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1年  /  第五期

第五期

  • (盟市园地)『乌兰察布』地名之来历
  • 乌兰察布市的前身是乌兰察布盟,为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级行政区域的专用名称。这一名称起源于清朝初期的会盟制度。清代乌兰察布盟属理藩院统辖,绥远将军衙署节制,对所属四部(四子部、乌拉特部、茂明安部、喀尔喀右翼部)六旗(四子部落旗,乌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旗,喀尔喀右翼〈达尔罕贝勒旗〉)进行监督和调节。这一名称从清代康熙年间一直沿用到今。

    “乌兰”蒙古语“红色”之意,“察布”蒙古语“山的两翼高地”之意,“盟”是蒙古语“楚古拉干”(聚会)的汉译词。

    《绥远通志稿》(卷1下册)称:“四子王旗、喀尔喀右翼旗、茂明安旗、乌喇特前、中、后三旗,六旗共组一盟,并由清廷指定以乌兰察布为每年会盟之地。盖其地有河,名乌兰察布,因以河名呼其地,以地名呼其盟。实则河名乌兰察布,而地名乌湖克图也。”

    乌兰察布盟会盟之地是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以北120里处的乌兰察布河畔,属四子王旗境,今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白彦敖包行政村一带,与《绥远通志稿》“地名乌湖克图”的记载非常吻合。乌湖克图系蒙古语,意为“有油脂”,蒙古语称石英石为乌湖克朝鲁(直译:油脂石),因白彦敖包山坡上至今还有两块乳白色巨石(石英石),所以当地人就称该地为乌湖克图(汉译为“有石英石的地方”)。登上耸立的白彦敖包山顶,向南眺望,蜿蜒流淌的乌兰察布河依然如旧,数十里外的七座山峰(当年六旗和盟府各有一祭祀的敖包)挺立在杜尔伯特草原南端。

    当时,为了纪念乌兰察布盟首次会盟,在距白彦敖包东四华里处,建有一座铁塔,铁塔中部镌刻有满蒙两种文字塔记(塔记失传)。纪念塔毁于1952年,现仅存其遗址,当地人们至今仍称此地为塔地。

    (乌兰察布市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盟市园地)『乌兰察布』地名之来历
  • 乌兰察布市的前身是乌兰察布盟,为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级行政区域的专用名称。这一名称起源于清朝初期的会盟制度。清代乌兰察布盟属理藩院统辖,绥远将军衙署节制,对所属四部(四子部、乌拉特部、茂明安部、喀尔喀右翼部)六旗(四子部落旗,乌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旗,喀尔喀右翼〈达尔罕贝勒旗〉)进行监督和调节。这一名称从清代康熙年间一直沿用到今。

    “乌兰”蒙古语“红色”之意,“察布”蒙古语“山的两翼高地”之意,“盟”是蒙古语“楚古拉干”(聚会)的汉译词。

    《绥远通志稿》(卷1下册)称:“四子王旗、喀尔喀右翼旗、茂明安旗、乌喇特前、中、后三旗,六旗共组一盟,并由清廷指定以乌兰察布为每年会盟之地。盖其地有河,名乌兰察布,因以河名呼其地,以地名呼其盟。实则河名乌兰察布,而地名乌湖克图也。”

    乌兰察布盟会盟之地是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以北120里处的乌兰察布河畔,属四子王旗境,今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白彦敖包行政村一带,与《绥远通志稿》“地名乌湖克图”的记载非常吻合。乌湖克图系蒙古语,意为“有油脂”,蒙古语称石英石为乌湖克朝鲁(直译:油脂石),因白彦敖包山坡上至今还有两块乳白色巨石(石英石),所以当地人就称该地为乌湖克图(汉译为“有石英石的地方”)。登上耸立的白彦敖包山顶,向南眺望,蜿蜒流淌的乌兰察布河依然如旧,数十里外的七座山峰(当年六旗和盟府各有一祭祀的敖包)挺立在杜尔伯特草原南端。

    当时,为了纪念乌兰察布盟首次会盟,在距白彦敖包东四华里处,建有一座铁塔,铁塔中部镌刻有满蒙两种文字塔记(塔记失传)。纪念塔毁于1952年,现仅存其遗址,当地人们至今仍称此地为塔地。

    (乌兰察布市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