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0年  /  第三期
  • (专 稿)近年国内蒙古文学研究现状定量分析
  •    摘要:本文选择国内15种期刊为数据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5-2007年成果总量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创作量分布等三种情况。共有304为作者发表论文673篇,其中蒙古文和汉文期刊论文比例分别为86%14%,论文作者分别为267位和63位,26位作者用蒙汉两种文字发表论文;《中国蒙古学》(蒙)、《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和《民族文学研究》大量发表蒙古文学研究成果;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当代小说和诗歌方面的成果占一半;近1/575位活跃作者发表了一半以上的成果(352篇),非常吻合普赖斯定律;平均每年有159位作者发表论文,平均创作量为1.8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蒙古族文学研究在蒙古学领域的活跃程度和重要性。

    关键词:蒙古族文学;成果总量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创作量分布;计量学分析

        综观蒙古文学研究历程,研究者历来注重定性的分析和描述,以期对于研究对象进行更为深入的揭示和阐述。这种研究思路的优点在于较为容易涉及问题的本质和重点,有助于阐明作者的立场。但有些问题则需要借助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才能得到更为准确描述和确切说明。有学者认为“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是科学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p.119]也许过于武断,但科学文献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的研究非文献计量学莫属了。

    笔者将试用文献计量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于2005-2007年间国内蒙古文学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确切回答成果总量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和创作量分布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本文的基本数据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蒙汉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蒙汉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蒙汉文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蒙汉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汉文版)、《新疆社会科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党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文学研究》、《中国蒙古学》、《蒙古学研究》和《卫拉特研究》等15种期刊。国内其他一些期刊也零星刊载蒙古文学研究论文,但对于总体数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本文暂且从略。研究专著、高校教材和论文集未能纳入本文数据范围。

     

    一、成果总量分布

     

    本文统计对象为论文,每篇论文计1项。二人及以上合作成果,只计第一作者,以免总量统计重复。

    近三年蒙古文学研究成果及作者总量分布如表1

    1  蒙汉文期刊蒙古文学成果刊载数量对比

    期刊              年度

    2005

    2006

    2007

    合计

    比例

    蒙文期刊

    183

    186

    212

    581

    86%

    汉文期刊

    41

    21

    30

    92

    14%

    期刊              年度

    2005

    2006

    2007

    合计

    比例

    蒙文期刊

    183

    186

    212

    581

    86%

    合计

    224

    207

    242

    673

    100%

    很显然,大量的蒙古文学研究成果所使用的语言为蒙古文。只有少量成果在汉文学术期刊上发表。

    1显示,每年有200多篇蒙古文学研究论文发表,数量相当稳定,几乎没有波澜。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蒙古文学研究学科本身的稳定性。这里应该包括蒙古文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队伍等重要因素的稳定性。可以说,蒙古文学研究已经成为具有较为坚实基础的传统学科。

    2  研究成果及作者总量分布(蒙文论文)

    年度

    成果

    作者

    平均创作量

    2005

    183

    126

    1.44

    2006

    186

    128

    1.48

    2007

    212

    148

    1.43

    合计

    581

    267

    2.09

    2显示,每年平均有190篇左右的蒙古文论文发表,其作者有130人上下。每年的平均创作量将近1.5篇,也就是说,每三人平均发表2篇。不过,去其重复,三年当中有269位作者在发表论文,平均创作量超过2篇。这种情况远高于汉文论文产出量(见表3)。

    常年有发表蒙古文学研究论文的作者竟然超出260多人,确实出乎意料。但是,按照实际作者人数来计算,三年连续发表成果的作者远低于作者总数,很多人充当的是临时作者的角色。关于这一点,本文第三段将加以具体分析。

    3  研究成果及作者总量分布(汉文论文)

    年度

    成果

    作者

    平均创作量

    2005

    41

    31

    1.32

    2006

    21

    19

    1.11

    2007

    30

    26

    1.15

    合计

    92

    63

    1.46

    3第三列和第四列表明,每年用汉文撰写论文的作者有17-33人不等,共有60人发表了92篇论文,平均创作量为1.53篇。2-3年连续或隔年有成果发表者仅有8位作者。

    再看近三年发表蒙古文学研究论文的相关期刊的具体数据。

    4  研究成果刊载期刊分布

    年度

    期刊

    2005

    2006

    2007

    合计

    中国蒙古学(蒙)

    35

    40

    57

    132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

    35

    23

    27

    85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

    30

    32

    31

    93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蒙)

    25

    24

    23

    72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

    16

    30

    24

    70

    蒙古学研究(蒙)

    16

    10

    20

    46

    卫拉特研究(蒙)

    6

    10

    18

    3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蒙)

    11

    13

    9

    33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汉)

    7

    4

    8

    19

    民族文学研究(汉)

    11

    2

    4

    17

    党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汉)

    4

    1

    6

    11

    内蒙古大学学报(汉)

    7

    1

    1

    9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汉)

    0

    4

    4

    8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

    1

    3

    0

    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汉)

    1

    3

    0

    4

    卫拉特研究

    10

    3

    5

    18

    合计

    224

    207

    242

    673

    4表明了国内蒙古文学研究重要地区的相关期刊的刊载量。研究者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刊物的性质决定了蒙古文学研究成果刊载的数量。即,汉文大学学报的刊载量远多于社会科学期刊;而蒙文的大学学报和社会科学期刊并没有相应的差距。同样是《内蒙古社会科学》的蒙汉文版刊载量正好相反。

    根据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定律,这些期刊中以刊载蒙古文学研究成果为重要内容的期刊应为刊载论文1321/2×0.749=8.69篇以上。这样,《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汉)、《内蒙古社会科学》(汉)、《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汉)至少在近三年不是蒙古文学研究领域的活跃期刊。表4数据包含《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1篇)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篇)2篇论文。

    但相对于蒙古文期刊来讲,在汉文期刊中发表3篇(191/2×0.749=3.263)以上成果者应视为活跃期刊。这样,《内蒙古社会科学》(汉)和《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汉)在汉文期刊中勉强可以称为蒙古文学研究的活跃期刊了。

    在蒙古文期刊中,活跃期刊的载文总量应在8.6篇(1321/2×0.749=8.6)以上的期刊为活跃期刊。这样,纳入本文分析范围的7种期刊均为蒙古文学研究的活跃期刊,成为蒙古文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二、研究主题分布

     

    详细考察研究主题的分布,可以确切地回答近年蒙古文学研究成果在那些领域分布,更为清晰地显示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对于整体推进各个研究领域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研究主题的分布,可以按照文学史断代和主题划分来分别考察。本文就蒙汉文论文的选题以及研究主题分别加以讨论。

    5-1显示了近三年的蒙古文学研究汉文论文选题的不同分布情况。

    5-1  蒙古文学研究汉文论文选题分布

    选题                     年度

    2005

    2006

    2007

    合计

    蒙古史诗

    14

    7

    9

    30

    44

    62

    神话传说

    7

    4

    3

    14

    古代汉文创作

    2

    4

    3

    9

    18

    古代书面文学

    4

    3

    2

    9

    现代文学

    4

    1

    3

    8

    22

    当代文学

    2

    1

    8

    11

    文学理论

    3

    0

    0

    3

    其他

    5

    1

    2

    8

    合计

    41

    21

    30

    92

    近年在汉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选题分别属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和综合四种类型。与古代文学相关的45篇成果占总数的60%。其中,史诗与神话传说方面的论文以压倒性的比率(计29篇,占39%)居于榜首。古代汉文创作、古代书面文学、现当代文学与综合研究论文基本相当,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明显处于劣势。

    5-2  蒙古文学研究蒙文论文选题分布

    选题                        年度

    2005

    2006

    2007

    合计

    蒙古史诗

    9

    7

    17

    33

    江格尔

    8

    10

    12

    30

    格斯尔

    5

    4

    4

    13

    神话传说

    12

    9

    7

    28

    民间故事

    4

    5

    2

    11

    民间文学

    9

    13

    10

    32

    蒙古秘史

    2

    3

    8

    13

    古代文学

    11

    11

    17

    39

    哈斯宝、尹湛纳希

    6

    4

    6

    16

    现代民歌

    15

    16

    10

    41

    赛春嘎

    12

    3

    0

    15

    现代文学

    7

    7

    9

    23

    当代诗歌

    23

    20

    28

    71

    当代小说

    18

    18

    19

    55

    当代散文

    1

    1

    2

    4

    当代戏剧

    0

    3

    4

    7

    民间艺人

    7

    5

    3

    15

    当代文学

    11

    11

    15

    37

    文学理论批评

    10

    18

    19

    47

    蒙古国现代文学

    5

    4

    7

    16

    外国文学

    1

    5

    2

    8

    其他

    7

    9

    11

    27

    合计

    183

    186

    212

    581

    1、表5-2的制作主要是根据成果所研究的主题来分类的。按照蒙古文学史断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理论批评和外国文学的顺序,依次排列各自所论述的主题,分别统计出成果数量。很显然,与汉文论文的选题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别。在成果的总体结构上明显可以分成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批评和外国文学以及其他等五大块,比率见表6

    6  蒙古文学研究成果研究主题领域分布

    选题                                成果

    论文总量(篇)

    比率(%

    古代文学

    223

    38%

    现代文学

    78

    13%

    当代文学

    190

    33%

    理论批评和外国文学

    67

    12%

    其他

    23

    4%

    合计

    581

    100%

    2、在古代文学领域,史诗与神话传说比重还是居于首位,计72篇,占古代文学成果总量的44%。其中,史诗(大多与《江格尔》《格斯尔》有关)仍然是第一热点,计51篇,占31%

    3、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蒙古族古代文学、民间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综合研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分别发表论文32261731篇,占各自总量的19%16%25%20%。体现出研究者对于文学史总体把握的眼光在增强。

    4、在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蒙古秘史》、哈斯宝和尹湛纳希、赛春嘎研究领域相对趋于冷清,分别发表101515篇论文,每年只有3-5篇。

    5、综观研究主题的分布,对于各自领域的研究战略总体上有待调整。古代书面文学的很多问题几乎无人问津;

    同样是古代文学研究热点的史诗研究,与神话传说的研究相比,有些作者思路单一、呆板,只是举些例子,再进行现性归纳(因为所以)就算完成。这种现象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尤为突出;

    在当代文学中,小说和诗歌仍然是研究者一试身手的重镇。分别计5942篇,占当代文学成果总量的66%。散文和戏剧研究非常冷清,每年只有2-3篇论文;

    蒙古国现代文学研究近年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仍然是蒙古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研究论题限于文论与3-5部(篇)读者所熟悉的名著领域,对于蒙古国现代文学的整体关注仍然是个空白。

     

    三、研究者创作量分布

     

    本文第一部分表1和表2分别显示了近三年蒙古文学研究队伍的作者规模。每年有120人左右的研究者在发表论文。去其重复,近三年有226位作者在发表蒙古文学研究成果。其中,研究生的成果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具体情况见表表7

    7  研究生蒙古文学研究成果总量及比率

     

    作者(人)

    成果(篇)

    创作量

    硕士生

    39

    49

    1.26

    博士生

    24

    66

    2.75

    合计

    63

    115

    1.83

    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研究生的平均创作量1.73不及同期总体创作量2.11(见表2,只占82%=1.73/2.11×100%),但博士生的创作量2.29却高出8%2.11/2.29×100%=92%)。这个现象也许与博士生的研究激情有关,但也不能否定很多高校对于博士生获得学位之前至少要发表两篇论文的硬性规定不无关联。

    研究生作者论文总量和作者数与总体的关系如下表8

    53名研究生共发表了92篇成果,即作者队伍中占1/520%)的研究生发表了不到1/517%)的成果。其详细创作量分布见表9

    8  研究生作者成果、作者数与总体的关系

     

    作者总数及成果

    研究生作者

    比率

    作者(人)

    304

    63

    20%

    成果(篇)

    673

    115

    17%

    9  研究生作者创作量分布

    创作量

    作者数

    比率

    成果量

    比率

    1

    48

    60%

    48

    38%

    2

    18

    31%

    36

    39%

    3

    3

    5%

    9

    9.7%

    4

    1

    1.7%

    4

    4.3%

    8

    1

    1.7%

    8

    8.6%

    从表9可以看出,58名研究生作者中,只有5位作者平均每年有1篇论文发表。按照普赖斯定律,发表2篇(81/2×0.749=2.1)论文的作者可以认为是其中的活跃作者。这样,有23位研究生在三年发表论文2篇,部分研究生能够获得这样的成果就很不容易了。

    再看2005-2007年蒙古文学研究总体创作量。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0

    10  蒙古文学研究总体创作量分布

    创作量

    作者数

    比率

    创作量

    比率

    1

    188

    60%

    128

    30%

    2

    50

    16%

    100

    15%

    3

    75

    33

    24%

    99

    352

    52%

    4

    18

    72

    5

    10

    50

    6

    3

    18

    7

    2

    14

    8

    3

    24

    9

    1

    9

    10

    0

    0

    11

    1

    11

    12

    0

    0

    13

    2

    26

    14

    1

    14

    15

    1

    15

    经过2005-2007年蒙古文学研究成果的统计,共有302位作者发表论文,蒙、汉文论文作者分别有269人和60人,去其重复,共有310人发表论文。其中,只用汉语发表论文的作者有41人。

    10显示,大量的作者(188位,占61.8%)在3年时间里只有1项成果发表非常吻合Lotka定律:Lotka在当年描述作者及其论文数量之间关系时计算出的结果是60.79%[p.9]。经过分析,发现这些作者多数人过去也没有发表过相关成果,我们可以称之为临时作者。这里也有不少研究生进入这个临时作者行列,主要原因归咎于就业现状,确实有些研究生未能得到相关工作岗位。浏览这些临时作者的论文,选题过于宽泛或没有多少研究价值的题目,基本上属于没有问题意识的论文。

    在三年期间发表2篇以上成果的作者人数为114位。这些作者多数为经常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研究主题比较稳定,是蒙古文学研究的主力军。作为蒙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的蒙古文学研究,能够有将近百人的学术队伍,是这个学科存在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创作量方面,这些占总作者数1/3的作者生产了全部673篇论文的452篇,占成果总量的64.5%。发表3(151/2×0.749=2.9)篇以上的75人为该领域的活跃作者,他们的成果占总成果量的一半——51.4%,这个结果完全支持Price定律[p.9]。也表明蒙古文学研究是蒙古学领域非常活跃的分支学科。

    笔者将平均每年有2篇成果以上的作者与其研究主题做一个简略地对比分析。表11即为2005-2007年期间成果总量在6篇以上的作者创作量及年度成果统计情况。

    11  成果总量在6篇以上的作者情况

    作者

    总创作量

    年创作量

    2005

    2006

    2007

    满全

    15

    4

    3

    8

    包金刚

    14

    5

    6

    3

    海日翰

    13

    2

    6

    5

    额尔敦高娃

    13

    5

    4

    4

    巴·苏和

    11

    6

    2

    3

    塔亚

    9

    3

    4

    2

    陈岗龙

    8

    4

    1

    3

    苏尤格

    8

    3

    3

    2

    铁木日真

    8

    4

    3

    1

    道·照日格图

    8

    2

    2

    4

    初一

    7

    3

    1

    3

    毕力贡达莱

    7

    3

    1

    3

    斯楞

    6

    2

    2

    2

    格博巴拉珠尔

    6

    1

    4

    1

    乌云毕力格

    6

    1

    0

    5

    以上15位作者中多数作者研究主题相当集中,常年致力于某一个领域的研究。绝大多数作者在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但仔细浏览这些作者的成果便可以发现,具有稳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的作者,在学界的认可程度高于其他作者。即使在同一个领域或方向上发表了不少成果,有些作者的论文落入呆板的窠臼,缺乏新意和锐气。这样的作者其知名度与创作量没有产生必然的联系。那些常年致力于某一个领域的研究且能够以开阔的思路和具有深刻的问题意识的作者,其知名度往往与其创作量相当吻合。可见,苦心经营某一领域的研究,而且具有开拓精神的研究者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也将对于该领域的向前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只是对于近三年蒙古文学研究论文及其作者进行了定量分析。但未能制作电子数据库,笔者手工检索完成了统计分析。手工统计难免出现误差或错误,甚至影响某些细节的分析和说明。

    文献计量学的定量分析并不能代替定性研究,尤其创作量与研究质量和水准不是正比关系。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更为深入的定性把握,才能够较为准确说明具体问题的实质。但定量分析确实为定性研究具有诸多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注释:

    邹志仁主编:《情报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叶鹰、潘有能、潘卫编著:《情报学基础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专 稿)近年国内蒙古文学研究现状定量分析
  •    摘要:本文选择国内15种期刊为数据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5-2007年成果总量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创作量分布等三种情况。共有304为作者发表论文673篇,其中蒙古文和汉文期刊论文比例分别为86%14%,论文作者分别为267位和63位,26位作者用蒙汉两种文字发表论文;《中国蒙古学》(蒙)、《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和《民族文学研究》大量发表蒙古文学研究成果;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当代小说和诗歌方面的成果占一半;近1/575位活跃作者发表了一半以上的成果(352篇),非常吻合普赖斯定律;平均每年有159位作者发表论文,平均创作量为1.8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蒙古族文学研究在蒙古学领域的活跃程度和重要性。

    关键词:蒙古族文学;成果总量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创作量分布;计量学分析

        综观蒙古文学研究历程,研究者历来注重定性的分析和描述,以期对于研究对象进行更为深入的揭示和阐述。这种研究思路的优点在于较为容易涉及问题的本质和重点,有助于阐明作者的立场。但有些问题则需要借助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才能得到更为准确描述和确切说明。有学者认为“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是科学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p.119]也许过于武断,但科学文献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的研究非文献计量学莫属了。

    笔者将试用文献计量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于2005-2007年间国内蒙古文学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确切回答成果总量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和创作量分布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本文的基本数据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蒙汉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蒙汉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蒙汉文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蒙汉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汉文版)、《新疆社会科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党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文学研究》、《中国蒙古学》、《蒙古学研究》和《卫拉特研究》等15种期刊。国内其他一些期刊也零星刊载蒙古文学研究论文,但对于总体数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本文暂且从略。研究专著、高校教材和论文集未能纳入本文数据范围。

     

    一、成果总量分布

     

    本文统计对象为论文,每篇论文计1项。二人及以上合作成果,只计第一作者,以免总量统计重复。

    近三年蒙古文学研究成果及作者总量分布如表1

    1  蒙汉文期刊蒙古文学成果刊载数量对比

    期刊              年度

    2005

    2006

    2007

    合计

    比例

    蒙文期刊

    183

    186

    212

    581

    86%

    汉文期刊

    41

    21

    30

    92

    14%

    期刊              年度

    2005

    2006

    2007

    合计

    比例

    蒙文期刊

    183

    186

    212

    581

    86%

    合计

    224

    207

    242

    673

    100%

    很显然,大量的蒙古文学研究成果所使用的语言为蒙古文。只有少量成果在汉文学术期刊上发表。

    1显示,每年有200多篇蒙古文学研究论文发表,数量相当稳定,几乎没有波澜。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蒙古文学研究学科本身的稳定性。这里应该包括蒙古文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队伍等重要因素的稳定性。可以说,蒙古文学研究已经成为具有较为坚实基础的传统学科。

    2  研究成果及作者总量分布(蒙文论文)

    年度

    成果

    作者

    平均创作量

    2005

    183

    126

    1.44

    2006

    186

    128

    1.48

    2007

    212

    148

    1.43

    合计

    581

    267

    2.09

    2显示,每年平均有190篇左右的蒙古文论文发表,其作者有130人上下。每年的平均创作量将近1.5篇,也就是说,每三人平均发表2篇。不过,去其重复,三年当中有269位作者在发表论文,平均创作量超过2篇。这种情况远高于汉文论文产出量(见表3)。

    常年有发表蒙古文学研究论文的作者竟然超出260多人,确实出乎意料。但是,按照实际作者人数来计算,三年连续发表成果的作者远低于作者总数,很多人充当的是临时作者的角色。关于这一点,本文第三段将加以具体分析。

    3  研究成果及作者总量分布(汉文论文)

    年度

    成果

    作者

    平均创作量

    2005

    41

    31

    1.32

    2006

    21

    19

    1.11

    2007

    30

    26

    1.15

    合计

    92

    63

    1.46

    3第三列和第四列表明,每年用汉文撰写论文的作者有17-33人不等,共有60人发表了92篇论文,平均创作量为1.53篇。2-3年连续或隔年有成果发表者仅有8位作者。

    再看近三年发表蒙古文学研究论文的相关期刊的具体数据。

    4  研究成果刊载期刊分布

    年度

    期刊

    2005

    2006

    2007

    合计

    中国蒙古学(蒙)

    35

    40

    57

    132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

    35

    23

    27

    85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

    30

    32

    31

    93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蒙)

    25

    24

    23

    72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

    16

    30

    24

    70

    蒙古学研究(蒙)

    16

    10

    20

    46

    卫拉特研究(蒙)

    6

    10

    18

    3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蒙)

    11

    13

    9

    33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汉)

    7

    4

    8

    19

    民族文学研究(汉)

    11

    2

    4

    17

    党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汉)

    4

    1

    6

    11

    内蒙古大学学报(汉)

    7

    1

    1

    9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汉)

    0

    4

    4

    8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

    1

    3

    0

    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汉)

    1

    3

    0

    4

    卫拉特研究

    10

    3

    5

    18

    合计

    224

    207

    242

    673

    4表明了国内蒙古文学研究重要地区的相关期刊的刊载量。研究者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刊物的性质决定了蒙古文学研究成果刊载的数量。即,汉文大学学报的刊载量远多于社会科学期刊;而蒙文的大学学报和社会科学期刊并没有相应的差距。同样是《内蒙古社会科学》的蒙汉文版刊载量正好相反。

    根据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定律,这些期刊中以刊载蒙古文学研究成果为重要内容的期刊应为刊载论文1321/2×0.749=8.69篇以上。这样,《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汉)、《内蒙古社会科学》(汉)、《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汉)至少在近三年不是蒙古文学研究领域的活跃期刊。表4数据包含《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1篇)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篇)2篇论文。

    但相对于蒙古文期刊来讲,在汉文期刊中发表3篇(191/2×0.749=3.263)以上成果者应视为活跃期刊。这样,《内蒙古社会科学》(汉)和《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汉)在汉文期刊中勉强可以称为蒙古文学研究的活跃期刊了。

    在蒙古文期刊中,活跃期刊的载文总量应在8.6篇(1321/2×0.749=8.6)以上的期刊为活跃期刊。这样,纳入本文分析范围的7种期刊均为蒙古文学研究的活跃期刊,成为蒙古文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二、研究主题分布

     

    详细考察研究主题的分布,可以确切地回答近年蒙古文学研究成果在那些领域分布,更为清晰地显示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对于整体推进各个研究领域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研究主题的分布,可以按照文学史断代和主题划分来分别考察。本文就蒙汉文论文的选题以及研究主题分别加以讨论。

    5-1显示了近三年的蒙古文学研究汉文论文选题的不同分布情况。

    5-1  蒙古文学研究汉文论文选题分布

    选题                     年度

    2005

    2006

    2007

    合计

    蒙古史诗

    14

    7

    9

    30

    44

    62

    神话传说

    7

    4

    3

    14

    古代汉文创作

    2

    4

    3

    9

    18

    古代书面文学

    4

    3

    2

    9

    现代文学

    4

    1

    3

    8

    22

    当代文学

    2

    1

    8

    11

    文学理论

    3

    0

    0

    3

    其他

    5

    1

    2

    8

    合计

    41

    21

    30

    92

    近年在汉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选题分别属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和综合四种类型。与古代文学相关的45篇成果占总数的60%。其中,史诗与神话传说方面的论文以压倒性的比率(计29篇,占39%)居于榜首。古代汉文创作、古代书面文学、现当代文学与综合研究论文基本相当,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明显处于劣势。

    5-2  蒙古文学研究蒙文论文选题分布

    选题                        年度

    2005

    2006

    2007

    合计

    蒙古史诗

    9

    7

    17

    33

    江格尔

    8

    10

    12

    30

    格斯尔

    5

    4

    4

    13

    神话传说

    12

    9

    7

    28

    民间故事

    4

    5

    2

    11

    民间文学

    9

    13

    10

    32

    蒙古秘史

    2

    3

    8

    13

    古代文学

    11

    11

    17

    39

    哈斯宝、尹湛纳希

    6

    4

    6

    16

    现代民歌

    15

    16

    10

    41

    赛春嘎

    12

    3

    0

    15

    现代文学

    7

    7

    9

    23

    当代诗歌

    23

    20

    28

    71

    当代小说

    18

    18

    19

    55

    当代散文

    1

    1

    2

    4

    当代戏剧

    0

    3

    4

    7

    民间艺人

    7

    5

    3

    15

    当代文学

    11

    11

    15

    37

    文学理论批评

    10

    18

    19

    47

    蒙古国现代文学

    5

    4

    7

    16

    外国文学

    1

    5

    2

    8

    其他

    7

    9

    11

    27

    合计

    183

    186

    212

    581

    1、表5-2的制作主要是根据成果所研究的主题来分类的。按照蒙古文学史断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理论批评和外国文学的顺序,依次排列各自所论述的主题,分别统计出成果数量。很显然,与汉文论文的选题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别。在成果的总体结构上明显可以分成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批评和外国文学以及其他等五大块,比率见表6

    6  蒙古文学研究成果研究主题领域分布

    选题                                成果

    论文总量(篇)

    比率(%

    古代文学

    223

    38%

    现代文学

    78

    13%

    当代文学

    190

    33%

    理论批评和外国文学

    67

    12%

    其他

    23

    4%

    合计

    581

    100%

    2、在古代文学领域,史诗与神话传说比重还是居于首位,计72篇,占古代文学成果总量的44%。其中,史诗(大多与《江格尔》《格斯尔》有关)仍然是第一热点,计51篇,占31%

    3、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蒙古族古代文学、民间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综合研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分别发表论文32261731篇,占各自总量的19%16%25%20%。体现出研究者对于文学史总体把握的眼光在增强。

    4、在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蒙古秘史》、哈斯宝和尹湛纳希、赛春嘎研究领域相对趋于冷清,分别发表101515篇论文,每年只有3-5篇。

    5、综观研究主题的分布,对于各自领域的研究战略总体上有待调整。古代书面文学的很多问题几乎无人问津;

    同样是古代文学研究热点的史诗研究,与神话传说的研究相比,有些作者思路单一、呆板,只是举些例子,再进行现性归纳(因为所以)就算完成。这种现象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尤为突出;

    在当代文学中,小说和诗歌仍然是研究者一试身手的重镇。分别计5942篇,占当代文学成果总量的66%。散文和戏剧研究非常冷清,每年只有2-3篇论文;

    蒙古国现代文学研究近年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仍然是蒙古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研究论题限于文论与3-5部(篇)读者所熟悉的名著领域,对于蒙古国现代文学的整体关注仍然是个空白。

     

    三、研究者创作量分布

     

    本文第一部分表1和表2分别显示了近三年蒙古文学研究队伍的作者规模。每年有120人左右的研究者在发表论文。去其重复,近三年有226位作者在发表蒙古文学研究成果。其中,研究生的成果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具体情况见表表7

    7  研究生蒙古文学研究成果总量及比率

     

    作者(人)

    成果(篇)

    创作量

    硕士生

    39

    49

    1.26

    博士生

    24

    66

    2.75

    合计

    63

    115

    1.83

    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研究生的平均创作量1.73不及同期总体创作量2.11(见表2,只占82%=1.73/2.11×100%),但博士生的创作量2.29却高出8%2.11/2.29×100%=92%)。这个现象也许与博士生的研究激情有关,但也不能否定很多高校对于博士生获得学位之前至少要发表两篇论文的硬性规定不无关联。

    研究生作者论文总量和作者数与总体的关系如下表8

    53名研究生共发表了92篇成果,即作者队伍中占1/520%)的研究生发表了不到1/517%)的成果。其详细创作量分布见表9

    8  研究生作者成果、作者数与总体的关系

     

    作者总数及成果

    研究生作者

    比率

    作者(人)

    304

    63

    20%

    成果(篇)

    673

    115

    17%

    9  研究生作者创作量分布

    创作量

    作者数

    比率

    成果量

    比率

    1

    48

    60%

    48

    38%

    2

    18

    31%

    36

    39%

    3

    3

    5%

    9

    9.7%

    4

    1

    1.7%

    4

    4.3%

    8

    1

    1.7%

    8

    8.6%

    从表9可以看出,58名研究生作者中,只有5位作者平均每年有1篇论文发表。按照普赖斯定律,发表2篇(81/2×0.749=2.1)论文的作者可以认为是其中的活跃作者。这样,有23位研究生在三年发表论文2篇,部分研究生能够获得这样的成果就很不容易了。

    再看2005-2007年蒙古文学研究总体创作量。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0

    10  蒙古文学研究总体创作量分布

    创作量

    作者数

    比率

    创作量

    比率

    1

    188

    60%

    128

    30%

    2

    50

    16%

    100

    15%

    3

    75

    33

    24%

    99

    352

    52%

    4

    18

    72

    5

    10

    50

    6

    3

    18

    7

    2

    14

    8

    3

    24

    9

    1

    9

    10

    0

    0

    11

    1

    11

    12

    0

    0

    13

    2

    26

    14

    1

    14

    15

    1

    15

    经过2005-2007年蒙古文学研究成果的统计,共有302位作者发表论文,蒙、汉文论文作者分别有269人和60人,去其重复,共有310人发表论文。其中,只用汉语发表论文的作者有41人。

    10显示,大量的作者(188位,占61.8%)在3年时间里只有1项成果发表非常吻合Lotka定律:Lotka在当年描述作者及其论文数量之间关系时计算出的结果是60.79%[p.9]。经过分析,发现这些作者多数人过去也没有发表过相关成果,我们可以称之为临时作者。这里也有不少研究生进入这个临时作者行列,主要原因归咎于就业现状,确实有些研究生未能得到相关工作岗位。浏览这些临时作者的论文,选题过于宽泛或没有多少研究价值的题目,基本上属于没有问题意识的论文。

    在三年期间发表2篇以上成果的作者人数为114位。这些作者多数为经常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研究主题比较稳定,是蒙古文学研究的主力军。作为蒙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的蒙古文学研究,能够有将近百人的学术队伍,是这个学科存在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创作量方面,这些占总作者数1/3的作者生产了全部673篇论文的452篇,占成果总量的64.5%。发表3(151/2×0.749=2.9)篇以上的75人为该领域的活跃作者,他们的成果占总成果量的一半——51.4%,这个结果完全支持Price定律[p.9]。也表明蒙古文学研究是蒙古学领域非常活跃的分支学科。

    笔者将平均每年有2篇成果以上的作者与其研究主题做一个简略地对比分析。表11即为2005-2007年期间成果总量在6篇以上的作者创作量及年度成果统计情况。

    11  成果总量在6篇以上的作者情况

    作者

    总创作量

    年创作量

    2005

    2006

    2007

    满全

    15

    4

    3

    8

    包金刚

    14

    5

    6

    3

    海日翰

    13

    2

    6

    5

    额尔敦高娃

    13

    5

    4

    4

    巴·苏和

    11

    6

    2

    3

    塔亚

    9

    3

    4

    2

    陈岗龙

    8

    4

    1

    3

    苏尤格

    8

    3

    3

    2

    铁木日真

    8

    4

    3

    1

    道·照日格图

    8

    2

    2

    4

    初一

    7

    3

    1

    3

    毕力贡达莱

    7

    3

    1

    3

    斯楞

    6

    2

    2

    2

    格博巴拉珠尔

    6

    1

    4

    1

    乌云毕力格

    6

    1

    0

    5

    以上15位作者中多数作者研究主题相当集中,常年致力于某一个领域的研究。绝大多数作者在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但仔细浏览这些作者的成果便可以发现,具有稳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的作者,在学界的认可程度高于其他作者。即使在同一个领域或方向上发表了不少成果,有些作者的论文落入呆板的窠臼,缺乏新意和锐气。这样的作者其知名度与创作量没有产生必然的联系。那些常年致力于某一个领域的研究且能够以开阔的思路和具有深刻的问题意识的作者,其知名度往往与其创作量相当吻合。可见,苦心经营某一领域的研究,而且具有开拓精神的研究者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也将对于该领域的向前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只是对于近三年蒙古文学研究论文及其作者进行了定量分析。但未能制作电子数据库,笔者手工检索完成了统计分析。手工统计难免出现误差或错误,甚至影响某些细节的分析和说明。

    文献计量学的定量分析并不能代替定性研究,尤其创作量与研究质量和水准不是正比关系。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更为深入的定性把握,才能够较为准确说明具体问题的实质。但定量分析确实为定性研究具有诸多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注释:

    邹志仁主编:《情报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叶鹰、潘有能、潘卫编著:《情报学基础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