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有关名词的理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微推出专栏《读懂全会<决定>名词》,结合《决定》配套辅导读本,邀请中央党校各领域学者及专家,对这些名词进行深入阐释,供大家学习参考。
未来产业
名词解释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有望培育发展成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抓紧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我国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这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选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决定》原文出处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
专家解读
蔡之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如何理解“未来产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从时间维度看,未来产业是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相对应的产业类型。传统产业是在过去历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支柱产业,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汽车产业都是典型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是适应当前日益明朗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未来产业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立足于技术前景尚不清晰、技术路线尚未成熟的颠覆性和原始性技术的产业。从三类产业的关系看,未来产业就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天的支柱产业。因此,“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就是未来产业的生动写照。
在功能定位上,未来产业一方面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将是未来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未来产业是世界科技和产业竞争的主战场。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和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围绕产业和科技制高点的争夺,已经进行了系统布局和周密部署,能否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上抢占先机,将直接决定未来国家竞争的成败。
在具体特征上,未来产业具有“四新”特征。一是依托新科技。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并依托于技术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二是引领新需求。未来产业不仅可以更好满足人们现有需求,还将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三是创造新动力。未来产业将引导市场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是拓展新空间。未来产业将帮助我们不断突破认知极限和物理极限,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拓展新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在发展方向上,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都是未来产业的重点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在2024年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设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高端文旅装备、先进高效航空装备以及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等未来产业的十大标志性产品。
发展未来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推动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动态调整、久久为功的原则,既要根据技术成熟度、市场发育度变化,坚持“走一步、看三步”,从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梯次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又要结合各地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差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因地制宜引导各地找准细分赛道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围绕未来技术产业化与重点领域未来化,持之以恒地探索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发展路径模式。
编者按
为了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有关名词的理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微推出专栏《读懂全会<决定>名词》,结合《决定》配套辅导读本,邀请中央党校各领域学者及专家,对这些名词进行深入阐释,供大家学习参考。
未来产业
名词解释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有望培育发展成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抓紧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我国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这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选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决定》原文出处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
专家解读
蔡之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如何理解“未来产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从时间维度看,未来产业是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相对应的产业类型。传统产业是在过去历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支柱产业,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汽车产业都是典型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是适应当前日益明朗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未来产业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立足于技术前景尚不清晰、技术路线尚未成熟的颠覆性和原始性技术的产业。从三类产业的关系看,未来产业就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天的支柱产业。因此,“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就是未来产业的生动写照。
在功能定位上,未来产业一方面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将是未来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未来产业是世界科技和产业竞争的主战场。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和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围绕产业和科技制高点的争夺,已经进行了系统布局和周密部署,能否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上抢占先机,将直接决定未来国家竞争的成败。
在具体特征上,未来产业具有“四新”特征。一是依托新科技。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并依托于技术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二是引领新需求。未来产业不仅可以更好满足人们现有需求,还将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三是创造新动力。未来产业将引导市场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是拓展新空间。未来产业将帮助我们不断突破认知极限和物理极限,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拓展新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在发展方向上,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都是未来产业的重点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在2024年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设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高端文旅装备、先进高效航空装备以及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等未来产业的十大标志性产品。
发展未来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推动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动态调整、久久为功的原则,既要根据技术成熟度、市场发育度变化,坚持“走一步、看三步”,从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梯次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又要结合各地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差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因地制宜引导各地找准细分赛道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围绕未来技术产业化与重点领域未来化,持之以恒地探索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发展路径模式。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