两年,也是干实事的两年。我在突泉县工作时协调有关部门拆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土坯房,为其盖起了四层办公大楼;在突泉县舍饲养畜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工作,而且还把突泉县的经验写成“舍饲养畜是发展农区经济的有效途径———突泉县舍饲养畜工作的调查”刊登在内蒙古党委2001910《督查内参》、2001年第11期《现代农业》和2001725《兴安日报》上;突泉县开展退耕还林工作,许多乡镇的山坡上留下了我的足迹;更有我在突泉与呼和浩特往返跑项目联系工作的身影。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石油化学工业检验测试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