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2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工作研究】 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加快推进赤峰市年鉴事业健康发展
  • 发布时间:2023-07-06
  • 来源:
  • 2022年9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印发“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实施方案,由于疫情原因,赤峰市档案史志馆地方志科在微信群里转发了通知,并就落实通知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品读4部精品年鉴,赤峰市及所属12个旗县区地方志机构均安排专人撰写心得体会,市地方志科择优向自治区地方志研究室作了推荐。全市地方志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品读4部精品年鉴,对标对表,找到了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对于提升年鉴质量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赤峰市年鉴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赤峰市是全区第一个推进县级年鉴“全覆盖”的盟市,从1996年赤峰年鉴创刊到2020年,历时24年实现“全覆盖”,赤峰方志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2020年前,县级年鉴编纂分为三类:一是没有条件出版的,编纂后留存;二是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内部出版;三是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公开出版。红山区、松山区、宁城县、翁牛特旗开展年鉴编纂工作较早,但是多集中在内部出版,公开出版的较少。那时,还在解决县级年鉴“有没有”的问题。2020年后,着手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年鉴编纂工作已正式步入正轨。

    发展现状。一是在2020年实现全市年鉴“全覆盖”的基础上,已经连续巩固两年,整体保持稳定。偶有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出现,比如年鉴编纂人员中途更换,造成进度缓慢;由于疫情原因,经费不能及时到位,这些问题虽然影响了年鉴编纂进度,但是基本能在年内协调解决。总体而言,全市年鉴事业发展的基础已经打牢。二是全市已经拥有一支相对健全的年鉴编纂队伍。全市年鉴编纂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学历和素质越来越高,阵容越来越整齐。虽然这支队伍还很年轻,但是拥有这样一支队伍,就打开了年鉴事业发展的空间。中指办、自治区、赤峰市每年开展年鉴业务培训,使这支队伍变得逐渐成熟起来。三是全市年鉴编纂质量在稳步提高。从2019年开始,全市已有5个地区年鉴获得全国优秀年鉴奖励。从全区综合年鉴获奖数量比例看,是全区最高的地区。2021卷年鉴由于疫情原因虽然还没有评,但是通过市地方志科组织人员进行审读,整体看质量在稳步提高。四是年鉴编纂的社会环境正在好转。近几年,经过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特别是旗县区年鉴编纂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全市年鉴编纂出版的良好态势和社会氛围已经形成。人们从过去不了解年鉴到知道这是一项重要工作,再到主动参与到年鉴编纂工作中,真正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社会氛围。

    存在问题。虽然赤峰市年鉴编纂工作已经步入正轨,正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步入正轨只是能保证数量上“全覆盖”,年鉴的质量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截至目前,全市还没有一部精品年鉴。一是年鉴事业发展的基础还不够坚实。全市年鉴编纂虽然有良好的基础并用两年的时间进行了巩固,但还不够牢固,特别是受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有个别地方在人员、经费保障上还不到位,地方志工作人员新人较多;二是各地年鉴事业发展不平衡。旗县区地方综合年鉴质量参差不齐,相差较大。有的旗县区有长期的地方志编纂人员,编纂队伍比较稳定,质量相对较高;有的旗县区编纂人员每年更换,年鉴编纂依葫芦画瓢。质量根本无从谈起;三是个别地区存在年鉴编纂队伍人员不整齐,甚至无人员的困难,只能向社会外聘编辑人员。特别是受到疫情影响,个别地区年鉴出版经费迟迟不到位,公开出版工作一推再推,影响了全市整体的工作进度。

    二、加快推进赤峰年鉴事业发展的美好愿景

    要充分利用年鉴事业发展良好的历史机遇期。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已在2020年全部完成,三轮修志工作多数旗县区尚未启动。地方志工作中的志、鉴两项主业目前是以年鉴为主,未来几年正是年鉴发展的最好的历史机遇期。这一时期可以相对专注地推进年鉴事业发展。从全市实际来看,专职地方志工作人员有限,同时进行志书和年鉴编纂工作,力量明显不足,疲于应付。在三轮志书编纂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就可以专注于年鉴编纂质量的提升,机会难得。因此,各地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针对年鉴编纂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地方志书编纂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项工作,年鉴质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对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向前推进。这就要求地方志工作人员要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重点就是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只有强基固本,把队伍武装起来,才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年鉴。

    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是年鉴事业发展的目标。一是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志工作的定位就是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赤峰市地方志工作“志、鉴、馆、网、库、用、刊、会、研、史”的布局中,主责主业就是地方志书和年鉴。地方志事业要发展、进步,这两项主业的编纂水平必须要提高。二是确保年鉴质量是方志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地方志书是官书官修,要求修志人“执笔著信史”,在编纂中必须保证资料的权威性、真实性,编纂成果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这就要求编纂者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本领,方能胜任此项工作。

    三、以精品年鉴为引领,着力打造本地区的精品年鉴

    开展“精品年鉴品读”活动是提高年鉴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品读的方法很重要,只有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吉林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李云鹤总结的“品、比、改、悟”值得我们借鉴。品读精品重在“品”,不在读。“品”不是把精品年鉴反复研读,那样就得不偿失了,而是通过研读“品”出这部精品的高明之处;“比”就是比一比精品是怎么做的,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与精品的差距在哪里,怎样才能达到精品的水平;“改”即比出来自身不足的地方,就要改正、调整达到提高的目的;“悟”就是要举一反三,由个别情况上升到一般规律。“品、比、改、悟”是精品年鉴品读的完整过程,这样做下来才会有所收获。按照计划安排,《赤峰年鉴》将尝试创全国精品年鉴,这一步是必须要跨出的。《赤峰年鉴》创刊于1996年,已连续公开出版25期,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经验,创精品是有基础的。因此,通过不断努力,即使评不上精品,但是要树立信心,敢于打造精品。旗县市区要克服机构和疫情的影响,在确保每年年鉴能公开出版的基础上,着手打造精品年鉴。开展年鉴编纂较早的旗县市区要率先打造赤峰市、内蒙古自治区的精品,利用23年的时间,再尝试打造全国的精品,争取做全区第一个创全国精品的旗县区。撰稿:袁洪军,赤峰市档案史志馆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工作研究】 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加快推进赤峰市年鉴事业健康发展
  • 发布时间:2023-07-06
  • 来源:
  • 2022年9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印发“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实施方案,由于疫情原因,赤峰市档案史志馆地方志科在微信群里转发了通知,并就落实通知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品读4部精品年鉴,赤峰市及所属12个旗县区地方志机构均安排专人撰写心得体会,市地方志科择优向自治区地方志研究室作了推荐。全市地方志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品读4部精品年鉴,对标对表,找到了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对于提升年鉴质量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赤峰市年鉴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赤峰市是全区第一个推进县级年鉴“全覆盖”的盟市,从1996年赤峰年鉴创刊到2020年,历时24年实现“全覆盖”,赤峰方志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2020年前,县级年鉴编纂分为三类:一是没有条件出版的,编纂后留存;二是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内部出版;三是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公开出版。红山区、松山区、宁城县、翁牛特旗开展年鉴编纂工作较早,但是多集中在内部出版,公开出版的较少。那时,还在解决县级年鉴“有没有”的问题。2020年后,着手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年鉴编纂工作已正式步入正轨。

    发展现状。一是在2020年实现全市年鉴“全覆盖”的基础上,已经连续巩固两年,整体保持稳定。偶有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出现,比如年鉴编纂人员中途更换,造成进度缓慢;由于疫情原因,经费不能及时到位,这些问题虽然影响了年鉴编纂进度,但是基本能在年内协调解决。总体而言,全市年鉴事业发展的基础已经打牢。二是全市已经拥有一支相对健全的年鉴编纂队伍。全市年鉴编纂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学历和素质越来越高,阵容越来越整齐。虽然这支队伍还很年轻,但是拥有这样一支队伍,就打开了年鉴事业发展的空间。中指办、自治区、赤峰市每年开展年鉴业务培训,使这支队伍变得逐渐成熟起来。三是全市年鉴编纂质量在稳步提高。从2019年开始,全市已有5个地区年鉴获得全国优秀年鉴奖励。从全区综合年鉴获奖数量比例看,是全区最高的地区。2021卷年鉴由于疫情原因虽然还没有评,但是通过市地方志科组织人员进行审读,整体看质量在稳步提高。四是年鉴编纂的社会环境正在好转。近几年,经过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特别是旗县区年鉴编纂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全市年鉴编纂出版的良好态势和社会氛围已经形成。人们从过去不了解年鉴到知道这是一项重要工作,再到主动参与到年鉴编纂工作中,真正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社会氛围。

    存在问题。虽然赤峰市年鉴编纂工作已经步入正轨,正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步入正轨只是能保证数量上“全覆盖”,年鉴的质量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截至目前,全市还没有一部精品年鉴。一是年鉴事业发展的基础还不够坚实。全市年鉴编纂虽然有良好的基础并用两年的时间进行了巩固,但还不够牢固,特别是受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有个别地方在人员、经费保障上还不到位,地方志工作人员新人较多;二是各地年鉴事业发展不平衡。旗县区地方综合年鉴质量参差不齐,相差较大。有的旗县区有长期的地方志编纂人员,编纂队伍比较稳定,质量相对较高;有的旗县区编纂人员每年更换,年鉴编纂依葫芦画瓢。质量根本无从谈起;三是个别地区存在年鉴编纂队伍人员不整齐,甚至无人员的困难,只能向社会外聘编辑人员。特别是受到疫情影响,个别地区年鉴出版经费迟迟不到位,公开出版工作一推再推,影响了全市整体的工作进度。

    二、加快推进赤峰年鉴事业发展的美好愿景

    要充分利用年鉴事业发展良好的历史机遇期。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已在2020年全部完成,三轮修志工作多数旗县区尚未启动。地方志工作中的志、鉴两项主业目前是以年鉴为主,未来几年正是年鉴发展的最好的历史机遇期。这一时期可以相对专注地推进年鉴事业发展。从全市实际来看,专职地方志工作人员有限,同时进行志书和年鉴编纂工作,力量明显不足,疲于应付。在三轮志书编纂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就可以专注于年鉴编纂质量的提升,机会难得。因此,各地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针对年鉴编纂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地方志书编纂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项工作,年鉴质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对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向前推进。这就要求地方志工作人员要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重点就是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只有强基固本,把队伍武装起来,才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年鉴。

    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是年鉴事业发展的目标。一是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志工作的定位就是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赤峰市地方志工作“志、鉴、馆、网、库、用、刊、会、研、史”的布局中,主责主业就是地方志书和年鉴。地方志事业要发展、进步,这两项主业的编纂水平必须要提高。二是确保年鉴质量是方志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地方志书是官书官修,要求修志人“执笔著信史”,在编纂中必须保证资料的权威性、真实性,编纂成果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这就要求编纂者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本领,方能胜任此项工作。

    三、以精品年鉴为引领,着力打造本地区的精品年鉴

    开展“精品年鉴品读”活动是提高年鉴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品读的方法很重要,只有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吉林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李云鹤总结的“品、比、改、悟”值得我们借鉴。品读精品重在“品”,不在读。“品”不是把精品年鉴反复研读,那样就得不偿失了,而是通过研读“品”出这部精品的高明之处;“比”就是比一比精品是怎么做的,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与精品的差距在哪里,怎样才能达到精品的水平;“改”即比出来自身不足的地方,就要改正、调整达到提高的目的;“悟”就是要举一反三,由个别情况上升到一般规律。“品、比、改、悟”是精品年鉴品读的完整过程,这样做下来才会有所收获。按照计划安排,《赤峰年鉴》将尝试创全国精品年鉴,这一步是必须要跨出的。《赤峰年鉴》创刊于1996年,已连续公开出版25期,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经验,创精品是有基础的。因此,通过不断努力,即使评不上精品,但是要树立信心,敢于打造精品。旗县市区要克服机构和疫情的影响,在确保每年年鉴能公开出版的基础上,着手打造精品年鉴。开展年鉴编纂较早的旗县市区要率先打造赤峰市、内蒙古自治区的精品,利用23年的时间,再尝试打造全国的精品,争取做全区第一个创全国精品的旗县区。撰稿:袁洪军,赤峰市档案史志馆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