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3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修志札记】忠实记录生态文明中的兴安盟乡村振兴
  • 发布时间:2023-08-16
  • 来源:
  • 顾婉彤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突破成就进入了总结阶段,“十四五”时期中共中央决定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在内的全面振兴,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强化政治思想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所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我们要提高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上。“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2015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规划期,这一时期环境问题有了基本改善,现在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生态宜居是底线

    “十四五”时期推进乡村振兴,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注重多层面、立体化、系统性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关系。要摒弃好大喜功的心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体现科学、理性,少建违背环境保护的“眼前工程”“面子工程”,要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重要内容,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乡村“生态宜居”是为农民提供适宜居住、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环境。近年来,兴安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存在着城市与农村不平衡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群众对生态文明重视程度不够,观念淡漠。环境监管基础薄弱,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总要求,要继续推进农村的“美化净化”,让环境美起来,要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并结合村庄现有布局和文化、资源、产业等特色优势,优化村庄功能布局,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精神风貌,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的跨越。

    三、兴安盟档案史志馆履职尽责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之路。立足兴安盟档案史志馆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乡镇志编纂工作,确定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和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哲里木镇为试点开展乡镇志编纂工作。编写乡镇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志书资料,建立扶贫文献、脱贫攻坚档案的归档工作,严把政治关、资料关、体例关,努力打造堪存堪鉴、资政辅治的志书档案精品,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责任意识。当前我盟部分公民生态文明责任意识仍然欠缺,部分公民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不关己。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齐民要术》是我国的农学名著,重点讲解从事生活资料生产应掌握的主要技术,与人民群众生计密切相联,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蕴含丰富的思想,对当下开展乡村镇志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传承优秀地方志传统文化,开展乡镇志编纂工作,让公众了解当下乡村的面貌,系统梳理记录在党的领导下,全盟各级部门进行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进行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阶段的各项工作情况,坚持将乡村镇志、扶贫志书编纂工作纳入全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任务。激发人民群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单位:兴安盟档案史志馆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修志札记】忠实记录生态文明中的兴安盟乡村振兴
  • 发布时间:2023-08-16
  • 来源:
  • 顾婉彤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突破成就进入了总结阶段,“十四五”时期中共中央决定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在内的全面振兴,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强化政治思想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所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我们要提高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上。“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2015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规划期,这一时期环境问题有了基本改善,现在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生态宜居是底线

    “十四五”时期推进乡村振兴,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注重多层面、立体化、系统性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关系。要摒弃好大喜功的心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体现科学、理性,少建违背环境保护的“眼前工程”“面子工程”,要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重要内容,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乡村“生态宜居”是为农民提供适宜居住、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环境。近年来,兴安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存在着城市与农村不平衡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群众对生态文明重视程度不够,观念淡漠。环境监管基础薄弱,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总要求,要继续推进农村的“美化净化”,让环境美起来,要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并结合村庄现有布局和文化、资源、产业等特色优势,优化村庄功能布局,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精神风貌,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的跨越。

    三、兴安盟档案史志馆履职尽责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之路。立足兴安盟档案史志馆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乡镇志编纂工作,确定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和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哲里木镇为试点开展乡镇志编纂工作。编写乡镇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志书资料,建立扶贫文献、脱贫攻坚档案的归档工作,严把政治关、资料关、体例关,努力打造堪存堪鉴、资政辅治的志书档案精品,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责任意识。当前我盟部分公民生态文明责任意识仍然欠缺,部分公民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不关己。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齐民要术》是我国的农学名著,重点讲解从事生活资料生产应掌握的主要技术,与人民群众生计密切相联,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蕴含丰富的思想,对当下开展乡村镇志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传承优秀地方志传统文化,开展乡镇志编纂工作,让公众了解当下乡村的面貌,系统梳理记录在党的领导下,全盟各级部门进行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进行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阶段的各项工作情况,坚持将乡村镇志、扶贫志书编纂工作纳入全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任务。激发人民群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单位:兴安盟档案史志馆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