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2年  /  第六期

第六期

  • 【文稿】包头市地方志事业三十年回顾
  • 1979年,包头市志史办在包头市委宣传部内设立,迈出了包头市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第一步。1982 ,在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宣告成立的大好形势下,经包头市委批准,包头市志史办被正式确定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0 人。  

    1982年包头市志史办证式成立起,在自治区地方志办的直接领导下,包头地方志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30年的不平凡的历程。从最初单一的修志、编刊、编鉴,已形成了现在编修地方志书、编纂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地情资料书刊、传播地情资料信息的新格局。30年来,在包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地方志办的关怀下,经过全市修志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包头市地方志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包头市志》编修工作  

    包头市志史办成立之初,主要负责市志的编纂和各旗县区、委办局等单位的修志指导工作。几年间共培训全市修志人员近2000人,收集地方志资料近千万字。1984年,成立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由市委书记兼任。1986年,制定了《包头市志》篇目初稿,共计32篇。  

    1989年,分设的包头市地方志办并入市政府办公厅。1990年,调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主任由市长兼任。并根据编纂委员会要求,重新修改制定市志篇目,确定《包头市志》篇目为2 0卷,1000余万字,预算出版经费为400余万元。具体实施后仅编纂出版《国防工业卷》一册。  

    1997年,成立包头市志史办后,新一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鉴于《包头市志》编纂工作在全区处于落后状态,并根据当时经费及《包头市志》编纂的具体实际,按照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加快《包头市志》编纂速度的要求,调整《包头市志》为56册、约4 0 0余万字的中型市志。  

    根据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当时编委会决定,按照《包头市志》的编纂难易程度,成熟一册,出版一册。到2001年底,先后出版了《包头市志》卷三(城市建设、交通)、卷四(政治、军事)、卷五(教科、文化),计210万字。并完成了卷一(沿革、自然、地理)和卷二(经济管理上)的评审稿。  

    2002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市志审稿小组对《包头市志》卷一和卷二(上)进行了初审,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同时组织开展市志卷二(经济管理下)的撰写工作。到2004年底,完成卷二(下)的初稿编写。20056月,成功组织召开了《包头市志》卷一和卷二(上、下)三部志稿的评审会。会后,市志史办按照评审意见,立即组织专人对志稿进行了修改。同时,对卷四与卷五进行了修订,2006年完成了修改,之后履行相关出版审批程序,20078月《包头市志》正式印刷出版,终于完成了持续30多年的市志编修任务,了却了一代修志人的夙愿。  

       

    二、《包头年鉴》编纂工作  

    年鉴编纂工作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续编志书积累资料的重要手段。2000年,根据全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会议的要求,包头志史办在财政经费难以落实的情况下,借鉴外地利用市场化运作开展年鉴编辑工作的成功经验,依靠征集彩页收取一定宣传费的方式筹措经费,编纂出版了《包头年鉴》(2000卷)。随后,又编纂完成了2001年—2011年各年的《包头年鉴》。随着编纂工作的持续进行,《包头年鉴》的篇目内容不断创新、充实,装帧质量显著提高,在“资治、教化、存史”等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步续修《包头市志》,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目前,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自治区地方志办的有关规定,全市9个旗县区已陆续开展了年鉴编纂工作。  

        

    三、《包头史料荟要》的编辑出版  

    修志的基础工作首先是资料积累,为了给编修《包头市志》打下坚实基础,包头市志史办一直对史志资料工作给予极大地重视,在19807月,创刊了不定期的内部刊物《包头史料荟要》。出版之后,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市内外文史爱好者积极参与稿件的撰写,到1986年初,共编辑出版《包头史料荟要》14辑,约200万字。《荟要》上刊登的文章,为包头市开展修志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专业志编纂和史志资料的征集工作,至今已成为极为珍贵重要的史籍资料。  

         

    四、党史工作  

    包头市于1979年底在市委宣传部内成立了志史工作部门,从事党史资料征研与地方志编纂工作。1989年,包头市志史办分设为党史办和地方志办两个单位,地方志办归市政府办公厅管理,党史办归市委宣传部管理。1997年初,包头市党史办与地方志办公室合并,成立包头市志史办公室。核定为准县级事业单位,编制28人,归属市政府办公厅管理。2009年底,包头市志史办又分设党史办和地方志办,分别归市委组织部和市政府办公厅管理。期间取得的党史工作主要成果有:编辑《包头市党史通讯》(10期)50多万字,编辑出版老红军回忆录《红星闪烁》10万字,编纂《中共包头市组织史资料》(19251987) 75万字、《中共包头市组织史资料》(企业、科研、院校部分)75万字,出版报告文学集《党旗下的诗篇》13万字,包头市党史、党情资料集《光照鹿城》41万字,《中共包头党史大事记》18万字,大青山抗日斗争故事集《青山烽火》19万字,红军回忆录《万山红遍》23万字,《中共包头市组织史资料》第二编(19881994) 15万字,《新时期农村牧区变革》40万字,《绥远九·一九》纪实文学23万字,《中共包头市组织史资料》第三卷(1995199962万字,《奋斗的历程·辉煌的成就》画册(三卷),《绥远九·一九》电视文学剧本16万字,土右旗革命斗争史话《大河咆哮》20万字,大青山抗日斗争故事集《青山魂》20万字,并完成了《内蒙古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包头市卷》60万字的编写工作。  

        

    五、旗县区志及部门、专业志编修工作  

    第一届修志工作开始时,包头市志史办按照内蒙古地方志编委会要求,主要抓市、县两级的修志工作,未把市区列入修志范围,只是作了一些指导工作。到2000年底,达茂旗、土右旗、固阳县、白云区、郊区相继正式出版志书,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工作任务。之后,根据全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指示,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要求市区也必须修志,包头市市区修志工作开始逐步加强。至2007年底,《昆都仑区志》、《青山区志》、《石拐区志》、《东河区志》正式出版发行,旗县区第一轮修志任务全部完成。同时,第二轮修志工作也进展较快,截至2012年,达茂旗、土右旗、白云区已完成第二轮修志工作;昆区、青山区、东河区、石拐区因一轮修志下限到2000年左右,暂时尚不需要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志》也于8月份正式出版。  

    在首轮修志工作中,全市各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机构开展修志工作。各企事业单位除向市地方志办供稿之外,有条件的单位还开展了部门专业志的编修工作,共完成专业志数十部,现在包头市第二轮专业志工作也已陆续展开,《万水泉镇志》等正在编纂之中。  

        

    六、地方志资源开发与利用  

    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包头市地方志办公室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旧志整理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市仅有的两部旧志——民国《包头市志》、《萨拉齐县志》进行了认真的点校和整理,并于2011年初完成印刷出版工作。另外,还对《包头轶闻》、《萨县失守记》等旧志资料进行了整理点校,一并印刷出版。  

    同时,协调资金与人力,组织和指导《美岱召村志》的编写工作,目前,已编写出60余万字的初稿,进入了总纂阶段;与西口文化研究会联合办刊,出版《西口文化》杂志31期,担任执行主编;积极组织参与包头市地名普查和释义工作,撰写《关于包头市地名文化释义工作的建议与思考》(8000余字),在《包头日报》“周末”头版头条整版发表,对推动包头市地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又草拟了《包头市蒙汉文地名释义和调查工作方案》,与市民委、市民政局联合行文,上报市政府,开始具体实施;包头市地方志办公室胡云晖主任翻译的日文地方志史料《包头的货店》、《包头的皮毛店和皮庄》、《包头的绒毯业》(共15万字),已结集编为市政协文史资料第二十三集,即将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60万字的专著《包头方言探微》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外,包头市地方志办公室还积极进行地情资料的编辑工作,主要参与了《大九原》、《人杰地灵敕勒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包头卷》的编纂工作。这些书籍的编纂出版,不仅丰富了包头地方文化事业,同时也为包头市更多地情资料的编著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值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成立30周年之际,回顾包头市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对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关怀与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为身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撰写者而倍感骄傲。我们坚信,在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下,包头市的修志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谱写出崭新篇章,为包头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文稿】包头市地方志事业三十年回顾
  • 1979年,包头市志史办在包头市委宣传部内设立,迈出了包头市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第一步。1982 ,在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宣告成立的大好形势下,经包头市委批准,包头市志史办被正式确定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0 人。  

    1982年包头市志史办证式成立起,在自治区地方志办的直接领导下,包头地方志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30年的不平凡的历程。从最初单一的修志、编刊、编鉴,已形成了现在编修地方志书、编纂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地情资料书刊、传播地情资料信息的新格局。30年来,在包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地方志办的关怀下,经过全市修志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包头市地方志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包头市志》编修工作  

    包头市志史办成立之初,主要负责市志的编纂和各旗县区、委办局等单位的修志指导工作。几年间共培训全市修志人员近2000人,收集地方志资料近千万字。1984年,成立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由市委书记兼任。1986年,制定了《包头市志》篇目初稿,共计32篇。  

    1989年,分设的包头市地方志办并入市政府办公厅。1990年,调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主任由市长兼任。并根据编纂委员会要求,重新修改制定市志篇目,确定《包头市志》篇目为2 0卷,1000余万字,预算出版经费为400余万元。具体实施后仅编纂出版《国防工业卷》一册。  

    1997年,成立包头市志史办后,新一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鉴于《包头市志》编纂工作在全区处于落后状态,并根据当时经费及《包头市志》编纂的具体实际,按照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加快《包头市志》编纂速度的要求,调整《包头市志》为56册、约4 0 0余万字的中型市志。  

    根据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当时编委会决定,按照《包头市志》的编纂难易程度,成熟一册,出版一册。到2001年底,先后出版了《包头市志》卷三(城市建设、交通)、卷四(政治、军事)、卷五(教科、文化),计210万字。并完成了卷一(沿革、自然、地理)和卷二(经济管理上)的评审稿。  

    2002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市志审稿小组对《包头市志》卷一和卷二(上)进行了初审,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同时组织开展市志卷二(经济管理下)的撰写工作。到2004年底,完成卷二(下)的初稿编写。20056月,成功组织召开了《包头市志》卷一和卷二(上、下)三部志稿的评审会。会后,市志史办按照评审意见,立即组织专人对志稿进行了修改。同时,对卷四与卷五进行了修订,2006年完成了修改,之后履行相关出版审批程序,20078月《包头市志》正式印刷出版,终于完成了持续30多年的市志编修任务,了却了一代修志人的夙愿。  

       

    二、《包头年鉴》编纂工作  

    年鉴编纂工作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续编志书积累资料的重要手段。2000年,根据全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会议的要求,包头志史办在财政经费难以落实的情况下,借鉴外地利用市场化运作开展年鉴编辑工作的成功经验,依靠征集彩页收取一定宣传费的方式筹措经费,编纂出版了《包头年鉴》(2000卷)。随后,又编纂完成了2001年—2011年各年的《包头年鉴》。随着编纂工作的持续进行,《包头年鉴》的篇目内容不断创新、充实,装帧质量显著提高,在“资治、教化、存史”等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步续修《包头市志》,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目前,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自治区地方志办的有关规定,全市9个旗县区已陆续开展了年鉴编纂工作。  

        

    三、《包头史料荟要》的编辑出版  

    修志的基础工作首先是资料积累,为了给编修《包头市志》打下坚实基础,包头市志史办一直对史志资料工作给予极大地重视,在19807月,创刊了不定期的内部刊物《包头史料荟要》。出版之后,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市内外文史爱好者积极参与稿件的撰写,到1986年初,共编辑出版《包头史料荟要》14辑,约200万字。《荟要》上刊登的文章,为包头市开展修志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专业志编纂和史志资料的征集工作,至今已成为极为珍贵重要的史籍资料。  

         

    四、党史工作  

    包头市于1979年底在市委宣传部内成立了志史工作部门,从事党史资料征研与地方志编纂工作。1989年,包头市志史办分设为党史办和地方志办两个单位,地方志办归市政府办公厅管理,党史办归市委宣传部管理。1997年初,包头市党史办与地方志办公室合并,成立包头市志史办公室。核定为准县级事业单位,编制28人,归属市政府办公厅管理。2009年底,包头市志史办又分设党史办和地方志办,分别归市委组织部和市政府办公厅管理。期间取得的党史工作主要成果有:编辑《包头市党史通讯》(10期)50多万字,编辑出版老红军回忆录《红星闪烁》10万字,编纂《中共包头市组织史资料》(19251987) 75万字、《中共包头市组织史资料》(企业、科研、院校部分)75万字,出版报告文学集《党旗下的诗篇》13万字,包头市党史、党情资料集《光照鹿城》41万字,《中共包头党史大事记》18万字,大青山抗日斗争故事集《青山烽火》19万字,红军回忆录《万山红遍》23万字,《中共包头市组织史资料》第二编(19881994) 15万字,《新时期农村牧区变革》40万字,《绥远九·一九》纪实文学23万字,《中共包头市组织史资料》第三卷(1995199962万字,《奋斗的历程·辉煌的成就》画册(三卷),《绥远九·一九》电视文学剧本16万字,土右旗革命斗争史话《大河咆哮》20万字,大青山抗日斗争故事集《青山魂》20万字,并完成了《内蒙古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包头市卷》60万字的编写工作。  

        

    五、旗县区志及部门、专业志编修工作  

    第一届修志工作开始时,包头市志史办按照内蒙古地方志编委会要求,主要抓市、县两级的修志工作,未把市区列入修志范围,只是作了一些指导工作。到2000年底,达茂旗、土右旗、固阳县、白云区、郊区相继正式出版志书,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工作任务。之后,根据全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指示,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要求市区也必须修志,包头市市区修志工作开始逐步加强。至2007年底,《昆都仑区志》、《青山区志》、《石拐区志》、《东河区志》正式出版发行,旗县区第一轮修志任务全部完成。同时,第二轮修志工作也进展较快,截至2012年,达茂旗、土右旗、白云区已完成第二轮修志工作;昆区、青山区、东河区、石拐区因一轮修志下限到2000年左右,暂时尚不需要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志》也于8月份正式出版。  

    在首轮修志工作中,全市各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机构开展修志工作。各企事业单位除向市地方志办供稿之外,有条件的单位还开展了部门专业志的编修工作,共完成专业志数十部,现在包头市第二轮专业志工作也已陆续展开,《万水泉镇志》等正在编纂之中。  

        

    六、地方志资源开发与利用  

    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包头市地方志办公室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旧志整理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市仅有的两部旧志——民国《包头市志》、《萨拉齐县志》进行了认真的点校和整理,并于2011年初完成印刷出版工作。另外,还对《包头轶闻》、《萨县失守记》等旧志资料进行了整理点校,一并印刷出版。  

    同时,协调资金与人力,组织和指导《美岱召村志》的编写工作,目前,已编写出60余万字的初稿,进入了总纂阶段;与西口文化研究会联合办刊,出版《西口文化》杂志31期,担任执行主编;积极组织参与包头市地名普查和释义工作,撰写《关于包头市地名文化释义工作的建议与思考》(8000余字),在《包头日报》“周末”头版头条整版发表,对推动包头市地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又草拟了《包头市蒙汉文地名释义和调查工作方案》,与市民委、市民政局联合行文,上报市政府,开始具体实施;包头市地方志办公室胡云晖主任翻译的日文地方志史料《包头的货店》、《包头的皮毛店和皮庄》、《包头的绒毯业》(共15万字),已结集编为市政协文史资料第二十三集,即将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60万字的专著《包头方言探微》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外,包头市地方志办公室还积极进行地情资料的编辑工作,主要参与了《大九原》、《人杰地灵敕勒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包头卷》的编纂工作。这些书籍的编纂出版,不仅丰富了包头地方文化事业,同时也为包头市更多地情资料的编著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值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成立30周年之际,回顾包头市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对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关怀与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为身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撰写者而倍感骄傲。我们坚信,在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下,包头市的修志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谱写出崭新篇章,为包头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