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1年  /  第五期

第五期

  • (史海钩沉)中央红军长征在定边(连载)
  •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至今已经75年。其中,党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已有76年。

    党中央红军当年在长征中所经过之处,以往人们已对其中的许多地方作了大量介绍和宣传,使得它们能够广为人知,乃至家喻户晓。但是,依然有少数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却至今鲜为人知。党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所经过的陕西省榆林市(原榆林地区)所属定边县,就是这样—个地方。

    一、19351016党中央红军进入定边县境内

    19351016,在陕西省定边县西南部的五股掌—带,突然出现一支部队,由于是在狭窄的山间道路上行军,所以队伍拉得很长,从头看不到尾。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支队伍就是长征中的党中央红军。

    此时,党中央红军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这是党中央红军自哈达铺起,为便于部队行动,缩小目标,增强战斗力,进行缩编后的名称。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党委书记张闻天,副司令员林彪,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杨尚昆。全支队下属第一、第二、第三共3个纵队,总计1万余人。

    党中央红军来到的陕甘地区,由于是高原和山地,道路崎岖狭窄,人烟稀少,村落很小,同时还有敌人不断围追堵截,所以部队根据行军、宿营和作战需要,多分为两路行动。“左路”由毛泽东率领,以第一纵队组成,多执行开路任务,具体由林彪、聂荣臻指挥;“右路”由彭德怀率领,以第二、第三纵队组成,具体由彭雪峰、李富春、叶剑英、邓发等指挥,多执行殿后任务。每路的人数3000多人。两路队伍分开行动时,有时平行并进,有时一前一后,中间保持一定距离。遇到大的行动和作战时,则合兵一起,共同行动。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多随左路行动,以便同毛泽东一起研究工作,实施党对整个红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党中央军委各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老同志、妇女、伤病人员和干部团,则随同右路行动。每天宿营时,毛泽东与彭德怀电报联系,通报敌情,确定行军路线,安排宿营地,部署两路的行军与作战。

    1010日党中央红军在甘肃省陇东地区的镇原县三岔镇遇到刘志丹派来的几名陕北红军联络人员之后,党中央红军在前往陕北的途程中,便有了熟悉这一带情况的向导,同时也便于他们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随时同所经地区的群众取得联系。

    至于他们之所以要经过环县和定边县地带,则是因部队多次绕行的缘故。本来,在到达甘肃彭阳城(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带或镇原县三岔镇时,可或经庆阳县、合水县方向,或经庆阳县以北方向,行500余里,即约经一星期时间,就可进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下寺湾镇(其时属安塞县,后改属甘泉县)或吴起镇。可是,由于敌军在正面的严重阻拦,加之红军不愿与敌军纠缠和打硬仗,以保存革命力量,所以就不得不一再绕行,直至进到环县西北,才转而东行,进入陕西定边县西南,接着再往吴起镇和下寺湾镇。这样,党中央红军便在绕了一个大湾子、时间推迟约半月之后,方抵达当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南部中心——下寺湾一带,并于其附近的象鼻子湾村同西北红军主力会师。

    这天,党中央红军进入的陕西省定边县,该县北部与内蒙古为邻,西与宁夏接壤,南与甘肃交界,东接靖边县和保安县(今称志丹县)。党中央红军此时和随后接连三四天经过的地域,就位于该县南部山区,范围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今刘峁塬乡、张崾崄乡、左崾崄乡、铁边城镇、乱石头川区及所属许多村庄。其时,定边县的广大地域已属红色区域和游击区,成立有定边县革命委员会,驻地在今吴起镇北20里的凤凰寺。

    当天上午来到此地的党中央红军,只是一部分,即陕甘支队的“左路”。他们是在离开甘肃省环县北部的耿湾村后,向北而行,到达这里的。右路则在其东南30余里的另一条路上行动。

    五股掌一带与耿湾相距1015里。这里因有东川河、安川河、缪沟河、高台沟河等几条山沟和河流,状如手掌,故名五股掌。当地有一村庄就叫五股掌村,今属定边县刘峁塬乡管辖。另有桥儿沟、黑城岔等村庄,分属陕西省定边县和甘肃省环县所辖。在此,部队决定不再继续向北,而是折转东行,分两路平行前进。一路从桥儿沟村东,登上陡峭的阳山塬,在罗庞塬一带行动;一路沿罗庞塬之南的陕甘界河——缪河(亦称缪沟河)行动。前者,人数较少,居高临下,担任侧翼掩护任务;后者人数较多,位于谷中,系大队人马,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也在该路。两路相距有数里。

    在河谷中行军的部队,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前进,道路时在河的左边,时在右边,且崎岖不平。谷中的水,有的地方是苦水,人畜不能饮用,有的红军战士因口渴难耐,误饮后不幸中毒身亡,令大家非常悲痛。中午在环县吴台村吃饭,该村人因不了解党中央红军大都跑了。不过,与该村相邻的定边县罗庞塬乡马庙湾村农民马生骏等几个年轻人,则大胆跑来该村,目睹党中央红军当时的情景。马庙湾村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他们受到西北红军的影响较多,且该村已属革命根据地边缘地带。

    当日下午,该路部队又经环县耿家河、定边县前山和张山、环县慕油坊村,进至定边县张崾崄乡木瓜城一带。部队决定在此宿营。这天行程60里。在塬上行军的部队,经沙塬、马塬、罗庞塬、贾二塬等地,晚间也到木瓜城宿营,他们所经之地都属定边县罗庞塬乡管辖。时已深秋,冷风飕飕,木瓜城地处山沟,相对暖和点,这对于身着单衣、疲惫不堪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要稍微好受一些。

    木瓜城是一座古城堡,东西、南北各长300余米,据称因附近有“木瓜塬”而得名,建于北宋与西夏相争年代,有1000余年历史。此时已破败不堪,仅余东边少部分土城墙残垣。遗址位于定边县张崾崄乡冯阳庄村西500米处,南为甘肃环县四合塬乡城子台村。当晚,毛泽东通过电报告知彭德怀一纵队行军和宿营于“木瓜城一带”等情况,并提出支队近日部署。毛泽东的保卫人员袁林、一纵队秘书童小鹏都讲到当晚宿营于木瓜城,但未谈及具体情况。由于红军甩开追敌,此地周围又无敌军和国民党势力,所以他们在这里安然度过一个寂静的夜晚。

    党中央红军虽处在极度的艰难困苦之中,但仍不忘对群众随时做宣传工作。这天他们在经过环县慕油坊村时,在那里给富户放羊的定边县张崾崄乡王塬畔村农民王建福,只有17岁,原来就受到西北红军的影响,此时又听到党中央红军的宣传,当即决定参加红军。这是党中央红军入陕后吸收的第一个陕北籍战士。

    该日,右路从甘肃省环县高达1774米的老爷山(也称东老爷山、兴隆山)宿营处出发,经天桥等地,进入庆阳县北境(今华池县西北)的高山与深谷地带。他们在此也分作两路,一路经东崾岘、王掌子等地;一路经显神庙梁、艾蒿掌沟、陶岔等地,晚间均抵达陕西省定边县左崾崄乡(后改称“白马崾崄乡”)铁角城村一带宿营。当日行程60里。

    铁角城也是宋夏相争时建立的一座城池,同样经历1000余年风雨,此时已残破。近旁有一村庄,即铁角城村,居民10多户。晚间部队大都在这一带的山湾里避风露营和住在几孔破窑洞里,有少部分在其南的甘肃省章桥附近村庄宿营。不过,驻地一带已属西北根据地范围,当地红军、游击队曾多次过往,所以群众对党中央红军极为热情,在食宿方面给以许多帮助。对此,第三纵队政委邓发曾留有深刻印象。定边县铁角城村农民董生宝、田秀英等,曾目睹指战员们经过这里的情形。

    至此,党中央红军的左路和右路,都于当日顺利进入陕西省定边县境内。党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长征行》一书中写道:“经过连续几天以急行军速度的兼程行军,16日陕甘支队左右两路,均甩掉敌人,进入陕北境内。”木瓜城和铁角城两地,都位于定边县南部,距定边县城有240250里之遥,两地一在西,一在东,相距30余里。

    当时,定边县城尚被敌军占据,但木瓜城和铁角城两地已属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范围,附近一些地方如张崾崄、左崾崄、白马崾崄、王塬畔等地,建立有乡、村红色政权。但是,由于这里是根据地的边缘,加之当地党组织和红色政权都不知道党中央红军会来这里,而党中央红军也不知道这里已是苏区,且部队的行动又很秘密和神速,所以双方未建立联系。

    党中央红军分两路在这里行动的情况,不久即为国民党军方侦知。1020,蒋介石和张学良共同署名发出的《关于“围剿”陕甘支队于陕北地区的部署》中称:“查毛、彭股匪经我各追剿部队连日痛剿,己势蹙力疲,经黑城岔附近向北逃窜,冀与刘、徐股匪合股作最后之挣扎。”这里指的就是毛泽东所率左路的行踪,其中黑城岔紧邻五股掌、桥儿狗一带。111,国民党在一份通报中称:“毛泽东、彭德怀股匪主力由陕甘边区铁角城、吴起镇向保安方向移动中。”这里所说“陕甘边区铁角城”,正是彭德怀所率右路经过之地。至于“由吴起镇向保安县方向移动”,则是合兵一路的行动。

    二、1017党中央红军在定边县境内翻越子午岭继续东进

    党中央红军进入定边县后,沿途所经之地都属三边高原,海拔高度14001700米。这里大块的平坦塬地较少,多是支离破碎的沟壑地带,黄土层深厚,塬高沟深,道路崎岖狭窄,人烟稀少,交通非常不便。有不少村庄位于山塬间地势稍低而狭窄的“崾崄”附近,以便于耕作和人畜往来通行,但饮水颇困难,有的仅靠储集雨水。 

    当日,左路经定边县张崾崄乡背梁、张塬畔、路塬伙场等村庄,盘旋而上,异常吃力。中午在该乡的周小掌村吃饭。午后,尾追的敌军赶到,红军后卫部队在木瓜城以东高山阻击,敌军被打退。张塬畔村农民张德乐、张德江,在土涧子岭放羊,亲眼看到党中央红军通过和打败敌军的情景。这天,敌军的飞机也出动,在周小掌村扔下几颗炸弹,妄图阻拦红军前进。

    毛泽东等及随行人员,于午后经张崾崄乡蔡涧等地,自西而东,翻越纵贯南北、高大雄伟的子午岭山脉。该山脉的大部分地段位于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带,但在定边县南部则不是那样,而是由东至西,折转向北,伸入县境,南北绵延数十里,与东西横亘的陕北最高山脉白于山交汇。因此,这一带有许多很高的山。如子午岭的钻天岭,海拔高度1770米;毛泽东等通过的“分水岭”,海拔高度也很高。其北数十里的白于山最高峰——魏梁,海拔1904米,系陕北最高峰。张崾崄乡和左崾崄乡两乡的驻地,也在子午岭山脉上,一南一北,相隔30余里。当时,在“分水岭”上有石碑,碑文内容称:这里是陕、甘两省的分界线云。据此,毛泽东以为此岭的西边属甘肃省,东边属陕西省,并向随行人员讲了一番话:说下了此山,我们便进入长征中的第11个省——陕西省了。由此,毛泽东便把党中央红军入陕的时间误为17日,即由16日推后了一天。后来,许多人沿袭毛泽东的说法,认定党中央红军入陕的时间是1017日,而不是16日。其实,此时这一带的子午岭,两侧都属陕西省定边县管辖,包括毛泽东16日晚上宿营的木瓜城等地在内。其岭东,属左崾崄乡辖;岭西,属张崾崄乡辖。至于旧时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已不得而知。

    当晚,毛泽东等逶迤下山后,经邢河等村庄,宿营于左崾崄乡牛圈圪坨村。行程60里。晚间他向彭德怀发电报,告知宿营于“牛圈圪坨一带”和当日左路的行军与战斗情况。该村位于一山窝,地势稍低,大概因善养牛而得名。当时只住7户人。毛泽东具体住何家,不详。1934年,国民党军队在此驻扎一个营,红军游击队与敌军作过战。此时,该村及周围地带都已无敌军,属于红色区域。一纵队司令部和直属队,则驻扎在附近的左崾崄。该村地处高山,居高临下,有利于指挥部队在这一带行军,且可监视周围的敌军动向。

    右路于这天经铁角城东北的二道峁、七道峁、八道峁、姚赵崾崄等地,不停登攀,不久在铁山峁、墩儿梁一带翻越子午岭山脉。墩儿梁有古代烽火台。其南不远的长城,据考是“秦昭王长城”的一段。右路接着经贺渠等村庄,进入二道河上游,晚间于毛泽东在电报中提到的“史家河、阎家崾崄”及以西地域村庄宿营,具体村名不详。经查地图,当有阎崾崄、方西沟、史阎涧等村庄。当地群众亦称,红军曾在这些村庄宿营。右路这天行动的地域,基本都在左崾崄乡境内。当地群众对党中央红军态度均很热诚。

    这天,右路在行军中遭到尾追之敌攻击。部队在与追敌发生激战中,一颗子弹向叶剑英飞来,幸亏彭德怀眼疾手快,一把将其拉低才幸免于难。对此,叶剑英一直铭记在怀,多次讲给他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听,说在铁角城附近彭德怀救了他一命。当日,敌军的飞机也赶来轰炸,有几名红军战士不幸牺牲,当地群众后来将他们掩埋在贺渠村,立有“红军碑”,以志纪念。

    鉴于尾追之敌很快赶来,小股骑兵不时猖狂出击,大队骑兵则相隔20里在后推进,且残酷杀害掉队红军战士和伤病员。当晚,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提出于19日在“铁边城以东地域”给敌军以有力打击的作战计划,并对部队作了部署。据此,一纵队杨成武部奉命“诱敌”,当日先行至铁边城附近,示形于敌,接着向南行动,引诱尾追之敌军跟进。是日晚,该部宿营于庙沟。

    当日两路队伍行色匆匆,时有战斗,亦未同当地红色政权取得联系。

    三、1018中共中央在定边县铁边城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本日,毛泽东等人从牛圈圪坨村出发,先向东北,经铁边城镇张户岔、田百户等村庄,进至头道川,然后折转向东南,沿文家砭、油寺等村庄前进。晚间,宿营于铁边城镇以东10里的张湾子村张廷杰家,现有标志。当日行程约50里。一纵队当天从左崾崄出发,进至定边县铁边城镇以东地域头道川张湾子至杨家庙台一线,行程60余里。按照原定作战计划,准备明日对尾追之敌实施截击。此日,左路的后卫部队在铁边城以西地域阎王砭一带曾遭追敌几次袭击。据邱会作回忆,一度时期军委机关曾被冲散,情况相当危急,毛泽东也遇到危险。后组织警卫连等抵御和部队通过破坏道路等法,阻滞敌人,情况方缓解,并保证了大队红军在前面的行军。

    这天,张户岔村农民张德元(后迁至白马崾崄乡齐弯子村居住)曾目睹左路通过该村的情景。后来,还收留一位倒在路旁、病得奄奄一息的湖南籍11岁红军战士王同来。经他搀扶到家,冒着随后被追击的国民党军队搜查的危险,藏了起来;后经全家人悉心照料,治愈其伤寒病,该战士遂逐渐恢复健康。他非常感激这一家人,将姓名也改了,叫做张明华,以志不忘。1936年红军西征时,于定边县罗崾崄兵站归队。

    铁边城镇当时属定边县,距县城240里,距吴起镇90里。这里也有古城堡,位于石捞川与头道川交汇处,东、西、南三面临水,东面依山,城池颇大,建造坚固,历经1000余年,至今保留较好。该城据称是西夏所建,有一名公主在此统兵据守,城中现尚存高大的“女儿坟”。后来,在此设过“定边军”。明时将这一重镇北移200余里,迁至今定边县城处,先后以“定边军”、“定边营”、“定边堡”等称之,直至清代设立定边县;而这里则更名为铁边城。由此可知,这里还是“定边”县名的诞生处。此时,铁边城里居住的人不多,基本荒芜。不过,这一带地势较为开阔,水源充足,有一些川地,附近村庄不少,人烟较多。国民党军队曾一度在此驻扎。此时已属红色区域的游击区,尚未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党中央红军经过这一带时,群众也很热情。铁边城镇于1942年划入吴起县,镇政府现驻于该城之内。

    本日,右路进至阎崾崄一带。接着,翻越山岭,经四河、刘泉沟等村庄,进入头道川附近,与一纵队靠拢,为原定19日作战做准备。一纵队杨成武部则从庙沟出发,继续南进诱敌。当晚,行至今陕甘边境南10多里的甘肃省华池县元城镇宿营。但是,敌军判断党中央红军的前进目的地是吴起镇,所以没有尾随该部进入党中央红军预设作战地域。

    当晚8时,彭德怀致电毛泽东,说根据敌情变化和地形等条件,原定作战计划需推迟,拟另择时机予敌以打击。毛泽东未有不同意见。

    党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领导人自1016日进入定边县南部这一新的地域以来,发现在近两三天的行军中,除后边有跟来的敌军追击外,两路红军行动的前方、左方、右方,均无敌军,也无国民党的各级政权与民团,且人民群众对待红军的态度都很热情,这种情况与此前行经地区有明显不同。据此,党中央领导人张闻天判断:这里即使未进入根据地,也离根据地极近了。他认为,长征到此行将结束,而进入苏区的事已提到日程上。面对新的情况,党中央必须及早为计,做好思想准备,以防各种问题出现。因此,他提出召开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讨论,使大家统一认识,适应新局面的需要。

    会议于当晚在定边县铁边城镇东10多里的张湾子村举行,史称“铁边城会议”。这是中共中央进入陕北以来举行的第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会上,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等先后讲话,博古出席会议。林彪、聂荣臻、杨尚昆、李维汉、贾拓夫等列席。周恩来因病未到。

    张闻天在讲话中谈到,党中央红军的长征,到此基本结束,新的任务已提到日程上。接着,他提出,鉴于敌军的“围剿”迫近,到达根据地后,我们当前的任务应该是“巩固和扩大苏区”,而绝不能“放手休息”。他特别提到,要搞好同陕北苏区领导人和陕北红军的团结。毛泽东就军事行动方面,谈了近期计划。王稼祥也在会上发言。经讨论,获得一致认识。

    这次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后来,中共中央和党中央红军进入西北革命根据地之后,尽管当时对王明、博古推行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政治上尚未清算,且在工作中也有一定反映,但各项工作基本还是做得好的,没有出现特别重大的失误,更没有演成如同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后那样的不团结和分裂局面。这些,与此次会议的召开有很大关系。当然,从根据地广大军民来说,由于有刘志丹等人的多年教育和影响,也都能够胸怀坦荡,忠心耿耿,顾全大局,任劳任怨,注重于投入新的斗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

    当日,毛泽东等人曾听取政治部汇报,知道两路红军同当地红色政权和武装力量仍未接上头,大家不免感到焦急。(未完,待续)

    (作者:原内蒙古《实践》杂志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中央红军长征在定边(连载)
  •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至今已经75年。其中,党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已有76年。

    党中央红军当年在长征中所经过之处,以往人们已对其中的许多地方作了大量介绍和宣传,使得它们能够广为人知,乃至家喻户晓。但是,依然有少数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却至今鲜为人知。党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所经过的陕西省榆林市(原榆林地区)所属定边县,就是这样—个地方。

    一、19351016党中央红军进入定边县境内

    19351016,在陕西省定边县西南部的五股掌—带,突然出现一支部队,由于是在狭窄的山间道路上行军,所以队伍拉得很长,从头看不到尾。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支队伍就是长征中的党中央红军。

    此时,党中央红军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这是党中央红军自哈达铺起,为便于部队行动,缩小目标,增强战斗力,进行缩编后的名称。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党委书记张闻天,副司令员林彪,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杨尚昆。全支队下属第一、第二、第三共3个纵队,总计1万余人。

    党中央红军来到的陕甘地区,由于是高原和山地,道路崎岖狭窄,人烟稀少,村落很小,同时还有敌人不断围追堵截,所以部队根据行军、宿营和作战需要,多分为两路行动。“左路”由毛泽东率领,以第一纵队组成,多执行开路任务,具体由林彪、聂荣臻指挥;“右路”由彭德怀率领,以第二、第三纵队组成,具体由彭雪峰、李富春、叶剑英、邓发等指挥,多执行殿后任务。每路的人数3000多人。两路队伍分开行动时,有时平行并进,有时一前一后,中间保持一定距离。遇到大的行动和作战时,则合兵一起,共同行动。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多随左路行动,以便同毛泽东一起研究工作,实施党对整个红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党中央军委各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老同志、妇女、伤病人员和干部团,则随同右路行动。每天宿营时,毛泽东与彭德怀电报联系,通报敌情,确定行军路线,安排宿营地,部署两路的行军与作战。

    1010日党中央红军在甘肃省陇东地区的镇原县三岔镇遇到刘志丹派来的几名陕北红军联络人员之后,党中央红军在前往陕北的途程中,便有了熟悉这一带情况的向导,同时也便于他们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随时同所经地区的群众取得联系。

    至于他们之所以要经过环县和定边县地带,则是因部队多次绕行的缘故。本来,在到达甘肃彭阳城(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带或镇原县三岔镇时,可或经庆阳县、合水县方向,或经庆阳县以北方向,行500余里,即约经一星期时间,就可进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下寺湾镇(其时属安塞县,后改属甘泉县)或吴起镇。可是,由于敌军在正面的严重阻拦,加之红军不愿与敌军纠缠和打硬仗,以保存革命力量,所以就不得不一再绕行,直至进到环县西北,才转而东行,进入陕西定边县西南,接着再往吴起镇和下寺湾镇。这样,党中央红军便在绕了一个大湾子、时间推迟约半月之后,方抵达当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南部中心——下寺湾一带,并于其附近的象鼻子湾村同西北红军主力会师。

    这天,党中央红军进入的陕西省定边县,该县北部与内蒙古为邻,西与宁夏接壤,南与甘肃交界,东接靖边县和保安县(今称志丹县)。党中央红军此时和随后接连三四天经过的地域,就位于该县南部山区,范围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今刘峁塬乡、张崾崄乡、左崾崄乡、铁边城镇、乱石头川区及所属许多村庄。其时,定边县的广大地域已属红色区域和游击区,成立有定边县革命委员会,驻地在今吴起镇北20里的凤凰寺。

    当天上午来到此地的党中央红军,只是一部分,即陕甘支队的“左路”。他们是在离开甘肃省环县北部的耿湾村后,向北而行,到达这里的。右路则在其东南30余里的另一条路上行动。

    五股掌一带与耿湾相距1015里。这里因有东川河、安川河、缪沟河、高台沟河等几条山沟和河流,状如手掌,故名五股掌。当地有一村庄就叫五股掌村,今属定边县刘峁塬乡管辖。另有桥儿沟、黑城岔等村庄,分属陕西省定边县和甘肃省环县所辖。在此,部队决定不再继续向北,而是折转东行,分两路平行前进。一路从桥儿沟村东,登上陡峭的阳山塬,在罗庞塬一带行动;一路沿罗庞塬之南的陕甘界河——缪河(亦称缪沟河)行动。前者,人数较少,居高临下,担任侧翼掩护任务;后者人数较多,位于谷中,系大队人马,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也在该路。两路相距有数里。

    在河谷中行军的部队,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前进,道路时在河的左边,时在右边,且崎岖不平。谷中的水,有的地方是苦水,人畜不能饮用,有的红军战士因口渴难耐,误饮后不幸中毒身亡,令大家非常悲痛。中午在环县吴台村吃饭,该村人因不了解党中央红军大都跑了。不过,与该村相邻的定边县罗庞塬乡马庙湾村农民马生骏等几个年轻人,则大胆跑来该村,目睹党中央红军当时的情景。马庙湾村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他们受到西北红军的影响较多,且该村已属革命根据地边缘地带。

    当日下午,该路部队又经环县耿家河、定边县前山和张山、环县慕油坊村,进至定边县张崾崄乡木瓜城一带。部队决定在此宿营。这天行程60里。在塬上行军的部队,经沙塬、马塬、罗庞塬、贾二塬等地,晚间也到木瓜城宿营,他们所经之地都属定边县罗庞塬乡管辖。时已深秋,冷风飕飕,木瓜城地处山沟,相对暖和点,这对于身着单衣、疲惫不堪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要稍微好受一些。

    木瓜城是一座古城堡,东西、南北各长300余米,据称因附近有“木瓜塬”而得名,建于北宋与西夏相争年代,有1000余年历史。此时已破败不堪,仅余东边少部分土城墙残垣。遗址位于定边县张崾崄乡冯阳庄村西500米处,南为甘肃环县四合塬乡城子台村。当晚,毛泽东通过电报告知彭德怀一纵队行军和宿营于“木瓜城一带”等情况,并提出支队近日部署。毛泽东的保卫人员袁林、一纵队秘书童小鹏都讲到当晚宿营于木瓜城,但未谈及具体情况。由于红军甩开追敌,此地周围又无敌军和国民党势力,所以他们在这里安然度过一个寂静的夜晚。

    党中央红军虽处在极度的艰难困苦之中,但仍不忘对群众随时做宣传工作。这天他们在经过环县慕油坊村时,在那里给富户放羊的定边县张崾崄乡王塬畔村农民王建福,只有17岁,原来就受到西北红军的影响,此时又听到党中央红军的宣传,当即决定参加红军。这是党中央红军入陕后吸收的第一个陕北籍战士。

    该日,右路从甘肃省环县高达1774米的老爷山(也称东老爷山、兴隆山)宿营处出发,经天桥等地,进入庆阳县北境(今华池县西北)的高山与深谷地带。他们在此也分作两路,一路经东崾岘、王掌子等地;一路经显神庙梁、艾蒿掌沟、陶岔等地,晚间均抵达陕西省定边县左崾崄乡(后改称“白马崾崄乡”)铁角城村一带宿营。当日行程60里。

    铁角城也是宋夏相争时建立的一座城池,同样经历1000余年风雨,此时已残破。近旁有一村庄,即铁角城村,居民10多户。晚间部队大都在这一带的山湾里避风露营和住在几孔破窑洞里,有少部分在其南的甘肃省章桥附近村庄宿营。不过,驻地一带已属西北根据地范围,当地红军、游击队曾多次过往,所以群众对党中央红军极为热情,在食宿方面给以许多帮助。对此,第三纵队政委邓发曾留有深刻印象。定边县铁角城村农民董生宝、田秀英等,曾目睹指战员们经过这里的情形。

    至此,党中央红军的左路和右路,都于当日顺利进入陕西省定边县境内。党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长征行》一书中写道:“经过连续几天以急行军速度的兼程行军,16日陕甘支队左右两路,均甩掉敌人,进入陕北境内。”木瓜城和铁角城两地,都位于定边县南部,距定边县城有240250里之遥,两地一在西,一在东,相距30余里。

    当时,定边县城尚被敌军占据,但木瓜城和铁角城两地已属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范围,附近一些地方如张崾崄、左崾崄、白马崾崄、王塬畔等地,建立有乡、村红色政权。但是,由于这里是根据地的边缘,加之当地党组织和红色政权都不知道党中央红军会来这里,而党中央红军也不知道这里已是苏区,且部队的行动又很秘密和神速,所以双方未建立联系。

    党中央红军分两路在这里行动的情况,不久即为国民党军方侦知。1020,蒋介石和张学良共同署名发出的《关于“围剿”陕甘支队于陕北地区的部署》中称:“查毛、彭股匪经我各追剿部队连日痛剿,己势蹙力疲,经黑城岔附近向北逃窜,冀与刘、徐股匪合股作最后之挣扎。”这里指的就是毛泽东所率左路的行踪,其中黑城岔紧邻五股掌、桥儿狗一带。111,国民党在一份通报中称:“毛泽东、彭德怀股匪主力由陕甘边区铁角城、吴起镇向保安方向移动中。”这里所说“陕甘边区铁角城”,正是彭德怀所率右路经过之地。至于“由吴起镇向保安县方向移动”,则是合兵一路的行动。

    二、1017党中央红军在定边县境内翻越子午岭继续东进

    党中央红军进入定边县后,沿途所经之地都属三边高原,海拔高度14001700米。这里大块的平坦塬地较少,多是支离破碎的沟壑地带,黄土层深厚,塬高沟深,道路崎岖狭窄,人烟稀少,交通非常不便。有不少村庄位于山塬间地势稍低而狭窄的“崾崄”附近,以便于耕作和人畜往来通行,但饮水颇困难,有的仅靠储集雨水。 

    当日,左路经定边县张崾崄乡背梁、张塬畔、路塬伙场等村庄,盘旋而上,异常吃力。中午在该乡的周小掌村吃饭。午后,尾追的敌军赶到,红军后卫部队在木瓜城以东高山阻击,敌军被打退。张塬畔村农民张德乐、张德江,在土涧子岭放羊,亲眼看到党中央红军通过和打败敌军的情景。这天,敌军的飞机也出动,在周小掌村扔下几颗炸弹,妄图阻拦红军前进。

    毛泽东等及随行人员,于午后经张崾崄乡蔡涧等地,自西而东,翻越纵贯南北、高大雄伟的子午岭山脉。该山脉的大部分地段位于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带,但在定边县南部则不是那样,而是由东至西,折转向北,伸入县境,南北绵延数十里,与东西横亘的陕北最高山脉白于山交汇。因此,这一带有许多很高的山。如子午岭的钻天岭,海拔高度1770米;毛泽东等通过的“分水岭”,海拔高度也很高。其北数十里的白于山最高峰——魏梁,海拔1904米,系陕北最高峰。张崾崄乡和左崾崄乡两乡的驻地,也在子午岭山脉上,一南一北,相隔30余里。当时,在“分水岭”上有石碑,碑文内容称:这里是陕、甘两省的分界线云。据此,毛泽东以为此岭的西边属甘肃省,东边属陕西省,并向随行人员讲了一番话:说下了此山,我们便进入长征中的第11个省——陕西省了。由此,毛泽东便把党中央红军入陕的时间误为17日,即由16日推后了一天。后来,许多人沿袭毛泽东的说法,认定党中央红军入陕的时间是1017日,而不是16日。其实,此时这一带的子午岭,两侧都属陕西省定边县管辖,包括毛泽东16日晚上宿营的木瓜城等地在内。其岭东,属左崾崄乡辖;岭西,属张崾崄乡辖。至于旧时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已不得而知。

    当晚,毛泽东等逶迤下山后,经邢河等村庄,宿营于左崾崄乡牛圈圪坨村。行程60里。晚间他向彭德怀发电报,告知宿营于“牛圈圪坨一带”和当日左路的行军与战斗情况。该村位于一山窝,地势稍低,大概因善养牛而得名。当时只住7户人。毛泽东具体住何家,不详。1934年,国民党军队在此驻扎一个营,红军游击队与敌军作过战。此时,该村及周围地带都已无敌军,属于红色区域。一纵队司令部和直属队,则驻扎在附近的左崾崄。该村地处高山,居高临下,有利于指挥部队在这一带行军,且可监视周围的敌军动向。

    右路于这天经铁角城东北的二道峁、七道峁、八道峁、姚赵崾崄等地,不停登攀,不久在铁山峁、墩儿梁一带翻越子午岭山脉。墩儿梁有古代烽火台。其南不远的长城,据考是“秦昭王长城”的一段。右路接着经贺渠等村庄,进入二道河上游,晚间于毛泽东在电报中提到的“史家河、阎家崾崄”及以西地域村庄宿营,具体村名不详。经查地图,当有阎崾崄、方西沟、史阎涧等村庄。当地群众亦称,红军曾在这些村庄宿营。右路这天行动的地域,基本都在左崾崄乡境内。当地群众对党中央红军态度均很热诚。

    这天,右路在行军中遭到尾追之敌攻击。部队在与追敌发生激战中,一颗子弹向叶剑英飞来,幸亏彭德怀眼疾手快,一把将其拉低才幸免于难。对此,叶剑英一直铭记在怀,多次讲给他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听,说在铁角城附近彭德怀救了他一命。当日,敌军的飞机也赶来轰炸,有几名红军战士不幸牺牲,当地群众后来将他们掩埋在贺渠村,立有“红军碑”,以志纪念。

    鉴于尾追之敌很快赶来,小股骑兵不时猖狂出击,大队骑兵则相隔20里在后推进,且残酷杀害掉队红军战士和伤病员。当晚,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提出于19日在“铁边城以东地域”给敌军以有力打击的作战计划,并对部队作了部署。据此,一纵队杨成武部奉命“诱敌”,当日先行至铁边城附近,示形于敌,接着向南行动,引诱尾追之敌军跟进。是日晚,该部宿营于庙沟。

    当日两路队伍行色匆匆,时有战斗,亦未同当地红色政权取得联系。

    三、1018中共中央在定边县铁边城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本日,毛泽东等人从牛圈圪坨村出发,先向东北,经铁边城镇张户岔、田百户等村庄,进至头道川,然后折转向东南,沿文家砭、油寺等村庄前进。晚间,宿营于铁边城镇以东10里的张湾子村张廷杰家,现有标志。当日行程约50里。一纵队当天从左崾崄出发,进至定边县铁边城镇以东地域头道川张湾子至杨家庙台一线,行程60余里。按照原定作战计划,准备明日对尾追之敌实施截击。此日,左路的后卫部队在铁边城以西地域阎王砭一带曾遭追敌几次袭击。据邱会作回忆,一度时期军委机关曾被冲散,情况相当危急,毛泽东也遇到危险。后组织警卫连等抵御和部队通过破坏道路等法,阻滞敌人,情况方缓解,并保证了大队红军在前面的行军。

    这天,张户岔村农民张德元(后迁至白马崾崄乡齐弯子村居住)曾目睹左路通过该村的情景。后来,还收留一位倒在路旁、病得奄奄一息的湖南籍11岁红军战士王同来。经他搀扶到家,冒着随后被追击的国民党军队搜查的危险,藏了起来;后经全家人悉心照料,治愈其伤寒病,该战士遂逐渐恢复健康。他非常感激这一家人,将姓名也改了,叫做张明华,以志不忘。1936年红军西征时,于定边县罗崾崄兵站归队。

    铁边城镇当时属定边县,距县城240里,距吴起镇90里。这里也有古城堡,位于石捞川与头道川交汇处,东、西、南三面临水,东面依山,城池颇大,建造坚固,历经1000余年,至今保留较好。该城据称是西夏所建,有一名公主在此统兵据守,城中现尚存高大的“女儿坟”。后来,在此设过“定边军”。明时将这一重镇北移200余里,迁至今定边县城处,先后以“定边军”、“定边营”、“定边堡”等称之,直至清代设立定边县;而这里则更名为铁边城。由此可知,这里还是“定边”县名的诞生处。此时,铁边城里居住的人不多,基本荒芜。不过,这一带地势较为开阔,水源充足,有一些川地,附近村庄不少,人烟较多。国民党军队曾一度在此驻扎。此时已属红色区域的游击区,尚未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党中央红军经过这一带时,群众也很热情。铁边城镇于1942年划入吴起县,镇政府现驻于该城之内。

    本日,右路进至阎崾崄一带。接着,翻越山岭,经四河、刘泉沟等村庄,进入头道川附近,与一纵队靠拢,为原定19日作战做准备。一纵队杨成武部则从庙沟出发,继续南进诱敌。当晚,行至今陕甘边境南10多里的甘肃省华池县元城镇宿营。但是,敌军判断党中央红军的前进目的地是吴起镇,所以没有尾随该部进入党中央红军预设作战地域。

    当晚8时,彭德怀致电毛泽东,说根据敌情变化和地形等条件,原定作战计划需推迟,拟另择时机予敌以打击。毛泽东未有不同意见。

    党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领导人自1016日进入定边县南部这一新的地域以来,发现在近两三天的行军中,除后边有跟来的敌军追击外,两路红军行动的前方、左方、右方,均无敌军,也无国民党的各级政权与民团,且人民群众对待红军的态度都很热情,这种情况与此前行经地区有明显不同。据此,党中央领导人张闻天判断:这里即使未进入根据地,也离根据地极近了。他认为,长征到此行将结束,而进入苏区的事已提到日程上。面对新的情况,党中央必须及早为计,做好思想准备,以防各种问题出现。因此,他提出召开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讨论,使大家统一认识,适应新局面的需要。

    会议于当晚在定边县铁边城镇东10多里的张湾子村举行,史称“铁边城会议”。这是中共中央进入陕北以来举行的第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会上,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等先后讲话,博古出席会议。林彪、聂荣臻、杨尚昆、李维汉、贾拓夫等列席。周恩来因病未到。

    张闻天在讲话中谈到,党中央红军的长征,到此基本结束,新的任务已提到日程上。接着,他提出,鉴于敌军的“围剿”迫近,到达根据地后,我们当前的任务应该是“巩固和扩大苏区”,而绝不能“放手休息”。他特别提到,要搞好同陕北苏区领导人和陕北红军的团结。毛泽东就军事行动方面,谈了近期计划。王稼祥也在会上发言。经讨论,获得一致认识。

    这次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后来,中共中央和党中央红军进入西北革命根据地之后,尽管当时对王明、博古推行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政治上尚未清算,且在工作中也有一定反映,但各项工作基本还是做得好的,没有出现特别重大的失误,更没有演成如同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后那样的不团结和分裂局面。这些,与此次会议的召开有很大关系。当然,从根据地广大军民来说,由于有刘志丹等人的多年教育和影响,也都能够胸怀坦荡,忠心耿耿,顾全大局,任劳任怨,注重于投入新的斗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

    当日,毛泽东等人曾听取政治部汇报,知道两路红军同当地红色政权和武装力量仍未接上头,大家不免感到焦急。(未完,待续)

    (作者:原内蒙古《实践》杂志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