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2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卷首语)修志与修身
  • 做事先做人,修志先修身。古今中外,能成就大事者,无不注重修身养性。修志是传承中华文化保存地方史料的一项重要事业,修志工作者要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要注重修身。

    首先,修身是修志之基。做一名优秀合格的修志工作者,必须要同时兼具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是一种学识的积累;良好的修养是一种品德的历练。不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品德的历练,都是一种人的修炼。修志工作者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为修志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修身是修志之本。修好一本志书,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但修志者的自身修养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知识是成事之基;修养是立身之本。修志者如果没有好的品德修养,其它条件再好也难以修出好志书。可以说,对一个修志工作者来说,学习知识、熟悉修志业务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前提条件,而人品的修养和历练是做好修志工作的根本保证。正因如此,我国古代、近代史官的选拔任命是要经过严格推荐和审查的,都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德才兼备的社会名流。新中国的修志工作者,更需具备德、才、学、识等诸多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学习、不断修炼而来的。

    再次,修身是修志之魂。一本好的志书,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是其灵魂。而志书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取决于修志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同志曾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志书是客观公正地记述一个地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大事、要事,记述一个地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志书的内容必然要打上一个时代的历史烙印,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占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和真善美的东西。志书行文、格式等技术性的缺陷是可以不断修改,加以弥补的。而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一旦出现问题,则是无法弥补的“硬伤”,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无可挽回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修身是修志之魂。作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修志者,必须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其政治修养、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才能担当起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修志使命。

    对修志工作者来说,修身包括品德的历练、境界的提高、心态的调整、学识的积累等。

    一是要修人品。人品是立身、立业之本。现实社会中,不论是从政还是做学问,首先要有好的人品。做事先做人,人格上有缺陷,拥才自傲,拥才自扰,将一事无成。修志者要修好志,就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人格的历练。

    二是要修境界。修志是一个清苦、寂寞的职业,从实惠来讲,修志既当不了大官,也发不了大财。所谓“修志不得志,得志不修志”,是从目前修志者的名利等实惠意义上讲的。怎样看待修志者的名与利、苦与乐、得与失,关键是要看修志者的个人境界如何?境界高,苦中有乐,失中有得,平凡中有崇高。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立德、立功、立言历来被视为人生不朽的三大理想境界。编修志书和年鉴,正是为时代立言、为人民大众立言。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虽然默默无闻、平凡清苦,但我们是历史的记录者、传承者,是在从事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有了这样的境界,修志者才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无怨无悔地献身于修志事业”。

    三是要修心态。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工作与生活中无时无处不交织着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顺境与逆境的矛盾。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一些诸如职务、职称升迁、家庭变故、别人误解等不尽人意之事。面对一些不尽人事之事,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否则,一旦被烦闷、苦恼、失望、焦躁、嫉妒、愤怒等不良情绪左右,不但影响工作,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与他人的关系,甚至影响自己的进步。由此可见,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不为小事而争,不为一时而争,不为名利而争,对修志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心底无私天地宽”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面对名利得失,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做到庞辱不惊、淡定自如、顺其自然,才能减少人生中的许多烦恼和痛苦。

    四是要修业务。作为一名合格的修志工作者,同时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理论和文字功底。这就要求修志者学习、学习、再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知识是平时点滴积累起来的,业务能力水平也是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提高的,没有捷径可走,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学习和提高,切不可浮躁,切不可急功近利。只要能静下心来学习,潜心研究,把握修志规律,方可厚积薄发,做修志的“行家里手”。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