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6年  /  第六期
  • 【书评】唤醒沉睡的史料—— 读《额济纳旗历史档案资料》(汉文版)
  •  

    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边陲的额济纳旗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从秦汉起史书对这一地区就有过记载,由此及以后的朝代也留下了不少的遗迹遗址。弱水流沙、居延浩瀚、边塞烽火、绿洲耕田、黑城孤寂、土尔扈特驻牧,便是人们对这一地区自然与历史风貌特征的概括。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句“居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描绘了戍边将士天高地广的边塞生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撩动了人们无限的诗情遐想。明以后沉寂了几百年后,直到清代,额济纳旗这片水草丰茂的绿洲迎来了蒙古土尔扈特新主人。到了20 世纪初期,这里成为中外科考人士接踵造访的热土,在这块神奇的广漠上,留下了科兹洛夫、马鹤天、斯文.赫定、贝格满、徐旭生、台克满、范长江、董正钧等人的足迹以及他们记录这一地区风貌特征的笔迹。

    从秦汉一直到明代,广袤的额济纳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交融与争锋地带,明代之后,这片浩瀚大漠沉寂了几百年后直到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才迎来新的主人——游牧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阿喇布珠尔、丹忠父子先期回归后奏请朝廷驻牧此地,这里才由荒芜的边塞重镇转换为水草丰茂的绿洲,额济纳河畔的点点蒙古包升起的缕缕炊烟取代了历代边塞时燃的烽火狼烟。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渥巴锡率部回归之前十几年,清王朝正式设立额济纳旧土尔扈特别旗,旗之上不设盟,直隶理藩院,受陕甘总督节制。阿喇布珠尔之孙、丹忠之子罗卜藏达尔加贝勒为首任札萨克,为清王朝在额济纳旗的最高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代表清廷总览全旗各项军事民政事务。

    旗衙既设,便有档案。可惜的是沧桑261年之后,政权更迭,物是人非,汉文档案材料上始只保存着道光十五年(1806年),旗衙建立以来50 多年的档案却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难能可贵的是历代档案管理人士较完整地保存下了自道光十五年直到1949140 多年的旗衙档案。多年来,这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却养在深闺世人难睹芳容。而这100多年里尤其是100年后的20 世纪初期,额济纳正是被世人关注。人们了解额济纳,只能通过考古者或过客们的见闻笔记管窥,而正式的官府档案难以见到。

    近年来,额济纳旗委、政府对这些历史文化档案资料极为重视,旗档案史志局的同志们经过数年辛勤劳作,披沙拣金,整理、鉴别、编辑,于2014年影印出版了珍贵的馆藏档案——《额济纳旗历史档案资料》(汉文卷12,以下简称《档案资料》)。

    《档案资料》的影印出版,为研究额济纳地区近现代历史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档案资料》以时间为线索,第一份档案上起道光十五年(1806年),下至19497月所存档案,历经清朝中期和中华民国两个时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上行档案涉及清朝理藩院、陕甘总督,民国北洋参议院、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等。对于无署名准确日期的档案归入到补充卷中。

    上、下册《档案资料》将额济纳旗保存的现有全部汉文档案原件影印,全面记载了额济纳旧土尔扈特别旗军政机构设置、官员执掌、经济状况、地界划分、抗日救亡、流民安置、党务工作和施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立体式地反映了额济纳旗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风貌。

    《档案资料》的出版,为补充和印证人们的忆述中的事件提供了权威证明。众所周知,档案是对事件发生时官方的记录,它所承载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而人们的记忆是容易遗忘或有误差的,对于共同经历的一件事,排除个人观点和成见外,若干年后即使是几位亲历者的忆述也会有出入甚至是很大出入的,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如果忆述材料加以档案佐证,史料的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在阿拉善盟政协编辑出版的《阿拉善往事》中收录了民国27年(1938年)担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驻额济纳旗军事专员公署第二任专员连钟山先生回忆文章《我任额济纳旗军事专员的经历》一文,文中提到首任军事专员李才桂上任途经归绥时,向蒙旗保安总队借一个中队赴额济纳充当专员公署卫队。半年后,卫队哗变,叛兵抢掠牧民财物,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李才桂因此而被军政部和蒙藏委员会撤职。蒙旗保安总队远在额济纳旗充任卫队的中队哗变,这对总队来说是一件大事,但在日后保安总队官佐们的回忆文章中从未见到过对这一事件的忆述。连钟山先生回忆文章中对这一事件的记述,为研究蒙旗保安总队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但连老并非哗变的见证者。研究者很欣喜地在《档案资料》第一卷273页中看到了民国27年(1938年)21日蒙古额济纳特别旗防守司令部公函——“为专处追剿叛兵经过及额旗现状函请查照由”,公函中对哗变事件作了较细的记载。档案记载与连先生的忆述互相对印,形成了完整的资料链,起到了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作用,为研究蒙旗保安总队史提供了可信证明。

    20 世纪30年代,额济纳旗处于特殊的国防前线而引起国人的关注,尤其是日本特务机关在额济纳旗修建了机场、储存了武器弹药,并派特务与军事人员准备长期驻扎,企图以此大本营,把魔掌继续伸向宁、甘、新。日寇此举,引起了国民政府的警觉,及时派员捣毁日本特务机关后,国民党中央便于民国26年(1937年)10月在额济纳旗设立了军事专员公署。(1938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还令胡宗南部191 1115 团进驻额济纳旗。除此而外,民国26年(1937年)10月,国民党中央还批准成立了属于地方武装组织的额济纳旗防守司令部。《档案资料》详细地保存了各类军事集团往来电函等档案资料,尤其是保存了额济纳旗防守司令部的详细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为研究额济纳旗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国防军事历史和地方武装力量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档案资料》收集了额济纳旗档案史志局保存的所有汉文馆藏档案,内容全面,包罗万象,也是额济纳旗馆藏档案的一次全面展示。全宗出版与选编出版是大不相同的,选编者的选择标准与使用者的利用目的是难以吻合的,这就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档案资料》影印出版保留了档案原件的风貌,承载了时代与历史元素,使用者阅读档案,仿佛穿越了时空阻隔,面对面地与历史当事人对话,这种愉悦感觉是与阅读经过整理出版的档案完全不同的。

    《档案资料》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进行档案排列,如果编印时间更从容一些,投入更多的编辑力量,能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内容上加以分类,就更便于使用者查找利用了。

    《档案资料》汉文版12 册的出版,为研究额济纳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也期望旗委、政府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整理、编辑、出版更为完整的蒙文版并有汉译合璧的档案资料,使研究者便可与已出版的汉文档案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对照、相互印证,相得益彰,如此无疑便可使额济纳旗历史研究有更大的突破,更大的成绩。

    (作者为自治区纪委正处级检查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书评】唤醒沉睡的史料—— 读《额济纳旗历史档案资料》(汉文版)
  •  

    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边陲的额济纳旗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从秦汉起史书对这一地区就有过记载,由此及以后的朝代也留下了不少的遗迹遗址。弱水流沙、居延浩瀚、边塞烽火、绿洲耕田、黑城孤寂、土尔扈特驻牧,便是人们对这一地区自然与历史风貌特征的概括。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句“居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描绘了戍边将士天高地广的边塞生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撩动了人们无限的诗情遐想。明以后沉寂了几百年后,直到清代,额济纳旗这片水草丰茂的绿洲迎来了蒙古土尔扈特新主人。到了20 世纪初期,这里成为中外科考人士接踵造访的热土,在这块神奇的广漠上,留下了科兹洛夫、马鹤天、斯文.赫定、贝格满、徐旭生、台克满、范长江、董正钧等人的足迹以及他们记录这一地区风貌特征的笔迹。

    从秦汉一直到明代,广袤的额济纳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交融与争锋地带,明代之后,这片浩瀚大漠沉寂了几百年后直到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才迎来新的主人——游牧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阿喇布珠尔、丹忠父子先期回归后奏请朝廷驻牧此地,这里才由荒芜的边塞重镇转换为水草丰茂的绿洲,额济纳河畔的点点蒙古包升起的缕缕炊烟取代了历代边塞时燃的烽火狼烟。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渥巴锡率部回归之前十几年,清王朝正式设立额济纳旧土尔扈特别旗,旗之上不设盟,直隶理藩院,受陕甘总督节制。阿喇布珠尔之孙、丹忠之子罗卜藏达尔加贝勒为首任札萨克,为清王朝在额济纳旗的最高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代表清廷总览全旗各项军事民政事务。

    旗衙既设,便有档案。可惜的是沧桑261年之后,政权更迭,物是人非,汉文档案材料上始只保存着道光十五年(1806年),旗衙建立以来50 多年的档案却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难能可贵的是历代档案管理人士较完整地保存下了自道光十五年直到1949140 多年的旗衙档案。多年来,这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却养在深闺世人难睹芳容。而这100多年里尤其是100年后的20 世纪初期,额济纳正是被世人关注。人们了解额济纳,只能通过考古者或过客们的见闻笔记管窥,而正式的官府档案难以见到。

    近年来,额济纳旗委、政府对这些历史文化档案资料极为重视,旗档案史志局的同志们经过数年辛勤劳作,披沙拣金,整理、鉴别、编辑,于2014年影印出版了珍贵的馆藏档案——《额济纳旗历史档案资料》(汉文卷12,以下简称《档案资料》)。

    《档案资料》的影印出版,为研究额济纳地区近现代历史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档案资料》以时间为线索,第一份档案上起道光十五年(1806年),下至19497月所存档案,历经清朝中期和中华民国两个时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上行档案涉及清朝理藩院、陕甘总督,民国北洋参议院、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等。对于无署名准确日期的档案归入到补充卷中。

    上、下册《档案资料》将额济纳旗保存的现有全部汉文档案原件影印,全面记载了额济纳旧土尔扈特别旗军政机构设置、官员执掌、经济状况、地界划分、抗日救亡、流民安置、党务工作和施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立体式地反映了额济纳旗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风貌。

    《档案资料》的出版,为补充和印证人们的忆述中的事件提供了权威证明。众所周知,档案是对事件发生时官方的记录,它所承载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而人们的记忆是容易遗忘或有误差的,对于共同经历的一件事,排除个人观点和成见外,若干年后即使是几位亲历者的忆述也会有出入甚至是很大出入的,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如果忆述材料加以档案佐证,史料的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在阿拉善盟政协编辑出版的《阿拉善往事》中收录了民国27年(1938年)担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驻额济纳旗军事专员公署第二任专员连钟山先生回忆文章《我任额济纳旗军事专员的经历》一文,文中提到首任军事专员李才桂上任途经归绥时,向蒙旗保安总队借一个中队赴额济纳充当专员公署卫队。半年后,卫队哗变,叛兵抢掠牧民财物,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李才桂因此而被军政部和蒙藏委员会撤职。蒙旗保安总队远在额济纳旗充任卫队的中队哗变,这对总队来说是一件大事,但在日后保安总队官佐们的回忆文章中从未见到过对这一事件的忆述。连钟山先生回忆文章中对这一事件的记述,为研究蒙旗保安总队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但连老并非哗变的见证者。研究者很欣喜地在《档案资料》第一卷273页中看到了民国27年(1938年)21日蒙古额济纳特别旗防守司令部公函——“为专处追剿叛兵经过及额旗现状函请查照由”,公函中对哗变事件作了较细的记载。档案记载与连先生的忆述互相对印,形成了完整的资料链,起到了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作用,为研究蒙旗保安总队史提供了可信证明。

    20 世纪30年代,额济纳旗处于特殊的国防前线而引起国人的关注,尤其是日本特务机关在额济纳旗修建了机场、储存了武器弹药,并派特务与军事人员准备长期驻扎,企图以此大本营,把魔掌继续伸向宁、甘、新。日寇此举,引起了国民政府的警觉,及时派员捣毁日本特务机关后,国民党中央便于民国26年(1937年)10月在额济纳旗设立了军事专员公署。(1938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还令胡宗南部191 1115 团进驻额济纳旗。除此而外,民国26年(1937年)10月,国民党中央还批准成立了属于地方武装组织的额济纳旗防守司令部。《档案资料》详细地保存了各类军事集团往来电函等档案资料,尤其是保存了额济纳旗防守司令部的详细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为研究额济纳旗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国防军事历史和地方武装力量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档案资料》收集了额济纳旗档案史志局保存的所有汉文馆藏档案,内容全面,包罗万象,也是额济纳旗馆藏档案的一次全面展示。全宗出版与选编出版是大不相同的,选编者的选择标准与使用者的利用目的是难以吻合的,这就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档案资料》影印出版保留了档案原件的风貌,承载了时代与历史元素,使用者阅读档案,仿佛穿越了时空阻隔,面对面地与历史当事人对话,这种愉悦感觉是与阅读经过整理出版的档案完全不同的。

    《档案资料》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进行档案排列,如果编印时间更从容一些,投入更多的编辑力量,能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内容上加以分类,就更便于使用者查找利用了。

    《档案资料》汉文版12 册的出版,为研究额济纳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也期望旗委、政府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整理、编辑、出版更为完整的蒙文版并有汉译合璧的档案资料,使研究者便可与已出版的汉文档案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对照、相互印证,相得益彰,如此无疑便可使额济纳旗历史研究有更大的突破,更大的成绩。

    (作者为自治区纪委正处级检查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