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3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年鉴编写)坚持与时俱进 繁荣年鉴事业——谈《内蒙古年鉴》在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内蒙古年鉴》是一部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区综合性的年刊,她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地记载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卫生等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通过每年的一部年鉴所载内容,可以看出各行各业的成绩、发展和不足。作为党的重要宣传阵地之一的年鉴编辑人员,更要认真学习十六大确定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年鉴编纂工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研究年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地方年鉴的编纂,使《内蒙古年鉴》在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兴区富民、全面奔小康的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年鉴可为各级领导执政兴国发挥决策参考和战略指南作用。
      1、为领导了解实情提供全面服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领导工作要达到预期成果,必须经过全面调研,才能进行科学的决策。而领导的决策是否科学,取决于资料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也就是说取决于对国情、社情是否深入了解,是否体现了先进性和执政为民的基本原则。例如,2001年,从其他省区调到内蒙古自治区工作的一位领导,他要了解内蒙古的历史及各行各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便有利于开展工作、做出正确决策。这时我们年鉴编辑部及时把记述全区各盟市旗县的《内蒙古年鉴》,送到相关领导手里,使他可以全面了解内蒙古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因为《内蒙古年鉴》资料详实可靠,既有历史又有现状;既有土地面积、物产资源的自然情况,又有环境保护、退耕还牧、封山育林;既有招商引资,又有园区规划建设;既有国家法规,又有地方政策;既有政治、军事的全面工作,又有经济、科教文卫的发展状况;既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名牌产品的辉煌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业绩,也能看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通过这些资料对领导准确决策、依法行政提供了可靠依据。
      2、为领导研究问题确定战略发展目标提供服务。制定、掌握、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是领导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内蒙古年鉴》中既有国家的行政法规,也有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条例,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来说有的需要大力宣传,有的坚决贯彻执行,也有邻近行业部门的文献法规供参考借鉴,能达到启发思路、开阔眼界、取长补短、交流学习的目的。领导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确定方向、选择目标、然后运筹帷幄、统一部署,为实现奋斗目标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抓住重点、带动全局。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各个盟市,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点不一,各有不同的优势与差距。如:锡林郭勒盟侧重草原畜牧业、武川县突出宣传马铃薯的种植加工业……。这样我们在年鉴编辑中,注意反映各地区特点、优势及战略地位,为各地领导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年鉴可为各方横向交往联系发挥窗口作用。
      1、年鉴作为综合信息媒介为内蒙古地区与国内外经济交往、技术合作提供服务。改革开放以前各地区横向联系很少。对各类统计数据,人名录、物产资源的资料强调保密,使信息交流的渠道严重阻滞,虽有丰富的资源也得不到开发利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经济,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外各地区之间加强经济技术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加大了横向联系的力度。编纂《内蒙古年鉴》的事业也就应运而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记得我国一位著名经济学说过:“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搞大市场,不能搞‘诸侯’经济、地方保护主义”。市场离不开信息,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信息经济,没有信息就没有市场。作为信息载体的年鉴自然就成为传播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内蒙古年鉴》成为自治区与国际、国内横向联系的窗口。
      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历史、地理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交通不便、技术落后、消息不灵、人才缺乏,虽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却不理想,与全国发展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历来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办法和优惠政策,从各方面给予大力帮助和支持,现在又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部署,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2300多万各族人民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创新求实,制定出《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内蒙古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等通过《内蒙古年鉴》传遍全国各地,走进国际市场。
      2、为各类代表团出国访问,对外交流提供服务。近年,不论是我区派团出国访问,还是接待国内外各行各业来自治区考察、访问、投资兴业的代表团,年鉴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交流礼品。《内蒙古年鉴》担负起促进对外开放的媒介作用,不少工商界、外交界、文化界人士都把中国各类年鉴作为了解我国有关地区或部门的状况,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的工具来使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知名度越高,越向社会开放,外商则越愿意与之合作。一些企业、部门、通过年鉴权威性,树立自身形象。如内蒙古自治区有一位领导出访日本,首选带一本《内蒙古年鉴》,作为使外商了解内蒙古的资料。《内蒙古年鉴》2002卷采用了现代化编辑手段,制作了光盘便于携带。
      三、年鉴可为先进文化教育发挥培育传播作用。
      1、为科研工作者收集资料,研究课题服务。年鉴属于资料性工具书,全面客观地介绍科研进展,特别是及时反映各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观点,这是年鉴的一大特点。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提倡科教兴国的今天,《内蒙古年鉴》客观记述了自治区的重大科研项目的进展及学术界新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供科研工作者研究、借鉴。并对我区专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动态,阶段性成果。如草原研究、治沙研究、畜牧改良以及奶牛奶业发展、退耕还林还草、环境保护、气象监测等课题的研究项目研究进展,难点突破,专家认证,荣誉获奖情况。使年鉴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大有可为,为内蒙古科技事业服务,成为《内蒙古年鉴》的一大使命。
      2、为教育事业及提高国民素质服务。普及文化教育是大众传播的目标,也是大众传播的优势,年鉴的传播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在十六大报告中精辟而深刻地总结出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条十宝贵的基本经验,其中第五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相结合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年鉴源于欧洲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清末民初进入我国,1864年创办的《海关中外年刊》可说是我国年鉴的雏形,1913年上海神舟编译社出版的《世界年鉴》是我国第一本年鉴。20世纪80年代,当年鉴纳入我国改革开放的轨道,恰如雨后春笋般地显露出鲜明的时代色彩,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特点。二十多年来,在记录时代风云,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内蒙古年鉴》尚属少年,近年出版的各部都分类记述了自治区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体育卫生、文学创作、档案图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势头,以及自治区教育普及状况和大中小学和全民教育的发展与成果,对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教育、科技事业的普及与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广大教育、科技、文化工作者检索、收集和遴选有关专业资料提供了极大方便。年鉴被誉为“浓缩的图书馆”,成为专家学者开卷有益的案头书卷。实践证明,编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鉴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大有裨益的,起到先进文化的传播作用。
      四、年鉴可在提高社会服务和人民生活质量上发挥顾问导向作用。
      1、为广大读者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年鉴从它问世起就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连。许多年鉴以“家庭必备,生活必有”的宗旨成为群众了解当前时事,获得生活常识的朋友。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广大人民迫切需要了解参与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并开始注意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由温饱向小康前进,人们开始讲究饮食上的科学配餐和营养结构,衣着上讲究舒适得体、美观大方、风雅适度,居住条件讲究宽敞明净、装饰华丽,生活环境讲究整洁卫生、淳朴典雅,工作劳动注重劳逸结合、科研增效,以及注重各种保健,参加文化科研活动,节假日旅游观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年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记述了紧靠人民生活的市场热点、亮点。例如在旅游中,年鉴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每到一地,翻阅一下当地年鉴,就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名优特产以及交通路线等。《内蒙古年鉴》2002卷在往年记载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又特意增加了旅游线路等,力争使年鉴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为人们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向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转化提供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步入世界,世界各国友人纷纷来华经商求学,交流活动频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新事物、新政策、新办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升学、就业、住房、工资、卫生、保健等各方面都统的较死,没有选择余地,改善的机会也少,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严重,不论经济效益如何,干好干坏一个样。人们对这些问题尽管十分关心,但也无能为力。而近年来这一切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搞多种形式办学,学校有国立、省立、民办几种模式;就业可以双向选择,可以自由流动选择职业;政府机关精简机构,优升劣汰,竞争上岗;科研单位实行人才分流,稳住一头,开放一片,拓宽就业门路,提倡为社会服务;住房制度也实行了大幅度改革;经济不好的企业还可能破产,职工失业进入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线......。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及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在我们《内蒙古年鉴》中都有准确的记载,使人们从思想到行动与时代合拍,与发展俱进。了解相关政策,学习先进经验,关心新的动向,从而使年鉴贴近群众、服务社会,与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发挥出生活顾问的作用。
      总之,年鉴在兴区富民中的作用不仅只上述四点,年鉴对文史工作者编纂史书、地方志积累资料;对进行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家乡,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和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也是很好的教材;其中一些反面案例、失败教训、对惩前毖后和防微杜渐也有鉴戒作用。只要我们在年鉴编纂中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写真情、讲实话、能报喜、敢报忧,才能真正发挥“鉴”的作用。使《内蒙古年鉴》在内蒙古自治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一年一鉴,庚庚不断,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年鉴编写)坚持与时俱进 繁荣年鉴事业——谈《内蒙古年鉴》在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内蒙古年鉴》是一部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区综合性的年刊,她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地记载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卫生等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通过每年的一部年鉴所载内容,可以看出各行各业的成绩、发展和不足。作为党的重要宣传阵地之一的年鉴编辑人员,更要认真学习十六大确定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年鉴编纂工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研究年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地方年鉴的编纂,使《内蒙古年鉴》在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兴区富民、全面奔小康的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年鉴可为各级领导执政兴国发挥决策参考和战略指南作用。
      1、为领导了解实情提供全面服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领导工作要达到预期成果,必须经过全面调研,才能进行科学的决策。而领导的决策是否科学,取决于资料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也就是说取决于对国情、社情是否深入了解,是否体现了先进性和执政为民的基本原则。例如,2001年,从其他省区调到内蒙古自治区工作的一位领导,他要了解内蒙古的历史及各行各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便有利于开展工作、做出正确决策。这时我们年鉴编辑部及时把记述全区各盟市旗县的《内蒙古年鉴》,送到相关领导手里,使他可以全面了解内蒙古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因为《内蒙古年鉴》资料详实可靠,既有历史又有现状;既有土地面积、物产资源的自然情况,又有环境保护、退耕还牧、封山育林;既有招商引资,又有园区规划建设;既有国家法规,又有地方政策;既有政治、军事的全面工作,又有经济、科教文卫的发展状况;既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名牌产品的辉煌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业绩,也能看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通过这些资料对领导准确决策、依法行政提供了可靠依据。
      2、为领导研究问题确定战略发展目标提供服务。制定、掌握、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是领导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内蒙古年鉴》中既有国家的行政法规,也有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条例,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来说有的需要大力宣传,有的坚决贯彻执行,也有邻近行业部门的文献法规供参考借鉴,能达到启发思路、开阔眼界、取长补短、交流学习的目的。领导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确定方向、选择目标、然后运筹帷幄、统一部署,为实现奋斗目标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抓住重点、带动全局。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各个盟市,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点不一,各有不同的优势与差距。如:锡林郭勒盟侧重草原畜牧业、武川县突出宣传马铃薯的种植加工业……。这样我们在年鉴编辑中,注意反映各地区特点、优势及战略地位,为各地领导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年鉴可为各方横向交往联系发挥窗口作用。
      1、年鉴作为综合信息媒介为内蒙古地区与国内外经济交往、技术合作提供服务。改革开放以前各地区横向联系很少。对各类统计数据,人名录、物产资源的资料强调保密,使信息交流的渠道严重阻滞,虽有丰富的资源也得不到开发利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经济,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外各地区之间加强经济技术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加大了横向联系的力度。编纂《内蒙古年鉴》的事业也就应运而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记得我国一位著名经济学说过:“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搞大市场,不能搞‘诸侯’经济、地方保护主义”。市场离不开信息,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信息经济,没有信息就没有市场。作为信息载体的年鉴自然就成为传播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内蒙古年鉴》成为自治区与国际、国内横向联系的窗口。
      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历史、地理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交通不便、技术落后、消息不灵、人才缺乏,虽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却不理想,与全国发展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历来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办法和优惠政策,从各方面给予大力帮助和支持,现在又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部署,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2300多万各族人民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创新求实,制定出《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内蒙古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等通过《内蒙古年鉴》传遍全国各地,走进国际市场。
      2、为各类代表团出国访问,对外交流提供服务。近年,不论是我区派团出国访问,还是接待国内外各行各业来自治区考察、访问、投资兴业的代表团,年鉴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交流礼品。《内蒙古年鉴》担负起促进对外开放的媒介作用,不少工商界、外交界、文化界人士都把中国各类年鉴作为了解我国有关地区或部门的状况,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的工具来使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知名度越高,越向社会开放,外商则越愿意与之合作。一些企业、部门、通过年鉴权威性,树立自身形象。如内蒙古自治区有一位领导出访日本,首选带一本《内蒙古年鉴》,作为使外商了解内蒙古的资料。《内蒙古年鉴》2002卷采用了现代化编辑手段,制作了光盘便于携带。
      三、年鉴可为先进文化教育发挥培育传播作用。
      1、为科研工作者收集资料,研究课题服务。年鉴属于资料性工具书,全面客观地介绍科研进展,特别是及时反映各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观点,这是年鉴的一大特点。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提倡科教兴国的今天,《内蒙古年鉴》客观记述了自治区的重大科研项目的进展及学术界新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供科研工作者研究、借鉴。并对我区专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动态,阶段性成果。如草原研究、治沙研究、畜牧改良以及奶牛奶业发展、退耕还林还草、环境保护、气象监测等课题的研究项目研究进展,难点突破,专家认证,荣誉获奖情况。使年鉴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大有可为,为内蒙古科技事业服务,成为《内蒙古年鉴》的一大使命。
      2、为教育事业及提高国民素质服务。普及文化教育是大众传播的目标,也是大众传播的优势,年鉴的传播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在十六大报告中精辟而深刻地总结出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条十宝贵的基本经验,其中第五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相结合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年鉴源于欧洲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清末民初进入我国,1864年创办的《海关中外年刊》可说是我国年鉴的雏形,1913年上海神舟编译社出版的《世界年鉴》是我国第一本年鉴。20世纪80年代,当年鉴纳入我国改革开放的轨道,恰如雨后春笋般地显露出鲜明的时代色彩,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特点。二十多年来,在记录时代风云,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内蒙古年鉴》尚属少年,近年出版的各部都分类记述了自治区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体育卫生、文学创作、档案图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势头,以及自治区教育普及状况和大中小学和全民教育的发展与成果,对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教育、科技事业的普及与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广大教育、科技、文化工作者检索、收集和遴选有关专业资料提供了极大方便。年鉴被誉为“浓缩的图书馆”,成为专家学者开卷有益的案头书卷。实践证明,编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鉴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大有裨益的,起到先进文化的传播作用。
      四、年鉴可在提高社会服务和人民生活质量上发挥顾问导向作用。
      1、为广大读者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年鉴从它问世起就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连。许多年鉴以“家庭必备,生活必有”的宗旨成为群众了解当前时事,获得生活常识的朋友。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广大人民迫切需要了解参与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并开始注意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由温饱向小康前进,人们开始讲究饮食上的科学配餐和营养结构,衣着上讲究舒适得体、美观大方、风雅适度,居住条件讲究宽敞明净、装饰华丽,生活环境讲究整洁卫生、淳朴典雅,工作劳动注重劳逸结合、科研增效,以及注重各种保健,参加文化科研活动,节假日旅游观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年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记述了紧靠人民生活的市场热点、亮点。例如在旅游中,年鉴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每到一地,翻阅一下当地年鉴,就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名优特产以及交通路线等。《内蒙古年鉴》2002卷在往年记载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又特意增加了旅游线路等,力争使年鉴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为人们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向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转化提供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步入世界,世界各国友人纷纷来华经商求学,交流活动频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新事物、新政策、新办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升学、就业、住房、工资、卫生、保健等各方面都统的较死,没有选择余地,改善的机会也少,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严重,不论经济效益如何,干好干坏一个样。人们对这些问题尽管十分关心,但也无能为力。而近年来这一切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搞多种形式办学,学校有国立、省立、民办几种模式;就业可以双向选择,可以自由流动选择职业;政府机关精简机构,优升劣汰,竞争上岗;科研单位实行人才分流,稳住一头,开放一片,拓宽就业门路,提倡为社会服务;住房制度也实行了大幅度改革;经济不好的企业还可能破产,职工失业进入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线......。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及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在我们《内蒙古年鉴》中都有准确的记载,使人们从思想到行动与时代合拍,与发展俱进。了解相关政策,学习先进经验,关心新的动向,从而使年鉴贴近群众、服务社会,与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发挥出生活顾问的作用。
      总之,年鉴在兴区富民中的作用不仅只上述四点,年鉴对文史工作者编纂史书、地方志积累资料;对进行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家乡,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和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也是很好的教材;其中一些反面案例、失败教训、对惩前毖后和防微杜渐也有鉴戒作用。只要我们在年鉴编纂中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写真情、讲实话、能报喜、敢报忧,才能真正发挥“鉴”的作用。使《内蒙古年鉴》在内蒙古自治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一年一鉴,庚庚不断,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