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3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读书园地】对阅读的认知——《阅读的力量》观后感
  • 7月27日,单位组织观看了《阅读的力量》的光盘,片中从阅读和知识的关系、阅读和知识的成长、阅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阅读和政治文明的关系、阅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阅读和教育的关系、阅读和社会和谐的关系、阅读和城市品质的关系、阅读和民族竞争力的关系七方面讲述了阅读的力量。让我们这些久坐办公室的人感受颇深,也让我对阅读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阅读是一项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虽然一切知识与经验都来自于实践,但我们不可能凡事都亲自去实践和经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大量来自于前人的实践和经验,来自于书本。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维,增强我们的创造力。对于从事地方志这一行业的我们,更应加强阅读量,志书是大量文献资料的汇集,需要大量地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资料的汇总。现在正是第二轮修志最关键的时期,要求我们必须看到二轮修志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更多地把握外省先进的修志经验和可取之处,以便更好地指导盟市旗县完成修志任务。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搞拿来主义,而是要有选择性地去借鉴,符合自己的实际才行。  

    阅读,是人类自我发现、自我陶冶、自我进步的表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而通过阅读,建立了人人认可、人人自学遵守的社会文明。人们通过阅读,发现世界之大、之精彩,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可见,阅读的作用之大。但是,阅读与知识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也是我看完光盘后,在脑海中出现的疑问。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其实阅读与知识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这一点在光盘中已讲述的很清楚。阅读确实可以获得知识,但仅仅获得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多少学生十年寒窗苦读,不知获得了多少书本上的知识,甚至可以把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但这些“知识”大多数在考试结束后,变成一堆废纸,或者是学生脑海里的一些破碎的语句而已。  

    托尔斯泰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什么是最有用的东西。”因此,阅读是要有选择性的。一个懂得阅读的人,才能将知识灵活地融入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的真正威力。正如一个人虽然精通计算机,但不一定能成为比尔·盖茨一样。书籍所提供的远远不止技巧,而是比技巧更深的精神层面——智慧与理性、独立与思考。可见,阅读的多,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没有阅读很多的人,不一定是没知识的人。  

    现在,我国国民阅读率在不断降低,每年出书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阅读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浅阅读、娱乐化正成为当前阅读的一种倾向,观娱乐的“屏”正在取代读精神内涵的“纸”,也逐渐成为当代人崇尚的“零阅读”时尚。  

    如此阅读现状更应引起我们修志人的注意,志书本身就没有娱乐性,而且大多是大部头的纸制书。如何更好地读志、用志,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  

    提高志书的可读性,已经越来越引起广大修志人的重视。大部分志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反响不大,较少有人喜欢阅读,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修志人认真反思。增强志书的可读性,提高地方志的社会效益,是第二轮新方志编修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志书编纂只有不断提高艺术性及文化内涵,使其具有可读性,才能成为传世之作。  

    1.志书编纂一定要在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方面下功夫。其次,在内容的表述形式上也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  

    2.志书的价值在于它的资料性,志书的可读性也与其资料性密切相关。人们阅读志书,是为了了解地情,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相关知识,因此,准确、详尽的资料,是提高志书可读性的基础。尤其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因为第一手资料最贴近实际,也最具说服力。  

    3.第二轮志书编纂以来,不少学者、专家都多次提出这样一个说法:“让志书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一说法,正是源于让志书在内容、款式、设计、价格等诸多方面与普通老百姓拉得更近一些,使普通百姓都想看,看得懂,并能买得起。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内容方面多一些百姓生活情景,多记述一些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内容的记述;志书中对平民生活更多关注一些,会使志书的生活气息更浓,史料更鲜活,真实感更强烈,这样的志书老百姓肯定喜欢看。  

    做到以上三点,将会极大地增强志书的可读性,社会上阅读的人自然会多起来的。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一些认知。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读书园地】对阅读的认知——《阅读的力量》观后感
  • 7月27日,单位组织观看了《阅读的力量》的光盘,片中从阅读和知识的关系、阅读和知识的成长、阅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阅读和政治文明的关系、阅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阅读和教育的关系、阅读和社会和谐的关系、阅读和城市品质的关系、阅读和民族竞争力的关系七方面讲述了阅读的力量。让我们这些久坐办公室的人感受颇深,也让我对阅读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阅读是一项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虽然一切知识与经验都来自于实践,但我们不可能凡事都亲自去实践和经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大量来自于前人的实践和经验,来自于书本。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维,增强我们的创造力。对于从事地方志这一行业的我们,更应加强阅读量,志书是大量文献资料的汇集,需要大量地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资料的汇总。现在正是第二轮修志最关键的时期,要求我们必须看到二轮修志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更多地把握外省先进的修志经验和可取之处,以便更好地指导盟市旗县完成修志任务。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搞拿来主义,而是要有选择性地去借鉴,符合自己的实际才行。  

    阅读,是人类自我发现、自我陶冶、自我进步的表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而通过阅读,建立了人人认可、人人自学遵守的社会文明。人们通过阅读,发现世界之大、之精彩,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可见,阅读的作用之大。但是,阅读与知识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也是我看完光盘后,在脑海中出现的疑问。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其实阅读与知识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这一点在光盘中已讲述的很清楚。阅读确实可以获得知识,但仅仅获得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多少学生十年寒窗苦读,不知获得了多少书本上的知识,甚至可以把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但这些“知识”大多数在考试结束后,变成一堆废纸,或者是学生脑海里的一些破碎的语句而已。  

    托尔斯泰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什么是最有用的东西。”因此,阅读是要有选择性的。一个懂得阅读的人,才能将知识灵活地融入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的真正威力。正如一个人虽然精通计算机,但不一定能成为比尔·盖茨一样。书籍所提供的远远不止技巧,而是比技巧更深的精神层面——智慧与理性、独立与思考。可见,阅读的多,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没有阅读很多的人,不一定是没知识的人。  

    现在,我国国民阅读率在不断降低,每年出书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阅读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浅阅读、娱乐化正成为当前阅读的一种倾向,观娱乐的“屏”正在取代读精神内涵的“纸”,也逐渐成为当代人崇尚的“零阅读”时尚。  

    如此阅读现状更应引起我们修志人的注意,志书本身就没有娱乐性,而且大多是大部头的纸制书。如何更好地读志、用志,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  

    提高志书的可读性,已经越来越引起广大修志人的重视。大部分志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反响不大,较少有人喜欢阅读,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修志人认真反思。增强志书的可读性,提高地方志的社会效益,是第二轮新方志编修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志书编纂只有不断提高艺术性及文化内涵,使其具有可读性,才能成为传世之作。  

    1.志书编纂一定要在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方面下功夫。其次,在内容的表述形式上也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  

    2.志书的价值在于它的资料性,志书的可读性也与其资料性密切相关。人们阅读志书,是为了了解地情,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相关知识,因此,准确、详尽的资料,是提高志书可读性的基础。尤其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因为第一手资料最贴近实际,也最具说服力。  

    3.第二轮志书编纂以来,不少学者、专家都多次提出这样一个说法:“让志书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一说法,正是源于让志书在内容、款式、设计、价格等诸多方面与普通老百姓拉得更近一些,使普通百姓都想看,看得懂,并能买得起。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内容方面多一些百姓生活情景,多记述一些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内容的记述;志书中对平民生活更多关注一些,会使志书的生活气息更浓,史料更鲜活,真实感更强烈,这样的志书老百姓肯定喜欢看。  

    做到以上三点,将会极大地增强志书的可读性,社会上阅读的人自然会多起来的。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一些认知。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