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1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史海钩沉)皇恩浩荡   暗藏杀机
  • 南宋“中兴”的第一位皇帝赵构,昏庸怯懦,残害忠良,信任奸佞,大概是石敬瑭之后最受后人唾骂的帝王了。这位苟且偷安的奴才皇帝政治上一塌糊涂,却酷爱书法,在中原板荡、江山易主之际,还能笔墨自娱,倒也难能可贵。

    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收录了赵构的几件传世手迹,其中一幅是“赐岳飞手敕”,全文如下:“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帖子左上方有乾隆的题诗:“飞白精忠早赐旗,霜寒又廑上流师。本来原是心腹托,十二金牌竟若为。”南宋以来,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而十二道金牌召回抗金元帅,岳飞父子风波亭遇害的悲剧,市井之人也耳熟能详。临危选将、重用岳飞的是赵构,难解求和、自毁长城的还是这个鸟皇帝。从这封手敕看,赵构确实曾对岳飞恩信有加,倚作腹心;然而一旦燃眉之急已解,手握重兵、深孚众望、朝野归心的抗金元帅岳飞就成了皇帝的心病,奸臣的宿敌。昏君奸臣都不愿看到岳元帅成功。赵构秦桧合谋陷害,岳飞的悲剧也就注定要上演。

    南宋小朝廷建立之初,忧患重重,风雨飘摇。内地有洞庭湖杨幺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江淮贼李成、江西曹成等,拥兵剽掠;岭南还有虔州、吉州的地方叛乱;北方则是刘豫伪政权引金兵南下,深入江南。焦头烂额的宋高宗把所有的危机与压力都交给岳飞去承受,满朝文武也把克敌制胜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岳飞不负众望,平杨幺,降叛匪,打退金兵,使朝廷危而复安。赵构对岳飞感激有加,手书“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锦旗颁赐岳飞,命他统领沿江上游防务。岳飞治军严整,忠义闻于天下,抗金讨寇,所向披靡,岳家军让敌人闻风丧胆,金国主将兀术屡次败于岳飞,正要放弃汴梁北窜,有个书生叩马阻拦,说太子不必撤退,岳家军很快就会退兵。兀术说,岳飞以五百骑兵打败我十万之众,京城百姓日夜盼望他来,这汴京还能守得住吗?书生答:“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保,况欲成功乎?”兀术醒悟,遂按兵不动,事实果如书生所言。岳飞被召回,正是宋军乘胜反攻、收复失地之时,中原父老翘首盼望王师,沦陷区民众组成地方武装,与朝廷军队遥相呼应,形势非常有利。“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痛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赵构为什么强奸军心民意,执意要放弃半个中国,做个偏安一隅的小皇帝呢?难道真是脑子进水了?当然不是。赵构宁愿背个千古骂名,也要阻止抗金将士光复朝廷,一是他被金兵追击,一路向南逃窜,早已吓破了胆,只求苟安,哪里还有复国雪耻的念头;而且江南繁华之地,岂是兵燹之后一片瓦砾的汴梁可比。二是害怕金兵失败,钦徽二帝重返旧都,那样的话,他的龙椅就可能坐不成。因此他请愿把北方失地拱手相让,维持与金国画淮分治的局面。岳飞既被召回,赵构想不出可以服众的理由,如果关押不放,必然导致群情激愤,引发兵变。于是他只能昧着良心,默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枉杀忠臣,以绝后患。赵构杀害岳飞是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秦桧构陷岳飞同样是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作为一代权奸,秦桧早就揣摸出高宗的心病,而且汴京收复,高宗帝位难保,他也失去了靠山。另一方面,金人在南宋朝廷内部物色主和的权臣,秦桧是最佳人选。他既是高宗的心腹,又是寡廉鲜耻、见利忘义之徒,双方各有所图,一拍即合,暗中盟约,只要议和成功,金国便允许南宋政权的存在。昏君贼臣虽各怀鬼胎,在议和这一点上却是不谋而合。此时此刻,岳飞不仅是金兀术的麻烦,也是赵构和秦桧的麻烦,双方都要置他于死地,岳飞岂能幸免?

    岳飞冤死,收拾山河、统一国家的希望成为泡影,腐朽的南宋统治集团在西湖之畔纵情声色,早把亡国之痛忘得一干二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而如辛弃疾、陆游这样的爱国之士只能扼腕叹息,以诗词寄托满腔义愤。“公卿有党排宗泽,廊庙无人用岳飞。”“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卢,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些深沉的感叹与悲愤,至今读来仍使人回肠荡气,“忠愤义填膺。”值得玩味的是六百年后乾隆皇帝读了宋高宗的手敕,给予辛辣的嘲讽:“本来原是心腹托,十二金牌竟若为?”一针见血,毫不留情。清朝与金朝同为女真人建立,女真人敬畏的汉族英雄,死在自己效忠的朝廷之下,实在是千古奇冤。此时的乾隆已是中国的统治者,对赵构的懦弱昏庸、奴性十足深为叹恨,故作诗为岳飞鸣不平。由此看来,努尔哈赤推翻明朝,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汉族统治集团太无耻,太没有血性了。虽然崇祯是位好皇帝,但生不逢时,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编史者没留下那位叩马而谏的书生的姓名,但这件事是载入史册的,说起来,他也算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有见识、最资深的内奸了。不过话说回来,南宋朝廷都无心复国,又能要求一介书生以死报“国”吗?君不义则臣不忠,时过境迁,留给后人的是无穷的感叹。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皇恩浩荡   暗藏杀机
  • 南宋“中兴”的第一位皇帝赵构,昏庸怯懦,残害忠良,信任奸佞,大概是石敬瑭之后最受后人唾骂的帝王了。这位苟且偷安的奴才皇帝政治上一塌糊涂,却酷爱书法,在中原板荡、江山易主之际,还能笔墨自娱,倒也难能可贵。

    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收录了赵构的几件传世手迹,其中一幅是“赐岳飞手敕”,全文如下:“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帖子左上方有乾隆的题诗:“飞白精忠早赐旗,霜寒又廑上流师。本来原是心腹托,十二金牌竟若为。”南宋以来,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而十二道金牌召回抗金元帅,岳飞父子风波亭遇害的悲剧,市井之人也耳熟能详。临危选将、重用岳飞的是赵构,难解求和、自毁长城的还是这个鸟皇帝。从这封手敕看,赵构确实曾对岳飞恩信有加,倚作腹心;然而一旦燃眉之急已解,手握重兵、深孚众望、朝野归心的抗金元帅岳飞就成了皇帝的心病,奸臣的宿敌。昏君奸臣都不愿看到岳元帅成功。赵构秦桧合谋陷害,岳飞的悲剧也就注定要上演。

    南宋小朝廷建立之初,忧患重重,风雨飘摇。内地有洞庭湖杨幺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江淮贼李成、江西曹成等,拥兵剽掠;岭南还有虔州、吉州的地方叛乱;北方则是刘豫伪政权引金兵南下,深入江南。焦头烂额的宋高宗把所有的危机与压力都交给岳飞去承受,满朝文武也把克敌制胜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岳飞不负众望,平杨幺,降叛匪,打退金兵,使朝廷危而复安。赵构对岳飞感激有加,手书“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锦旗颁赐岳飞,命他统领沿江上游防务。岳飞治军严整,忠义闻于天下,抗金讨寇,所向披靡,岳家军让敌人闻风丧胆,金国主将兀术屡次败于岳飞,正要放弃汴梁北窜,有个书生叩马阻拦,说太子不必撤退,岳家军很快就会退兵。兀术说,岳飞以五百骑兵打败我十万之众,京城百姓日夜盼望他来,这汴京还能守得住吗?书生答:“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保,况欲成功乎?”兀术醒悟,遂按兵不动,事实果如书生所言。岳飞被召回,正是宋军乘胜反攻、收复失地之时,中原父老翘首盼望王师,沦陷区民众组成地方武装,与朝廷军队遥相呼应,形势非常有利。“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痛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赵构为什么强奸军心民意,执意要放弃半个中国,做个偏安一隅的小皇帝呢?难道真是脑子进水了?当然不是。赵构宁愿背个千古骂名,也要阻止抗金将士光复朝廷,一是他被金兵追击,一路向南逃窜,早已吓破了胆,只求苟安,哪里还有复国雪耻的念头;而且江南繁华之地,岂是兵燹之后一片瓦砾的汴梁可比。二是害怕金兵失败,钦徽二帝重返旧都,那样的话,他的龙椅就可能坐不成。因此他请愿把北方失地拱手相让,维持与金国画淮分治的局面。岳飞既被召回,赵构想不出可以服众的理由,如果关押不放,必然导致群情激愤,引发兵变。于是他只能昧着良心,默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枉杀忠臣,以绝后患。赵构杀害岳飞是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秦桧构陷岳飞同样是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作为一代权奸,秦桧早就揣摸出高宗的心病,而且汴京收复,高宗帝位难保,他也失去了靠山。另一方面,金人在南宋朝廷内部物色主和的权臣,秦桧是最佳人选。他既是高宗的心腹,又是寡廉鲜耻、见利忘义之徒,双方各有所图,一拍即合,暗中盟约,只要议和成功,金国便允许南宋政权的存在。昏君贼臣虽各怀鬼胎,在议和这一点上却是不谋而合。此时此刻,岳飞不仅是金兀术的麻烦,也是赵构和秦桧的麻烦,双方都要置他于死地,岳飞岂能幸免?

    岳飞冤死,收拾山河、统一国家的希望成为泡影,腐朽的南宋统治集团在西湖之畔纵情声色,早把亡国之痛忘得一干二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而如辛弃疾、陆游这样的爱国之士只能扼腕叹息,以诗词寄托满腔义愤。“公卿有党排宗泽,廊庙无人用岳飞。”“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卢,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些深沉的感叹与悲愤,至今读来仍使人回肠荡气,“忠愤义填膺。”值得玩味的是六百年后乾隆皇帝读了宋高宗的手敕,给予辛辣的嘲讽:“本来原是心腹托,十二金牌竟若为?”一针见血,毫不留情。清朝与金朝同为女真人建立,女真人敬畏的汉族英雄,死在自己效忠的朝廷之下,实在是千古奇冤。此时的乾隆已是中国的统治者,对赵构的懦弱昏庸、奴性十足深为叹恨,故作诗为岳飞鸣不平。由此看来,努尔哈赤推翻明朝,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汉族统治集团太无耻,太没有血性了。虽然崇祯是位好皇帝,但生不逢时,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编史者没留下那位叩马而谏的书生的姓名,但这件事是载入史册的,说起来,他也算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有见识、最资深的内奸了。不过话说回来,南宋朝廷都无心复国,又能要求一介书生以死报“国”吗?君不义则臣不忠,时过境迁,留给后人的是无穷的感叹。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