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1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工作研究】第二轮修志回顾及经验教训 ——以《赤峰市志(1991—2014)》为例
  • 发布时间:2023-02-10
  • 来源:
  • 2020年12月,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的要求《赤峰市志1991—2014》及所属旗县区的二轮修志工作全部完成。回顾和总结修志历程及修志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是志书编修的有力保障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赤峰二轮修志的实践证明,志书编修的推动力源于顶层,来自于领导重视。只有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体制的力量,自上而下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编修,并为修志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编修热情,营造浓厚的修志氛围,从而保证志书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

    健全工作机构,解决修志的“硬件”设施。人们常说“修志工作千难万难,领导重视就不难”。地方志属于服务性软实力部门,必须争取领导重视。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03〕38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第二届新方志的编纂工作。赤峰市地方志办公室将此文件向所属旗县区进行了转发,并将文件提请分管的市领导进行审阅。文件还未审批,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暴发,为配合全市的中心工作,避免人员聚集,《赤峰市志》编修工作未能启动。其实即使没有“非典”疫情暴发,还会有其他影响全市工作的突发事件,不能因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停止编修。而就在同期,松山区、红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等旗区相继启动了二轮志书的编修工作,未受“非典”疫情的影响。2009年,上述4个旗区志书初稿编修完成,进行初审之际,市地方志办公室向市领导提请启动市志编修工作。而恰在此时,局部事业单位改革,市地方志办公室被整合到市档案馆,成为档案馆的一个内设科室,在经费、人员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启动二轮市志编修已成奢望。2012年6月,市地方志办公室被重新划归到市政府办公室。2014年,在全市所有旗县区均已启动二轮志书的紧迫形势下,赤峰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决定正式启动《赤峰市志》编修工作。为保证志书编修的科学运行,市政府邀请全市史志、档案、文化、高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主持召开编修论证会。经过讨论,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赤峰市地域广阔、历史文化厚重,续修二轮志书非常必要。但必须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充足的财力做保证。市政府采纳了专家的建议,做出“充实人员,划拨专项经费予以保障”的科学决策。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作机构,是修志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个机构不仅是一个编辑部门,还是一个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要从体制和机构上担负起组织管理、组织编修、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职能和职责。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市政府令市地志办招聘人才。市地志办本着“文字功底深厚、熟悉市情、史志业务精通”的原则,经多方打探考察,在全市挑选了15名史志专家,与市地志办人员组成“《赤峰市志》编辑部”。针对人员多、办公场地小的实际,市政府经多方协调,在市林业局借用10间办公室,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桌椅等,实现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全部落实到位。

    召开启动大会,营造浓厚的修志氛围。营造浓厚的修志氛围和良好的修志环境,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赤峰市志》编纂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2014年10月,市政府委托市地志办聘请全国地方志专家和赤峰市的史志专家,召集全市140多个供稿单位包括旗县区的主要负责人、供稿人共计300余人,召开为期3天的《赤峰市志》启动动员暨编纂工作培训会。在动员大会上,分管地方志的常务副市长作动员讲话,市政府领导与各单位负责人签订提供资料保证书。同时,市广播电视台、赤峰日报社等媒体以新闻头条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市政府办公室以悬挂标语、印发传单、在政府网站宣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公众宣传《地方志工作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规定》以及地方志的社会功能和编修地方志的重要意义,引导社会各界自觉投入到支持和参与修志工作中。赤峰市二轮修志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快发展,与各级领导积极推动和各供稿单位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市领导除亲自组织参加动员会、协调会、调度会,还帮助解决修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依法依规,压实主体责任。2017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签订地方志工作目标责任书的通知》内政办字〔2017〕26号,并派专人到赤峰市,分别由分管地方志工作的自治区副主席、赤峰市副市长签订关于“2020年底前完成综合志书、年鉴公开出版”“两全目标”的责任状。不久,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副市长与市直、中区直及各旗县区供稿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保证供稿质量、按时完成任务。由于各部门对修志的认识程度不同,必然存在修志工作进展和质量参差不齐。个别供稿单位主要领导仍然有对修志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支持不力的现象,从而导致上报稿件不及时,不按要求上报、应付差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府专门成立由督查室、地志办组成的督导组,以条例、规章为依据,以《责任状》为标准,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制约不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单位,解决了修志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收到良好效果。

    二、淬炼队伍、培养责任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内在动力

    志书编修覆盖面广、专业性强,修志周期多在5—8年,修志人员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冷板凳”。因此,培养一支过硬的修志队伍,是地方志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队伍素质提升上,作为市地方志办公室,不要局限于本室的编辑人员,而要统筹全市所有单位的供稿人员,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责任意识,增强凝聚力。在6年多的二轮志书编修过程中,全市形成了以各部门供稿人员为基础、室内编辑和聘用人员为中坚力量的修志队伍,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了“家和万事兴”。

    培养编辑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从事修志工作,要求修志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奉献精神。在修志培训会上,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彻会议的始终,目的是使编辑人员明确什么是地方志工作、什么是地方志事业、为什么要从事地方志工作及从事地方志工作的意义等,培养编辑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编修工作的最后阶段,个别编辑由于身体等原因遗憾地退出修志行列,但是留下的人始终秉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不计个人得失,经常“五加二”“白加黑”。在编修工作中,将精品意识贯彻始终,将质量建设放在第一位,将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贯穿于修志全过程,着力打造精品佳志。有了这种责任心、事业感,才能在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校对中,在历经煎熬中享受着修志的快乐。

    培养聘用人员的修志热情。地方志是“官书”,政府设立修志专门机构,组建修志专业队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素质的修志队伍,编修高质量的《赤峰市志》就无从谈起。第一轮修志走的是“众手成书”的路子,大兵团作战,众多参与修志的人员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新一届志书续修时,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修志骨干队伍,理论准备和资料准备也比过去更加充分完备,因此在多方参与的同时,实现专家修志的新体制。赤峰市地志办机构不健全,规格低(正科级)、在职人员少(2人),编修二轮志书的中坚力量主要是聘用的史志专家,如何提高他们的修志热情是修志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此,主编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特点,对承担的编纂篇目进行了科学分工,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点,从而提高修志的积极性。此外,还建立健全修志奖惩机制,对于完成工作快、质量高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消极怠工、工作不认真的则在审稿会上进行有针对的点评。为了更大地发挥聘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聘用工资与稿酬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这些举措的实行,调动起了聘用编辑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志中来。

    (三)培养供稿人员的尽心精神。供稿单位的志稿质量是修志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供稿人员提供的志稿质量的好坏,也决定了志书的质量。在动员会和培训会上,我们要求各单位提供供稿人的基本信息,并责成分管领导和不同章节具体供稿人,在搜集资料、撰写初稿、上报提交过程中,通过不断沟通联系,让大家明白修志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责任,谁供稿谁负责。因此,作为供稿人员多数能尽心尽力,有的主动上门请教,专稿反反复复修改多次,反反复复进行史实核对,反反复复进行补充完善资料,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志书出版后,将各单位供稿人、审稿人以列表的形式,列出单位、姓名,做到责任到人,永久记录。以二轮修志为平台,营造了方志工作法治化的社会氛围,提高了修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社会修志队伍也得到壮大,从而促进了部门志、乡镇志的编修。

    三、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编好志书的关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志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无论是启动前还是编修中,都应该做好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做到未雨绸缪。

    (一)严格标准,选好执行主编。主编是修志队伍的灵魂和中心,所有修志工作必须围绕着主编的意图开展,主编的能力高低、素质强弱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标准,选一名知识广博、视野开阔、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并且熟悉本区域地情的人员担任。《赤峰市志》之所以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编修任务,实现由全自治区修志进度后进到先进的大逆转,就在于选聘了一名好的主编,即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唐玉茹。她有着30多年的地方志工作经验,一轮修志时即担任编辑,她不仅方志业务精通、知识渊博、文笔精练,而且综合协调能力突出,能够与各位史志专家和供稿单位编辑沟通融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照顾各方面的实际和要求。主编在业务上宏观把握,在总纂工作中严抓环节管理、资料完善和篇目调整以及人员素质的综合提升,从而使市志编修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在编修过程中,实行志书质量主编负责制,充分尊重主编的意见和建议,让其真正发挥独特优势,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优质服务,使其有更宽泛的决定权,这些举措为加快志书编修进程,提高志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编修方案。志书的编修方案是修志的总体规划,而制定纲目相当于一个房屋的框架结构,只有搭起了框架,打牢了基础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赤峰地区实际,同时参照发达地区精品志书的篇目设计,在全市范围内邀请方志、党史、档案、文史、社科、高校等领域的十余名顶级专家,对方案和篇目进行研讨、制定。经过专家的充分酝酿、讨论,一致认为二轮续志力求体现当代方志的新成果、新理念、新视野,采用篇章节目体编写志书,以篇章横排门类,以节目作为记述事物的载体纵述史实,共设25卷355章,全书文字300万字。在责任编辑征稿和编辑过程中,根据各单位上报的稿件数量和质量,多次召开审稿会议,根据内容的多寡对篇目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其结构更加符合当地实际,突出了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

    (三)编印市志大纲和培训教材。全书的篇目设定经过数次的讨论论证,多方听取专家、市领导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按照篇章节目体正式确定下来。为使各供稿单位有抓手和具有可操作性,在篇章节目后面括注了供稿单位和上报稿件的字数。由于供稿编辑绝大多数第一次接触志书,对于志书的体例以及大事记、人物等的写法把握不准,大纲后附录了编纂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将常用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字词句用法作了说明。为使供稿编辑全面深入地掌握地方志编纂知识,了解地方志法规、规章和编纂程序以及述、记、志、传、图、表、录的写法,市地志办特聘请赤峰市地方志专家刘瑞祥共同合作编纂了《地方志编纂手册》,在二轮市志培训工作会议上,将其发送至每名参会者手中,使编修人员弄通资料整理编辑要点,为后来的资料收集和编辑上报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例会机制和严格的三审制度是志书质量的保证

    质量是志书的价值所在,质量好坏影响志书的使用流传。志书编修工程是百年工程,修志者一定要本着对历史和现实负责的态度,加深质量就是志书生命的认识,自觉树立精品名志意识,在实际编修工作中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组织召开专家例会,相互交流研讨。为开展好二轮市志编修工作,我们将例会制度贯穿始终。采取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由责任编辑向执行主编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安排和调整下一步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协调各单位供稿情况,确定督促重点单位。当编修工作进入到主编统稿后补充资料和修改阶段,主编每月组织召开23次修志工作调度会和志稿点评会,督促指导责任编辑加快进度,提高质量。例会制度解决了责任编辑遇到的征稿、补充资料、编纂过程中存在的棘手问题,经过大家讨论,能及时找到解决方案。主编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吃不准的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市政府编纂委员会反馈,由市政府领导出面协调解决。这种例会制度是志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志稿评审和出版打下基础。

    严格志稿评审程序,把好志书质量关。评审是审读者对志稿做出评价、判断和提出修改意见的过程,因此是确保和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因素,评审后的修改能否到位是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志评审、验收及出版规定》第六条规定“志稿实行初审、评审、终审验收三审制,依序逐级进行评议审核”。二轮市志初稿完成后,编辑部除向供稿单位征求意见外,专门组织召开由赤峰市退休的老领导、在职的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史志、档案、法律、保密等部门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大家对封面、署名、照片及文字说明、目录、正文及图表、文献辑存、编纂始末等充分发表意见。经过讨论,发现志书的照片选取、文字说明还有硬伤存在,如有的照片中人和名字对不上号,有的照片时间有误,还有的存在十八大后违纪违规的贪腐分子的照片,造成政治观点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修志周期长,前期选取的照片与送审时的变化未发觉或者是聘用的退休的老同志不清楚新出现的腐败分子。事实证明,这种对志稿的集中全会审,对志稿的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保密关全面审查,对于提升志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做法。领导、专家站位高,编辑人员以读者角度重新审视一次志稿,改进不足,对志书质量有很大的改进。初审后,主编及时召集责任编辑召开志稿分析会,将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讨论研究改正办法。按照程序,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召开了评审、终审会议,市志编辑部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经过终审验收,达到了出版标准。

    五、编修中的教训为三轮修志提供启示和反思

    编修地方志书是一个长远的工程。总结经验,可以使方志事业行稳致远吸取教训,能够加快补齐修志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为第三轮修志工作提供启示和决策参考,实现地方志事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修志队伍老化、单一化的问题,不利于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二轮修志中,很多专家级修志工作者已年迈,不能支撑长达几年的修志工作,造成修志队伍不稳定,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修志信息化发展迫切需要将修志队伍进行更新升级。在第三轮修志中,修志队伍必须着眼与上届修志人员的衔接,适当保留一些参与第二轮修志工作的老同志,但也要选调一些虽缺乏实践经验、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参与,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整体素质高且富有活力的续修队伍。这就需要吸纳年轻且对修志有兴趣的同志进入,但很多年轻人不愿修志,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社会修志氛围不浓厚,修志事宜仅在政府、小部分文化群体内传播,年轻人不了解修志工作。如何将有修志兴趣的年轻人吸引到修志事业中呢首先要加快修志学科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其次要加大修志的普及宣传,多开展公益讲座和学校讲座,同时建立健全按劳分配的薪酬体系建设,激发年轻人的参与热情。修志事业要与时俱进,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志环境。

    二轮修志中共性的“硬伤”问题依然顽固,掣肘了修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数据的错误和不协调、不一致问题

    在二轮修志中,主要存在表格中、表格与正文、卷与卷之间的数据矛盾。一是表格中横纵向之间存在矛盾、不平衡,分项和不等于总项,即将各年数据求和得出结果与累计数不一致。二是表格与正文之间的矛盾有些比较隐蔽。一般来说在表格的那一目会有和表格内容有关的表述,尤其是累计数,如若有矛盾一眼便能看出,但也有在节或者章下序中出现,也需要进行核对,消灭矛盾。三是正文与正文之间的矛盾较复杂。因为这些数据散落在全志的各个角落、字里行间,甚至跨了几卷,所以当核对到某一内容时需要把在其他卷中的相关内容找出来进行核对。造成数据差错的原因有一是数据报送口径不一致。以“农业卷”为例,表格中有些数据来自《统计年鉴》,有些数据则来自地区综合年鉴,有些则来自当年农业普查数据,所以口径不一致数据也会有差别,尤其是当年的普查数据会有变动。二是数据来源错误。志书中大多数据来自《统计年鉴》,在核对数据时发现《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本身有误,存在相加不平衡的错误。三是数据报送部门不同。如巴林右旗的国土面积是9837平方公里,《统计年鉴》也是这个数字,但是巴林右旗上报的数据则是1.03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在几个卷中都有涉及,这就需要我们与统计部门认真核对,哪一个数据才是正确的。对于以上问题,应该在凡例中做出规定,以统计部门为主,主管部门为辅,如出现不一致数据时,以统计部门为准。在市志的前期动员部署阶段,尤其是在对各供稿单位的稿件要求中,可以建议在使用数据时统一使用已上报给统计部门的数据,避免出现各种不同的数据。

    2.人物入志过于严苛和谨慎,有些应该入志的人物没有入志

    第二轮志书记述的是改革开放的历史,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形成了入志人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多元格局。在篇目结构上,方志为“百科全书”,第二轮志书人物志理应收入“百科人物”,即经济、政治、卫生、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都应收入。同时,《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退役军人部发〔2020〕1号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将服现役期间荣获个人二等功以上奖励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名录载入地方志”。因此,在第三轮修志中我们还应把军界人物纳入其中。而在现实中,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政府官员违法违纪的较多。有的志书中将有政绩的政府官员一律不入志,怕出政治问题有的在评审中即以定调,政府官员不得入志有的还规定将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实业家不入志,原因也是怕个人出问题有的干脆只设人物传,不设人物简介,在世的人物一律不入志。这种极端的做法,看似很“安全”,实则是犯了志书记述不全面、遗漏内容的错误。

    通过以上的回顾,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将为日后年鉴编纂、第三轮志书编修提供重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不断提升志书质量,是每一位方志工作者的深层的工作信仰与不竭的工作动力。撰稿  袁洪军  孙美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工作研究】第二轮修志回顾及经验教训 ——以《赤峰市志(1991—2014)》为例
  • 发布时间:2023-02-10
  • 来源:
  • 2020年12月,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的要求《赤峰市志1991—2014》及所属旗县区的二轮修志工作全部完成。回顾和总结修志历程及修志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是志书编修的有力保障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赤峰二轮修志的实践证明,志书编修的推动力源于顶层,来自于领导重视。只有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体制的力量,自上而下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编修,并为修志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编修热情,营造浓厚的修志氛围,从而保证志书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

    健全工作机构,解决修志的“硬件”设施。人们常说“修志工作千难万难,领导重视就不难”。地方志属于服务性软实力部门,必须争取领导重视。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03〕38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第二届新方志的编纂工作。赤峰市地方志办公室将此文件向所属旗县区进行了转发,并将文件提请分管的市领导进行审阅。文件还未审批,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暴发,为配合全市的中心工作,避免人员聚集,《赤峰市志》编修工作未能启动。其实即使没有“非典”疫情暴发,还会有其他影响全市工作的突发事件,不能因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停止编修。而就在同期,松山区、红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等旗区相继启动了二轮志书的编修工作,未受“非典”疫情的影响。2009年,上述4个旗区志书初稿编修完成,进行初审之际,市地方志办公室向市领导提请启动市志编修工作。而恰在此时,局部事业单位改革,市地方志办公室被整合到市档案馆,成为档案馆的一个内设科室,在经费、人员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启动二轮市志编修已成奢望。2012年6月,市地方志办公室被重新划归到市政府办公室。2014年,在全市所有旗县区均已启动二轮志书的紧迫形势下,赤峰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决定正式启动《赤峰市志》编修工作。为保证志书编修的科学运行,市政府邀请全市史志、档案、文化、高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主持召开编修论证会。经过讨论,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赤峰市地域广阔、历史文化厚重,续修二轮志书非常必要。但必须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充足的财力做保证。市政府采纳了专家的建议,做出“充实人员,划拨专项经费予以保障”的科学决策。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作机构,是修志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个机构不仅是一个编辑部门,还是一个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要从体制和机构上担负起组织管理、组织编修、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职能和职责。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市政府令市地志办招聘人才。市地志办本着“文字功底深厚、熟悉市情、史志业务精通”的原则,经多方打探考察,在全市挑选了15名史志专家,与市地志办人员组成“《赤峰市志》编辑部”。针对人员多、办公场地小的实际,市政府经多方协调,在市林业局借用10间办公室,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桌椅等,实现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全部落实到位。

    召开启动大会,营造浓厚的修志氛围。营造浓厚的修志氛围和良好的修志环境,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赤峰市志》编纂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2014年10月,市政府委托市地志办聘请全国地方志专家和赤峰市的史志专家,召集全市140多个供稿单位包括旗县区的主要负责人、供稿人共计300余人,召开为期3天的《赤峰市志》启动动员暨编纂工作培训会。在动员大会上,分管地方志的常务副市长作动员讲话,市政府领导与各单位负责人签订提供资料保证书。同时,市广播电视台、赤峰日报社等媒体以新闻头条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市政府办公室以悬挂标语、印发传单、在政府网站宣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公众宣传《地方志工作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规定》以及地方志的社会功能和编修地方志的重要意义,引导社会各界自觉投入到支持和参与修志工作中。赤峰市二轮修志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快发展,与各级领导积极推动和各供稿单位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市领导除亲自组织参加动员会、协调会、调度会,还帮助解决修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依法依规,压实主体责任。2017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签订地方志工作目标责任书的通知》内政办字〔2017〕26号,并派专人到赤峰市,分别由分管地方志工作的自治区副主席、赤峰市副市长签订关于“2020年底前完成综合志书、年鉴公开出版”“两全目标”的责任状。不久,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副市长与市直、中区直及各旗县区供稿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保证供稿质量、按时完成任务。由于各部门对修志的认识程度不同,必然存在修志工作进展和质量参差不齐。个别供稿单位主要领导仍然有对修志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支持不力的现象,从而导致上报稿件不及时,不按要求上报、应付差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府专门成立由督查室、地志办组成的督导组,以条例、规章为依据,以《责任状》为标准,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制约不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单位,解决了修志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收到良好效果。

    二、淬炼队伍、培养责任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内在动力

    志书编修覆盖面广、专业性强,修志周期多在5—8年,修志人员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冷板凳”。因此,培养一支过硬的修志队伍,是地方志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队伍素质提升上,作为市地方志办公室,不要局限于本室的编辑人员,而要统筹全市所有单位的供稿人员,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责任意识,增强凝聚力。在6年多的二轮志书编修过程中,全市形成了以各部门供稿人员为基础、室内编辑和聘用人员为中坚力量的修志队伍,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了“家和万事兴”。

    培养编辑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从事修志工作,要求修志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奉献精神。在修志培训会上,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彻会议的始终,目的是使编辑人员明确什么是地方志工作、什么是地方志事业、为什么要从事地方志工作及从事地方志工作的意义等,培养编辑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编修工作的最后阶段,个别编辑由于身体等原因遗憾地退出修志行列,但是留下的人始终秉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不计个人得失,经常“五加二”“白加黑”。在编修工作中,将精品意识贯彻始终,将质量建设放在第一位,将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贯穿于修志全过程,着力打造精品佳志。有了这种责任心、事业感,才能在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校对中,在历经煎熬中享受着修志的快乐。

    培养聘用人员的修志热情。地方志是“官书”,政府设立修志专门机构,组建修志专业队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素质的修志队伍,编修高质量的《赤峰市志》就无从谈起。第一轮修志走的是“众手成书”的路子,大兵团作战,众多参与修志的人员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新一届志书续修时,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修志骨干队伍,理论准备和资料准备也比过去更加充分完备,因此在多方参与的同时,实现专家修志的新体制。赤峰市地志办机构不健全,规格低(正科级)、在职人员少(2人),编修二轮志书的中坚力量主要是聘用的史志专家,如何提高他们的修志热情是修志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此,主编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特点,对承担的编纂篇目进行了科学分工,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点,从而提高修志的积极性。此外,还建立健全修志奖惩机制,对于完成工作快、质量高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消极怠工、工作不认真的则在审稿会上进行有针对的点评。为了更大地发挥聘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聘用工资与稿酬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这些举措的实行,调动起了聘用编辑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志中来。

    (三)培养供稿人员的尽心精神。供稿单位的志稿质量是修志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供稿人员提供的志稿质量的好坏,也决定了志书的质量。在动员会和培训会上,我们要求各单位提供供稿人的基本信息,并责成分管领导和不同章节具体供稿人,在搜集资料、撰写初稿、上报提交过程中,通过不断沟通联系,让大家明白修志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责任,谁供稿谁负责。因此,作为供稿人员多数能尽心尽力,有的主动上门请教,专稿反反复复修改多次,反反复复进行史实核对,反反复复进行补充完善资料,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志书出版后,将各单位供稿人、审稿人以列表的形式,列出单位、姓名,做到责任到人,永久记录。以二轮修志为平台,营造了方志工作法治化的社会氛围,提高了修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社会修志队伍也得到壮大,从而促进了部门志、乡镇志的编修。

    三、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编好志书的关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志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无论是启动前还是编修中,都应该做好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做到未雨绸缪。

    (一)严格标准,选好执行主编。主编是修志队伍的灵魂和中心,所有修志工作必须围绕着主编的意图开展,主编的能力高低、素质强弱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标准,选一名知识广博、视野开阔、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并且熟悉本区域地情的人员担任。《赤峰市志》之所以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编修任务,实现由全自治区修志进度后进到先进的大逆转,就在于选聘了一名好的主编,即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唐玉茹。她有着30多年的地方志工作经验,一轮修志时即担任编辑,她不仅方志业务精通、知识渊博、文笔精练,而且综合协调能力突出,能够与各位史志专家和供稿单位编辑沟通融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照顾各方面的实际和要求。主编在业务上宏观把握,在总纂工作中严抓环节管理、资料完善和篇目调整以及人员素质的综合提升,从而使市志编修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在编修过程中,实行志书质量主编负责制,充分尊重主编的意见和建议,让其真正发挥独特优势,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优质服务,使其有更宽泛的决定权,这些举措为加快志书编修进程,提高志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编修方案。志书的编修方案是修志的总体规划,而制定纲目相当于一个房屋的框架结构,只有搭起了框架,打牢了基础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赤峰地区实际,同时参照发达地区精品志书的篇目设计,在全市范围内邀请方志、党史、档案、文史、社科、高校等领域的十余名顶级专家,对方案和篇目进行研讨、制定。经过专家的充分酝酿、讨论,一致认为二轮续志力求体现当代方志的新成果、新理念、新视野,采用篇章节目体编写志书,以篇章横排门类,以节目作为记述事物的载体纵述史实,共设25卷355章,全书文字300万字。在责任编辑征稿和编辑过程中,根据各单位上报的稿件数量和质量,多次召开审稿会议,根据内容的多寡对篇目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其结构更加符合当地实际,突出了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

    (三)编印市志大纲和培训教材。全书的篇目设定经过数次的讨论论证,多方听取专家、市领导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按照篇章节目体正式确定下来。为使各供稿单位有抓手和具有可操作性,在篇章节目后面括注了供稿单位和上报稿件的字数。由于供稿编辑绝大多数第一次接触志书,对于志书的体例以及大事记、人物等的写法把握不准,大纲后附录了编纂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将常用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字词句用法作了说明。为使供稿编辑全面深入地掌握地方志编纂知识,了解地方志法规、规章和编纂程序以及述、记、志、传、图、表、录的写法,市地志办特聘请赤峰市地方志专家刘瑞祥共同合作编纂了《地方志编纂手册》,在二轮市志培训工作会议上,将其发送至每名参会者手中,使编修人员弄通资料整理编辑要点,为后来的资料收集和编辑上报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例会机制和严格的三审制度是志书质量的保证

    质量是志书的价值所在,质量好坏影响志书的使用流传。志书编修工程是百年工程,修志者一定要本着对历史和现实负责的态度,加深质量就是志书生命的认识,自觉树立精品名志意识,在实际编修工作中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组织召开专家例会,相互交流研讨。为开展好二轮市志编修工作,我们将例会制度贯穿始终。采取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由责任编辑向执行主编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安排和调整下一步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协调各单位供稿情况,确定督促重点单位。当编修工作进入到主编统稿后补充资料和修改阶段,主编每月组织召开23次修志工作调度会和志稿点评会,督促指导责任编辑加快进度,提高质量。例会制度解决了责任编辑遇到的征稿、补充资料、编纂过程中存在的棘手问题,经过大家讨论,能及时找到解决方案。主编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吃不准的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市政府编纂委员会反馈,由市政府领导出面协调解决。这种例会制度是志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志稿评审和出版打下基础。

    严格志稿评审程序,把好志书质量关。评审是审读者对志稿做出评价、判断和提出修改意见的过程,因此是确保和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因素,评审后的修改能否到位是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志评审、验收及出版规定》第六条规定“志稿实行初审、评审、终审验收三审制,依序逐级进行评议审核”。二轮市志初稿完成后,编辑部除向供稿单位征求意见外,专门组织召开由赤峰市退休的老领导、在职的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史志、档案、法律、保密等部门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大家对封面、署名、照片及文字说明、目录、正文及图表、文献辑存、编纂始末等充分发表意见。经过讨论,发现志书的照片选取、文字说明还有硬伤存在,如有的照片中人和名字对不上号,有的照片时间有误,还有的存在十八大后违纪违规的贪腐分子的照片,造成政治观点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修志周期长,前期选取的照片与送审时的变化未发觉或者是聘用的退休的老同志不清楚新出现的腐败分子。事实证明,这种对志稿的集中全会审,对志稿的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保密关全面审查,对于提升志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做法。领导、专家站位高,编辑人员以读者角度重新审视一次志稿,改进不足,对志书质量有很大的改进。初审后,主编及时召集责任编辑召开志稿分析会,将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讨论研究改正办法。按照程序,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召开了评审、终审会议,市志编辑部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经过终审验收,达到了出版标准。

    五、编修中的教训为三轮修志提供启示和反思

    编修地方志书是一个长远的工程。总结经验,可以使方志事业行稳致远吸取教训,能够加快补齐修志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为第三轮修志工作提供启示和决策参考,实现地方志事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修志队伍老化、单一化的问题,不利于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二轮修志中,很多专家级修志工作者已年迈,不能支撑长达几年的修志工作,造成修志队伍不稳定,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修志信息化发展迫切需要将修志队伍进行更新升级。在第三轮修志中,修志队伍必须着眼与上届修志人员的衔接,适当保留一些参与第二轮修志工作的老同志,但也要选调一些虽缺乏实践经验、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参与,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整体素质高且富有活力的续修队伍。这就需要吸纳年轻且对修志有兴趣的同志进入,但很多年轻人不愿修志,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社会修志氛围不浓厚,修志事宜仅在政府、小部分文化群体内传播,年轻人不了解修志工作。如何将有修志兴趣的年轻人吸引到修志事业中呢首先要加快修志学科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其次要加大修志的普及宣传,多开展公益讲座和学校讲座,同时建立健全按劳分配的薪酬体系建设,激发年轻人的参与热情。修志事业要与时俱进,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志环境。

    二轮修志中共性的“硬伤”问题依然顽固,掣肘了修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数据的错误和不协调、不一致问题

    在二轮修志中,主要存在表格中、表格与正文、卷与卷之间的数据矛盾。一是表格中横纵向之间存在矛盾、不平衡,分项和不等于总项,即将各年数据求和得出结果与累计数不一致。二是表格与正文之间的矛盾有些比较隐蔽。一般来说在表格的那一目会有和表格内容有关的表述,尤其是累计数,如若有矛盾一眼便能看出,但也有在节或者章下序中出现,也需要进行核对,消灭矛盾。三是正文与正文之间的矛盾较复杂。因为这些数据散落在全志的各个角落、字里行间,甚至跨了几卷,所以当核对到某一内容时需要把在其他卷中的相关内容找出来进行核对。造成数据差错的原因有一是数据报送口径不一致。以“农业卷”为例,表格中有些数据来自《统计年鉴》,有些数据则来自地区综合年鉴,有些则来自当年农业普查数据,所以口径不一致数据也会有差别,尤其是当年的普查数据会有变动。二是数据来源错误。志书中大多数据来自《统计年鉴》,在核对数据时发现《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本身有误,存在相加不平衡的错误。三是数据报送部门不同。如巴林右旗的国土面积是9837平方公里,《统计年鉴》也是这个数字,但是巴林右旗上报的数据则是1.03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在几个卷中都有涉及,这就需要我们与统计部门认真核对,哪一个数据才是正确的。对于以上问题,应该在凡例中做出规定,以统计部门为主,主管部门为辅,如出现不一致数据时,以统计部门为准。在市志的前期动员部署阶段,尤其是在对各供稿单位的稿件要求中,可以建议在使用数据时统一使用已上报给统计部门的数据,避免出现各种不同的数据。

    2.人物入志过于严苛和谨慎,有些应该入志的人物没有入志

    第二轮志书记述的是改革开放的历史,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形成了入志人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多元格局。在篇目结构上,方志为“百科全书”,第二轮志书人物志理应收入“百科人物”,即经济、政治、卫生、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都应收入。同时,《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退役军人部发〔2020〕1号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将服现役期间荣获个人二等功以上奖励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名录载入地方志”。因此,在第三轮修志中我们还应把军界人物纳入其中。而在现实中,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政府官员违法违纪的较多。有的志书中将有政绩的政府官员一律不入志,怕出政治问题有的在评审中即以定调,政府官员不得入志有的还规定将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实业家不入志,原因也是怕个人出问题有的干脆只设人物传,不设人物简介,在世的人物一律不入志。这种极端的做法,看似很“安全”,实则是犯了志书记述不全面、遗漏内容的错误。

    通过以上的回顾,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将为日后年鉴编纂、第三轮志书编修提供重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不断提升志书质量,是每一位方志工作者的深层的工作信仰与不竭的工作动力。撰稿  袁洪军  孙美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