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1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工作研究】浅谈新时代年鉴编纂工作的新特点
  • 发布时间:2023-02-10
  • 来源:
  • 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的文献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修志编鉴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是综合汇集各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重要信息的资料工具书,是对外交流、推介、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

    新世纪以来,年鉴的编写工作尤为重要。一方面,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历史性、现实性很强的工作,年鉴不仅能够及时总结、记载过去,把珍贵的史料留给后人,而且能够借助年鉴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科学预测未来,指导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年鉴忠实记录了全国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各省区市、县、乡镇、各行业的变化和发展,是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实见证与写照。这20年来,各地区年鉴自成系列、体例严谨、资料详实、基本内容连续可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年鉴编纂的新变化

    进入2021年以来,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成绩的新时代,年鉴的编纂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

    在内容上凸显“年见”,紧密贴合社会生活

    年鉴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筛子,一个资料的过滤器和整合机。一年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经过它的筛选、过滤和加工整合,人们可以轻松、便捷地从中获得实用、权威的有效信息,这便是年鉴的功能。新时代的年鉴事业,不仅是地方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

    年鉴是以一方事物的发展变化为记述对象的,各种事物总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年复一年,前后相继,连续不断。尤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年鉴不仅应当与当地新变化相符合,还更应凸显国家政策的变化,凸显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力求“年编”“年出”,才有希望“年见”,实现“硬任务软着陆”,发挥其年度资料性文献的权威作用。

    在框架上进行创新,展现地域发展特色

    要做到及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年鉴框架结构的调整,做到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时代发展变化,使年鉴具备实用价值。要学会用独到的眼光分析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创造性地设置新的类目、分目和条目,不断拓展信息的覆盖范围。在内容选取上,保证地域特色突出,要具备全局眼光,使入编内容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既能反映当地发展全貌,又凸显地域特色。尤其是有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可以打破形式逻辑的领属关系作升格处理。

    要注重创新年鉴框架设计,跟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脚步,尤其是要凸显地域功能品质的提高,关注当地产业升级、新兴业态产生、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等新内容。年鉴要常编常新,通过不断创新框架,做到形式新、内容新以及两者有机统一。

    年鉴编写要做到条目选编凸显地方年度特色

    条目是年鉴内容的表现主体,其年度变化性决定年鉴新颖性。条目选编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条目的可读性、实用性和存史价值。条目选编凸显地方年度特色应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根据地方年度特色,及时创新选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条目的设立,各地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情况、新事和新问题,年鉴条目选编要做到适时体现地方年度动态性,按照选题标准,每卷年鉴都应筛选、设立一批从条文到释文全新的条目,取代原有的部分条目,通过条目的新陈代谢实现年鉴的常编常新。二是在对待稳定设立的条目时,要做到同一主题逐年更新内容,即条目标题不变,内容大部更新,使年鉴内容资料既具有新颖性又具有连续性,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年鉴编纂工作的新挑战

    2016年12月22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2016年12月22日印发《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至今已整整过去了5年。目前《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仍在全国各地贯彻落实,年鉴事业依规依章加快推进。但是,年鉴编纂工作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地方年鉴的覆盖率仍然不高,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虽然也有相关部门负责相应的工作,但仍然难以做到逐年编纂和公开出版二是在县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年鉴的编纂覆盖率也较低三是年鉴编纂的人才紧缺,各级地方政府年鉴编纂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人才队伍断档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年鉴的编纂工作,为此,我们应当及时调整,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解决好年鉴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年鉴编纂资金稳定

    个别地方政府对年鉴编纂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财政上给予的支持也不够,甚至没有专项拨款和专职人员编写年鉴。有的地方政府虽然有年度财政专项拨款,但存在着拨款不能及时到位,年鉴不能及时出版的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应当从根源上意识到年鉴编纂工作的重要性,要从行政等方面对年鉴编纂工作进行相应的支持,制定符合当地的年鉴编纂政令,在财政上予以足够的支持,真正做到年鉴编纂有保障、有依据、有支持。

    提高质量意识,规范年鉴审核工作

    有的地方存在着年鉴不送出版社专业编审,年底就安排草率印发,堪鉴堪存的资政价值不高。有的地方对年鉴编纂工作不够重视,往往都是“加班”糊弄完成,年鉴的内插彩页宣传外包,对编纂内容、彩页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的内容把关不严。有的地方虽然比较重视年鉴的质量,但往往只重视面向中高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而面向大众市场,尤其是面向读者市场投放却相当不足。因此,必须提升年鉴编纂工作中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组织专职人员和专业人士进行年鉴编纂,并且对年鉴的设计、出版、印刷等工作也要严格把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为地市级年鉴评审把关,地市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为市区旗县级年鉴评审把关。此外,还必须重视年鉴面向大众市场,真正做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地方年鉴编纂专业团队

    人才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年鉴编纂工作的质量。尤其是目前各地普遍存在人才青黄不接,老一辈年鉴编写人员思想僵化,不能接受新事物,新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对年鉴编纂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因此,要注重提升人才水平,吸收各方面优秀人才进入到年鉴编纂的队伍中来,做到人才队伍及时更新换代,保障年鉴编纂顺利进行。

    21世纪以来,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年鉴编纂工作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年鉴编写工作的重要性,各地政府才能采取相应的政策对年鉴编写工作进行支持。年鉴编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络,及时调整编纂框架和条目,适时吸收新事物、新现象。年鉴编纂不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各地对外展示、对外交流的需要,是充分体现当地发展的窗口。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从政策上保障,从财政上支持,做好年鉴编纂工作,使之围绕需求、紧贴需求、服务需求,突出资政、育人职能作用发挥,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撰稿  高雁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工作研究】浅谈新时代年鉴编纂工作的新特点
  • 发布时间:2023-02-10
  • 来源:
  • 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的文献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修志编鉴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是综合汇集各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重要信息的资料工具书,是对外交流、推介、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

    新世纪以来,年鉴的编写工作尤为重要。一方面,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历史性、现实性很强的工作,年鉴不仅能够及时总结、记载过去,把珍贵的史料留给后人,而且能够借助年鉴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科学预测未来,指导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年鉴忠实记录了全国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各省区市、县、乡镇、各行业的变化和发展,是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实见证与写照。这20年来,各地区年鉴自成系列、体例严谨、资料详实、基本内容连续可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年鉴编纂的新变化

    进入2021年以来,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成绩的新时代,年鉴的编纂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

    在内容上凸显“年见”,紧密贴合社会生活

    年鉴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筛子,一个资料的过滤器和整合机。一年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经过它的筛选、过滤和加工整合,人们可以轻松、便捷地从中获得实用、权威的有效信息,这便是年鉴的功能。新时代的年鉴事业,不仅是地方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

    年鉴是以一方事物的发展变化为记述对象的,各种事物总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年复一年,前后相继,连续不断。尤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年鉴不仅应当与当地新变化相符合,还更应凸显国家政策的变化,凸显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力求“年编”“年出”,才有希望“年见”,实现“硬任务软着陆”,发挥其年度资料性文献的权威作用。

    在框架上进行创新,展现地域发展特色

    要做到及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年鉴框架结构的调整,做到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时代发展变化,使年鉴具备实用价值。要学会用独到的眼光分析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创造性地设置新的类目、分目和条目,不断拓展信息的覆盖范围。在内容选取上,保证地域特色突出,要具备全局眼光,使入编内容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既能反映当地发展全貌,又凸显地域特色。尤其是有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可以打破形式逻辑的领属关系作升格处理。

    要注重创新年鉴框架设计,跟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脚步,尤其是要凸显地域功能品质的提高,关注当地产业升级、新兴业态产生、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等新内容。年鉴要常编常新,通过不断创新框架,做到形式新、内容新以及两者有机统一。

    年鉴编写要做到条目选编凸显地方年度特色

    条目是年鉴内容的表现主体,其年度变化性决定年鉴新颖性。条目选编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条目的可读性、实用性和存史价值。条目选编凸显地方年度特色应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根据地方年度特色,及时创新选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条目的设立,各地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情况、新事和新问题,年鉴条目选编要做到适时体现地方年度动态性,按照选题标准,每卷年鉴都应筛选、设立一批从条文到释文全新的条目,取代原有的部分条目,通过条目的新陈代谢实现年鉴的常编常新。二是在对待稳定设立的条目时,要做到同一主题逐年更新内容,即条目标题不变,内容大部更新,使年鉴内容资料既具有新颖性又具有连续性,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年鉴编纂工作的新挑战

    2016年12月22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2016年12月22日印发《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至今已整整过去了5年。目前《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仍在全国各地贯彻落实,年鉴事业依规依章加快推进。但是,年鉴编纂工作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地方年鉴的覆盖率仍然不高,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虽然也有相关部门负责相应的工作,但仍然难以做到逐年编纂和公开出版二是在县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年鉴的编纂覆盖率也较低三是年鉴编纂的人才紧缺,各级地方政府年鉴编纂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人才队伍断档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年鉴的编纂工作,为此,我们应当及时调整,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解决好年鉴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年鉴编纂资金稳定

    个别地方政府对年鉴编纂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财政上给予的支持也不够,甚至没有专项拨款和专职人员编写年鉴。有的地方政府虽然有年度财政专项拨款,但存在着拨款不能及时到位,年鉴不能及时出版的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应当从根源上意识到年鉴编纂工作的重要性,要从行政等方面对年鉴编纂工作进行相应的支持,制定符合当地的年鉴编纂政令,在财政上予以足够的支持,真正做到年鉴编纂有保障、有依据、有支持。

    提高质量意识,规范年鉴审核工作

    有的地方存在着年鉴不送出版社专业编审,年底就安排草率印发,堪鉴堪存的资政价值不高。有的地方对年鉴编纂工作不够重视,往往都是“加班”糊弄完成,年鉴的内插彩页宣传外包,对编纂内容、彩页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的内容把关不严。有的地方虽然比较重视年鉴的质量,但往往只重视面向中高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而面向大众市场,尤其是面向读者市场投放却相当不足。因此,必须提升年鉴编纂工作中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组织专职人员和专业人士进行年鉴编纂,并且对年鉴的设计、出版、印刷等工作也要严格把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为地市级年鉴评审把关,地市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为市区旗县级年鉴评审把关。此外,还必须重视年鉴面向大众市场,真正做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地方年鉴编纂专业团队

    人才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年鉴编纂工作的质量。尤其是目前各地普遍存在人才青黄不接,老一辈年鉴编写人员思想僵化,不能接受新事物,新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对年鉴编纂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因此,要注重提升人才水平,吸收各方面优秀人才进入到年鉴编纂的队伍中来,做到人才队伍及时更新换代,保障年鉴编纂顺利进行。

    21世纪以来,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年鉴编纂工作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年鉴编写工作的重要性,各地政府才能采取相应的政策对年鉴编写工作进行支持。年鉴编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络,及时调整编纂框架和条目,适时吸收新事物、新现象。年鉴编纂不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各地对外展示、对外交流的需要,是充分体现当地发展的窗口。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从政策上保障,从财政上支持,做好年鉴编纂工作,使之围绕需求、紧贴需求、服务需求,突出资政、育人职能作用发挥,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撰稿  高雁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