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3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史海钩沉】清代归化城土默特两翼军事建制及其演变
  • 内容提要:清朝统治土默特部后,取消之前的札萨克台吉,按八旗制度,将土默特部编为左右两翼,每翼一旗,设都统、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员以统辖旗众,兵制遂定。土默特两翼从此成为直隶于理藩院的内属旗,土默特两翼军事被清廷控制,对清朝有效控制漠南蒙古发挥一定作用。  

          

    土默特部形成于明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蒙古诸部,并重新划分6个万户,土默特部为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任命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此后,其次子阿拉坦汗占据十二土默特之大部,逐渐强大起来。最盛时期以大青山南北为中心,东达宣化镇边外,西至乌拉山前后,甚至远至甘肃、青海地区也有部落驻牧的大部落。明末清初时,土默特万户战乱叠起,先后经历了万户内部发生的“大板升之战”以及林丹汗对土默特的征战,土默特部众大量散失,出现了地广人稀的局面。1632年(后金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皇太极率军西击林丹汗。林丹汗闻讯,渡河西走青海以避之,土默特部众随之西行。后金兵不血刃占领归化城土默特,纵兵掳掠黄河两岸,并“烧绝板申”。①只有布硕格图汗之子俄木布洪台吉及其头目古禄格、杭高、托博克等率少量部众避匿于深山老林之中。众人集议,除归顺后金一途之外,别无选择。于是派人四处招集逃散部众,共得3300余丁,在当年五月归降了后金。此前的数十万部众散亡不知去向。  

    1635年(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五月,后金军在鄂尔多斯南部托里图地方收降林丹汗子额哲及其母苏泰太后,留贝勒岳托驻归化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土默特部驻地在蒙古、后金、明朝三者军事斗争以及蒙古与明朝贸易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后金统治者对此十分清楚,他们为了牢固控制这个战略要地,掌握对敌军事斗争战略主动,获取与明朝贸易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于1636年 (崇德元年)一手策划了“废爵事件”,将以俄木布为代表的土默特汗系势力彻底镇压。此后,贝勒岳托将土默特部3300余丁编为10队,任命队官,授以条约,令古禄格等统之。② 1638年(崇德三年)六月,清廷按八旗制度,将土默特部编为左右两翼,每翼一旗,设左右翼都统。从此,土默特两翼成为直隶于理藩院的内属旗,清廷完全控制了土默特两翼军事。  

    清廷控制土默特部军事之后,对土默特两翼各设都统一员,副都统两员,均由功臣世家子弟出任。都统的袭任,札萨克的授予或革除,都统以下各官的任免,均由清朝廷掌握。1737年(乾隆二年),停袭左翼都统,1754年,停袭右翼都统,由京员简任。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裁撤两翼都统,各留副都统一员。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复裁副都统一员,并改为专城(归化城)副都统,由朝廷派员充任,成为定制。  

    兵丁来源,按清制,18岁至60岁的男子均为壮丁,载入丁册,均有义务入伍当兵。三分之一的壮丁服役,其余为预备役,遇有战事出征等,则三分之二壮丁差遣,三分之一留家应差。《蒙古例律》规定,土默特两旗三年编审丁册一次。届时核计两翼丁数,按每佐150丁计,如果有丁口增减的情况,允许增设或裁汰佐领。编审丁册期间,如有隐瞒,该管“都统、副都统罚五九牲畜,参领罚三九牲畜,佐领革职,罚二九牲畜,骁骑校革职,罚一九牲畜”。即保证了兵源,又对壮丁增减情况有清楚的了解。  

    当时,土默特地方武装的主要职能就是维护地方的安全和秩序。战时,听从清廷在这一地区常设的驻防将军的调遣和节制,协同驻防兵作战。为保证兵丁的战斗力,以备征调,土默特两翼设有操演营。每年春秋二季,派拨兵丁千名入营训练。清初,清廷对土默特两翼兵丁的训练水平要求极严,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清圣祖“以土默特士众委靡,弓马不娴”的缘由,给左右两翼都统定“废弛军律,不事训练”罪,予以削职,停右翼都统世袭,改用京员任都统。这里自然有借口削弱蒙古贵族世袭特权的用意,但在一定程度说明土默特兵丁战斗力确需加强。但随着战事减少,承平日久,据清代编辑的《土默特旗志》所载,到清末,两翼兵丁 “可调遣者千有余人,春秋两季仅定百余人轮番操演”,原因是“兵无薪饷,全倚户口地亩且耕且牧,充当各路苦差,故难望其操练成军”,这也表明土默特两翼武装的作用和地位日见衰微。  

    当差是土默特两翼兵丁的主要义务,大致有以下几种:  

    在将军、副都统衙门当差。两翼官兵必须按月在绥远城将军衙门和归化城副都统衙门轮流值勤,由前锋校20名、前锋200名组成,其中将军衙门值勤人员为120名,副都统衙门的值勤人员80名。  

    守卫卡伦(哨卡)、渡口。在土默特两翼所辖境内的大青山前后共设卡伦30多处,后来大青山前的11处卡伦奏停。两翼须按月派官兵178名轮流坐卡巡辑。黄河东岸设官渡两处,守卫官渡官兵34名。另有延寿寺和辅国公守卡黑徒、阿勒巴图等50名。每年十一月由绥远城将军委派驻防官并稽查。  

    从征。从征系蒙丁的必尽义务,朝廷每有战事,往往征调土默特两翼官兵从征,如1646年(顺治三年)土默特官兵1500名随多铎进击喀尔喀土谢图汗及车臣汗于扎济布拉克地方,是役阵亡骑校3员,兵167名;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土默特两翼官兵千余名,奉调随西路大将军征噶尔丹,阵亡官员5人,兵230余名;1740年(乾隆五年),土默特官兵2500名奉调参加乌松珠拉战役,阵亡佐领等官员4人,兵丁180余人,等等。有清一代,土默特官兵奉调出征数十次,阵亡官兵数千人。  

    除此之外,具体负责土默特境内的驿地递;承辑命盗人犯,剿匪治安;守卫各级衙署、旗库及城门;轮流到本参领、佐领处听差等临时差役亦很繁重,不一而足。  

    清末,由于土默特地区承平日久,土默特兵制徒具虚名,处于“将鲜知兵,士卒嬉游渐成风气。以视国初蒙兵之骁勇,而南北用兵足资调遣者迥不俟矣……”③。于是先后两次更定新章,编练了土默特常备军和陆军。  

    常备军: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五月,绥远城将军永德、归化城副都统奎成等,经过奏请朝廷,经准允后,从土默特两翼壮丁内挑选蒙古兵300名,编为巡防队,配备参领、佐领等军官集中训练。巡防队的编制是,设营总1员,带队佐领3员,队官骁骑校、前锋校6名。全队除执旗、擂鼓、吹号兵丁不练鸟枪之外,共有鸟枪兵240名,白天操演鸟枪、队列等,晚上分班巡逻。给予巡防队的官兵较高的薪饷。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该巡防队为常备军。因常备军薪饷只靠六成地租息银一项支付,入不敷出,尚需另筹。绥远城将军贻谷与归化城副都统文瑞奏准,改定土默特常备军营制饷章。将常备军的人数由300 改为200名,分为左右两翼,每翼各设管带官1员,哨官各2员,排长4员。满一年后,让他们回家务农,编为续备军,再从两翼壮丁内挑选新兵,每年续换。用最新式的战术要求训练新兵,并从德国购买240只毛瑟马步快枪。这样,常备军成为土默特地区一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地方武装。  

    陆军: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绥远城将军贻谷经奏请朝廷获准,仿照北洋陆军的办法改练新军,以绥远城驻防八旗兵编为陆军步兵第一营,挑选土默特两翼兵丁编为步骑两营。步兵营人数520名,骑兵营士兵270名,营设管带统领。土默特陆军步骑两营均用德国造斜五眼和汉阳造快枪装备,采用新式方法训练,在当时较为精锐,薪饷较为充足,是土默特地方最重要的武装力量。辛亥革命时期,这支武装对抵制阎锡山义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述,清代归化城土默特部由原来具有一定自治权的外藩蒙古变为内属蒙古,并都统也由蒙古世袭逐步变为由京拣派。之后土默特军事,完全由清廷掌控,且清朝逐步掌握了这一地区的控制权。  

    注释:  

    ①葛管山人:《山中闻见录》,玉简斋丛书本。  

    ②③包文汉整理:《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内蒙古要略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清编《土默特旗志》。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清代归化城土默特两翼军事建制及其演变
  • 内容提要:清朝统治土默特部后,取消之前的札萨克台吉,按八旗制度,将土默特部编为左右两翼,每翼一旗,设都统、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员以统辖旗众,兵制遂定。土默特两翼从此成为直隶于理藩院的内属旗,土默特两翼军事被清廷控制,对清朝有效控制漠南蒙古发挥一定作用。  

          

    土默特部形成于明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蒙古诸部,并重新划分6个万户,土默特部为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任命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此后,其次子阿拉坦汗占据十二土默特之大部,逐渐强大起来。最盛时期以大青山南北为中心,东达宣化镇边外,西至乌拉山前后,甚至远至甘肃、青海地区也有部落驻牧的大部落。明末清初时,土默特万户战乱叠起,先后经历了万户内部发生的“大板升之战”以及林丹汗对土默特的征战,土默特部众大量散失,出现了地广人稀的局面。1632年(后金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皇太极率军西击林丹汗。林丹汗闻讯,渡河西走青海以避之,土默特部众随之西行。后金兵不血刃占领归化城土默特,纵兵掳掠黄河两岸,并“烧绝板申”。①只有布硕格图汗之子俄木布洪台吉及其头目古禄格、杭高、托博克等率少量部众避匿于深山老林之中。众人集议,除归顺后金一途之外,别无选择。于是派人四处招集逃散部众,共得3300余丁,在当年五月归降了后金。此前的数十万部众散亡不知去向。  

    1635年(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五月,后金军在鄂尔多斯南部托里图地方收降林丹汗子额哲及其母苏泰太后,留贝勒岳托驻归化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土默特部驻地在蒙古、后金、明朝三者军事斗争以及蒙古与明朝贸易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后金统治者对此十分清楚,他们为了牢固控制这个战略要地,掌握对敌军事斗争战略主动,获取与明朝贸易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于1636年 (崇德元年)一手策划了“废爵事件”,将以俄木布为代表的土默特汗系势力彻底镇压。此后,贝勒岳托将土默特部3300余丁编为10队,任命队官,授以条约,令古禄格等统之。② 1638年(崇德三年)六月,清廷按八旗制度,将土默特部编为左右两翼,每翼一旗,设左右翼都统。从此,土默特两翼成为直隶于理藩院的内属旗,清廷完全控制了土默特两翼军事。  

    清廷控制土默特部军事之后,对土默特两翼各设都统一员,副都统两员,均由功臣世家子弟出任。都统的袭任,札萨克的授予或革除,都统以下各官的任免,均由清朝廷掌握。1737年(乾隆二年),停袭左翼都统,1754年,停袭右翼都统,由京员简任。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裁撤两翼都统,各留副都统一员。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复裁副都统一员,并改为专城(归化城)副都统,由朝廷派员充任,成为定制。  

    兵丁来源,按清制,18岁至60岁的男子均为壮丁,载入丁册,均有义务入伍当兵。三分之一的壮丁服役,其余为预备役,遇有战事出征等,则三分之二壮丁差遣,三分之一留家应差。《蒙古例律》规定,土默特两旗三年编审丁册一次。届时核计两翼丁数,按每佐150丁计,如果有丁口增减的情况,允许增设或裁汰佐领。编审丁册期间,如有隐瞒,该管“都统、副都统罚五九牲畜,参领罚三九牲畜,佐领革职,罚二九牲畜,骁骑校革职,罚一九牲畜”。即保证了兵源,又对壮丁增减情况有清楚的了解。  

    当时,土默特地方武装的主要职能就是维护地方的安全和秩序。战时,听从清廷在这一地区常设的驻防将军的调遣和节制,协同驻防兵作战。为保证兵丁的战斗力,以备征调,土默特两翼设有操演营。每年春秋二季,派拨兵丁千名入营训练。清初,清廷对土默特两翼兵丁的训练水平要求极严,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清圣祖“以土默特士众委靡,弓马不娴”的缘由,给左右两翼都统定“废弛军律,不事训练”罪,予以削职,停右翼都统世袭,改用京员任都统。这里自然有借口削弱蒙古贵族世袭特权的用意,但在一定程度说明土默特兵丁战斗力确需加强。但随着战事减少,承平日久,据清代编辑的《土默特旗志》所载,到清末,两翼兵丁 “可调遣者千有余人,春秋两季仅定百余人轮番操演”,原因是“兵无薪饷,全倚户口地亩且耕且牧,充当各路苦差,故难望其操练成军”,这也表明土默特两翼武装的作用和地位日见衰微。  

    当差是土默特两翼兵丁的主要义务,大致有以下几种:  

    在将军、副都统衙门当差。两翼官兵必须按月在绥远城将军衙门和归化城副都统衙门轮流值勤,由前锋校20名、前锋200名组成,其中将军衙门值勤人员为120名,副都统衙门的值勤人员80名。  

    守卫卡伦(哨卡)、渡口。在土默特两翼所辖境内的大青山前后共设卡伦30多处,后来大青山前的11处卡伦奏停。两翼须按月派官兵178名轮流坐卡巡辑。黄河东岸设官渡两处,守卫官渡官兵34名。另有延寿寺和辅国公守卡黑徒、阿勒巴图等50名。每年十一月由绥远城将军委派驻防官并稽查。  

    从征。从征系蒙丁的必尽义务,朝廷每有战事,往往征调土默特两翼官兵从征,如1646年(顺治三年)土默特官兵1500名随多铎进击喀尔喀土谢图汗及车臣汗于扎济布拉克地方,是役阵亡骑校3员,兵167名;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土默特两翼官兵千余名,奉调随西路大将军征噶尔丹,阵亡官员5人,兵230余名;1740年(乾隆五年),土默特官兵2500名奉调参加乌松珠拉战役,阵亡佐领等官员4人,兵丁180余人,等等。有清一代,土默特官兵奉调出征数十次,阵亡官兵数千人。  

    除此之外,具体负责土默特境内的驿地递;承辑命盗人犯,剿匪治安;守卫各级衙署、旗库及城门;轮流到本参领、佐领处听差等临时差役亦很繁重,不一而足。  

    清末,由于土默特地区承平日久,土默特兵制徒具虚名,处于“将鲜知兵,士卒嬉游渐成风气。以视国初蒙兵之骁勇,而南北用兵足资调遣者迥不俟矣……”③。于是先后两次更定新章,编练了土默特常备军和陆军。  

    常备军: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五月,绥远城将军永德、归化城副都统奎成等,经过奏请朝廷,经准允后,从土默特两翼壮丁内挑选蒙古兵300名,编为巡防队,配备参领、佐领等军官集中训练。巡防队的编制是,设营总1员,带队佐领3员,队官骁骑校、前锋校6名。全队除执旗、擂鼓、吹号兵丁不练鸟枪之外,共有鸟枪兵240名,白天操演鸟枪、队列等,晚上分班巡逻。给予巡防队的官兵较高的薪饷。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该巡防队为常备军。因常备军薪饷只靠六成地租息银一项支付,入不敷出,尚需另筹。绥远城将军贻谷与归化城副都统文瑞奏准,改定土默特常备军营制饷章。将常备军的人数由300 改为200名,分为左右两翼,每翼各设管带官1员,哨官各2员,排长4员。满一年后,让他们回家务农,编为续备军,再从两翼壮丁内挑选新兵,每年续换。用最新式的战术要求训练新兵,并从德国购买240只毛瑟马步快枪。这样,常备军成为土默特地区一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地方武装。  

    陆军: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绥远城将军贻谷经奏请朝廷获准,仿照北洋陆军的办法改练新军,以绥远城驻防八旗兵编为陆军步兵第一营,挑选土默特两翼兵丁编为步骑两营。步兵营人数520名,骑兵营士兵270名,营设管带统领。土默特陆军步骑两营均用德国造斜五眼和汉阳造快枪装备,采用新式方法训练,在当时较为精锐,薪饷较为充足,是土默特地方最重要的武装力量。辛亥革命时期,这支武装对抵制阎锡山义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述,清代归化城土默特部由原来具有一定自治权的外藩蒙古变为内属蒙古,并都统也由蒙古世袭逐步变为由京拣派。之后土默特军事,完全由清廷掌控,且清朝逐步掌握了这一地区的控制权。  

    注释:  

    ①葛管山人:《山中闻见录》,玉简斋丛书本。  

    ②③包文汉整理:《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内蒙古要略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清编《土默特旗志》。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