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5年  /  第三期
  • (续志时空)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     最近,笔者集中一段时间,看了二十多个县市的二轮志书篇目设计。从总的情况看,广大修志工作者为了使二轮志书从一开始即有一个高起点,都把创精品、出佳志良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都高度重视二轮志书的篇目设计,一稿、二稿、三稿、四稿地精心设计篇目,都力争设计出一部创新的二轮志书篇目来。这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事。

        但是,由于参加二轮修志的绝大多数都是新人,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所处县市的地情研究不够,二是方志知识缺乏。他们的篇目设计大多是找来一些“模本”,“照搬”、“照套”某些篇章,只在体式、体裁等形式的层面上倒来倒去,这样的篇日看起来有某些新鲜感,但自己所处县市原本生动的具有特色的地情却“装”不到篇目中去,这样篇目是篇目,地情是地情,还是“两张皮”。一旦真正照所设计的篇目来组织实施修志,便会问题丛生。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参加二轮修志的新人,未能认真研读首轮新编志书,尚不懂得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应是对首轮志书篇目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有的主编甚至说,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就是“重起炉灶”,越新鲜越好,不要重复首轮志书篇目的老面孔。由于指导思想偏颇,他们的二轮志书篇目设计缺乏起码的科学性,连篇目的完整也做不到。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以为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理解志书篇目设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二轮志书的篇目设计,首先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总的原则应该是:要根据首轮志书的篇目设计、编纂经验和二轮志书的特点(断代志),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地情的新变化、社会思想的全面进步和人物的新风貌来设计二轮志书的篇目。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实质上是对首轮志书篇目的科学继承和发展问题。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如果离开了对首轮志书篇目的继承,所谓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篇目设计创新必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创新的特质在于扬弃,“扬”的核心精神是吸纳原事物合理的基本元素,“弃”的核心精神是革除原事物不合理、不完善或新事物不相适宜的部分。因此二轮志书篇目应在继承首轮志书篇目合理部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调整、改造、重塑,使篇目设计得更完善、更合理、更科学、更利于反映当今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地情的新变化、社会思想的全面进步和人物的新风貌。对首轮志书所确定的大事记、概述、各分志、社会、人物、附录等原有的结构框架,二轮志书还要继承,还要采用。首轮志书所采用的述、记、志、传、图、照片、表、录等各种体裁,二轮志书还要继承,还要采用。首轮志书在篇目设计上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二轮志书在篇目设计时还必须遵循。因为首轮志书编纂的实践证明,这些基本原则是确定志书姓“志”的根本属性。这些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横排门类、纵叙史实,以横为主,要求横不缺项,纵不断线(首轮志书因是修通志,断限时间很长,方志界有人提出了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二轮志书是修断代志,断限时间短,只有十几年至二十年时间,几乎是与历史同步,对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应该有严格的要求);事以类从,类为一志(分志),分类科学合理;层层相辖,归属得当,突出重点和特点;编排有序,结构严谨,科学反映各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整部志书形成有机整体(首轮志书编修中,志界同仁曾强调新方志要依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附录的顺序排列);编(篇、卷)、章、节、目标题要简明、准确、精当,主题突出,题文相符。篇目设计还要注意遵循“三详略”原则和“三统一”原则。“三详略”原则是:详事业略机构,详典型略一般,详独有略共有。详略得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三统一”原则是;内容与形式统一,资料性与著述性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二轮志书篇目设计还要注意保持志书篇目的完整性问题。一是保持结构完整,编(篇、卷)、章、节完整,力避编(篇、卷)下无章、章下无节;二是保持体例完整,述、记、志、传、图、照片、表、录等各种体裁并用,力戒体例残缺不全,务求使二轮志书成为资料性、著述性、可读性俱佳的传世之作。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参加二轮修志的多数是新人,他们缺乏方志学知识,对首轮新编志书学习和研究不够,在接受修志任务之后,就匆匆忙忙搞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因而在一些二轮志书篇目设计中出现了归类不当、标题混乱等问题,河北省方志办副主任王广才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这些问题是篇目设计中的“初级错误”。纠正这些“初级错误”的方法就是认真学习方志学知识,认真研究首轮志书和新出版的二轮志书。只要方志学知识提高了,把首轮志书研究透了,找出其中的精华和不足,设计二轮志书篇目才心中有数。吸取首轮志书篇目中合理的部分,改革其中对记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地情的新变化、社会思想的全面进步和人物的新风貌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二轮志书篇目设计能更好地容纳下有当地特色的新内容,这才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结构体式,力戒“照搬”、“照套”别人的篇目结构体式

        二轮志书篇目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体式。从已经看到的二轮志书篇目,呈现了百花初现的状态。从志书的结构体式看,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章节网络体。这其中又分为大编体式、中编体式和小编体式。大编体式基本上是按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等大类划分为第一层次,加上编首(含概述、大事记)、编末,一般设十类左右。它的优点是志书整体性、综合性强,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可以集中记述(又称宏观经济记述);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严谨,可避免种、属概念并列的弊端。其缺点是类别划分大,有的层次(编、篇、卷)等于虚设,不利于在第一层次上突出地方特色。小编体式第一层次大体分为30类左右。它的优点是眉目清楚,条理分明,结构严谨,有利于在第一层次上突出地方特色,可以容纳更多的微观资料,基本上是一个部门设一篇,便于组织实施。缺点是不利于综合反映整体情况。中编体式介于大、小编体式之间,第一层次大体分为20类左右。首轮志书前期出版的采用大编体式的较多,后期出版的采用中、小编体式的较多。二轮志书编修启动以来,采用大、中、小编体式者仍然居大多数。二是条目体。有相当数量的二轮志书采用了条目体。如河南省的《平顶山市志》、《商丘地区志续卷》、《栾川县志》、《义马市志》,江苏省的《常州续志》等。这种条目体志书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在志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志末设附录、索引、编纂始末,主体内容按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设类目、分目、条目,条目为记述实体。另一种是在类目之下的分目、条目前加上序号。再一种是板块条目体,即先设若干大的板块,板块下再设类目、分目、条目。河南省(新乡市志)即属此类。三是章节条目结合体。有相当数量的二轮志书吸收章节体与条目体两者之长,将二者结合起来,创造了章节条目结合体。这种章节条目结合体又分为五种:一是以章节体为主,适当运用条目体,即在一部志书中有的部分用章节体,有的部分用条目体。如四川省《大邑县志续编》记述自然和经济社会部分用章节体,补遗部分则用条目体。河南省《鹤壁市志》全志设32篇,其中28篇用章节体,3篇用条目体。二是编(篇、卷)、分目、条目体。这种体式,第一层次采用章节体,先横分门类,设编(篇、卷),编下不设章节,改设分目、条目,条目作为记述实体。河南省《渑池县志》即属此类。该志在志首设序、凡例、特载、概述、要事记略;志末设大事年表、附录、索引、编纂始末;中设改革开放、三大基本国策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人物、人才结构、人民生活等32卷,卷下立分目、条目。三是篇章条目体。这种结合体,在第一、二层次采用篇章体,即在第一层设篇,篇下立章,章下不再设节,直接列条目记述。河南省《焦作市志》即属此类。四是篇章节、节下条目化。所谓节下条目化,即是志书在设篇析章划节后,以篇章节作为组合全书的链条和纽带,节下由若干条目组成,使条目成为记述实体,成为章节统领下有相对独立性的单个体。这种章节体与条目体相结合的体式,既保留了章节体逻辑紧密、结构严谨、整体性强的特点,又吸收了条目体容量宽广、灵活便捷、便于检索的长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志》、河南省《周口地区志》即属此类。五是章、目、子目体。这种体式以第一层为章,下设目、子目为记述实体,既有章节体横向分类,排列有序,辖属紧密的长处,又有条目体简洁明快、灵活轻便的特点。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志》即属此类。上述种种志书结构体式的变化,是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探索和编修实践,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十分宝贵的。

        现在方志界有人过分推崇条目体,而对于章节体,特别是对于志书横排竖写的基本格局提出异议,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笔者认为,自民国时期前辈方志学家继承中国方志传统,借鉴西方教科书章节形式,创造了章节网络体志书,经过首轮新编志书的实践,已经相当成熟。这种章节网络体架构,以“志”为主体,坚持志、述、记、传、图、照片、表、录诸体综合运用,共存互补,融于一志的体裁模式,是基本上能满足承载地情需要的。特别是以时为序纵写始末的“志”体,对记载事物发展过程,系统反映地情资料的历史连惯性,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二轮志书要与时俱进,可以根据新的记述内容适当运用新的体裁(如条目体、史志结合体、专题记述、调查报告、特载、考、略等等),从而使志书体裁更加丰满,适应承载地情的多方面需要,但是决不能因此否定章节网络体,否定以“志”为主体的横排纵写基本格局。就今天看到的条目体二轮志书,还不能轻易就下结论说条目体优于章节网络体。

        现在对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探讨往往偏重于追求形式的出新,而忽略了形式服从内容的基本出发点,不太注意从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去考虑问题。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和依托形式,其中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成分,而形式总体上看是受内容制约并为内容服务的。篇目创新的灵魂和核心是篇目所反映内容层面上的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轮志书篇目设计的创新的源头活水只能来源于一地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地情的新变化、社会思想的全面进步和人物的新风貌。从二轮志书篇目设计的实践看,有的修志者由于未能把握地情定位而导致重大漏项、轻重失当等较大失误。一个地处太行山区的国定贫困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县的工作中心一直是“扶贫开发”,通过发展红枣、规模养奶牛使部分农民脱贫致富,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山区庄园进行荒山开发,这本是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亮点和特点,但在二轮志书的篇目设计中,却完全没有“扶贫开发”的字样,在篇章节目中也没有那些亮点的影子。究其原因是,这个县的修志工作者没有对本县的地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把一个外县的二轮志书篇目拿来“照搬”、“照套”。据笔者了解象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别的。我同有的县志办的同志接触,他们对本县的基本县情、地方特点、地方优势和劣势,对本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本县各行各业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都不甚了解。根据目前情况,应该在修志同仁中特别强调,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关键是把握好所要容纳的内容,研究地情是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前提条件。全面而准确地记述地情是修志的根本任务,衡量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标准之一应是看这个篇目是否能恰当地来记述地情。所以在拟定二轮志书篇目之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研究地情,把握地情。要从地情实际出发,寻找内容与形式的最佳契合点,设计出具有地情特征的个性化的篇目,而不是脱离地情实际去寻找框架、体式和体裁。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设汁出创新的篇目来。

        三、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必须符合志书体例

        二轮志书是一部独立的断代志书,是一部融百科于一函的官修的地情书,是一种具有特殊体例的资料性著述。志书的体例主要包括:一是体裁,即述、记、志、传、图、照片、表、录,以志为主;二是结构,横排竖写,纵横结合,以横为主;三是章法,“志者记也”,寓褒贬于事实的记述之中,是思想性、资料性、著述性的统一。篇目是志书的编写纲目、设计蓝图、基本框架,是志书体例的集中体现。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必须坚持“志”体的主导和主流地位,以“志”为主,才能保证地方志的健康发展。志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中自成一派,代代相济,永不断章,是与其自成一体的体例有很大关系的。在志书采用的所有体裁中,以“志”为主体,以时为序纵写始末的“志”体,对记载事物发展的过程,系统反映地情资料的历史连贯性,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轮志书兼容新体,使志书体裁更丰满,更适合记载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但决不能因此而否定“志”体,边缘化“志”体,搞所谓的“重起炉灶”。如果真的有人“重起炉灶”,那恐怕就不是有特殊体例的志书,而成为其它著述了。我们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还有的二轮志书在强调运用条目体时,将志书“横排竖写”的基本体例“边缘化”了,将事以类从、层层相辖的格局打乱了,由于条目灵活排序,横分过细,记事层次太低,子目过多,导致了全书结构松散,内在逻辑性不强,记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目前方志界有的人在推介条目体时,只说了它的优点,而对它的弊端分析不够,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对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是有害的。

        四、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必须充分注意篇目的完整

        从二轮志书篇目设计看,有相当一部分篇目不完整,有的不设自然环境篇、有的不设大事记、有的不设民俗、有的不记社会思想的全面进步,有的没有对首轮志书缺漏的补遗和纠错,有的不设索引等等。一部志书篇目的完整,是保证记述内容全面的前提条件,是修传世之作的起码要求。一部志书篇目不完整,记述内容缺漏,是缺胳膊短腿的“硬伤”,值得引起方志界的严重关注。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以为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应该注意“八个强调坚持”:

        ()要强调坚持保留整部志书的基本篇目。

        地方志的基本篇目是高度囊括一地全面的、主要的、基本的自然和社会的情况的基本框架。一般来说,基本篇目包括有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附录等十个部类。二轮志书无论采用大编体、中编体、小编体或者是条目体,都应有这十个方面的内容,否则记述地情就会有缺漏,不全面。

        ()要强调坚持保留各部类的主体篇目。

        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还必须注意保留各部类中的主体篇目。如政治部类中的政党、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审判、公安、司法、群众团体、民政、人事劳动、审计、计划、统汁、技术监督等;经济部类中的农业、林业、牧业、农机、工业、交通、能源、邮政、电信、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商业、外贸、物价、工商、城乡建设、水务等;文化部类中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新闻、档案、艺文等。这些保留的主体篇目是志书坚持横排竖写基本格局的重要支撑点,是志书坚持特殊体例的集中体现。   

        ()要强调坚持保留宏观记述的篇目。

        首轮志书在加强宏观记述、综合记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发挥了“述”体的作用。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要充分注意宏观记述问题,充分发挥“述”体在新编志书中的作用。要在志前设总述,反映一地之总情;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部类前设综述,突出事物的主体及其主线;在篇章前设概述(或无题小序),反映重点与特点。全志以总述领先,提纲挈领,宏观概括,统揽全志;各部类的中观综述,承上启下,前后沟通;各篇章的概述(或无题小序),略述源流,综述始末,画龙点睛。三个层次的“述”体文字,从宏观到微观,各司其职,各有侧重,互不重复,互相补充,融续志浑然一体,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反映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   

        ()要强调坚持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在篇目中恰当地“排座次”。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变革和新生事物最多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行的种种改革,打开国门之后带来的异域冲击,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理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所处位置和社会阶层,新制度、新举措、新事物层出不穷,涉及各行各业、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和每一个人。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就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反映时代特点,为新生事物在各编章中恰当地排上“座次”。归结起来主要有这些办法:一是以新制度、新事物、新举措设立篇章节,二是以新名称设立篇章节,三是按新事物在当地的新顺序设立篇章节。诸多新事物在志书的篇目中排上了“座次”,就会成为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诸多闪光点。

        ()要强调坚持正确处理承接前志问题。

        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必须处理好与首轮志书的关系问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对二轮志书的记述内容首先规定了一条就是“承接前志”。如何承接前志是一个总题目,要在二轮志书的篇目中体现出来。承接前志不仅是承接前志的断限,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些章节、一些事物要因事上溯,还有些章节要复载首轮志书断限内的地情,以便沟通,明其以往与现实的联系。首轮志书的哪些内容需要在二轮志书中复载呢?一是为了载明一地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二轮志书应将首轮志书中记载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物产、交通等地情予以复载;二是二轮志书应将首轮志书记载的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市县名片等地情予以复载;三是有些事物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财税收入等,在二轮志书记载时也要连及首轮志书所载部分,以载明当地的发展速度和变化程度;四是二轮志书应将首轮志书记载的“人物简介”中的去世者立传,仍然在世者移用复载。上述这些应在二轮志书篇目中以括注的形式注明复载。   

        ()要强调坚持在志书中使用有价值的随文黑白照片。

        首轮志书由于多为彩照,一般都把照片集中在志前,占十来个页码,这些彩照多是在成书前凑集起来的。而志内的随文照片,尤其是黑白照片甚少,成千页的志书只是一行行的文字排列,显得呆板、沉闷,缺乏立体感。二轮志书要在篇目设计时即应将每个编章节目随文插入的黑白照片定出计划,并确定一个专门的编辑负责拍摄和安排版面。这样科学地插入有存史价值的随文照片,无疑将增加二轮志书的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和生动性,并富有立体感。图文并茂的二轮志书,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修志工作者应该明白,照片是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的,因而具有文字无法代替的形象力、说服力和传播力。这也是当代修志者运用现代拍摄手段编修“信史”的必然选择。

        ()要强调坚持设置“补遗和纠错”门类。

        首轮志书由于许多修志工作者对于“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等提法在理解上的偏颇,对新中国成立前的许多历史事实记述过简,或者有许多遗漏之处。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又由于有“宜粗不宜细”、“宜分不宜集”、“宜略不宜详”等“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对诸如反右派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记述都不尽如人意,有的首轮志书甚至付诸阙如。还由于对积累和鉴别资料有个过程,对地情的认识也有个过程,加之修志涉及面广,时限很长(有的事件要追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造成历史断线,事实遗漏更是在所难免。因此,二轮志书编修就有了一项重要任务,即是对首轮志书记载缺漏的补遗和纠错。现在少数二轮志书篇目设计中已经设了“补遗和纠错”门类,但多数志书篇目设计中还缺这一项,这也是篇目设计的不完整问题之一。

        二轮志书对首轮志书记载缺漏的补遗,还不仅仅只是设一个“补遗”门类就完事了。由于要补的内容千差万别,二轮志书稿补遗在篇目设计上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内容可以放在已设置的“补遗”门类中记述,谓之“明补”,还有些内容可以放在志书的其它门类中进行记述,谓之“暗补”。二轮志书对首轮志书记载缺漏的补遗,无论“明补”或“暗补”,都必须在篇目中显示出来。   

        ()要强调坚持增加索引。

        鉴于二轮志书门类众多,篇幅宏大,是一地之“百科全书”,为了给读者提供读志用志的方便,利于读者对志书记载资料的检索,编制索引不可或缺。编制索引是当代世界各国对工具书或重要学术著作的普遍要求。中国新编地方志在编制索引上也应与世界接轨,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新编地方志走向世界。随着外部条件的成熟(如电脑编程技术在编制索引和按索引查阅资料上的应用),索引将成为今后各类志书的基本体例,志后要有索引将变为编修志书的“定例”。   

        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是志书编修中一个很关键的系统工程,它的涉及面很广泛,地情的发展变化有多么复杂,篇目设计创新就有多么复杂。它要求修志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有强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有探索才有发现,有创新才有前进。为了设计出一部真正创新的二轮志书篇目,修志工作者应该把探索的触角伸向地情的方方面面,坚定不移地沿着创新之路前进。

        志书的篇目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有收集资料的篇目,有试写志稿的篇目,有反复修改的篇目,直到出书成为目录。这个篇目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由不够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志书篇目创新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人类的认识是不会一成不变的,在修志的过程中,志书篇目将随着修志者对地情认识的变化、提高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到定稿出书,志书篇目创新的思维和工作是不会停止的。

    (作者单位:河北辛集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续志时空)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     最近,笔者集中一段时间,看了二十多个县市的二轮志书篇目设计。从总的情况看,广大修志工作者为了使二轮志书从一开始即有一个高起点,都把创精品、出佳志良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都高度重视二轮志书的篇目设计,一稿、二稿、三稿、四稿地精心设计篇目,都力争设计出一部创新的二轮志书篇目来。这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事。

        但是,由于参加二轮修志的绝大多数都是新人,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所处县市的地情研究不够,二是方志知识缺乏。他们的篇目设计大多是找来一些“模本”,“照搬”、“照套”某些篇章,只在体式、体裁等形式的层面上倒来倒去,这样的篇日看起来有某些新鲜感,但自己所处县市原本生动的具有特色的地情却“装”不到篇目中去,这样篇目是篇目,地情是地情,还是“两张皮”。一旦真正照所设计的篇目来组织实施修志,便会问题丛生。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参加二轮修志的新人,未能认真研读首轮新编志书,尚不懂得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应是对首轮志书篇目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有的主编甚至说,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就是“重起炉灶”,越新鲜越好,不要重复首轮志书篇目的老面孔。由于指导思想偏颇,他们的二轮志书篇目设计缺乏起码的科学性,连篇目的完整也做不到。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以为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理解志书篇目设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二轮志书的篇目设计,首先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总的原则应该是:要根据首轮志书的篇目设计、编纂经验和二轮志书的特点(断代志),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地情的新变化、社会思想的全面进步和人物的新风貌来设计二轮志书的篇目。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实质上是对首轮志书篇目的科学继承和发展问题。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如果离开了对首轮志书篇目的继承,所谓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篇目设计创新必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创新的特质在于扬弃,“扬”的核心精神是吸纳原事物合理的基本元素,“弃”的核心精神是革除原事物不合理、不完善或新事物不相适宜的部分。因此二轮志书篇目应在继承首轮志书篇目合理部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调整、改造、重塑,使篇目设计得更完善、更合理、更科学、更利于反映当今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地情的新变化、社会思想的全面进步和人物的新风貌。对首轮志书所确定的大事记、概述、各分志、社会、人物、附录等原有的结构框架,二轮志书还要继承,还要采用。首轮志书所采用的述、记、志、传、图、照片、表、录等各种体裁,二轮志书还要继承,还要采用。首轮志书在篇目设计上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二轮志书在篇目设计时还必须遵循。因为首轮志书编纂的实践证明,这些基本原则是确定志书姓“志”的根本属性。这些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横排门类、纵叙史实,以横为主,要求横不缺项,纵不断线(首轮志书因是修通志,断限时间很长,方志界有人提出了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二轮志书是修断代志,断限时间短,只有十几年至二十年时间,几乎是与历史同步,对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应该有严格的要求);事以类从,类为一志(分志),分类科学合理;层层相辖,归属得当,突出重点和特点;编排有序,结构严谨,科学反映各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整部志书形成有机整体(首轮志书编修中,志界同仁曾强调新方志要依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附录的顺序排列);编(篇、卷)、章、节、目标题要简明、准确、精当,主题突出,题文相符。篇目设计还要注意遵循“三详略”原则和“三统一”原则。“三详略”原则是:详事业略机构,详典型略一般,详独有略共有。详略得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三统一”原则是;内容与形式统一,资料性与著述性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二轮志书篇目设计还要注意保持志书篇目的完整性问题。一是保持结构完整,编(篇、卷)、章、节完整,力避编(篇、卷)下无章、章下无节;二是保持体例完整,述、记、志、传、图、照片、表、录等各种体裁并用,力戒体例残缺不全,务求使二轮志书成为资料性、著述性、可读性俱佳的传世之作。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参加二轮修志的多数是新人,他们缺乏方志学知识,对首轮新编志书学习和研究不够,在接受修志任务之后,就匆匆忙忙搞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因而在一些二轮志书篇目设计中出现了归类不当、标题混乱等问题,河北省方志办副主任王广才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这些问题是篇目设计中的“初级错误”。纠正这些“初级错误”的方法就是认真学习方志学知识,认真研究首轮志书和新出版的二轮志书。只要方志学知识提高了,把首轮志书研究透了,找出其中的精华和不足,设计二轮志书篇目才心中有数。吸取首轮志书篇目中合理的部分,改革其中对记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地情的新变化、社会思想的全面进步和人物的新风貌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二轮志书篇目设计能更好地容纳下有当地特色的新内容,这才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结构体式,力戒“照搬”、“照套”别人的篇目结构体式

        二轮志书篇目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体式。从已经看到的二轮志书篇目,呈现了百花初现的状态。从志书的结构体式看,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章节网络体。这其中又分为大编体式、中编体式和小编体式。大编体式基本上是按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等大类划分为第一层次,加上编首(含概述、大事记)、编末,一般设十类左右。它的优点是志书整体性、综合性强,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可以集中记述(又称宏观经济记述);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严谨,可避免种、属概念并列的弊端。其缺点是类别划分大,有的层次(编、篇、卷)等于虚设,不利于在第一层次上突出地方特色。小编体式第一层次大体分为30类左右。它的优点是眉目清楚,条理分明,结构严谨,有利于在第一层次上突出地方特色,可以容纳更多的微观资料,基本上是一个部门设一篇,便于组织实施。缺点是不利于综合反映整体情况。中编体式介于大、小编体式之间,第一层次大体分为20类左右。首轮志书前期出版的采用大编体式的较多,后期出版的采用中、小编体式的较多。二轮志书编修启动以来,采用大、中、小编体式者仍然居大多数。二是条目体。有相当数量的二轮志书采用了条目体。如河南省的《平顶山市志》、《商丘地区志续卷》、《栾川县志》、《义马市志》,江苏省的《常州续志》等。这种条目体志书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在志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志末设附录、索引、编纂始末,主体内容按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设类目、分目、条目,条目为记述实体。另一种是在类目之下的分目、条目前加上序号。再一种是板块条目体,即先设若干大的板块,板块下再设类目、分目、条目。河南省(新乡市志)即属此类。三是章节条目结合体。有相当数量的二轮志书吸收章节体与条目体两者之长,将二者结合起来,创造了章节条目结合体。这种章节条目结合体又分为五种:一是以章节体为主,适当运用条目体,即在一部志书中有的部分用章节体,有的部分用条目体。如四川省《大邑县志续编》记述自然和经济社会部分用章节体,补遗部分则用条目体。河南省《鹤壁市志》全志设32篇,其中28篇用章节体,3篇用条目体。二是编(篇、卷)、分目、条目体。这种体式,第一层次采用章节体,先横分门类,设编(篇、卷),编下不设章节,改设分目、条目,条目作为记述实体。河南省《渑池县志》即属此类。该志在志首设序、凡例、特载、概述、要事记略;志末设大事年表、附录、索引、编纂始末;中设改革开放、三大基本国策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人物、人才结构、人民生活等32卷,卷下立分目、条目。三是篇章条目体。这种结合体,在第一、二层次采用篇章体,即在第一层设篇,篇下立章,章下不再设节,直接列条目记述。河南省《焦作市志》即属此类。四是篇章节、节下条目化。所谓节下条目化,即是志书在设篇析章划节后,以篇章节作为组合全书的链条和纽带,节下由若干条目组成,使条目成为记述实体,成为章节统领下有相对独立性的单个体。这种章节体与条目体相结合的体式,既保留了章节体逻辑紧密、结构严谨、整体性强的特点,又吸收了条目体容量宽广、灵活便捷、便于检索的长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志》、河南省《周口地区志》即属此类。五是章、目、子目体。这种体式以第一层为章,下设目、子目为记述实体,既有章节体横向分类,排列有序,辖属紧密的长处,又有条目体简洁明快、灵活轻便的特点。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志》即属此类。上述种种志书结构体式的变化,是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探索和编修实践,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十分宝贵的。

        现在方志界有人过分推崇条目体,而对于章节体,特别是对于志书横排竖写的基本格局提出异议,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笔者认为,自民国时期前辈方志学家继承中国方志传统,借鉴西方教科书章节形式,创造了章节网络体志书,经过首轮新编志书的实践,已经相当成熟。这种章节网络体架构,以“志”为主体,坚持志、述、记、传、图、照片、表、录诸体综合运用,共存互补,融于一志的体裁模式,是基本上能满足承载地情需要的。特别是以时为序纵写始末的“志”体,对记载事物发展过程,系统反映地情资料的历史连惯性,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二轮志书要与时俱进,可以根据新的记述内容适当运用新的体裁(如条目体、史志结合体、专题记述、调查报告、特载、考、略等等),从而使志书体裁更加丰满,适应承载地情的多方面需要,但是决不能因此否定章节网络体,否定以“志”为主体的横排纵写基本格局。就今天看到的条目体二轮志书,还不能轻易就下结论说条目体优于章节网络体。

        现在对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探讨往往偏重于追求形式的出新,而忽略了形式服从内容的基本出发点,不太注意从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去考虑问题。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和依托形式,其中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成分,而形式总体上看是受内容制约并为内容服务的。篇目创新的灵魂和核心是篇目所反映内容层面上的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轮志书篇目设计的创新的源头活水只能来源于一地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地情的新变化、社会思想的全面进步和人物的新风貌。从二轮志书篇目设计的实践看,有的修志者由于未能把握地情定位而导致重大漏项、轻重失当等较大失误。一个地处太行山区的国定贫困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县的工作中心一直是“扶贫开发”,通过发展红枣、规模养奶牛使部分农民脱贫致富,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山区庄园进行荒山开发,这本是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亮点和特点,但在二轮志书的篇目设计中,却完全没有“扶贫开发”的字样,在篇章节目中也没有那些亮点的影子。究其原因是,这个县的修志工作者没有对本县的地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把一个外县的二轮志书篇目拿来“照搬”、“照套”。据笔者了解象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别的。我同有的县志办的同志接触,他们对本县的基本县情、地方特点、地方优势和劣势,对本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本县各行各业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都不甚了解。根据目前情况,应该在修志同仁中特别强调,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关键是把握好所要容纳的内容,研究地情是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前提条件。全面而准确地记述地情是修志的根本任务,衡量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标准之一应是看这个篇目是否能恰当地来记述地情。所以在拟定二轮志书篇目之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研究地情,把握地情。要从地情实际出发,寻找内容与形式的最佳契合点,设计出具有地情特征的个性化的篇目,而不是脱离地情实际去寻找框架、体式和体裁。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设汁出创新的篇目来。

        三、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必须符合志书体例

        二轮志书是一部独立的断代志书,是一部融百科于一函的官修的地情书,是一种具有特殊体例的资料性著述。志书的体例主要包括:一是体裁,即述、记、志、传、图、照片、表、录,以志为主;二是结构,横排竖写,纵横结合,以横为主;三是章法,“志者记也”,寓褒贬于事实的记述之中,是思想性、资料性、著述性的统一。篇目是志书的编写纲目、设计蓝图、基本框架,是志书体例的集中体现。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必须坚持“志”体的主导和主流地位,以“志”为主,才能保证地方志的健康发展。志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中自成一派,代代相济,永不断章,是与其自成一体的体例有很大关系的。在志书采用的所有体裁中,以“志”为主体,以时为序纵写始末的“志”体,对记载事物发展的过程,系统反映地情资料的历史连贯性,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轮志书兼容新体,使志书体裁更丰满,更适合记载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但决不能因此而否定“志”体,边缘化“志”体,搞所谓的“重起炉灶”。如果真的有人“重起炉灶”,那恐怕就不是有特殊体例的志书,而成为其它著述了。我们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还有的二轮志书在强调运用条目体时,将志书“横排竖写”的基本体例“边缘化”了,将事以类从、层层相辖的格局打乱了,由于条目灵活排序,横分过细,记事层次太低,子目过多,导致了全书结构松散,内在逻辑性不强,记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目前方志界有的人在推介条目体时,只说了它的优点,而对它的弊端分析不够,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对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是有害的。

        四、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必须充分注意篇目的完整

        从二轮志书篇目设计看,有相当一部分篇目不完整,有的不设自然环境篇、有的不设大事记、有的不设民俗、有的不记社会思想的全面进步,有的没有对首轮志书缺漏的补遗和纠错,有的不设索引等等。一部志书篇目的完整,是保证记述内容全面的前提条件,是修传世之作的起码要求。一部志书篇目不完整,记述内容缺漏,是缺胳膊短腿的“硬伤”,值得引起方志界的严重关注。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以为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应该注意“八个强调坚持”:

        ()要强调坚持保留整部志书的基本篇目。

        地方志的基本篇目是高度囊括一地全面的、主要的、基本的自然和社会的情况的基本框架。一般来说,基本篇目包括有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附录等十个部类。二轮志书无论采用大编体、中编体、小编体或者是条目体,都应有这十个方面的内容,否则记述地情就会有缺漏,不全面。

        ()要强调坚持保留各部类的主体篇目。

        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还必须注意保留各部类中的主体篇目。如政治部类中的政党、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审判、公安、司法、群众团体、民政、人事劳动、审计、计划、统汁、技术监督等;经济部类中的农业、林业、牧业、农机、工业、交通、能源、邮政、电信、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商业、外贸、物价、工商、城乡建设、水务等;文化部类中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新闻、档案、艺文等。这些保留的主体篇目是志书坚持横排竖写基本格局的重要支撑点,是志书坚持特殊体例的集中体现。   

        ()要强调坚持保留宏观记述的篇目。

        首轮志书在加强宏观记述、综合记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发挥了“述”体的作用。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要充分注意宏观记述问题,充分发挥“述”体在新编志书中的作用。要在志前设总述,反映一地之总情;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部类前设综述,突出事物的主体及其主线;在篇章前设概述(或无题小序),反映重点与特点。全志以总述领先,提纲挈领,宏观概括,统揽全志;各部类的中观综述,承上启下,前后沟通;各篇章的概述(或无题小序),略述源流,综述始末,画龙点睛。三个层次的“述”体文字,从宏观到微观,各司其职,各有侧重,互不重复,互相补充,融续志浑然一体,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反映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   

        ()要强调坚持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在篇目中恰当地“排座次”。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变革和新生事物最多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行的种种改革,打开国门之后带来的异域冲击,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理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所处位置和社会阶层,新制度、新举措、新事物层出不穷,涉及各行各业、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和每一个人。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就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反映时代特点,为新生事物在各编章中恰当地排上“座次”。归结起来主要有这些办法:一是以新制度、新事物、新举措设立篇章节,二是以新名称设立篇章节,三是按新事物在当地的新顺序设立篇章节。诸多新事物在志书的篇目中排上了“座次”,就会成为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的诸多闪光点。

        ()要强调坚持正确处理承接前志问题。

        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必须处理好与首轮志书的关系问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对二轮志书的记述内容首先规定了一条就是“承接前志”。如何承接前志是一个总题目,要在二轮志书的篇目中体现出来。承接前志不仅是承接前志的断限,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些章节、一些事物要因事上溯,还有些章节要复载首轮志书断限内的地情,以便沟通,明其以往与现实的联系。首轮志书的哪些内容需要在二轮志书中复载呢?一是为了载明一地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二轮志书应将首轮志书中记载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物产、交通等地情予以复载;二是二轮志书应将首轮志书记载的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市县名片等地情予以复载;三是有些事物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财税收入等,在二轮志书记载时也要连及首轮志书所载部分,以载明当地的发展速度和变化程度;四是二轮志书应将首轮志书记载的“人物简介”中的去世者立传,仍然在世者移用复载。上述这些应在二轮志书篇目中以括注的形式注明复载。   

        ()要强调坚持在志书中使用有价值的随文黑白照片。

        首轮志书由于多为彩照,一般都把照片集中在志前,占十来个页码,这些彩照多是在成书前凑集起来的。而志内的随文照片,尤其是黑白照片甚少,成千页的志书只是一行行的文字排列,显得呆板、沉闷,缺乏立体感。二轮志书要在篇目设计时即应将每个编章节目随文插入的黑白照片定出计划,并确定一个专门的编辑负责拍摄和安排版面。这样科学地插入有存史价值的随文照片,无疑将增加二轮志书的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和生动性,并富有立体感。图文并茂的二轮志书,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修志工作者应该明白,照片是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的,因而具有文字无法代替的形象力、说服力和传播力。这也是当代修志者运用现代拍摄手段编修“信史”的必然选择。

        ()要强调坚持设置“补遗和纠错”门类。

        首轮志书由于许多修志工作者对于“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等提法在理解上的偏颇,对新中国成立前的许多历史事实记述过简,或者有许多遗漏之处。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又由于有“宜粗不宜细”、“宜分不宜集”、“宜略不宜详”等“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对诸如反右派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记述都不尽如人意,有的首轮志书甚至付诸阙如。还由于对积累和鉴别资料有个过程,对地情的认识也有个过程,加之修志涉及面广,时限很长(有的事件要追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造成历史断线,事实遗漏更是在所难免。因此,二轮志书编修就有了一项重要任务,即是对首轮志书记载缺漏的补遗和纠错。现在少数二轮志书篇目设计中已经设了“补遗和纠错”门类,但多数志书篇目设计中还缺这一项,这也是篇目设计的不完整问题之一。

        二轮志书对首轮志书记载缺漏的补遗,还不仅仅只是设一个“补遗”门类就完事了。由于要补的内容千差万别,二轮志书稿补遗在篇目设计上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内容可以放在已设置的“补遗”门类中记述,谓之“明补”,还有些内容可以放在志书的其它门类中进行记述,谓之“暗补”。二轮志书对首轮志书记载缺漏的补遗,无论“明补”或“暗补”,都必须在篇目中显示出来。   

        ()要强调坚持增加索引。

        鉴于二轮志书门类众多,篇幅宏大,是一地之“百科全书”,为了给读者提供读志用志的方便,利于读者对志书记载资料的检索,编制索引不可或缺。编制索引是当代世界各国对工具书或重要学术著作的普遍要求。中国新编地方志在编制索引上也应与世界接轨,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新编地方志走向世界。随着外部条件的成熟(如电脑编程技术在编制索引和按索引查阅资料上的应用),索引将成为今后各类志书的基本体例,志后要有索引将变为编修志书的“定例”。   

        二轮志书篇目设计创新是志书编修中一个很关键的系统工程,它的涉及面很广泛,地情的发展变化有多么复杂,篇目设计创新就有多么复杂。它要求修志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有强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有探索才有发现,有创新才有前进。为了设计出一部真正创新的二轮志书篇目,修志工作者应该把探索的触角伸向地情的方方面面,坚定不移地沿着创新之路前进。

        志书的篇目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有收集资料的篇目,有试写志稿的篇目,有反复修改的篇目,直到出书成为目录。这个篇目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由不够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志书篇目创新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人类的认识是不会一成不变的,在修志的过程中,志书篇目将随着修志者对地情认识的变化、提高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到定稿出书,志书篇目创新的思维和工作是不会停止的。

    (作者单位:河北辛集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