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六期
  • (文化博览)国名由来
  •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全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在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下游,总面积14.76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孟加拉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有大小河流230多条;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900余人。其国名由来有两种解释:

    一是该国因国内的主要民族为孟加拉人而得名。据说,帕德玛河以南的冲积平原是古代孟加人的故乡。1352年,伊里亚斯·沙建立了一个统一王国,自称孟加拉苏丹。据说,过去的统治者曾在低洼地区建有许多又高又宽的护堤,在梵文里称其为阿里。“孟加拉”的名称即由“孟加”加上“拉”(“阿里”的变音)组成。

    二是据《往世书》记载,钱德拉族国王巴利有5个儿子,分别建立各自的王国,其中温格王国位于帕德玛河南岸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之间。12世纪时,其西部地区叫“拉拉”,后演变成“拉尔”。“温格”和“拉尔”合在一起,组成了“崩格拉尔”。穆斯林统治孟加拉后,按其读音习惯,称“崩伽尔”或“崩伽拉”。英国入侵后,讹传为今名“孟加拉”。

    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孟加拉地区曾数次建立过独立国家,版图一度包括现印度西孟加拉、比哈尔等邦。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本来是一个国家,16世纪已发展成次大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8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19世纪后半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国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326,东巴宣布独立。197217,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西、东、南临海,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其国名源于印度河。

    印度原称婆罗多,婆罗多为印度古籍《往世书》传说中著名的国王,曾统治过大片的土地。“婆罗多”这一名称来历非常久远,印度教徒很早使用它称呼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大海之间的南亚次大陆。而“印度”得名于现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印度最初即指印度河流域,梵文以sindhu(信毒)一词表示“江河”、“海洋”,后来才发展到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整个南亚次大陆,到印巴分治以后就单指目前印度这个国家了。

    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后来罗马人把这个词修改为“印度斯”,英国人则叫它“印度”。在中国史籍中,南亚次大陆被泛称为印度。《史记》和《汉书》中称“身毒”,《唐高僧传》称其为“贤豆”,《后汉书》、《宋史》称之为“天竺”。印度一词为唐代高僧玄奘首创,他在《大唐西域记》中曰:“祥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清代《坤舆图说》称之为“印第亚”,显然是从英语India一词直译而来。

    公元前4世纪,印度已形成统一的国家。16世纪开始,葡萄牙统治者侵入后,法、英相继而来。160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成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从事商业剥削,并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立一些据点。1849年,英国占领了印度全境。1947年,按英国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印(印度)巴(巴基斯坦)分治。同年8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126,成立印度共和国。

                                      (作者: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文化博览)国名由来
  •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全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在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下游,总面积14.76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孟加拉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有大小河流230多条;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900余人。其国名由来有两种解释:

    一是该国因国内的主要民族为孟加拉人而得名。据说,帕德玛河以南的冲积平原是古代孟加人的故乡。1352年,伊里亚斯·沙建立了一个统一王国,自称孟加拉苏丹。据说,过去的统治者曾在低洼地区建有许多又高又宽的护堤,在梵文里称其为阿里。“孟加拉”的名称即由“孟加”加上“拉”(“阿里”的变音)组成。

    二是据《往世书》记载,钱德拉族国王巴利有5个儿子,分别建立各自的王国,其中温格王国位于帕德玛河南岸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之间。12世纪时,其西部地区叫“拉拉”,后演变成“拉尔”。“温格”和“拉尔”合在一起,组成了“崩格拉尔”。穆斯林统治孟加拉后,按其读音习惯,称“崩伽尔”或“崩伽拉”。英国入侵后,讹传为今名“孟加拉”。

    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孟加拉地区曾数次建立过独立国家,版图一度包括现印度西孟加拉、比哈尔等邦。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本来是一个国家,16世纪已发展成次大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8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19世纪后半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国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326,东巴宣布独立。197217,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西、东、南临海,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其国名源于印度河。

    印度原称婆罗多,婆罗多为印度古籍《往世书》传说中著名的国王,曾统治过大片的土地。“婆罗多”这一名称来历非常久远,印度教徒很早使用它称呼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大海之间的南亚次大陆。而“印度”得名于现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印度最初即指印度河流域,梵文以sindhu(信毒)一词表示“江河”、“海洋”,后来才发展到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整个南亚次大陆,到印巴分治以后就单指目前印度这个国家了。

    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后来罗马人把这个词修改为“印度斯”,英国人则叫它“印度”。在中国史籍中,南亚次大陆被泛称为印度。《史记》和《汉书》中称“身毒”,《唐高僧传》称其为“贤豆”,《后汉书》、《宋史》称之为“天竺”。印度一词为唐代高僧玄奘首创,他在《大唐西域记》中曰:“祥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清代《坤舆图说》称之为“印第亚”,显然是从英语India一词直译而来。

    公元前4世纪,印度已形成统一的国家。16世纪开始,葡萄牙统治者侵入后,法、英相继而来。160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成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从事商业剥削,并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立一些据点。1849年,英国占领了印度全境。1947年,按英国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印(印度)巴(巴基斯坦)分治。同年8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126,成立印度共和国。

                                      (作者: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