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5年  /  第六期
  • (卷首语)刮目看史志 史志本无价
  •    “史体纵看,志体横看”,“志贵详细,史存大体”。由史、志二者全面真实地记载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构成了我国独有的著述体裁———志书体。权威学者将其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都说明它的地区性、资料性、综合性、学术性是不可替代的。我国自古就有“盛世修志”的传统,因此,在全区范围进行的二轮修志,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新世纪。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包括让史志资源活起来,为社会主义的盛世服务,为中华振兴、和平崛起服务。

        爱我中华,必须知我中华。史志资源就是民族历史的载体,灿烂文化的缩影,山水精神的诠释,爱国主义的教材。世界可以从这里看中国,中国可以从这里观古今、知兴替、晓民意。

        为什么说《二十四史》只是半部中华历史,另外半部历史是没字的,写在青青的草原上!中华文明的主源,不仅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还有草原文化!

        为什么说昭君文化是汉民族与匈奴族共同创造的和谐文化?两千多年过去,反映昭君和昭君文化的精神产品近千篇说明了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新节日何其多,为什么《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高度赞扬是偶然的吗?成吉思汗故乡文物精品展在大洋彼岸引起轰动,《成吉思汗———中国北方游牧文化大展》在中华世纪坛好评如潮说明了什么?《内蒙古地方志》的专论“成吉思汗陵寝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为何被国家权威的新华网全文转载?北京专家为何要说这是“成陵保卫战”中国学者“网上第一篇”?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史志研究者给内蒙古地区形象定位概括的五句话为何深受欢迎?因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华历史的后院,马背民族的圣地,昭君出塞的地方,成吉思汗的故乡”,准确科学地反映了内蒙古历史真实和草原民族的特殊贡献。

        史志资源的成果“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况不能继续下去了。全社会都应重视史志工作。要把它当做战略资源,搞好整合,搞好转化,搞好宣传,创出名牌,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设文化大区(省市)离不开它,建设旅游大区离不了它,优化投资软硬环境离不了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离不了它,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更离不了它!

        有人说:“刮目看史志,史志本无价”。我们完全同意。它代表的乃是“经国之大事,盛世之伟业”啊!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