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一期
  • (珍珠滩)在母亲河的怀抱里
  • 额济纳河———我心中的河。

    孩提时代,夏季来临,我便和小伙伴跃入河中,游泳、摸鱼,尽情嬉戏。一会儿冲入水中,一会儿上岸爬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直到胳膊被烈日晒出干裂的树皮状细小裂纹也全然不顾。尽管母亲再三叮嘱:“不要去玩水啊!”可我和小伙伴们还是“阳奉阴违”,思圆行方……

    有人形容黑河像一棵蓝色的大树,在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西部的大地上伸展着。根在终年积雪的祁连山,枝杆远在额济纳,19条支流展开于扇形冲积平原上,构成美丽叶片上的条条叶脉。她根深叶茂,结出了2000多年的农业文明与草原文化交融的硕果和神奇传说。

    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期,黄帝孕育、帝尧西行、大禹治水、穆王西征、王母举觚、老子成仙等神人仙踪屡屡涉足弱水,踱步流沙;匈奴、乌孙、突厥、柔然、回鹘、党项、鞑靼、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驻牧居延,牧马河畔;成吉思汗、耶律大石、脱脱、霍去病、宋晟、路博德、李陵、耿夔、刘敬同、班固、冯胜等风流人物、赳赳武夫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王维、陈子昂、苏东坡、胡曾等文人墨客亦壮怀激烈,留下了雄浑壮美、脍炙人口的诗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千古绝唱,历久弥新;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徜徉弱水,小憩居延。

    居延古文化遗址,囊括汉、西夏等朝代在弱水流域曾设置的行政机构和军事防卫遗址。它南起甘肃省金塔县的毛目,北至额济纳旗苏泊淖尔的宗间阿玛,东起居延泽,西至纳林河的全长250余公里(其中在额济纳旗境内分布约230公里),宽约60公里的范围。在此区域内,已经发现的有青铜时代遗址一处,不同时期的城址13座,墓葬区六处,汉代烽燧118座,西夏至元代的庙宇10余处及约60万亩屯田区和水利设施遗迹。黑城、居、绿城、红城、破城子、大同城、亚布赖城、宁寇军城等古城散布期间,其中尤以黑城为著。

    黑城,蒙古语称哈日浩特,距达来呼布镇东南25公里,坐落在纳林河东岸三角洲,现存城墙高10米,东西长470米,南北宽384米。东墙中部开设城门,筑有瓮城。城西北角屹立着一组覆钵式佛塔,远在5公里即可见塔尖高耸,气势非凡。覆钵式佛塔已成为黑城的标志。黑城始建于西夏,系西夏政权“黑山威福军司”的驻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城池。

    是金子总要发光。虽说这黑城被明军攻陷遗弃后,孤悬大漠,沉睡700年之久,然而进入19世纪下半叶后,它却无法继续一隅偏安。公元1886年,俄国学者波塔宁发现了黑城,并于《中国的唐古特———西藏边区与党中央蒙古》一书公诸于世,打破了黑城的沉寂。1908年,沙俄的科兹洛夫对黑城进行了狂挖滥盗。其后西方探险家华尔纳、斯文·赫定等纷至沓来,在此肆意挖掘,大量的文物、珍贵史料流落异域。其中包括破解西夏文献宝库之谜锁钥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汉文对译大字典在内。据科兹洛夫撰写的《蒙古、安多以及死城哈剌浩特》一书披露,其三次哈日浩特发掘,劫掠举世闻名的西夏文刊本和写本数千种,其编号达8000号。其中80%为佛经。另外还有许多汉文、藏文、回鹘文、突厥文、女真文、蒙古文、叙利亚文书籍和文稿,其它文物不计其数。1963年,前苏联出版的《西夏文写本和刊书》一书,公布了部分西夏文献目录,计有佛经345种,政治法律等著作60多种。斯坦因从黑城劫掠汉文古文书230册、西夏文古文书57种。

    古居延地区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孔道。蜿蜒伸展的“居延道路”,如条条丝带飘向远方,编织成维系东西方贸易和南北交通的捷径。上至汉唐,下至元代,这里阡陌如织,商贾云集,人欢马叫,驼铃叮咚。据考证,这里屯田面积多达60万亩。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达20种,且产量很高。粮食除供应屯戍者生产、生活需要外,还有计划地调运内郡,救济中原受灾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石磨、石碾、石磙随处可见。我在黑城东南方向就曾见过不只一回。那淡红色的花岗岩磨盘静卧黄沙,齿痕历历在目,完好如初;残垣侧畔墩实的青砖虽历经千年而不朽,叩之其声若石,大有空灵之感。为证实其坚固与否,我将其高举过头顶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掷于残垣之上,如此反复再三,终因未能损其毫发而弃之,至今记忆犹新。我突发奇想:如果用现代科技能够破解这砖的坚固之谜,当可“古为今用”,使古代文明发扬光大了。若果能如此,今天的房屋质量亦可大大提高了。进而又觉得不妥。即便掌握了古砖的制作工艺技术,也未必就能为我所用,因这砖的坚实不仅是制作工艺的固化,而且是前人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精益求精、质量第一,求实精神的凝聚。缺少这种精神,是难以成就的。倘若发扬光大之,则非此莫属了。

    “居延道路”,自其开通始终是联系中原与西域,以及北非、东欧诸国的交通津要。居延地区扼守咽喉要塞的重要战略地位,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所看重。遂命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此构筑居、“遮虏障”,并在此为基础上构筑了东接徐自为的光禄塞、西联敦煌郡的居延汉长城(塞墙)。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这条十字交叉的古道更是商旅西进新疆、北上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的必经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联接华北与大西北的绥新公路,也是利用这条古道开辟的。这古道与以骆驼为主要运输工具而形成的驼道同在,时有重叠交错,虽历经沧桑亦清晰可辨。当时著名驼道有:定威驼道———阿拉善盟所在地巴彦浩特(定远营)至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王府驻地(威远营)、居延南路、达库驼道———达来呼布至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库伦)、绥新驼道———内蒙古(绥远省)到新疆。70年代初期,我在马鬃山国营牧场工作时,也曾亲身感受了一把古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艰辛,领略了一回古人百折不挠的精神,乘骆驼走过一段丝绸之路。这道路完全是由驼队长期反复踩踏形成的,它宽约尺余,深过一拳,路面呈U字形,漆黑戈壁石子覆盖的路面仿佛镶嵌一般,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墨玉似的幽光,伸向遥远的天边。

    1930年至1931年,中德西北考察团在额济纳河发现古遗址38处之多。在破城子发掘汉简5000余枚。此后,又在肩水金关遗址等地发掘汉简,总计达10000余枚之多。1931年,居延汉简运抵北京,后因种种原因流落美国。至今“暂时存放”美国国会图书馆,使中华瑰宝有家难回。

    黑城地区先后出土汉简三万余枚,占中国出土汉简总量的3/4,堪称国内历来发掘简牍之最。其年代几乎纵贯两汉的数百年。

    1972年———1978年在额济纳旗归甘肃建制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破城子发掘汉简2万余枚。当时有人曾将这一成就与打开敦煌藏经洞并列为中国20世纪西北两大发现。另据资料显示,居延汉简是《史记》、《汉书》之外,存世数量最多的汉代历史文献。

    19855月,吉日嘎郎图牧民苏日塔拉图无意中拾得300余枚元代中统钞和至正钞。这些各种面值的元代纸钞,是迄今数量最多的纸钞实物。它填补了中国金融学研究领域中元代金融的空白。

    母亲河一路奔流,长途跋涉,终于在大漠的尽头找到了自己的居所,汇成了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东、西居延海。东居延海又叫苏泊淖尔,西居延海亦名嘎顺淖尔。居延为匈奴语,意即幽隐。

    相传,很久以前,居延海被称为西海,是专供神仙沐浴游戏的“天池”。海的四周佳木葱茏,珍果飘香,禽飞兽走,是世间少有的仙苑。

    一年,西夏王母在此以仙桃仙果大宴众神却忘了邀请花果仙子。花果仙子因此而怀恨在心:如果没有我花仙子的功劳,你们凭什么享用这美味仙肴。我给你们点颜色看看,以后还有谁敢对我不敬!于是她放出自己的坐骑长毛鹿王,下临居延“天池”兴妖作怪。长毛鹿王鬃鬣直竖,刺如毒针,眼喷烈火,口吐闪电,獠牙血嘴,凶残无比。此妖兽大发淫威,涂炭生灵,奇葩仙苑被糟蹋得满目疮痍,一派凋零。

    居延天池的龙王即令自己的儿子白龙率领虾兵蟹将扑杀,各路神仙们也各显神通前来助阵。天罗地网重兵围追,将妖兽困在昆仑山的一个大山洞里。正当白龙与众仙商议对策时,长毛鹿王乘众神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山洞,凶狠地同众仙拼杀起来。刹那间山摇地动,日月无光,众仙施遍法术仍不敌对手。

    西王母见状,玉颜大怒,急派雷公去伏妖降魔,解救众仙。雷公在居延天池边射出百万雷霆,击断了妖兽的前爪。妖兽拖着流血的伤腿,跳进居延天池深处躲了起来。

    天池是仙境,岂容玷污。西王母拔下发簪,挥手一划,把居延天池一分为二,变成东西两个海子,将受伤妖兽之血污染的西海水隔绝开来。西王母又顺手掷出一对玉球,天崩地裂,将长毛鹿王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从此,西王母的那对玉球,点化成了东西居延海之间的两块特大的卧牛石,现在仍然在那里,镇守着居延大地。西居延海因为妖兽脏血污染的缘故变得苦涩腥臭,东居延海水依然清澈甘甜。

    西王母为了惩罚挑起这场战争的花果仙子,责令其恢复被破坏一空的仙苑。但是由于雷霆伤及了这片土地的筋骨,无论花果仙子怎么辛劳也无法恢复原样,仅勉强长出了胡杨、红柳、苦豆子、沙枣等草木,仙苑永远无法再现了。

    一对瀚海明珠辉映数千年,泽被生灵无数,映衬兴衰几多。有诗为证:“城南古渡最清幽,通透居延自古流。采药鲜闻逢织女,乘槎曾听会牵牛。滩头矶文攀罾网,崖畔渔翁罢钓钩。过客停鞭吟未已,不知世上几千秋。”历史上的额济纳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以胡杨、柽柳、梭梭林为主的林、灌、草总面积达530万亩以上。绿色的海洋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仅黄羊大群就数以万计;连世界为数不多的野生双峰驼种群还保持上百峰的规模。到80年代,额济纳的野生动物兽类仍多达20余种;飞禽类多达30多种;鱼类6种。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棒打黄羊瓢舀鱼,野鸡落在家院里。”然而这只不过是 “童话般的”、田园诗般的额济纳景色管窥一斑而已。

      不幸的是这田园般的自然风光、丰厚的历史馈赠,因黑河上游滥建水库,无节制用水而蒙垢黯然失色,险些重蹈古楼兰和罗布泊的覆辙。

    六十年代以来,黑河中游地区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大修截流工程,移民垦荒,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103万亩增加到1990年的340万亩,人口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5万增加到120万,因而补给额济纳河的水逐年递减,西、东居延海分别于1961年和1992年完全干涸,导致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下降,生态恶化。使被誉为“活化石”的胡杨(世界仅三处遗存:非洲、中国的新疆和额济纳)遭遇不幸。额济纳胡杨林从20世纪30年代的100多万亩,锐减到30多万亩。曾经绿荫蔽日,婀娜多姿的胡杨林,一时间枯死无数,横尸遍野。草场退化,牧草由原先的130余种减少到10余种;羊的体重由过去的25公斤下降到10公斤;大漠明珠居延海失去了往日的光辉,1992年最后一次彻底干涸,海底死鱼达2万公斤之多。额济纳河,孕育居延文化的母亲河,欲哭无泪。额济纳在干旱中苦苦地煎熬……

    “小小居延海,牵动中南海”。200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先后两次批示,提出到2003年“让居延海波浪滚滚,恢复原样”。2000512,正在内蒙古考察防沙治沙工作的朱镕基总理看了党中央电视台的《沙起额济纳》后,次日即对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保护额济纳生态环境不仅是对额济纳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内蒙古、甘肃的保护。对航天事业的发展,边境稳定意义十分重大,要用半年的时间解决好黑河的管理问题”。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投资23.6亿元用于治理黑河,其中4.9亿元用于额济纳旗生态治理。之后,在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领导下,黑河流域管理局辛勤工作,地方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紧密配合,于2002年首次实现了跨省区调水,使干涸了10年的东居延海重现鸥鸟低飞,渔歌唱晚。

    额济纳蒙古族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让你一朝相识,终生难忘。70年代初,我到马鬃山下乡,为山区群众防治流感。与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待就是40天。每到一家,主人老远就出门迎候,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赛白奴!”(您好),然后将我们引入蒙古包拥至上座,捧上热腾腾的奶茶和奶食品让我们尽情享用,拿出珍藏的白酒让我们开怀畅饮。时值三月,山区的夜异常寒冷,主人从箱子里取出崭新的被褥铺在唯一的一张矮床上,再在被子上盖上羊皮大衣,硬是让我睡在床上,我再三推辞,最后还是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客随主便了。如此待遇,几乎陪伴我走完最后一家离开马鬃山区。

    我平素喜欢观赏奇石,因此,未来之前就打听到达来呼布有个奇石一条街,我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这奇石所在。这奇石一条街分布在额济纳宾馆两侧,面对生态广场呈一直角形布局,有1020家铺面。各家门脸上都有店名和广告书于显眼的位置。我依次看下去,既大开眼界又大饱眼福:

    大漠奇石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名石之王———葡萄玛瑙紫珠缀串,晶莹圆润,犹如硕果累累的葡萄,摘而不忍,叹为观止。彩石之后———碧玉色彩缤纷,红、黑、绿、黄、众色齐集的七彩碧玉美不胜收;象形石天造地设,惟妙惟肖;十二生肖活灵活现,百态人物栩栩如生。

    大漠奇石浑然天成,超凡脱俗,出神入化,因之被视为天物;其随星球运转而历经沧桑,存之精华,因之被视为古物;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益智养性,魅力无穷,因之被视为美物;其罕见难得,物贵以稀,独一无二,因之被视为罕物;其物华天宝,价值连城,虽黄金不可比肩,因之被视为宝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色彩瑰丽的大漠奇石以其神奇的质、色、形、纹、韵而独领风骚,在短短的几年里,后来者居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名石。其声名远播,并远涉重洋,走出国门。过去在牧民脚下的“绊脚石”,一夜之间竟成了“奇石产业”,着实令人吃惊不小,相见恨晚。慕名而来者摩肩接踵,怀宝而归者喜上眉梢;卖者赏心,买者悦目。

    奇石之最,价值不菲。一块名为“雏鸡出壳”的玛瑙石在互联网上偶露峥嵘,赫然标价1.3亿元人民币;一块名为“沧桑”的人面形玛瑙石也标出了逾亿元的天价。

    当我走到南侧最后一家奇石馆因“铁将军”把门而准备离去时,忽然从店铺后面的住宅中走出一位年轻后生。他快步走到我面前,礼貌地与我打招呼后说:“请稍等!”,返身回房取来钥匙打开门锁。屋里沿墙的多宝格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奇石。我边看边与店主攀谈,我一一询问,店主一一作答。一圈看下来,没有发现我心仪的奇石。店主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主动搭话:“您是在找什么样的石头?”我说:“听说这里有陨石,是真的吗?”店主人没有正面回答我的提问,反而以“是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吗,你见了能认识不?”代答我的提问。我说:“差不多罢!”于是店主人手指一块油黑的石头对我说:“你看看这块怎么样?”我仔细观察后说:“不像。”店主人爽快地笑了———“这是块海底石。”我抬头注视着他那张具有蒙古族特征的脸庞,仿佛看到了他父辈具有的真诚、热烈、淳朴、睿智,然而却多了些商人的机智、灵活。

    三百年前,土尔扈特蒙古族(额济纳旗蒙古族中数量占多数)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压迫,从伏尔加河畔万里东归,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谱写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历史活剧,最早在额济纳河畔建立了旧土尔扈特别旗。其后在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疆、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大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生态广场上纪念土尔扈特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百周年昂首奔腾的骏马雕塑,就是土尔扈特蒙古族向往光明、追求幸福、百折不挠的精神折射。

    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额济纳人扬帆出海,乘风破浪,成吉思汗的儿女正在谱写新时代的篇章。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悄然兴起,额济纳人依靠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宝藏,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先后开辟了黑城、居延海、策克口岸、塔王府等旅游景点,而且开辟了独具匠心的“怪树林”生态旅游教育景点和东风航天城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景点;进而推出金秋胡杨节,尔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大手笔、大气魄出炉了“国际金秋胡杨节”;利用额济纳充足的阳光和巨大的昼夜温差,发展特色、有机农业。这里种植的棉花产量超过内地,质量可与新疆长绒棉媲美。居延蜜瓜香飘千里,引来众多内地客商,装成小山般的瓜车在公路上奔忙……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生态广场披上了朦胧的面纱。额济纳宾馆绿树婆娑,喷泉欢唱,秋菊吐艳, 灯火辉煌。

    酒,对于草原居民来说是款待宾朋的礼物,也是表达喜庆之情的媒介。有人赞叹草原的特色时用“歌的海洋,酒的故乡”来形容。前者贴切,后者略显牵强。但也不无道理。

    额济纳地广人稀,达来呼布镇人口不过近万,住上几年大家就熟悉起来。逢年过节,尤其是过大年,大家走亲串户,你来我往,备感亲切。主人情真意切,客人恭敬不如从命,走到哪家也免不了喝上两盅。酒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少则十瓶二十瓶,多则成箱、成件。一天下来走个十家八户,就是不怎么喝也得个半斤八两的。如此喝法喝到初五,这是小喝。初六开始大喝:即相亲相近者相互邀请,应邀出席,一家一天,坐下来实打实地喝,喝到酒足饭饱或夜阑人静为止。没点酒量的人,还真不敢“单刀赴会”,需约一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同为主人朋友的朋友一同前往,以备“不时之需”。久而久之,这种喝法渐成风气。其中酸甜苦辣唯有自心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不待言。

    这次重返额济纳能够享受小盅(过去是银碗)自选,“悉听尊便”的“待遇”,应归功于现任旗长。新旗长上任伊始,便给官员们立了个新规矩,但凡来人聚餐,一律改大碗敬酒为小盅敬酒,喝多喝少主随客便。并提出了“既讲酒文化,又讲酒文明”的“与时俱进”的要求。这是我起程赴额济纳之前在呼和浩特见到这位旗长时得知的,也是我亲身感受的。

    近来看到有人对风俗给予新的诠释,大意是:上行曰风,下随曰俗。虽与“上行下效”相仿,但却切中了时弊。无巧不成书,这话还真被验证了。由此来看,领导的表率作用确实是不可小觑的。推而广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不可或缺的了。“楚王好细腰,朝有黧黑之色”,“齐王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既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的典范。

    夜宿土尔扈特大酒店,一夜无梦。

     

    (写于2004年)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防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珍珠滩)在母亲河的怀抱里
  • 额济纳河———我心中的河。

    孩提时代,夏季来临,我便和小伙伴跃入河中,游泳、摸鱼,尽情嬉戏。一会儿冲入水中,一会儿上岸爬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直到胳膊被烈日晒出干裂的树皮状细小裂纹也全然不顾。尽管母亲再三叮嘱:“不要去玩水啊!”可我和小伙伴们还是“阳奉阴违”,思圆行方……

    有人形容黑河像一棵蓝色的大树,在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西部的大地上伸展着。根在终年积雪的祁连山,枝杆远在额济纳,19条支流展开于扇形冲积平原上,构成美丽叶片上的条条叶脉。她根深叶茂,结出了2000多年的农业文明与草原文化交融的硕果和神奇传说。

    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期,黄帝孕育、帝尧西行、大禹治水、穆王西征、王母举觚、老子成仙等神人仙踪屡屡涉足弱水,踱步流沙;匈奴、乌孙、突厥、柔然、回鹘、党项、鞑靼、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驻牧居延,牧马河畔;成吉思汗、耶律大石、脱脱、霍去病、宋晟、路博德、李陵、耿夔、刘敬同、班固、冯胜等风流人物、赳赳武夫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王维、陈子昂、苏东坡、胡曾等文人墨客亦壮怀激烈,留下了雄浑壮美、脍炙人口的诗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千古绝唱,历久弥新;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徜徉弱水,小憩居延。

    居延古文化遗址,囊括汉、西夏等朝代在弱水流域曾设置的行政机构和军事防卫遗址。它南起甘肃省金塔县的毛目,北至额济纳旗苏泊淖尔的宗间阿玛,东起居延泽,西至纳林河的全长250余公里(其中在额济纳旗境内分布约230公里),宽约60公里的范围。在此区域内,已经发现的有青铜时代遗址一处,不同时期的城址13座,墓葬区六处,汉代烽燧118座,西夏至元代的庙宇10余处及约60万亩屯田区和水利设施遗迹。黑城、居、绿城、红城、破城子、大同城、亚布赖城、宁寇军城等古城散布期间,其中尤以黑城为著。

    黑城,蒙古语称哈日浩特,距达来呼布镇东南25公里,坐落在纳林河东岸三角洲,现存城墙高10米,东西长470米,南北宽384米。东墙中部开设城门,筑有瓮城。城西北角屹立着一组覆钵式佛塔,远在5公里即可见塔尖高耸,气势非凡。覆钵式佛塔已成为黑城的标志。黑城始建于西夏,系西夏政权“黑山威福军司”的驻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城池。

    是金子总要发光。虽说这黑城被明军攻陷遗弃后,孤悬大漠,沉睡700年之久,然而进入19世纪下半叶后,它却无法继续一隅偏安。公元1886年,俄国学者波塔宁发现了黑城,并于《中国的唐古特———西藏边区与党中央蒙古》一书公诸于世,打破了黑城的沉寂。1908年,沙俄的科兹洛夫对黑城进行了狂挖滥盗。其后西方探险家华尔纳、斯文·赫定等纷至沓来,在此肆意挖掘,大量的文物、珍贵史料流落异域。其中包括破解西夏文献宝库之谜锁钥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汉文对译大字典在内。据科兹洛夫撰写的《蒙古、安多以及死城哈剌浩特》一书披露,其三次哈日浩特发掘,劫掠举世闻名的西夏文刊本和写本数千种,其编号达8000号。其中80%为佛经。另外还有许多汉文、藏文、回鹘文、突厥文、女真文、蒙古文、叙利亚文书籍和文稿,其它文物不计其数。1963年,前苏联出版的《西夏文写本和刊书》一书,公布了部分西夏文献目录,计有佛经345种,政治法律等著作60多种。斯坦因从黑城劫掠汉文古文书230册、西夏文古文书57种。

    古居延地区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孔道。蜿蜒伸展的“居延道路”,如条条丝带飘向远方,编织成维系东西方贸易和南北交通的捷径。上至汉唐,下至元代,这里阡陌如织,商贾云集,人欢马叫,驼铃叮咚。据考证,这里屯田面积多达60万亩。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达20种,且产量很高。粮食除供应屯戍者生产、生活需要外,还有计划地调运内郡,救济中原受灾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石磨、石碾、石磙随处可见。我在黑城东南方向就曾见过不只一回。那淡红色的花岗岩磨盘静卧黄沙,齿痕历历在目,完好如初;残垣侧畔墩实的青砖虽历经千年而不朽,叩之其声若石,大有空灵之感。为证实其坚固与否,我将其高举过头顶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掷于残垣之上,如此反复再三,终因未能损其毫发而弃之,至今记忆犹新。我突发奇想:如果用现代科技能够破解这砖的坚固之谜,当可“古为今用”,使古代文明发扬光大了。若果能如此,今天的房屋质量亦可大大提高了。进而又觉得不妥。即便掌握了古砖的制作工艺技术,也未必就能为我所用,因这砖的坚实不仅是制作工艺的固化,而且是前人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精益求精、质量第一,求实精神的凝聚。缺少这种精神,是难以成就的。倘若发扬光大之,则非此莫属了。

    “居延道路”,自其开通始终是联系中原与西域,以及北非、东欧诸国的交通津要。居延地区扼守咽喉要塞的重要战略地位,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所看重。遂命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此构筑居、“遮虏障”,并在此为基础上构筑了东接徐自为的光禄塞、西联敦煌郡的居延汉长城(塞墙)。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这条十字交叉的古道更是商旅西进新疆、北上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的必经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联接华北与大西北的绥新公路,也是利用这条古道开辟的。这古道与以骆驼为主要运输工具而形成的驼道同在,时有重叠交错,虽历经沧桑亦清晰可辨。当时著名驼道有:定威驼道———阿拉善盟所在地巴彦浩特(定远营)至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王府驻地(威远营)、居延南路、达库驼道———达来呼布至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库伦)、绥新驼道———内蒙古(绥远省)到新疆。70年代初期,我在马鬃山国营牧场工作时,也曾亲身感受了一把古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艰辛,领略了一回古人百折不挠的精神,乘骆驼走过一段丝绸之路。这道路完全是由驼队长期反复踩踏形成的,它宽约尺余,深过一拳,路面呈U字形,漆黑戈壁石子覆盖的路面仿佛镶嵌一般,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墨玉似的幽光,伸向遥远的天边。

    1930年至1931年,中德西北考察团在额济纳河发现古遗址38处之多。在破城子发掘汉简5000余枚。此后,又在肩水金关遗址等地发掘汉简,总计达10000余枚之多。1931年,居延汉简运抵北京,后因种种原因流落美国。至今“暂时存放”美国国会图书馆,使中华瑰宝有家难回。

    黑城地区先后出土汉简三万余枚,占中国出土汉简总量的3/4,堪称国内历来发掘简牍之最。其年代几乎纵贯两汉的数百年。

    1972年———1978年在额济纳旗归甘肃建制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破城子发掘汉简2万余枚。当时有人曾将这一成就与打开敦煌藏经洞并列为中国20世纪西北两大发现。另据资料显示,居延汉简是《史记》、《汉书》之外,存世数量最多的汉代历史文献。

    19855月,吉日嘎郎图牧民苏日塔拉图无意中拾得300余枚元代中统钞和至正钞。这些各种面值的元代纸钞,是迄今数量最多的纸钞实物。它填补了中国金融学研究领域中元代金融的空白。

    母亲河一路奔流,长途跋涉,终于在大漠的尽头找到了自己的居所,汇成了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东、西居延海。东居延海又叫苏泊淖尔,西居延海亦名嘎顺淖尔。居延为匈奴语,意即幽隐。

    相传,很久以前,居延海被称为西海,是专供神仙沐浴游戏的“天池”。海的四周佳木葱茏,珍果飘香,禽飞兽走,是世间少有的仙苑。

    一年,西夏王母在此以仙桃仙果大宴众神却忘了邀请花果仙子。花果仙子因此而怀恨在心:如果没有我花仙子的功劳,你们凭什么享用这美味仙肴。我给你们点颜色看看,以后还有谁敢对我不敬!于是她放出自己的坐骑长毛鹿王,下临居延“天池”兴妖作怪。长毛鹿王鬃鬣直竖,刺如毒针,眼喷烈火,口吐闪电,獠牙血嘴,凶残无比。此妖兽大发淫威,涂炭生灵,奇葩仙苑被糟蹋得满目疮痍,一派凋零。

    居延天池的龙王即令自己的儿子白龙率领虾兵蟹将扑杀,各路神仙们也各显神通前来助阵。天罗地网重兵围追,将妖兽困在昆仑山的一个大山洞里。正当白龙与众仙商议对策时,长毛鹿王乘众神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山洞,凶狠地同众仙拼杀起来。刹那间山摇地动,日月无光,众仙施遍法术仍不敌对手。

    西王母见状,玉颜大怒,急派雷公去伏妖降魔,解救众仙。雷公在居延天池边射出百万雷霆,击断了妖兽的前爪。妖兽拖着流血的伤腿,跳进居延天池深处躲了起来。

    天池是仙境,岂容玷污。西王母拔下发簪,挥手一划,把居延天池一分为二,变成东西两个海子,将受伤妖兽之血污染的西海水隔绝开来。西王母又顺手掷出一对玉球,天崩地裂,将长毛鹿王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从此,西王母的那对玉球,点化成了东西居延海之间的两块特大的卧牛石,现在仍然在那里,镇守着居延大地。西居延海因为妖兽脏血污染的缘故变得苦涩腥臭,东居延海水依然清澈甘甜。

    西王母为了惩罚挑起这场战争的花果仙子,责令其恢复被破坏一空的仙苑。但是由于雷霆伤及了这片土地的筋骨,无论花果仙子怎么辛劳也无法恢复原样,仅勉强长出了胡杨、红柳、苦豆子、沙枣等草木,仙苑永远无法再现了。

    一对瀚海明珠辉映数千年,泽被生灵无数,映衬兴衰几多。有诗为证:“城南古渡最清幽,通透居延自古流。采药鲜闻逢织女,乘槎曾听会牵牛。滩头矶文攀罾网,崖畔渔翁罢钓钩。过客停鞭吟未已,不知世上几千秋。”历史上的额济纳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以胡杨、柽柳、梭梭林为主的林、灌、草总面积达530万亩以上。绿色的海洋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仅黄羊大群就数以万计;连世界为数不多的野生双峰驼种群还保持上百峰的规模。到80年代,额济纳的野生动物兽类仍多达20余种;飞禽类多达30多种;鱼类6种。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棒打黄羊瓢舀鱼,野鸡落在家院里。”然而这只不过是 “童话般的”、田园诗般的额济纳景色管窥一斑而已。

      不幸的是这田园般的自然风光、丰厚的历史馈赠,因黑河上游滥建水库,无节制用水而蒙垢黯然失色,险些重蹈古楼兰和罗布泊的覆辙。

    六十年代以来,黑河中游地区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大修截流工程,移民垦荒,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103万亩增加到1990年的340万亩,人口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5万增加到120万,因而补给额济纳河的水逐年递减,西、东居延海分别于1961年和1992年完全干涸,导致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下降,生态恶化。使被誉为“活化石”的胡杨(世界仅三处遗存:非洲、中国的新疆和额济纳)遭遇不幸。额济纳胡杨林从20世纪30年代的100多万亩,锐减到30多万亩。曾经绿荫蔽日,婀娜多姿的胡杨林,一时间枯死无数,横尸遍野。草场退化,牧草由原先的130余种减少到10余种;羊的体重由过去的25公斤下降到10公斤;大漠明珠居延海失去了往日的光辉,1992年最后一次彻底干涸,海底死鱼达2万公斤之多。额济纳河,孕育居延文化的母亲河,欲哭无泪。额济纳在干旱中苦苦地煎熬……

    “小小居延海,牵动中南海”。200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先后两次批示,提出到2003年“让居延海波浪滚滚,恢复原样”。2000512,正在内蒙古考察防沙治沙工作的朱镕基总理看了党中央电视台的《沙起额济纳》后,次日即对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保护额济纳生态环境不仅是对额济纳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内蒙古、甘肃的保护。对航天事业的发展,边境稳定意义十分重大,要用半年的时间解决好黑河的管理问题”。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投资23.6亿元用于治理黑河,其中4.9亿元用于额济纳旗生态治理。之后,在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领导下,黑河流域管理局辛勤工作,地方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紧密配合,于2002年首次实现了跨省区调水,使干涸了10年的东居延海重现鸥鸟低飞,渔歌唱晚。

    额济纳蒙古族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让你一朝相识,终生难忘。70年代初,我到马鬃山下乡,为山区群众防治流感。与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待就是40天。每到一家,主人老远就出门迎候,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赛白奴!”(您好),然后将我们引入蒙古包拥至上座,捧上热腾腾的奶茶和奶食品让我们尽情享用,拿出珍藏的白酒让我们开怀畅饮。时值三月,山区的夜异常寒冷,主人从箱子里取出崭新的被褥铺在唯一的一张矮床上,再在被子上盖上羊皮大衣,硬是让我睡在床上,我再三推辞,最后还是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客随主便了。如此待遇,几乎陪伴我走完最后一家离开马鬃山区。

    我平素喜欢观赏奇石,因此,未来之前就打听到达来呼布有个奇石一条街,我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这奇石所在。这奇石一条街分布在额济纳宾馆两侧,面对生态广场呈一直角形布局,有1020家铺面。各家门脸上都有店名和广告书于显眼的位置。我依次看下去,既大开眼界又大饱眼福:

    大漠奇石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名石之王———葡萄玛瑙紫珠缀串,晶莹圆润,犹如硕果累累的葡萄,摘而不忍,叹为观止。彩石之后———碧玉色彩缤纷,红、黑、绿、黄、众色齐集的七彩碧玉美不胜收;象形石天造地设,惟妙惟肖;十二生肖活灵活现,百态人物栩栩如生。

    大漠奇石浑然天成,超凡脱俗,出神入化,因之被视为天物;其随星球运转而历经沧桑,存之精华,因之被视为古物;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益智养性,魅力无穷,因之被视为美物;其罕见难得,物贵以稀,独一无二,因之被视为罕物;其物华天宝,价值连城,虽黄金不可比肩,因之被视为宝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色彩瑰丽的大漠奇石以其神奇的质、色、形、纹、韵而独领风骚,在短短的几年里,后来者居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名石。其声名远播,并远涉重洋,走出国门。过去在牧民脚下的“绊脚石”,一夜之间竟成了“奇石产业”,着实令人吃惊不小,相见恨晚。慕名而来者摩肩接踵,怀宝而归者喜上眉梢;卖者赏心,买者悦目。

    奇石之最,价值不菲。一块名为“雏鸡出壳”的玛瑙石在互联网上偶露峥嵘,赫然标价1.3亿元人民币;一块名为“沧桑”的人面形玛瑙石也标出了逾亿元的天价。

    当我走到南侧最后一家奇石馆因“铁将军”把门而准备离去时,忽然从店铺后面的住宅中走出一位年轻后生。他快步走到我面前,礼貌地与我打招呼后说:“请稍等!”,返身回房取来钥匙打开门锁。屋里沿墙的多宝格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奇石。我边看边与店主攀谈,我一一询问,店主一一作答。一圈看下来,没有发现我心仪的奇石。店主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主动搭话:“您是在找什么样的石头?”我说:“听说这里有陨石,是真的吗?”店主人没有正面回答我的提问,反而以“是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吗,你见了能认识不?”代答我的提问。我说:“差不多罢!”于是店主人手指一块油黑的石头对我说:“你看看这块怎么样?”我仔细观察后说:“不像。”店主人爽快地笑了———“这是块海底石。”我抬头注视着他那张具有蒙古族特征的脸庞,仿佛看到了他父辈具有的真诚、热烈、淳朴、睿智,然而却多了些商人的机智、灵活。

    三百年前,土尔扈特蒙古族(额济纳旗蒙古族中数量占多数)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压迫,从伏尔加河畔万里东归,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谱写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历史活剧,最早在额济纳河畔建立了旧土尔扈特别旗。其后在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疆、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大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生态广场上纪念土尔扈特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百周年昂首奔腾的骏马雕塑,就是土尔扈特蒙古族向往光明、追求幸福、百折不挠的精神折射。

    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额济纳人扬帆出海,乘风破浪,成吉思汗的儿女正在谱写新时代的篇章。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悄然兴起,额济纳人依靠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宝藏,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先后开辟了黑城、居延海、策克口岸、塔王府等旅游景点,而且开辟了独具匠心的“怪树林”生态旅游教育景点和东风航天城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景点;进而推出金秋胡杨节,尔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大手笔、大气魄出炉了“国际金秋胡杨节”;利用额济纳充足的阳光和巨大的昼夜温差,发展特色、有机农业。这里种植的棉花产量超过内地,质量可与新疆长绒棉媲美。居延蜜瓜香飘千里,引来众多内地客商,装成小山般的瓜车在公路上奔忙……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生态广场披上了朦胧的面纱。额济纳宾馆绿树婆娑,喷泉欢唱,秋菊吐艳, 灯火辉煌。

    酒,对于草原居民来说是款待宾朋的礼物,也是表达喜庆之情的媒介。有人赞叹草原的特色时用“歌的海洋,酒的故乡”来形容。前者贴切,后者略显牵强。但也不无道理。

    额济纳地广人稀,达来呼布镇人口不过近万,住上几年大家就熟悉起来。逢年过节,尤其是过大年,大家走亲串户,你来我往,备感亲切。主人情真意切,客人恭敬不如从命,走到哪家也免不了喝上两盅。酒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少则十瓶二十瓶,多则成箱、成件。一天下来走个十家八户,就是不怎么喝也得个半斤八两的。如此喝法喝到初五,这是小喝。初六开始大喝:即相亲相近者相互邀请,应邀出席,一家一天,坐下来实打实地喝,喝到酒足饭饱或夜阑人静为止。没点酒量的人,还真不敢“单刀赴会”,需约一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同为主人朋友的朋友一同前往,以备“不时之需”。久而久之,这种喝法渐成风气。其中酸甜苦辣唯有自心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不待言。

    这次重返额济纳能够享受小盅(过去是银碗)自选,“悉听尊便”的“待遇”,应归功于现任旗长。新旗长上任伊始,便给官员们立了个新规矩,但凡来人聚餐,一律改大碗敬酒为小盅敬酒,喝多喝少主随客便。并提出了“既讲酒文化,又讲酒文明”的“与时俱进”的要求。这是我起程赴额济纳之前在呼和浩特见到这位旗长时得知的,也是我亲身感受的。

    近来看到有人对风俗给予新的诠释,大意是:上行曰风,下随曰俗。虽与“上行下效”相仿,但却切中了时弊。无巧不成书,这话还真被验证了。由此来看,领导的表率作用确实是不可小觑的。推而广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不可或缺的了。“楚王好细腰,朝有黧黑之色”,“齐王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既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的典范。

    夜宿土尔扈特大酒店,一夜无梦。

     

    (写于2004年)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防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