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6年  /  第一期
  • 【珍珠沙滩】歪脖树下(短篇小说)
  •  

    歪脖树下(短篇小说)

     

    高培萱

     

    盼娃高考落榜了,只差三分,真冤!

    盼娃想补习一年再考,爹娘死活不同意。

    “当初上高中时俺就不同意,女娃子家上什么大学?咱祖坟上没烧那个香!”爹把旱烟锅在鞋底上使劲磕了磕,粗声粗气地说。.

    “上大学有屁用?和你年龄差不多的闺女早就抱上娃娃啦。还是早点找个婆家吧!”娘拍拍盼娃的肩头,细声细气地规劝。

    盼娃蒙上被子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肿了,像两个核桃。听着爹整夜整夜的咳嗽声,看着娘过早伛偻的腰,盼娃终于屈从了爹娘,回乡参加了山里人祖祖辈辈从事的“修理地球”的职业。

    盼娃扛起锄头下了地。在城里舅家上了三年高中,盼娃保养得细皮嫩肉的,第一天干活就累得腰酸腿疼,手掌上打了好几个血泡。傍晚回家的路上,她无意中听见两个小学时的同学、现在的小媳妇嘀嘀咕咕地说:“瞧瞧,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咱这山沟里还想出个女状元?这不,还得扛锄头!”很明显是在说她了,一股无名火从盼娃心中蓦然升起,她真想冲过去和她们吵一架,可她还是紧攥着锄头忍住了,听任大滴大滴的眼泪落到胸前、脚下……

    村里人最爱串门子。每天晚饭后,和盼娃一块长大的女伙伴们总是拉着儿子、抱着闺女来看望盼娃。她们絮絮叨叨地向盼娃诉说丈夫、子女、公婆、家庭琐事,有笑有哭有骂有怒的。盼娃和她们说不到一起,感到她们是那样的庸俗和无聊。这群小媳妇们见盼娃和她们话不投机,也就渐渐不来了。不来更好,落得清静。于是盼娃就钻进自己的小屋,在煤油灯下静静地看书。看了几晚上,爹忍不住了,说太浪费煤油了。盼娃只好不看了,躺在土炕上望着乌黑的屋顶发呆,想心事。

    盼娃干农活没力气,可人出脱得像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十九岁,水灵灵的年龄,还没有对象,在村里就算是特大新闻了。俊女百家求,没有对象的后生们纷纷向她投来爱慕的眼光,争先恐后地向她献殷勤,说媒的简直快要踩平她家的门槛了。盼娃嫌他们文化低、见识短、太土气,毫不客气地一一回绝了。

    “哼,在城里住了几年就看不起咱山里人啦!”

    “不就是多念了几年书嘛,有啥了不起的!”

    “咱们村的后生们都不娶她,让她嫁不出去!”

    ……

    得罪了村里人可了不得,诅咒的,骂娘的,各种议论都有,甚至有谣言说盼娃在城里念高中时早就有了“相好”的。谣言越滚越大,又添枝加叶,说得有鼻子有眼,什么有人看见盼娃在城里和相好的手拉手逛马路、下饭馆,什么盼娃还做过“人流”等等。听到这些风言风语,盼娃气得浑身直哆嗦,几天几夜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都瘦了一圈。

    “呸!身正不怕影子斜。”几天后,盼娃缓过了劲,自我安慰道。又一想:“能拴住驴嘴、马嘴,拴不住村里人的臭嘴,由他们嚼烂舌头去吧!”从此以后,盼娃变得孤傲、清高起来,几乎不和村里任何人来往了,就是和村里人迎面而过也很少打招呼。

    过了两年,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了公路,交通方便了,农产品和山货可以进城直接交易,农民一下子富裕起来。一些倒山货跑买卖的人还买上了拖拉机、摩托车。后生们骑着摩托车,车座后带着衣着华丽的闺女,满村地乱窜,还故意从盼娃身边急驰而过,扬起的尘土呛得盼娃直咳嗽。

    以前追求盼娃最紧的后生栓根也买了辆摩托车。这天,一辆摩托车在盼娃面前“吱”地一个急刹车,栓根双脚支地,长方脸兴奋得泛着光,指着车座后显然是他的对象的闺女向盼娃眉飞色舞地介绍道:

    “这是俺的对象,在城里工作。她爹是局里的大科长呢!”

    盼娃紧咬着嘴唇,才没哭出声来。

     

    又过了两年,村里年轻的后生们一拨一拨地都娶了媳妇,盼娃还没对象,成了村里有名的“老闺女”了。娘整天唉声叹气,痛骂读书害死人;爹闷不吱声地一锅接一锅地抽早烟。盼娃也真有点后悔了——后悔当初没听爹娘的话,早点嫁出去。她蒙上被子又哭了三天三夜,眼睛肿得比核桃还大。

    这一天,盼娃收到了从北京寄来的一封信,信是高中的同桌好友梅梅寄来的。梅梅的学习比盼娃差多了,第一年考大学时,差录取线整整80分,可是经过两年的补习后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信中还寄来了一张梅梅在天安门前的照片,胸前还佩戴着白底红字的校徽……

    读完信,看过照片,盼娃更后悔了,后悔当初听了爹娘的话,没坚持再考一年。如果再考的话,一定能上名牌大学——梅梅都考上了自己能考不上?盼娃蒙上被子悲悲切切地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比前两次都痛心、都厉害,眼睛比前两次都哭得肿大,简直象两只小桃子……

    干活、做饭、喂猪、睡觉,生活单调得像桌子上的小闹钟一样“嘀哒、嘀哒”地走着。一年四季的劳动使盼娃细嫩的双手粗糙得象铁锉,腰肢也粗壮了起来,脸庞也晒得黑红。盼娃觉得自己各方面的情况都不比别人差,落到现在这种情况实在是自己命太苦。活得实在是太累太冤!所有的希望就像山坡上的晨雾在太阳出来后消失得干干净净了。

    这一天傍晚,从山坡上劳动回来,在逐渐浓密起来的黄昏的褐色暮霭里,盼娃突然想到了死!她迷迷瞪瞪、鬼使神差地把一根捆柴草的麻绳系在小路上的一棵歪脖树上,从绳子下坠的圆圆的圈里,盼娃望着天边西沉的少半个太阳,禁不住放声痛哭了——盼娃舍不得爹娘,舍不得自己的青春年华,舍不得满天的霞光,舍不得……可是,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了活着而劳动,为了劳动而劳动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一辈子呆在这只见大山、石头的地方又有什么活头呢?

    那圆圆的下坠的绳圈儿,像个金色的环,在晚风中摇摆着似乎在向盼娃招手呢……

     

    从小路上响起的一串自行车清脆的铃声救了盼娃!

    这是从省城林业科学研究所来的一老一少两个戴眼镜的干部。他们向盼娃打听去村里的路,在暮色中并没有发现盼娃异常的神态。盼娃把他们领到了村长家。村长顺便把他们安排到了盼娃家里住。

    年纪大的干部叫张民,小青年叫李洪。他们是来搞林业病虫害防治研究的。

    白天,张民和李洪背着一个大包钻进山林里,天快黑时才回来。他们抓了许多虫子、蛹和蛾子回来,有的用大头针钉在几块三合板上,满满当当的,有的则养在有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盒子里。他们对盼娃说,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森林虫害,目前只是在加拿大发现过,他们的研究属于全国第一家.

    晚饭后,张民习惯坐在小凳子上,手摇一把扇子在葡萄架下乘凉;李洪总是怀抱吉它,自弹自唱起来。李洪弹得很熟练,唱得也很好。盼娃很爱听他唱歌,在自己屋里双手托腮,静静地听着。

    李洪大学毕业不久。他高高的个子,削瘦、清癯的脸庞,瓶底一样厚的近视眼镜后面,一双凹下去的大眼睛总是显得很优郁,有时看上去使人觉得像刚刚睡醒的样子,朦朦胧胧的。

    时间长了,盼娃越来越爱听李洪唱歌。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盼娃从屋里搬到了院里,坐在小板凳上,心不在焉地看书或织毛衣,却时时停下手来,仄耳朵静静地听李洪唱歌。后来盼娃发现,李洪深邃的眼睛时不时地向自己闪几下。那眼光盼娃觉得有些怪异,心里就像揣着个小鹿一样,止不住一阵狂蹦乱跳,脸上也立刻烧红了,好在暮霭沉沉,也分不清是霞光还是脸红。

    一次盼娃手捧着书出神,耳畔还响着美妙的吉它声,爹在正房里大声吼起来:“盼娃!甚时候了,还愣着干什么?”

    “俺、俺在看书。”盼娃慌乱地应答道。

    “黑不隆冬的看什么书,快睡觉去!”爹又吼道。

    盼娃这才发现天早已黑了下来,张民早已回屋睡觉了,李洪怀抱吉它,坐在自己对面,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盼娃忙不迭地站起来,从李洪身边走过时,李洪一把抓住盼娃的手,把一个纸团塞进盼娃的手心里——霎时,盼娃觉心脏都仿佛停止了跳动,浑身的血都一下子涌到了脸上……那纸团在手心里就像炭火一炙烫!

    这一夜盼娃翻来复去睡不着。李洪纸条上的字像窗外夜空里的星星一样在眼前跳动:

    明天晚饭后在小河边等我。切切!

    朦胧中,盼娃来到了小河边。李洪早已在等她了。她快步向李洪走去,突然后面一个人拦腰抱住了她。她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栓根毗牙裂嘴的长方脸!她连踢带打好不容易挣脱了栓根,扑倒在李洪面前,抱住了李洪的腿;李洪却阴沉着脸,使劲甩开她,扬长而去;而栓根却像饿狼一样扑了上来……

    盼娃吓醒了。

    东方已露出了曙光,几条如丝如缕的光线从窗隙中泻入,在墙壁上涂画着斑驳晶莹的神秘图案。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李洪快乐地哼唱着,和张民出去了。

     

    盼娃觉得这一天过得真慢呵——太阳像被一根无形的绳子拴住了似得挂在天空不肯向前移动。可又觉得过得太快了——转眼就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她心慌意乱地拨拉了几口饭就再也吃不下去了。扔下筷子,钻进了自己的小屋。对着镜子她第一次仔细地端详着自己:镜子里的她两眼水汪汪,自然色泽的红嘴唇配一口雪白的牙齿,两腮充满青春魅力的桃红象绚丽的晚霞……盼娃觉得自己好漂亮哟!

    院子里响起了李洪的脚步声,盼娃从玻璃窗望去,只见李洪向她打了个优雅的手势,向外走去了。

    盼娃的心跳个不停,也不知过了多久,她才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向爹娘说了个谎,说去女友家串门,就悄悄地走了出去。

    穿过一片小树林就是小河。盼娃站在茂密的树林边,望着被霞光镀上了一层金色的李洪,脚底下像生了根似的再也迈不动了。

    李洪唱着动听的歌曲,在河边来回踱着步。后来他一边唱歌一边频频地抬起手腕看手表,再后来他不唱歌了,竟象一只被困在笼子的野兽一样暴躁地转来转去。盼娃看见他又用双手紧紧地揪着自己的头发,悲哀地长叹一声,重重地扑倒在草地上,再也不起来了。

    盼娃觉得李洪扑倒在地的声音是那样的大,在她的脑子里是“轰”的一声巨响,这声巨响指挥她不顾一切地向李洪飞奔而去——不是她的脚在飞奔,而是脚下的草地在飞奔!

    ……晚霞渐渐地隐退了,半个月亮升了起了来。银色的月光象一层纱幔轻轻地拂盖下来,小河泛着粼粼的波光,近处的树影婆娑,稀疏的星星在靛蓝色的天空上狡绘地挤眉弄眼……

    夜显得是那样的幽阗而又沉寂,大地仿佛止了呼吸,盼娃觉得世界上只有自己和李洪的心在砸夯似的怦怦狂跳……

    不知过了多久,时间也许凝滞不动了。突然间,林中传来一阵犬吠声冲破了岑寂,把盼娃从痴痴迷迷的梦幻中惊醒,她不由得感到害怕——害怕极了!

     

    第二年春天,张民来到村里继续搞病虫害研究,可同他来的不是李洪,而是另一个中年人。

    从那以后,在村外小路的那棵歪脖树旁,盼娃经常站立在那里,像是在等什么人。渐渐地去的次数越来越多,站立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后来竟整天整天地伫立着,一动不动地眺望着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的小路……

    村里人是很敏感的,大家早就注意到了这奇怪的现象,各种闲言碎语象山涧里的晨雾一样弥漫成了一片——

    “知道吗?盼娃天天站在歪脖树下干什么?在等去年那个弹、弹胡琴〔村里人不知叫吉它)的小子呐!”

    “听说那小子甩了她。城里人哪能看上咱山沟里的闺女。”

    “俺看那小子就不是个好东西,整天扯着个嗓子嚷嚷,安得坏心眼嘞!”"

    “听说那小子去了什么加拿大,说不定还娶回个黄头发蓝眼珠的洋婆子,盼娃可有好果子吃啦!”

    “哈哈哈……咯咯咯……嘿嘿嘿……”

    话越说越难听了,笑声越来越放肆了。

    村里人确实像看戏一样,在看盼娃的笑话,各种传闻像发酵的面粉一样越涨越大。

    盼娃的肚子明显地凸了起来。

    各种传言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听到这些传言,张民气得嘴都歪了。他手里扬着一迭蓝皮的信封,在村民们的眼前、鼻尖下晃来晃去:

    “谁说、谁说李洪抛弃了盼娃?造谣!胡说!李洪只是去加拿大学习一年,他是经常给盼娃来信的,你们睁大眼睛看看,瞧瞧!”

    围上来的村民们看着那贴有外国邮票、写有中外两种文字的信封,有的缄口不语了,有的发出啧啧的惊叹。

    于是各种传言就基本上平息了下去。

    其实那迭信大部分是写给张民的,给盼娃的只是张民放在上面的两封而已。

    村里人还是很善良的,对盼娃的同情心、怜悯心渐渐占了上风。盼娃的爹娘由于羞恼交加卧病在床,天天都有人去嘘寒问暖,帮着干活。盼娃家承包的耕地早就让大伙联合起来种上了庄稼;那庄稼苗长得比谁家的都好。几个大嫂还缝制了几套婴儿的小衣服,偷偷地放到盼娃的屋里……

    盼娃挺着个大肚子,照样天天去歪脖树下。

    风吹动着她的头发,太阳前后左右地剪出她的影子,她那明显削瘦下去的脸庞上,两只水汪汪的眼睛显得更大、更亮了——那黑黑的眸子里映出的是蓝天白云、高山绿树……

    ——她分明看见,李洪骑着自行车向她驶来!

    ——她分明听见,车铃声是那样的悦耳、响亮!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日报社)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