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2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工作研究】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系统地、较为全面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早在1989年8月,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之时,他就在宁德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修志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教材,没有历史何以有爱国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美德教育,都要从历史中去吸取养分,搞文化虚无主义是不行……我们读史就可以受到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首都博物馆时指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对地方志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历史思维观,同时也印证了地方志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充分利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多措并举,包括提高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打破地方志内容的区域性限制、优化地方志的内容和编纂过程、提高地方志的使用率等。

    一、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爱国爱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地方志立足地方、内容权威、信息详细、影响力大,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和有力支撑。

    1.运用地方志开展爱国爱乡教育更生动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是提高民族凝聚力、战斗力的巨大力量。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对地情、乡情、国情的了解,恩格斯曾经说道:“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要爱家乡、爱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先就要了解家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方面地方志记载了一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人们能够从中了解自己所生长的地方是如何开拓发展的,地方志所载资料具体而真实,人们读起来感到亲切,容易产生共鸣,更易增强教育效果,从而铭记历史,感恩中华人民共和国;另一方面,地方志记载了一地唯美壮丽的自然风光、山川名胜和多种多样的物产资源,使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家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大魅力,产生强烈的地方自豪感,激发浓厚的爱乡、爱国热情。

    2.运用地方志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更有力

    革命传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传统绝对不能丢,红色基因必须代代传。革命传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革命传统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永远传承下去。一方面地方志记载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群众的斗争伟绩,使人们能够通过新旧社会地对比,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地方志记载了很多革命烈士、杰出人物和英雄模范的伟大事迹,他们英勇奋斗、舍生取义、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例如,湖南省望城县《望城县志》详细记述了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以及雷锋精神代代传的事实,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榜样的伟大精神和革命传统精神的磅礴力量,地方志中这些珍贵的记载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的乡土教材。

    3.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入

    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在记载中,充分挖掘各类先进道德典型和先进事迹,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同时批评不文明现象,积极弘扬社会正气。地方志通过这种方式,让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人流芳百世,用他们的事迹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培育崇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弘扬优秀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通过夯实思想道德基础,进而凝结成强大的社会力量,推动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运用地方志衍生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范围更大

    除地方志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外,地方志衍生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非常重要。地方志内容丰富、记载权威,地方志书出版后,一些部门或作者以地方志中所载资料为基础,编写了大量乡土教材,创作了相关通俗小说和故事,制作了画报、微电影、电影或电视剧,生产了各式各样的纪念品,这些地方志的衍生品立足于地方志,同时又贴近大众生活,便于大众理解和接受,进一步扩大了地方志的影响范围,发挥了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有成效

    一方面,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发挥。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对地方志的教育功能有所重视。元代的杨敬德在其所著《赤城元统序》文中提到:人物,崇节义,以劝惩,而教化可明”。意思就是把地方志中所载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事迹,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或者警示的案例。虽然古代地方志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围绕封建时代的道德标准,但是也确实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大有裨益。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一步深化,全国各地成立了多家专门研究和编纂机构,地方志的编纂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且在各地的图书馆都可以免费、方便地查阅,地方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地方志以相当篇幅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好河山,记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以及人民群众的伟大功绩,表彰了先进人物和事迹,批判了不道德的行为,不断宣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发挥。

    另一方面,地方志衍生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凸显。地方志衍生品也在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地方志丰富多彩的内容、详实完善的记载,成为一些部门或作者的创作来源,很多部门或作者以地方志为基础,编写乡土教材、创作通俗小说、制作电影或电视剧、生产纪念品,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明显。例如,吉林省伊通县志办以地方志资料为基础,编辑出版了《满族知识读本》,后经省教育厅、民政厅批准,该读本成为了全县中小学学生的必读课本,凸显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再如,山东省史志办公室以地方志资料为基础,与山东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名为《齐鲁风云》的历史纪实系列片,该片被山东省列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大项目。《齐鲁风云》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2.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

    一是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地对象是广大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是依托于学校进行,而在实际学习工作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地方志关注并不多,没有充分挖掘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在现实中修志的工作人员很少到学校去,修志的相关部门也和学校的沟通联系较少。修志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对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二是地方志的内容有区域性限制。有人称地方志为“一地之全史”,意思就是地方志记载的最大特点就是地域性较强,地方志编纂多是立足于本地范围,按类归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在当地容易被人广为接受,而当把它推向其他地区时,其影响力和感染力就会比较有限。地方志的这一特点的优势在于居住在某地的人们更容易对该地的风土人情、英雄人物感兴趣,人们也更希望向更贴近生活的榜样学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地方志的这个特点也具有其局限性,主要集中在家乡和本土地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向其他地方进行推广的时候,有时不太典型,对开展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限。

    三是部分地方志的内容和编纂过程有待优化。一方面,地方志的更新较慢。地方志在编纂的过程中,涉及与多家单位和部门联系沟通,从编写到出版的时间周期较长,而且在出版后到下一次修订,中间又间隔一定时间,导致方志中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另一方面,有的方志内容质量有待提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典型人物没有收录其中,一些内容只是大体涵盖,不够具体。1989年8月,习近平在宁德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修志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难就难在古今资料浩如烟海,写进志书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要订正;难就难在资料残缺、散失,收集起来很艰难;难就难在横排门类,不能缺项,不能割裂与孤立,不能失去整体性;难就难在志书要合体例,又要有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多、速度快、内容庞杂,方志的质量和可读性如果不够高,会导致读者数量减少,进而也影响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四是地方志的查阅、携带和运用不够便捷。一方面,一部志书动辄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字,重量也不轻,而且为了便于长期保存,志书往往采用硬皮封面,这样导致人们在携带的时候多有不便,在查阅的过程中也不够便捷;另一方面,志书和教科书是有区别的,地方志主要注重资料意义,而教科书更注重教育意义,大部分情况下,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对地方志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再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是学生直接查阅地方志,就会显得有些吃力。而这种情况下,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各有不同,而且缺乏互相之间的沟通,存在优秀师资资源浪费、重复工作,部分工作者解读又不到位等现象。

    三、充分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是提高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各行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史志研究室应加强协同和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提高对地方志的关注,充分挖掘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发动更多修志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去,开展讲座、座谈会、发送宣传材料等活动,扩大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范围。

    二是打破地方志内容的区域性限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志地区性的优势,人们往往会对本土信息和人物更加感兴趣,因此要充分挖掘地方志作为本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优势,在当地广而推之,引领整个社会风气,提高整体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另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人物和事迹,向更多的地区乃至全国进行分享,就像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是优化地方志的内容和编纂过程。首先,可以考虑将地方志的更新时间加快。地方志的编纂时间往往以年为单位,十年、二十年才修订一次。在现代信息社会,时间周期有些长,更新信息不及时,大大影响了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部门应考虑将地方志的编纂更新时间加快,或者是结合互联网功能提前发布一些内容;其次,加强地方志在编纂的过程中与多家单位和部门联系沟通的渠道或平台建设,提高联系沟通的效率;此外,在修志中应加强修志人员的培训,引进更多优秀专家学者,提高地方志的质量和可读性。

    四是提高地方志的使用率。一方面,大力推动地方志的电子化进程,使地方志的查阅和携带更加便捷;另一方面,教材一般比较简练,比较浓缩,不会用大量篇幅描述每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以整体不会像地方志里那样生动而具体。教师可以尽量多地指导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也可以根据课堂内容,有针对性地将一些史料补充到其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像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展开探讨,让学生们分小组去查阅地方志,最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心得分享,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同时,可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定期邀请名师解读部分篇章,提高地方志资料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正确、全面地认识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方志编纂、方志应用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有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下,地方志需要不断调整自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领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新风尚,助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撰稿  吕慧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工作研究】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系统地、较为全面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早在1989年8月,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之时,他就在宁德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修志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教材,没有历史何以有爱国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美德教育,都要从历史中去吸取养分,搞文化虚无主义是不行……我们读史就可以受到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首都博物馆时指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对地方志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历史思维观,同时也印证了地方志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充分利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多措并举,包括提高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打破地方志内容的区域性限制、优化地方志的内容和编纂过程、提高地方志的使用率等。

    一、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爱国爱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地方志立足地方、内容权威、信息详细、影响力大,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和有力支撑。

    1.运用地方志开展爱国爱乡教育更生动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是提高民族凝聚力、战斗力的巨大力量。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对地情、乡情、国情的了解,恩格斯曾经说道:“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要爱家乡、爱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先就要了解家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方面地方志记载了一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人们能够从中了解自己所生长的地方是如何开拓发展的,地方志所载资料具体而真实,人们读起来感到亲切,容易产生共鸣,更易增强教育效果,从而铭记历史,感恩中华人民共和国;另一方面,地方志记载了一地唯美壮丽的自然风光、山川名胜和多种多样的物产资源,使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家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大魅力,产生强烈的地方自豪感,激发浓厚的爱乡、爱国热情。

    2.运用地方志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更有力

    革命传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传统绝对不能丢,红色基因必须代代传。革命传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革命传统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永远传承下去。一方面地方志记载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群众的斗争伟绩,使人们能够通过新旧社会地对比,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地方志记载了很多革命烈士、杰出人物和英雄模范的伟大事迹,他们英勇奋斗、舍生取义、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例如,湖南省望城县《望城县志》详细记述了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以及雷锋精神代代传的事实,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榜样的伟大精神和革命传统精神的磅礴力量,地方志中这些珍贵的记载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的乡土教材。

    3.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入

    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在记载中,充分挖掘各类先进道德典型和先进事迹,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同时批评不文明现象,积极弘扬社会正气。地方志通过这种方式,让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人流芳百世,用他们的事迹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培育崇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弘扬优秀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通过夯实思想道德基础,进而凝结成强大的社会力量,推动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运用地方志衍生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范围更大

    除地方志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外,地方志衍生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非常重要。地方志内容丰富、记载权威,地方志书出版后,一些部门或作者以地方志中所载资料为基础,编写了大量乡土教材,创作了相关通俗小说和故事,制作了画报、微电影、电影或电视剧,生产了各式各样的纪念品,这些地方志的衍生品立足于地方志,同时又贴近大众生活,便于大众理解和接受,进一步扩大了地方志的影响范围,发挥了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有成效

    一方面,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发挥。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对地方志的教育功能有所重视。元代的杨敬德在其所著《赤城元统序》文中提到:人物,崇节义,以劝惩,而教化可明”。意思就是把地方志中所载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事迹,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或者警示的案例。虽然古代地方志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围绕封建时代的道德标准,但是也确实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大有裨益。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一步深化,全国各地成立了多家专门研究和编纂机构,地方志的编纂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且在各地的图书馆都可以免费、方便地查阅,地方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地方志以相当篇幅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好河山,记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以及人民群众的伟大功绩,表彰了先进人物和事迹,批判了不道德的行为,不断宣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发挥。

    另一方面,地方志衍生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凸显。地方志衍生品也在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地方志丰富多彩的内容、详实完善的记载,成为一些部门或作者的创作来源,很多部门或作者以地方志为基础,编写乡土教材、创作通俗小说、制作电影或电视剧、生产纪念品,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明显。例如,吉林省伊通县志办以地方志资料为基础,编辑出版了《满族知识读本》,后经省教育厅、民政厅批准,该读本成为了全县中小学学生的必读课本,凸显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再如,山东省史志办公室以地方志资料为基础,与山东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名为《齐鲁风云》的历史纪实系列片,该片被山东省列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大项目。《齐鲁风云》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2.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

    一是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地对象是广大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是依托于学校进行,而在实际学习工作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地方志关注并不多,没有充分挖掘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在现实中修志的工作人员很少到学校去,修志的相关部门也和学校的沟通联系较少。修志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对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二是地方志的内容有区域性限制。有人称地方志为“一地之全史”,意思就是地方志记载的最大特点就是地域性较强,地方志编纂多是立足于本地范围,按类归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在当地容易被人广为接受,而当把它推向其他地区时,其影响力和感染力就会比较有限。地方志的这一特点的优势在于居住在某地的人们更容易对该地的风土人情、英雄人物感兴趣,人们也更希望向更贴近生活的榜样学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地方志的这个特点也具有其局限性,主要集中在家乡和本土地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向其他地方进行推广的时候,有时不太典型,对开展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限。

    三是部分地方志的内容和编纂过程有待优化。一方面,地方志的更新较慢。地方志在编纂的过程中,涉及与多家单位和部门联系沟通,从编写到出版的时间周期较长,而且在出版后到下一次修订,中间又间隔一定时间,导致方志中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另一方面,有的方志内容质量有待提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典型人物没有收录其中,一些内容只是大体涵盖,不够具体。1989年8月,习近平在宁德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修志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难就难在古今资料浩如烟海,写进志书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要订正;难就难在资料残缺、散失,收集起来很艰难;难就难在横排门类,不能缺项,不能割裂与孤立,不能失去整体性;难就难在志书要合体例,又要有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多、速度快、内容庞杂,方志的质量和可读性如果不够高,会导致读者数量减少,进而也影响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四是地方志的查阅、携带和运用不够便捷。一方面,一部志书动辄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字,重量也不轻,而且为了便于长期保存,志书往往采用硬皮封面,这样导致人们在携带的时候多有不便,在查阅的过程中也不够便捷;另一方面,志书和教科书是有区别的,地方志主要注重资料意义,而教科书更注重教育意义,大部分情况下,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对地方志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再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是学生直接查阅地方志,就会显得有些吃力。而这种情况下,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各有不同,而且缺乏互相之间的沟通,存在优秀师资资源浪费、重复工作,部分工作者解读又不到位等现象。

    三、充分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是提高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各行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史志研究室应加强协同和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提高对地方志的关注,充分挖掘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发动更多修志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去,开展讲座、座谈会、发送宣传材料等活动,扩大运用地方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范围。

    二是打破地方志内容的区域性限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志地区性的优势,人们往往会对本土信息和人物更加感兴趣,因此要充分挖掘地方志作为本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优势,在当地广而推之,引领整个社会风气,提高整体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另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人物和事迹,向更多的地区乃至全国进行分享,就像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是优化地方志的内容和编纂过程。首先,可以考虑将地方志的更新时间加快。地方志的编纂时间往往以年为单位,十年、二十年才修订一次。在现代信息社会,时间周期有些长,更新信息不及时,大大影响了地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部门应考虑将地方志的编纂更新时间加快,或者是结合互联网功能提前发布一些内容;其次,加强地方志在编纂的过程中与多家单位和部门联系沟通的渠道或平台建设,提高联系沟通的效率;此外,在修志中应加强修志人员的培训,引进更多优秀专家学者,提高地方志的质量和可读性。

    四是提高地方志的使用率。一方面,大力推动地方志的电子化进程,使地方志的查阅和携带更加便捷;另一方面,教材一般比较简练,比较浓缩,不会用大量篇幅描述每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以整体不会像地方志里那样生动而具体。教师可以尽量多地指导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也可以根据课堂内容,有针对性地将一些史料补充到其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像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展开探讨,让学生们分小组去查阅地方志,最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心得分享,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同时,可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定期邀请名师解读部分篇章,提高地方志资料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正确、全面地认识方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方志编纂、方志应用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有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下,地方志需要不断调整自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领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新风尚,助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撰稿  吕慧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