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6年  /  第六期
  • 【志鉴论坛】提升第二轮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编撰质量浅见——以嘉定、雅安、奉贤、许昌、长宁、武侯6 部第二轮志书为例
  •  

    提要:建置(政区、行政区划)是一地内容的载体,是志书内容的依附。文章通过对6 部第二轮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评析后认为:第二轮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应置于志书的第一层次,立于分志之首,标题为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区位)、境域范围与隶属变迁、建置沿革、县(区)治、行政区划、乡镇街道、村宅、勘界为所记内容的事类,第二轮志书编修可从善而择之。

    关键词:建置(政区、行政区划)事类设置内容举要

     

    方志开卷见方。这个“方”,即《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中的“本行政区域”, 通常由省、市、县三级志书首设的“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志(篇、章)来定义和界定, 纵记始末横陈到边, 勾画出一“方”的时空平台和界限, 并多置于各志之首。其他门类事物就依此首志界定而纲举目张, 横排纵述。举凡超越其界的时间和空间者,都属超限越界, 为志书之大忌。因此, 开卷见方的“方”如何定位、如何横排纵记, 就显得特别重要【1】。

    在第二轮修志开始的时候,却有过第二轮志书设不设建置(政区、行政区划)或者对这一门类详写还是略写的争论,后来主要意见还是要设这一门类,但意见双方各自在所编修志书中体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详记这一门类,有的略记了,有的甚至弃记。

    其实,这个争论的命题是不存在的,双方都忽视了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门类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行政区就是志书所有内容的承载体。每一历史阶段的历史发展状况,都是在这一行政区内展开的。所以,志书必先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在志书中不是与经济、政治等内容并列的门类,而应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的承载体。

    志书是一级行政区划冠名的地方资料性书籍,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则是一地内容的载体,志

    书内容的依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她是能被广泛采用的,能传之久远的,能作为地方名片的重要地方资料性文献【2】。

    一、第二轮6 部县(区)志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评析

    本文以嘉定、雅安、奉贤、许昌、长宁、武侯6 部第二轮志书(下称“6 部志书”)中的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为例,略作评析,以探求提升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编撰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一)上海市《嘉定县续志(1988199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12 月版,(下称《嘉续志》)为小篇章节体,设分志33 章。第一章县域区划,辖引言、第一节县域、第二节区划、第三节乡镇概况,3.6 万字,为《嘉续志》140 万版面文字的2.6%

    引言用百字记载“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1 月)……置嘉定县。……雍正二年(1724 年)析东境置宝山县。此后,嘉定县域境再无重大变化”【3】。

    县域先简要记载不同历史时期的四至与面积,后按东境、南境、西境、北境4 目详记其1992 时的县界,并附6.5 ㎝ ×4.5 ㎝的“树立在嘉定县西境的上海市与江苏省的界碑”照片1 帧。

    区划设乡镇、村(居)民委员会2 目。乡镇记其1983 7 月至1992 12 月嘉定县从4 18 乡至6 12 乡区划变化状况。村(居)民委员会只记6 12 乡各自所辖村(居)民委员会的名称,1992 年全县有村民委员会269 个、居民委员会65 个。

    全节4000 字,为全章3.6 万字的11.1%

    乡镇概况设一乡镇一目,用600700 字略记其位置、耕地、人口、经济、社会人文,各配6.5㎝ ×4.5 ㎝的照片1 帧,节末附“1992 年嘉定县乡镇村与旧时乡都图对照表”。全节2.5 万字,为全章3.6 万字的69.3%

    《嘉续志》县域区划列于分志之前,为全志第一层次,明县域是各分志的承载体。详记县域四至界线明一县之域界。嘉定县乡镇村与旧时乡都图对照表展示其区划历史的纵深感。以文为主,辅以照片、表体,图文并茂。不足是未记“建置沿革”,一县之建置沿革脉络仅在引言中概之。值得研究的是乡镇概况所记要素似可规范。笔者认为区划中乡镇记其位置、四至、面积、人口、道路即可。

    (二)四川《雅安市志(19862000)》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 月版,(下称《雅续志》)为小编章节体,设分志30 篇,第一篇总类,辖行政区划、建置沿革、自然环境、自然资源4 章。

    第一章行政区划、第二章建置沿革,共300 字,为《雅续志》60 万版面文字的0.2%

    行政区划设位置面积、行政隶属、人口民族3节。位置面积记其地理位置、四至、道路交通,全文100 多字。行政隶属记雅安对上的隶属关系和下辖乡镇区划,全文200 字。

    建置沿革章设建置前历史、建置后沿革2 节。

    建置前历史始于新时期晚期,止于西魏废帝平蜀恢复统治,全文1000 余字。建置后沿革始于西魏废帝二年(553 年),止于2000 12 月雅安地区“撤地建市”,全文近千字。

    《雅续志》行政区划、建置沿革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并列设置,置全志之首的准第二层次,内容简略,原因是《雅续志凡例》所言“建置沿革……从简记述,列入总类篇中,避免与第一部《雅安市志》简单重复”。下辖乡镇在行政隶属中从简,其志第三十篇乡镇概况则详记其建制镇11 个、建制乡13个、街道办事处4 个的建置、经济、文化、社会之全貌。

    (三)上海市《奉贤县续志(19852001)》方志出版社,2007 11 月版,(下称《奉续志》)为小篇章节体,设分志45 卷。卷一建置地理,辖建置 区划、勘界、自然环境、地理资源、地质等5 章。

    第一章建置 区划、第二章勘界,3 万字,为《奉续志》230 万版面文字的13%。建置 区划之无题序用200 字记“1726 年(清雍正四年)……置奉贤县起,至2001 年撤奉贤县,建奉贤区,设县历时275 年。1985 年,奉贤县辖1个镇、19 个乡,县治设南桥镇。……2001 年,奉贤县下辖22 个镇、4 个直属经济园区、296 个村民委员会、62 个居民委员会,县治仍为南桥镇”【4】。

    建置设境域、建置沿革2 目。境域记位置、四至与交界线长度,建置沿革始于境内有先民之时,重点是1726 年立县至2001 8 24 日召开奉贤县撤县设区大会。全节1500 余字,为全卷3 万字的5%

    区划设县城、乡镇、直属经济园区3 目。县城、乡镇分别记其自1985 年至2001 年县城南桥和乡镇之撤并演变的历史与现状。辅以7.5 ㎝ ×4 ㎝的“县城南桥镇新貌”照片1 帧。直属经济园区分别记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奉贤现代农业园区、奉贤海湾旅游区、上海市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等4 个工业区的各自位置、面积、功能、建制等情况。文末设“2001 年奉贤县各镇(直属经济园区)所辖村(居)委会情况表”。全文5000 字,为全卷3 万字的17%

    勘界记1996 9 月至1998 10 月奉贤勘界成果,分别记奉金、奉松、奉闵、奉南等4 条交界线的长度、界线、界桩等勘界成果。辅以8 4.5㎝ ×6 ㎝的“交界界桩”照片。全文4500 字,为全卷3 万字的15%

    《奉续志》建置与地理并列设卷,建置区划为全志之首的准第一层次。无题序简记立县与撤县、县治与区划。简记乡镇建制,另设卷四十四乡镇(场)详记其全貌。勘界独立设章记其勘界成果,明境域界线的现状。以文记载为主、辅以照片、表体,图文并茂。值得研究的是建置沿革上限应起于何时?《奉续志》建置沿革曰“奉贤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000 年),境内即有先民栖息,考古发掘柘林、江海两处古文化遗址属良渚文化、马桥文化遗存”【5】。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仿前人修志,写“建置”时言必黄帝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弊端,不值得新方志所效仿。一般而言,“建置”应以置县时间为上限,奉贤应以1726 年自华亭县析出奉贤,隶苏松道松江府为上限。

    (四)河南《许昌县志(1986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9 月版,(下称《许续志》)为中编章节体,设分志二十篇。第一篇建置 环境资源,辖位置 境域 建置、自然环境、资源3 章。

    第一章位置 境域建置设位置 境域、建置沿革、区划3 节,5400 字,为《许续志》110 万版面文字的0.5%

    位置 境域记地理位置、面积、四至、道路交通、县治地址。全节200 字,为全章5400 字的4%

    建置沿革上溯唐尧,历封建时代各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000 年建置隶属之历史与现状。全节2000 字,为全章5400 字的37%

    区划始于1947 12 5 日许昌解放,止于2000 年下辖乡镇之现状, 辅以“2000 年各乡镇行政区划表”。全节3200 字,为全章5400 字的59%

    《许续志》建置、环境、资源并列设篇,建置列于分志之首,为全志的准第一层次。地理位置简而明,建置沿革上下数千年,脉络清晰地再现许昌的历史沿革。区划文表相辅,县下辖的乡镇、行政村名字记之存史。另设二十篇乡镇概况详记各乡镇之全貌。

    (五)上海市《长宁区志(19932005)》方志出版社,2010 11 月版,(下称《长续志》)为小编体章节体,设分志38 编。第一编境域行政区划 人口,辖境域 行政区划和人口2 章。

    境域 行政区划设境域、行政区划2 节,6400 字,为全志222 万版面文字的0.3%

    境域设位置、面积、区界3 目,记其位置、经纬度、区政府驻地,面积演变,199319942005年时的区界。1500 字,为境域行政区划节6400 字的23.4%

    行政区划设街道、镇、乡区划和居(村)委会建制2 目,分别简记1993 2005 年间街道、镇、乡区划和居(村)委会建制建制的状况,并设“199312 月长宁区居(村)委建制情况表”、“200512 月长宁区居(村)委建制情况表”。3500 字,为境域 行政区划节6400 字的54.6%

    勘界记1997 年至2004 5 月勘界成果,明长宁区与静安、普陀、徐汇、闵行各区的界线。同时记其街道、镇界情况,辅以“2005 年长宁区街道、镇行政界线情况表”。1400 字,为境域 行政区划节6400 字的22.9%

    《长续志》境域、行政区划、人口并列设篇,境域行政区划为全志之首的准第一层次。境域按位置、面积、区界事类作较为全面的记载,明各分志记载范围是“2005 年长宁区行政区域范围”【6】。

    行政区划之街道、乡镇仅记撤并组建与名字、数量,另设第三十七编街道、镇详记之。体裁运用上文表相辅。其不足是缺“建置沿革”。

    (六)《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方志出版社,2011 12 月版,(下称《武续志》)为中编章节体,设分志24 编。第一编政区与人口,辖建置与区划、街道乡镇、人口3 章。

    第一章建置与区划、第二章街道乡镇,共7.6万字,为《武续志》168 万版面文字的4.5%

    建置与区划设建置沿革、区域划分、勘界3节。建置沿革用千字扼要记载武侯区地域自秦时属蜀郡至1990 9 月置武侯区,2005 年末武侯区辖13 个街道办事处。辅以5 ㎝ ×8 ㎝的“1990 1229 日,……武侯区临时委员会揭牌”照片。区域划分设建区区划、区划调整、新建街道办事处、区内边界调整、村组撤并6 目,记其建区时与建区后的区划演变情况。勘界设勘界管理、勘界资料、边界争议处理3 目,记其1996 8 月至2005 年中的区际间勘界与区内勘界情况和边界争议的处理情况。6500 字,为建置区划、街道乡镇两章7.6 万字的8.5%

    街道乡镇,其无题序记武侯区街道乡镇19902005 的沿革,辅以2005 年各街道所辖社区(村)及驻地情况表,并配有5 ㎝ ×8 ㎝的“簇桥街道举行挂牌仪式”的照片。全章设“×× 街辖区”13节,分别置“概况、历史文化、辖区经济、街道建设、社区服务、文体公益活动”等条目,辅以“2005年×× 街辖区街道情况”和5 ㎝ ×8 ㎝照片1 帧,再现各街区位置、四至、面积、户籍、区划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并凸现其特色。全章8 万字,为建置区划、街道乡镇两章7.6 万字的91.5%

    《武续志》政区与人口并列设编,政区为全志之首的准第一层次,政区之下辖建置区划与街道乡镇两事类。以文为主,辅以表体、照片,图文并茂。《武续志凡例》指出:“记述范围为武侯区行政区域”。

    综考6 部志书,都将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立于志书各分志之首,成为一方自然、政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的承载体,然而在结构层次、篇卷标题、事类设置、内容记载上因志而异,如何规范编纂体例和内容记载值得第二轮修志者探讨研究。

    二、结构层次与篇卷标题

    (一)层次

    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在6 部志书中的设置层次有3 种形式:⑴《嘉续志》单独设置一章,为全志的第一层次。⑵《奉续志》、《许续志》、《长续志》、《武续志》与地理、自然环境、资源或人口并列设置,为全志的准第一层次。⑶《雅续志》首设总类,为全志的准第二层次。

    地方志“作为篇目,它要是第一级,不能归入‘地理’……”【7】。笔者认同左迁先生之说,将建置(政区、行政区划)设置志书的第一层次(第一级)是最佳选择。同时认为如果是大、中编体式将其设置为准第一层次,与自然环境、资源等事类并列设置亦有其合理性但不赞成将其列为“总类”之下的准第二层次。

    (二)标题

    6 部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标题多元:《嘉续志》“县域区划”, 《雅续志》“总类”即首轮志书中的地理门类,《 奉续志》“建置 地理”,《 许续志》“建置 环境 资源”, 《长续志》“境域 行政区划 人口”,《武续志》“政区与人口”。这种同一门类标题多元的现象在首轮志书中早已有之。

    “广西第一轮编修的87 部县级志‘建置’门类三级篇目归纳统计,一级目标标题即有‘建置区划或行政区划’、‘建置 政区’、‘建置沿革’、‘建置’、‘地理’、‘地理和沿革’等6 种情形。

    相对应于这些一级目的二级目,多以‘建置’(‘建置沿革’或‘沿革’)、‘ 政区’(‘行政区划’或‘区划’)、‘县城 乡镇’等设置篇章名,进而往下列三级目又以‘位置’、‘境域(辖境)’、‘建置’、‘建置沿革’、‘沿革’、‘区划’、‘行政区划’、‘政区’、‘县城乡镇’等分门别类横排。也有地把‘位置’、‘境域(辖境)’或‘县城 乡镇’等升格为二级目与‘建置’、‘行政区划’并列”【8】。

    首轮广东93 部县区志,“建置志的一般标题(设卷或设章的标题)是志书中标题最为多元者,竟有4 类情况27 种模式:设为一卷(篇或编、章)的标题有20 种:位置及区域、建置和区划、区划建置、政区沿革、建置与行政区划、建置、建置区划、县境和行政区划、行政区域、建置沿革、政区建置、政区、政区沿革、县境和行政区域、位置及区域、建置政区、建置沿革与(和)行政区域、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疆域与行政区划。……”【9】。

    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标题造成如此多元的根本原因是对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的定义不清、概念混乱有关。

    建置,即为“设置”。“汉书六三武五子传赞:‘后遂命将出征,略取河南,建置朔方’”【10】。“朔方,是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 年)设置的郡,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河套西北及后套地区。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这里指的是一个政区的建立和设置”【11】。

    建置篇卷,旧志、新志皆设。在旧志中,建置“常与疆域、城池、分野并列,隶属于地理志或疆域志,用于记载本地历代设置的变迁情况,往往与沿革为同一目”【12】。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说:“建置,人工修也,城池,府署以至坛庙,依此附焉”【13】。这里,建置所及的是人工建造的实体,事实上已超过了地理的范围。近代方志学家黎锦熙则说:“建置一名,其界说当以建置郡县、城廓。区乡以及城乡各衙署限。旧方志之建置图,例于衙署外,尚有书院,学宫,此两项应入‘教育志’;且所载或包举一切公共机关及道路津梁,或涉及地方古迹,此皆各入其类,附以图片,不宜综为一门,谓之建置也”【14】。

    这样就把“建置”的内涵局限于某一政区的废置合分的范围了。

    我国宪法中的“建置”一词实指地方行政建制的设置。如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大职权之一为“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15】。这种特指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建置”。

    笔者认为,新方志的“建置”是指一地行政区的设置、变革,记载一地行政区的设置与历史沿革,明其历史与现状。第二轮志书当以“建置(政区、行政区划)”标题为妥,立于分志之首。

    三、事类设置

    《嘉续志》县域——东境、西境、南境、北境,区划——乡镇、村(居)民委员会,乡镇概况。《雅续志》行政区划——位置面积、行政隶属、人口民族,建置沿革——建置前历史、建置后沿革。《奉续志》建置——境域、建置沿革,区划——县域、乡镇、直属经济园区,勘界。《许续志》位置境域,建置沿革,区划——乡镇概况。《长续志》境域、行政区划、勘界。《武续志》建置与区划——建置沿革、区域划分,街道乡镇。6 部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的事类设置有同有异,有随意性之疑。

    那么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究竟应该设置哪些事类呢?

    有论者认为:县(区)建置篇卷应设:“地理位置、建置隶属、境域、县域、乡镇、村庄”【16】等6 事类。建置应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建置隶属、境域变迁、行政区划、府治县治、乡镇概况”【17】等6 个方面的事项。“建置”应记载“1.建置沿革(建置、撤建、政治中心(治所))。2.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表……。3.地名:市县名、乡镇名、社区名、道路名、河流名、海岛名等,与其他门类交叉处理”【18】等3 大要素。“自成一篇的县(区)续志建置篇,基本篇目大体如下: 第一章本级区划:第一节‘建置沿革’,第二 节‘县(区)境变迁’;第二章辖属区划;第三章县城(区志则设城区):第一节县域(城区)沿革,第二节县城(城区)现状;第四章乡(镇)、街道概况,以各乡镇、街道自成为节(如各节),内容详可移至志末人物之后”【19】。

    综合诸说和上文6 部二轮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的编纂实践,笔者认为,第二轮志书的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应包括:无题序、地理位置、境域范围与隶属变迁、建置沿革、县(区)治、行政区划、乡镇街道、村宅、勘界等事类。

    四、各事类记载内容举要

    (一)无题序

    《嘉续志》、《奉续志》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之首设有百字无题序(见上文),记其建县年代,之后境域变化,下限年之区划现状,明一方建置之历史与现状。

    (二)地理位置(区位)

    要先有坐标,再写绝对位置(经纬度)、相对位置(四至)。坐标要写出距上一级政区的方位、里程;四至要写出四正四隅,按规范标注——东、西、南、北(四至)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例《许续志》位置·境域记“许昌县位于河南省中部,环抱许昌市城区(魏都区)。……地理坐标东经113°35′~114 °05 ′和北纬33°51′~34°11′之间。东临鄢陵县,南接临颍县,西南界襄城县,西连禹州市,北与长葛市毗邻”。

    (三)境域变迁与隶属

    主要是一县(区)建置后境域的变动过程,或因邻市县(区)部分辖区并入而境域扩大,或因本县(区)部分辖区划出而辖区缩小。应交待清楚不同历史时期境域发生变动的原因,并尽可能地载入当时辖区总面积的确切数据。例,《嘉续志》对县域之记载(见上文)。

    (四)建置沿革

    首先应清楚“沿革”之义。“沿革”意为“源委”、“渊源”的意思。“一个地方的沿革就是这个地方按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的政区演变、治所迁移、地名变更、城邑兴衰、站道变化、民族流动等等变化的过程。因此,叙述沿革,一般都以时间为序,从古到今地叙述”【20】。建置沿革应搞清一地建置的确切时间、名称由来、辖区范围和治所所在等基本问题。在依靠历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地下考古挖掘资料,还应该注意吸收国内外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用准确无误的资料写好一地建置沿革。一般讲,“建置沿革”应从一地置县(区)写起。例,《雅续志》先记建置前历史,再载建置后沿革,止于2000 12 月雅安地区“撤地设市”。明雅安市建置的历史与现状。

    (五)县(区)治

    县(区)治,是一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建置中必须加以记载。例,《奉续志》在区划中专设“县城”,记县城南桥镇19852001年街道、居民委员会演变状况。《长续志》则记“区人民政府驻地:愚园路1320 号”。

    (六)行政区划

    主要记载不同历史时期本辖区内的行政区划和基层组织的变化情况。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日益发达,城镇化进程加快,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式,行政区划不断调整,撤县建市、撤乡建镇、乡镇合并、建立开发区、县(市)并入地级市、新建省辖市、合并行政村、增设街道社区等一系列区划调整措施不断出台,第二轮志书行政区划就是要及时准确地将区划调整的这些新举措记载下来,以充分反映一地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6 部志书对其断限内的行政区划与乡镇之变化情况均作翔实记录,辅以各乡镇所属村(居)民委员会情况表,明一地行政区划之现状。例,《嘉续志》行政区划划略记1983年至1992 年乡镇建制之变化并名录各乡镇所属居(村)民委员会名字,另附有《1992 年嘉定县乡镇村与旧时都图对照表》【21】,为研究者提供对照资料,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七)乡镇·街道

    6 部志书记载乡镇有两种模式:⑴概况式的《雅续志》、《奉续志》、《许续志》、《长续志》,简记各乡镇之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所辖行政村和自然村情况,乡镇驻地与县(区)治距离即可。

    另设乡镇街道篇卷详录各乡镇街道之全貌。例,《许续志》在区划节简记其1947 12 15 日许昌解放至2000 年的乡镇建置变化情况,辅以《2000 年乡镇、行政村区划表》,表栏设有“乡镇名、行政村数、自然村数、村民小组、行政村名”,文表相辅概况一县之乡镇现状。在人物篇后另设二十篇乡镇概况,详记6 镇、10 乡各自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志书断限内的全貌,各乡镇设有《××乡镇地名图》和《××乡镇长一览表》、《19862000 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镇乡行政村、自然村及集会一览表》,其篇以文字、图、表用13.5 万字,为全志110 万版面文字的12%

    全方位记录各乡镇全貌。⑵详记式的《嘉续志》、《武续志》(见上文)较为全面系统记载各乡镇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情况。不再在志书中另设乡镇专篇。详记式似有志中志之疑。笔者认为,第二轮志书建置篇卷应记各乡镇之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人口、沿革情况而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情况则设专篇卷记述之。即是选用《许续志》等概况式为好。

    (八)自然村宅

    自然村宅,是一县(区)城乡中的最小居民居住单元,一个县(区)自然村宅由数百乃至上千个。

    根据2001 年闵行区自然村调查,闵行区内村宅有2300 个,其村宅历史长则上千年,短则几十年,特别是明清之前的村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22】。随着闵行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2300 个村宅逐渐消失直至被消灭,成为城市之前身,在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中理应记载,以备存史。自然村宅多,篇幅容量大,可采用表体形式录其名录,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宅则可作简介。自然村宅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活化石,是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文献价值自然村宅资料理应存在于志书,以备存史或学者研究之用。

    (九)勘界

    在志书断限内进行勘界的县(区)可参照《奉续志》、《长续志》、《武续志》设置“勘界”,记清一地之界线即可。

    内容举要仅供参考,二轮志书应从善而择之。

    注释:

    1】参阅邓敏杰:《方志建置政区推陈出新得失与对策》,《广西地方志》2013 年第1

    2】参阅贾辉铭:《综合志书中“政区”的作用》,

    《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34235 页,中华书局2012 9 月版

    3】《嘉定县续志(19881992)》第29

    4】《奉贤县续志(19852001)》第34

    5】《奉贤县续志(19852001)》第35

    6】《长宁区志(19932005)凡例》

    7】左迁:《综合志书中“政区”的编纂要点》,《河北地方志》2011 年第1

    8】邓敏杰:《方志建置政区推陈出新得失与对策》,《广西地方志》2013 年第1

    9】陈泽泓:《关于建置门类》,《岭表志谭》139 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8 月版

    10】《辞源( 合订本)》第559 页, 商务印书馆1988 7 月版

    11】吴奈夫著:《新方志编纂学》第245 页,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 9 月版

    12】黄苇主编《中国地方志辞典》第452 页,黄山书社1986 11 月版

    13】章学诚:《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章氏遗书》卷十四,《方志略例一》

    14】黎锦熙:《方志今议》第13 页,中国展望出版社,1982 10 月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第八十九条、第一百零七条

    16】张法荣:《建置分志的编写》,王复兴主编《方志编纂学》第62 页,济南出版社1989 8 月版

    17】吴奈夫著:《新编方志编纂学》第248249

    18】梅森著:《地方志内容要素探微》第4 页,方志出版社,2009 9 月版

    19】陈泽泓:《岭表志谭》147 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8 月版

    20】于希贤:《对〈如东县志〉地理篇的评述》,《中国地方志》1986 年第2

    21】《嘉续志》第4351

    22】《闵行年鉴(2002)》第365-431 页,学林出版社,2003 5 月版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鉴论坛】提升第二轮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编撰质量浅见——以嘉定、雅安、奉贤、许昌、长宁、武侯6 部第二轮志书为例
  •  

    提要:建置(政区、行政区划)是一地内容的载体,是志书内容的依附。文章通过对6 部第二轮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评析后认为:第二轮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应置于志书的第一层次,立于分志之首,标题为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区位)、境域范围与隶属变迁、建置沿革、县(区)治、行政区划、乡镇街道、村宅、勘界为所记内容的事类,第二轮志书编修可从善而择之。

    关键词:建置(政区、行政区划)事类设置内容举要

     

    方志开卷见方。这个“方”,即《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中的“本行政区域”, 通常由省、市、县三级志书首设的“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志(篇、章)来定义和界定, 纵记始末横陈到边, 勾画出一“方”的时空平台和界限, 并多置于各志之首。其他门类事物就依此首志界定而纲举目张, 横排纵述。举凡超越其界的时间和空间者,都属超限越界, 为志书之大忌。因此, 开卷见方的“方”如何定位、如何横排纵记, 就显得特别重要【1】。

    在第二轮修志开始的时候,却有过第二轮志书设不设建置(政区、行政区划)或者对这一门类详写还是略写的争论,后来主要意见还是要设这一门类,但意见双方各自在所编修志书中体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详记这一门类,有的略记了,有的甚至弃记。

    其实,这个争论的命题是不存在的,双方都忽视了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门类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行政区就是志书所有内容的承载体。每一历史阶段的历史发展状况,都是在这一行政区内展开的。所以,志书必先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在志书中不是与经济、政治等内容并列的门类,而应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的承载体。

    志书是一级行政区划冠名的地方资料性书籍,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则是一地内容的载体,志

    书内容的依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她是能被广泛采用的,能传之久远的,能作为地方名片的重要地方资料性文献【2】。

    一、第二轮6 部县(区)志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评析

    本文以嘉定、雅安、奉贤、许昌、长宁、武侯6 部第二轮志书(下称“6 部志书”)中的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为例,略作评析,以探求提升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编撰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一)上海市《嘉定县续志(1988199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12 月版,(下称《嘉续志》)为小篇章节体,设分志33 章。第一章县域区划,辖引言、第一节县域、第二节区划、第三节乡镇概况,3.6 万字,为《嘉续志》140 万版面文字的2.6%

    引言用百字记载“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1 月)……置嘉定县。……雍正二年(1724 年)析东境置宝山县。此后,嘉定县域境再无重大变化”【3】。

    县域先简要记载不同历史时期的四至与面积,后按东境、南境、西境、北境4 目详记其1992 时的县界,并附6.5 ㎝ ×4.5 ㎝的“树立在嘉定县西境的上海市与江苏省的界碑”照片1 帧。

    区划设乡镇、村(居)民委员会2 目。乡镇记其1983 7 月至1992 12 月嘉定县从4 18 乡至6 12 乡区划变化状况。村(居)民委员会只记6 12 乡各自所辖村(居)民委员会的名称,1992 年全县有村民委员会269 个、居民委员会65 个。

    全节4000 字,为全章3.6 万字的11.1%

    乡镇概况设一乡镇一目,用600700 字略记其位置、耕地、人口、经济、社会人文,各配6.5㎝ ×4.5 ㎝的照片1 帧,节末附“1992 年嘉定县乡镇村与旧时乡都图对照表”。全节2.5 万字,为全章3.6 万字的69.3%

    《嘉续志》县域区划列于分志之前,为全志第一层次,明县域是各分志的承载体。详记县域四至界线明一县之域界。嘉定县乡镇村与旧时乡都图对照表展示其区划历史的纵深感。以文为主,辅以照片、表体,图文并茂。不足是未记“建置沿革”,一县之建置沿革脉络仅在引言中概之。值得研究的是乡镇概况所记要素似可规范。笔者认为区划中乡镇记其位置、四至、面积、人口、道路即可。

    (二)四川《雅安市志(19862000)》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 月版,(下称《雅续志》)为小编章节体,设分志30 篇,第一篇总类,辖行政区划、建置沿革、自然环境、自然资源4 章。

    第一章行政区划、第二章建置沿革,共300 字,为《雅续志》60 万版面文字的0.2%

    行政区划设位置面积、行政隶属、人口民族3节。位置面积记其地理位置、四至、道路交通,全文100 多字。行政隶属记雅安对上的隶属关系和下辖乡镇区划,全文200 字。

    建置沿革章设建置前历史、建置后沿革2 节。

    建置前历史始于新时期晚期,止于西魏废帝平蜀恢复统治,全文1000 余字。建置后沿革始于西魏废帝二年(553 年),止于2000 12 月雅安地区“撤地建市”,全文近千字。

    《雅续志》行政区划、建置沿革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并列设置,置全志之首的准第二层次,内容简略,原因是《雅续志凡例》所言“建置沿革……从简记述,列入总类篇中,避免与第一部《雅安市志》简单重复”。下辖乡镇在行政隶属中从简,其志第三十篇乡镇概况则详记其建制镇11 个、建制乡13个、街道办事处4 个的建置、经济、文化、社会之全貌。

    (三)上海市《奉贤县续志(19852001)》方志出版社,2007 11 月版,(下称《奉续志》)为小篇章节体,设分志45 卷。卷一建置地理,辖建置 区划、勘界、自然环境、地理资源、地质等5 章。

    第一章建置 区划、第二章勘界,3 万字,为《奉续志》230 万版面文字的13%。建置 区划之无题序用200 字记“1726 年(清雍正四年)……置奉贤县起,至2001 年撤奉贤县,建奉贤区,设县历时275 年。1985 年,奉贤县辖1个镇、19 个乡,县治设南桥镇。……2001 年,奉贤县下辖22 个镇、4 个直属经济园区、296 个村民委员会、62 个居民委员会,县治仍为南桥镇”【4】。

    建置设境域、建置沿革2 目。境域记位置、四至与交界线长度,建置沿革始于境内有先民之时,重点是1726 年立县至2001 8 24 日召开奉贤县撤县设区大会。全节1500 余字,为全卷3 万字的5%

    区划设县城、乡镇、直属经济园区3 目。县城、乡镇分别记其自1985 年至2001 年县城南桥和乡镇之撤并演变的历史与现状。辅以7.5 ㎝ ×4 ㎝的“县城南桥镇新貌”照片1 帧。直属经济园区分别记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奉贤现代农业园区、奉贤海湾旅游区、上海市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等4 个工业区的各自位置、面积、功能、建制等情况。文末设“2001 年奉贤县各镇(直属经济园区)所辖村(居)委会情况表”。全文5000 字,为全卷3 万字的17%

    勘界记1996 9 月至1998 10 月奉贤勘界成果,分别记奉金、奉松、奉闵、奉南等4 条交界线的长度、界线、界桩等勘界成果。辅以8 4.5㎝ ×6 ㎝的“交界界桩”照片。全文4500 字,为全卷3 万字的15%

    《奉续志》建置与地理并列设卷,建置区划为全志之首的准第一层次。无题序简记立县与撤县、县治与区划。简记乡镇建制,另设卷四十四乡镇(场)详记其全貌。勘界独立设章记其勘界成果,明境域界线的现状。以文记载为主、辅以照片、表体,图文并茂。值得研究的是建置沿革上限应起于何时?《奉续志》建置沿革曰“奉贤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000 年),境内即有先民栖息,考古发掘柘林、江海两处古文化遗址属良渚文化、马桥文化遗存”【5】。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仿前人修志,写“建置”时言必黄帝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弊端,不值得新方志所效仿。一般而言,“建置”应以置县时间为上限,奉贤应以1726 年自华亭县析出奉贤,隶苏松道松江府为上限。

    (四)河南《许昌县志(1986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9 月版,(下称《许续志》)为中编章节体,设分志二十篇。第一篇建置 环境资源,辖位置 境域 建置、自然环境、资源3 章。

    第一章位置 境域建置设位置 境域、建置沿革、区划3 节,5400 字,为《许续志》110 万版面文字的0.5%

    位置 境域记地理位置、面积、四至、道路交通、县治地址。全节200 字,为全章5400 字的4%

    建置沿革上溯唐尧,历封建时代各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000 年建置隶属之历史与现状。全节2000 字,为全章5400 字的37%

    区划始于1947 12 5 日许昌解放,止于2000 年下辖乡镇之现状, 辅以“2000 年各乡镇行政区划表”。全节3200 字,为全章5400 字的59%

    《许续志》建置、环境、资源并列设篇,建置列于分志之首,为全志的准第一层次。地理位置简而明,建置沿革上下数千年,脉络清晰地再现许昌的历史沿革。区划文表相辅,县下辖的乡镇、行政村名字记之存史。另设二十篇乡镇概况详记各乡镇之全貌。

    (五)上海市《长宁区志(19932005)》方志出版社,2010 11 月版,(下称《长续志》)为小编体章节体,设分志38 编。第一编境域行政区划 人口,辖境域 行政区划和人口2 章。

    境域 行政区划设境域、行政区划2 节,6400 字,为全志222 万版面文字的0.3%

    境域设位置、面积、区界3 目,记其位置、经纬度、区政府驻地,面积演变,199319942005年时的区界。1500 字,为境域行政区划节6400 字的23.4%

    行政区划设街道、镇、乡区划和居(村)委会建制2 目,分别简记1993 2005 年间街道、镇、乡区划和居(村)委会建制建制的状况,并设“199312 月长宁区居(村)委建制情况表”、“200512 月长宁区居(村)委建制情况表”。3500 字,为境域 行政区划节6400 字的54.6%

    勘界记1997 年至2004 5 月勘界成果,明长宁区与静安、普陀、徐汇、闵行各区的界线。同时记其街道、镇界情况,辅以“2005 年长宁区街道、镇行政界线情况表”。1400 字,为境域 行政区划节6400 字的22.9%

    《长续志》境域、行政区划、人口并列设篇,境域行政区划为全志之首的准第一层次。境域按位置、面积、区界事类作较为全面的记载,明各分志记载范围是“2005 年长宁区行政区域范围”【6】。

    行政区划之街道、乡镇仅记撤并组建与名字、数量,另设第三十七编街道、镇详记之。体裁运用上文表相辅。其不足是缺“建置沿革”。

    (六)《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方志出版社,2011 12 月版,(下称《武续志》)为中编章节体,设分志24 编。第一编政区与人口,辖建置与区划、街道乡镇、人口3 章。

    第一章建置与区划、第二章街道乡镇,共7.6万字,为《武续志》168 万版面文字的4.5%

    建置与区划设建置沿革、区域划分、勘界3节。建置沿革用千字扼要记载武侯区地域自秦时属蜀郡至1990 9 月置武侯区,2005 年末武侯区辖13 个街道办事处。辅以5 ㎝ ×8 ㎝的“1990 1229 日,……武侯区临时委员会揭牌”照片。区域划分设建区区划、区划调整、新建街道办事处、区内边界调整、村组撤并6 目,记其建区时与建区后的区划演变情况。勘界设勘界管理、勘界资料、边界争议处理3 目,记其1996 8 月至2005 年中的区际间勘界与区内勘界情况和边界争议的处理情况。6500 字,为建置区划、街道乡镇两章7.6 万字的8.5%

    街道乡镇,其无题序记武侯区街道乡镇19902005 的沿革,辅以2005 年各街道所辖社区(村)及驻地情况表,并配有5 ㎝ ×8 ㎝的“簇桥街道举行挂牌仪式”的照片。全章设“×× 街辖区”13节,分别置“概况、历史文化、辖区经济、街道建设、社区服务、文体公益活动”等条目,辅以“2005年×× 街辖区街道情况”和5 ㎝ ×8 ㎝照片1 帧,再现各街区位置、四至、面积、户籍、区划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并凸现其特色。全章8 万字,为建置区划、街道乡镇两章7.6 万字的91.5%

    《武续志》政区与人口并列设编,政区为全志之首的准第一层次,政区之下辖建置区划与街道乡镇两事类。以文为主,辅以表体、照片,图文并茂。《武续志凡例》指出:“记述范围为武侯区行政区域”。

    综考6 部志书,都将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立于志书各分志之首,成为一方自然、政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的承载体,然而在结构层次、篇卷标题、事类设置、内容记载上因志而异,如何规范编纂体例和内容记载值得第二轮修志者探讨研究。

    二、结构层次与篇卷标题

    (一)层次

    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在6 部志书中的设置层次有3 种形式:⑴《嘉续志》单独设置一章,为全志的第一层次。⑵《奉续志》、《许续志》、《长续志》、《武续志》与地理、自然环境、资源或人口并列设置,为全志的准第一层次。⑶《雅续志》首设总类,为全志的准第二层次。

    地方志“作为篇目,它要是第一级,不能归入‘地理’……”【7】。笔者认同左迁先生之说,将建置(政区、行政区划)设置志书的第一层次(第一级)是最佳选择。同时认为如果是大、中编体式将其设置为准第一层次,与自然环境、资源等事类并列设置亦有其合理性但不赞成将其列为“总类”之下的准第二层次。

    (二)标题

    6 部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标题多元:《嘉续志》“县域区划”, 《雅续志》“总类”即首轮志书中的地理门类,《 奉续志》“建置 地理”,《 许续志》“建置 环境 资源”, 《长续志》“境域 行政区划 人口”,《武续志》“政区与人口”。这种同一门类标题多元的现象在首轮志书中早已有之。

    “广西第一轮编修的87 部县级志‘建置’门类三级篇目归纳统计,一级目标标题即有‘建置区划或行政区划’、‘建置 政区’、‘建置沿革’、‘建置’、‘地理’、‘地理和沿革’等6 种情形。

    相对应于这些一级目的二级目,多以‘建置’(‘建置沿革’或‘沿革’)、‘ 政区’(‘行政区划’或‘区划’)、‘县城 乡镇’等设置篇章名,进而往下列三级目又以‘位置’、‘境域(辖境)’、‘建置’、‘建置沿革’、‘沿革’、‘区划’、‘行政区划’、‘政区’、‘县城乡镇’等分门别类横排。也有地把‘位置’、‘境域(辖境)’或‘县城 乡镇’等升格为二级目与‘建置’、‘行政区划’并列”【8】。

    首轮广东93 部县区志,“建置志的一般标题(设卷或设章的标题)是志书中标题最为多元者,竟有4 类情况27 种模式:设为一卷(篇或编、章)的标题有20 种:位置及区域、建置和区划、区划建置、政区沿革、建置与行政区划、建置、建置区划、县境和行政区划、行政区域、建置沿革、政区建置、政区、政区沿革、县境和行政区域、位置及区域、建置政区、建置沿革与(和)行政区域、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疆域与行政区划。……”【9】。

    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标题造成如此多元的根本原因是对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的定义不清、概念混乱有关。

    建置,即为“设置”。“汉书六三武五子传赞:‘后遂命将出征,略取河南,建置朔方’”【10】。“朔方,是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 年)设置的郡,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河套西北及后套地区。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这里指的是一个政区的建立和设置”【11】。

    建置篇卷,旧志、新志皆设。在旧志中,建置“常与疆域、城池、分野并列,隶属于地理志或疆域志,用于记载本地历代设置的变迁情况,往往与沿革为同一目”【12】。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说:“建置,人工修也,城池,府署以至坛庙,依此附焉”【13】。这里,建置所及的是人工建造的实体,事实上已超过了地理的范围。近代方志学家黎锦熙则说:“建置一名,其界说当以建置郡县、城廓。区乡以及城乡各衙署限。旧方志之建置图,例于衙署外,尚有书院,学宫,此两项应入‘教育志’;且所载或包举一切公共机关及道路津梁,或涉及地方古迹,此皆各入其类,附以图片,不宜综为一门,谓之建置也”【14】。

    这样就把“建置”的内涵局限于某一政区的废置合分的范围了。

    我国宪法中的“建置”一词实指地方行政建制的设置。如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大职权之一为“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15】。这种特指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建置”。

    笔者认为,新方志的“建置”是指一地行政区的设置、变革,记载一地行政区的设置与历史沿革,明其历史与现状。第二轮志书当以“建置(政区、行政区划)”标题为妥,立于分志之首。

    三、事类设置

    《嘉续志》县域——东境、西境、南境、北境,区划——乡镇、村(居)民委员会,乡镇概况。《雅续志》行政区划——位置面积、行政隶属、人口民族,建置沿革——建置前历史、建置后沿革。《奉续志》建置——境域、建置沿革,区划——县域、乡镇、直属经济园区,勘界。《许续志》位置境域,建置沿革,区划——乡镇概况。《长续志》境域、行政区划、勘界。《武续志》建置与区划——建置沿革、区域划分,街道乡镇。6 部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的事类设置有同有异,有随意性之疑。

    那么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究竟应该设置哪些事类呢?

    有论者认为:县(区)建置篇卷应设:“地理位置、建置隶属、境域、县域、乡镇、村庄”【16】等6 事类。建置应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建置隶属、境域变迁、行政区划、府治县治、乡镇概况”【17】等6 个方面的事项。“建置”应记载“1.建置沿革(建置、撤建、政治中心(治所))。2.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表……。3.地名:市县名、乡镇名、社区名、道路名、河流名、海岛名等,与其他门类交叉处理”【18】等3 大要素。“自成一篇的县(区)续志建置篇,基本篇目大体如下: 第一章本级区划:第一节‘建置沿革’,第二 节‘县(区)境变迁’;第二章辖属区划;第三章县城(区志则设城区):第一节县域(城区)沿革,第二节县城(城区)现状;第四章乡(镇)、街道概况,以各乡镇、街道自成为节(如各节),内容详可移至志末人物之后”【19】。

    综合诸说和上文6 部二轮志书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的编纂实践,笔者认为,第二轮志书的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应包括:无题序、地理位置、境域范围与隶属变迁、建置沿革、县(区)治、行政区划、乡镇街道、村宅、勘界等事类。

    四、各事类记载内容举要

    (一)无题序

    《嘉续志》、《奉续志》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之首设有百字无题序(见上文),记其建县年代,之后境域变化,下限年之区划现状,明一方建置之历史与现状。

    (二)地理位置(区位)

    要先有坐标,再写绝对位置(经纬度)、相对位置(四至)。坐标要写出距上一级政区的方位、里程;四至要写出四正四隅,按规范标注——东、西、南、北(四至)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例《许续志》位置·境域记“许昌县位于河南省中部,环抱许昌市城区(魏都区)。……地理坐标东经113°35′~114 °05 ′和北纬33°51′~34°11′之间。东临鄢陵县,南接临颍县,西南界襄城县,西连禹州市,北与长葛市毗邻”。

    (三)境域变迁与隶属

    主要是一县(区)建置后境域的变动过程,或因邻市县(区)部分辖区并入而境域扩大,或因本县(区)部分辖区划出而辖区缩小。应交待清楚不同历史时期境域发生变动的原因,并尽可能地载入当时辖区总面积的确切数据。例,《嘉续志》对县域之记载(见上文)。

    (四)建置沿革

    首先应清楚“沿革”之义。“沿革”意为“源委”、“渊源”的意思。“一个地方的沿革就是这个地方按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的政区演变、治所迁移、地名变更、城邑兴衰、站道变化、民族流动等等变化的过程。因此,叙述沿革,一般都以时间为序,从古到今地叙述”【20】。建置沿革应搞清一地建置的确切时间、名称由来、辖区范围和治所所在等基本问题。在依靠历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地下考古挖掘资料,还应该注意吸收国内外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用准确无误的资料写好一地建置沿革。一般讲,“建置沿革”应从一地置县(区)写起。例,《雅续志》先记建置前历史,再载建置后沿革,止于2000 12 月雅安地区“撤地设市”。明雅安市建置的历史与现状。

    (五)县(区)治

    县(区)治,是一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建置中必须加以记载。例,《奉续志》在区划中专设“县城”,记县城南桥镇19852001年街道、居民委员会演变状况。《长续志》则记“区人民政府驻地:愚园路1320 号”。

    (六)行政区划

    主要记载不同历史时期本辖区内的行政区划和基层组织的变化情况。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日益发达,城镇化进程加快,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式,行政区划不断调整,撤县建市、撤乡建镇、乡镇合并、建立开发区、县(市)并入地级市、新建省辖市、合并行政村、增设街道社区等一系列区划调整措施不断出台,第二轮志书行政区划就是要及时准确地将区划调整的这些新举措记载下来,以充分反映一地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6 部志书对其断限内的行政区划与乡镇之变化情况均作翔实记录,辅以各乡镇所属村(居)民委员会情况表,明一地行政区划之现状。例,《嘉续志》行政区划划略记1983年至1992 年乡镇建制之变化并名录各乡镇所属居(村)民委员会名字,另附有《1992 年嘉定县乡镇村与旧时都图对照表》【21】,为研究者提供对照资料,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七)乡镇·街道

    6 部志书记载乡镇有两种模式:⑴概况式的《雅续志》、《奉续志》、《许续志》、《长续志》,简记各乡镇之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所辖行政村和自然村情况,乡镇驻地与县(区)治距离即可。

    另设乡镇街道篇卷详录各乡镇街道之全貌。例,《许续志》在区划节简记其1947 12 15 日许昌解放至2000 年的乡镇建置变化情况,辅以《2000 年乡镇、行政村区划表》,表栏设有“乡镇名、行政村数、自然村数、村民小组、行政村名”,文表相辅概况一县之乡镇现状。在人物篇后另设二十篇乡镇概况,详记6 镇、10 乡各自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志书断限内的全貌,各乡镇设有《××乡镇地名图》和《××乡镇长一览表》、《19862000 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镇乡行政村、自然村及集会一览表》,其篇以文字、图、表用13.5 万字,为全志110 万版面文字的12%

    全方位记录各乡镇全貌。⑵详记式的《嘉续志》、《武续志》(见上文)较为全面系统记载各乡镇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情况。不再在志书中另设乡镇专篇。详记式似有志中志之疑。笔者认为,第二轮志书建置篇卷应记各乡镇之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人口、沿革情况而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情况则设专篇卷记述之。即是选用《许续志》等概况式为好。

    (八)自然村宅

    自然村宅,是一县(区)城乡中的最小居民居住单元,一个县(区)自然村宅由数百乃至上千个。

    根据2001 年闵行区自然村调查,闵行区内村宅有2300 个,其村宅历史长则上千年,短则几十年,特别是明清之前的村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22】。随着闵行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2300 个村宅逐渐消失直至被消灭,成为城市之前身,在建置(政区、行政区划)篇卷中理应记载,以备存史。自然村宅多,篇幅容量大,可采用表体形式录其名录,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宅则可作简介。自然村宅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活化石,是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文献价值自然村宅资料理应存在于志书,以备存史或学者研究之用。

    (九)勘界

    在志书断限内进行勘界的县(区)可参照《奉续志》、《长续志》、《武续志》设置“勘界”,记清一地之界线即可。

    内容举要仅供参考,二轮志书应从善而择之。

    注释:

    1】参阅邓敏杰:《方志建置政区推陈出新得失与对策》,《广西地方志》2013 年第1

    2】参阅贾辉铭:《综合志书中“政区”的作用》,

    《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34235 页,中华书局2012 9 月版

    3】《嘉定县续志(19881992)》第29

    4】《奉贤县续志(19852001)》第34

    5】《奉贤县续志(19852001)》第35

    6】《长宁区志(19932005)凡例》

    7】左迁:《综合志书中“政区”的编纂要点》,《河北地方志》2011 年第1

    8】邓敏杰:《方志建置政区推陈出新得失与对策》,《广西地方志》2013 年第1

    9】陈泽泓:《关于建置门类》,《岭表志谭》139 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8 月版

    10】《辞源( 合订本)》第559 页, 商务印书馆1988 7 月版

    11】吴奈夫著:《新方志编纂学》第245 页,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 9 月版

    12】黄苇主编《中国地方志辞典》第452 页,黄山书社1986 11 月版

    13】章学诚:《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章氏遗书》卷十四,《方志略例一》

    14】黎锦熙:《方志今议》第13 页,中国展望出版社,1982 10 月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第八十九条、第一百零七条

    16】张法荣:《建置分志的编写》,王复兴主编《方志编纂学》第62 页,济南出版社1989 8 月版

    17】吴奈夫著:《新编方志编纂学》第248249

    18】梅森著:《地方志内容要素探微》第4 页,方志出版社,2009 9 月版

    19】陈泽泓:《岭表志谭》147 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8 月版

    20】于希贤:《对〈如东县志〉地理篇的评述》,《中国地方志》1986 年第2

    21】《嘉续志》第4351

    22】《闵行年鉴(2002)》第365-431 页,学林出版社,2003 5 月版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