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1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工作研究】聚焦目标攻坚与信息化建设 助力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发展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

     

    提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多方施策,汇聚各方力量,积极创新实践,不断强化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对盟市旗县及区直机关地方志工作的业务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举措,取得了应有的成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的目标攻坚与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成为事业发展的亮点。实践中形成的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指挥、增强地方志系统的活力和能动性、把握志鉴编纂规律和创新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启示,对继续推进和如期实现“三目标”、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做好新时代的地方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目标”信息化地方志事业发展

    2018—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主业,多元并举,紧紧围绕中心推进工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以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领导下,认真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规定》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谋篇布局科学规划,充分挖掘内生动力,强化管理,求实创新,聚焦主业,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组织、指导全区目标攻坚及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创了全区地方志事业新局面。

    一、2018—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目标攻坚取得新成效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和“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的“两目标”任务。2015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志鉴编纂工作的部署,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特点,提出到2020年全区完成“三目标”任务。2018年,在全区范围内做出了具体的规划部署。

    内蒙古自治区“三全目标”攻坚任务是:12020年完成全区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编纂任务,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2确保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做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综合年鉴全覆盖;3全面完成第一轮、第二轮盟市及旗县志蒙古文翻译出版任务。目标攻坚是现阶段全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内蒙古自治区共规划第二轮三级志书191部,至2018年已出版74部占规划总数的38.74%2017年提高3.14个百分点。应公开出版三级综合年鉴116种,有27种实现公开出版,完成率为23.28%2017年提高6.9个百分点。蒙古文志书翻译规划228部,启动翻译94部已出版17部,占规划总数的41.23%2017年提高16.67个百分点。2018年,共评审志稿10部,即:《国税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志》《质量技术监督志》《水利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志》《财政志》《红十字志》《杭锦旗志》《鄂温克族自治旗志》《海南区志》;验收志稿7部,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志》《国土资源志》《通信志》《质量技术监督志》《杭锦旗志》《二连浩特市志》《东胜区志》;验收蒙古文翻译志稿11部,即:《内蒙古自治区志·大事记》《哲里木盟志》《满洲里市志》《鄂伦春自治旗一、二轮》《察右中旗志》《巴林左旗志》《乌拉特后旗志》《苏尼特右旗志》《临河区志》《海南区志》;新出版志书6部,即:《工会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志》《包钢志》《正蓝旗志》《鄂温克族自治旗2006—2015》《回民区志》。出版《内蒙古年鉴》2017卷1部全书共31个栏目160万字。《内蒙古年鉴2018卷》初稿已完成,共计150万字。出版蒙古文志书《扎赉特旗志》1部。二轮《内蒙古自治区志·政府志》编纂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正在收集资料中。

    确保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地方志书编纂出版任务,是全区地方志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区规划的三级志书191部已出版87部,占规划总数的45.55%2018年提高6.81个百分点按完成初稿撰写指标统计,三级志书共完成178部,占规划总数的93.19%2018年末提高20.94个百分点。

    全年共出版志书13部,同比增长160%,总字数约1750万字,分别为:《出版志》《质量技术监督志》《国土资源志》《红十字志》《水利志》《通信志》《呼伦贝尔市志》《锡林郭勒盟志》《杭锦旗志》《陈巴尔虎旗志》《元宝山区志》《宁城县志》《二连浩特市志》;评审志稿20部,同比增长100%,总字数约2200万字,分别为:《包钢志》《供销合作社志》《档案志》《工商行政管理志》《公安志》《林业志》《呼和浩特海关志》《煤炭工业志》《红十字志》《体育志》《乌兰察布市志》《赤峰市志》《阿巴嘎旗志》《正镶白旗志》《托克托县志》《玉泉区志》《赛罕区志》《镶黄旗志》《巴林左旗志》《喀喇沁旗志》;验收志稿29部,同比增长314%,总字数约3400万字,分别为:《质量技术监督志》《国土资源志》《红十字志》《水利志》《司法行政志》《财政志》《交通运输志》《广播电影电视志》《科技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志》《国税志》《上海办事处志》《建设志》《通信志》《民族志》《呼伦贝尔市志》《锡林郭勒盟志》《海南区志》《宁城县志》《清水河县志》《东胜区志》《多伦县志》《西乌珠穆沁旗志》《固阳县志》《杭锦旗志》《陈巴尔虎旗志》《元宝山区志》《二连浩特市志》《锡林浩特市志》。

    总体而言,内蒙古自治区第二轮自治区、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年鉴编纂全覆盖与蒙古文志书翻译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与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到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要如期完成自治区、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出版、年鉴编纂全覆盖与蒙古文志书翻译工作的“三目标”,可以说困难重重,任务相当艰巨。在这种形势下,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抓手,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聚焦“三目标”,全力开展攻坚决战。

    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领导的重视,与各单位加强联系,调动各承编单位的积极性,同时营造良好的攻坚舆论氛围

    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从准确把握地方志工作总体要求、多措并举推进“三目标”任务落实、立足长远拓宽地方志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要求,做出部署。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亲自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等三四位副省级领导担任。布小林两次对地方志工作专门做出批示。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各攻坚小组以上门交流、督促调研、电话联系等形式,积极与承编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协商,推进修志工作,增强了领导的修志意识与对修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指挥,是“三目标”攻坚的关键之举。编纂出版自治区市县三级地方志书,是一项记载区域历史、传承区域文明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区域篇章的战略性基础工程。编纂出版自治区、市、县三级综合年鉴,是一项及时跟进记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实践和保存历史、积累文脉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同时,志鉴编纂还是一项涵盖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的系统工程。作为战略性的基础工程,志鉴编纂十分重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志鉴编纂需要组织协调和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正因为重要,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都将志鉴编纂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并做出规划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职尽责、落实任务。推动各级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三目标”攻坚,努力使各级领导明了志鉴编纂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把志鉴编纂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以落实,形成了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各方发力落实任务的新气象。

    增强地方志系统的活力和能动性。地方志工作是一个上级指导下级、上下联动的系统,破除惯性思维和惯性做法,打通“肠梗阻”,加强上下沟通、协调,增强上下联动的活力,激发系统能动性,形成全系统在工作上“同频共振”一盘棋格局。通过以上率下的带动,全自治区地方志行业的系统性得到有效增强,工作的活力和能动性也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后进对标先进、你追我赶攻坚“三目标”任务和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也激发了全体干部攻坚目标任务的活力和能动性。

    积极营造强化“三目标”攻坚任务的舆论氛围。通过“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坚持每天推出反映中指组、中指办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动态、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讯,特别是积极推送了反映自治区政府和盟市旗县政府及区直地方志部门推进“三目标”任务的工作动态,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地方志系统形成了“三目标”攻坚的强大舆论氛围。为了引导和促进市县地方志部门聚焦“三目标”任务,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加强了对盟市旗县地方志部门攻坚进度的考评,实施了以推进落实“三目标”任务为导向的动态考评,并在全区地方志系统加以宣传贯彻,形成了积极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针对推进和落实“三目标”任务存在的相互推诿扯皮而不作为、效率低下的问题,攻坚小组向相关方面讲明了完成“三目标”任务是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刚性任务,讲明了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及区直机关地方志部门在志鉴编纂工作中应负的职责和任务,促进相关方面提升了对地方志事业履职尽责推进“三目标”任务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

    集中力量,突出主业,聚焦主责,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效率,全力推进“三目标”攻坚工作

    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修志编鉴主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工作量化、细化、指标化,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分设攻坚小组,集中全办人员,分口进行督查推进。各攻坚小组人员迎难而进、比学赶帮、奋起直追,采取日常联系与阶段性督导相结合的措施,不断推进全区地方志“三目标”工作向前发展。

    重点组织开展“三目标”专项攻坚,制定协调调度与按季通报、挂账销号制度。2018年6月,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转发中指《关于对“两目标”进度相对滞后志书、年鉴的通报》,要求进度相对滞后的地区上报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按照相应时间节点,加大督查、调研、指导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滞后地区地方志工作的进度。7月,对全区地方志工作实行“三目标”攻坚进行按月调度、按季通报。同时,把全区“三目标”攻坚进度表入列上墙,直观明了;制定下发《“三目标”集中攻坚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部署会,组建6个攻坚专项组,由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处级干部担任组长,业务骨干担任副组长,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限要求,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将“三目标”任务分解到组、落实到人、全力推进。8—10月,先后3次召开攻坚工作专题会议,通报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2019年,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3月,印发《关于做好当前“三全目标”工作的通知》。4月,协调自治区政府召开2019年全区地方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布主席小林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分管副主席部署工作任务。11月,协调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第二轮三级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通知》。加强坚持统筹调度。坚持落实周汇报、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全年召开工作调度会议13次,统计全区数据5次,印发季度通报4期。全分工组织攻坚。12月,落实“‘两全目标’一书一计划”工作,将所有志均设立台账,分解到人,分工负责,倒排工期,按照时间节点划分阶段任务,全力推进。

    2.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和实地调研。2018年7月底,为深入了解与掌握各地实际情况,切实加快“三目标”工作进度,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带队先后深入4个盟市、5个旗县区和6个委办厅局进行实地调研指导。8—12月,先后2次召集相关委办厅局和企事业单位召开志书编纂工作座谈会,推进“三目标”工作;各攻坚专项组分赴10个盟市45个旗县、33个委办厅局督导调研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督查会等方式,与主要领导见面、沟通,明确责任主体,狠抓落地生根,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地方志“三目标”攻坚的进度。

    2019年,全办各攻坚组先后深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乌海市、阿拉善盟、满洲里市、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凉城县、化德县、集宁区、正镶白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乌达区、阿拉善左旗6个盟市、13个旗县市、区和自治区人大、统战部、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文联、体育局、呼铁局、满洲里海关、民主党派、市场监督局、文旅厅、气象局、扶贫办、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新闻出版局、工信厅、科技厅、呼和浩特海关、林草局、人行市中心支行20个委办厅局进行实地调研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地方志“三目标”工作进程。

    2019年,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1月,针对第二轮《政府志》编纂进度滞后的情况,协调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内蒙古自治区志·政府志资料收集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2月,针对地方志办公室人员编制与任务需要不相适应的实际,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报送《关于增设处室、增加人员编制的请示》。4月,针对机构改革带来的影响,向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报送《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机构改革后地方志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之策》《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议》两个报告。9月,针对全区地方志系统机构设置不统一、人员编制少的情况,向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致函,建议将地方史志编纂职能列入各地区、各部门“三定”规定。11月,以自治区政府分管秘书长石墨和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贺彪名义,给工作进度滞后的6个厅局、2个盟市和10个旗县主要领导致信,推进志鉴编纂工作。下功夫着力破解难题。年内,先后两次梳理全区地方志系统相关情况。12月,针对全区“两目标”工作进度滞后的问题,向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报送《我区完成国务院“两全目标”任务存在四方面问题需引起重视》专报信息,分管副主席郑宏范作出批示。同月,针对全区系统特别是旗县市、区书号申请难的问题,协调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致函新闻出版局,商请解决志鉴出版书号问题,取得积极进展。

    修订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加强业务培训,从而保证志鉴编纂质量

    2018年,在举全办之力全力推进“三全目标”攻坚进度的同时,还重点强化了志鉴质量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为“三目标”攻坚任务的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实现编纂质量与进度相统一。建立并完善志鉴编纂出版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志鉴稿件不经评审、验收不批准出版的制度。不能因为强调进度而弱化质量,有效保证了工作效率。

    1.完善志鉴行业标准。制定并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书行文规则》,组织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政策法规汇编》一书,系统归纳志鉴编纂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规范了编纂工作程序,明确了行业规范和标准,提高了志鉴编纂效率。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18年12月底,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共组织各类志书编纂人员培训10次,其中,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全区《内蒙古年鉴2018卷》撰稿人培训班1次,在满洲里市举办2018年全区盟市、旗县市区地方志与年鉴业务培训班1次。委派人员参加中指组及区内外举办的各类学习交流培训26人次,提高了全区志鉴编纂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确保志鉴编纂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2019年,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分别对《粮食志》《扶贫开发志》《民政志》《教育志》《林业志》《人大志》《金融志》《统战志》《卫生和计划生育志》9部志书的500余名编纂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全年参加中指组及区内外举办的各类学习交流培训40余人次,举办“方志微讲堂”4期。4月,举办全区《内蒙古年鉴2019卷》撰稿人培训班,各盟市、旗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和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年鉴撰稿人共140余人参加培训。11月,在乌兰察布市举办全区盟市、旗县市区地方志业务培训班,各盟市、旗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及自治区有关单位共200余人参加培训。12月,举办全区《内蒙古年鉴2020卷》撰稿人培训班,全区250余名撰稿人参加培训。

    3.把握志鉴编纂规律并创新方式方法。在志鉴编纂中,撰稿和编审是两大环节性工作,二者缺一不可。因而,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对志鉴编纂工作的重视要落实到集中力量搞好志鉴稿件撰写、编审的工作上来,同时着眼于事业的长远发展,要求为地方志部门选配好干部,聚焦目标攻坚抓工作。实践表明,把握志鉴编纂规律和创新方式方法,是推进志鉴编纂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地方志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不断推进全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并使之成为一大亮点

    2018年,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按照“互联网+地方志”模式,继续推进以“内蒙古自治区情网”为基础,地方志数据库、在线编纂软件系统、盟市网站建设为重点的“三网、两平台、双系统、一库一一集群”的信息化建设。“三网”即内蒙古自治区情网的汉文网、蒙文网、手机网;“两平台”即新媒体公众信息平台,包括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和方志内蒙古手机报;“双系统”即志鉴在线编纂系统、全区视频会议系统;“一库一一集群”即多功能数据库蒙汉双语、数字方志馆、全区市地情网站集群。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情网蒙汉双语网站、手机网站,以及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蒙汉双语多功能数据库均正常使用,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内蒙古自治区情信息。截至12月末,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所有栏目内容均实时更新,累计上传稿件800余篇,234万字,图片585张;蒙古文网站发布稿件158篇;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发布127期,蒙古文特辑发布6期;方志内蒙古手机报已予以发布。截至12月末,内蒙古自治区情网网站点击量已突破2000万人次,较2017年增长15.4%;微信公众号用户突破1000人2017年增长35%。

    2019年,网站访问人次211.7万人,网站点击量2135.25万次,网站日点击量5.85万次,网站日访问人次达5799人次。全年完成采编稿件1081篇,210余万字1207幅图19个视频53个附件1个专题页面。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信息化工作的“三网”建设与开发

    1.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汉文版。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汉文版始建于2002年,先后历经5次改版。2018年,设有16个一级栏目、52个二级栏目。2018年度,网站访问人次约344万人,比2017年增长43%;网站点击量2477万次2017年增长17.7%网站日点击量6.8万次2017年增长17.7%网站日访问人次达9434人次2017年增长17.7%。2018年共上传网站文章1381篇合计文章316万字,图片1718幅。目前版本为2019年12月开发设计,现设有8个一级栏目,52个二级栏目。

    2.内蒙古自治区情网蒙文版。蒙古文网站于2016年11月25日正式开通上线。2018年共上传网站文章534篇,合计文字17.86万字,图片322幅。2019年完成采编909篇33.56万字614幅图,其中翻译稿件347篇。

    3.内蒙古情网手机站。手机网站于2016年11月25日正式开通使用,共设8个一级栏目。2018年共上传文章1156篇合计文字184万字图片1269幅。2019年12月底改版完成,实现与PC版区情网数据同步。2019年,全年采编总字数210余万字图片1207幅。

    新媒体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两平台

    新媒体公众信息平台包括: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和方志内蒙古手机报。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于2016年6月开始试运行,11月25日正式开通上线。共设8大类,70个专业小类。2018年,共计公布251期文章1156篇文字75.6万字图片2539幅其中蒙古文微信12期48篇。全年阅读人次达41600人。方志内蒙古手机报于2017年3月正式开通。

    2018年,手机报已采编并发送4期,文章31篇,文字4.63万字,图片8幅。综上所述,2018年信息化总计采编文章4112篇,文字598.09万字,图片5856幅,附件27个,视频7个。目前,方志内蒙古新媒体已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主要领导和全国方志系统主要相关负责人,反响较好,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9年,方志内蒙古微信平台共采编276期包括12期特别栏目,文章1040篇其中蒙古文49篇),总字数约68.03万字图片约1460幅。全年阅读量约10万人次。全年方志内蒙古手机报共采编12期,文章95篇,总字数约18.13万字。2019年,全年地方志信息化共计采编文章数4206篇文字约540万字图片4500余幅。

    “双系统”建设

    1.在线编纂系统。该系统是为志书、年鉴、刊物和地情资料搭建的统一网上在线编纂平台。2013年正式启动,主要运用于年鉴在线编纂。2018年,编纂文章245篇,文章130万余字。历年总计在线编纂文章1254篇文字1692.7万余字。2019年12月底,完成升级改版。全年编纂文章721篇,字数400万余字。截至2019年,总计在线编纂文章1975篇文字2092.7万余字。

    2.全区视频会议系统。鉴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跨度大的实际,为解决组织会议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于2014年设计开发了全区地方志行业视频会议系统。现在,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可以进行远程工作部署、业务交流、问题反馈等。从2015年开始,对该系统不断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拥有在线视频会议、视频培训、教材下载等多项多媒体应用功能。2020年计划进行版本升级,适应居家或不聚集的情况下的办公需求。

    “一库一一集群”建设

    1.“一库”建设,即多功能数据库建设蒙汉双语。内蒙古地方志多功能数据库于2013年8月正式上线开通。该系统包括方志数据库、区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正在建设中三大部分,其中方志数据库下设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志库2016年5月,数据库完成版本升级,内部设方志专业词库,共分为10个大类和101个小类。目前,收录专业词条200多万条。检索速度从原先的秒级提升至毫秒级。截至2018年,已完成入库志书260部总字数约3.53亿字。2018年度数字化志书入库15部其中专业志书4部、盟市旗县志10部、年鉴1部),字数约1686万字。截至2019年,已完成入库志书321部,总字数约4.12亿字。2019年度,数字化志书并入库61部6部,943.1万字旗县志22部2625.5万字其他志书地情资料16部1109.9万字年鉴17部1230.1万字),总字数约5908.6万字。

    2.“一”建设,即方志数字馆建设。按照《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自治区颁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安排部署。2017年5月,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考察调研了方志馆和数字方志建设情况;10月,主任办公会议通过《内蒙古数字方志馆建设方案》。2018年1月,中指组对《内蒙古数字方志馆建设方案》的报告提出有关意见与建议,现该计划正在积极实施中。2019年,到北京等地进行该项目的调研考察工作。2020年,计划逐步启动该项工作。

    本着“巩固、增强、提升、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全区地方志书数字化工作,争取与全区三级年鉴全覆盖工作协调并进。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书数字化总体字数预计1亿2亿字,包括:志书三级志书和盟市专业志书、部门志书、行业志书、乡镇村志书等、年鉴内蒙古年鉴、盟市年鉴、旗县区年鉴、专业年鉴、行业年鉴等、刊物等地资料。深入进行App数据库开发,推动精准数据挖掘、分析,充分发挥地方志的“资政”作用。开发口袋地手册、区情现状分析图表等。实现全区地方志系统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无障碍,以此为基础,面向社会实现地资源全民共享。

    3.“一集群”建设,即全区市地情网站集群建设。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于2013年即着手策划全区地情网站集群建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建设市地情网分站。按照加强地门户网站的内容建设、安全维护、实时更新的新原则规划,逐步打造新型的全区地情网站集群。2018—2019年,全区12个市地情网站完成改版的有5个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并与内蒙古自治区情网实现了互联互通。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

    存在问题

    1.全区“三目标”任务繁重,总体进度与兄弟省区相比仍然滞后。截至2018年12月底,全自治区第二轮三级志书公开出版覆盖率仅为38.7%,三级综合年鉴公开出版覆盖率为23.3%,蒙古文志书翻译工作启动率不到一半。全面完成“三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可以说,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全区“三目标”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19年通报显示,我区地方志第二轮三级志书出版完成率全国排名第24位,2018年卷综合年鉴公开出版覆盖率全国排名第32位。至2019年12月,全区三级志书已出版87部占规划总数的45.55%2018年提高6.81个百分点;综合年鉴2018年卷104种启动编纂,公开出版25部,内部出版23部,公开出版率为21.55%2018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地方志信息化技术标准等需要不断提升,规划、投入要先行。地方志信息化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这是总的趋势。地方志信息化在设计软件、开发产品的时候,就要具有标准化的理念,按照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来设计符合地方志信息化的产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中的“方志云”正在逐步形成,这不是一家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全国各省区地方志机构共同协力合作,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方志云”,这里面或许有几千种应用软件,但必须只能有一种标准将这些应用软件整合到一起。信息化对地方志实现大数据库开发、文献资源共享,最终达到资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地方志信息化的发展建设最终还是需要通过一线方志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来实施,因此,地方志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高低就非常重要。虽然我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20年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于2001年开始推动,方志工作者将信息化与修志、编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缺乏积极性,这些都将会对地方志信息化发展带来大的不利影响。地方志信息化规划工作做得不够,就影响到信息化工作站位不高,从而影响到事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对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站位要有清晰的认知,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对策与建议

    1.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及中指组的重视与支持,充分调动积极性,形成合力,聚焦攻坚,突出主业,迎难而上,争取缩短与先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差距。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与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工作规定》的要求,积极协调各方,特别是努力争取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重视与支持,尽力争取自治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争取中指组领导的重视,充分考虑内蒙古的实际,调动先进省区的积极性,开展援蒙工作,在业务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尽最大努力调整、理顺单位、行业内部的干部人事关系,按“有为者有位”的原则,把相关的待遇跟上,充分调动方志工作者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上下互动、团结一致,充分发挥事业发展正能量,把有限的力量用在事业发展的刀刃上。在工作布局上,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聚焦主业,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尽最大可能缩短与先进省区的差距,为实现“三目标”奠定好的基础。

    2.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建设。希望中指尽快把全国地方志信息化标准制定出来,并加以推广,全国各省区予以积极配合,最终实现大数据共享。建议多举办地方志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交流、论坛等活动,让更多的地方志工作者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全体方志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建设要放眼全国乃至其他信息化发展较好的行业,进行学习和取经,学习先进理念。

    做好内蒙古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下一步规划,就要本着巩固、增强、创新、共享的原则,巩固现有系统,打下坚实的地大数据基础。内蒙古自治区情网可以根据目前主流网站风格模式,提出改版方案,在2019年,全面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汉文版、手机版改版。升级在线编纂系统,提出升级方案,争取在2020年进行新的年鉴在线编纂时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情网蒙古文、汉文版内容采编、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内容采编、方志内蒙古手机报内容采编,提出方案,予以解决。增强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夯实地方文献大数据基础。志鉴数字化工作要实现全区三级全覆盖。创新性开发符合方志特色应用信息系统平台,开发建设内蒙古数字方志馆。

    确立全区地方志系统信息化标准,为未来全区地方志信息化的共融共享创造条件。《内蒙古地方志数字化标准》《内蒙古数字方志馆建设标准》《内蒙古地方志地情网站建设标准》等,建议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标准的研发制定,作为决策和审定方,通过评定会审的方式,制定相关标准,并委托第三方进行标准的执行,从而将全区地方志信息化进行规划、统一,进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执笔人:郝文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工作研究】聚焦目标攻坚与信息化建设 助力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发展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

     

    提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多方施策,汇聚各方力量,积极创新实践,不断强化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对盟市旗县及区直机关地方志工作的业务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举措,取得了应有的成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的目标攻坚与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成为事业发展的亮点。实践中形成的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指挥、增强地方志系统的活力和能动性、把握志鉴编纂规律和创新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启示,对继续推进和如期实现“三目标”、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做好新时代的地方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目标”信息化地方志事业发展

    2018—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主业,多元并举,紧紧围绕中心推进工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以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领导下,认真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规定》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谋篇布局科学规划,充分挖掘内生动力,强化管理,求实创新,聚焦主业,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组织、指导全区目标攻坚及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创了全区地方志事业新局面。

    一、2018—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目标攻坚取得新成效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和“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的“两目标”任务。2015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志鉴编纂工作的部署,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特点,提出到2020年全区完成“三目标”任务。2018年,在全区范围内做出了具体的规划部署。

    内蒙古自治区“三全目标”攻坚任务是:12020年完成全区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编纂任务,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2确保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做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综合年鉴全覆盖;3全面完成第一轮、第二轮盟市及旗县志蒙古文翻译出版任务。目标攻坚是现阶段全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内蒙古自治区共规划第二轮三级志书191部,至2018年已出版74部占规划总数的38.74%2017年提高3.14个百分点。应公开出版三级综合年鉴116种,有27种实现公开出版,完成率为23.28%2017年提高6.9个百分点。蒙古文志书翻译规划228部,启动翻译94部已出版17部,占规划总数的41.23%2017年提高16.67个百分点。2018年,共评审志稿10部,即:《国税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志》《质量技术监督志》《水利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志》《财政志》《红十字志》《杭锦旗志》《鄂温克族自治旗志》《海南区志》;验收志稿7部,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志》《国土资源志》《通信志》《质量技术监督志》《杭锦旗志》《二连浩特市志》《东胜区志》;验收蒙古文翻译志稿11部,即:《内蒙古自治区志·大事记》《哲里木盟志》《满洲里市志》《鄂伦春自治旗一、二轮》《察右中旗志》《巴林左旗志》《乌拉特后旗志》《苏尼特右旗志》《临河区志》《海南区志》;新出版志书6部,即:《工会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志》《包钢志》《正蓝旗志》《鄂温克族自治旗2006—2015》《回民区志》。出版《内蒙古年鉴》2017卷1部全书共31个栏目160万字。《内蒙古年鉴2018卷》初稿已完成,共计150万字。出版蒙古文志书《扎赉特旗志》1部。二轮《内蒙古自治区志·政府志》编纂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正在收集资料中。

    确保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地方志书编纂出版任务,是全区地方志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区规划的三级志书191部已出版87部,占规划总数的45.55%2018年提高6.81个百分点按完成初稿撰写指标统计,三级志书共完成178部,占规划总数的93.19%2018年末提高20.94个百分点。

    全年共出版志书13部,同比增长160%,总字数约1750万字,分别为:《出版志》《质量技术监督志》《国土资源志》《红十字志》《水利志》《通信志》《呼伦贝尔市志》《锡林郭勒盟志》《杭锦旗志》《陈巴尔虎旗志》《元宝山区志》《宁城县志》《二连浩特市志》;评审志稿20部,同比增长100%,总字数约2200万字,分别为:《包钢志》《供销合作社志》《档案志》《工商行政管理志》《公安志》《林业志》《呼和浩特海关志》《煤炭工业志》《红十字志》《体育志》《乌兰察布市志》《赤峰市志》《阿巴嘎旗志》《正镶白旗志》《托克托县志》《玉泉区志》《赛罕区志》《镶黄旗志》《巴林左旗志》《喀喇沁旗志》;验收志稿29部,同比增长314%,总字数约3400万字,分别为:《质量技术监督志》《国土资源志》《红十字志》《水利志》《司法行政志》《财政志》《交通运输志》《广播电影电视志》《科技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志》《国税志》《上海办事处志》《建设志》《通信志》《民族志》《呼伦贝尔市志》《锡林郭勒盟志》《海南区志》《宁城县志》《清水河县志》《东胜区志》《多伦县志》《西乌珠穆沁旗志》《固阳县志》《杭锦旗志》《陈巴尔虎旗志》《元宝山区志》《二连浩特市志》《锡林浩特市志》。

    总体而言,内蒙古自治区第二轮自治区、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年鉴编纂全覆盖与蒙古文志书翻译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与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到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要如期完成自治区、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出版、年鉴编纂全覆盖与蒙古文志书翻译工作的“三目标”,可以说困难重重,任务相当艰巨。在这种形势下,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抓手,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聚焦“三目标”,全力开展攻坚决战。

    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领导的重视,与各单位加强联系,调动各承编单位的积极性,同时营造良好的攻坚舆论氛围

    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从准确把握地方志工作总体要求、多措并举推进“三目标”任务落实、立足长远拓宽地方志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要求,做出部署。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亲自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等三四位副省级领导担任。布小林两次对地方志工作专门做出批示。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各攻坚小组以上门交流、督促调研、电话联系等形式,积极与承编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协商,推进修志工作,增强了领导的修志意识与对修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指挥,是“三目标”攻坚的关键之举。编纂出版自治区市县三级地方志书,是一项记载区域历史、传承区域文明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区域篇章的战略性基础工程。编纂出版自治区、市、县三级综合年鉴,是一项及时跟进记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实践和保存历史、积累文脉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同时,志鉴编纂还是一项涵盖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的系统工程。作为战略性的基础工程,志鉴编纂十分重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志鉴编纂需要组织协调和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正因为重要,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都将志鉴编纂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并做出规划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职尽责、落实任务。推动各级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三目标”攻坚,努力使各级领导明了志鉴编纂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把志鉴编纂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以落实,形成了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各方发力落实任务的新气象。

    增强地方志系统的活力和能动性。地方志工作是一个上级指导下级、上下联动的系统,破除惯性思维和惯性做法,打通“肠梗阻”,加强上下沟通、协调,增强上下联动的活力,激发系统能动性,形成全系统在工作上“同频共振”一盘棋格局。通过以上率下的带动,全自治区地方志行业的系统性得到有效增强,工作的活力和能动性也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后进对标先进、你追我赶攻坚“三目标”任务和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也激发了全体干部攻坚目标任务的活力和能动性。

    积极营造强化“三目标”攻坚任务的舆论氛围。通过“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坚持每天推出反映中指组、中指办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动态、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讯,特别是积极推送了反映自治区政府和盟市旗县政府及区直地方志部门推进“三目标”任务的工作动态,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地方志系统形成了“三目标”攻坚的强大舆论氛围。为了引导和促进市县地方志部门聚焦“三目标”任务,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加强了对盟市旗县地方志部门攻坚进度的考评,实施了以推进落实“三目标”任务为导向的动态考评,并在全区地方志系统加以宣传贯彻,形成了积极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针对推进和落实“三目标”任务存在的相互推诿扯皮而不作为、效率低下的问题,攻坚小组向相关方面讲明了完成“三目标”任务是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刚性任务,讲明了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及区直机关地方志部门在志鉴编纂工作中应负的职责和任务,促进相关方面提升了对地方志事业履职尽责推进“三目标”任务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

    集中力量,突出主业,聚焦主责,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效率,全力推进“三目标”攻坚工作

    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修志编鉴主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工作量化、细化、指标化,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分设攻坚小组,集中全办人员,分口进行督查推进。各攻坚小组人员迎难而进、比学赶帮、奋起直追,采取日常联系与阶段性督导相结合的措施,不断推进全区地方志“三目标”工作向前发展。

    重点组织开展“三目标”专项攻坚,制定协调调度与按季通报、挂账销号制度。2018年6月,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转发中指《关于对“两目标”进度相对滞后志书、年鉴的通报》,要求进度相对滞后的地区上报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按照相应时间节点,加大督查、调研、指导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滞后地区地方志工作的进度。7月,对全区地方志工作实行“三目标”攻坚进行按月调度、按季通报。同时,把全区“三目标”攻坚进度表入列上墙,直观明了;制定下发《“三目标”集中攻坚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部署会,组建6个攻坚专项组,由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处级干部担任组长,业务骨干担任副组长,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限要求,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将“三目标”任务分解到组、落实到人、全力推进。8—10月,先后3次召开攻坚工作专题会议,通报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2019年,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3月,印发《关于做好当前“三全目标”工作的通知》。4月,协调自治区政府召开2019年全区地方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布主席小林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分管副主席部署工作任务。11月,协调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第二轮三级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通知》。加强坚持统筹调度。坚持落实周汇报、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全年召开工作调度会议13次,统计全区数据5次,印发季度通报4期。全分工组织攻坚。12月,落实“‘两全目标’一书一计划”工作,将所有志均设立台账,分解到人,分工负责,倒排工期,按照时间节点划分阶段任务,全力推进。

    2.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和实地调研。2018年7月底,为深入了解与掌握各地实际情况,切实加快“三目标”工作进度,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带队先后深入4个盟市、5个旗县区和6个委办厅局进行实地调研指导。8—12月,先后2次召集相关委办厅局和企事业单位召开志书编纂工作座谈会,推进“三目标”工作;各攻坚专项组分赴10个盟市45个旗县、33个委办厅局督导调研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督查会等方式,与主要领导见面、沟通,明确责任主体,狠抓落地生根,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地方志“三目标”攻坚的进度。

    2019年,全办各攻坚组先后深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乌海市、阿拉善盟、满洲里市、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凉城县、化德县、集宁区、正镶白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乌达区、阿拉善左旗6个盟市、13个旗县市、区和自治区人大、统战部、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文联、体育局、呼铁局、满洲里海关、民主党派、市场监督局、文旅厅、气象局、扶贫办、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新闻出版局、工信厅、科技厅、呼和浩特海关、林草局、人行市中心支行20个委办厅局进行实地调研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地方志“三目标”工作进程。

    2019年,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1月,针对第二轮《政府志》编纂进度滞后的情况,协调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内蒙古自治区志·政府志资料收集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2月,针对地方志办公室人员编制与任务需要不相适应的实际,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报送《关于增设处室、增加人员编制的请示》。4月,针对机构改革带来的影响,向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报送《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机构改革后地方志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之策》《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议》两个报告。9月,针对全区地方志系统机构设置不统一、人员编制少的情况,向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致函,建议将地方史志编纂职能列入各地区、各部门“三定”规定。11月,以自治区政府分管秘书长石墨和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贺彪名义,给工作进度滞后的6个厅局、2个盟市和10个旗县主要领导致信,推进志鉴编纂工作。下功夫着力破解难题。年内,先后两次梳理全区地方志系统相关情况。12月,针对全区“两目标”工作进度滞后的问题,向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报送《我区完成国务院“两全目标”任务存在四方面问题需引起重视》专报信息,分管副主席郑宏范作出批示。同月,针对全区系统特别是旗县市、区书号申请难的问题,协调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致函新闻出版局,商请解决志鉴出版书号问题,取得积极进展。

    修订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加强业务培训,从而保证志鉴编纂质量

    2018年,在举全办之力全力推进“三全目标”攻坚进度的同时,还重点强化了志鉴质量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为“三目标”攻坚任务的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实现编纂质量与进度相统一。建立并完善志鉴编纂出版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志鉴稿件不经评审、验收不批准出版的制度。不能因为强调进度而弱化质量,有效保证了工作效率。

    1.完善志鉴行业标准。制定并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书行文规则》,组织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政策法规汇编》一书,系统归纳志鉴编纂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规范了编纂工作程序,明确了行业规范和标准,提高了志鉴编纂效率。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18年12月底,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共组织各类志书编纂人员培训10次,其中,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全区《内蒙古年鉴2018卷》撰稿人培训班1次,在满洲里市举办2018年全区盟市、旗县市区地方志与年鉴业务培训班1次。委派人员参加中指组及区内外举办的各类学习交流培训26人次,提高了全区志鉴编纂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确保志鉴编纂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2019年,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分别对《粮食志》《扶贫开发志》《民政志》《教育志》《林业志》《人大志》《金融志》《统战志》《卫生和计划生育志》9部志书的500余名编纂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全年参加中指组及区内外举办的各类学习交流培训40余人次,举办“方志微讲堂”4期。4月,举办全区《内蒙古年鉴2019卷》撰稿人培训班,各盟市、旗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和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年鉴撰稿人共140余人参加培训。11月,在乌兰察布市举办全区盟市、旗县市区地方志业务培训班,各盟市、旗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及自治区有关单位共200余人参加培训。12月,举办全区《内蒙古年鉴2020卷》撰稿人培训班,全区250余名撰稿人参加培训。

    3.把握志鉴编纂规律并创新方式方法。在志鉴编纂中,撰稿和编审是两大环节性工作,二者缺一不可。因而,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对志鉴编纂工作的重视要落实到集中力量搞好志鉴稿件撰写、编审的工作上来,同时着眼于事业的长远发展,要求为地方志部门选配好干部,聚焦目标攻坚抓工作。实践表明,把握志鉴编纂规律和创新方式方法,是推进志鉴编纂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地方志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不断推进全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并使之成为一大亮点

    2018年,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按照“互联网+地方志”模式,继续推进以“内蒙古自治区情网”为基础,地方志数据库、在线编纂软件系统、盟市网站建设为重点的“三网、两平台、双系统、一库一一集群”的信息化建设。“三网”即内蒙古自治区情网的汉文网、蒙文网、手机网;“两平台”即新媒体公众信息平台,包括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和方志内蒙古手机报;“双系统”即志鉴在线编纂系统、全区视频会议系统;“一库一一集群”即多功能数据库蒙汉双语、数字方志馆、全区市地情网站集群。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情网蒙汉双语网站、手机网站,以及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蒙汉双语多功能数据库均正常使用,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内蒙古自治区情信息。截至12月末,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所有栏目内容均实时更新,累计上传稿件800余篇,234万字,图片585张;蒙古文网站发布稿件158篇;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发布127期,蒙古文特辑发布6期;方志内蒙古手机报已予以发布。截至12月末,内蒙古自治区情网网站点击量已突破2000万人次,较2017年增长15.4%;微信公众号用户突破1000人2017年增长35%。

    2019年,网站访问人次211.7万人,网站点击量2135.25万次,网站日点击量5.85万次,网站日访问人次达5799人次。全年完成采编稿件1081篇,210余万字1207幅图19个视频53个附件1个专题页面。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信息化工作的“三网”建设与开发

    1.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汉文版。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汉文版始建于2002年,先后历经5次改版。2018年,设有16个一级栏目、52个二级栏目。2018年度,网站访问人次约344万人,比2017年增长43%;网站点击量2477万次2017年增长17.7%网站日点击量6.8万次2017年增长17.7%网站日访问人次达9434人次2017年增长17.7%。2018年共上传网站文章1381篇合计文章316万字,图片1718幅。目前版本为2019年12月开发设计,现设有8个一级栏目,52个二级栏目。

    2.内蒙古自治区情网蒙文版。蒙古文网站于2016年11月25日正式开通上线。2018年共上传网站文章534篇,合计文字17.86万字,图片322幅。2019年完成采编909篇33.56万字614幅图,其中翻译稿件347篇。

    3.内蒙古情网手机站。手机网站于2016年11月25日正式开通使用,共设8个一级栏目。2018年共上传文章1156篇合计文字184万字图片1269幅。2019年12月底改版完成,实现与PC版区情网数据同步。2019年,全年采编总字数210余万字图片1207幅。

    新媒体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两平台

    新媒体公众信息平台包括: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和方志内蒙古手机报。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于2016年6月开始试运行,11月25日正式开通上线。共设8大类,70个专业小类。2018年,共计公布251期文章1156篇文字75.6万字图片2539幅其中蒙古文微信12期48篇。全年阅读人次达41600人。方志内蒙古手机报于2017年3月正式开通。

    2018年,手机报已采编并发送4期,文章31篇,文字4.63万字,图片8幅。综上所述,2018年信息化总计采编文章4112篇,文字598.09万字,图片5856幅,附件27个,视频7个。目前,方志内蒙古新媒体已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主要领导和全国方志系统主要相关负责人,反响较好,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9年,方志内蒙古微信平台共采编276期包括12期特别栏目,文章1040篇其中蒙古文49篇),总字数约68.03万字图片约1460幅。全年阅读量约10万人次。全年方志内蒙古手机报共采编12期,文章95篇,总字数约18.13万字。2019年,全年地方志信息化共计采编文章数4206篇文字约540万字图片4500余幅。

    “双系统”建设

    1.在线编纂系统。该系统是为志书、年鉴、刊物和地情资料搭建的统一网上在线编纂平台。2013年正式启动,主要运用于年鉴在线编纂。2018年,编纂文章245篇,文章130万余字。历年总计在线编纂文章1254篇文字1692.7万余字。2019年12月底,完成升级改版。全年编纂文章721篇,字数400万余字。截至2019年,总计在线编纂文章1975篇文字2092.7万余字。

    2.全区视频会议系统。鉴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跨度大的实际,为解决组织会议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于2014年设计开发了全区地方志行业视频会议系统。现在,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可以进行远程工作部署、业务交流、问题反馈等。从2015年开始,对该系统不断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拥有在线视频会议、视频培训、教材下载等多项多媒体应用功能。2020年计划进行版本升级,适应居家或不聚集的情况下的办公需求。

    “一库一一集群”建设

    1.“一库”建设,即多功能数据库建设蒙汉双语。内蒙古地方志多功能数据库于2013年8月正式上线开通。该系统包括方志数据库、区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正在建设中三大部分,其中方志数据库下设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志库2016年5月,数据库完成版本升级,内部设方志专业词库,共分为10个大类和101个小类。目前,收录专业词条200多万条。检索速度从原先的秒级提升至毫秒级。截至2018年,已完成入库志书260部总字数约3.53亿字。2018年度数字化志书入库15部其中专业志书4部、盟市旗县志10部、年鉴1部),字数约1686万字。截至2019年,已完成入库志书321部,总字数约4.12亿字。2019年度,数字化志书并入库61部6部,943.1万字旗县志22部2625.5万字其他志书地情资料16部1109.9万字年鉴17部1230.1万字),总字数约5908.6万字。

    2.“一”建设,即方志数字馆建设。按照《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自治区颁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安排部署。2017年5月,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考察调研了方志馆和数字方志建设情况;10月,主任办公会议通过《内蒙古数字方志馆建设方案》。2018年1月,中指组对《内蒙古数字方志馆建设方案》的报告提出有关意见与建议,现该计划正在积极实施中。2019年,到北京等地进行该项目的调研考察工作。2020年,计划逐步启动该项工作。

    本着“巩固、增强、提升、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全区地方志书数字化工作,争取与全区三级年鉴全覆盖工作协调并进。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书数字化总体字数预计1亿2亿字,包括:志书三级志书和盟市专业志书、部门志书、行业志书、乡镇村志书等、年鉴内蒙古年鉴、盟市年鉴、旗县区年鉴、专业年鉴、行业年鉴等、刊物等地资料。深入进行App数据库开发,推动精准数据挖掘、分析,充分发挥地方志的“资政”作用。开发口袋地手册、区情现状分析图表等。实现全区地方志系统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无障碍,以此为基础,面向社会实现地资源全民共享。

    3.“一集群”建设,即全区市地情网站集群建设。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于2013年即着手策划全区地情网站集群建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建设市地情网分站。按照加强地门户网站的内容建设、安全维护、实时更新的新原则规划,逐步打造新型的全区地情网站集群。2018—2019年,全区12个市地情网站完成改版的有5个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并与内蒙古自治区情网实现了互联互通。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

    存在问题

    1.全区“三目标”任务繁重,总体进度与兄弟省区相比仍然滞后。截至2018年12月底,全自治区第二轮三级志书公开出版覆盖率仅为38.7%,三级综合年鉴公开出版覆盖率为23.3%,蒙古文志书翻译工作启动率不到一半。全面完成“三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可以说,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全区“三目标”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19年通报显示,我区地方志第二轮三级志书出版完成率全国排名第24位,2018年卷综合年鉴公开出版覆盖率全国排名第32位。至2019年12月,全区三级志书已出版87部占规划总数的45.55%2018年提高6.81个百分点;综合年鉴2018年卷104种启动编纂,公开出版25部,内部出版23部,公开出版率为21.55%2018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地方志信息化技术标准等需要不断提升,规划、投入要先行。地方志信息化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这是总的趋势。地方志信息化在设计软件、开发产品的时候,就要具有标准化的理念,按照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来设计符合地方志信息化的产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中的“方志云”正在逐步形成,这不是一家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全国各省区地方志机构共同协力合作,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方志云”,这里面或许有几千种应用软件,但必须只能有一种标准将这些应用软件整合到一起。信息化对地方志实现大数据库开发、文献资源共享,最终达到资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地方志信息化的发展建设最终还是需要通过一线方志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来实施,因此,地方志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高低就非常重要。虽然我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20年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于2001年开始推动,方志工作者将信息化与修志、编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缺乏积极性,这些都将会对地方志信息化发展带来大的不利影响。地方志信息化规划工作做得不够,就影响到信息化工作站位不高,从而影响到事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对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站位要有清晰的认知,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对策与建议

    1.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及中指组的重视与支持,充分调动积极性,形成合力,聚焦攻坚,突出主业,迎难而上,争取缩短与先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差距。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与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工作规定》的要求,积极协调各方,特别是努力争取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重视与支持,尽力争取自治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争取中指组领导的重视,充分考虑内蒙古的实际,调动先进省区的积极性,开展援蒙工作,在业务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尽最大努力调整、理顺单位、行业内部的干部人事关系,按“有为者有位”的原则,把相关的待遇跟上,充分调动方志工作者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上下互动、团结一致,充分发挥事业发展正能量,把有限的力量用在事业发展的刀刃上。在工作布局上,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聚焦主业,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尽最大可能缩短与先进省区的差距,为实现“三目标”奠定好的基础。

    2.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建设。希望中指尽快把全国地方志信息化标准制定出来,并加以推广,全国各省区予以积极配合,最终实现大数据共享。建议多举办地方志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交流、论坛等活动,让更多的地方志工作者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全体方志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建设要放眼全国乃至其他信息化发展较好的行业,进行学习和取经,学习先进理念。

    做好内蒙古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下一步规划,就要本着巩固、增强、创新、共享的原则,巩固现有系统,打下坚实的地大数据基础。内蒙古自治区情网可以根据目前主流网站风格模式,提出改版方案,在2019年,全面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汉文版、手机版改版。升级在线编纂系统,提出升级方案,争取在2020年进行新的年鉴在线编纂时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情网蒙古文、汉文版内容采编、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内容采编、方志内蒙古手机报内容采编,提出方案,予以解决。增强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夯实地方文献大数据基础。志鉴数字化工作要实现全区三级全覆盖。创新性开发符合方志特色应用信息系统平台,开发建设内蒙古数字方志馆。

    确立全区地方志系统信息化标准,为未来全区地方志信息化的共融共享创造条件。《内蒙古地方志数字化标准》《内蒙古数字方志馆建设标准》《内蒙古地方志地情网站建设标准》等,建议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标准的研发制定,作为决策和审定方,通过评定会审的方式,制定相关标准,并委托第三方进行标准的执行,从而将全区地方志信息化进行规划、统一,进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执笔人:郝文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