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2年  /  第六期

第六期

  • 【文稿】回忆与希望
  • 地方志的工作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全国范围看,或从内蒙古自治区看,均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机构愈来愈健全,成就愈来愈丰硕,它的作用和价值愈加肯定。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办公室(原总编室)成立于一九八二年,迄今已三十年。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成立初期,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王铎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编委会的领导。担任过编委会领导或分管该工作的自治区政府负责人,还有白俊卿、马振铎、赵志宏、杨达赖、周君球、阎兆麟、胡良发、张连维、孙海林、葛鸿儒、刘世忠等同志。  

    领导人引领掌舵,为在内蒙古地区开展修志工作,起了决定性作用。先说老书记王铎同志,亲自牵头组建起内蒙古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之下。老书记的这一举措,功不可没。从此时起,将改变内蒙古地区除一部老绥远通志稿之外别无他志的尴尬历史。  

    分管的领导同志中,阎兆麟副秘书长是位老同志,阅历深,很懂志,他插手地方志工作较早。他拖着病体深入修志一线,常与工作人员攀谈各类修志问题。他去世之后,人们还时常怀念着他。  

    分管领导张连维副秘书长,分心在地方志办公室的时间更多些,帮助解决的事情自然也就更多,他目睹志办人员拥挤在别的单位的一个角落里,影响着工作的开展,也影响着对方单位的工作,他将此提到议事日程,政府新楼建成后,为志办争取到一个楼层,彻底改变了工作环境,让人们感到一种踏实。他听到志办反映,全国各省地方志系统均评定了技术职称的情况后,极力支持、督促,为全体志办人员评定了职称。他很能辩证地看问题。他一开始接触地方志工作就收到了不少群众的来信来访,什么问题都有。他很妥善辩证地对待,使所有的问题均向好的方向转化,使工作正常开展下去。  

    分管领导胡良发副秘书长,在办公厅就以撰稿细腻,审稿缜密,提倡求实,反对敷衍,甚为影响力。他参加地方志几次评审会议。在会上与同志们共同商量一些关键问题,给修志人员的印象很深。如参加内蒙古铁路志的评审会,他始终坐镇,以身作则,亲自动手,以至对该稿的最后敲定和顺利通过直至分管副主席印发,均起了关键作用。其他分管的领导同志对地方志工作,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尽了力,为修志工作的开展做出过贡献,深表感激,不做赘述。  

    我于一九八六年来到地方志办公室(当时是总编室)主持工作,直至回家颐养天年,正好八年。在这八年期间,上有分管领导,周围有同志们的支持和协助,尽了一些应尽的义务。  

    当初一段时间,地方志办公室有几件事情急需理顺和解决。  

    其一,机构名称问题。  

      机构名称起初命名估计单纯从修志(写作)出发的,是为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但从它不仅是写自治区的志,而且还要行使督促、检查、指导全区各厅局,各盟市以及所有旗县的修志工作,具有行使某些行政手段在内。编纂委员会不是实体,它是由各厅局领导人兼任委员(选举或推荐产生)的,平时不坐班,一年半载召集一两次会议,开会时实,散会就虚。在这种虚设的编委会之下,不宜设单纯写作的总编室。人们通常所知的总编室,单纯从事写稿、审稿、改稿等业务工作,均设在实体机构之下,如XX报社总编室,XX杂志总编室,或XX出版社总编室等。报社出版社的总编室为社的内部机构,其对外如党务、财务等为宜,完全由实体机构出面。  

    将上述道理进行阐明后,办公厅同意并下文更名地方志办公室。  

    其二,需充实和加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班子。  

    一九八六年办公厅组建的班子只有两人,这以省一级地方志实体机构而言,太单薄了。况且一旦遇到病假、事假等,班子运作往往受阻。所以急需补充班子成员。经过多次请求,办公厅领导也认为可以,作了补充。分管副主席又从基层借调一位成员,班子由二人增至四人,有了改善。  

    其三,以人为本、以志为根、以质为魂,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原则。  

    评定职称,提高业务素质,是我们要抓紧解决的又一个问题。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方志系统均评定了技术职称,经过一年多时间请求,经内蒙古职称领导小组的准许,自治区和各盟市及旗县修志人员均评定了职称。  

    希望把志修好,这是每个修志人员的宿愿。  

    古代志书的主要特色是言简意赅。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为让修志人员提高这方面的素质,以古志之言简为座右铭,为每人订购了二十四史。并让人们学习、仿效,以简练著称的《绥远通志稿》之写作技巧,修出的志书精华多,水分少,尽可能压缩,将长篇压成中篇,将中篇压成短篇,为使世人乐于查阅,乐于使用。  

    自治区志办为督促指导全区修志工作之外,本身需要负责纂修自治区《大事记》和《人物志》。这两部最主要的问题,比其他专业志更注意事实的准确无误,保证这两部志能经受起风吹雨打。  

    二十年前曾有人把呼市《人物志》之资料借来,想当作内蒙古自治区《人物志》出版,找分管领导签了字,但我们认为不行。我们说不行的理由有二。其一,有些事件必须把关落实。其二,内蒙古自治区有百十来个旗县,土左旗只是几分之一。人物再多,也是以偏盖全。呼市《人物志》中的人物,将来肯定成为内蒙古《人物志》中人物之核心,这是无疑的,因为呼市管辖土左旗,该旗老革命家多,这是事实。  

    讨论《土默特志》(稿)时我因事缺席。后来听到一些情况,围绕其中的《人物志》和《大事记》,争论的很激烈。如说XX起义,是某某所为,并非某某所为等等。有如此重大的疑问,我们就有考察清楚的责任。  

    在地方志办公室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之际,回忆一些情况写在这里,希望参考。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文稿】回忆与希望
  • 地方志的工作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全国范围看,或从内蒙古自治区看,均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机构愈来愈健全,成就愈来愈丰硕,它的作用和价值愈加肯定。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办公室(原总编室)成立于一九八二年,迄今已三十年。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成立初期,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王铎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编委会的领导。担任过编委会领导或分管该工作的自治区政府负责人,还有白俊卿、马振铎、赵志宏、杨达赖、周君球、阎兆麟、胡良发、张连维、孙海林、葛鸿儒、刘世忠等同志。  

    领导人引领掌舵,为在内蒙古地区开展修志工作,起了决定性作用。先说老书记王铎同志,亲自牵头组建起内蒙古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之下。老书记的这一举措,功不可没。从此时起,将改变内蒙古地区除一部老绥远通志稿之外别无他志的尴尬历史。  

    分管的领导同志中,阎兆麟副秘书长是位老同志,阅历深,很懂志,他插手地方志工作较早。他拖着病体深入修志一线,常与工作人员攀谈各类修志问题。他去世之后,人们还时常怀念着他。  

    分管领导张连维副秘书长,分心在地方志办公室的时间更多些,帮助解决的事情自然也就更多,他目睹志办人员拥挤在别的单位的一个角落里,影响着工作的开展,也影响着对方单位的工作,他将此提到议事日程,政府新楼建成后,为志办争取到一个楼层,彻底改变了工作环境,让人们感到一种踏实。他听到志办反映,全国各省地方志系统均评定了技术职称的情况后,极力支持、督促,为全体志办人员评定了职称。他很能辩证地看问题。他一开始接触地方志工作就收到了不少群众的来信来访,什么问题都有。他很妥善辩证地对待,使所有的问题均向好的方向转化,使工作正常开展下去。  

    分管领导胡良发副秘书长,在办公厅就以撰稿细腻,审稿缜密,提倡求实,反对敷衍,甚为影响力。他参加地方志几次评审会议。在会上与同志们共同商量一些关键问题,给修志人员的印象很深。如参加内蒙古铁路志的评审会,他始终坐镇,以身作则,亲自动手,以至对该稿的最后敲定和顺利通过直至分管副主席印发,均起了关键作用。其他分管的领导同志对地方志工作,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尽了力,为修志工作的开展做出过贡献,深表感激,不做赘述。  

    我于一九八六年来到地方志办公室(当时是总编室)主持工作,直至回家颐养天年,正好八年。在这八年期间,上有分管领导,周围有同志们的支持和协助,尽了一些应尽的义务。  

    当初一段时间,地方志办公室有几件事情急需理顺和解决。  

    其一,机构名称问题。  

      机构名称起初命名估计单纯从修志(写作)出发的,是为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但从它不仅是写自治区的志,而且还要行使督促、检查、指导全区各厅局,各盟市以及所有旗县的修志工作,具有行使某些行政手段在内。编纂委员会不是实体,它是由各厅局领导人兼任委员(选举或推荐产生)的,平时不坐班,一年半载召集一两次会议,开会时实,散会就虚。在这种虚设的编委会之下,不宜设单纯写作的总编室。人们通常所知的总编室,单纯从事写稿、审稿、改稿等业务工作,均设在实体机构之下,如XX报社总编室,XX杂志总编室,或XX出版社总编室等。报社出版社的总编室为社的内部机构,其对外如党务、财务等为宜,完全由实体机构出面。  

    将上述道理进行阐明后,办公厅同意并下文更名地方志办公室。  

    其二,需充实和加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班子。  

    一九八六年办公厅组建的班子只有两人,这以省一级地方志实体机构而言,太单薄了。况且一旦遇到病假、事假等,班子运作往往受阻。所以急需补充班子成员。经过多次请求,办公厅领导也认为可以,作了补充。分管副主席又从基层借调一位成员,班子由二人增至四人,有了改善。  

    其三,以人为本、以志为根、以质为魂,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原则。  

    评定职称,提高业务素质,是我们要抓紧解决的又一个问题。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方志系统均评定了技术职称,经过一年多时间请求,经内蒙古职称领导小组的准许,自治区和各盟市及旗县修志人员均评定了职称。  

    希望把志修好,这是每个修志人员的宿愿。  

    古代志书的主要特色是言简意赅。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为让修志人员提高这方面的素质,以古志之言简为座右铭,为每人订购了二十四史。并让人们学习、仿效,以简练著称的《绥远通志稿》之写作技巧,修出的志书精华多,水分少,尽可能压缩,将长篇压成中篇,将中篇压成短篇,为使世人乐于查阅,乐于使用。  

    自治区志办为督促指导全区修志工作之外,本身需要负责纂修自治区《大事记》和《人物志》。这两部最主要的问题,比其他专业志更注意事实的准确无误,保证这两部志能经受起风吹雨打。  

    二十年前曾有人把呼市《人物志》之资料借来,想当作内蒙古自治区《人物志》出版,找分管领导签了字,但我们认为不行。我们说不行的理由有二。其一,有些事件必须把关落实。其二,内蒙古自治区有百十来个旗县,土左旗只是几分之一。人物再多,也是以偏盖全。呼市《人物志》中的人物,将来肯定成为内蒙古《人物志》中人物之核心,这是无疑的,因为呼市管辖土左旗,该旗老革命家多,这是事实。  

    讨论《土默特志》(稿)时我因事缺席。后来听到一些情况,围绕其中的《人物志》和《大事记》,争论的很激烈。如说XX起义,是某某所为,并非某某所为等等。有如此重大的疑问,我们就有考察清楚的责任。  

    在地方志办公室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之际,回忆一些情况写在这里,希望参考。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