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六期
  • (人物剪影)奥登高娃:用歌声传播文化
  •   

      81岁的蒙古族著名女歌唱家奥登高娃,是歌曲《敖包相会》的首唱者,她最早用蒙古语演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在60多年的艺术道路上,奥登高娃用自己的歌声将蒙古族音乐文化传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

     

      丑小鸭变成小有名气的独唱演员

     

        1928年,奥登高娃出生在库伦旗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家庭,从小她就能歌善舞,表现出超群的艺术天赋。1947年,19岁的奥登高娃到内蒙古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文工团(今内蒙古歌舞团)工作。当时的内蒙古文工团以来自延安的一批文艺工作者为骨干,汇集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优秀演员。初出茅庐的奥登高娃稚气未脱,长着一脸的青春痘,是团里不折不扣的丑小鸭。

      当时,组织决定分流一批军政大学学员到卫生系统工作,一直想从医的奥登高娃也被划分到这个群体中,她身边的朋友觉得极富音乐天赋的她离开文工团太可惜了,就鼓励她一定要在欢送晚会上给大家唱首歌。在朋友的劝说下,在欢送晚会上,奥登高娃登台演唱了两首蒙古族民歌,结果博得了满堂彩。时任内蒙古文工团团长的周戈在晚会后极力挽留奥登高娃,于是奥登高娃继续留在了文工团,成为了一名独唱演员。

      1963年,奥登高娃成为内蒙古第一个考入党中央音乐学院的蒙古族学生。在党中央音乐学院,奥登高娃学习到了许多艺术专业理论知识,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学成归来的奥登高娃成了团里小有名气的独唱演员。

     

      59年前的珍贵记忆

     

      在奥登高娃的家中,至今仍珍藏着一份发黄的请柬,这是1950年由党中央政府发出的请柬,写着邀请奥登高娃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庆典晚宴,落款为毛泽东。回忆起59年前的那场晚宴,奥登高娃至今激动不已。

      1950年国庆,奥登高娃作为内蒙古代表团的成员进京参加了庆典活动。930日晚,北京饭店举行了盛大的鸡尾酒晚宴,宴请参加国庆庆典的来宾。宴会开始后不久,毛主席亲临会场,人群顿时欢腾起来。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招呼奥登高娃到身边,跟她说:“走,咱们代表内蒙古代表团给主席敬酒去。”说完,端着酒杯领她走到毛主席身边。乌兰夫和奥登高娃给毛主席敬了酒,乌兰夫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我们内蒙古著名的歌手。”毛主席连忙说:“哦,好好!”还亲切地跟她握手。见到毛主席,奥登高娃特别激动,毛主席的领袖风范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随后几天,奥登高娃参加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庆祝活动。在北京体育馆,奥登高娃演唱了《幸福的孩子》等歌曲。在天津音乐学院演唱时,她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大家围着她问长问短,观众们都对蒙古族音乐充满了好奇。奥登高娃成为了一个文化传播的使者,将蒙古族悠扬动听的音乐带给全国人民。

     

      战场上的百灵鸟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全国各个省区都组织慰问团赴朝慰问,内蒙古歌舞团也随内蒙古慰问团赴朝。当时,奥登高娃因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刚刚做了手术,但是听说要去慰问志愿军战士,她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奥登高娃记得当年刚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境内,志愿军战士就在路边欢迎他们,战士们高喊着:“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亲人!”还把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递给他们。很多战士见到慰问团到来都激动地哭了,这让奥登高娃特别感动,决心要为战士们献上最好听的歌。

        在朝鲜战场慰问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奥登高娃和慰问团成员每天白天都是乘坐大卡车奔走于各个战场,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表演,晚上就住在货运火车的车厢里。奥登高娃给志愿军战士们带去了《绣着鸽子的慰问袋》、《问候毛主席》等歌曲,每次演出都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在演出间隙,奥登高娃还跟朝鲜翻译学习了朝鲜民歌《洛东江边》等歌曲。有一次,当她用朝鲜语唱起“洛东江边的垂杨柳,低垂的柳枝轻悠悠,她要缠住无情岁月,不再让它向前奔流……”台下的朝鲜人民军战土都沸腾了,能歌善舞的小伙子们随着歌声跳起了朝鲜族舞蹈,场面激动人心。

     

      《敖包相会》受到热烈欢迎

     

      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奥登高娃唱了一辈子。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歌曲《敖包相会》就是片中的插曲。据玛拉沁夫回忆,当年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修改后,又拿给影片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通福根据蒙古族民歌《韩秀英》改编创作了这首歌曲。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湖四海。

        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译制为蒙古语时,奥登高娃成为《敖包相会》蒙古语演唱者的最佳人选。1953年,电影拍摄完成后,奥登高娃来到长春录制了蒙古语版的《敖包相会》。之后,奥登高娃开始在各种演出中演唱这首歌,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首歌也成为她的成名曲和代表作。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奥登高娃有了一批忠实的歌迷。从事歌唱事业几十年,每次到牧区演出,当地的蒙古族老乡都要拉着她的手,让她演唱这首经久不衰的歌曲。

     

        为传承民族艺术奉献终身

     

      60多年来,奥登高娃走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江南北,曾演出2000多场,演唱了多个民族、多种语言的歌曲500多首。其中代表作有《敖包相会》、《牧羊曲》、《鹿花马》、《满打满算数上哥哥你好》、《金彦日玛》、《绣着鸽子的慰问袋》、《幸福的孩子》、《问候毛主席》等。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时,她已经录制了10多张唱片。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创作了《接羔员》、《红旗在飘扬》、《毛主席走遍全国》等歌曲。1958年,奥登高娃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并成为内蒙古音乐协会荣誉理事、内蒙古文学艺术联合会荣誉委员,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1988年,奥登高娃光荣离休了,2002年,被授予鄂温克旗荣誉公民称号。

      60多年的艺术生涯让奥登高娃阅尽繁华,已是耄耋之年的她至今仍钟爱着歌唱事业。她说,自己要为传承民族文化奉献终身。   

               (作者:内蒙古日报社《北方新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人物剪影)奥登高娃:用歌声传播文化
  •   

      81岁的蒙古族著名女歌唱家奥登高娃,是歌曲《敖包相会》的首唱者,她最早用蒙古语演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在60多年的艺术道路上,奥登高娃用自己的歌声将蒙古族音乐文化传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

     

      丑小鸭变成小有名气的独唱演员

     

        1928年,奥登高娃出生在库伦旗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家庭,从小她就能歌善舞,表现出超群的艺术天赋。1947年,19岁的奥登高娃到内蒙古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文工团(今内蒙古歌舞团)工作。当时的内蒙古文工团以来自延安的一批文艺工作者为骨干,汇集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优秀演员。初出茅庐的奥登高娃稚气未脱,长着一脸的青春痘,是团里不折不扣的丑小鸭。

      当时,组织决定分流一批军政大学学员到卫生系统工作,一直想从医的奥登高娃也被划分到这个群体中,她身边的朋友觉得极富音乐天赋的她离开文工团太可惜了,就鼓励她一定要在欢送晚会上给大家唱首歌。在朋友的劝说下,在欢送晚会上,奥登高娃登台演唱了两首蒙古族民歌,结果博得了满堂彩。时任内蒙古文工团团长的周戈在晚会后极力挽留奥登高娃,于是奥登高娃继续留在了文工团,成为了一名独唱演员。

      1963年,奥登高娃成为内蒙古第一个考入党中央音乐学院的蒙古族学生。在党中央音乐学院,奥登高娃学习到了许多艺术专业理论知识,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学成归来的奥登高娃成了团里小有名气的独唱演员。

     

      59年前的珍贵记忆

     

      在奥登高娃的家中,至今仍珍藏着一份发黄的请柬,这是1950年由党中央政府发出的请柬,写着邀请奥登高娃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庆典晚宴,落款为毛泽东。回忆起59年前的那场晚宴,奥登高娃至今激动不已。

      1950年国庆,奥登高娃作为内蒙古代表团的成员进京参加了庆典活动。930日晚,北京饭店举行了盛大的鸡尾酒晚宴,宴请参加国庆庆典的来宾。宴会开始后不久,毛主席亲临会场,人群顿时欢腾起来。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招呼奥登高娃到身边,跟她说:“走,咱们代表内蒙古代表团给主席敬酒去。”说完,端着酒杯领她走到毛主席身边。乌兰夫和奥登高娃给毛主席敬了酒,乌兰夫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我们内蒙古著名的歌手。”毛主席连忙说:“哦,好好!”还亲切地跟她握手。见到毛主席,奥登高娃特别激动,毛主席的领袖风范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随后几天,奥登高娃参加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庆祝活动。在北京体育馆,奥登高娃演唱了《幸福的孩子》等歌曲。在天津音乐学院演唱时,她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大家围着她问长问短,观众们都对蒙古族音乐充满了好奇。奥登高娃成为了一个文化传播的使者,将蒙古族悠扬动听的音乐带给全国人民。

     

      战场上的百灵鸟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全国各个省区都组织慰问团赴朝慰问,内蒙古歌舞团也随内蒙古慰问团赴朝。当时,奥登高娃因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刚刚做了手术,但是听说要去慰问志愿军战士,她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奥登高娃记得当年刚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境内,志愿军战士就在路边欢迎他们,战士们高喊着:“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亲人!”还把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递给他们。很多战士见到慰问团到来都激动地哭了,这让奥登高娃特别感动,决心要为战士们献上最好听的歌。

        在朝鲜战场慰问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奥登高娃和慰问团成员每天白天都是乘坐大卡车奔走于各个战场,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表演,晚上就住在货运火车的车厢里。奥登高娃给志愿军战士们带去了《绣着鸽子的慰问袋》、《问候毛主席》等歌曲,每次演出都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在演出间隙,奥登高娃还跟朝鲜翻译学习了朝鲜民歌《洛东江边》等歌曲。有一次,当她用朝鲜语唱起“洛东江边的垂杨柳,低垂的柳枝轻悠悠,她要缠住无情岁月,不再让它向前奔流……”台下的朝鲜人民军战土都沸腾了,能歌善舞的小伙子们随着歌声跳起了朝鲜族舞蹈,场面激动人心。

     

      《敖包相会》受到热烈欢迎

     

      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奥登高娃唱了一辈子。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歌曲《敖包相会》就是片中的插曲。据玛拉沁夫回忆,当年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修改后,又拿给影片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通福根据蒙古族民歌《韩秀英》改编创作了这首歌曲。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湖四海。

        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译制为蒙古语时,奥登高娃成为《敖包相会》蒙古语演唱者的最佳人选。1953年,电影拍摄完成后,奥登高娃来到长春录制了蒙古语版的《敖包相会》。之后,奥登高娃开始在各种演出中演唱这首歌,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首歌也成为她的成名曲和代表作。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奥登高娃有了一批忠实的歌迷。从事歌唱事业几十年,每次到牧区演出,当地的蒙古族老乡都要拉着她的手,让她演唱这首经久不衰的歌曲。

     

        为传承民族艺术奉献终身

     

      60多年来,奥登高娃走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江南北,曾演出2000多场,演唱了多个民族、多种语言的歌曲500多首。其中代表作有《敖包相会》、《牧羊曲》、《鹿花马》、《满打满算数上哥哥你好》、《金彦日玛》、《绣着鸽子的慰问袋》、《幸福的孩子》、《问候毛主席》等。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时,她已经录制了10多张唱片。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创作了《接羔员》、《红旗在飘扬》、《毛主席走遍全国》等歌曲。1958年,奥登高娃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并成为内蒙古音乐协会荣誉理事、内蒙古文学艺术联合会荣誉委员,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1988年,奥登高娃光荣离休了,2002年,被授予鄂温克旗荣誉公民称号。

      60多年的艺术生涯让奥登高娃阅尽繁华,已是耄耋之年的她至今仍钟爱着歌唱事业。她说,自己要为传承民族文化奉献终身。   

               (作者:内蒙古日报社《北方新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