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6年  /  第六期

第六期

  • (珍珠滩)相约巴丹吉林
  •     一直想去巴丹吉林。
        觉得那个梦真的遥远极了。
        当我和呼和乌科嘎查的蒙古族向导巴图骑着骆驼沿着西努尔盖一路进入蔚蓝和沙子,我才知道那个梦即将成真。然而此时却没有了远足仰或涉险的激情和浪漫,而是仿佛要进入一片陌生的美丽,那里有什么在闪烁着挡不住的诱惑。
        巴丹吉林,中国第三大沙漠,总面积4.43万平方公里,孕育着113个湖泊,是世界第四大沙漠,高度居中国第一。最高的沙丘相对高度达500多米,海拔高1700余米,被誉为世界沙漠的金字塔,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之最,塔克拉玛干、腾格里、乌兰布和在它面前只能望其项背。然而,这片沙漠里却神奇地牧养着10余万峰双峰驼。
        面前是无垠的空旷,连绵的沙峰,博大的寂静。
        世界在这里已被简约为沙丘、骆驼和高远。
        在沙漠里走路,感觉是在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又感是去朝圣,面对的是辉煌的眩晕,面对的是危乎高哉的阿拉善沙漠金字塔。
        沙峰平地崛起,层峦叠嶂,陡峭险峻,一座沙峰,骆驼喘息着要爬大半天。骆驼已全没了戈壁滩驰骋时的随意,在这里路是“之”字形的,路标则是风干了的发白的驼粪,或全凭感觉。骆驼的生命极限在巴丹吉林中受到极大挑战,双峰驼四肢汗漉漉的,有些乏弱的甚至卧倒后也站不起来,渐成为一堆白骨,成为沙漠新的路标和最后的景观。
        没有驼铃,驼铃多在诗人笔下。
        我们除了骑乘的骆驼略显健硕外,拉的是给沙子里牧民捎带的几峰瘦弱的或带羔的母驼,因而每天只能走60多华里(一个站头,有水井)。路多半是挂在沙坡上抑或倾斜在沙坑里,驼蹄踩上去便踩塌一片流沙,几乎是进两步退一步,人的上身几乎是趴在驼的前峰上,生怕后仰掉下驼背。沙漠中走路不能着急,需要耐心,其实又着什么急呢,反正前面还是沙子,还是寂寥,还是一天又一天。
        不过在沙漠中走路便于思考,便于海阔天空,在这样恢宏的背景下,实在胜过许多高山流水。
        猛然,看到远方沙丘上几峰驼影,便感到一阵亲近。不过瞬间,那飘动的驼影又消逝得无影无踪。
        黄昏时分,蒙古族向导说不走了。不走了就不走了,便卸下骆驼身上的行囊,在周围拣些柴禾,准备取暖和烧茶。梭梭燃着了,噼噼啪啪作响,火苗呼呼地窜起一丈多高,幻化成无数美丽的火蝴蝶。铜茶壶也煮沸了,蒙古族向导不慌不忙地掏出皮口袋里装着的羊杂碎和熟肉,用锋利的蒙古刀一片一片削进碗里,然后泡上热腾腾的砖茶,递给我一碗。他说,好好吃,走了一天了。猛然,我一阵感动,其实周围只有我和他,还有骆驼。感动的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同类间的依赖。那时忌妒、自私这些人类的劣根性全然没了踪迹。
        前胸被火烤着,后背还是沁骨的凉意,因为有一碗茶泡杂碎进肚,人已是浑身舒坦了。此时篝火已烧成红红的木炭,向导将血灌肠一节一节挂在火枝上炙烤,吱吧地流着油。我们就着武威粮白,一口酒一口灌肠,吃着喝着聊着……从那一刻起,我懂得了亲近寂莫也是一种享受。真的,植根西北大漠我不后悔,我领略我所领略的,我潇洒我所潇洒的,我舒展而尽兴地写诗作文,我呼吸的是世界上最清新的空气,而视野则堆满了这个世界上大自然最后的景致。走累了,喝多了,火也快灭了,我们便钻进毛毡被窝,偎着已暂停反刍的骆驼。
        今夜踏实……
        有人说,到阿拉善没去过巴丹吉林,不算去过阿拉善;没在沙漠里住过,没吃过羊背子就沙葱,更不算去过阿拉善。
        诚哉斯言。
        人生有无数的夜晚,或平谈或浮躁或苦短或缠绵或酣畅,然而这一夜我却露宿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生出几分珠穆朗玛西坡的感觉。乌珠木是巴丹吉林最高点,是真正的中国秘镜,是雄性的阿拉善最秀美挺拔的鼻梁。这里还有世界最大的响沙,滑动时轰鸣声如雷鸣一般,壮观骇人。
        然而我却正在它脚下温柔的怀抱中毛茸茸地睡去,若干年后都为这一夜而感动着自豪着痴迷着喋喋不休着。
        我不是余纯顺却去过余纯顺也没去过的地方,巴丹吉林也不是罗布泊,然而却写满西部旷野另一种神奇和恢宏,另一种无以伦比的人文精神。
        夜渐渐地深了。
        头枕着巴丹吉林,枕着西部苍凉的岁月,枕着沙尘暴,难以入眠。
        巴丹吉林的夜,广袤深邃且富于哲理,显示着大自然另一种无边无际,然而留在沙凹处虫豸贝类的遗存,证实或诠释着大漠是远古的沧海、是人类文明的源头。而此时远望逶迤的复合型沙丘链,黑黝黝的,抖擞着山一样的容姿和深沉。风是彻底的寂寞了,月色柔柔地撩人。
        心想,在这4.43万平方公里的西部广漠,只居住着10来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牧驼牧羊,繁衍后代。
        夜陷入深邃。
        在一个神话般的世界独步也是一种幸福。满天的星斗展示着前所未有的灿烂和丰富,想想明天能到巴音诺尔,到达群沙环抱中的巴丹吉林的高峰,心中便不由驿动一种对新鲜的渴望。
        骆驼在巴音诺尔情人般莹澈的海子边,伸展起伏的脖颈饮着清冽的甜水,水珠子在骆驼长长软软的嘴唇边银珠般散落,而心情亦暖暖地融在夜色里,舒展着自由自在。
        天快亮了。
        明天,驼饮巴音诺尔,饮巴丹吉林无边的辽阔,饮我纷乱的思绪……
        一夜无眠,无眠的不是我们,而是世界。
        临天亮却迷糊了,睁开眼才发现人驼皆无,不免一惊。放眼远眺,见向导已赶着驼群在沙凹处吃草。驼驼饮足了水,肚子鼓鼓大大的,驼眼扁圆有神,睫毛长得如女人般修长俊丽。
        骑上骆驼,驼背上展开了辽阔的视野。
        巴丹吉林沙漠和天宇在寂静中透出层层神秘,我的目光抚摸着巴丹吉林,抚摸着辽远和苍茫,也抚摸着自己。
        这时的沙峰更加高大,滩道长满梭梭,与黄沙黄绿夹杂,交相辉映。脚下的海子幽深碧蓝,一顶蒙古包像微型牙雕般在望,就是这段看见的路,又走了大半天。
        海子在沙子簇拥下,像母亲脸颊妩媚的笑靥,又若天幕上一颗泪珠,晶莹剔透,含情脉脉。这样的海子在巴丹吉林有113个,水面达一万多亩,组成大漠一道亮丽湿润的风景线。而其中又分咸水海子和甜水海子,有的出碱有的出盐,还出卤虫。这其中有一眼盐海子,咫尺之遥的边上却喷涌甜水,神奇得不可思议。就是这些沙窝里的盐碱,让阿右旗的牧民在困难年月有了零花钱、烟火钱,长了精神。
        落日时分,来到巴丹吉林最高峰巴音诺尔海子边,牧羊狗兴奋地汪汪,而此时主人家都在为来客而忙碌,甚至顾不上寒暄。
        巴雅尔他家有200多只山羊,十来峰驼,日子过得恬淡。奶茶喝毕,比一袋烟工夫稍长,羊杂碎血肠已端上来。主人先敬酒,叫垫肚子也叫壮胆子。两大杯,一抿二干,敬得气魄喝得豪爽,真诚得让人心跳。你不喝,便长久地举杯恭候。
        酒至半酣,菜过五味,在浓郁的阿拉善长调民歌的氛围里,在主人虔诚的祝愿声中,羊背子盛在大木盘中旋转着端上。这时主人操利刃切割一番,说着千万不要客气之类的话后避让。这些额鲁特民俗过后,便是牧歌和美酒,羊肉与真诚热烈了地撞击和交锋,便是豪放地吃肉,想吃哪块吃哪块,肥瘦听便。便有人把一块又一块鲜美滋润的肉块敬于你掌中,吃得人满嘴流油。最后善刀法者把肥羊尾切成细条置掌中让人吸食,如能利落地一口吸尽,常招来喝采。就这样在长调牧歌的旋律里,人们尽兴潇洒,直到长长的深夜。大漠中食肉喝酒的经历,使人们仿佛回到久远,忘却了掩饰与虚伪,多少年过去了我都能想起那情那景那人那酒那歌。
        在巴丹吉林颠簸了十几天。凝望沙峰上的敖包和五色经幡的飘动,便生出无数感慨无数悲壮无数回肠荡气。
        走进巴丹吉林,是我一生的幸运,因为这里才是世界最美丽、最神奇的地方。
        我不孤独,我有巴丹吉林和长调牧歌,那高高的沙峰和壮阔的驼队永远留在我心中。
    (作者:内蒙古文联副主席、阿盟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珍珠滩)相约巴丹吉林
  •     一直想去巴丹吉林。
        觉得那个梦真的遥远极了。
        当我和呼和乌科嘎查的蒙古族向导巴图骑着骆驼沿着西努尔盖一路进入蔚蓝和沙子,我才知道那个梦即将成真。然而此时却没有了远足仰或涉险的激情和浪漫,而是仿佛要进入一片陌生的美丽,那里有什么在闪烁着挡不住的诱惑。
        巴丹吉林,中国第三大沙漠,总面积4.43万平方公里,孕育着113个湖泊,是世界第四大沙漠,高度居中国第一。最高的沙丘相对高度达500多米,海拔高1700余米,被誉为世界沙漠的金字塔,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之最,塔克拉玛干、腾格里、乌兰布和在它面前只能望其项背。然而,这片沙漠里却神奇地牧养着10余万峰双峰驼。
        面前是无垠的空旷,连绵的沙峰,博大的寂静。
        世界在这里已被简约为沙丘、骆驼和高远。
        在沙漠里走路,感觉是在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又感是去朝圣,面对的是辉煌的眩晕,面对的是危乎高哉的阿拉善沙漠金字塔。
        沙峰平地崛起,层峦叠嶂,陡峭险峻,一座沙峰,骆驼喘息着要爬大半天。骆驼已全没了戈壁滩驰骋时的随意,在这里路是“之”字形的,路标则是风干了的发白的驼粪,或全凭感觉。骆驼的生命极限在巴丹吉林中受到极大挑战,双峰驼四肢汗漉漉的,有些乏弱的甚至卧倒后也站不起来,渐成为一堆白骨,成为沙漠新的路标和最后的景观。
        没有驼铃,驼铃多在诗人笔下。
        我们除了骑乘的骆驼略显健硕外,拉的是给沙子里牧民捎带的几峰瘦弱的或带羔的母驼,因而每天只能走60多华里(一个站头,有水井)。路多半是挂在沙坡上抑或倾斜在沙坑里,驼蹄踩上去便踩塌一片流沙,几乎是进两步退一步,人的上身几乎是趴在驼的前峰上,生怕后仰掉下驼背。沙漠中走路不能着急,需要耐心,其实又着什么急呢,反正前面还是沙子,还是寂寥,还是一天又一天。
        不过在沙漠中走路便于思考,便于海阔天空,在这样恢宏的背景下,实在胜过许多高山流水。
        猛然,看到远方沙丘上几峰驼影,便感到一阵亲近。不过瞬间,那飘动的驼影又消逝得无影无踪。
        黄昏时分,蒙古族向导说不走了。不走了就不走了,便卸下骆驼身上的行囊,在周围拣些柴禾,准备取暖和烧茶。梭梭燃着了,噼噼啪啪作响,火苗呼呼地窜起一丈多高,幻化成无数美丽的火蝴蝶。铜茶壶也煮沸了,蒙古族向导不慌不忙地掏出皮口袋里装着的羊杂碎和熟肉,用锋利的蒙古刀一片一片削进碗里,然后泡上热腾腾的砖茶,递给我一碗。他说,好好吃,走了一天了。猛然,我一阵感动,其实周围只有我和他,还有骆驼。感动的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同类间的依赖。那时忌妒、自私这些人类的劣根性全然没了踪迹。
        前胸被火烤着,后背还是沁骨的凉意,因为有一碗茶泡杂碎进肚,人已是浑身舒坦了。此时篝火已烧成红红的木炭,向导将血灌肠一节一节挂在火枝上炙烤,吱吧地流着油。我们就着武威粮白,一口酒一口灌肠,吃着喝着聊着……从那一刻起,我懂得了亲近寂莫也是一种享受。真的,植根西北大漠我不后悔,我领略我所领略的,我潇洒我所潇洒的,我舒展而尽兴地写诗作文,我呼吸的是世界上最清新的空气,而视野则堆满了这个世界上大自然最后的景致。走累了,喝多了,火也快灭了,我们便钻进毛毡被窝,偎着已暂停反刍的骆驼。
        今夜踏实……
        有人说,到阿拉善没去过巴丹吉林,不算去过阿拉善;没在沙漠里住过,没吃过羊背子就沙葱,更不算去过阿拉善。
        诚哉斯言。
        人生有无数的夜晚,或平谈或浮躁或苦短或缠绵或酣畅,然而这一夜我却露宿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生出几分珠穆朗玛西坡的感觉。乌珠木是巴丹吉林最高点,是真正的中国秘镜,是雄性的阿拉善最秀美挺拔的鼻梁。这里还有世界最大的响沙,滑动时轰鸣声如雷鸣一般,壮观骇人。
        然而我却正在它脚下温柔的怀抱中毛茸茸地睡去,若干年后都为这一夜而感动着自豪着痴迷着喋喋不休着。
        我不是余纯顺却去过余纯顺也没去过的地方,巴丹吉林也不是罗布泊,然而却写满西部旷野另一种神奇和恢宏,另一种无以伦比的人文精神。
        夜渐渐地深了。
        头枕着巴丹吉林,枕着西部苍凉的岁月,枕着沙尘暴,难以入眠。
        巴丹吉林的夜,广袤深邃且富于哲理,显示着大自然另一种无边无际,然而留在沙凹处虫豸贝类的遗存,证实或诠释着大漠是远古的沧海、是人类文明的源头。而此时远望逶迤的复合型沙丘链,黑黝黝的,抖擞着山一样的容姿和深沉。风是彻底的寂寞了,月色柔柔地撩人。
        心想,在这4.43万平方公里的西部广漠,只居住着10来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牧驼牧羊,繁衍后代。
        夜陷入深邃。
        在一个神话般的世界独步也是一种幸福。满天的星斗展示着前所未有的灿烂和丰富,想想明天能到巴音诺尔,到达群沙环抱中的巴丹吉林的高峰,心中便不由驿动一种对新鲜的渴望。
        骆驼在巴音诺尔情人般莹澈的海子边,伸展起伏的脖颈饮着清冽的甜水,水珠子在骆驼长长软软的嘴唇边银珠般散落,而心情亦暖暖地融在夜色里,舒展着自由自在。
        天快亮了。
        明天,驼饮巴音诺尔,饮巴丹吉林无边的辽阔,饮我纷乱的思绪……
        一夜无眠,无眠的不是我们,而是世界。
        临天亮却迷糊了,睁开眼才发现人驼皆无,不免一惊。放眼远眺,见向导已赶着驼群在沙凹处吃草。驼驼饮足了水,肚子鼓鼓大大的,驼眼扁圆有神,睫毛长得如女人般修长俊丽。
        骑上骆驼,驼背上展开了辽阔的视野。
        巴丹吉林沙漠和天宇在寂静中透出层层神秘,我的目光抚摸着巴丹吉林,抚摸着辽远和苍茫,也抚摸着自己。
        这时的沙峰更加高大,滩道长满梭梭,与黄沙黄绿夹杂,交相辉映。脚下的海子幽深碧蓝,一顶蒙古包像微型牙雕般在望,就是这段看见的路,又走了大半天。
        海子在沙子簇拥下,像母亲脸颊妩媚的笑靥,又若天幕上一颗泪珠,晶莹剔透,含情脉脉。这样的海子在巴丹吉林有113个,水面达一万多亩,组成大漠一道亮丽湿润的风景线。而其中又分咸水海子和甜水海子,有的出碱有的出盐,还出卤虫。这其中有一眼盐海子,咫尺之遥的边上却喷涌甜水,神奇得不可思议。就是这些沙窝里的盐碱,让阿右旗的牧民在困难年月有了零花钱、烟火钱,长了精神。
        落日时分,来到巴丹吉林最高峰巴音诺尔海子边,牧羊狗兴奋地汪汪,而此时主人家都在为来客而忙碌,甚至顾不上寒暄。
        巴雅尔他家有200多只山羊,十来峰驼,日子过得恬淡。奶茶喝毕,比一袋烟工夫稍长,羊杂碎血肠已端上来。主人先敬酒,叫垫肚子也叫壮胆子。两大杯,一抿二干,敬得气魄喝得豪爽,真诚得让人心跳。你不喝,便长久地举杯恭候。
        酒至半酣,菜过五味,在浓郁的阿拉善长调民歌的氛围里,在主人虔诚的祝愿声中,羊背子盛在大木盘中旋转着端上。这时主人操利刃切割一番,说着千万不要客气之类的话后避让。这些额鲁特民俗过后,便是牧歌和美酒,羊肉与真诚热烈了地撞击和交锋,便是豪放地吃肉,想吃哪块吃哪块,肥瘦听便。便有人把一块又一块鲜美滋润的肉块敬于你掌中,吃得人满嘴流油。最后善刀法者把肥羊尾切成细条置掌中让人吸食,如能利落地一口吸尽,常招来喝采。就这样在长调牧歌的旋律里,人们尽兴潇洒,直到长长的深夜。大漠中食肉喝酒的经历,使人们仿佛回到久远,忘却了掩饰与虚伪,多少年过去了我都能想起那情那景那人那酒那歌。
        在巴丹吉林颠簸了十几天。凝望沙峰上的敖包和五色经幡的飘动,便生出无数感慨无数悲壮无数回肠荡气。
        走进巴丹吉林,是我一生的幸运,因为这里才是世界最美丽、最神奇的地方。
        我不孤独,我有巴丹吉林和长调牧歌,那高高的沙峰和壮阔的驼队永远留在我心中。
    (作者:内蒙古文联副主席、阿盟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