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飞快的骏马,属我们草原的马群…
要说勇敢的小伙,属那放马的阿尔斯楞…
这首草原上脍炙人口的《阿尔斯楞的眼睛》,原型就是内蒙古军区边防某部蒙古族战士阿尔斯楞。1982年6月12日,他为抢救巡逻军马坠入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新左旗段的圈河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20岁的宝贵生命,用青春和热血抒写了一名人民子弟兵气壮山河的精彩人生。
40年来,英雄的故事还在被人们一次又一次想起,他的英雄事迹依然点亮着我们的精神火炬。
接下来,就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英雄阿尔斯楞:
阿尔斯楞,1963年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相夫教子做家务。他在家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从小就孝顺、懂事。十几岁的时候,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就知道利用放学休息的时间自学木工和皮匠手艺补贴家用。1980年11月20日,他怀揣儿时当兵报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梦想应征入伍,成为内蒙古军区边防某部的一名战士。
入伍后,他负责后勤工作,在班长和战友们的帮助及自身刻苦努力下,很快进入状态。他在日记中写到“宁做轮胎,不做空中气球”。秉承勤劳朴素、乐于助人、坚定勇敢的优秀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青春与力量。
而这些过往已成为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红色故事传颂至今。
大家知道,阿尔斯楞有木工手艺,到部队后,他看到连队有不少年久失修的桌椅和床铺都堆在一边,便主动请缨,利用休息时间逐一维修好。从此,连队制作修复座椅板凳等公用物资的任务便交到了阿尔斯楞的手上,这在当时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连队节省大量开销,解决了燃眉之急,受到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阿尔斯楞所在驻地边防部队与新左旗伊和乌拉嘎查有着多年的军民联防共建关系。
当年,他常常上门把自己掌握的马具制作手艺手把手传授给当地牧民,实实在在的为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把制作精湛的马镫、马鞍、笼头等马具都无偿捐献给了伊和乌拉嘎查,为增强军地党建工作联通互动,深化民族团结进边防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两次被部队评为先进青年。
阿尔斯楞当年所在部队地处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漫长,降雪量大,连队士兵在执行边防巡逻任务时需要高营养高能量的食物来补充体力。
他看到连队有奶牛,自己又是来自牧区,挤牛奶是在家常帮妈妈干的活,于是从入伍后坚持就每天早晨四点起床挤牛奶,为连队每一名战友提供一杯热牛奶来补充能量,战友们至今还记得那杯杯牛奶留下来的余香。
英雄的故事永远定格在1982年6月12日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连队军马正在圈河边饮水,因雷鸣电闪,马群受惊,一匹军马挣脱缰绳向圈河飞奔而去。视军马为战友,视国家财产为生命的阿尔斯楞没有丝毫犹豫,奋不顾身的用缰绳套住受惊的军马,竭尽全力想把军马脱离圈河,然而力不从心,不幸被军马拖入圈河激流,壮烈牺牲。
英雄走了,走的伟大!英雄走了,走的光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忘记他。英雄牺牲当年,阿尔斯楞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内蒙古军区追记二等功。
人民没有忘记他。部队、地方相关部门时刻关心关注英雄阿尔斯楞母亲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每年都前往家中慰问,协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英雄所在驻地边防部队与新左旗有关部门在英雄牺牲地圈河修建了“阿尔斯楞纪念碑”,正着手创建“圈河红色教育基地”,致敬英雄,缅怀英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丰碑!阿尔斯楞是我们千千万万英烈的壮丽缩影,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同心同德,奋力担当,为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努力奋斗!
要说飞快的骏马,属我们草原的马群…
要说勇敢的小伙,属那放马的阿尔斯楞…
这首草原上脍炙人口的《阿尔斯楞的眼睛》,原型就是内蒙古军区边防某部蒙古族战士阿尔斯楞。1982年6月12日,他为抢救巡逻军马坠入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新左旗段的圈河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20岁的宝贵生命,用青春和热血抒写了一名人民子弟兵气壮山河的精彩人生。
40年来,英雄的故事还在被人们一次又一次想起,他的英雄事迹依然点亮着我们的精神火炬。
接下来,就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英雄阿尔斯楞:
阿尔斯楞,1963年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相夫教子做家务。他在家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从小就孝顺、懂事。十几岁的时候,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就知道利用放学休息的时间自学木工和皮匠手艺补贴家用。1980年11月20日,他怀揣儿时当兵报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梦想应征入伍,成为内蒙古军区边防某部的一名战士。
入伍后,他负责后勤工作,在班长和战友们的帮助及自身刻苦努力下,很快进入状态。他在日记中写到“宁做轮胎,不做空中气球”。秉承勤劳朴素、乐于助人、坚定勇敢的优秀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青春与力量。
而这些过往已成为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红色故事传颂至今。
大家知道,阿尔斯楞有木工手艺,到部队后,他看到连队有不少年久失修的桌椅和床铺都堆在一边,便主动请缨,利用休息时间逐一维修好。从此,连队制作修复座椅板凳等公用物资的任务便交到了阿尔斯楞的手上,这在当时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连队节省大量开销,解决了燃眉之急,受到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阿尔斯楞所在驻地边防部队与新左旗伊和乌拉嘎查有着多年的军民联防共建关系。
当年,他常常上门把自己掌握的马具制作手艺手把手传授给当地牧民,实实在在的为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把制作精湛的马镫、马鞍、笼头等马具都无偿捐献给了伊和乌拉嘎查,为增强军地党建工作联通互动,深化民族团结进边防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两次被部队评为先进青年。
阿尔斯楞当年所在部队地处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漫长,降雪量大,连队士兵在执行边防巡逻任务时需要高营养高能量的食物来补充体力。
他看到连队有奶牛,自己又是来自牧区,挤牛奶是在家常帮妈妈干的活,于是从入伍后坚持就每天早晨四点起床挤牛奶,为连队每一名战友提供一杯热牛奶来补充能量,战友们至今还记得那杯杯牛奶留下来的余香。
英雄的故事永远定格在1982年6月12日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连队军马正在圈河边饮水,因雷鸣电闪,马群受惊,一匹军马挣脱缰绳向圈河飞奔而去。视军马为战友,视国家财产为生命的阿尔斯楞没有丝毫犹豫,奋不顾身的用缰绳套住受惊的军马,竭尽全力想把军马脱离圈河,然而力不从心,不幸被军马拖入圈河激流,壮烈牺牲。
英雄走了,走的伟大!英雄走了,走的光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忘记他。英雄牺牲当年,阿尔斯楞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内蒙古军区追记二等功。
人民没有忘记他。部队、地方相关部门时刻关心关注英雄阿尔斯楞母亲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每年都前往家中慰问,协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英雄所在驻地边防部队与新左旗有关部门在英雄牺牲地圈河修建了“阿尔斯楞纪念碑”,正着手创建“圈河红色教育基地”,致敬英雄,缅怀英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丰碑!阿尔斯楞是我们千千万万英烈的壮丽缩影,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同心同德,奋力担当,为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