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2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志说乡土】方志兴安
  • 发布时间:2023-07-06
  • 来源:

  • “兴安”为满语,汉语意为“丘陵”。因大兴安岭山势平缓,主脉山峰相对高亦不甚大,故满语称之为“兴安”。兴安盟,因处大兴安岭中段而得名。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4°14′47°39′、东经119°28′—123°38′之间地处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交界地。西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25.851公里,其中陆界长71.611公里、水界长54.24公里。总面积5.9万平方公里。

    兴安盟是古老的战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革命的老区,有着光荣的传统;是红色的摇篮,蒙古民族的革命圣地;是开放的净土,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是绿色的沃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一、源起科尔沁

    兴安盟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

    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苏木双龙岗村南1公里的双龙岗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遗址厚约1.5米。在这里,考古学家们曾采集到石斧、石矛、石刀、石磨盘等石器文物,地表散布有大量夹粗砂素面陶片。可以想见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双龙岗聚落氏族人群,曾长期在这里居住,从事原始的狩猎和农耕业。

    据《兴安盟志1996—2005》记载“考古发现的文物证明,大约距今300010000年间,今兴安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栖息活动。”以双龙岗遗址为代表的原始氏族邑落,即是大兴安岭中段从事原始猎耕文明的活动人群。

     

    image.png 

    图为双龙岗遗址远景

     

    自春秋战国起,东胡、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等北方民族都曾在这里狩猎、游牧、繁衍生息,是他们创造了兴安盟的古代文明。而东胡人是兴安盟这片土地上的第一个“主人”。《兴安盟志1996—2005》记载“春秋战国至秦代,今兴安盟境地为东胡人的游牧地。”

    辽金时代,这里今科右中旗吐列毛杜、突泉县宝石、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等地成为边关重镇、军事要塞,兴安盟为上京临潢府泰州辖地。辽神册四年919,在今突泉县宝石镇双城子村设置春州。春州,据《辽史》记载,是辽代皇帝春季捺钵的一个重要地区,同时也是当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辽代实行“四时捺钵”制度,皇帝率群臣按四季迁转移动,处理政务并举行狩猎活动,兴安盟突泉县双城是辽代的春州行宫。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农具,特别是犁铧。这充分证明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发达程度。

     

    image.png 

    图为春州城墙遗址

     

    辽大同元年947,在今乌兰浩特公主陵一号古城设金山县,辽天庆六年1116升为静州。而今“金界壕”上的古城墙和烽火台遗址清晰可见。

    到了元代,兴安盟开始为辽阳行中书省辖地,由于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划入中书省管辖。成吉思汗圣旨金牌、元代五体文夜巡牌,分别在这里重现。这片多彩的土地上,曾留下一代天骄东征西进南下的足迹,是蒙古科尔沁部徙居嫩江流域后的重要发祥地。为了纪念成吉思汗这位蒙古族的优秀首领,1941年5月,在今天乌兰浩特市开始动工兴建“成吉思汗庙”,1944年10月竣工。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共称为“东庙西陵”。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朝在今西拉木伦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地区设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称兀良哈三卫或朵颜三卫,隶属奴尔干都司。今兴安盟大部分地区隶属泰宁卫、朵颜卫管辖。明永乐四年1406,在今乌兰浩特市西北20公里处设置木塔里山卫。

    乌兰浩特市出土铜印一枚,印文为“木答里山卫指挥使之印”,印为正方形,长宽各8.8厘米、厚2.2厘米,柄部刻:“礼部造,永乐四年十月日”和“慈字五十五号”等铭文。明正统十四年1449后,兀良哈三卫陆续南迁,今兴安盟大部地区为嫩科尔沁部蒙古游牧地。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后金崛起,今兴安盟全境为嫩科尔沁蒙古的游牧地。

    后金时期,科尔沁部首领奥巴与努尔哈赤结盟。清建国后,清朝政府为了更好地控制蒙古各部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加以笼络和安抚。其中最重要的有和亲政策、拆部封爵、宗教政策等。清顺治二年1645,清太宗皇太极第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下嫁图什业图亲王巴雅斯呼朗。清康熙六十年1721,扎萨克图旗蒙古摔跤手敖日布仁钦比武夺魁,被康熙帝招为额附。这些都成为满蒙联姻的佳话。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清朝将编成的十旗会盟于今兴安盟科右中旗吐列毛杜镇境内的哲里木山下,称为哲里木盟。后金天聪四年1630,与达赖、班禅齐名的内齐托音喇嘛率30名弟子到图什业图旗传教,藏传佛教喇嘛教传入今兴安盟境内,并得到扎萨克和王公贵族的大力支持,喇嘛教在兴安盟大行其道。清顺治八年1651,遐福寺在今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建成,从此该庙成为内蒙古蒙东地区的佛教传播中心。内齐托音喇嘛因此被嫩科尔沁十旗尊奉为“博格达喇嘛”。据《兴安盟志》记载:“最鼎盛时期的葛根庙有喇嘛1200名。”清康熙三十年1691,扎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在今乌兰浩特市区内修建家庙,邀请乌珠穆沁旗却尔吉喇嘛主持庙务,该地也因此庙称“王爷庙”。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赐封却尔济喇嘛为“巴格西葛根”国师之意,并赐王爷庙为“普惠寺”。

    清代科尔沁蒙古划分为右左两翼,编为科尔沁右翼前、中、后及科尔沁左翼前、中、后六旗,与郭尔罗斯前、后旗和杜尔伯特、扎赉特等四旗会盟于科右中旗吐列毛杜镇哲里木山下,其辖地甚为广阔,扼守大兴安岭,是清朝北疆的重要支柱。清代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哲里木山,位于大兴安岭腹地,是清代哲里木十旗的会盟之地,“哲里木盟”也因山而得名。每当会盟时节,各旗扎萨克率众来到山前草原,立账而居,商议盟内大事,庄严隆重,遗迹至今犹存。

     

    image.png 

    图为清代会盟地敖包君遗址近景

     

    在天聪六年1632,清朝政府颁布一系列封闭蒙古、封禁疆理、禁垦牧场的法令。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宣布彻底废弃禁垦法令,实行官垦,推行移民实边的政策。农耕文化与马背文化的融合,推动了科尔沁蒙古地区的历史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自1800—1910年间,哲里木盟十旗领地共放垦640多万坰,在放垦地段共设置1州2府4厅12县,其中,在今兴安盟所辖各旗的放垦地段设置1府1厅5县。清宣统元年1909,在科右中旗放垦地段设置醴泉县今突泉县

    民国三年1914,民国政府将醴泉县更名为突泉县。民国十七年1928,东北政务委员会在洮南设立兴安屯垦公署,着手军垦蒙地。屯垦公署后迁至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民国18年1929,屯垦公署将王爷庙改称兴安镇亦称怀远镇

    二、蒙古民族的革命圣地

    民国21年1932,伪满政权将兴安镇改称王爷庙街。震惊中外的“中村事件”,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伪满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的“校兵暴动”和“八·一一”葛根庙武装起义;谷云川、刘绳荪组织800人的抗日队伍与日军浴血奋战,科右前旗巴拉格歹努图克建立了兴安盟第一个红色农村党支部,杰尔格勒平定满族屯武装叛乱,潘祖胜、蒋弼仁、唐永作等革命先烈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英勇献身的壮举,谱写了一篇篇威武雄壮的历史篇章。

    民国36年1947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街今乌兰浩特市诞生,一大批具有民族民主思想的蒙古族进步青年,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仆后继,冲破黑暗,终于迎来黎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从延安发来贺电:“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之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12月,王爷庙街改称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市为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今天,坐落在市内的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五·一”会址,内蒙古自治区党工委办公旧址,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旧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等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正在启迪并激励着后人。

    三、开放的沃土

    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兴安盟建置,乌兰浩特市为兴安盟行政公署所在地。兴安盟复建以来,伴着改革的脚步,和着开放的脉动,兴安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社会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image.png 

    民国37年194810月,内蒙古自治政府设兴安盟。1953年3月,撤销兴安盟建置。

     

    1996年6月,阿尔山市设立,隶属兴安盟。阿尔山市是集疗养度假、避暑休闲、探险寻山、考古猎奇、冰雪运动于一体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哈伦阿尔山矿泉群;久旱不涸,久雨不溢的大兴安岭天池;鬼斧神工,蔚为壮观的石塘林火山岩;秀水湖光,冰雪神泉,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和魅力无限的民族风情,让人犹临仙境,流连忘返。

     

    image.png 

    图为阿尔山柴河景区

     

    今天的兴安盟,交通四通八达。乌兰浩特机场开通直达北京、呼和浩特、沈阳、杭州的航线,阿尔山机场开通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航线。盟境内有铁路543公里,开通乌兰浩特至北京、天津、呼和浩特、哈尔滨、大连、长春的列车。公路通车里程达9873公里,乌白高速、省际通道、111国道、302国道贯通全盟另外还有101、203、303省道各乡苏木镇全部通油路。

    阳光、空气、绿色为兴安盟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创造了条件,更成为兴安盟农牧业走向国内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如今,兴安盟已拥有二龙屯有机米、蒙兴米业、察尔森鱼等绿色有机食品种类40多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90多万亩,有二龙屯米业、蒙兴公司、金谷粮油等龙头企业40余家。兴安盟还有全国文明村——突泉杜祥村,还有全区的瓜菜之乡、白羽肉鸡之乡。

    今天在这片伟大、光荣、富饶、丰腴的土地上,一个科学发展、和谐美好的兴安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时代的魅力。

     

    image.png 

    图为乌兰浩特市街景

     

    供稿  李洋  编辑  李海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说乡土】方志兴安
  • 发布时间:2023-07-06
  • 来源:

  • “兴安”为满语,汉语意为“丘陵”。因大兴安岭山势平缓,主脉山峰相对高亦不甚大,故满语称之为“兴安”。兴安盟,因处大兴安岭中段而得名。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4°14′47°39′、东经119°28′—123°38′之间地处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交界地。西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25.851公里,其中陆界长71.611公里、水界长54.24公里。总面积5.9万平方公里。

    兴安盟是古老的战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革命的老区,有着光荣的传统;是红色的摇篮,蒙古民族的革命圣地;是开放的净土,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是绿色的沃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一、源起科尔沁

    兴安盟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

    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苏木双龙岗村南1公里的双龙岗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遗址厚约1.5米。在这里,考古学家们曾采集到石斧、石矛、石刀、石磨盘等石器文物,地表散布有大量夹粗砂素面陶片。可以想见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双龙岗聚落氏族人群,曾长期在这里居住,从事原始的狩猎和农耕业。

    据《兴安盟志1996—2005》记载“考古发现的文物证明,大约距今300010000年间,今兴安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栖息活动。”以双龙岗遗址为代表的原始氏族邑落,即是大兴安岭中段从事原始猎耕文明的活动人群。

     

    image.png 

    图为双龙岗遗址远景

     

    自春秋战国起,东胡、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等北方民族都曾在这里狩猎、游牧、繁衍生息,是他们创造了兴安盟的古代文明。而东胡人是兴安盟这片土地上的第一个“主人”。《兴安盟志1996—2005》记载“春秋战国至秦代,今兴安盟境地为东胡人的游牧地。”

    辽金时代,这里今科右中旗吐列毛杜、突泉县宝石、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等地成为边关重镇、军事要塞,兴安盟为上京临潢府泰州辖地。辽神册四年919,在今突泉县宝石镇双城子村设置春州。春州,据《辽史》记载,是辽代皇帝春季捺钵的一个重要地区,同时也是当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辽代实行“四时捺钵”制度,皇帝率群臣按四季迁转移动,处理政务并举行狩猎活动,兴安盟突泉县双城是辽代的春州行宫。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农具,特别是犁铧。这充分证明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发达程度。

     

    image.png 

    图为春州城墙遗址

     

    辽大同元年947,在今乌兰浩特公主陵一号古城设金山县,辽天庆六年1116升为静州。而今“金界壕”上的古城墙和烽火台遗址清晰可见。

    到了元代,兴安盟开始为辽阳行中书省辖地,由于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划入中书省管辖。成吉思汗圣旨金牌、元代五体文夜巡牌,分别在这里重现。这片多彩的土地上,曾留下一代天骄东征西进南下的足迹,是蒙古科尔沁部徙居嫩江流域后的重要发祥地。为了纪念成吉思汗这位蒙古族的优秀首领,1941年5月,在今天乌兰浩特市开始动工兴建“成吉思汗庙”,1944年10月竣工。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共称为“东庙西陵”。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朝在今西拉木伦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地区设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称兀良哈三卫或朵颜三卫,隶属奴尔干都司。今兴安盟大部分地区隶属泰宁卫、朵颜卫管辖。明永乐四年1406,在今乌兰浩特市西北20公里处设置木塔里山卫。

    乌兰浩特市出土铜印一枚,印文为“木答里山卫指挥使之印”,印为正方形,长宽各8.8厘米、厚2.2厘米,柄部刻:“礼部造,永乐四年十月日”和“慈字五十五号”等铭文。明正统十四年1449后,兀良哈三卫陆续南迁,今兴安盟大部地区为嫩科尔沁部蒙古游牧地。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后金崛起,今兴安盟全境为嫩科尔沁蒙古的游牧地。

    后金时期,科尔沁部首领奥巴与努尔哈赤结盟。清建国后,清朝政府为了更好地控制蒙古各部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加以笼络和安抚。其中最重要的有和亲政策、拆部封爵、宗教政策等。清顺治二年1645,清太宗皇太极第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下嫁图什业图亲王巴雅斯呼朗。清康熙六十年1721,扎萨克图旗蒙古摔跤手敖日布仁钦比武夺魁,被康熙帝招为额附。这些都成为满蒙联姻的佳话。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清朝将编成的十旗会盟于今兴安盟科右中旗吐列毛杜镇境内的哲里木山下,称为哲里木盟。后金天聪四年1630,与达赖、班禅齐名的内齐托音喇嘛率30名弟子到图什业图旗传教,藏传佛教喇嘛教传入今兴安盟境内,并得到扎萨克和王公贵族的大力支持,喇嘛教在兴安盟大行其道。清顺治八年1651,遐福寺在今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建成,从此该庙成为内蒙古蒙东地区的佛教传播中心。内齐托音喇嘛因此被嫩科尔沁十旗尊奉为“博格达喇嘛”。据《兴安盟志》记载:“最鼎盛时期的葛根庙有喇嘛1200名。”清康熙三十年1691,扎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在今乌兰浩特市区内修建家庙,邀请乌珠穆沁旗却尔吉喇嘛主持庙务,该地也因此庙称“王爷庙”。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赐封却尔济喇嘛为“巴格西葛根”国师之意,并赐王爷庙为“普惠寺”。

    清代科尔沁蒙古划分为右左两翼,编为科尔沁右翼前、中、后及科尔沁左翼前、中、后六旗,与郭尔罗斯前、后旗和杜尔伯特、扎赉特等四旗会盟于科右中旗吐列毛杜镇哲里木山下,其辖地甚为广阔,扼守大兴安岭,是清朝北疆的重要支柱。清代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哲里木山,位于大兴安岭腹地,是清代哲里木十旗的会盟之地,“哲里木盟”也因山而得名。每当会盟时节,各旗扎萨克率众来到山前草原,立账而居,商议盟内大事,庄严隆重,遗迹至今犹存。

     

    image.png 

    图为清代会盟地敖包君遗址近景

     

    在天聪六年1632,清朝政府颁布一系列封闭蒙古、封禁疆理、禁垦牧场的法令。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宣布彻底废弃禁垦法令,实行官垦,推行移民实边的政策。农耕文化与马背文化的融合,推动了科尔沁蒙古地区的历史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自1800—1910年间,哲里木盟十旗领地共放垦640多万坰,在放垦地段共设置1州2府4厅12县,其中,在今兴安盟所辖各旗的放垦地段设置1府1厅5县。清宣统元年1909,在科右中旗放垦地段设置醴泉县今突泉县

    民国三年1914,民国政府将醴泉县更名为突泉县。民国十七年1928,东北政务委员会在洮南设立兴安屯垦公署,着手军垦蒙地。屯垦公署后迁至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民国18年1929,屯垦公署将王爷庙改称兴安镇亦称怀远镇

    二、蒙古民族的革命圣地

    民国21年1932,伪满政权将兴安镇改称王爷庙街。震惊中外的“中村事件”,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伪满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的“校兵暴动”和“八·一一”葛根庙武装起义;谷云川、刘绳荪组织800人的抗日队伍与日军浴血奋战,科右前旗巴拉格歹努图克建立了兴安盟第一个红色农村党支部,杰尔格勒平定满族屯武装叛乱,潘祖胜、蒋弼仁、唐永作等革命先烈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英勇献身的壮举,谱写了一篇篇威武雄壮的历史篇章。

    民国36年1947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街今乌兰浩特市诞生,一大批具有民族民主思想的蒙古族进步青年,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仆后继,冲破黑暗,终于迎来黎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从延安发来贺电:“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之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12月,王爷庙街改称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市为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今天,坐落在市内的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五·一”会址,内蒙古自治区党工委办公旧址,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旧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等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正在启迪并激励着后人。

    三、开放的沃土

    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兴安盟建置,乌兰浩特市为兴安盟行政公署所在地。兴安盟复建以来,伴着改革的脚步,和着开放的脉动,兴安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社会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image.png 

    民国37年194810月,内蒙古自治政府设兴安盟。1953年3月,撤销兴安盟建置。

     

    1996年6月,阿尔山市设立,隶属兴安盟。阿尔山市是集疗养度假、避暑休闲、探险寻山、考古猎奇、冰雪运动于一体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哈伦阿尔山矿泉群;久旱不涸,久雨不溢的大兴安岭天池;鬼斧神工,蔚为壮观的石塘林火山岩;秀水湖光,冰雪神泉,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和魅力无限的民族风情,让人犹临仙境,流连忘返。

     

    image.png 

    图为阿尔山柴河景区

     

    今天的兴安盟,交通四通八达。乌兰浩特机场开通直达北京、呼和浩特、沈阳、杭州的航线,阿尔山机场开通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航线。盟境内有铁路543公里,开通乌兰浩特至北京、天津、呼和浩特、哈尔滨、大连、长春的列车。公路通车里程达9873公里,乌白高速、省际通道、111国道、302国道贯通全盟另外还有101、203、303省道各乡苏木镇全部通油路。

    阳光、空气、绿色为兴安盟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创造了条件,更成为兴安盟农牧业走向国内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如今,兴安盟已拥有二龙屯有机米、蒙兴米业、察尔森鱼等绿色有机食品种类40多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90多万亩,有二龙屯米业、蒙兴公司、金谷粮油等龙头企业40余家。兴安盟还有全国文明村——突泉杜祥村,还有全区的瓜菜之乡、白羽肉鸡之乡。

    今天在这片伟大、光荣、富饶、丰腴的土地上,一个科学发展、和谐美好的兴安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时代的魅力。

     

    image.png 

    图为乌兰浩特市街景

     

    供稿  李洋  编辑  李海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