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8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志鉴论坛)浅谈编修第二轮志书应着重把握的五个方面
  •     要使第二轮志书成为精品佳作,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好志书的思想性、时代性、完整性、深刻性以及规范性等5个方面。 
        一、把握思想性,用正确的思想观点统领志书 
        作为一部合格的志书,必须表达正确、深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自首轮修志开展以来,方志理论界普遍提政治标准。笔者认为思想标准比政治标准的含义更为广泛,也更切合志书实际。因为志书要记述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各种各样的思想必然对志书产生影响。志书不仅蕴含着政治思想,而且还蕴含着哲学思想、道德思想、宗教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科学思想、军事思想等,如果仅提政治标准,就无法涵盖各类思想内容。志书的思想标准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政治思想。编修第二轮志书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为指导,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充分反映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志书为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哲学思想。江泽民同志对上海志书编纂曾这样要求:“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写出真实地反映上海历史和社会实际的新方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旧志书往往不适当地夸大少数帝王将相和官僚士绅的个人作用,宣扬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没有给人民群众应有的历史地位。我们编修新志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丰功伟绩。 
        (三)道德思想。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此言不仅适用于文艺工作,也适用于修志工作。志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编者的才智,还取决于编者的品德。志书的道德思想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编志书褒扬什么、批判什么,应遵循社会公德,符合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弘扬文明新风,倡导尊老爱幼、和睦相处、诚信友爱、助人为乐的和谐人际关系,倡导平等互助、团结进步的民族关系等,使志书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二是修志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尤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志书资料的真实性。我们通过品评志书的优劣,即可透视作者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当前,志书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许多可以从职业道德上找到根源。例如:有的志书浮记功绩,材料失真,可能与作者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有关;有的志书好用华丽词藻,哗众取宠,可能与作者缺乏谦让与谨慎的品德有关;有的志书文过饰非,对重大挫折与失误回避不记,可能与作者缺乏正直、无私的品格有关。因此,有必要把道德思想作为衡量志书质量的一个标准。 
        (四)科学思想。志书不仅要记载社会史,还要记载自然史。这样修志就必然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生关系。纵观修志历史可知,反映到志书编纂中的科学思想是不断演进的。自首轮修志开展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修志工作已经形成了“方志面向百科、百科走进方志”的新格局,各类学科思想也就必然以各种形式渗透到新编志书之中。因此,要求新编志书内容必须与当代科学思想相吻合,坚决摒弃各种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充分吸收本地区科学研究的各项新成果,尽量采用最新的科学概念和最新的表达方法,以体现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水平。 
        二、彰显时代性,突出地方特色 
        这里所说的时代性是指别的时代所没有而当代普遍存在的现象。志书反映时代特点,是修志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编修的第二轮志书,一般上限为1979年,下限至2005年。编修第二轮志书就应彰显时代特征,浓墨重彩地写好改革开放,如实反映这段全面振兴的历史,这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第二轮修志,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改革开放呢?笔者认为,因为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涉及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甚至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写改革开放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相对集中的办法,在编下可专设章或节,相对集中地记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对于地方党委和政府制定的一些大政方针和涉及面宽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措施、思路可放在党政要务中记述,或在有关编、章的小序中阐明。同时要注意与其他章节的内容错开角度,尽量避免重复。在记述改革开放的内容上,要充分写出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诸方面改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记述研究确定的重要决策、采取的重大举措、取得的巨大成果和出现的新事物、新特点、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使人既能清晰地看到整个地域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和巨大成就,又能揭示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如对农村改革的记述,应通过对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土地使用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的记述,反映农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应重点记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的过程,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业开发扶贫、文明生态村建设等情况。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其自然、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各不相同,那么志书所选取的资料应该是最能反映当地的特色和特点,与其他地域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则可简可略,以免雷同。编修志书突出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反映“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迟我早、人有我优”的优势事物,这是一部志书的亮点,是决定一部志书成功的关键。有鉴于此,要突出地方特色,志书编纂者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对本地域的整个历史和现状,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域、本行业、本单位的重要历程、成就、主要特色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和掌握。二是所选取的资料都必须是属于本地或与本地密切相关的,即要求言必及本地,不越境而书和不越限而书。三是注重搜集和保存最能体现本地特色的资料,尤其要注意搜集和保存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独家资料。四是要用科学的框架结构彰显本地特色。在篇目设计时,可以把反映本地特色的内容作适当升格处理,把特色事物置于篇目的显著位置。五是应浓墨重彩地记述特色。 
        三、注重完整性,使志书真正成为一方百科全书 
        志书的完整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资料内容的全面性;二是整体与部分的系统性、统一性。 
        资料的全面性是由志书属性所决定的。回顾历史可知,自宋代志书定型以来,内容的全面性已成为志书区别于其他著述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古今人们评价志书的一个主要标准。正因为志书内容的全面性,所以它才赢得“一方之全史”、“地方小百科”之美誉。因此,新编志书必须追求资料的全面性,必须如实地记述一个地域从自然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实现志书资料的全面性,就要在志书篇目设计上将本区域的各项事物涵盖其中,做到横不缺要项;在资料的搜集选取上,必须全面而系统,完整地反映事物,做到纵不断主线。 
        在注重资料全面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志书的系统性和统一性。从总体上看,我国旧志书在系统性、统一性方面做得是不够的。胡乔木同志曾批评旧志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各个门类之间看不出相互间的影响和逻辑关系。”他又提出:“地方志应当提供一种有系统的资料。这种有系统、有组织的资料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广大志界同仁在研究如何增强方志的科学性时,也都不约而同地把现代哲学的整体性理论移用到方志领域,并对新方志编纂提出了诸多整体性要求。但是一些首轮志书仍然存在没记清事物整体面貌的问题,带有较深的行业志、部门志痕迹,志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合格的新编志书,应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系统性。在宏观上,必须完整地反映出本区域从历史到当代各个时期的基本状况,协调好整部志书整体及各部分的横向内在联系;在微观上,反映出具体事物的开端、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反映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轨迹,做到纵不断主线。志书系统性、统一性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有一个较好的整体结构,包括内容上的整体结构和体例上的整体结构;第二,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整体与各部分协调一致;第三,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各部分保持一致性;第四,要有较高的综合度,使整部志书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成为结构严谨、系统逻辑性强的著述。 
        四、强化深刻性,努力增强记述深度 
        这里所说的深刻性是指志书资料和记述内容的深刻程度,通过对事物的记述,努力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首轮志书对内容的广度记述较多,对深度记述则较少。主要表现为:机械地按顺序排列事项,流水账式的记述;只记事物现象、结果,不记原因、对策;泛泛记述全国普遍性的做法多,本地具体做法和特点记述较少;只记成绩,不记问题;只记发展,不记曲折过程;回避矛盾,回避工作中的失误等。第二轮修志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着力往实里记,往深里写。对事物的记述应尽可能地探其源、究其因、彰其果,只有在内容上写“深”了,问题才能透彻,资料才会更有价值。在工作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深入挖掘资料。二是着深着细记述。如记述收入差距,不能只泛泛说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已到多少,还应挖掘更深层次的资料,诸如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不同经济性质单位职工收入差距及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等等。只有将内容细化了,才能反映出社会的全貌,志书资料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体现出来。在记述方法上,可采取:1.由表及里法,对事物进行认真分析,由表及里深入记述;2.层层剖析法,以所记述事物的概念、定义、目的为主线,对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展示;3.纵横对比法,把一事物与他事物进行横向比较对照,对一事物进行自身纵向比较,无形之中就加深了记述力度;4.因果照应法,通过对事物变化原因的记述也是增强记述力度的方法之一。三是运用典型加深记述。在典型的选材上,应紧紧抓住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事物,有深刻影响的事物和能够揭示问题的事物。四是搞好社会专题调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想全面进步,家庭的变化、交往方式的变化、择业观念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风俗的变化等,许多方面的资料很难甚至不可能在现成档案中找到。再如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无业流动人口增加、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人民生活纪实等方面的情况,都非常有必要通过搞好社会调查把问题调查清楚。社会调查可以将某一事物进行多方面、多项联系和比较,进行多角度分析,把蕴含于事物之中的规律及特点昭示出来.,将问题阐述透彻,将事物记述明了。在这些社会专题调查成果的运用上可灵活掌握,字数少则一二百字,多则五六百字;在记述形式上,既可纳入正文,设专题记述,也可作为附录,以丰富志书资料,增强记述深度。 
        五、着力规范性,以严谨、精关的形式铸精品佳作 
        作为一部合格的志书,必须符合历代相沿的志书体例规范。当然,志书体例本身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的。对于某一个时期来说,人们对志书体例的认识不尽一致,但其中总有一种体例作为主要模式在流传。新编志书的基本体例体现在《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和《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这两个法规性文件对于新编志书的基本体例都有原则性规定,其中包括志书的类型、名称、编纂宗旨、指导思想、内容范围、断限称谓、篇目结构、层次布局、排列分类、规则格式以及体裁构成、文字表述等。具体要求有5点:一是在总体设计上要符合志体范式,也就是说,必须像“志”;二是要严守特定的时空界限,坚持越境不书的原则;三是要使用纪实笔法;四是要采用横排竖写的形式;五是要以志为主,兼用其他各种体裁。 
        一部优秀的志书,是历史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志书艺术性既是作者创造志书美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衡量志书价值的一个基本尺度。朱士嘉对清人章学诚《修志十议》的按语中说:章氏要求志文“四要”,就是“要简、要严、要核、要雅”。李铁映同志也指出:编纂志书,“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下笔要慎重、准确……要做到‘增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在志书表达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一要选用材料要恰当和典型;二要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三要详略处理适当;四要语言朴实、凝练和流畅。新编志书应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具体内涵很丰富,包括内容美(含真实美、深刻美、丰厚美、特色美等)、形式美(含结构美、表达美、构图美、色彩美等)、语言美(含明晰美、朴实美、凝炼美、严谨美等)、外观美(含文面美、版面美、材质美、装帧美等)。有的首轮县志和第二轮新出版的县志部头很厚,文字量接近或超过200万字。这一方面说明该志书的内容丰富,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在志书规范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作者:河北省邢台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鉴论坛)浅谈编修第二轮志书应着重把握的五个方面
  •     要使第二轮志书成为精品佳作,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好志书的思想性、时代性、完整性、深刻性以及规范性等5个方面。 
        一、把握思想性,用正确的思想观点统领志书 
        作为一部合格的志书,必须表达正确、深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自首轮修志开展以来,方志理论界普遍提政治标准。笔者认为思想标准比政治标准的含义更为广泛,也更切合志书实际。因为志书要记述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各种各样的思想必然对志书产生影响。志书不仅蕴含着政治思想,而且还蕴含着哲学思想、道德思想、宗教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科学思想、军事思想等,如果仅提政治标准,就无法涵盖各类思想内容。志书的思想标准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政治思想。编修第二轮志书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为指导,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充分反映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志书为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哲学思想。江泽民同志对上海志书编纂曾这样要求:“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写出真实地反映上海历史和社会实际的新方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旧志书往往不适当地夸大少数帝王将相和官僚士绅的个人作用,宣扬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没有给人民群众应有的历史地位。我们编修新志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丰功伟绩。 
        (三)道德思想。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此言不仅适用于文艺工作,也适用于修志工作。志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编者的才智,还取决于编者的品德。志书的道德思想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编志书褒扬什么、批判什么,应遵循社会公德,符合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弘扬文明新风,倡导尊老爱幼、和睦相处、诚信友爱、助人为乐的和谐人际关系,倡导平等互助、团结进步的民族关系等,使志书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二是修志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尤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志书资料的真实性。我们通过品评志书的优劣,即可透视作者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当前,志书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许多可以从职业道德上找到根源。例如:有的志书浮记功绩,材料失真,可能与作者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有关;有的志书好用华丽词藻,哗众取宠,可能与作者缺乏谦让与谨慎的品德有关;有的志书文过饰非,对重大挫折与失误回避不记,可能与作者缺乏正直、无私的品格有关。因此,有必要把道德思想作为衡量志书质量的一个标准。 
        (四)科学思想。志书不仅要记载社会史,还要记载自然史。这样修志就必然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生关系。纵观修志历史可知,反映到志书编纂中的科学思想是不断演进的。自首轮修志开展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修志工作已经形成了“方志面向百科、百科走进方志”的新格局,各类学科思想也就必然以各种形式渗透到新编志书之中。因此,要求新编志书内容必须与当代科学思想相吻合,坚决摒弃各种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充分吸收本地区科学研究的各项新成果,尽量采用最新的科学概念和最新的表达方法,以体现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水平。 
        二、彰显时代性,突出地方特色 
        这里所说的时代性是指别的时代所没有而当代普遍存在的现象。志书反映时代特点,是修志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编修的第二轮志书,一般上限为1979年,下限至2005年。编修第二轮志书就应彰显时代特征,浓墨重彩地写好改革开放,如实反映这段全面振兴的历史,这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第二轮修志,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改革开放呢?笔者认为,因为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涉及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甚至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写改革开放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相对集中的办法,在编下可专设章或节,相对集中地记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对于地方党委和政府制定的一些大政方针和涉及面宽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措施、思路可放在党政要务中记述,或在有关编、章的小序中阐明。同时要注意与其他章节的内容错开角度,尽量避免重复。在记述改革开放的内容上,要充分写出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诸方面改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记述研究确定的重要决策、采取的重大举措、取得的巨大成果和出现的新事物、新特点、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使人既能清晰地看到整个地域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和巨大成就,又能揭示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如对农村改革的记述,应通过对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土地使用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的记述,反映农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应重点记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的过程,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业开发扶贫、文明生态村建设等情况。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其自然、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各不相同,那么志书所选取的资料应该是最能反映当地的特色和特点,与其他地域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则可简可略,以免雷同。编修志书突出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反映“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迟我早、人有我优”的优势事物,这是一部志书的亮点,是决定一部志书成功的关键。有鉴于此,要突出地方特色,志书编纂者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对本地域的整个历史和现状,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域、本行业、本单位的重要历程、成就、主要特色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和掌握。二是所选取的资料都必须是属于本地或与本地密切相关的,即要求言必及本地,不越境而书和不越限而书。三是注重搜集和保存最能体现本地特色的资料,尤其要注意搜集和保存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独家资料。四是要用科学的框架结构彰显本地特色。在篇目设计时,可以把反映本地特色的内容作适当升格处理,把特色事物置于篇目的显著位置。五是应浓墨重彩地记述特色。 
        三、注重完整性,使志书真正成为一方百科全书 
        志书的完整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资料内容的全面性;二是整体与部分的系统性、统一性。 
        资料的全面性是由志书属性所决定的。回顾历史可知,自宋代志书定型以来,内容的全面性已成为志书区别于其他著述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古今人们评价志书的一个主要标准。正因为志书内容的全面性,所以它才赢得“一方之全史”、“地方小百科”之美誉。因此,新编志书必须追求资料的全面性,必须如实地记述一个地域从自然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实现志书资料的全面性,就要在志书篇目设计上将本区域的各项事物涵盖其中,做到横不缺要项;在资料的搜集选取上,必须全面而系统,完整地反映事物,做到纵不断主线。 
        在注重资料全面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志书的系统性和统一性。从总体上看,我国旧志书在系统性、统一性方面做得是不够的。胡乔木同志曾批评旧志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各个门类之间看不出相互间的影响和逻辑关系。”他又提出:“地方志应当提供一种有系统的资料。这种有系统、有组织的资料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广大志界同仁在研究如何增强方志的科学性时,也都不约而同地把现代哲学的整体性理论移用到方志领域,并对新方志编纂提出了诸多整体性要求。但是一些首轮志书仍然存在没记清事物整体面貌的问题,带有较深的行业志、部门志痕迹,志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合格的新编志书,应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系统性。在宏观上,必须完整地反映出本区域从历史到当代各个时期的基本状况,协调好整部志书整体及各部分的横向内在联系;在微观上,反映出具体事物的开端、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反映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轨迹,做到纵不断主线。志书系统性、统一性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有一个较好的整体结构,包括内容上的整体结构和体例上的整体结构;第二,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整体与各部分协调一致;第三,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各部分保持一致性;第四,要有较高的综合度,使整部志书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成为结构严谨、系统逻辑性强的著述。 
        四、强化深刻性,努力增强记述深度 
        这里所说的深刻性是指志书资料和记述内容的深刻程度,通过对事物的记述,努力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首轮志书对内容的广度记述较多,对深度记述则较少。主要表现为:机械地按顺序排列事项,流水账式的记述;只记事物现象、结果,不记原因、对策;泛泛记述全国普遍性的做法多,本地具体做法和特点记述较少;只记成绩,不记问题;只记发展,不记曲折过程;回避矛盾,回避工作中的失误等。第二轮修志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着力往实里记,往深里写。对事物的记述应尽可能地探其源、究其因、彰其果,只有在内容上写“深”了,问题才能透彻,资料才会更有价值。在工作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深入挖掘资料。二是着深着细记述。如记述收入差距,不能只泛泛说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已到多少,还应挖掘更深层次的资料,诸如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不同经济性质单位职工收入差距及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等等。只有将内容细化了,才能反映出社会的全貌,志书资料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体现出来。在记述方法上,可采取:1.由表及里法,对事物进行认真分析,由表及里深入记述;2.层层剖析法,以所记述事物的概念、定义、目的为主线,对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展示;3.纵横对比法,把一事物与他事物进行横向比较对照,对一事物进行自身纵向比较,无形之中就加深了记述力度;4.因果照应法,通过对事物变化原因的记述也是增强记述力度的方法之一。三是运用典型加深记述。在典型的选材上,应紧紧抓住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事物,有深刻影响的事物和能够揭示问题的事物。四是搞好社会专题调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想全面进步,家庭的变化、交往方式的变化、择业观念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风俗的变化等,许多方面的资料很难甚至不可能在现成档案中找到。再如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无业流动人口增加、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人民生活纪实等方面的情况,都非常有必要通过搞好社会调查把问题调查清楚。社会调查可以将某一事物进行多方面、多项联系和比较,进行多角度分析,把蕴含于事物之中的规律及特点昭示出来.,将问题阐述透彻,将事物记述明了。在这些社会专题调查成果的运用上可灵活掌握,字数少则一二百字,多则五六百字;在记述形式上,既可纳入正文,设专题记述,也可作为附录,以丰富志书资料,增强记述深度。 
        五、着力规范性,以严谨、精关的形式铸精品佳作 
        作为一部合格的志书,必须符合历代相沿的志书体例规范。当然,志书体例本身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的。对于某一个时期来说,人们对志书体例的认识不尽一致,但其中总有一种体例作为主要模式在流传。新编志书的基本体例体现在《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和《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这两个法规性文件对于新编志书的基本体例都有原则性规定,其中包括志书的类型、名称、编纂宗旨、指导思想、内容范围、断限称谓、篇目结构、层次布局、排列分类、规则格式以及体裁构成、文字表述等。具体要求有5点:一是在总体设计上要符合志体范式,也就是说,必须像“志”;二是要严守特定的时空界限,坚持越境不书的原则;三是要使用纪实笔法;四是要采用横排竖写的形式;五是要以志为主,兼用其他各种体裁。 
        一部优秀的志书,是历史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志书艺术性既是作者创造志书美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衡量志书价值的一个基本尺度。朱士嘉对清人章学诚《修志十议》的按语中说:章氏要求志文“四要”,就是“要简、要严、要核、要雅”。李铁映同志也指出:编纂志书,“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下笔要慎重、准确……要做到‘增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在志书表达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一要选用材料要恰当和典型;二要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三要详略处理适当;四要语言朴实、凝练和流畅。新编志书应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具体内涵很丰富,包括内容美(含真实美、深刻美、丰厚美、特色美等)、形式美(含结构美、表达美、构图美、色彩美等)、语言美(含明晰美、朴实美、凝炼美、严谨美等)、外观美(含文面美、版面美、材质美、装帧美等)。有的首轮县志和第二轮新出版的县志部头很厚,文字量接近或超过200万字。这一方面说明该志书的内容丰富,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在志书规范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作者:河北省邢台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