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5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史海钩沉】清代至民国时期大盛魁买茶民谣与《驼倌叹十声》民谣
  • 发布时间:2015-12-19
  •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 随着万里茶路的贸易带来的茶叶,使草原民族的生活得到了改变,茶叶与奶食成为北方草原民族的传统饮食,“宁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是万里茶道草原上的民谣。清代至明国时期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的晋商,以大盛魁商号最为有名,大盛魁采购茶叶时,由它设在武夷山的小号直接到产地采购。 据调查:大盛魁其经营出售的名牌为“三九砖茶”,即每箱装39块砖茶,此茶颇受蒙古草原地区民众的欢迎。大盛魁装砖茶的箱子大小是固定的,有一箱装36块的,名三六茶,专销张家口旅蒙商。有一箱装24块的,名二四茶,专销归化、包头等地,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蒙古民众最喜喝。大盛魁每年运往蒙古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的三九砖茶约4000余箱,每箱值银十二三两,总值达五万银两左右。自治区文物局发现一首归化城大盛魁民谣,记录了大盛魁小号商人从福建武夷山买茶运到草原的过程,对于研究万里茶道和茶叶贸易的情况很有价值。歌谣为:

     

    南方买茶到北边,万里贩茶万里难。

    武夷山,买茶尖,雇上脚夫把茶担。

    一离茶山四十里,这才来到崇安县(今福建武夷山市)。

    再装小船转大船,九江(江西)到达汉口(湖北)边。

    驮马拉到花园口(河南),接着度过黄河岸。

    进太行,雇骡脚,前往太谷和祁县(山西)。

    歇歇脚,交货忙,茶砖驼运到口外(蒙古高原)。

         

    大盛魁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有商队骆驼二万峰,大盛魁的驼队,每峰骆驼可以驮拉400斤茶叶,驼队日行80里,从归化城、张家口出发,过阴山向北进草原,或沿着“张库大道”到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再到买卖城、恰克图,每年清明出发,往返库伦需半年时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人员在今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发现有《驼倌叹十声》小调,唱出了古老驼路的艰难和驼倌们的辛酸:

     

    拉骆驼,过阴山,肝肠痛断;走山头,绕圪梁,偏要夜行。

    拉骆驼,走戈壁,声声悲叹;捉骆驼,上圈子,活要人命。

    拉骆驼,走沙漠,一步一叹;进三步退两步,烤得眼窝生疼。

    拉骆驼,步子慢,步步长叹;谁可怜,老驼倌,九死一生!

      

    相关链接  

    1.万里茶路的起始时间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这一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的第三年,彼得大帝就派出了第一支商队来到了北京,这支商队在1692年的12月由莫斯科出发,带队的是荷兰人伊泰斯,他带着彼得大帝的国书,170个人的队伍,经过一年跋涉,由西伯利亚经过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村,到齐齐哈尔,然后南下到达北京拜见了康熙皇帝。

    随着万里茶路的贸易带来的茶叶,使草原民族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可以说是茶叶与奶食的结合,成就了北方民族传统饮食。在民间,无论是西伯利亚还是蒙古高原,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渔猎民族,他们对茶叶的喜爱和依赖已经成为习惯。俄罗斯作家哈里森在19世纪初访问远东与蒙古时记录了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当地人,宁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有的渔猎民族,他们早晨起来就喝茶,一天要喝五顿茶。

    2.我国的福建省武夷山是万里茶路的起点, 茶商主要是传统的晋商,还有北京、河北的商帮,他们到南方采买了茶叶,经过加工、包装,通过船运由水路运到长江口岸的九江,通过九江换大船,进入长江,逆流而上,经过武汉到达湖北襄阳,然后茶叶包装箱被运上码头。

    从湖北襄阳上岸以后,再用驼、马、驴、骡,把茶叶驮运到呼和浩特、张家口北方的茶叶集散地。万里茶路由山西右玉县明长城杀虎口,进入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

    茶商在归化城把茶叶再包装一次,然后用驼队装运茶叶箱子,向北穿越内蒙古、外蒙古中间的大戈壁,到达现在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清代称大库伦),由库伦往北走到达中俄边境的口岸城市--买卖城,今俄罗斯境内和它对应的城叫“恰克图”(蒙古语,意为“有茶叶的地方”),是俄罗斯、蒙古国之间的边境城。

           

                             

  • 【史海钩沉】清代至民国时期大盛魁买茶民谣与《驼倌叹十声》民谣
  • 发布时间:2015-12-19
  •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 随着万里茶路的贸易带来的茶叶,使草原民族的生活得到了改变,茶叶与奶食成为北方草原民族的传统饮食,“宁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是万里茶道草原上的民谣。清代至明国时期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的晋商,以大盛魁商号最为有名,大盛魁采购茶叶时,由它设在武夷山的小号直接到产地采购。 据调查:大盛魁其经营出售的名牌为“三九砖茶”,即每箱装39块砖茶,此茶颇受蒙古草原地区民众的欢迎。大盛魁装砖茶的箱子大小是固定的,有一箱装36块的,名三六茶,专销张家口旅蒙商。有一箱装24块的,名二四茶,专销归化、包头等地,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蒙古民众最喜喝。大盛魁每年运往蒙古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的三九砖茶约4000余箱,每箱值银十二三两,总值达五万银两左右。自治区文物局发现一首归化城大盛魁民谣,记录了大盛魁小号商人从福建武夷山买茶运到草原的过程,对于研究万里茶道和茶叶贸易的情况很有价值。歌谣为:

     

    南方买茶到北边,万里贩茶万里难。

    武夷山,买茶尖,雇上脚夫把茶担。

    一离茶山四十里,这才来到崇安县(今福建武夷山市)。

    再装小船转大船,九江(江西)到达汉口(湖北)边。

    驮马拉到花园口(河南),接着度过黄河岸。

    进太行,雇骡脚,前往太谷和祁县(山西)。

    歇歇脚,交货忙,茶砖驼运到口外(蒙古高原)。

         

    大盛魁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有商队骆驼二万峰,大盛魁的驼队,每峰骆驼可以驮拉400斤茶叶,驼队日行80里,从归化城、张家口出发,过阴山向北进草原,或沿着“张库大道”到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再到买卖城、恰克图,每年清明出发,往返库伦需半年时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人员在今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发现有《驼倌叹十声》小调,唱出了古老驼路的艰难和驼倌们的辛酸:

     

    拉骆驼,过阴山,肝肠痛断;走山头,绕圪梁,偏要夜行。

    拉骆驼,走戈壁,声声悲叹;捉骆驼,上圈子,活要人命。

    拉骆驼,走沙漠,一步一叹;进三步退两步,烤得眼窝生疼。

    拉骆驼,步子慢,步步长叹;谁可怜,老驼倌,九死一生!

      

    相关链接  

    1.万里茶路的起始时间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这一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的第三年,彼得大帝就派出了第一支商队来到了北京,这支商队在1692年的12月由莫斯科出发,带队的是荷兰人伊泰斯,他带着彼得大帝的国书,170个人的队伍,经过一年跋涉,由西伯利亚经过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村,到齐齐哈尔,然后南下到达北京拜见了康熙皇帝。

    随着万里茶路的贸易带来的茶叶,使草原民族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可以说是茶叶与奶食的结合,成就了北方民族传统饮食。在民间,无论是西伯利亚还是蒙古高原,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渔猎民族,他们对茶叶的喜爱和依赖已经成为习惯。俄罗斯作家哈里森在19世纪初访问远东与蒙古时记录了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当地人,宁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有的渔猎民族,他们早晨起来就喝茶,一天要喝五顿茶。

    2.我国的福建省武夷山是万里茶路的起点, 茶商主要是传统的晋商,还有北京、河北的商帮,他们到南方采买了茶叶,经过加工、包装,通过船运由水路运到长江口岸的九江,通过九江换大船,进入长江,逆流而上,经过武汉到达湖北襄阳,然后茶叶包装箱被运上码头。

    从湖北襄阳上岸以后,再用驼、马、驴、骡,把茶叶驮运到呼和浩特、张家口北方的茶叶集散地。万里茶路由山西右玉县明长城杀虎口,进入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

    茶商在归化城把茶叶再包装一次,然后用驼队装运茶叶箱子,向北穿越内蒙古、外蒙古中间的大戈壁,到达现在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清代称大库伦),由库伦往北走到达中俄边境的口岸城市--买卖城,今俄罗斯境内和它对应的城叫“恰克图”(蒙古语,意为“有茶叶的地方”),是俄罗斯、蒙古国之间的边境城。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