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二期
  • (人 物)费扬古 和罗理
  •  

    费扬古

    (16451701)

     

      费扬古,栋鄂氏,满族。满洲正白旗人。清王朝内大臣国戚三等伯鄂硕之子,顺治皇帝贤妃晋皇贵妃(世称董妃,追谥孝献皇后)之幼弟,康熙皇帝之庶舅。出生于1645年(清世祖顺至二年)。历授安北将军兼右卫将军、抚远大将军。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为全军统帅,凯旋后晋封一等公。1071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去世。终年56岁。

      费扬古14岁时,父亲去世,承袭三等伯。他精通韬略,深为康熙皇帝所器重。16741679年(清圣祖康熙十三年至康熙十八年),奉命随安亲王岳乐、副都统沃赫、总兵赵应奎,转战湖南、江西一带平定吴三桂叛乱,以军功累进升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

      1689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蒙古喀尔喀部受到噶尔丹所部的侵扰,内迁近边,费扬古奉命前往赈抚。

      1690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首次亲征噶尔丹,他奉命赴蒙古科尔沁部征兵,并在抚远大将军欲亲王军中参赞军务,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大败噶尔丹叛军。

      16936月(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五月),他以领侍卫内大臣授安北将军,兼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将军,奉命驻守归化城,总管因备剿噶尔丹在归化城所增兵事务。为专阃统帅从事备剿噶尔丹军务。

      16946月(清圣祖康熙三十三年五月),他率所部遏止噶尔丹部人众于归化城;同年8月,统帅郎坦等兵、右卫兵、归化城兵防备土剌部的袭扰。

      169511月(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他以安北将军授为右卫将军,仍兼摄归化城将军事务,掌控西路全部事柄,对蒙古右翼察哈尔兵、归化城兵及四子部落以西兵,俱令酌量调遣;同年12月,康熙皇帝授他为抚远大将军,仍兼摄右卫将军,并谕令西路征调官兵总辖于费扬古。

      1696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初,费扬古奉命回京商讨征伐噶尔丹方略;同年3月,由京返回后,即随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康熙皇帝命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为西路军统帅,与噶尔丹主力在召莫多(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南)进行会战,噶尔丹部大败,仅以数骑逃遁;同年底,费扬古卸右卫将军兼职。

      1697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随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康熙皇帝命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为全军统帅;同年7月,凯旋;同年8月,清王朝晋封费扬古为一等公,以抚远大将军留驻归化城。

      费扬古多年带兵,与士卒同甘共苦。因此,大家都想在他麾下勇敢作战,冲锋陷阵。不论帐下还是官署,不管官兵还是黎庶,有求见者,但凡他知道,不等侍卫传召,自己出去亲自召入。平生好读《左传》,手不释卷。

      1698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初,费扬古离开归化城奉旨回京,启行时,将军府前人山人海,街巷为之不通。回京后卸抚远大将军职,仍领侍卫内大臣原职。

      费扬古回京后,归化城商民在归化城建造了一座费扬古大将军生祠。后来又在祠堂前耸立石碑,由郑祖侨名士镌书长文《归化城抚远大将军费公祠堂碑记》,以彰其功。

      17018月(清康熙四十年七月),费扬古赴塞外巡察途中染病,护送回京不久即病逝。康熙皇帝赐祭葬,谥号襄壮。

     

     

    和罗理

    (?~1707年)

     

      和罗理,号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又称额尔克巴图尔台吉),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之后裔,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顾实汗第三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号达赖乌巴什)之长子。出生年月不祥。1686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和罗理率所部归附清王朝,清王朝赐所部游牧阿拉善地,诏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是阿拉善和硕特旗(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第一代扎萨克。1707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去世。

      1676年(清圣祖康熙十五年)之前,和罗理率部众随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顾实汗其兄之子鄂齐尔图汗同在今新疆、青海一带游牧。1677年(清圣祖康熙十六年),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噶尔丹袭杀鄂齐尔图汗所部。和罗理收集其残部,率庐帐万余,避居大草滩(今甘肃省及周边地区),几经周折后,聚集到黄河西套地区(今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地区)驻牧。

      1681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夏,和罗理派使者向清王朝纳贡。

      1685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冬,和罗理亲率780人的使团赴京,清王朝派员到芦沟桥迎接,康熙皇帝单独接见和罗理,诏令其200人留在关内,余部驻于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并调拨羊和宣化府的粮食供其缮食。

      1686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和罗理等再次至京,奏请归顺。清王朝按大台吉例予以接待,赐和罗理御服貂裘。后赐阿拉善地为和罗理所部驻牧地区。

      1691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年),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侵犯蒙古喀尔喀部,逼近阿拉善地方,康熙皇帝以和罗理所部仍留阿拉善驻牧不安全为由,诏令和罗理所部迁至归化城,并命令宁夏派兵防护。和罗理则以所部在阿拉善驻牧已久为由,不愿迁徙。后得知清王朝大军将至,害怕被讨伐,率部众逃至西喇布里图。清将军尼雅汉遣使告知和罗理:清军到来,不是来讨伐你们,而是保护你们迁往归化城,请不要误解。但和罗理不听所劝,仍不从命。尼雅汉追至库克布里图,没有追到,只把和罗理所部遗弃的牲畜赶了回来。康熙皇帝得知后,担心和罗理所部趁黄河冰冻时越界蒙古喀尔喀部,遂命蒙古鄂尔多斯、乌喇特、喀尔喀各部整兵防备。和罗理违命西逃后不久,心有悔意,领属下2 000余人移牧于今额济纳河之明安雅玛图地区。

      1692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清将军玛拉等遣侍卫阿南达前往和罗理所部招降,和罗理偕次子玉木楚木至京,痛哭服罪,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原谅,诏令蒙古鄂尔多斯等各部撤去防备之兵。

      1693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和罗理上书自理,称当年虽未遵旨内迁,率众奔逃,但从不敢负圣恩,今族属困馁,不便内迁,请赐牧旧地,蒙恩允许。

        1696年春(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清军分三路进攻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时,和罗理派遣所部劲兵,随清西路将军费扬古越沙漠北上,与清军密切配合,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后,和罗理令所部分屯设哨,并再次派兵千余赴阿尔台之十鲁固,防御噶尔丹。

      1697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清王朝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诏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授札萨克印,辖其部众。阿拉善和硕特旗自为一部,不设盟,由清王朝理藩院直接管理。

      1703年(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驾幸西安,和罗理到临潼县迎觐皇帝,并陪同视察驻防兵,受到康熙的宴请和赏赐。

      1707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和罗理去世。其第三子阿宝承袭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贝勒。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人 物)费扬古 和罗理
  •  

    费扬古

    (16451701)

     

      费扬古,栋鄂氏,满族。满洲正白旗人。清王朝内大臣国戚三等伯鄂硕之子,顺治皇帝贤妃晋皇贵妃(世称董妃,追谥孝献皇后)之幼弟,康熙皇帝之庶舅。出生于1645年(清世祖顺至二年)。历授安北将军兼右卫将军、抚远大将军。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为全军统帅,凯旋后晋封一等公。1071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去世。终年56岁。

      费扬古14岁时,父亲去世,承袭三等伯。他精通韬略,深为康熙皇帝所器重。16741679年(清圣祖康熙十三年至康熙十八年),奉命随安亲王岳乐、副都统沃赫、总兵赵应奎,转战湖南、江西一带平定吴三桂叛乱,以军功累进升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

      1689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蒙古喀尔喀部受到噶尔丹所部的侵扰,内迁近边,费扬古奉命前往赈抚。

      1690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首次亲征噶尔丹,他奉命赴蒙古科尔沁部征兵,并在抚远大将军欲亲王军中参赞军务,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大败噶尔丹叛军。

      16936月(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五月),他以领侍卫内大臣授安北将军,兼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将军,奉命驻守归化城,总管因备剿噶尔丹在归化城所增兵事务。为专阃统帅从事备剿噶尔丹军务。

      16946月(清圣祖康熙三十三年五月),他率所部遏止噶尔丹部人众于归化城;同年8月,统帅郎坦等兵、右卫兵、归化城兵防备土剌部的袭扰。

      169511月(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他以安北将军授为右卫将军,仍兼摄归化城将军事务,掌控西路全部事柄,对蒙古右翼察哈尔兵、归化城兵及四子部落以西兵,俱令酌量调遣;同年12月,康熙皇帝授他为抚远大将军,仍兼摄右卫将军,并谕令西路征调官兵总辖于费扬古。

      1696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初,费扬古奉命回京商讨征伐噶尔丹方略;同年3月,由京返回后,即随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康熙皇帝命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为西路军统帅,与噶尔丹主力在召莫多(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南)进行会战,噶尔丹部大败,仅以数骑逃遁;同年底,费扬古卸右卫将军兼职。

      1697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随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康熙皇帝命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为全军统帅;同年7月,凯旋;同年8月,清王朝晋封费扬古为一等公,以抚远大将军留驻归化城。

      费扬古多年带兵,与士卒同甘共苦。因此,大家都想在他麾下勇敢作战,冲锋陷阵。不论帐下还是官署,不管官兵还是黎庶,有求见者,但凡他知道,不等侍卫传召,自己出去亲自召入。平生好读《左传》,手不释卷。

      1698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初,费扬古离开归化城奉旨回京,启行时,将军府前人山人海,街巷为之不通。回京后卸抚远大将军职,仍领侍卫内大臣原职。

      费扬古回京后,归化城商民在归化城建造了一座费扬古大将军生祠。后来又在祠堂前耸立石碑,由郑祖侨名士镌书长文《归化城抚远大将军费公祠堂碑记》,以彰其功。

      17018月(清康熙四十年七月),费扬古赴塞外巡察途中染病,护送回京不久即病逝。康熙皇帝赐祭葬,谥号襄壮。

     

     

    和罗理

    (?~1707年)

     

      和罗理,号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又称额尔克巴图尔台吉),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之后裔,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顾实汗第三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号达赖乌巴什)之长子。出生年月不祥。1686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和罗理率所部归附清王朝,清王朝赐所部游牧阿拉善地,诏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是阿拉善和硕特旗(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第一代扎萨克。1707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去世。

      1676年(清圣祖康熙十五年)之前,和罗理率部众随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顾实汗其兄之子鄂齐尔图汗同在今新疆、青海一带游牧。1677年(清圣祖康熙十六年),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噶尔丹袭杀鄂齐尔图汗所部。和罗理收集其残部,率庐帐万余,避居大草滩(今甘肃省及周边地区),几经周折后,聚集到黄河西套地区(今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地区)驻牧。

      1681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夏,和罗理派使者向清王朝纳贡。

      1685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冬,和罗理亲率780人的使团赴京,清王朝派员到芦沟桥迎接,康熙皇帝单独接见和罗理,诏令其200人留在关内,余部驻于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并调拨羊和宣化府的粮食供其缮食。

      1686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和罗理等再次至京,奏请归顺。清王朝按大台吉例予以接待,赐和罗理御服貂裘。后赐阿拉善地为和罗理所部驻牧地区。

      1691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年),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侵犯蒙古喀尔喀部,逼近阿拉善地方,康熙皇帝以和罗理所部仍留阿拉善驻牧不安全为由,诏令和罗理所部迁至归化城,并命令宁夏派兵防护。和罗理则以所部在阿拉善驻牧已久为由,不愿迁徙。后得知清王朝大军将至,害怕被讨伐,率部众逃至西喇布里图。清将军尼雅汉遣使告知和罗理:清军到来,不是来讨伐你们,而是保护你们迁往归化城,请不要误解。但和罗理不听所劝,仍不从命。尼雅汉追至库克布里图,没有追到,只把和罗理所部遗弃的牲畜赶了回来。康熙皇帝得知后,担心和罗理所部趁黄河冰冻时越界蒙古喀尔喀部,遂命蒙古鄂尔多斯、乌喇特、喀尔喀各部整兵防备。和罗理违命西逃后不久,心有悔意,领属下2 000余人移牧于今额济纳河之明安雅玛图地区。

      1692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清将军玛拉等遣侍卫阿南达前往和罗理所部招降,和罗理偕次子玉木楚木至京,痛哭服罪,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原谅,诏令蒙古鄂尔多斯等各部撤去防备之兵。

      1693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和罗理上书自理,称当年虽未遵旨内迁,率众奔逃,但从不敢负圣恩,今族属困馁,不便内迁,请赐牧旧地,蒙恩允许。

        1696年春(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清军分三路进攻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时,和罗理派遣所部劲兵,随清西路将军费扬古越沙漠北上,与清军密切配合,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后,和罗理令所部分屯设哨,并再次派兵千余赴阿尔台之十鲁固,防御噶尔丹。

      1697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清王朝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诏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授札萨克印,辖其部众。阿拉善和硕特旗自为一部,不设盟,由清王朝理藩院直接管理。

      1703年(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驾幸西安,和罗理到临潼县迎觐皇帝,并陪同视察驻防兵,受到康熙的宴请和赏赐。

      1707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和罗理去世。其第三子阿宝承袭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贝勒。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