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5年  /  第四期
  • 【史海钩沉】蒙元时期也重纂史修志
  • 发布时间:2015-12-20
  • 来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纂史修志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蒙元时期也不例外。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崛起于漠北。成吉思汗灭乃蛮部落命被俘的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创制了畏兀儿蒙文。同时培养了一些起草诏令、敕书、记载重要事件的文职官员,称为必阇赤。随着疆土的扩展和政权的巩固,成吉思汗开始责令必阇赤撰写历史。这些用畏兀儿蒙文记载的史书称为“脱卜赤颜”。到元代时将其称为“国史”,脱卜赤颜类似中原皇朝的实录体史书,增补和修订工作也是经常进行的,所以从元朝的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起,到退出大都的末代皇帝元惠宗妥欢贴睦儿为止的数代皇帝当政期间,一直都在不断续修国史。也就是说,元朝统治的百余年,脱卜赤颜的编修始终在进行着。脱卜赤颜是皇家秘笈,外人不得观看,就是官廷内部人,非奉皇帝诏令也难以看到。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时期察罕曾奉诏以脱卜赤颜为资料编译了《圣武开天记》,遗憾的是该书已遗失了。

    为加强史志编纂,12642月,忽必烈汗降旨设立翰林国史院,在此之前的1261年,翰林院和国史院是分开设立的,后合并为一,是元朝专门掌管草拟诏令,纂修国史,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的党中央重要机构。在纂史修志方面,该院的任务是以正式文件资料为依据,为每一位死去的合汗修史,修史工作是在皇帝和重臣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的。忽必烈特别重视史志编写,他亲自委任编纂实录人员,还参与编纂工作的全过程。每部实录成书后都须呈送御批,御批之后才告完成。翰林国史院的机构规格也很高,大德九年(1305年)为正二品,皇庆元年(1312)升格为从一品,内设编修官若干。而分管翰林国史院的官员必须是皇帝的贴身重臣,如元惠宗登基的第三天,就任用权臣伯颜为太师、中书右丞相、上柱国、监修国史;还如1365年,惠宗任老臣伯撒里为太师,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又任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同监修国史。史料证明,元代初年,史书一般是用蒙古文编写而成,或用蒙汉两种文字编写成书,且汉文史书通常系由蒙古原稿翻译而来,当然也有将汉文稿译成蒙古文稿的情况。以后逐渐改为主要用汉文编写,然后再译为蒙文及其它文稿。

    元朝时,在纂史修志方面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为其前朝的辽、金、宋三国撰写了国史。自1343年(至正三年)4月起开始编写辽、金、宋三史,次年3月完成《辽史》、11月完成《金史》、13453月完成《宋史》。三史的编修由当时的名臣、中书右丞相脱脱任都总裁官并亲自领导。元朝建立后,有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是辽、金、宋三朝谁为“正统”,这也给编写者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脱脱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这才平息了争论。脱脱推出的这一修撰原则,符合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实际,不仅保证了“三史”修撰的顺利进行,而且对明朝、清朝的史志编修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备受后人好评。

    由于战争、迁徙、保存不善及朝代更迭等种种原因,迄今,由必阇赤撰写的很多脱卜赤颜已经失传,但以它们为母本而编写的其它版本的史籍还是传承下来了一些,成为今天研究蒙元历史的珍贵资料。下面对遗存下来的一些史籍略作介绍:1.《蒙古秘史》。它是最早用蒙语写成的书面文学性、历史性文献巨著,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撰者佚名,但后来有人认为是塔塔统阿所撰,有人认为是失吉忽秃忽所撰,也有人认为是必阇赤集体撰写。该书蒙古原文已不存,传世的为汉字音写本,明洪武年间,翰林译员色目人火原洁、回回人马汗懿黑根据当时保存在宫廷中的原本,以汉字音注写蒙古语,逐词旁注为汉译,并分段分译,题为《元朝秘史》。此书元朝藏于翰林国史院,成为蒙古皇帝的秘籍,全书共282节,有十二卷和十五卷两种分法。内容仿编年体例记述蒙古族起源、元太祖先人谱系、元太祖生平事迹、元太祖时事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此书是研究蒙古族早期历史、社会、文学、语言的宝贵资料,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采用了文学的笔法叙述历史,写作方式上文史没有公开,也是一部形象而生动的文学作品。《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2.《史集》。这是一部世界通史性质的原著,十四世纪初波斯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先后受伊利汗国合赞(1295-1304)和完者都(1304-1316年)之命主持编纂,历时十年,于回历710年(1310-1311年)编成,全书原分类三部,第一部为《蒙古史》;第二部为《世界史》;第三部为《世界地志》。3.《世界征服史》。是一部记载十三世纪蒙古族历史的巨著,也是研究蒙古族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伊儿(伊利)汗国旭烈兀汗的臣僚伊朗人志费尼著。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几次随蒙古人派驻乌浒水以西诸省长官阿儿浑入觐哈拉和林大汗廷。志费尼是第一个对成吉思汗西征过程给以完整、详尽报导的史家,这部著作的所述年代,起自成吉忽汗,止至旭烈兀讨平阿杀辛人的阿模忒诸堡。4.《多桑蒙古史》。这是一部用法文撰写的历史文献,内容有关于元朝的历史,也有对蒙古民族在中亚、西亚以及欧洲活动的详细叙述。是瑞典人多桑(1780-1855年)著。5.《马可·波罗游记》。是由思梯谦用法文而著的一部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年)奉罗马教皇之命随父、叔到元帝国首都元上都(今正蓝旗境内)觐见忽必烈,后在元朝供职17年的所见所闻而编写的著作。该书对元朝政治制度、行政机构、军队、驿站、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进行了详尽记述。6.《卢布鲁克行记》。是法国人卢布鲁克(约1215-1270年)所著,作者为方济圣会会士,1253年奉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之命出使蒙古帝国,先抵伏尔加河流域拜见巴图(拔都)父子,后抵首都哈拉和林拜见蒙哥大汗,携带蒙哥大汗致路易九世书信返回法国,他把到蒙古汗国的见闻以及汗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用拉丁文记述成书。是研究东西方交通史及蒙古历史的重要史料。此外,还有不少散见于传记、文集、论从及碑文之中的蒙元历史片段资料。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蒙元时期也重纂史修志
  • 发布时间:2015-12-20
  • 来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纂史修志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蒙元时期也不例外。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崛起于漠北。成吉思汗灭乃蛮部落命被俘的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创制了畏兀儿蒙文。同时培养了一些起草诏令、敕书、记载重要事件的文职官员,称为必阇赤。随着疆土的扩展和政权的巩固,成吉思汗开始责令必阇赤撰写历史。这些用畏兀儿蒙文记载的史书称为“脱卜赤颜”。到元代时将其称为“国史”,脱卜赤颜类似中原皇朝的实录体史书,增补和修订工作也是经常进行的,所以从元朝的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起,到退出大都的末代皇帝元惠宗妥欢贴睦儿为止的数代皇帝当政期间,一直都在不断续修国史。也就是说,元朝统治的百余年,脱卜赤颜的编修始终在进行着。脱卜赤颜是皇家秘笈,外人不得观看,就是官廷内部人,非奉皇帝诏令也难以看到。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时期察罕曾奉诏以脱卜赤颜为资料编译了《圣武开天记》,遗憾的是该书已遗失了。

    为加强史志编纂,12642月,忽必烈汗降旨设立翰林国史院,在此之前的1261年,翰林院和国史院是分开设立的,后合并为一,是元朝专门掌管草拟诏令,纂修国史,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的党中央重要机构。在纂史修志方面,该院的任务是以正式文件资料为依据,为每一位死去的合汗修史,修史工作是在皇帝和重臣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的。忽必烈特别重视史志编写,他亲自委任编纂实录人员,还参与编纂工作的全过程。每部实录成书后都须呈送御批,御批之后才告完成。翰林国史院的机构规格也很高,大德九年(1305年)为正二品,皇庆元年(1312)升格为从一品,内设编修官若干。而分管翰林国史院的官员必须是皇帝的贴身重臣,如元惠宗登基的第三天,就任用权臣伯颜为太师、中书右丞相、上柱国、监修国史;还如1365年,惠宗任老臣伯撒里为太师,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又任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同监修国史。史料证明,元代初年,史书一般是用蒙古文编写而成,或用蒙汉两种文字编写成书,且汉文史书通常系由蒙古原稿翻译而来,当然也有将汉文稿译成蒙古文稿的情况。以后逐渐改为主要用汉文编写,然后再译为蒙文及其它文稿。

    元朝时,在纂史修志方面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为其前朝的辽、金、宋三国撰写了国史。自1343年(至正三年)4月起开始编写辽、金、宋三史,次年3月完成《辽史》、11月完成《金史》、13453月完成《宋史》。三史的编修由当时的名臣、中书右丞相脱脱任都总裁官并亲自领导。元朝建立后,有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是辽、金、宋三朝谁为“正统”,这也给编写者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脱脱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这才平息了争论。脱脱推出的这一修撰原则,符合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实际,不仅保证了“三史”修撰的顺利进行,而且对明朝、清朝的史志编修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备受后人好评。

    由于战争、迁徙、保存不善及朝代更迭等种种原因,迄今,由必阇赤撰写的很多脱卜赤颜已经失传,但以它们为母本而编写的其它版本的史籍还是传承下来了一些,成为今天研究蒙元历史的珍贵资料。下面对遗存下来的一些史籍略作介绍:1.《蒙古秘史》。它是最早用蒙语写成的书面文学性、历史性文献巨著,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撰者佚名,但后来有人认为是塔塔统阿所撰,有人认为是失吉忽秃忽所撰,也有人认为是必阇赤集体撰写。该书蒙古原文已不存,传世的为汉字音写本,明洪武年间,翰林译员色目人火原洁、回回人马汗懿黑根据当时保存在宫廷中的原本,以汉字音注写蒙古语,逐词旁注为汉译,并分段分译,题为《元朝秘史》。此书元朝藏于翰林国史院,成为蒙古皇帝的秘籍,全书共282节,有十二卷和十五卷两种分法。内容仿编年体例记述蒙古族起源、元太祖先人谱系、元太祖生平事迹、元太祖时事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此书是研究蒙古族早期历史、社会、文学、语言的宝贵资料,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采用了文学的笔法叙述历史,写作方式上文史没有公开,也是一部形象而生动的文学作品。《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2.《史集》。这是一部世界通史性质的原著,十四世纪初波斯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先后受伊利汗国合赞(1295-1304)和完者都(1304-1316年)之命主持编纂,历时十年,于回历710年(1310-1311年)编成,全书原分类三部,第一部为《蒙古史》;第二部为《世界史》;第三部为《世界地志》。3.《世界征服史》。是一部记载十三世纪蒙古族历史的巨著,也是研究蒙古族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伊儿(伊利)汗国旭烈兀汗的臣僚伊朗人志费尼著。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几次随蒙古人派驻乌浒水以西诸省长官阿儿浑入觐哈拉和林大汗廷。志费尼是第一个对成吉思汗西征过程给以完整、详尽报导的史家,这部著作的所述年代,起自成吉忽汗,止至旭烈兀讨平阿杀辛人的阿模忒诸堡。4.《多桑蒙古史》。这是一部用法文撰写的历史文献,内容有关于元朝的历史,也有对蒙古民族在中亚、西亚以及欧洲活动的详细叙述。是瑞典人多桑(1780-1855年)著。5.《马可·波罗游记》。是由思梯谦用法文而著的一部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年)奉罗马教皇之命随父、叔到元帝国首都元上都(今正蓝旗境内)觐见忽必烈,后在元朝供职17年的所见所闻而编写的著作。该书对元朝政治制度、行政机构、军队、驿站、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进行了详尽记述。6.《卢布鲁克行记》。是法国人卢布鲁克(约1215-1270年)所著,作者为方济圣会会士,1253年奉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之命出使蒙古帝国,先抵伏尔加河流域拜见巴图(拔都)父子,后抵首都哈拉和林拜见蒙哥大汗,携带蒙哥大汗致路易九世书信返回法国,他把到蒙古汗国的见闻以及汗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用拉丁文记述成书。是研究东西方交通史及蒙古历史的重要史料。此外,还有不少散见于传记、文集、论从及碑文之中的蒙元历史片段资料。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